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31 18:30:59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四年级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四年级语文教案15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二、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二、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先写在“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了“我”带着猎狗走开了。

  2.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两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

  “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

  默读第四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附板书设计。

  麻雀→←←斗救猎狗。

  。

四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有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认识课后11个生字,会写“岭、旋”等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地观察和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都不太了解长城是吗?听老师说,长城始建于20xx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汉、明两代又大规模修筑。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们谈的万里长城,主要指的是明代长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师:大家再看,这就是长城。你能看出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吗?对,第一幅图是远看长城,第二幅图是走近长城。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也要有一定的方法(板书:远、近)。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长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师:打开书,轻轻地翻到90页。自由地朗读13课长城,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要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长城的什么?开始。(生自由读课文)

  2、解词。

  师:刚才教室里书声琅琅,分外醉人。这课有很多的生字词语。有一些还不太好读呢,都读准了吗?谁愿意接受挑战?

  (1)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形容词,像蛇一般弯来扭去。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气魄雄伟——气魄指魄力有气势,形容雄壮而伟大。

  (2)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是长城最西边的关口。

  八达岭——是北京西北方向的山峰名字。

  瞭望口修筑垛子屯兵堡垒陡峭凝结智慧供

  3、有了这些词语的理解,我们再去读课文,就容易多了。快略读一边课文,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长城的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精读课文

  (一)远观长城

  1、师:这么短的时间就知道了这么多,真不简单。但同学们知道吗?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丽,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理解到长城的内在精神。所以请你再默读一遍课文,有没有哪个句子读起来栩栩如生,就像眼前浮现出了长城的壮丽景象一样?开始——找到了举手告诉老师。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师:说的不错,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齐读)

  (2)师:这句话中,把长城比作了什么?(长龙)咱们来找一找,长城跟长龙之间,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长度、姿势、气度)你从长度方面找到了相似,你从姿势方面找到了相似。、。、。、

  (3)师:刚刚你们说长城和长龙都很长。长城有多长?用书中的话告诉老师。

  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有六千多千米。

  师:你们看!这是一幅中国地图。这是长江,这是黄河,这——是长城。它东从山海关经辽宁、河北,西至宁夏、甘肃到嘉峪关,横跨11个省及直辖市。长不长?称之为万里长城,真是——名副其实。但是同学们请注意,在现实生活中真有长龙吗?长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而我们的长城呢?他确是真真切切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上,他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壮丽。所以当你体会到这一点,再读这个句子,是不是会有别样的感觉?

  生1:不错,听得出每个字你都在用心读。

  生2:好样的,巾帼不让须眉。

  生3:一条巨龙在你的朗读声中腾空而起,让我们一起——(齐读)

  3、师:透过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哪个词语来形容长城?拿起笔,写下来。

  (这长城看起来真——板书:长、壮观、雄伟)

  (二)近看长城

  1、师:这就是壮观的长城,这就是雄伟的长城。你绝对不会甘于远远观望,让我们走近他,观察他,触摸它,体会他。细看长城,你又会有另一种感觉。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告诉老师,你都从文字当中,看到了长城的什么?(学生读文)

  2、师:谁能来说一说,你从文字当中,看到长城的什么?

  预设(1)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师:巨大的条石和城砖,这是修筑长城的材料。你愿意用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脚下的长城?

  ——高大坚固。(板书)你还能从文字当中,看到长城的什么?(引入预设2)

  预设(2)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师:好!你从城墙顶上了解了长城。还有吗?(出示长城图片)

  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师:你看到了城墙外沿的构造,有垛子,能告诉老师,哪里是垛子吗?瞭望口和射口呢?还有?

  生: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师:好,你发现了长城的城台。(点击)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词语,你是否知道了,长城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呢?是啊,这是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用来防御外族侵略。所以他必须建造得——坚固。(哪句话说出了他的坚固?引入预设1)

  3、师:现在的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中国各个兄弟民族之间也早已化千年干戈为玉帛。而这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却历经千百年风雨,依然耸立。透过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长城?拿起笔,写下来。

  (这长城建造得真——坚固、高大、精巧)

  (三)展开想象

  1、师: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的感叹是发自内心的。是的,面对这样雄伟坚固的万里长城,谁见了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因为长城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走近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哪些文字深深的打动了你?让你惊讶、让你疑问、让你浮想联翩?

