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教案

时间:2024-08-06 08:28:14 教案 我要投稿

《玉米》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玉米》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玉米》教案

《玉米》教案1

  教材分析:

  秋天到来的时候,为了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感知秋天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美景,知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我们结合主题和幼儿共同创设反映秋天特征的班级环境。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秋天的水果、蔬菜,其中有一位幼儿周末放假回到了近郊农村的奶奶家,周一来园后带来了一整棵完整的玉米植株,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非常兴奋、好奇的事情。许多人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是什么?”“我知道,是玉米树!”“叶子好长啊!”“我看见小玉米了,在这儿!”

  《幼儿园综合活动丛书》主题三“丰收的季节”中,有一段教学活动——“玉米真好吃”。根据本班孩子的情况,我们作了一些课程上地更改。在提倡教改的今天,我们尝试让孩子自主学习,和家长一起共同找寻、搜集资料,事先和爸爸、妈妈交流,同时作为执教者的教师也和他们一样,通过各种途径找寻答案,同“学”同“教”,获得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增强家长、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外形特征,了解它的生长过程。

  2、了解玉米制品并品尝,知道它好吃又有营养。

  3、通过和家长共同收集,使幼儿初步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有关玉米的.各种资料并了解相关知识

  2、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生活中的玉米制品

  3、未剥皮的玉米若干。

  4、布置玉米丰收的有关情境。

  5、课件、录音机、微波炉。

  6、实物玉米植株一棵。

  7、课前幼儿玉米种植实验

  活动过程:

  1、由情景导入: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还有许多农作物也在这个季节收获。你们看,丰收的玉米在向你们招手呢!

  2、孩子们带着自己课前和爸爸妈妈搜集的玉米图片资料和现场老师、同伴自由交流自己已掌握的有关知识。

  3、师生共同布置丰收的展牌,将手中的玉米资料粘贴后和同伴交流。

  4、引出孩子自己和家长带来的植株“玉米”,通过触摸、观看、讨论了解它的外形和有关知识。

  5、课前做过种植玉米的试验,每位孩子通过剥玉米,进一步认识玉米外形结构

  5、通过观看课件讨论玉米的生长过程、种类、相关制品。

  6、品尝:吃吃、谈谈巩固相关知识。

  7、拓展幼儿视野:长大后发明创造更多的玉米制品造福人类。

《玉米》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感知玉米粒和爆米花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在玉米粒的变化中,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玉米棒、玉米粒、爆米花、玉米做成的各种食物、爆米花视频,百宝袋,盘子若干,小碗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

  1、今天老师在这个口袋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猜猜会是什么好吃的东西?

  (1)(幼儿猜两个左右后)请一个宝宝来摸摸看看。(追问:你怎么知道是玉米?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圆圆的还是长长地,是滑滑的还是一粒粒的)

  (2)他说是玉米,到底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我们拿出来看看。

  (3)我来请坐的最好的宝宝帮我拿出来。(请一位表现好的幼儿)

  2、这是什么东西啊?(边说边回到教师的位置)玉米?这玉米上面长的是什么啊?

  3、原来这一粒粒的是玉米粒。(玉米粒声音提高,速度放慢)一粒粒的叫什么啊?(玉米粒)

  4、我们一起和玉米粒宝宝做朋友,把你们的椅子下面的玉米粒宝宝请出来。

  老师已经把我的玉米粒朋友请出来了。

  5、玉米粒长的什么样的.(如幼儿没反应,可以做适当的提醒如看看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颜色呢?摸摸它是什么感觉,再闻闻呢?)

  (1)提升时可以说,你说的是它的颜色黄黄的。

  (2)我们把袋子打开来,闻一闻玉米粒的味道。(教师示范打开袋子)

  (3)闻好了,快点把袋子扣紧,玉米粒很调皮的,别让它跳出来了。

  小结:玉米粒是一粒粒小小的,黄黄的,摸上去硬硬的,滑滑的,闻上去没有什么气味。

  (二)变一变。

  1、你们知道吗,玉米粒有个超级大变身的本领。我们把玉米粒装进袋子,然后放进微波炉转下,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2、(幼儿观赏爆米花过程)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说你听见了什么?袋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猜猜里面的玉米粒有什么变化?

