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案

时间:2024-08-05 10:11:05 教案 我要投稿

《搭石》教案【热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搭石》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石》教案【热门】

《搭石》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山洪暴发、间隔、俗语、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的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师导:(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伸出你的食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板课题)师:齐读课题生齐读:搭石——

  二、预习探究

  师导: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自由读课文4分多钟,指导读书姿势)

  三、合作交流

  1、师引:好,声音渐渐小了,说明同学们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了。刚才同学们都读的特别认真,肯定会有许多收获,我们一起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吧。

  2、师:出示词语

  生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3、师评并随机纠正不正确的读音。(“仔细看,清晰地读”“好,真准确”“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声音真好听,好似农夫山泉有点甜。

  …”)

  4、师导: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生字词掌握的也不错。下面老师想问一问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

  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预设生读“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师评:你找得真准,你再读。(注意指导学生有没有填字漏字)(生再读)

  5、师导: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

  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预设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预设生:卷起来的意思。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预设生

  1:脱鞋绾裤师:人们收工就必须——生

  2:脱鞋绾裤师:人们赶集就必须——生

  3:脱鞋绾裤师:人们访友就必须——生

  4:脱鞋绾裤。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脱鞋绾裤师导: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

  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生

  2:我认为会很辛苦。生

  3:还会很麻烦。

  师小结:(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课件出示(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6、师导: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生

  1: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师评:你是说这种过小溪的方式很方便)生

  2:搭石一块接一块地铺在水里,我觉得很美。(师评:你体会的很细腻)生

  3:我觉得搭石很难走,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走得慢就容易掉进水里。

  师:他说的意思,家乡有一句俗语,叫作——生

  4:紧走搭石慢过桥师小结: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预设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相机板书齐读)

  四、品读体验

  1、师导: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2、师导: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1)预设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相机处理(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生可能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师引: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生:行(hánɡ)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生:一行(xínɡ)人师:齐读两遍。

  (生读)师: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

  课件出示(“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

  (男生读一遍)师:“人影绰绰”要读准确,女生读。(女生读一遍)

  (2)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预设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师引: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预设生: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评:这是从字面上理解。预设生: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师评:你联系下文理解了。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师引:(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生:搭石上。师引: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

  1: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

  2:紧跟上去师:(速度渐快)前面的——生

  3: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

  4:紧跟上去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生

  5: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

  6:紧跟上去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齐:轻快的音乐。师:像——生齐:轻快的音乐。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生(组1):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组2):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引读三遍)师评: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师引: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

  (3)师导:体会得好。

  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预设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引:“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师引: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预设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评: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预设生:是“宽”的意思。师评:是吗。你知道“绰绰有余”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就是很宽。师引:“绰绰有余”不是“很宽”,而是“很宽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师导:理解了吗。

  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预设生

  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师评: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生

  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师评: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

  像画一样。

  师引: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

  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师评: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师导:生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师引: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

  (全班读)师引读: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全班再读)

  (4)师导: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课件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师范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导: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师引: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师引: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师小结: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生:一道风景

  3、师导: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预设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师评: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

  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4、师导: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引: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生:fúfúfú师导: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

  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生自由地读几遍)师引:哪个词语打动了你。预设生

  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师评: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预设生

  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师引: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预设生

  3:是“弯”的意思。

  师引: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生:左右结构师引:(出示字理图)左边——生:一个人师:右边——生:一条犬师小结: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导: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一男生上台)师引:请你做做“伏”的动作(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师引:(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预设生:不需要师:为什么。预设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评: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预设生:不会师引:为什么。预设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师小结: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师引:因为(指课件文字)——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引: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师引: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师引: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预设生:尊老爱幼师引: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生:家乡的一道风景师导: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预设生

  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生

  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师评: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

  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生:一道风景师导: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

  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生读课文的

  3、4自然段。)师引: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预设生

  1: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生

  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生

  3:假如回娘家的妇女走搭石师引: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

  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

  (生发挥想像想)师导:咱们来交流交流。预设生

  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评:你的想像真丰富,还用上了文中“假如……总会……”的关联词,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预设生

  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评: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预设生

  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师评: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师生齐读最后一段)师总结: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齐说——心头)

  五、巩固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搭石上还有哪些美。

  2、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21搭石

  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刘章爷爷的家乡,领略了那里的风景。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一块块搭石,它们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

  作者为什么觉得家乡最美的就是这平凡而普通的搭石。搭石有什么魔力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搭石》去感受那里淳朴的民风,体验那里美好的民情。(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发现美

  1、师导:一排排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那里的景美,人更美。

  景美在何处。

  人又美在哪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吧。同学们可以把找到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三、品读体验,感受美

  师导: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不但能自己认真读课文,画句子,而且能够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现在,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1)预设生:我找到的美是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预设生:我能感受到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师引:从哪可以看出来呢。

  预设生:因为句子中说“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就是说老人无论自己有什么着急的事,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把搭石摆好。所以我说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师评:有理有据,说的不错。从这个场景中,你还看出了什么。

  预设生:我感觉这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板书:善良)师引:理由呢。

  预设生:因为这位老人宁可自己先不赶路,也一定要把搭石摆好。

  从这我能看出这位老人非常善良。

  师引:那请同学们看这两句话。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师:谁能读一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师引:能说一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哪句话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场面更适合。预设生:第一句话更合适。师引:为什么。

  预设生:因为第一句话中,有无论,只要,一定,这些关联词语,而且后面还说“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师引:“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预设生:这是因为老人怕搭石不稳,从这也可以看出老人很为别人着想。师评:从你的发言中老师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读书认真,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

  谁能再读一读描写老人认真搭石的句子。

  (2)预设生:我找到的美也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象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引: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预设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一种协调有序的美。因为这是一行人一起过搭石,所以他们在走的时候必须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就是说谁的步子也不能出差错,这样才能配合默契。

  师评:对,这是一种和谐的美。(板书:和谐)从这句话中,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预设生: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声音美。师引:声音美。声音美在哪。预设生:踏踏的声音,象轻快的音乐。

  师引:你能模仿一下过搭石的声音吗。(学生模仿,师评价)师小结:踏踏的声音,真象一个个快乐的音符,谱出了家乡一首首动听的歌谣。师引:你还能感受到这句话中蕴涵的其他美吗。预设生:还有画面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引: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范读句子)师引:谁愿意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预设生

  1: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上工,下工的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的情景。

  他们走得很整齐。预设生

  2:我的脑海中想象的是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微波荡漾,人影绰绰的那副很美的画面。

  师引:谁愿意把大家带到那美好的画面中。(指名读)师评:你读得太美了。

  谁还愿意试一试。生读

  (4)同学们仿佛已经陶醉其中了。

  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了美。预设生:我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发现了美。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这句话是说两人同时过桥的时候,谁也不会抢着过,而是让对方先走。

  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美。师评:对,美还体现在互相谦让中。(板书“谦让”)预设生:“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从这句话中我感到家乡的人彼此都非常友善。

  (5)师评:有道理。或许,乡亲们的友情就在这彼此相遇时的拉家常中形成了。

  谁还找到了课文中的美。预设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引:这句话中有一个成语,谁找到了。预设生:理所当然师:理所当然。

  说一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预设生:理所当然就是天经地义,理应如此的意思。师引: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句话中的“这”指什么呢。预设生:指年轻人背老人过河。师导:那你怎么理解这句话。预设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我的家乡只要年轻人遇见老人过搭石,就一定会背老人过去,人人都这么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师导:在一个村庄,如果人们把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的话,那你认为,在这个村子里还有哪些事会是理所当然的呢。

