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

时间:2024-07-25 10:38:3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知道三角形有三条高。

  2。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3。了解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及特征。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

  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

  教学资源:三角板、学生的学习单。

  教学活动: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的高。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演示)。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高的'有关知识。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高)

  二、操作演示,观察发现。

  1。(边演示边说)如果我们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三角形高的画法:

  3。你觉得三角形会有几条高呢?为什么?(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从三角形的每一个顶点都能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所以有三条高)请同学们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名同学上黑板上演示画高。

  4。认真观察三角形的高,你有什么发现?(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三条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相交于一点。)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我们再来看直角三角形,你会以B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吗?。(学生在学习单上画)。你有什么发现?(老师边演示边说: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BC为底,作高时,要从A点向它的对边BC作一条垂线,发现高与另一条直角边AB重合;如果以直角边AB为底,作高时,要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发现高与另一直角边BC重合,也就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如果一条是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它的高。以斜边AC为底,作高时,要从顶点B向它的对边AC作垂直线,发现高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

  2。我们再来看钝角三角形,从钝角三角形的B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高在三角形内;从A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BC延长,高在三角形外;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AB延长,高也在三角形外。钝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因答可以是两个方面)一是从高的画法说;二是从发现说。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其中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并且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而钝角三角形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2

  设计思路:

  幼儿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通过折、剪、拼的活动,让幼儿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以初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在活动中以促进幼儿自我发展为主,创设幼儿主动学习、探索的习氛围,让幼儿初步形成自觉合作的意识,培养幼儿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给幼儿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折、剪、比、拼、说等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探索、观察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为幼儿提供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力的空间。

  活动中从幼儿的`感知入手,设计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时注重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以操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拼一拼、剪一剪、数一数的操作活动,使幼儿探究拼角和数角的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增强幼儿的参与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的智力。

  活动准备:

  教具:各装图形剪刀

  学具:三角形、正方形、梯形、长方形每人二个、剪刀每人一把、正方形的纸每人三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

  认识各种图形。

  这里都是什么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边认识图形边数角。

  二、拼角,根据提供的图形拼出现有的图形

  1、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拼图的游戏,你能用两个图形拼成正方形吗?(幼儿尝试,并将幼儿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幼儿拼出长方形、梯形、三角形

  3、教师小结:朋友刚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拼出了这么多的图形,真是聪明极了。

  三、剪角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一个正方形有四个角,如果剪一刀,剪去一个,会是什么情况呢?(请幼儿思考)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有一天,小猴、小白兔、小公鸡、小猫在一起高高兴兴地玩着游戏。小猴拿出了三张正方形的纸,分给三个好朋友,然后说:今天我来考考你们,看谁会动脑,如果剪一刀,把正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小白兔抿着嘴,想了下,抢着说:还有三个。小公鸡拿起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说:我觉得应该是5个。小猫也拿起一张正方形先折了折,说:我认为还是4个角。(边讲故事边出示三张正方形和小白兔、小公鸡、小猫3个5个4个)三个小动物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师:小朋友们,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小猴评一评,它们的答案谁是正确的。幼儿先动手折、剪、讨论,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讨论,幼儿上台演示自己的剪纸法。看了小朋友的结论,我想小猴肯定会笑着对它的三个朋友说:你们不必争了,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但是你们以后考虑问题要全面。教师:现在我们知道,正方形剪一刀剪去一个角,可能有3个、4个、5个。

  活动延伸:

  刚才正方形剪一刀,剪去一个角,有三种情况,那如果把正方形的角剪去两个角,剩下的图形中还有几个角呢?留给小朋友去动手试一试,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3

  设计说明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究、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究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学生对三角板上每个角的度数都比较熟悉,从这里入手,先让学生算出每块三角板上三个内角的和是180°,进而引发学生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然后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最后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逐层加深。在练习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兼顾到了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学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三角板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

  师:这些是我们早已认识的平面图形,那么你们知道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吗?(学生汇报: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角,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这四个角一共是多少度?(360°)

  师:你是怎么算的?(90°×4=360°)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显示出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通过刚才的回忆,同学们知道长方形四个内角的和是36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唤醒学生的认知。借助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学生通过计算很容易知道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从而质疑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样以问题情境开始,既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新知

  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课件出示一块三角板)大家熟悉这块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各个角的度数。(课件出示由三角板抽象出的三角形)

  师:这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180°)你是怎样知道的?(90°+45°+45°=180°)

  明确: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课件出示由另一块三角板抽象出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90°+60°+30°=180°)

  师: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且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2.探究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1)刚才我们探究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其他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猜一猜。(大多数学生认为也是180°)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刚才大多数同学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敢肯定,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

  ①小组合作,探究验证方法。

  师:请每位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一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②交流汇报。