  (学生读文)

  2、师:谁能来说一说,那句话打动了你,让你惊讶,让你敬佩,让你浮想联翩?

四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一类生字,正确掌握书写。会读7个二类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体会本课词语的构成特点。

  3.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本课的一类生字2、掌握多组音同但词义不同的词语的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词语

  2、识记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出示两组词语

  二、学生自由读词语

  三、学习生字

  产:chǎn“立”部。

  扩词:产生、生产、产妇、特产、倾家荡产

  套:to“大”部。

  扩词:圈套、套圈、套子、手套、被套、生搬硬套

  鞍:ān马鞍、鞍马(鞍山)

  盒:h“皿”部。

  扩词:盒饭、饭盒、盒子、纸盒

  仇:chu扩词:报仇、仇恨、仇人、仇敌、

  成语:同仇敌忾、恩将仇报、疾恶如仇、血海深仇、同仇敌忾

  权:qun扩词:权力、权利、权势、人权、

  志:zh“士”部。扩词:志气、立志、志趣、

  成语:永志不忘、志同道合、众志成城、雄心壮志、专心致志

  稚:zh扩词:稚气、稚子、幼稚

  默:m“黑”部。近义词:默默(悄悄)

  扩词:沉默、默读、默写、默契、默许

  成语:默不作声、默默无闻、默然不语、沉默寡言、潜移默化

  封:fēng“寸”部。反:封(开)近:封闭(关闭)

  扩词:封口、封王、封闭、信封、封锁

  四、读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词语意思,处理课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

  1.读第一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字的顺序不同,意思就不同了)试着解释词语;说出几个类似词语。

  2.读第二组词语,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音相同意思不同)试着解释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会运用这些词语。

  三、处理课后练习题

  1、组字找出带有“隹”的`字

  推堆难焦集雕

  2、词语游戏。

  先说说这组词语的特点。

  再说说你知道的其它这样的词,看哪组知道得多。

  3、读一读,填一填

  即选词填空。词语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借助字典,选择合适的词语。

  作业:

  1、书写生字。

  2、任选三组词语造句。

  五、板书设计:

  2—2

  生产—产生报仇—报酬

  圈套—套圈权力—全力

  马鞍—鞍马志气—稚气

  警报—报警沉没—沉默

  盒饭—饭盒封口—风口

四年级语文教案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学段的学生的习作提出了以下要求:“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而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小学中年级是学生观察活动的敏感期,可以通过观察活动来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也提高学生留心观察、记下所见所闻的习作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二期的学生已经接受了一年半的习作训练,积累了一定的观察事物、描写场面的方法。从思维特点上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趋于平衡。他们能感知具体形象的活动,又能运用判断、想象、推理等抽象思维活动进行思考。所以,在四年级安排此次习作训练是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学段实际的。

  教材分析:

  开展活动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内在动机,也能唤醒他们在生活中的真切感受。而本习作内容正基于了这一主导思想。习作的素材是从科学小实验--“摩擦力的作用”中受到启发,让学生在玩中体会认真观察的重要性;在充满兴趣的学习氛围中感受、体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观察并参与比赛活动,训练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引导学生抓住比赛活动中自己内心深处最深而且与众不同的感受来表达,逐步实现个性化习作的目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赛过程,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难点:

  善于捕捉比赛活动过程中的细微之处,实现自己个性化的习作。

  教学准备:

  两面小旗子、一根接力棒、少许洗洁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师生相互认识并问好

  二、渲染场面,激发兴趣

  1、师谈话渲染: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相互认识了。告诉你们,今天老师来到这里,就是想在你们班进行一场比赛。(板书)听到这个消息,你们心情怎样?有什么想法?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告诉大家吗?(学生自由汇报)

  2、趁热打铁,确定比赛方式:看来,你们对这场比赛都十分期待。那我们现在把全班分成两个队。男同学一队,女同学一队,并推选出各队的队长,为自己队加加油!(让学生自由推选,并给每队队长发小旗子,以渲染比赛的气氛。)