  预设生:刚才说的那几件事,老人摆搭石,人们过搭石时互相谦让,这些在家乡可能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师引:课文中没有写到的事情呢。想象一下。

  预设生

  1: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背刚上学的小孩过搭石肯定是理所当然的事。预设生

  2:谁家遇到什么困难了,大家一起帮助她,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预设生

  3:即使俩个人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也绝不会大声吵架,我想这可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引:对,正是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搭石这道风景中,我看到了老人躬身搭石,你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生

  1:我看到了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预设生

  2:我看到了年轻人伏身背老人过搭石预设生

  3:我看到了两人相遇过搭石时互相礼让师小结:所以说,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引读,生齐读第五自然段)三、拓展延伸,表达美

  1、师引:这一桩桩,一幕幕,事虽小,情却浓。搭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搭石无语心有情”,搭石对老人说:“老爷爷,谢谢您在溪水中为我们摆搭石,可是秋天水凉,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那搭石对年轻人说()搭石对大家说()预设生

  1:搭石对年轻人说,你们背老人过搭石,谢谢你们。预设生

  2:搭石对大家说,你们这些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值得我学习。

《搭石》教案2

  设计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搭石》。

  设计理念:

  针对《搭石》这篇景美、文美、意境深远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在嚼在经典之处,运用“根据语境判别多音字的读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画面的美并读出画面的意境”、“改编诗歌提升朗读积累语言”“读文句想画面品意境悟情感”等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爆发、脱鞋挽裤、猛涨、平衡、平稳、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伏下”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突破重点:

  充分使用白板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共鸣。并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再现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从而深入体会、感悟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突破难点:

  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课文描述的情景走向生活中的场景,挖掘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结合情境,介绍自己,引出课题。

  师:(课前播放欢快音乐)同学们,今天我非常荣幸地来到咱们刘家梁学校,带领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去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参观学习。快乐的心情大家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们伴着这欢快的音乐一起出发,好不好?

  (出示情境图,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刘章爷爷的家乡: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远处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近处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还有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刘章爷爷还把这些搭石成了一篇精美的文章,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欣赏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题质疑(生自由回答,预设的答案:什么是搭石?怎么搭起来的?搭在哪儿呢?)

  4、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确。读准词语,读通句子,读通课文。不会的地方请自己标出来。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检查生字和课文学习情况,老师再指导重点字词。

  6、重点指导书写容易写错的字,把字写规范,写工整。

  7、什么是搭石?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观察)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谁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白板出示上面这段话。

  师:请一组同学来读读这句话。

  (老师在课题“搭石”下面画四个方正的圆,代表搭石。)

  7.师:如果没有搭石,这里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知道?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白板出示这句话。

  把这句话分开理解,又该怎么理解呢?

  生自由回答,预设可能的答案:不方便,很麻烦。

  师:由此看来,这一块块平凡的搭石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课时

  1、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搭石》,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远处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近处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还有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尤其让人难忘的是家乡的一排排搭石。

  齐读课题。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你对搭石有什么样的印象?生自由回答

  3、师:搭石看似普通,却不平凡。因此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随机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1、 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并想一想那是怎样的一副画面?

  (师巡视指导阅读)

  师:现在以顺序来读读你们找到的句子。

  生回答摆搭石的句子。

  师:他这样做既方便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也方便了——(引导学生说出)他人。

  师:这位爷爷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任劳任怨地做着这一切,不求回报地做着这一切。你能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来描述他这种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吗?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无私奉献

  请说出“无私奉献”这个词的学生上台在板书第一个方块里用黄色粉笔写下:奉献。

  师:真好,这说明你们和刘章爷爷,和这位爷爷一样,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现在咱们再来看,这位爷爷摆搭石的情景,是不是一道风景啊?下面,请想读出这种无私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特别注意段落中用得准确的词语。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过渡:哪位同学再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大家认真听,待会我们来评价评价。

  1、白板出示一行人走搭石的段落。

  (1)这段文字里,有几个字要特别注意。指导读准“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字词。(一个词一个词地读)

  (2)“人影绰绰”这个词理解起来有点儿难度,咱们一起来理解一下。

  白板出示“绰”的三个意思,指导学生选出在“人影绰绰”中恰当的解释,并理解说出“人影绰绰”的意思。(再补充一个词语“绰绰有余”,引导学生说说“绰”是哪个意思)

  (3)协调有序呢,是一种怎样的动作呢?老师想叫几个同学加入到乡亲们走搭石的行列中,来感受一下什么叫“协调有序”?谁愿意来?

  (4)请两组同学来模仿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请出两组学生,老师指点,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师:老师叫一位同学来读这段话,这两组同学接上你们的动作。 师引述: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生: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速度渐快]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速度再快]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听!踏踏的声音,像——(生齐:轻快的音乐),像——(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进水里,是有人指挥吗?

  生答:没有

  师:他们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师:哪位同学来描绘一下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怎样的画面?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谁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师: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生美美的读一遍。

  师:你读得真好,把大家都带进了画里,比诗还美。

  师:同学们请看,这一行人协调有序的走在搭石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既像是一副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课件出示把段落变成小诗)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哪个同学来配上音乐读一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吧。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

  师:你真会读啊,好像一位大诗人一样,谢谢你带给我们这么美的朗诵。

  师:同学们,这一行人走在搭石上,动作美,声音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师:这道风景之所以如此美丽,是因为这一行人走过搭石的时候(生:协调有序)。请一位同学上来用粉红粉笔板书:协调

  在咱们的生活中,协调有序的场面还有很多,比如:上下楼梯,引导学生说出:同学们都靠右行,这是协调有序;在街道上,(生:车辆和行人都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协调有序;去火车站买票的时候,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上下车辆的时候,我们都要(生:排队)这更是协调有序。说到这儿,大家好好想一想,这协调有序的实质是什么呢?是不争不抢,是互相礼让,是彼此关照,这是善良之美,这是文明之美,这是人性之美。在咱们课文中还有许多地方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让我们继续学习。

  2、面对面“让”石图

  师:乡亲们每天早出晚归,来来去去都要走搭石,肯定会碰到要面对面走搭石的情况,大家看(多媒体出示图片),这不,村里来了两个人,他们面对面走到溪边,都要走过搭石,到小溪对面去,下面将会发生什么?请同桌朗读课文第4段相关的内容。(生汇报) 师: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他们让对方先走

  师:让对方先走,说明他们能够————

  生:互相谦让。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着画面,结合画面上的这些文字,和老师一起来朗读这段话的头一句。从头一句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人们的谦让(教师用绿色粉笔随机板书:谦让.)

  师:从谦让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人的心灵之美

  3、背老人“过”石

  师:大家想想,假如青年人遇上老年人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背老人走过去。

  师:你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现在请大家认真地读读,就会发现有些词会让人心头一颤。谁来说说哪些词语打动了你? 生汇报读

  师: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个“伏”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

  师:假如老师就是这位老人,你该怎样背我过小溪呢?

  生: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溪。

  师:这样我就可以安安全全的过小溪了。过溪后,老人说了声谢谢,年轻人是怎么回答的?

  生:不用谢。

  师:怎么就不用谢了呢?