  预设

  组1:我们小组用量角器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量出来,再加起来看一看是不是等于180°。

  组2:我们小组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而平角的度数也是180°,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刚好能拼成一个平角,那么就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我们小组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一拼,看一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

  ③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验证完,将你的结论在小组内交流。(出示课堂活动卡,教师巡视,参与各小组的验证活动,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小结:大家刚才量出来的结果或拼出来的结果都在180°左右,其实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因为在测量或操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误差,所以数据会有一些偏差。

  3.得出结论。

  师:根据上面的验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反馈等过程,真正经历了有效的探究活动,先由直角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再用猜想、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出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数学学习中归纳的思想方法,还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4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拼小树活动。

  2。用标记记录所用图形的数量。

  活动准备: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几何图形,图形拼画一幅。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形拼画。

  出示图形拼画,请幼儿观察这幅画里有什么。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拼出来的?

  二、选图拼画。

  桌上有些什么?它们是什么图形?

  请幼儿选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拼小树。

  教师巡视,帮助、鼓励动作慢的.幼儿尽快确定主题,肯定幼儿拼出的各种图案。

  三、分享交流。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拼的画中用了哪些图形。其他幼儿仔细地观察后加以补充。

  四、记录表达。

  数一数自己的图形拼画里每种图形各有几个,然后选择相应的标记用短线或圆点在记录单上记录各种图形的数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记录结果,并说说哪种图形用得最多。

  听音数数

  活动目标:通过操作,感受声音的数量变化。

  活动准备:小彩石数个、一个瓶子里装有一些彩石重点难点:数清楚彩石掉进瓶子的发出的声音次数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玩游戏,请幼儿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二、教师一粒一粒地向瓶子里装彩石,让幼儿听彩石落进瓶子里的声音。

  三、倒出瓶子里的彩石,教师重新向瓶子里扔彩石(7以内),让幼儿边听边数,然后请一位幼儿说出瓶子内彩石的的数量,再倒出来数一数,看看对不对。

  四、教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听听音数数活动。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经历探索三角形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每小组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每小组各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纸模型;一条红领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1、游戏导入: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每个图形上折一次,使折痕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先思考或讨论有几种折法,再开始折,并用彩色笔画出折痕。

  2、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操作结果。

  3、师根据汇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贴出以下四种折法:

  4、引出课题。

  师:看来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很乐意表现自己,老师真为你们而高兴。如果我们从桌子上任意取一个三角形,(师拿起任意一个三角形模型)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二、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玩游戏,小组内交流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玩了一次折一折的游戏,想不想再继续玩?(想)好,现在我们再来玩一个。请听好要求:拿出信封里面的学具,从中找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你能发现了什么?同时在拼时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以下问题)

  A、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B、拼成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

  C、拼成的图形与原来每一个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学生在小组里动手拼一拼,并相互交流以上问题)

  2、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汇报(2名学生,1人汇报,1人演示)(生1边演示)生2边汇报:我们用2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每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哦!原来是这样!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请把掌声送给刚才这两位小老师。

  师:刚才这个小组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来拼组的。你们还有其他新的发现吗?

  (点用直角三角形拼组的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汇报的过程略)

  师:汇报得真好!还有吗?

  (点用直角三角形拼组的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汇报的过程略)

  (注明:每一种拼组学生汇报后都贴在黑板上。在老师小结时,故意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拿掉,并用画虚线表示。)

  3、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小结。

  师:看来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只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家都说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追问: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面积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任意拿起一个三角形和不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纸板,让学生对比进行引导)

  销售汇报:三角形的底和高必须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才对。

  同学们现在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才大家拼图形的过程。

  老师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板书)

  师:看来,我们通过玩一玩,拼一拼,知道了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了。那谁来说一说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老师板书)

  师追问:同学们,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写这个公式时用三角形的底乘高呢?“底×高”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2”?

  生:“底×高”表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2”。(学生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后,让学生齐读公式)师:同学们,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生:s=ah÷2(板书)

  4、介绍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P85页的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数学家固然伟大。但是,老师觉得你们更了不起!他们年纪很大了才发现的,而咱们年纪轻轻的不也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来,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咱们自己!(响起掌声)好,接下来我们是不是更有信心继续展示自我?(是)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好)

  1、

  计算生活中的三角形的面积(1)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师:老师这里有一条红领巾,(举起实物)如果想求它的面积有多少?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需要三角形的底和高。(课件出示例2)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学生练习后讲评订正)(2)计算三角形标志牌的面积

  师:我们经常见到类似以下标志的标志牌(课件出示,注明:“4.8分米”是边提问边出示),你知道这个标志牌的面积吗?谁口算一下。

  生:3×4÷2=6(平方分米)

  师:都是这样做的吗?为什么不用3×2.5÷2呢?