  (孩子都喜欢参加比赛一类的活动。开门见山的对话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会在好胜心的驱动下“搜肠刮肚”,尽力表现。而比赛前“赛场”气氛的渲染,更能真实地再现比赛的内容,让学生更用心投入。)

  三、组织比赛,引导观察、感受

  1、确定选手:各队推选一名选手上台参加比赛,男队推选力气大的代表,女队推选力气小的代表。(各队学生自由推选,并汇报理由)

  (让学生自由推选选手,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揭示比赛内容及规则。

  (1)揭示比赛内容:比力气

  (2)采访台下学生:听到这样的比赛内容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3)采访选手:现在请你们来说说各自的想法。

  (让学生及时抓住自己比赛前的真实感受,正所谓“趁热打铁”,因为孩子们心中有许多微妙的感觉会稍纵即逝。教师随时随地而又巧妙地加以引导,这样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意识。)

  (4)小结评价。

  (5)宣布比赛规则。(出示接力棒,示意双方各握住接力棒的一段,然后用力向后拉,谁的手先脱离棒子,谁就输了。并且比赛过程中双方选手都不能说话。)

  3、学生比赛。(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在场每个人的表现)

  (应让学生懂得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不但能观察台上同学的表现,对于周围其他事物也要留心看,仔细想,养成良好的细致观察的习惯。)

  4、汇报比赛过程:

  (1)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比赛的结果和你预想的一致吗?把刚才你的所见所感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同桌相互练一练。

  (2)汇报、点评:

  A、你看到了什么?除了观察台上选手的表现,你还注意你周围同学、老师的表现了吗?

  B、你听到了什么?除了加油助威的声音,你还听到了什么?比如同学的'猜测,叹息......

  (通过学生对比赛活动过程中人物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的认真观察,使活动内容立体、完整地再现。并让学生在表达中学会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来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而且学生多角度地观察,也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多样化,展现个性化表达。)

  (3)小结板书:认真观察,用心感受

  (4)再次采访选手:紧张的比赛结束了,你们在比赛过程中是怎么做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在两位学生的自由汇报中,揭开比赛的秘密)

  四、指导拟题,自主习作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参与了这场小小的比赛,那怎样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个性来?题目很重要。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给习作拟什么题目呢?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点评(针对新颖的习作题目来渗透拟题的相关知识)

  (有了习作的素材,学生就能“我手写我心”。只有放开了学生的手,他们才能随意地表达。当然,随意并不代表放任自流。此处老师对如何拟题的独具匠心地点拨,再次打开了学生的习作思路,并且对拟题的相关知识做了相机地渗透,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延续性。)

  4、交代习作要求,引导学生自主习作

  师:有了题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最想写的题目来进行习作。注意围绕题目,把你印象最深的内容记下来,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可以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整个比赛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使他们在轻松快乐中有了深刻的感受,在交流中有了情感的涤荡。只有放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自由习作,忠实于各自的真实感受,才能呈现纷繁多彩的个性化习作。而决不是提供什么“开头八式”、“结尾六法”来捆住学生的手脚,扼杀学生创作的灵性。)

四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扫清阅读障碍,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体味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有关荷兰及其首都阿姆斯特丹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引导学生按由中心到四周的顺序观察课文插图,边观察边指导。

  (1)这幅图的中心部分有些什么景物?(成群的奶牛、成群的骏马、雪白的羊群、碧绿的草原、清清的河水……)

  (2)从这些景物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牧场)

  (3)图的四周有些什么景物?(远处竖立着许多大风车,近处有一大片色彩艳丽的郁金香……)

  (4)从景物特点看,你猜想这个牧场会在哪个国家?(荷兰)

  (5)用自己的话大概描述一下这幅画的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过渡: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乡下,感受了我国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将要走出国门,到欧洲西部被誉称为“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了解荷兰

  1.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阅读本课“资料袋”中的材料,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2.教师小结:大家瞧,这就是荷兰。(随即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荷兰概貌)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地势低,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国。荷兰的首都是阿姆斯特丹,这是一个以“水”著称的美丽城市。荷兰人民不仅喜爱鲜花,还出口大量花卉,因此,荷兰被称为“欧洲的大花园”。美丽、庄严、华贵的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荷兰是一个浪漫、悠闲、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家。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感受一下“牧场之国”优美、宁静、和谐的风光。(再次点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发音,重点读准带点字的发音并联系课文理解所组词的词义。