  生:这是我应该做的

  师:也就是说,只要是遇上老人来走搭石,不管是哪个年轻人,都会——(生:背老人过溪)年轻人把背老人过溪看成是(生:理所当然的事)。就像刚才,背我走搭石的同学,不需要我的感谢,因为人们把这种事看成是——(生:理所当然的事)。

  师:读到这里啊,老师想到了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肯定也背(老人)走过搭石,因为他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老师又想到了,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肯定会有年轻人背他走搭石,因为他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都把背老人走搭石,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从这里我们又能体会到什么?

  生:尊老敬老(老师用蓝色粉笔板书:尊老)

  师:从人们尊老的?

  生:人们的美好心灵

  师:假如有一位怀抱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她又会遇到什么人走搭石呢?

  生汇报

  师:那他们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写一写。

  生汇报

  是啊,这小小的搭石上,有许许多多感动我们的画面。这一个个和谐而温馨的画面里闪耀着一种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四、深化总结,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每每回忆起家乡的搭石时,总会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更会由衷地赞叹,(引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搭石联结着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感情呢?谁来说说?

  生汇报

  师:这篇文章就是通过搭石,赞美乡亲们善良淳朴、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尊老爱幼的美好品质。我们再来美美的读读这段话,读出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我们还发现这段话概括了全文,它是课文的——(中心句)。

  师:刘章爷爷用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些平凡而普通的搭石,通过这些搭石我们看到了刘章爷爷的家乡:景美,情美,乡亲们的心灵更美!

  师板书:竖写“景”“情”“人”三个字,在三个字后用红色粉笔写“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五、拓展延伸

  1、爱的教育

  心灵之所以美,是因为心中有爱;只有心中有爱,才会无私奉献!在十几年前,有一首歌曲叫《爱的奉献》风靡一时。在场各位老师对

  这首歌曲都非常熟悉。我们邀请请各位老师与我们一起回顾这首经典的歌曲,好不好?大家一起唱响“爱的奉献”。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聆听歌曲,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得到升华。

  2、走向生活,发现美

  师:谢谢各位。刚才老师们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歌喉,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老师的奉献。同学们,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像刘章爷爷那样,从普通的物、平凡的人身上发现他们的美,学习他们的美,大家愿意吗?很好,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表现的机会:

  出示小练笔:

  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平凡的人、每一件普通的事物中。让我们像作者刘章一样,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师:你们能做到吗?好美的回答,相信你们!下课,再见!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读写结合,让学生能活学活用,运用文中的写法,抒发心中的情感,积累并学习运用优美的词句,真正起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作用,彰显语文特色。

《搭石》教案3

  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著名乡土诗人刘章所作的一篇散文。走进这篇散文,迎面而来的是清新自然的乡土气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副平凡而又耐人寻味的画面:秋凉以后,乡亲们不约而同摆搭石,忧人之忧调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同到溪边让搭石。几幅画面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

  教学目标:

  1、弄清什么是搭石,感悟作者家乡搭石的美;

  2、通过对重点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理解,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善于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情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围绕一道风景,层层深入地研读乡亲们走搭石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搭石。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配乐)上节课,孩子们初步学习了《搭

  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很美。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以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感受它的平凡和美丽。(看板书——21 搭石,齐读)

  2、孩子们,上节课学习的生词都记住了吗?我们有节奏的读,(两个字的词)变换节奏(四字个词)真棒,读出了词语的节奏美。回忆一下,你都记住了哪些四字词语(生:我记住了….师:写下来,我也说一个,说意思,根据这个意思应该写出哪个词语?写下来)(只出示听写的词语,自行改正)全对的举手,祝贺你们,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非常好。错误的马上改正。

  (设计意图: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在复习生字新词时让学生读出词语的节奏美,在听写本文体现美的词语时,让美在无意中进入孩子们的大脑,同时巧妙地将根据意思写词语的方法在课堂上渗透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1、打开书103页,浏览一下,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浏览)主要内容是什么?(生主要内容)(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2、孩子们,主要内容你们知道的很清楚,还记得上节课的疑问吗?(生:什么是搭石?师打问号,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打问号)

  (设计意图:思考从疑问开始,回忆上节课内容,以疑促思。)

  3、要想解决这两个疑问,我们必须再次走进课文,静心阅读,认真思考。首先解决第一个疑问(课件出示一自然段)来,一起读。(齐读)什么是搭石?(生)真聪明,知道用书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什么是搭石?(生)是啊,这些平整方正的石头,加上美丽的小溪,形象地展现出了乡村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4、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的呢?谁能用书上的语句为我们说说?(生发言)

  5、师: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脱鞋挽裤)。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可能有:不方便、麻烦等)的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会不便,甚至是辛苦。所以说,没有搭石就没有(指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变换条件引读“脱鞋挽裤”,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体会搭石,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搭石之美逐步浮出文字。)

  6、师:看,我们静心阅读,认真思考,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边说边擦去第一个问号)可无非就是一块块平常的石头,作者怎么会觉得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疑问,(指板书)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怎么办?(生:再次

  走进课文)对呀,带着第2个疑问再次走进课文2---4自然段,静心阅读,认真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生默读课文,谈体会。)孩子,你说的真好,是从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体会到的(生,课件出示学生说的句子)

  三、研读课文,体会美丽

  研读内容预设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一)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课件出示)

  1、学生谈体会,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感悟家乡老人的可亲可敬,(生谈体会: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师鼓励:你学会了抓关键词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真棒!

  2、引导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不到:①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②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③满意离去时,又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通过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生谈体会)。师鼓励,来,带着体会一起读(齐读)这种无私奉献的美的确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孩子们,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习能恰当的运用关联词,这样会增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

  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当学生读到这段话,并简单地说出自己的体会时,师鼓励:这个多音字你读得真准,我们来给它组组词。

  (设计意思:引导学生学会遇到多音字就应该联系上下文,判断它的正确读音。)

  2、孩子们,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呢?(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的确很美,尤其是“人影绰绰”这个词,(贴词语卡片一)咱们以前很少见。孩子们看,“绰”有三种意思(出示课件)在这个词语中“绰”字是什么意思?(生)你能把“绰”的意思放入词语,谈谈对词语的体会吗?(生)孩子,你学会了抓关键字体会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刻的美,真棒!(贴学习方法卡片一)那“清波漾漾”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贴词语卡片二)生)说得真美,你学会了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词语(贴学习方法卡片二)能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语吗?(生)来,一起读(齐读)读得多美呀,多美的画面啊,这,就是家乡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3、还有哪个词也体现了美呢?(生:协调有序)(贴词语卡片三)书中的哪个句子描写了“协调有序”的画面呢?(生,课件出示)了不起,孩子,这样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贴学习方法卡片三)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3组)”(怎么不走呀?)“前面的------后面的------(3组)”原

  来这样默契、有序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乡亲们不仅踏出了音乐美,还踏出了和谐美。

  4、是啊,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奇丽的小诗。(课件出示诗)谁能为我们读一读。(抽读,鼓掌)师引读:孩子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是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62道搭石,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课件出示的语句)孩子们想着画面读这段文字读得真美,其实想象画面也是帮助我们体会语境的好方法。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体现了家乡人们的和谐美,搭石的确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体会美、感受美。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这样一来,学生更从语言的背后看到了一幅和谐之美的画面。)

  (三)研读重点三:“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来到溪边??才相背而行。”

  1、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风景,当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描写两个同到溪边的语句)我想问问,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其他同学体会到了什么?(生:“谦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谦让美”(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

  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2、师质疑:假如遇上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那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回答,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的句子“假如遇上了老人??理所当然的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进行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训练。)

