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柱的体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柱的体积》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2页圆柱的体积公式,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具准备: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自主研究: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可分小组进行)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
(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根据圆面积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运用切拼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能想出怎样切、拼转化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成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教具: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数量一般为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图见教材)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可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4)讨论并得出结果。
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板书:V=Sh)
(5)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例1。
出示例1,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单位统一,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
0.9米=90厘米2490=2160(立方厘米)
5.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集体订正。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算的?
6.教学试一试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8米,求它的体积。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评讲试一试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7.教学例2。
出示例2,审题。小组讨论计算方法,然后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单位统一,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结果保留整数。)
三、巩固练习
第12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指出: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把圆柱体切拼转化成长方体,(在课题下板书:圆柱些长方体)得出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2,3,4,5题及数训。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圆柱的体积》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P25-26。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
2.知道并能记住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数学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长方体与圆柱体底面和高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2.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结合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圆,我们把它平均分割,再拼合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我们还可以往下继续分割,无限分割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可以用πR表示,长方形的宽就当于圆的半径,用R表示。所以用周长的一半×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所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
3.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
我们把圆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同学们猜想一下圆柱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二、探索体验
1.学生猜想可以把圆柱转化成什么图形?
2.课件演示: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①是怎样拼成的?
②观察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③演示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长方体,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
3.借鉴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试着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课件出示要求:
①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学生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试着推导。
4.交流展示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汇报师结合讲解板书。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 ‖ ‖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呢? v、s、h各表示什么?
5.知道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
6.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
①底面积24平方厘米,高12厘米
②底面半径2厘米,高5厘米
③直径10厘米,高4厘米
④周长18.84厘米,高12厘米
三、课堂检测
1.判断
①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来计算。( )
②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
③一个长方体与一个圆柱体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④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 )
⑤两个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一定相等。( )
⑥一个圆柱形的水桶能装水15升,我们就说水桶的体积是15立方分米。( )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的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
(杯子的数据从里面量得到直径8cm,高10cm;牛奶498ml)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后自己做在练习本上。
3.一个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2米,半径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4.生活中的数学
一个用塑料薄膜盖的蔬菜大棚,长15米,横截面是一个半径2米的半圆。
①覆盖在这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多少平方米?
②大棚内的空间大约有多大?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两生板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如果要测量圆柱形柱子的体积,测量哪些数据比较方便?试一试吧?
六、板书设计
圆柱体积= 底面积×高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教案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新课标注重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学习中的结论,更关注的是个性的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在实践中运用即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交流、合作探究中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生活中的经验,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情境如下:
一:情境引入,感性认识
师:(拿出橡皮泥)你知道它的体积吗?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长、宽、高后再用公式:长×宽×高计算出体积。
师:你还能捏成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吗? (学生操作:捏成圆柱)
师:现在你会计算它的体积吗?猜一猜,怎么办呢?(学生操作:圆柱捏成长方体)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形状变,体积不变.
师:我们曾经学过可以把什么图形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什么图形求面积呢?
生: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师: 圆柱形橡皮泥的体积会求了, 如果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
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
师: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
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
师: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二:自主探究,迁移转化
1、引导
师:有的同学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让学生互相讨论,应如何转化,然后组织全班汇报)
生: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把它拼起来,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了。
2、 操作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萝卜(圆柱体模具)和小刀,让学生动手切一切,拼一拼。
3、感知:将圆柱体模具(已切好)当场演示。
①让一位学生把切割好的一半拿上又叉开;
②另一位学生将切割好的另一半拼合上去;
③观察得到一个什么形体?同时你发现了什么?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
小组汇报:
生: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了的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
4、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白: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5、讨论:圆柱与所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之间的有什么联系?你发现了什么?
6、汇报:
圆柱→近似长方体
①体积相等②底面积相等③高相等④表面积不相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 ↓ ↓
圆 柱 体 的 体 积 =底面积×高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
师: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底面积和高。
师:如果给你圆柱的直径(半径或者周长)和高,如何求圆柱的体积呢?