  镶嵌 骏马 膘肥 辽阔无垠 公爵 悠然自得 牲畜

  2.再读课文,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讨论。)

  3.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这句话概括了荷兰的风貌,课文着重描写了荷兰的什么?(畜牧业)

  四、品读课文

  1.品读第2~4自然段。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后小组合作学习:荷兰为什么被誉称为“牧场之国”?(荷兰不仅牲畜数量多,而且放牧条件好。)这里的牲畜生活得怎样?(引导学生画出重点词语:自由、无忧无虑、悠闲、充满温情……)你能读出这种“悠闲”、“温情”、“无忧无虑”的感觉吗?(学生比赛读)

  (2)品读重点句子。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牛当作人来写,牛犊像“贵夫人”衣着华贵,仪态端庄;老牛俨然是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它们的家就是这草原、这大自然。这是一幅生动而温情的画面,多么富有生活情趣!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

  “镶嵌”是什么意思?(把一样东西嵌入另一样物体内。)从“膘肥体壮”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这里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放牧,而且这里的人民擅长放牧,所以骏马匹匹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它们指谁?(骏马)为什么说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对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上尊贵的主人,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任意驰骋在这丝绒般的碧绿草原,骏马和草原是这样的和谐。)和草原如此和谐的又岂止是骏马,它们还指谁?(奶牛、绵羊、猪群、小鸡……)读读相关句子,读出安闲与悠然自得的感觉。

  齐读第2~4自然段,通过刚才的体会,请你读出应有的情感。

  2.品读第5~6自然段。

  如果说,白天的牧场是一首感情浓郁、韵律和谐的田园诗,那么到了晚上,它又会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请你读读第5~6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细细体会。

  品读重点句子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处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甜美静谧的境界。夜晚,宁静的荷兰也是一首诗。

  想一想:如何将第5~6自然段读出甜美、静谧的感觉来。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指导。)

  五、回顾全文

  1.读课文,说说作者在荷兰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小结:是啊,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娇艳婀娜的郁金香,牲畜的自由王国,黄昏时挤奶的劳作,寂静无声的夜晚……这一幅幅画面组成了荷兰无限美丽的田园风光。让我们再次踏进荷兰,再次欣赏荷兰之美!(展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充满田园诗情的荷兰美景,赞一赞你看到的荷兰美景。)

  六、课后作业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或精彩句段,细细品味并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

四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汇拢、土岗、陈列、乐章”等词语。激发学生热爱

  掌握“汇拢、陈列、土岗、乐章”等词语。

  3、学习××××××××××。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有关树叶的知识。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识记生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汇拢、乐章、陈列”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

  3、查阅有关树叶的知识和作家葛翠琳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审题导入,设疑激趣。

  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课题为什么又叫《绿叶的梦》(悬疑)。

  三、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如“戒、刺”。

  2、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文中重点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感受。

  3、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五、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

  3、在没读懂的地方做标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教学的难点是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教法学法】

  自学课文,理清脉络;紧扣主题,自读自悟;联系现实,深化理解;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朗读感知

  1、读课文,正读音。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三、探究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5、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四、感悟幸福

  1、过渡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自由读下面的课文。

  2、交流: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3、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4、速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是指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益”就是好处。这句话是说: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这句话的意思看起来很抽象,但联系课文理解,就变得非常具体、丰富。三个牧童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给人们带来了好处,这是幸福。第一个青年给病人治病,病人恢复了健康,他感到多么幸福。第二个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他勤勤恳恳地工作,他的劳动没有白费,对别人是有用的,所以他也是幸福的。第三个青年留在村子里耕地,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他的劳动也没有白费,他也感到幸福。这样,抽象的道理就被这几个具体的事例诠释得淋漓尽致。)

  五、总结深化

  1、体会“幸福”的含义。

  2、故事情节奇异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她肯定、赞扬三个牧童疏通泉眼的劳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们有了体会之后,揭示幸福的含义。她就像有着无穷智慧的导师,指引三个牧童去实践,去发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智慧的女儿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这一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变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概括中心:《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4、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5、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六、作业布置

  1、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2、搜集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尽义务有益的)