  生:因为2.5分米不是3分米对应的高。

  师:如果与2.5分米对应的底边是4.8分米(课件出示)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2.5×4.8÷2

  师: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们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必须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才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

  (3)认识道路交通警示标志。

  师: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

  师:你们认识这些交通警告标志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边小结,课件边出示板书)

  向右急转弯

  注意危险

  减速慢行

  注意行人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门口到人民路口这段路,在放学时经常出现交通混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交警大队准备用铁皮制作其中两块这样警示牌,你能算出需要多少铁皮吗?(课件同时出示标有底是9分米,高7.8分米的数据的图形)

  (学生练习后讲评订正,订正时主要关注”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小结。)

  (4)画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积极,小精灵也给大家带来了问题,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

  师:上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学生打开书87页,在书中画一画,完成第6题)

  师:你画出了几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出多少个这样的三角形?

  生:无数个

  师:通过画这样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与形状无关。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觉得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爱探索、勤动脑及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各十颗)。

  2、纸板;大书4本、小书五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幼: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幼: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幼:南瓜子,因为有南瓜子标记。师:那第二、第三条线呢?幼:葵瓜子、西瓜子。师:排队的时候要从黑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个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南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葵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西瓜子呢?(幼: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幼: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幼儿A:因为西瓜子小,所以排得最短。幼B:因为南瓜子大,所以排得最长。幼C:因为葵瓜子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老师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幼:种子标记,线。师:这三条线怎么样?幼: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幼A:一样,幼B:不一样。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幼A:不一样多。幼B: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用得最少呢?”

  (6)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师手拿大书、小书。

  提问a:如果用相同数量的大书和小书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幼:小书小,排的队伍短;大书大,排的`队伍长。

  提问b: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大书和小书谁用得多?为什么?幼:队伍一样长时,大书用得少;小书用得多。

  (2)游戏《过小桥》。

  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独木桥从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师生游戏)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小,你们用的多呢?(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幼儿脚小,用的步子多)

  5、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也很爱动脑筋,现在我们一起去玩《过小桥》的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特别是孙海昕,以前上公开课总会“出状况”,这会儿喜欢动手的他可谓是“如鱼得水”,操作起来一丝不苟,小脑筋也动得特别快。在得到我的肯定与赞许后表现也越来越棒了。

  在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同样非常精彩。当我在指导过程中问起一组幼儿:“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周俊杰抢先回答:“因为南瓜子很胖,他的队伍就排得很长。”吕晨曦大笑:“就象周俊杰一样胖!”宋佳洪接着说:“就是,10个周俊杰排的队就比10个吕晨曦排得长。”看来,孩子们已经会活学活用了。

  这次活动虽然我考虑到了材料的准备,选取的种子也是南瓜子最大,西瓜子最小,但是在幼儿操作过后,我发现情况并不是我预想的一样,有的幼儿把南瓜子竖着排队,把葵瓜子横着排队,结果发现葵瓜子排的队比南瓜子长。讲评的时候,我没有把这个现象拿出来讨论,只是在幼儿操作中帮他们重新排了一下,个别指导了一下。

  观察实录:

  宋佳洪是个既聪明又调皮的孩子,还有就是比较粗心,只要老师布置什么,他总能很快完成,今天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种子排队的游戏,在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到宋佳洪的动作十分迅速,他一会儿就给种子排好了队,并走到我面前向我炫耀“老师,我已经好了”。我仔细一看,发现其中他给葵瓜子排队没有都排上去,但线已排满了。我示意他自己重新检查一遍,这回他又仔细地进行了比对,发现自己没有让葵瓜子一个靠一个站在线上,因此又返回座位上重新操作。

  教师分析: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实物排队是个常见的游戏,这次的排队游戏一共有二个层次,第一层:给数量一样多的种子排队。第二层:在一样长的线上给种子排队。今天进行的操作活动,我特意准备了三种大小不一的种子,主要是考考孩子的眼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今天宋佳洪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只有他才出现,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变得认真、仔细。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各种梯形各两份,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主题

  1、生活中我们能找到许多平面图形,这个教室里有吗?

  2、请大家看看这组图片,看看你发现了谁?找到了就立刻喊出它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梯形)板书2。梯形,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它了,谁来介绍一下它。

  3、今天,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朋友,研究梯形的面积。(板书)

  二、回忆旧知,建立联系

  1、面积,我们现在已经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他们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课件)

  2、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还记得吗?