  3、“伏”是本课的生字,这个字让我听着心头轻轻一颤。瞧,它的左边是(生:一个人),右边是(生:一条犬)是的,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最崇敬的一种向征,左边的人弯得是那样的恭敬,弯得是那样的心甘情愿(课件演变“伏”字)这个字放在这幅画面中,咱们再来体会体会。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也会在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生自由朗读)

  4、哪个词语也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生举手回答“理所当然”)文中的理所当然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背老人过小溪)现在我是那位老人,我想问问年轻人,过了小溪之后,你们需要我向你们千恩万谢吗?(生:不需要)为什么?(生回答“理所当然”)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教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边读边想象文字描写的画面;抓关键词谈体会;联系上下文谈体会;进行个性化朗读等。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

  5、是啊,年轻人不需要老人的千恩万谢。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伏下身子去背别的老人,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当那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会有(生:别的年轻人

  来背他)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从家乡人们眼中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这种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好心灵的确是(指板书读)(配乐)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一块块搭石上仅仅就是书中描写的这几个画面吗?让我们来到小溪边看一看,描绘出更多、更美的画面!来,写一写吧!(生动笔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朗读中读出诗意,品出画面,悟出美感。之后,从读学写,掌握规律,以读促写,逐步提高。)

  7、透过这个“伏”字,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感受到了家乡人们美好的(生:心灵)是啊,这些看得见的乡村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和谐美、心灵美,不仅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还使这道风景变得更加(生:美丽板书,擦问号)

  四、回归课文,整体感悟

  1、刚才我们用抓关键字、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词句,弄清了第二个问题,充分感受到了自然美、和谐美、心灵美。让我们再次回味回味。师引读: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每到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便会(课件出示)搭石体现了乡村的自然美。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瞧,上了点年岁的人(课件出示)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美。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和谐美(课件出示)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又描绘出一种谦让美(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课件出示)是呀,这些看得见的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让作家刘章爷爷在文章的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

  2、刘章爷爷难忘搭石、赞美搭石,他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生)是啊,课文以“搭石”为题,它赞美的不仅仅是那些普普通通、平整方正的石头,他还赞美了(生: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准确的讲就是借搭石喻家乡的人们,这种写作方法我们以后要学会运用哟!

  3、学到这里,我相信“搭石”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了新的诠释,它还是什么(课件出示:搭石是-------。)孩子们,把你们想象的画面定格在纸上吧!(生写,交流5个师表扬)孩子们描绘得真美。

  (设计意图:写几个比喻句从而构成一个排比句,更像一首诗。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美在孩子心中流淌。)

  4、小结:(展台)是啊(重复学生的诗,指板书)刘章爷爷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也许我们一生都不曾走过搭,但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却有着许许多多像搭石一样的人,他们是(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这些平凡的搭石,带给了我们感动和温暖,相信,因为有了这一块块搭石,孩子们一定会踏出你们亮丽的人生!

  5、课后练笔:.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发现了美,让我们也睁大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吧!(学生口头交流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美。)

  1.小练笔:我眼中的美

  用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2.召开“寻美交流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小练笔,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的美,学习作者用自己的笔表现平凡事物中的美,召开“寻美交流会”,意在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把小练笔这一项作业扎实地落实。)

  板书:21搭石 ?

  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一个大问号)

《搭石》教案4

  教材简析: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预设:

  21搭石

  动作美

  一道风景声音美美

  画面美

  谦让、敬老美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读写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无私奉献精神。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看老师板课题——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质疑(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同学们真会思考,那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准音,句句读通顺。

  2、大家读的都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吧:(课件出示)谴责俗语伏下协调有序人影绰绰(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然后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3、这些词语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吗?哪个词的意思你还不知道的,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学生提问,学生解答。解释“俗语”时让学生自己来说一句生活中俗语;解释“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

  4、大家理解的不错,那我们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

  ①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②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③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⑤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然后指名读,齐读。)

  三、精读第1自然段,解读“搭石”

  1、同学们句子读得很好,那课文也能读好吗?有信心吗?(指名分段读课文,点拨字音。)

  2、书读到这儿,前面我们提出的`问题能解决了吗?找一找文中相关的句子。

  3、明确相关句子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归纳:搭石就是一些平整方正的、为方便小溪两岸的人们行走、按二尺左右间隔摆放在小溪里的几块普普通通的石头。(课件演示)

  5、但是,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能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美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等,这几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去解决。

  四、学写生字

  1、接下来我们来学写生字。(课件出示)洪暴猛涨裤惰稳俗衡序伏

  2、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生字,看清结构,想一想在写这些生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通过自己读、自己看,你觉得哪些字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的。(衡暴序裤惰)

  4、教师书写示范,学生举手临写。

  5、请同学们自己也来写一写,把你认为难写的那些字每个字写两遍。(提示书写要领和坐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读课文第2—5自然段,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多媒体课件,结合看图、朗读、感悟、想象等手段品味课文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来的朴素之美。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还留下一个问题,还记得吗?搭石只不过是为了方便小溪两岸的人们行走而放在小溪里的几块普普通通的石头,那为什么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课件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

  2、这节课我们就再跟着作者一起深入到他的文字中去找找那道独特的风景,想一想如果你手中有个相机的话,你最想拍下哪幅画面?可以用笔在文中划一划相关的句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

  二、欣赏“风景美”,体会“人性美”

  1、大家都找出自己喜欢的画面了吗?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吗?

  2、随学生反馈,分析相关语段句子。具体为:

  第2自然段:①老人是怎样摆搭石的,齐读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②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样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你不是急着赶路吗?这样做不是耽误时间吗?(引导学生从中感受老人的助人美。板书:助人美)指名读句子。

  ③划出重点词(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会、再、踏上、直到满意、才)请喜欢这一画面的学生齐读这一句子。

  第3自然段:①男女生比赛朗读句子,(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看谁读出的画面最美

  ②为什么乡亲们在过搭石的时候要做到协调有序?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③师读句子。(配乐)学生闭眼想象画面,感受乡亲们的和谐美。(板书:和谐美)

  ④师生齐读句子。(配乐)

  第4自然段:①在走搭石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对岸两个人同时要过河的情况,那这时候乡亲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学生自由读句子。)

  ②用文中的话说一说乡亲们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乡亲们都会说哪些家常话?请两位学生进行场景表演。

  ③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事呢?从中体会感受乡亲们的谦让、敬老。书:谦让、敬老美)

  ④指名读句子。

  ⑤你们在生活中也帮助过老人吗?你觉得你帮助老人是你应该做的吗?这些事情虽小,却让人感动。齐读句子。

  三、内化拓展

  1、同学们真会读书,透过语言文字,想象出了这么多美的画面。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作者要把搭石称为家乡的一道风景了吧?

  2、是啊,因为这些画面让人感动,让人陶醉,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美。(板书:美)

  3、搭石虽然外表普通,任人走,任人踏,但是它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齐读句子。

  4、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5、正如同学们理解的那样,这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静静地躺在小溪里,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相处的情感纽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感受搭石带给我们的无尽的美。

  6、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搭石》,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了美,有看的到的具体的美,比如老人摆搭石的动作,乡亲们在走搭石时的协调有序;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美在乡亲们的助人,美在乡亲们的和谐,美在乡亲们的谦让和敬老。那你在生活中发现了这种平凡中透露着美的事物了吗?请你用简洁的话语来说一说。(引导学生说说在班级中发现的美)

  7、同学们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呀!其实美在平平常常的小事中,美在普通通的事物中。让我们用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美,也用我们的行动去创造美吧!