  帮助别人有用的养活别人

四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解释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5.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

  (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

  4.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

  (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

  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学生读课文,回顾所学内容。

  二、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三、拓展文本,创编诗歌

  1.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板书:丰富的想象

  2.仿写诗句

  我想把手抚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

  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我想——,

  这样就能——。

  四、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搜集神话故事,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神话的精彩。

四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练习概括各段大意,归纳天鹅的几个特性。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会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读八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动优美的语言,反复品味,积累、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并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教学准备天鹅的图片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言引入新课

  二、精读品悟

  1、由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笔下的天鹅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用笔画出来。

  2、把握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再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介绍天鹅的科学小品,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天鹅在水中那优雅的姿态、妍美的形状、优美的歌声等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鸟和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由衷喜爱和赞美。)

  3、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生思考:哪句话是中心句?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汇报:从侧面和正面反复强调天鹅的优雅妍美。出示幻灯片并指导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天鹅的优雅妍美

  4、仿照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第二段。

  (1)自学要求:出声朗读,把你学到的知识写在书中相应的位置。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

  (3)借助图片让学生感受天鹅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并指导朗读。

  5、学习第三段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找出中心句、过渡句;从哪些词句看出天鹅酷爱自由;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学生汇报交流。

  5、齐读最后一段。

  (1)这段运用了什么手法?

  (2)天鹅临终的歌唱具有什么意义?

  三、回读赏析

  同学们,你们觉得天鹅仅仅是一只鸟吗?更像什么?师生共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用格言总结: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板书:天鹅

  优雅妍美

  善航者

  酷爱自由托物言志

  神奇歌手

四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8个,练习正确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积累好词好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4、初步体会西方经典童话的魅力,并且能够根据阅读所得加上自己的想像,创作一段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2、创编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斯威夫特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1、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斯威夫特的资料。

  教师补充:斯威夫特是18世纪前期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他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父母都是英国人。父亲在他出生以前就去世了,由伯父抚养成人,他喜欢历史和诗歌,早年创作的《书的战争》和《桶的故事》,初步显示了讽刺的才能。其中《桶的故事》是英国的启蒙主义者讽刺教会的作品之一,也是斯威夫特第一部重要作品。在他晚期作品中,他积极号召爱尔兰人民为独立自由而斗争,在作品中痛斥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政治。就在这个时期,斯威夫特完成了他不朽的讽刺杰作《格列佛游记》。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格列佛是伦敦的一个著名医生,喜欢航海旅行的他无意中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岛上,岛上生活着一群身高不满五寸的小人儿。格列佛在小人儿国里有一段奇特的遭遇,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家乡。)

  三、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想想,格列佛在小人儿国有哪些奇特的遭遇?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3、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1)小组内说一说。

  (2)指名学生上台讲述。

  四、学习生字。

  1、在读课文时,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全班读,并说说哪些字是读音要注意的。“箭”“吊”“筐”是三拼音节,有介母“i”或“u”。“遮”是翘舌音,“艘”是平舌音。

  2、你认为哪些生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按结构,本课的生字可以分成几类?

  左右结构:航、刮、绑、涂、钩

  上下结构:箭、暴、吊

  “绑”字笔画较多,绞丝旁注意避让右边。

  3、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8个生字?

  五、作业。

  1、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语。

  2、向你的父母或朋友,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航海捆绑射箭暴风

  刮风钩子吊起来涂抹

  2、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默读,一边做出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讲到哪儿,就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哪一段,并且相机指导朗读)

  (1)学习格列佛在初到小人儿国被攻击时,让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格列佛当时会想些什么?

  (2)当格列佛受到小人儿国的礼遇时,他又会想些什么?他是怎样和小人儿国的人建立起友谊的?

  (3)学习格列佛帮助小人儿国击退敌人的段落时,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当时的场景和语言。

  三、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

  (1)小组内表演。

  (2)指名学生表演,评议。

  四、拓展延伸,创编故事。

  插上想象的翅膀继续飞翔,结合自己的阅读说一说:如果格列佛重回小人儿国,又会有怎样的奇遇?请你也来创作一段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吧。

  1、小组内创编。

  2、小组汇报。

  五、作业。

  1、想象作文:《重回小人国》。

  2、阅读斯威夫特的作品《格列佛游记》等。

  板书设计

  30小人国

  受到攻击

四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l、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细听,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能经常听见它。放录音(恭喜恭喜)

  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

  2、同学知道的春联还真不少,那春联的内容到底有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我们

  一起去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内容

  3、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春联,用’”_“画出春联的内容。

  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教师在出示的段落中画出,生读一读。

  4、描绘美丽春光的是哪一副春联?