生:根据公式先求出半径,再求出底面积即可…
教学反思: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实践、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直观有效的教学过程不需要教师繁复的讲解,学生在自主动手探索,互动交流讨论的学习空间里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教学内容和重难点不仅得到实施和解决,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诱发学生主动思维的愿望,营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现、探索、创造的过程,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圆柱的体积》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
PPT课件 圆柱等分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学例4
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实验操作
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高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 sh
三、分层练习,发散思维,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⑵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
(s和h,r和h,d和h,c和h)
四、巩固拓展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⑴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⑶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2.做练一练第2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该怎么求它的体积呢?引导学生根据底面周长求出底面积。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作业
练习三第1~3题。
《圆柱的体积》教案5
教学内容:圆柱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对策:
通过观察实验,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预设:
一、复习引新:
1、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
师:圆的面积怎样求?
交流得出: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r=1cmd=4dmc=6.28m
3、求下列三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积
(图略)图意:图1:长方体:长6.4厘米,宽2.5厘米
图2:正方体:棱长4厘米
图3:圆柱体:底面直径4.52厘米,高4厘米
4、思考:(1)上面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2)猜一猜,当圆柱与正方体、长方体底面积、高相等时,圆柱的体积与长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用什么办法验证呢?
二、新授: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1、同桌交流,启发学生用转化的思考方法。
2、教具操作转化过程,光盘课件演示。
3、提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拼成的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4、学习用字母表达式来表示。
三、实际运用:
1、第26页上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一人板演。集体校对,说明计算方法。
2、练一练第1题:方法同上。分析校对后提问:这两题都要注意什么?
3、练一练第2题:读题理解:量底面从里面量什么意思?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再独立解答,校对分析。
4、第27页上练习七第1题:先独立填表,再组织交流。
5、补充: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0厘米。这个水桶能装多少千克水?(1立方分米的水重1千克)
6、补充: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底面积是12.56平方分米,高是20厘米,里面装了3/5桶水。水重多少千克?(1立方分米水重1千克)
7、补充:两个体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78.5平方分米,高是8分米。另一个圆柱的高是10分米,底面积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五、独立作业:第27页上第2、3、4题,第5题要求测量数据。
课前思考:
新授部分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中,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转化和极限思想。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准备好学具和教具,提高活动质量。我将活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再做一补充:
1、引导。
圆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S=πr2)这一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谁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把圆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
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然后指名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师应给予表扬。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2、合作学习,探索研究。
(1)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2)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圆柱,操作一下。
(3)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1)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指出:圆柱通过切割、拼合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2)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4)学生回顾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课前思考:
本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地求出圆柱的体积。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不难记忆,但更重要的是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这一推导的过程。在讨论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联系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对教具和学具的演示进行思考,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要指导学生用语言完整的说出推理过程,相对很多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或许有点困难,但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说。
对于圆的推导过程,相信不少学生都已经忘记,所以我打算课前先复习一下圆的相关知识,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后反思:
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学生都能掌握,但在推导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联系这一过程时,不是很顺畅,我让学生利用学具同桌合作操作,这样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从学生的作业质量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得很好,单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不容易混淆,如果和圆柱的侧面积结合起来,以及遇到实际问题时,相信很多学生都会混淆了。所以有必要增加适当的对比练习,加以巩固。
在做练习第4题时,我让学生交流方法,学生都能把两种不同的方法说出来,而计算则是让学生留到课后去解决。
《圆柱的体积》教案6
教学内容:
P19-20页例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2、什么叫物体的体积?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πr2h)
4、教学例6
(1)出示例5,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5、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1页练习三的第1题.