  8、课后请大家把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美都写下来,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这种美。

《搭石》教案5

  一.指导思想: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及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确,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显得更为重要。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探索精神的培养等。

  《搭石》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上着重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搭石》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搭石》一文截取了农村生活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二.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大山里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的心,激发读者善良的人性美。那一方方小小的搭石,就那样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后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一幅幅画面,质朴生动,让人感动。

  三.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来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养成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六.教学各部分设计意图: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挖掘相关的课程资源,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与大家分享艺术家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手势:读。生:“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师:确实,只要我们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看,大屏幕中的这景色就很美。(播放课件:家乡山村图)

  师: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1课作者的家乡,那里绿树葱葱,溪水潺潺,可每当作者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这小小的搭石。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生:齐读“21、搭石”

  (二)预习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就小声快速读文,重温预习内容。

  生:读文。(1分钟)

  师:可以了吧,我们来交流一下(顺序可以打乱)。

  1. 作者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本文作者是刘章,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师:恩,你能关注书下注释很好。还有谁来说。

  2.生字词。

  生:通过预习我学会了生字词。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师出示课件,生读一遍。(根据情况注拼音)

  生:我提醒大家注意(读音1-2个)

  师:提醒得非常好,自己在下面练练,不会的可以问周围同学,

  师:再强调有读错的字音。

  师:好,同桌互查。同学查读的速度真快。

  师:你们看红色字是本文要求会读会写的字,看看哪个字在认读和书写上比较困难?

  生:暴,衡。

  师:刚才我听到有同学说暴和衡这两个字的,那咱们先来看看这个暴字,衡字我们在第二课时重点研究。同学们拿起笔在暴字上面和老师一起写:暴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日字扁小,一撇一捺要舒展,注意下面的笔画是:点提撇点,四笔。好了,把笔收起来,生字词就预习到这,还有谁愿意来说说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3.主要内容

  生:通过预习我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预设

  ①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恩,说得有道理,但不够具体,再想想。

  师:还有谁愿意说说看?

  ② 我觉得本文主要写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过搭石的情形。

  师:恩,你说得具体多了。摆搭石、走搭石和过搭石的情景这里可以去掉什么?

  生:走搭石或过搭石。

  师:生说完再写板书:走搭石。对,后两个表达一个意思,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乡亲们摆搭石和走搭石的过程。(板书)

  ③ 我觉得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最后一段。生读。

  师:你说的有道理,这的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点明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那这篇文章写什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说完第二种,师:恩,可以。

  4、搭石

  师:本文题目是搭石,那读了这么多遍课文,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① 生:大家看第一自然段,生读。

  师:你真会读书。其他同学也打开书,读一读什么是搭石。(师慢说)

  ② 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师:你是从哪段知道的呢?生:第一段。

  师:好,快速打开书,读一读什么是搭石。(师慢说)

  (三)品读课文:

  师:搭石就是一些天然石块,很普通,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文中有句话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生:风景)。但凡称得上风景的`多是具有美感的景观,那么搭石这道风景又美在哪里呢?我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画出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生:读文,圈画。(5分钟)

  师:(2-3分时)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画得非常认真,而且有的还在小声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画完的,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师:说说你都画出了哪些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师:课文是按摆搭石、走搭石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尽量也按这样的顺序来汇报好吗?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啊?

  1. 第2自然段:

  预设:

  生1:读句子。我觉得天凉了人们早早的将搭石摆放好,这样走起来不遭罪,要是不早早摆搭石的话人们就得淌水过河,这样走太遭罪了,要是哪一处没摆好,人们会责备他们懒惰。没有人安排他们这么做,人们已经形成习惯了。体会到人们很勤劳。

  师:恩,你想的真好,勤劳也是一种美的风景。(恩,我也是这么想的。)谁愿意往下接着来谈?

  生2:我认为摆搭石的画面最美。上了点年岁的老人不管自己的事多着急,也要停下来摆搭石,他怕搭石不平稳,这样别人走的时候会摔倒,掉进水里就会着凉,老人不放心才这么做,我觉得老人考虑周到。(细心,为他人提供方便,有爱心,善良,乐于助人……)

  师:多么有爱心的老人啊。就这句话谁还愿意来说一说?

  生3:联系上文我知道搭石是平整方正的石头,按两尺左右的间隔,如果不平整可能走的时候会不稳,不稳就会掉进水里,所以老人会反复地踏上几个来回,我觉得他做事一点不应付,直到石头稳定了才肯离开,我觉得老人很细心。

  师:是啊,从大家说的这一个个句子里我们都能感受到乡亲们那种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在凉凉的秋季里,那冰凉的河水里摆上一块块搭石,这种暖暖的心意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美景呢?师马上出示图片段。

  生读一遍。

  师:好,有关摆搭石我们就聊到这,我们接着交流走搭石这一部分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美呢?

  2.第3自然段:

  预设:

  生:请同学们跟我看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协调有序。”协调有序的意思是走得很有顺序,大家都很配合,人们在走搭石的时候动作很整齐,我觉得很美。

  师:说得有道理,就@@说得这个地方还有补充的吗?

  生:我也觉得这句话很美。如果人们不协调有序走的话,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有人掉进水里,我觉得他们配合的这么好说明很会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为他人着想就是一种心灵美。你能联系上文来谈真了不起。

  师:没有任何人指挥大家却能走得那么的协调有序,你看:生读:前面的……美感。

  (停一下)美吗?美。美在哪?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风景美。抓“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水很清,又倒映着人的影子,一闪一闪的,像一幅画一样,我觉得很美。

  师:这是看到的美。还美在哪?

  生:我觉得人们协调有序的走搭石的声音很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轻快的音乐听起来是很美的

  师:恩,你体会到了走搭石的声音美。因为协调有序他们发出的脚步声就像音乐,格外的美,这真是有声有色,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我们一起来完整读读这一段。关于走搭石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我们接着往下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呢?

  3.第4自然段:

  生:我觉得人们背老人过搭石的画面很美。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要是都抢就会有人掉进水里,而家乡的人们却能让对方先走,我觉得他们很谦让。

  师:恩这是一种谦让美。好继续。

  生:因为老人腿脚不好,走搭石很容易滑倒,掉进水里去很危险,而年轻人身体好,他们就去帮老人,而且他们还觉得这是应当做的,不值得一提,我能体会到年轻人很尊敬老人。(心灵美)师:恩,敬老。(板书)就这一部分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来补充。在这个村子里,大家遇到老人过小溪都会这么做,不足为奇。我能体会到年轻人很会为老人着想。

  师:对,我们读书就应该想@@这样认真仔细。

  师:背老人过搭石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作者描写的每一幅画面中的人们都把自己的行为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将搭石摆放好,老人认真细致地调整搭石,

  心中有他人,互相关爱,走搭石能给别人画一般的美感。两人同时来到溪边,微笑示意让对方先行,年轻人总要背老人过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他人着想。(板书)家乡的处处都显示着美的画面,看——生读最后一段。

  师:其实,美无处不在走搭石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外在的美,也让我们看到了心灵的美。

  师:搭石是再普通不过的事物了,但是作者却能从中发现它的美。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搭石一样平凡的事物,我们也可以从很小的事物当中发现它的美,它的闪光点。

  (四)课堂质疑并小结: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师: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五)板书设计