  3、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它们面积的计算时候,都用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板书)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这种思想,这节课我们也要用到。

  三、转化梯形,推导公式

  (一)应用的需要引出猜想

  1、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喜欢篮球吗?(课件出示篮球场地)你们知道这一处是什么区域吗?这是3秒钟限制区,是限制对方队员在这个区域内停留不能超过3秒钟。

  2、但是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3、同学们都很有想法,那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呢?让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在动手操作之前,老师提出三点建议:(1)想想能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

  (2)根据转化图形与梯形的关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3)填写好汇报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快。明白了吗?开始吧!

  (二)小组活动十分钟

  (三)汇报

  1、刚刚同学们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现在让我们请这几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大家注意听,你们的意见相同吗?你还有补充吗?汇报:平行四边形:两个怎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方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拼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你们的推导的结果应当是一样的。是吗?

  2、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无论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是……。再看,(移动图形)你发现什么了?过渡:看来,只要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就能拼成一个……。(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板书)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两种图形间的联系来推导梯形的面积了。谁来帮老师梳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平形四边形的高就是……,所以梯形的'面积……为什么除以2?

  3、刚才展示的都是拼组的方法,还有些同学只用一个梯形就完成了任务,他们用了分割的方法。你们都看懂了吗?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简单说说你们是怎么推导的。你们小组的方法真独特!方法不同,那你们推导的结论呢?

  4、总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有共同点。谁来说说?

  5、是不是这样啊?那大家就一起把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读一读吧!(课件)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会吗?

  6、在这个公式中,哪里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呢?在计算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四、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1、 总结:好了,同学们,刚刚大家用学过的知识,通过拼合,分割,旋转,平移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学过的图形,根据图形间的联系就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这个方法你们记住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判断题)

  3、通过刚刚的研究和辨析,相信大家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吧!这个三秒限制区到底多大呢?你会求吗?需要什么条件?(课件出示)动笔试试吧。

  4、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你们想用新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

  5、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小到…大到…都会用到它。

  五、结语

  转化在数学当中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思想。在图形的学习中,同学们多次用到了转化的策略,(课件)其实在学习计算时我们也用到了。那我们转化的目就是化未知为已知。以后你再遇到一个未知的新问题,你会怎样想呢?是不是任何未知的问题都可以转化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去思考。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爱探索、勤动脑及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各十颗)。

  2、纸板;大书4本、小书五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幼: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幼: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幼:南瓜子,因为有南瓜子标记。师:那第二、第三条线呢?幼:葵瓜子、西瓜子。师:排队的时候要从黑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个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南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葵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西瓜子呢?(幼: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幼: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幼儿A:因为西瓜子小,所以排得最短。幼B:因为南瓜子大,所以排得最长。幼C:因为葵瓜子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老师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幼:种子标记,线。师:这三条线怎么样?幼: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幼A:一样,幼B:不一样。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幼A:不一样多。幼B: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用得最少呢?”

  (6)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师手拿大书、小书。

  提问a:如果用相同数量的大书和小书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幼:小书小,排的队伍短;大书大,排的.队伍长。

  提问b: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大书和小书谁用得多?为什么?幼:队伍一样长时,大书用得少;小书用得多。

  (2)游戏《过小桥》。

  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独木桥从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师生游戏)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小,你们用的多呢?(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幼儿脚小,用的步子多)

  5、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也很爱动脑筋,现在我们一起去玩《过小桥》的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特别是孙海昕,以前上公开课总会“出状况”,这会儿喜欢动手的他可谓是“如鱼得水”,操作起来一丝不苟,小脑筋也动得特别快。在得到我的肯定与赞许后表现也越来越棒了。

  在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同样非常精彩。当我在指导过程中问起一组幼儿:“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周俊杰抢先回答:“因为南瓜子很胖,他的队伍就排得很长。”吕晨曦大笑:“就象周俊杰一样胖!”宋佳洪接着说:“就是,10个周俊杰排的队就比10个吕晨曦排得长。”看来,孩子们已经会活学活用了。

  这次活动虽然我考虑到了材料的准备,选取的种子也是南瓜子最大,西瓜子最小,但是在幼儿操作过后,我发现情况并不是我预想的一样,有的幼儿把南瓜子竖着排队,把葵瓜子横着排队,结果发现葵瓜子排的队比南瓜子长。讲评的时候,我没有把这个现象拿出来讨论,只是在幼儿操作中帮他们重新排了一下,个别指导了一下。

  观察实录:

  宋佳洪是个既聪明又调皮的孩子,还有就是比较粗心,只要老师布置什么,他总能很快完成,今天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种子排队的游戏,在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到宋佳洪的动作十分迅速,他一会儿就给种子排好了队,并走到我面前向我炫耀“老师,我已经好了”。我仔细一看,发现其中他给葵瓜子排队没有都排上去,但线已排满了。我示意他自己重新检查一遍,这回他又仔细地进行了比对,发现自己没有让葵瓜子一个靠一个站在线上,因此又返回座位上重新操作。