2、练习三的第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通过批阅作业,发现圆柱体的表面积正确率极低,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1、计算错误;
2审题不认真,单位不统一;
3、灵活解决问题时,没能正确判断所求面积到底包含哪几部分。
为提升正确率,所以今天补充了一节是练习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在此,想谈谈练习二的第11、19题。
第11题教材只要求学生根据切面形状进行连线,其实这题应该充分利用挖掘,不仅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补充了如下练习:
(1将一根高5分米的圆柱形木料沿底面直径垂直切成两部分,(如11题第2幅图),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40平方分米。这根圆柱形木料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56分米,求这个圆柱体的表积。
第19题解决决起来很繁琐,虽然课堂上我给予了学生十分充足的独立尝试练习时间,但在未给予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全班仅4人全对,另有4人结果计算正确,但却未换算单位,正确率仅为7.4%。所以下次再教时,此题应加大指导力度。建议:先在小组内讨论“求涂油漆的面积也就是求什么?”然后强调单位换算,并复习平方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10000),最后再让学生分步列式解答。第2问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元”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应主动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
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开放的设问结硕果
因为临时换课,所以今天是本学期开学以来第一次在学生未预习的情况下教学新课。没有预习,给学生的自主探索以更广阔的空间。当学生提出可以将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我请学生们观察并思考“转化后的长方体与圆柱体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他们除了发现教材中所提到的体积不变、底面积不变、高不变外,还有不少新发现。如“长方体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的一半”,“长方体的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圆柱体的侧面积是长方体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总和”(魏勉)。当学生的发现由底面积涉及到侧面积时,我根据本班学情适时进行了拓展性提问,“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表面积有变化吗?如果有,有怎样的变化?”由此将圆柱体与长方体转化的探究由体积的变化引向了新的层面——表面积。
我将根据学情在练习课中补充相关练习:把一个高15厘米的圆柱体分割成若干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90平方厘米。那么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今天的作业正确率明显提升,但全班有4名学生将圆柱体侧面积与体积公式混淆,列式全错,因此要加强辨析指导。自从让学生“创造”圆柱体表面积的另类推导方法及公式以来,孩子们探索并“创造”新公式的热情不断高涨。虽然,今天由于种种原因没能给学生上课,但他们仍旧将自己的新发现用纸条记录了下来送到我的手中。
创新(一)圆柱体侧面积:圆柱体的体积=(2πrh) :(πrrh)=2:r。(发现者:沈洪鑫)
创新(二)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侧面积÷2×r(发现者:兰晟)
根据这一发现,能够有效提高已知半径和侧面积求体积或已知体积求侧面积的习题。如:一根圆柱形木头的侧面积是37.68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如果按常规做法为:首先求圆柱体的高37.68÷(3.14×2×3)=2(分米);然后再求圆柱体的体积3.14×32×2=56.52平方分米),共需要6步。如果根据上述发现,解答此题就只需要将37.68÷2×3即可求了正确结果,大大提高速度。
《圆柱的体积》教案7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内容】:
p19-20页的内容和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册总课时:1—2课时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x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2、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你会计算下面那些图形的体积?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4、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2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1)拼成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2)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3)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v=sh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v=sh
2、课堂练习。
(1)出示做一做: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让学生解答和板算,最后师生共同完成、
解:v=sh
=75x90
=67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675立方厘米。
3、引导思考。
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πrh)
4、作业。
《圆柱的体积》教案8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3、练一练,练习二第6~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怎样计算环形面积?你能举例和同学们说一说吗?小组交流。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套管体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例3,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要求钢管的质量先要求什么?怎样求钢管的体积?小组讨论。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
2.新课小结。
提问:怎样计算套管体积?如果知道套管的内周长和外周长几套管的长,怎样求套管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7、8题及数训。
《圆柱的体积》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
2.方法与过程:经历猜测、验证、合作、动手操作等过程,体验和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 具: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回顾
1、交代任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2、回忆导入
(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2)、我们都学过那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二、积极参与 探究感受
1、猜测圆柱的体积和那些条件有关。(电脑演示)
2、.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讨论:
(1)将圆柱体切割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
(2)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有什么联系?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2、练一练: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三、练习
1、填空
(1)、圆柱体通过切拼转化成近似的 ( ) 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 ),这个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 ),所以,圆柱体的体积等于( )用字母表示() 。
(2)、底面积是 10平方米,高是2米,体积是( )。
(3)、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体积是( )。 2讨论:
(1)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 兀r2× h
(2)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d÷2)2×h
(3)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C÷兀÷2) ×h
3、练习:已知半径和高求体积,已知直径和高求体积。
四、小结或质疑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圆柱的体积》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