  走:勤劳、周到、细心

《搭石》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第21课搭石

  【设计理念】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旨在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并由文想开去,感悟生活中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

  《搭石》是农民诗人刘章写的一篇散文,语言朴素而清新,意境秀美。文章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出乡亲之间那种极淳朴、原生态的人性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按照一定的顺序截取了五幅画面: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搭石”(即“摆放”搭石的画面),第二自然段写了“调整”搭石的画面,第三、四自然段写了几种不同情况下的“走”搭石的画面:普遍的“一行人走搭石”,典型的“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青年人、老人走搭石”。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往往不能深入文本。

  【设计说明】

  根据课文特点及课后练习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合理取舍课文内容,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中心句,紧紧围绕“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这三部分文字,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品读,使学生读出了美的画面、美的情境,体会到了景美、人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阅读变成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感受和具有创造性的鉴赏。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重点研读“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伏”“理所当然”等词语,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一个切实的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三)、情感目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通过平凡的事物感受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平凡的事物感受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背景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揭示课题。

  1.导入: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有名的花果之乡,桑蚕之乡;有崇山峻岭,茂密森林;有叫不出名字的飞禽走兽,有采不完的珍贵药材。山川,如画;流水,似歌。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美的.意境之中;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唤起学生对“搭石”的形象感知。】

  二、整体感知,初品“搭石”,引发深思。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2.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指名读,相机指导“间”的读音。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搭石?交流搭石给你留下的印象。

  4.搭石给刘章爷爷留下的印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扣住了文章的精华,抓住了读文章的主体感受,起到了以面促点的作用。】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默读2-4自然段,想象画面。思考: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的风景?你是从哪句子读出来的,把这些句子画下来。í

  (一) 预设画面一:一行人走搭石。

  1.读通句子。相机正音:行xíng

  2.品析“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蕴含的声音美、画面美、意境美。

  ☆ 学习新词“协调有序”

  (1)查字典理解 “协调有序”。

  协调:配合得适当;“序”生字,掌握音形义;协调有序:配合得适当,很秩序。

  (2)联系上下文,创设真实情境理解词语“协调有序”。

  师: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通过朗读把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师生合作读。

  用击掌的方法来感受音乐般的美。

  (3)你彷佛看到什么?(协调有序)听到什么?(踏踏的声音)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的。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协调有序”字意,再做动作理解词义。通过创设情境,一次一次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再通过拍击节奏,帮助学生想像画面,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了画面的美。】

  ☆学习新词“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理解“清波漾漾”。

  (2)查字典、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人影绰绰”。

  “绰”字是什么意思?(绰约:柔美。)

  读叠词,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把词语读出韵味,把词语读成画面。

  3.创设情境,深入体会声音美、画面美、意境美。

  师:是啊,一幅如此优美的图画,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变换文字的排列,范读;配乐情境引读)。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生融情朗读)

  4.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因为搭石带给人们如诗如画的感觉,所以作者说(指板书)——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的风景。)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精词妙语,引导学生体会语感,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力图把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

  (二)预设画面二:

  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1.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礼让、谦让、很有礼貌、……)

  2.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正是乡亲们的谦让美,温馨美,所以作者说(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预设画面三:

  1.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2.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感悟心灵美。

  (1)学习生字:伏。

  (2)做“伏”的动作,再现情景,相机点拨:生活中最基本的美德,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3)简介《搭石》写作背景。

  刘章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3.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因为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所以……(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三个画面,有主次地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每次都有不同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不露痕迹的理解人文内涵。】

  四、想象拓展,补充画面,升华情感。

  1.师:小小的搭石,给作者留下了那么多的回忆,搭石上发生的故事又何止这此,还会有谁从搭石上走过,还会有怎样的故事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画面呢?你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几句话。

  2.课件出示:

  假如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交流写话。

  师:当我们把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也写出了如作者一样值得品味的语句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表达个性化见解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看法、评价等,师生之间可适时适当地展开对话,老师稍加启发,既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充分的对话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五、回顾总结。

  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是的,这一切美好的情感,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理所当然。这种种的理所当然深深地扎到作者的灵魂深处,深深地扎到我们的灵魂深处,刘章爷爷对搭石念念不忘,他会由衷地赞美——(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们对搭石念念不忘,我们也会由衷地赞美——(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是对课文2-4自然段具体内容的一个概括。这美丽的风景,是由乡亲们“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构成的。板书是课文的中心思想,也是学生学习此文的收获。】

《搭石》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句段“每当……”。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表达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

  一、母语三分钟

  师:一些普通的事物,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有了思想,有了灵魂。不仅图画如此,请看:

  1.诵读《山》“山很有风度,站得脚酸了,都不说一句话。”

  2.《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师:婀娜的杨柳,漫天的大雪都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一块普通的石头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以《搭石》一课为例接着学习第七单元——学习关爱。

  二、引导质疑──体验美

  1.默读课文,寻找美丽风景。(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师:上节课,刘老师带领大家统读了本单元的课文,还布置大家按课后第二题的要求去寻找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美。完成了吗?现在咱们交流一下?

  (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预设一:摆搭石,助人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才肯离去。”

  (1)了解什么是搭石。老人在干什么?

  (2)朗读体会美。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体会到的`美吗?你想象出那幅画面了吗?

  (3)复述提升美。提示:“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看图复述。

  师:急着赶路的老人,只要发现搭石不稳,就会停下匆匆的脚步调整搭石,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助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二:走搭石,和协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学习“协调有序”。①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找什么是协调有序?

  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②学习“序”。组词;释义:《说文解字》中说“序,东西墙也。”;书写。(庭院围墙的拱门,进入家园的第一道门。予就是放行的意思。)

  (2)积累“人影绰绰”式词语。

  朗读词语。积累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类型的词语。

  (3)体会美。你从哪儿体会到了美?你能读出美吗?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诗情画意,和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出示名言: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预设三.走搭石,敬老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伏:出示字的演变。造字本义猎手带猎狗隐蔽狩猎。

  2.说话训练:假如……总要……理所当然……

  师:一个个理所当然代代相传,无声的教育,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风景。

  诵读名言: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预设四:走搭石,礼让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才相背而行。”

  过渡: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礼让,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刘章爷爷将自己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也写成了一篇文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打开自读课本上,你能找出课文描写的这一幅幅画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美

  1.学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中“当我见到人们……”一段。

  师:人们挤公交的杂乱无序与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形成了对比,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朗读《搭石》结尾:“一排排搭石……”

  师:作者当年一天要走64回搭石,他记住的是乡亲们之间的那种互相关爱。默默奉献的精神啊!再读结尾。

  师: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悟美、记录美。

  四、布置作业——升华美

  1.熟读课文《卡罗纳》解决2个问题:①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用笔画下来。②这些平凡人的身上哪些平凡的、细小的举动让你感动?说一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2.阅读《爱的教育》中的《小石匠》一文(自读课本)。

《搭石》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洪水、暴雨、猛涨、懒惰、平稳、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课前准备:

  自制PPT、各色粉笔。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山村美景图)师:同学们请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但每想起家乡,作者刘章爷爷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请同学们读一下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交流展示:请学生把自己最喜欢、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检测并指导。

  3.勾画批注:把你认为能回答同学们刚才的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还可以写下批注。

  三.紧扣质疑,解决疑问。

  1.回忆质疑。预设:什么是搭石?没有搭石,人们会怎样过小溪?搭石有什么用?选搭石、摆搭石有什么要求?……

  2.抽生自主选疑释疑。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暴”、“猛”的书写。

  四.作业设计:

  1.听写词语: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裤子 暴雨 凶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

  1.(点击课件:配乐出示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深情讲解:

  同学们,还记得那一块块搭石吗?(板书课题)作者刘章爷爷离开家乡已多年,是什么让他对家乡的搭石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呢?(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搭石图)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师: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1.抽生交流: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为他人着想美、声音美、画面美、谦让美、尊老美……

  3.重点感悟:一行人走搭石的音乐美、动作美、画面美。

  (1)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板书。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人影绰绰”的意思。

  (3)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4)抽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5)抽生配乐朗读。全班配乐朗读。

  4.感悟、想象: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理所当然的事。

  (1)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美。

  (2)问:什么叫“理所当然”?文中人们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拓展想象:你觉得在刘章爷爷的家乡还有什么事也会被人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5.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6.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师:这一排排搭石,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么多的美,所以刘章爷爷对它们念念不忘,所以作者深情地说——(学生接读最后一自然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1.师: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五.超越文本——传播美

  (课件播放《爱的奉献》)教师小结,升华情感:美是清洁工佝偻的身影;美是老师沾满粉笔灰的双手;美是妈妈鬓间的白发;美是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姐姐的笑脸……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六.作业设计:

《搭石》教案9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体会平凡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的美。

  教学准备:课文相关段落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再次来到小溪旁。听,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这是什么?(指搭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搭石有所了解了,谁来介绍一下搭石?(指名回答)

  3、哦,原来这就是搭石,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一些石块。如此普通的搭石,却吸引了作者的眼球,他从中看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去乡村游览一番,去“触摸”这些平凡而可爱的搭石。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再轻声的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这小溪,这搭石,这乡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生浏览全文,用一个字概括)

  3、让我们再次走进小村庄,边读边体会文中流淌着的美。请你边读边找出你觉得美的画面。(师提示:读书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仔细体会体会。)

  4、生自学感悟。

  5、谁来说说你找到的美的画面,并谈一谈你从哪里感受到美的。(指名回答,学生)

  (1)秋凉了,人们在小溪里摆上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从这看出哪美?美在什么地方?

  他们为什么选了平整方正的石头?(学生回答)为什么按照20厘米左右的间距摆放?

  从乡亲们的行为中感受他们的善良与质朴,谁来用自己的朗读来赞扬这种精神?(指名朗读)

  (2)赶路的老人摆搭石的情景。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你觉得美在哪里?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从“无论”、“一定”等关联词感受老人的行为美,心灵更美。)

  老人在发现搭石不平稳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会是什么表情?(指名回答)

  在挑选石头的时候,如果没有合适的石头怎么办?(指名回答,直到找到合适的为止)

  石头找好了,满意的铺好了,老人又会想到什么呢?(学生想象回答)

  请一名同学来表演表演老人找石头,搭好石头,满意铺好的过程。(指名表演)

  请同学再读一读,进一步体会老人这种助人为乐美。(指名朗读)

  (3)人们协调有序地走搭石的情景。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一段话中你觉得什么美?从踏踏的声音中你感受到什么美?(生:走搭石的动作美。“协调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我们学校也有这样的美!(上下楼梯,上下坡,协调有序!)

  在这些美的'画面中你还看见了什么?(生:看见一排搭石)这些就是风光美。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引导学生充分想象画面,还能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感受这幅《晨出》

  或《暮归》的怡人画卷。

  (4)面对面同时过溪的两个人,招手礼让。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你又体会到什么美?(互相谦让的美,板:谦让美)从哪里体会到的?(由“总会”一词体会这种谦让美。)

  (5)年轻人背老人过溪。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生:乡亲们把背老人过河看作“理所当然”)这是什么美?(尊老的美)

  你们作为小学生“理所当然”的应该是什么?(指名回答)

  这么美的一幅画面,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齐读)

  6、原来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美!如果你手中有支五彩的画笔,你想画下哪道风景?(指名回答)为什么?再给你的作品起个题目!

  三、感情升华,点出主题

  1、这一块块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迎接着过往的乡亲。你们看,这搭石,不正是这群可爱乡亲们的写照吗?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自自体会体会。

  你感受到了什么?(师:搭石把他们连起来了)

  你还体会到什么?(生:还有互相帮助的情感)

  2、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最深的情来颂扬乡亲们这种伟大的人性美吧!(齐读)

  四、思维拓展,总结全文

  1、是啊,这搭石构成的道道美丽风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五彩斑斓,使我们的生命也更有意义。作者从这不起眼的搭石中看见了美的画面。你现在一定对美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们一起寻找身边的美吧。

  指名说说身边这样平凡事物中的美。

  2、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着万物的成长;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我们拾起这颗颗夺目的珍珠,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吧!

《搭石》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作者刘章的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弯弯地从几个村庄之间流过,在与乡间小路交会之处就有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跨过小溪。这就是——搭石(示题)

  这一块块搭石有什么用?(让人们走过小溪)它不但联结这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出示中心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为什么说它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让我们默读2-4节,走进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边读边用曲线划出来。

  二、学习2-4自然段(读文交流)

  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①你为什么选这句话?

  ②从哪些词语里找到乡亲们的勤劳?(早早、唯独、谴责)

  ③他们会怎么说呢?指名读一读。 板书:美

  ▲ 师:这里的人们很勤劳,就象一排排搭石,(读中心句)

  2、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石头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为他人着想)

  哦——请大家轻声得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看在你的脑海中都出现了哪些画面?(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时、挑到了满意的搭石时、满意离去时)

  那位上了点年岁的人,当发现搭石不平稳了,他会怎样想?

  这时他又怎么样做?你能想象出他调整搭石的.画面吗?

  为什么要踏上几个来回?

  要是还不稳呢?要调整到什么样子才走?从哪里看出来?(直到满意了 )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奉献美)

  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就像是一排排搭石,(读中心句)

  3、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从哪里看出这一行人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其实,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发生,你发现了吗?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做广播操,唱国歌时整齐嘹亮的声音……老师从大家整齐协调的动作中看出同学们朝气蓬勃,而这些乡亲们踏踏的脚步声和着悦耳的流水声,演奏出了一曲优美的音乐。

  谁能把这段话读得像音乐一样美?

  这情景不但是一曲音乐,还是一幅美丽画,画里有什么?一起来感受这人与景和谐的美。(板书:和谐美)

  画面美,音乐美,而家乡的人——更美!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中心句)

  4、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向背而行。

  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什么?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你会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请同桌同学面对面,一起读读这句话。

  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小小的搭石上经常出现,看来在那里“谦让”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看不见的美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中心句)。

  5、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

  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板书:敬老)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乡亲们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让人敬佩的心灵美,相信我们班的同学的心灵也很美,正如这一排排搭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同学们美好的情感。

  师:同学们,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难怪课文中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而说是风景美还不如说是家乡的人——更美!