  (1)袋子放进微波炉后在干什么啊?(手指画圆圈暗示)

  (2)袋子放进微波炉,转一转,转一转。(两手打圈表示转圈)。

  (3)现在袋子是怎么样的啊?(两个手掌做出扁扁的动作)(扁扁的)

  (4)扁扁的袋子转一转,转一转。

  (5)听听看,听到什么声音了没有?(1分05秒)

  (6)这个声音像什么啊?(像放鞭炮)

  小结:袋子放进微波炉里转一转,发出了哔哔啵的声音,像鞭炮。

  ①再看看袋子和前面有什么不一样了?

  ②原来扁扁的袋子现在鼓起来胖胖的了,那你们猜猜袋子里的玉米粒会有什么呢?(2分10秒暂停录像)

  3、继续播放录像,提问:玉米粒变成什么样了?(白白的,像朵花)

  白白的,像朵花,所以我们叫它爆米花。

  4、今天我把爆米花也带来了,请爆米花和我们一起来做朋友,保护好你的爆米花哦,别让它跳走了。

  5、看看它和玉米粒有什么不一样?

  玉米粒是小小的,爆米花是怎么样的?(大大的)

  他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玉米粒原来是黄黄的,现在爆米花是白白的)

  靠近鼻子闻闻看?(香香的)

  玉米粒是硬硬的,爆过后玉米粒咬起来会怎样?我们来尝尝吧!(脆脆的,甜甜的,香香的)

  小结:爆米花大大的,白白的,闻着香香的,吃进嘴里脆脆的,甜甜的。

  (三)玩一玩。

  1、你们想不想做一粒玉米粒,玩玩变身游戏,把自己变成一朵爆米花?

  2、边跟教师念儿歌,边做游戏。(两遍)

  (1)小玉米粒们出来了。

  (2)玉米粒们,准备好了没有啊?(情绪调动起来)

  (3)我是一粒小小的玉米粒,放进微波炉里转一转,转一转呀转一转,玉米粒变成什么了,哔哔啵,哔哔啵,哔哔啵,玉米粒变成爆米花!

  小结:这个游戏好玩吗?可是小朋友自己在家把东西放进微波炉转是很危险的,一定要请大人帮忙哦。

  (四)尝一尝。

  1、原来爆米花是由玉米粒做成的,老师这边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玉米做的东西,我们也一起来尝尝吧。

  2、幼儿分享食品。

《玉米》教案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婆婆来收获,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在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老婆婆摘走,自己心灰意冷时,听到了老婆婆的夸奖,才终于明白了自己获得了最高荣誉——被留作明年做种子。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相信自己。

  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领会童话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3、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读懂读通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其中道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8 最后的玉米

  二、质疑

  1、这玉米长的怎么样?

  2、为什么会到最后?

  三、读通课文

  1、生字:嘟囔(du nang)

  2、练读。

  3、指名读长句。

  四、思考问题

  1、这玉米长的什么样?

  2、指名答。

  3、它为什么会是最后的'玉米?联系后文:留它作种子。

  4、玉米知道吗?之前怎么想,又怎么说?勾画有关词句。

  5、非常自信——嘟囔——并不灰心——心灰意冷——抱怨——感激

  6、练读“不灰心”之前的句子,为什么不灰心?

  7、练读灰心、抱怨的句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8、发挥想象,联系上下文思考。

  9、练读,提示语表达人物的心情变化。

  五、读写迁移

  写一段对话,注意提示语要表达的人物的心情。

《玉米》教案4

  《金色的玉米棒》课文原文

  秋后,小兔子藏起了三个玉米棒。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逗人喜爱。

  冬天,冷飕飕的北风吹在脸上,像针扎一样。松鼠想,家里的粮食不多了,去找小兔借个玉米棒吧,免得挨饿。

  咚咚咚!松鼠上门来了。

  小兔告诉松鼠,玉米棒是不能借的。他送给松鼠一把干蘑菇。

  雪花飘落了,大雪盖住了森林里的小路和山坡。一只松鸡掂掂口袋,剩下的粮食不多了。她想,去找小兔借个玉米棒吧,他肯定会答应的。

  咚咚咚!松鸡上门来了。

  小兔告诉松鸡,借玉米棒是不行的。他送给松鸡一碗豆子。

  春天到了,泥洞里的刺猬一觉醒来,找不到吃的。他想,找小兔借个玉米棒吧,他必定会帮忙的。

  咚咚咚!刺猬上门来了。

  小兔告诉刺猬,玉米棒不能借。他送给刺猬几颗红枣。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小兔在地里挖了一个个小坑。他剥下玉米粒,一颗颗种下了。