  教师分析: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实物排队是个常见的游戏,这次的排队游戏一共有二个层次,第一层:给数量一样多的种子排队。第二层:在一样长的线上给种子排队。今天进行的操作活动,我特意准备了三种大小不一的种子,主要是考考孩子的眼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今天宋佳洪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只有他才出现,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变得认真、仔细。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爱探索、勤动脑及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各十颗)。

  2、纸板;大书4本、小书五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幼: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幼: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幼:南瓜子,因为有南瓜子标记。师:那第二、第三条线呢?幼:葵瓜子、西瓜子。师:排队的时候要从黑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个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南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葵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西瓜子呢?(幼: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幼: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幼儿A:因为西瓜子小,所以排得最短。幼B:因为南瓜子大,所以排得最长。幼C:因为葵瓜子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老师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幼:种子标记,线。师:这三条线怎么样?幼: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幼A:一样,幼B:不一样。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幼A:不一样多。幼B: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用得最少呢?”

  (6)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师手拿大书、小书。

  提问a:如果用相同数量的大书和小书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幼:小书小,排的队伍短;大书大,排的队伍长。

  提问b: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大书和小书谁用得多?为什么?幼:队伍一样长时,大书用得少;小书用得多。

  (2)游戏《过小桥》。

  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独木桥从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师生游戏)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小,你们用的多呢?(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幼儿脚小,用的步子多)

  5、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也很爱动脑筋,现在我们一起去玩《过小桥》的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特别是孙海昕,以前上公开课总会“出状况”,这会儿喜欢动手的他可谓是“如鱼得水”,操作起来一丝不苟,小脑筋也动得特别快。在得到我的肯定与赞许后表现也越来越棒了。

  在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同样非常精彩。当我在指导过程中问起一组幼儿:“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周俊杰抢先回答:“因为南瓜子很胖,他的队伍就排得很长。”吕晨曦大笑:“就象周俊杰一样胖!”宋佳洪接着说:“就是,10个周俊杰排的队就比10个吕晨曦排得长。”看来,孩子们已经会活学活用了。

  这次活动虽然我考虑到了材料的准备,选取的种子也是南瓜子最大,西瓜子最小,但是在幼儿操作过后,我发现情况并不是我预想的一样,有的幼儿把南瓜子竖着排队,把葵瓜子横着排队,结果发现葵瓜子排的队比南瓜子长。讲评的时候,我没有把这个现象拿出来讨论,只是在幼儿操作中帮他们重新排了一下,个别指导了一下。

  观察实录:

  宋佳洪是个既聪明又调皮的孩子,还有就是比较粗心,只要老师布置什么,他总能很快完成,今天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种子排队的游戏,在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到宋佳洪的动作十分迅速,他一会儿就给种子排好了队,并走到我面前向我炫耀“老师,我已经好了”。我仔细一看,发现其中他给葵瓜子排队没有都排上去,但线已排满了。我示意他自己重新检查一遍,这回他又仔细地进行了比对,发现自己没有让葵瓜子一个靠一个站在线上,因此又返回座位上重新操作。

  教师分析: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实物排队是个常见的游戏,这次的排队游戏一共有二个层次,第一层:给数量一样多的种子排队。第二层:在一样长的线上给种子排队。今天进行的操作活动,我特意准备了三种大小不一的种子,主要是考考孩子的眼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今天宋佳洪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只有他才出现,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变得认真、仔细。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10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八册第85页例5及“做一做”和练习十四的第9、10、12题。

  【课程标准】: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学生有以前认识角、用量角器量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的基础,学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很多孩子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另外,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图形能描述出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的含义。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测和计算能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同时发展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评价任务设计

  1、利用孩子已有经验,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以及学生的直观观察,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的含义。达成目标1。

  2、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游戏的形式学生通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通过计算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达成目标2。

  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折一折、拼一拼和摆一摆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并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达成目标3。

  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通过“做一做”和习题第9、10、12题达成目标4和目标3。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两个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

  (播放课件)在图形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钝角三角形大声叫着:“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但是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我的内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们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

  师:动画片看完了,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多媒体展示: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这三个内角的度数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达成目标1: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和孩子已有的经验,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达成目标1。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也为目标二打好铺垫

  (二)、引导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在课件展示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对话中,你赞同谁的观点?

  预设:学生回答直角三角形。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是想三角板上三个角的度数是90度、45度、45度加起来是180度,90度、60度、30度加起来也是180度。

  (达成目标2:激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猜三角形的内角和而不是盲目猜,激起学生的疑问和好奇心,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通过计算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三)、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1.确定研究范围

  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这一个行不行?(不行)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学生反对)那该怎样去验证呢?请你们想个办法吧!