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2、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讨论以下问题:
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2、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3、电脑演示操作
(1)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
仔细观察: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体的宽和高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
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
(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2)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3)你的猜想正确吗?学生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练习巩固,灵活应用
闯关1.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是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让学生试做,集体反馈。
闯关2.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d)和高(h)呢?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C)和高(h)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什么?(生:底面积)
闯关3.下面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杯子的数据是从里面测量得到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四、课堂小结
学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生汇报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21页练习三第1-4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圆柱的体积》教案11
教学内容:圆柱体积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2、学会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并能应用于实际求出所容物体的重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对策:
加强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转化。根据圆柱的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求圆柱容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预设:
一、复习。
1、求下面圆柱的体积(口头列式,不计算)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容积。
(1)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
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2)第27页上第5题:先交流学生量的结果,板书几组数据,请学生分别计算。计算后交流解题思路:先求杯子的容积,再根据溶剂与重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容纳物体的重量。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第28页上第7题:先读题,思考理解:挤出的牙膏可以看成是直径为0.5或0.4厘米,高为2厘米的圆柱,从而想到这题计算求每天用去牙膏的体积的计算。
2、补充:一个圆柱形水池,从里面量底面直径为12米,深2.5米。
(1)在这个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这个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吨?(每立方米水重1吨)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区分表面积与溶积的计算方法。
3、补充: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棚,长10米,横截面是一个直径为6米的半圆。
(1)覆盖在这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多少厘米?
(2)这个大棚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大棚的空间大约有多大?
通过这一组题,进一步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区别这3个问题的本质。
三、拓展练习:
1、补充:有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高为6分米,体积是48立方分米。另一个圆柱的高为5分米,体积是多少?
2、补充:有两个体积相等的圆柱,第一个圆柱和第二个圆柱高的比是4:7。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比第一个多多少立方厘米?
3、第28页上的思考题
学生读题理解:(1)圆钢8厘米的体积就等于储水桶4厘米的体积;(2)水桶9厘米高的体积就等于这段圆钢的体积。
独立作业:第28页上的第6、8、9题。
《圆柱的体积》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1”)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
(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②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③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1)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2)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3)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1)学生分组讨论: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V=Sh)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
例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1米=210厘米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
(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内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
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水桶的底面积: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水桶的容积: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8(立方分米)
答:这个水桶的容积大约是7。8立方分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公式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一)填表
底面积S(平方米)15
高h(米)3
圆柱的体积V(立方米)6.4
(二)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三)一个圆柱形水池,半径是10米,深1。5米.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五、课后作业
(一)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图中单位:厘米)
(二)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的高为4。5分米,体积为81立方分米.另一个圆柱的高为3分米,体积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教案13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例4是圆柱的体计算公式的直接运用,是圆柱体积计算的基本,但这题又给学生设置了单位不统一的障碍,让学生在直接应用公式计算的同时注意计量单位的统一。例5是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扩展练习,意在让学生加深理解容积的概念,使之明确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内部的体积。例5除了在意义上扩展外,公式的运用中也有加深,水桶的底面积没有直接给出,因此要先求出水桶的底面积,再求出水桶的`体积。
教学目的: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 具:圆柱体、长方体彩图各一张,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
学 具:小刀,用土豆做成的一个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说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把这两个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又是怎样的?这个公式计算体积的物体有什么特征?