  秋后,小兔收了好多好多玉米棒。他送一筐给松鼠,送一筐给松鸡,送一筐给刺猬。

  松鼠、松鸡、刺猬可高兴了,他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

  《金色的玉米棒》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9课《金色的玉米棒》。《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在秋天小兔藏起了三个玉米棒。到了冬天,松鼠、松鸡、刺猬分别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没有借给他们,而是送给他们干蘑菇、豆子、红枣。到了春天,小兔种下了玉米,秋后收了好多玉米棒。送给他们各一筐,松鼠、松鸡、刺猬他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教材借这个童话故事,让学生知道:只有留下种子,才有足够的粮食!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粮食,要从小爱劳动!

  2、学习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认识,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利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丰收果实带来的乐趣。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尤其是对二年级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朗读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感受乐趣——研读课文、体验乐趣——拓展思维、升华乐趣——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激趣导入、感受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趣。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猜出后我出示一个玉米棒实物,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从而引出课题:金色的玉米棒。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

  (二)研读课文、体验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及本课重难点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块“研读课文、体验乐趣”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读感悟。

  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读感悟之中去,我说:围绕这金色的玉米棒,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最后再听课件中的范读,加深印象。

  2、深入研读。

  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我采用分段研读的方法帮学生理解课文。首先,跟随课件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接着跟随课件学习松鼠向小兔借玉米棒的事。针对学习过程,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为什么借?

  (2)小松鼠借到玉米棒了吗?为什么?

  (3)小松鼠带什么东西回家了呢?

  (4)小兔不借玉米棒,可为什么又给了松鼠一把干蘑菇?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回答这四个问题,理解词语:肯定。从而明白:小兔是心地善良的,是乐于助人的。同时在读的时候,随文识字。

  后面我就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松鸡、刺猬向小兔借玉米棒的经过。同时理解比喻句:北风刮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然后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理解词句:“淅淅沥沥”的春雨说明是春天播种的季节到了。“一个个小坑”说明挖的坑多,多播种,就有多的收获。

  最后讨论:小兔原来不借一个玉米棒,现在却送一筐玉米棒,这是为什么?刺猬、松鼠、松鸡收到玉米棒后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3、猜心理,感情朗读,现场表演。

  首先让学生猜猜小动物心里想什么,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会说些什么话。然后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学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地演动作、扮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并且对表演得好的学生未完行表扬。

  (三)拓展思维、升华乐趣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做一个勤劳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块“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我让学生谈谈:你通过劳动,得到了哪些收获?就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

  (四)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精彩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练习:

  1、续编课文。

  2、做课件中的练习,这是一个可以动手的题。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自由输入词语,句子。

  四、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了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总之,本堂课的设计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并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念。

  《金色的玉米棒》教学反思

  《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秋后,小兔藏起了三个玉米棒,松鼠、松鸡和刺猬分别在冬天和春天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却不借。春雨过后,小兔种下了一颗颗玉米粒,秋后收获了好多玉米棒,并且各送给它们一筐。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入文—学文—拓文三个环节。入文环节,通过猜有关玉米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文的学习。然后通过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出文中向小兔借玉米棒的重点人物—三个小动物:松鼠、松鸡和刺猬。在学文环节,主要抓住三个小动物分别向小兔借玉米棒的重点段落,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通过填表格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牢牢掌握住课文的重点内容。最后在突破本课的难点上,也是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和重点词语,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受和体会小兔种玉米粒的辛苦,它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收获了更多的玉米棒,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劳动才能获得吃不完的粮食,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达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的目的。而《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最注重的是“读”,“读”是教学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品味语言的主要方法。最后在拓文环节,通过想象画第二年春天小兔它们种玉米的情景和想象秋收后小兔它们会怎样处理收获后的玉米棒来升华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玉米》教案5

  活动目标:

  1、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及一些玉米食品。

  2、懂得珍惜粮食,愿意与他人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玉米、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猜猜看它是什么?