  师:分类验证是科学验证的一种好方法,下面我们就用分类验证的方法来验证一下,看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

  2.操作验证

  教师让每个学习小组拿出课前制作的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先找到三个内角,在每个内角标上序号1、2、3。然后请任意用一个三角形,想办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启用老师提供的“智慧锦囊”或者寻求同学的帮助。

  智慧锦囊:

  (1)要知道三个内角的和,只要知道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就可以了,你觉得哪个工具可以测出角的度数?试一试。

  (2)180°的角是个特殊的角,它是个什么角?你能想办法将这三个内角转化成这样的角吗?

  3.汇报交流

  师:谁来汇报你的验证结果?

  (1)测算法

  师小结:用量的方法验证既然有误差、不准,结论就难以让人信服,那有没有办法更好地验证我们的猜测呢?谁还有别的方法?

  (2)剪拼法

  (3)折拼法

  师小结:用拼和折的方法都能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成一个平角,从而借助我们学过的平角知识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是180°,你们真会动脑筋!

  (4)推算法

  ①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因为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所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课件演示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已经证明了是180°,现在我们只要能证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就可以了。

  课件演示

  ②一个锐角三角形,从顶点往下画一条垂线,将三角形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度数和就是360°,减去两个直角的和180°,就是要证明的三角形内角和,肯定是180°。

  4.总结提炼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量——————推”的方法分类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

  现在可以下结论了吗?

  (板书: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师:那在“三角形的争吵中”谁是对的?

  (达成目标3。此环节让学生通过“量——拼——折——推”的方法分类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决问题

  1、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

  2、书本85页“做一做”

  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

  (达成目标3和目标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通过“做一做”达成目标3和目标4.)

  三、目标达成检测方案:

  1、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2、埃及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的埃及古王朝时期,它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物,外形像中文“金”字,故名“金字塔”。金字塔大小、高矮各异,外表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人们量得这个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4度。

  四、课堂小结,提升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我们是怎样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的?

  师:是啊,今天咱们不但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更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验证方法。咱们从猜想出发,经过验证(用量、拼、折、推等)得到了结论并利用结论解决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其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了数学家的探究历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大胆应用,勇于创新,做最棒的自己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爱探索、勤动脑及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各十颗)。

  2、纸板;大书4本、小书五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幼: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幼: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幼:南瓜子,因为有南瓜子标记。师:那第二、第三条线呢?幼:葵瓜子、西瓜子。师:排队的时候要从黑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个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南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葵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西瓜子呢?(幼: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幼: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幼儿A:因为西瓜子小,所以排得最短。幼B:因为南瓜子大,所以排得最长。幼C:因为葵瓜子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老师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幼:种子标记,线。师:这三条线怎么样?幼: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幼A:一样,幼B:不一样。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幼A:不一样多。幼B: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用得最少呢?”

  (6)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师手拿大书、小书。

  提问a:如果用相同数量的大书和小书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幼:小书小,排的.队伍短;大书大,排的队伍长。

  提问b: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大书和小书谁用得多?为什么?幼:队伍一样长时,大书用得少;小书用得多。

  (2)游戏《过小桥》。

  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独木桥从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师生游戏)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小,你们用的多呢?(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幼儿脚小,用的步子多)

  5、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也很爱动脑筋,现在我们一起去玩《过小桥》的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特别是孙海昕,以前上公开课总会“出状况”,这会儿喜欢动手的他可谓是“如鱼得水”,操作起来一丝不苟,小脑筋也动得特别快。在得到我的肯定与赞许后表现也越来越棒了。

  在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同样非常精彩。当我在指导过程中问起一组幼儿:“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周俊杰抢先回答:“因为南瓜子很胖,他的队伍就排得很长。”吕晨曦大笑:“就象周俊杰一样胖!”宋佳洪接着说:“就是,10个周俊杰排的队就比10个吕晨曦排得长。”看来,孩子们已经会活学活用了。

  这次活动虽然我考虑到了材料的准备,选取的种子也是南瓜子最大,西瓜子最小,但是在幼儿操作过后,我发现情况并不是我预想的一样,有的幼儿把南瓜子竖着排队,把葵瓜子横着排队,结果发现葵瓜子排的队比南瓜子长。讲评的时候,我没有把这个现象拿出来讨论,只是在幼儿操作中帮他们重新排了一下,个别指导了一下。

  观察实录:

  宋佳洪是个既聪明又调皮的孩子,还有就是比较粗心,只要老师布置什么,他总能很快完成,今天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种子排队的游戏,在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到宋佳洪的动作十分迅速,他一会儿就给种子排好了队,并走到我面前向我炫耀“老师,我已经好了”。我仔细一看,发现其中他给葵瓜子排队没有都排上去,但线已排满了。我示意他自己重新检查一遍,这回他又仔细地进行了比对,发现自己没有让葵瓜子一个靠一个站在线上,因此又返回座位上重新操作。