2.指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说一说圆柱有多少条高?有几个底面?每个1自由的面积如何计算?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设疑揭题
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评析:复习抓住教学重点,瞄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旧知识,、旧方法进行铺垫,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衔接自然。新课引入教师引出了学习新知识的思路,导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三、新课教学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l)自学第43页第二自然段,然后按照书中要求,两人一组将于中的圆柱切开拼一拼,再说一说你拼成三个近似什么形状的立方体?
(2)请学生演示教具,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切割拼合过程。
(3)根据学生讲解,出示圆柱和长方体的彩图。
(4)学生观察两个立体图,找出两图之间有哪些部分是相等的?
(5)依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板书:V=sh
(6)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评析: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教师的导、放、扶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2)默读题目,看题目告诉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想一想你将如何计算?谁愿意试一试?
(3)请一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
(4)板演的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说一说在做这道题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5)教师归纳学生所用的解题方法。强调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
3.教学例5
(1)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 t和高h,怎样求圆柱的体积?请学生自学并填写第44页第一自然段的空白部分。
(2)出示例5,指名读题。请同学们思考解题方法。
(3)请学生讲解题思路讨论、归纳统一的解题方法。
(4)让学生按讨论的方法做例5。
(5)教师评讲、总结方法。
(6)学生讨论。比较例4、例5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评析: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由观察、分析、比较,再进行计算,达到运用新知、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新知应用
1.做第44页下面做一做的题目。两人板演,其余在自己作业本主做,做完后及时反馈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加以评讲。
2.刚才同学们在做例4时,还有下面几种解法,请大家仔细思考,这些解法是对还是错?试说明理由。
(1)V=sh=5O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2)2.l米=2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3)50立方厘米=0.5立方米
V=sh=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l.05立方米。
(4)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0。00521=0.01051
答:它的体积是0.01051(立方米)。
五、全课总结
问:这节课里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六、学生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l 、2题。
[总结实: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三个主要特点:一、利用迁移规律引入新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说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三、正确处理两主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习的参与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总之,本节课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得灵活,体现了重在思,贵在导,导思结合的原则,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的素质教育思想]
《圆柱的体积》教案14
新课程观强调: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本人结合圆柱的体积一课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 [片段一]
■ 师生共同探究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对公式加以应用。师出示教材例4(苏教版第12册P8):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高是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 由于课前学生已进行了预习,多数学生是按照教材介绍的解法来解答:
■ 1.5米=150厘米 201150=3000(立方厘米)
■ 师:这道题还有其他结果吗?(学生又沉入了深思)不一会儿,另外两种结果纷纷展现:
■ ①20平方厘米=0.002平方米 0.00211.5=0.003(立方米)
■ ②20平方厘米=0.2平方分米 1.5米=15分米 0.2115=3(立方分米)
■ 师:为什么会出现三种结果?
■ 经讨论,学生才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
■ [片断二]
■ 巩固与应用阶段,我将教材练习二中的一个填表题(表1)进行了加工组合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表格(表2)。
■ 表 1
■
■ 表2
■
■ 学生填表后,师:观察前两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 生1: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是几倍的关系,体积也是几倍的关系。
■ 生2: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越大,体积就越大。
■ 师:观察后两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 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容易说出了后两组的关系。
■ 学生的表述尽管不是很准确完美,但已说出了其中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正是解答练习二第17、18题的基础,又为下一单元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
■ [片段三]
■ 教材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量一个圆柱形茶杯的高和底面直径,算出它可装水多少克?