  指名回答后出示: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指名读

  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芳草绿杏花红)个别、集体读、指明背。

  5、出示: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指名读

  从这副春联中你看到了祖国什么样的景象?从哪几个词中看出?(千山秀百业兴)你能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把这副春联读好吗?(个别、集体)

  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不知道;师提示指”祖国大地“)

  读、背

  6、课文中还有两种内容的春联,大家一起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车安

  7、结合春联内容,同桌进行讨论。

  出示幻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这副春联讲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

  (2)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反馈:

  提示:“门第”指的是人家。“竹”指的是爆竹。(引申)

  “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8、试着给课外的春联分一下它属于哪种内容。

  出示:描绘美丽的春光--家家致富家家乐处处迎春处处歌

  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与日月争辉

  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四化宏图展九州春意浓

  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板书:各种各样

  9、出示:“我们测览......百花园中”指导朗读

  10、引读:欣赏了这些春联你会感到......

  你读了上面的哪副春联后有这种感觉的?

  11、出示:“新春佳节,家家......的气氛”

  分组朗读。边读边想: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指名回答,适当点拨。

四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感受太阳对自然、对人类博大、无私的.爱。

  3。背诵和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太阳给予我们的无私的馈赠。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他在孩子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希望。”(结合课后题2)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将课文读准读通,并给生字注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问: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你想对太阳说什么?

  2。板题、读题。(指导读出对太阳的问候之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检查读音。

  山巅铺满棕色寄托

  2。练习写“铺”字。

  教师重点指导写好右半部分,注意不能丢掉点。

  3。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

  4。指名读文,相机纠正字音。

  5。同桌相互检查读文。

  6。齐读课文。

  7。说一说文中的语句有什么特点?

  8。说一说你懂了什么?

  三、练习写字。

  1。练习写字。

  (教师提醒注意“善”字的写法。)

  2。学生自评、互评。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请父母评一评。

  2。找一找、读一读与太阳有关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全文,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2。交流汇报。

  3。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4。交流,针对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朗读感悟。

  如学习第2—6自然段。

  ①学生先交流读这几段的感受。

  ②自读第2—6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③练读,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④指名读,读前大家提出朗读小建议。

  ⑤引读,体会拟人手法的妙处。

  ⑥男女生轮读这几段。

  5。质疑解疑。

  (结合课后题2)

  二、拓展延伸。

  1。想一想:太阳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你能用拟人手法描绘出来吗?

  2。拓展阅读(教师推介说明文《太阳》和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对比它们在写法上的异同。

  三、积累背诵。

  1。读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摘抄好词好句。

四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创设特定情境体现双向互动”和“角色模拟体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保护眼睛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说说怎样保护眼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难点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学生想说、乐说、会说、敢说的氛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保护眼睛的资料,调查本班学生视力的情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灿烂的太阳,皎洁的月亮,蓝蓝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无边的海洋,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各种各样的动物,你们喜欢吗?这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是用眼睛看到的,你们想想,如果眼睛不好,还能看得清楚吗?所以,保护眼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口语交际。(板书课题)

  二、情境体验,引出主题

  视频引出主题:灰太狼的眼睛怎么了?他都犯了什么错误呢?

  (一)想一想。

  1、提问题:

  (1)保护眼睛重要吗?

  (2)怎样保护眼睛呢?

  通过问题指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2、总结:学习、生活、工作都需要有一双好眼睛,如果眼睛不好,看不清楚远处物体,就会影响学习、影响工作、给生活带来不方便。所以,我们从小就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吧!

  (二)说一说。

  通过图片指出几种不良的用眼习惯,从而让同学认识该怎样保护眼睛。

  (1)图中画的是谁?

  (2)他在做什么?

  (3)这样做的后果怎样?