  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同学,能够成我们马站小学的一道风景,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板书设计:

  21

  景 人

  搭石

  美 美 奉献

  和谐

  谦让

  敬老

《搭石》教案11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摆

  整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走

  协调

  有序

  理所当然

  让

  背过

《搭石》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B.舒缓柔美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白雪()明月()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事。

《搭石》教案13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学情分析】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师:昨天啊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多音字“间”的读法并组词,理解间隔的意思)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书上找一找。(脱鞋绾裤,理解绾的意思)

  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必须(脱鞋绾裤)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并再次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自主寻美,体会情感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听要求: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描写人们走搭石的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注意多音字“行”的理解)

  A、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还有几个新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我们来读一读。怎样的动作叫协调有序呢?(生自由回答)

  B、我们合作读读,老师读前面的,同学们读“抬起脚来”,老师读后面的,你们读“紧跟上去”。明白了吗?试一试。(读时速度渐快)

  c、没有人踩脚,也没有人掉进水里,是有人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大家的动作那么的整齐,配合得如此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依次解释清波荡漾、人影绰绰并有感情的读。

  2、一行人走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谦让)

  假如一位“老人”和一个“青年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并请同学上来表演这个情景体会这一美好品质)

  (四)激发想象,练习说话

  1、每天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来走搭石,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样的人走搭石呢?人们又会怎么做?(抱着小孩的妇女、帮她把孩子抱过去)

  2、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家乡人的美好品质。其实会有很多很多人来走搭石,尤其会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走搭石。请同学动笔写一写。请用上“假如来走小溪边,家乡人会”这样的句式写上一两句就可以了。

  【总结本课,布置任务】 看到这一道道风景,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写搭石、赞搭石吗?(他还赞美了家乡人的美好品德)所以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师生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你能从平常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吗?请把它写下来,注意把小事的细节写清楚。

  【板书设计】

《搭石》教案14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乡村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2、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善于从生活细节发现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乡亲的情怀。

  【教学难点】

  能从生活平常的事物里发现不平常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学生介绍搭石。

  二、品读重点句,质疑自悟

  1、出示课文重点句。

  2、请学生反复朗读,并提出心中的疑问。

  三、模块教学,体悟情感

  模块一:修搭石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回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情境对话。

  2、指导想象朗读:

  模块二:走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请大家细细读读上面的这几句话,品一品其中的词语,说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1、抓住重点词“协调有序”,感受配合默契的美。

  2、抓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感受节奏的美。

  3、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诗意的美。

  模块三:搭石上的故事

  1、读句子,谈感受。

  2、抓住重点词“理所当然”品味。

  模块四:回归整体

  1、看板书小结。

  2、读课文。

  四、书写美

  1、发现美:

  出示:

  美就在那平凡的小事中:

  美是瑟瑟秋风中,伏下身子背老人走搭石。

  美是 , 。

  美还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练笔。

  3、交流小结。

  五、名言结课

  1、一个不为别人奉献的人,无权要求别人为他奉献。

  2、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做一块铺路的小砖,未来的道路就会多添一些平坦。

《搭石》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小溪间的搭石,你们可知道?(老师一边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一边介绍美景,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作者刘章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和一颗感受美的心灵,他将把我们带到他的家乡认识搭石,并引领我们通过平凡的搭石感受到人性的美。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整理预习成果,对照要求自评。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句等,没解决的提出请教;已解决的提醒注意。

  (CAI 出示: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便于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组内互相检查,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

  2、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引导学生提出学有困难的字词,难点在“涨”和“间”是多音字,“俩”跟“两”有区别,要提醒学生读准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朗读和评价的要求:读正确、流利。若学生将“一行人”读作了“ yí háng rén ”,应暂停在这一段,引导学生反复读,指几名读“ yí xíng rén ”的学生和读“ yí háng rén ”的学生辩论,联系上下文根据意思判断读音为“ yí xíng rén ”。

  (师不要越俎代庖,若学生能统一认识,进入第5环节;若学生不能统一认识,则进入第4环节。)

  4、师:大家对搭石,对课文的了解还不够)小组内分段轮读课文,讨论:

  围绕“搭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5、师:大家对搭石,对课文的认识较深入。文中哪里集中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边读边标记相关词句,表明“我已明白什么是‘搭石’了。”

  2、全班交流,互为补充纠正。

  3、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此段,边读边想象;如果是自己过搭石,什么情形?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此段,描述自己想象的内容。

  (捕捉学生发言中让人感觉到美的词句加以品味。)

  5、小结:

  下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从更多的地方感受到美!

  四、课堂练习

  1、近义词:

  间隔──距离 谴责──指责 必须──一定 协调──和谐

  2、反义词:

  懒惰──勤快

  3、多音字:

  涨、间。

  4、听写词语: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第一自然段,明白什么是搭石了。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什么是搭石。板书简笔画“口”。)

  师小结:自深山中凿磨而出,从江河中冲刷而来,一块块普普通通的搭石,构成了人间最美最美的风景。

  我们初步感知了全文,这篇课文美极了!美在哪里?(在“口”中标记“?”)这节课让我们带着发现美的慧眼和感受美的心灵走进课文2至5自然段。

  二、指导品读,举一反三

  1、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哪些让我们感到美”的地方:

  出示阅读要求:

  ⑴ 抓重点词句品位、想象,感受美;

  ⑵ 通过有感情的读、说,表现美。

  (“不动笔墨不读书”,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练读练说。)

  2、学生首先提出哪段美,就先示范学哪段:

  (孩子的认知程度、经验储备等是良莠不齐的,因此在开放的课堂上,老师也无法预测学生会首选哪段文字汇报。)

  如:示范品读第二段(这一段中“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可以统领学习2至4自然段)。“无论怎样”“只要”“一定”“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生动刻画出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去掉这些词语与原文对比,指导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这些词语传递的生活画面,感受原文描写的生动和文中蕴涵的人性美。

  再如:示范品读第三段(这一段描绘的是看得见的具体的“美”,而二、四段则侧重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师读,生闭眼,抓住关键的词句,边听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结合“紧走搭石慢过桥”指导学生想象假如是自己过搭石呢?哪怕掉进水里也是一种情趣。

  又如:示范品读第四段(这一段用“如果”和“假如”引出了两幅和谐的画面,侧重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抓住“理所当然的事”让学生谈谈自己把什么当作“理所当然的事”;乡亲们把什么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师小结:当一个人把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看得像早起必须刷牙、洗脸、吃早点一样的理所当然时,心灵的美好就会从眼神里、行动中流淌出来。通过读,想象山里纯朴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的画面。鼓励学生也用上“如果”和“假如”说说自己想像到的和谐画面,如“帮抱小孩的妇女接过孩子,提起行理过搭石”的`情景等。

  三、小结方法,自主品析

  1、师生共同小结第X段的学习方法。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新课标强调三个维度,更为注重“过程与方法”。因而,其他段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出示“三把学习的金钥匙”,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⑴ 我知道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⑵ 我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体会到了美;

  ⑶ 我有感情的读,你听我能表现美。

  2、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3、汇报学习成果。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水本无纹,相荡则成涟漪。”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无论前面的学习学生是否谈及第五段中的美,最后要点明第五段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

  5、师小结:

  希望大家也学做默默奉献的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敬老”(总结学生发言时提炼板书的词语,画一颗大大的心将这些内容圈起来)。愿你我善良的人性美光辉构筑起和谐中国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四、课外拓展,即兴练笔

  我们带着发现美的慧眼,感受美的心灵走入的课堂。(板书上的问号不擦。)我们仍要带着捕捉美的慧眼,体验美的心灵走进更广阔的天地。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本不算起眼的事物却蕴涵着美,我们也来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搭石》教案】相关文章:

《搭石》教案01-07

《搭石》教案09-04

《搭石》教案最新02-26

《搭石》优秀教案08-15

《搭石》教案优秀01-28

搭石的优秀教案03-08

《搭石》教案(优)08-05

《搭石》教案精选15篇01-05

《搭石》教案(15篇)09-20

《搭石》教案(精选20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