■ 学生动手测量自备的圆柱形茶杯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体积。
■ 师:水的生命之源。人每天都要饮用一定量的水,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计算自己每天需要饮用几杯水(自己的杯子)才能保证健康,并把自己对水的想法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 [教学反思]
■ 精心研究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基础
■ 教材作为教学的凭借与依据,只不过是编者对学科知识、国家要求与学生进行整和思考的结晶。但由于受时间与地域的影响,我们在执行教材时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枷锁,而应作为跳板编者意图与学生实际的跳板。因此,教学时,我们要精心研究教材,揣摩编者意图、考虑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 1、挖掘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考虑了地域、学科、时间等因素,留下了诸多空白,我们使用教材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片段一] 中的例题教学,就挖掘出了教材中的训练空白,并没有把教学简单地停留在一种解答方法上,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从而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找出知识联系,大胆重组教材。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本节课的教学,而应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知识系统。[片断二]的表1仅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体积公式,此外无更多的'教学价值,而重组后的表2不仅实现了编者的意图,而且为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走出了数学教学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点教学的误区。
■ 落实课标理念是用好教材的关键
■ 能否用好教材,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以学科为中心,而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教材在编写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心里装着学生,使用教材前反复琢磨,怎样的教学才能符合新理念。前两个片段就突破了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走向了学生中心。[片断三]在教材关注学生的基础上向深层发展不仅让学生动手测量,动脑计算,而且让学生在课外展开调查研究;不仅关注知识技能,而且关注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对生命之源水的自我看法)这一片断的教学,其价值就在于渗透了人文关爱。
■ 学生获得发展是用好教材的标准
■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脱离教材,片面追求新课程的形式,而忽略了实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在一节课的40分钟里获得最大发展应作为我们用好教材组织教学的追求。本节课紧扣教材,以本为本,着眼学生的发展,无论是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都获得了最大发展。
《圆柱的体积》教案15
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8页至第9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体的特征,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后面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圆柱的体积这节课化的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突破重、难点。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先利用教具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合作探究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2、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大胆猜想和验证获得新知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出示教学情境: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呢?
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状?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水的体积?
让学生讨论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只要量出相关数据,就能求出水的体积;倒入量筒里直接得到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圆柱形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使形状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只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知道水的体积。)
出示第二情境:圆柱形的木柱子的体积是多少?用这种方法还行吗?怎么办?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思维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产生认知的飞跃。)
探究新知: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计算圆柱的体积)
大胆猜想: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说说猜想依据)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高”。
(设计意图:在新知识的探索中,合理的猜测能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起到导航和推进作用。)
验证:能否将圆柱转化为学过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来推导圆柱体积公式(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把圆柱体底面平均分成多个小扇形,沿着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思考: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为什么是近似的长方体?怎样才能使转化的立体图形更接近长方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渗透“极限”的思想。)
用课件展示切拼过程,让学生观察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体,弥补直观操作等分的份数太多不易操作的缺陷。
学生讨论交流:
1、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有什么联系?
3、通过观察得到什么结论?
得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h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设计:
1、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S=60cm2 h=4cm(2)r=1cm h=5cm(3)d=6cm h=10cm
2、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灵活掌握本课重点。)
3、试一试: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是数学。)
4、拓展练习:
(1)填表:
填表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设计意图:在教学时应找出知识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为以后“比例”的教学作了孕伏)
(2)一个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后,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采用提问式小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导入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径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获得新知。
情境导入渗透转化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的开始让学生想方法测量出圆柱形水杯中水的体积,学生想出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转化成长方体的体积来计算出水的体积,初步引导学生把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教会学生数学方法,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动手操作能展示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在动手过程中易于激发兴趣,积累知识,发展思维,利于每一位学生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学习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课中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索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逐步发展其空间观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圆柱的体积》教案】相关文章:
《圆柱的体积》教案01-27
圆柱的体积教案11-18
圆柱的体积教案15篇04-01
《圆柱的体积》教案(精选14篇)03-30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七篇08-10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06-16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10-30
《圆柱的体积》教案集锦七篇10-26
《圆柱体积》教学反思04-20
2023年《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