  (三)议一议。

  (1)用眼卫生的目的是什么?

  (2)保护视力要做到什么?

  (3)不应该怎么样?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三不要”:

  ①不要躺着看书;

  ②不要走路乘车时看书;

  ③不要在昏暗的灯光下或强光下看书。

  “三注意”:

  ①看书、写字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市尺。

  ②看书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

  ③字要写大些,要清楚整齐。

  三、练一练

  1、用眼卫生的目的是(  )。

  2、看书看电视(  )分钟休息片刻。

  四、交际范例

  赵东莱:针对视力下降这一现象,我们应采取一些保护视力措施:

  1、避免在强烈的光线或昏暗地光线下看书或者写字;

  2、不要长时间地观看电视节目、玩电子游戏;

  3、不要在床上躺着看书,也不要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能歪着身在趴在桌子上读书写字。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少年儿童在读书期间,正是眼球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一些不良的用眼习惯,就会使眼睛受到伤害,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要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做到“三注意,两不看”。小学生要特别注意预防近视,看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身体要坐直,距离桌子一拳,眼要距离书本一尺);看书写字时间不要太长;要认真做好眼睛保健操;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不要在行走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看电视(或玩游戏机)的时间不能过长;距离电视不要太近。此外,还要注意眼的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用自己的毛巾洗脸。

  六、布置作业

  预防近视,保护视力,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提醒、纠正不正确的坐姿、写姿。

  板书设计: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三不要”“三注意”

四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战役、占领、进攻、枪弹、愤怒、艰巨、牺牲、顽强、暴风雨、规定、胸膛、报仇、惊天动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4、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步骤〗

  一、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及课文人物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本上曾经学过了很多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最佩服哪位英雄人物?”让学生列举一些英雄的人物和他们英雄的事迹;然后让学生归纳这些英雄人物的相同点;最后老师给予肯定:黄继光也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个,他们都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以及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

  (这样导入新课,对于学生理解“国际主义精神”有一定的帮助。)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你对黄继光有哪些了解?对上甘岭战役又有哪些了解呢?请你谈谈。学生自己介绍。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     介绍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鲜的美军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坚决的回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收复了已失的阵地,于11月25日胜利地结束了战斗。这次战役历时43天,歼灭敌人二万五千余人。黄继光就是这次战役中涌现的特级英雄。

  二、听课文寻音,思考

  这篇课文写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

  明确:本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事。

  三、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⑴ 我军进攻屡次受挫。(引导学生读“突然,敌人的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压了回来。”这里的“突然”说明火力点是原来没有发现的,因而没有被火炮摧毁。“屡次”、“都被压了回来”说明敌人火力很凶猛,我军进攻阻力很大。)

  ⑵ 时间紧迫。(引导学生看第3自然段文开头“东方升起了启明星”,“已经四点多了”,说明此时高黎明时间不远了。)

  3、我军在进攻597.9高地主峰时,受到敌人火力点的疯狂阻击,时间紧迫,必须很快拿下火力点,才能攻下主峰,取得战斗的胜利。情况这么危急,黄继光怎么做呢?请默读第3自然段。

  ⑴ 看到这种情况,黄继光是怎样做的?

  (主动要求指导员把拿下火力点的任务交给他去完成。)

  他是怎样说的,找出书中句子读一读。

  ⑵ 展开讨论,针对黄继光说的话,想想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明确:当时,黄继光想的是整个战斗的胜利,要巩固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成果,否则这些天的心血都将白费。还会想,自己一定要完成任务,哪怕用生命去交换。

  这种想法,这种信心力量来自什么?

  (这种信心和力量来自对朝鲜人民的爱、对祖国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根。)

  那么,黄继光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应是怎样的?

  (坚定、充满信心)

  ⑶ 先指名学生用坚定的语气读这两句话。后请学生勇敢地走到讲台前,把教师当作指导员,请求这个任务。教师如课文中所说,紧紧握住“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4、请学生用四个字概括本段的内容。

  (主动请战)

  5、黄继光接受任务后,是怎样执行任务的?

  教师范读课文4、5自然段。

  ⑴ 提出自学要求:画出这两段文字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使你感动?

  ⑵ 学生自学课文。

  ⑶ 组织学生讨论下列句子:

  “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思考:① 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了?