  教师分析: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实物排队是个常见的游戏,这次的排队游戏一共有二个层次,第一层:给数量一样多的种子排队。第二层:在一样长的线上给种子排队。今天进行的操作活动,我特意准备了三种大小不一的种子,主要是考考孩子的眼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今天宋佳洪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只有他才出现,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变得认真、仔细。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12

  教学内容:教材第124—125页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分 和“练一练”,练习二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含义和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三角形的 特性。

  2.使学生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含义,能够正确判断这三种三角形。

  3.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用木条钉的长方形、三角形各一个,长度不相等的小棒三根;学生每人准备七巧板一副,长度不相等的小棒三根,钉子板和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角。

  用两根长短不等的小棒摆出锐角、直角和钝角。要求学生分别说明各是什么角。

  2.引入课题。

  老师再加一根小棒,看能围成什么图形。(围成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围成了三角形。

  说明这节课就来学习和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红领巾、三角小旗、三角尺。(投影仪投影)

  提问:这些物体的面都是什么形状?(抽去三角形面上的颜色等,留下三角形) 请同学们用手指沿这些三角形的周围一围。(老师从顶点起沿三角形的边围着描,学生书空状围) 我们刚才都是围的三角形吗?

  追问:“围”是什么意思?

  (2)请大家拿出准备的三根长度不相等的小棒,围成一个图 形。

  提问:大家围了一个什么图形?

  (3)如果把每根小棒看做一条线段,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板书三角形的定义)

  如果老师摆成这种形状,(演示没有围起来的)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构成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呢?(在“三条线段”、“围成”下面加 点)

  (4)现在看老师画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画三角形)

  说明: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都叫做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请同学们在自己围的三角形上一边说“边”,一边指一指边 (板书:三角形有三条边)

  三角形有几个角?(板书:三个角)

  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指顶点)三角形有几个顶点?请大家在自己摆的三角形上,一边说“顶点”,一边指一指 顶点。(板书:三个顶点)

  2.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2)练习二十四第1题。 请同学们在第149页格子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3)练习二十四第2题。依次按要求让学生摆三角形,老师巡视。(指名在投影仪上 摆)

  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及应用。

  (1)让学生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很多地方用到三角形,你能举几个例子 吗? 说得很对。你还能说一说为什么都要用到三角形吗?

  (2)演示实验。

  大家说得对不对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指名两人来拉由木条钉成的长方形和三角形,要求其余学生 观察,注意会发生什么现象。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呢?(板书:三角形有 稳定性)

  你现在明白为什么很多地方要用三角形了吗?

  说明: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 用到三角形。例如124页下面的电线杆、房架等。

  (3)练习二十四第3题。

  口头叙述题目,或用椅子让学生观察,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这种特性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广泛的应用,请大家课后仔细观察,再告诉老师。

  4.教学三角形的分类。

  (1)观察、分类。

  出示图形。

  上面这些三角形里各有哪些角?你能根据每个三角形中角的 特点把它们分类吗?分完后告诉老师为什么这样分。可以相互讨论。

  (2)归纳、概括。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里的三角形,根据角的特点可以分成哪 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呢?

  说明:分得很好。②、④这一类三角形,我们把它叫做锐角三角 形(板书);①、⑥这一类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板书);⑧、⑤这一 类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现在谁能根据角的特点,准确地说一说,什么叫做锐角 三角形?(出示板书) 什么叫做直角三角形?(出示板书) 什么叫做钝角三角形?(出示板书)

  (3)出示三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提问:这里的分类,是根据三角形的什么特征分类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成一个整体,(投影出椭圆)这个整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说明:上面每种三角形都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图表示。(投影出椭圆中的三个部分)

  5.组织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2题,告诉老师:题里各是什么三角形?

  (2)“练—练”第3题。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分别围不同的三角形。

  (3)练习二十四第4题。

  先让同学连接线段,围成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一量,想一想各是什么三角形;然后口答是什么三角形。

  (4)练习二十四第5题。 你能按照这样的知识判断下面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出示第5题的图,让学生判断:

  提问:第一个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第二个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第三个三角形有几个锐角?你能判断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指出: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只要看有没有一个角是直角或者钝角。要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锐角三角形,一定要看三个角是不是都是锐角。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按照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可以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13

  活动背景:

  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得幼儿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将3根一样长或不一样长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就是三角形。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教具实物(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小班数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含PPT课件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

  4、它们都是三角形吗?