  黄继光是在一个战友牺牲,一个战友负伤,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而且又在身负重伤时面对敌人的密集子弹站起来的。

  ② 找出说明黄继光已身负重伤的词句,分析黄继光站起来的困难。

  “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用尽了全力”、“艰难”、“挪动”,说明黄继光是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前进的。“挪动”说明爬得很慢。即使爬得很慢,而且要用尽全身的力量,但是他仍在前进。

  ③ “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里的数字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说明黄继光每前进一步都要用尽全身的力量。他的前进是多么不容易啊!

  ④ 小结: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啊!多么令人感动啊!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种感情。这三个感叹号表示什么意思?

  第一个的“啊!”是惊讶的意思,黄继光能站起来,出人意料。第二个着重讲,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呀!多么令人感动啊!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种感情。

  ⑷ 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要求读出当时黄继光顽强战斗的精神,读出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

  ⑸ 小结:课文第4、5自然段表现了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的`顽强精神。请同学们读这两段课文,要读出黄继光英勇、顽强、坚持战斗的精神。

  ⑹ 学生读第4、5自然段。

  6、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第4、5自然段的?

  7、请你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6自然段。

  ⑴ 最令人感动的句子是“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⑵ 这句话为什么感人呢?

  ① 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了?

  明确:黄继光在“身负七处重伤,已经没有一件武器”、“天决亮了,规定时间马上到了”的情况下又站起来的。

  ② 这时,黄继光想到什么?唯独没有想到什么?

  明确:黄继光想到指导员对他的信任,想到战友的安危,祖国人民的嘱托,朝鲜人民的解放,惟独没有想到自己身负重伤,自己生命的安危。

  ③ 想到这里,黄继光全身进发出无穷的力量,他怎么做?

  (全班齐谈第6自然段末句。)

  ④ 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后英勇献身了,这表现了他怎样的一种精神?

  明确:表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

  ⑶ 练习朗读第6自然段。

  8、战斗的结果怎样?请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⑴ 战士们为什么能这么快拿下597.9高地?

  明确:战士们在黄继光大无畏的精神鼓舞下,情着为黄继光报仇的信念,所以很快占领了597.9高地。

  ⑵ 小结: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为战斗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所在营夺取了胜利。

  9、仿照第3自然段总结小标题的方法,总结4、5自然段和7自然段小标题。

  明确:执行任务 英勇献身(壮烈)

  取得胜利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2、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请战?他是怎样主动请战的?

  2、黄继光是怎样执行任务,英勇献身的?

  二、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1、文章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明确: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2、文章该怎样分段?每段各讲什么内容?

  ⑴ 学生分组讨论。

  ⑵ 讨论后归纳:

  第一段(第1自然段)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攻占597.9高地的战斗命令。

  第二段(第2至3自然段)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要求。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黄继光顽强战斗,最后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枪口而壮烈牺牲。

  第四段(第7自然段)黄继光所在营攻占597.9高地,夺取了胜利。

  ① 黄继光顽强战斗的精神和英勇献身的精神令人感动,令人敬佩,请从文中打出最能打动人的语句或段落,体会其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

  ② 指导学生上讲台前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欣赏并评议。

四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去实地观察校园一处景物,提出观察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长江平湖,森林公园、乡村田园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春游。

  二、读题,明白要求。

  1.自读课题,弄清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1.交代讨论要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制定春游的方案。

  2.在讨论过程中要有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并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3.每一小组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

  4.小组可以自由组合。

  5.小组内的成员要注意分工,如谁来主持,谁来负责记录,谁负责汇报等。

  6.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春游活动计划表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他

  四、汇报交流,形成方案。

  1.各小组汇报,畅所欲言。

  2.各小组评议,取长补短。

  要求学生虚心听取各小组的汇报,并进行比较,推荐时要说出充分的理由,这是一个交际的场合。教师应针对学生交际时的语言是否规范、说得是否清楚加以点评。

  3.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学生自由说打算。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对学困生给予指导帮助。

【四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01-05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1-11

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二06-18

四年级语文上教案01-03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1-16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30

语文四年级优秀教案02-13

四年级语文教案04-04

四年级语文《白鹅》教案02-23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