  教师PPT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

  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出示PPT)

  6、幼儿操作。

  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发给幼儿,让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14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教学重点:

  1、角平分线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线.

  教学难点:

  会角平分线的概念.即判别哪两个角相等.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学生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这个角的大小的方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线.

  在学生得到这条角平分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

  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

  ∴∠BAD=∠CAD=∠BAC,

  或:∠BAC=2∠BAD=2∠CAD.

  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角平分线,并且观察这些角平分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角平分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例题:△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则∠BOC=______.

  活动二: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小组交流.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画中线时,学生可以用刻度尺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得一边的中点.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一边的中点.

  在学生得到这条中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当中的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简称三角形的.中线.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

  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

  ∴BD=DC=BC,

  或:BC=2BD=2DC.

  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并且观察这些中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中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观察.应该比较快得到下面的结论: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中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已知,AD是BC边上的中线,AB=5cm,AD=4cm,▲ABD的周长是12cm,求BC的长.

  巩固练习:

  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AD=_______=______.

  △ABC的中线(E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E=___________=_______BC.

  2、在△ABC中,∠BAC=60,∠B=45,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小结:(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

  (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是线段.

  作业:

  课本P125习题5.3:1、2.

  教学后记:

  学生基本上能明白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但是在较复杂一点的题目中也会出现以下错误:

  (1)已知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则∠B=∠C;

  (2)有部分生会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中线混淆.

  如: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则BD=CD.

  对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的运用有待真正的提高.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爱探索、勤动脑及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各十颗)。

  2、纸板;大书4本、小书五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幼: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幼: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幼:南瓜子,因为有南瓜子标记。师:那第二、第三条线呢?幼:葵瓜子、西瓜子。师:排队的时候要从黑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个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南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葵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西瓜子呢?(幼: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幼: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幼儿A:因为西瓜子小,所以排得最短。幼B:因为南瓜子大,所以排得最长。幼C:因为葵瓜子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老师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幼:种子标记,线。师:这三条线怎么样?幼: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幼A:一样,幼B:不一样。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幼A:不一样多。幼B: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用得最少呢?”

  (6)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师手拿大书、小书。

  提问a:如果用相同数量的大书和小书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幼:小书小,排的队伍短;大书大,排的队伍长。

  提问b: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大书和小书谁用得多?为什么?幼:队伍一样长时,大书用得少;小书用得多。

  (2)游戏《过小桥》。

  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独木桥从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师生游戏)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小,你们用的多呢?(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幼儿脚小,用的步子多)

  5、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也很爱动脑筋,现在我们一起去玩《过小桥》的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特别是孙海昕,以前上公开课总会“出状况”,这会儿喜欢动手的他可谓是“如鱼得水”,操作起来一丝不苟,小脑筋也动得特别快。在得到我的肯定与赞许后表现也越来越棒了。

  在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同样非常精彩。当我在指导过程中问起一组幼儿:“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周俊杰抢先回答:“因为南瓜子很胖,他的队伍就排得很长。”吕晨曦大笑:“就象周俊杰一样胖!”宋佳洪接着说:“就是,10个周俊杰排的'队就比10个吕晨曦排得长。”看来,孩子们已经会活学活用了。

  这次活动虽然我考虑到了材料的准备,选取的种子也是南瓜子最大,西瓜子最小,但是在幼儿操作过后,我发现情况并不是我预想的一样,有的幼儿把南瓜子竖着排队,把葵瓜子横着排队,结果发现葵瓜子排的队比南瓜子长。讲评的时候,我没有把这个现象拿出来讨论,只是在幼儿操作中帮他们重新排了一下,个别指导了一下。

  观察实录:

  宋佳洪是个既聪明又调皮的孩子,还有就是比较粗心,只要老师布置什么,他总能很快完成,今天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种子排队的游戏,在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到宋佳洪的动作十分迅速,他一会儿就给种子排好了队,并走到我面前向我炫耀“老师,我已经好了”。我仔细一看,发现其中他给葵瓜子排队没有都排上去,但线已排满了。我示意他自己重新检查一遍,这回他又仔细地进行了比对,发现自己没有让葵瓜子一个靠一个站在线上,因此又返回座位上重新操作。

  教师分析: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实物排队是个常见的游戏,这次的排队游戏一共有二个层次,第一层:给数量一样多的种子排队。第二层:在一样长的线上给种子排队。今天进行的操作活动,我特意准备了三种大小不一的种子,主要是考考孩子的眼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今天宋佳洪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只有他才出现,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变得认真、仔细。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相关文章:

三角形的特性数学教案11-20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优秀12-12

小学三角形教案01-16

三角形小学教案01-29

(精选)小学三角形教案01-07

小学三角形教案03-05

小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03-26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01-26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教案及教学反思03-06

《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