  一物生得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2、出示玉米

  二、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

  1、小朋友,你们吃过玉米吗?你知道玉米是怎么种出来的吗?(个别幼儿回答)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看视频教师解说)

  2、个别讲述。

  3、(出示课件)教师小结:原来玉米是在春天播种,玉米种子开始慢慢发芽,农民伯伯开始捉虫,施肥,玉米长高、抽节,然后长出玉米棒,吐出玉米须。到了秋天就收获了金黄黄的玉米棒了。

  4、小朋友你有没有种过玉米啊,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农民伯伯种玉米好不好?(幼儿模仿农民种植过程)

  你看了农民伯伯种玉米有什么感觉呢?(个别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其实不只是玉米,农民不管种植什么都是很辛苦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所以我们应该尊敬劳动者,平时在吃东西的时候不应该浪费,做个爱惜粮食的人。

  三、了解玉米的多种吃法。

  1、教师:农民伯伯种出了这么多的玉米,你们知道玉米可以做成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2、幼儿讨论后个别讲述。

  3、(看课件)教师小结:玉米的本领可真大,嫩嫩的时候可以煮着吃,可以炒菜吃,老玉米可以爆玉米花吃,干的玉米粒还可以磨成玉米粉,可以做玉米饭、玉米粥、玉米饼等,原来玉米还有这么多的吃法呀。看得我都想吃了。

  4、那人们为什么喜欢吃玉米呢?(幼儿个别讲述。)

  5、教师小结:原来玉米不仅是粗粮还营养丰富。对我们的`生长发育都是有用的。小朋友平时在吃的时候可要多吃点。

  四、懂得与人分享。

  1、师:有一只小熊它特别喜欢吃玉米。它就种了块玉米地,他种的玉米丰收了,你们猜猜看,它收了这么多的玉米他会怎么做呢?

  2、幼儿讨论,个别讲述。

  3、师:到底小熊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小熊种玉米》

  播放幻灯,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小熊是怎么做的呢?小熊和动物们一起分享了玉米,心里感到怎么样?

  4、师:如果你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你会怎么做呢?幼儿讲述。

  教师总结:原来分享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小熊给我们带来了玉米呢,(老师分给大家)呀!不够啊!孩子分享了玉米。

《玉米》教案6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利用玉米进行创作。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玉米实物,玉米食品图片,范画。

  活动过程:

  1、谜语《玉米》引题。

  2、出示玉米棒实物

  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3、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观察玉米的整体、局部和细节特征,说说像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现场绘画)

  4、出示多个玉米并随意组合,说说像什么?(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现场绘画)

  5、提问:玉米可以干什么用?(根据幼儿讲述出示相应图片)

  6、启发幼儿可以根据玉米的食用功能或外形特征进行添加想象作画,表现自己独特的想法。

  7、引导幼儿说说:如果你是魔术师,你会把玉米变成什么?

  8、幼儿进行创作。鼓励幼儿大胆的画出自己的想象,最后作品展示。

  活动反思:

  由于季节性的原因,没能找到实物玉米棒,活动刚开始时,只是现场画了一棵玉米棒,嘟嘟反应最快,一下就说出了名称,我问“玉米棒像什么?”有的说:像渔网、像鸡蛋、有的说:像芒果、像菠萝。当我把玉米棒横着,问到“如果让你来把玉米棒变一变,你会把它变成什么?”时,有的说要变成火车、变成大卡车……嘟嘟说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他说要把它变成“飞鱼”,我立马添加了几笔,别说还真的很像哦。当我把玉米棒竖着问时,楚楚说出了很奇特的想法——变成小兔的耳朵,变得还真的`很不错。因此,由活动中幼儿的回答,让我看到了他们那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有实物,可定会更棒的,我相信,此类教学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玉米》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初步学会应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2、明白算理,相同数位才能直接相减,学会应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准备收玉米。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呢?汇报:

  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二、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1.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57-42=?

  你知道57-42的结果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

  2.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57-42=15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

  A、拨一拨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为什么在十位拨4个位拨2呢?(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

  B、算一算

  1.怎样算出57+42=?

  A: 57-40=17 17-2=15

  B:50-40=10 7-2=5 10+5=15

  …(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

  C、竖式计算方法

  小结: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练习

  1、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37-25=42-11= 45-24=

  2、一袋气球有56个,已经吹好了22个。还有多少个气球没有吹大?

  3、用竖式计算。

  54-23=76+23= 68-11=

  4、森林医生。

  5.树上原来有47个桃子,小猴子摘了35个桃子。树上还有多少个桃子?

  作业布置:回家后问爸爸妈妈的年龄,算一算谁大几岁?再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决。

《玉米》教案8

  活动目标:

  1、观察玉米的主要特征,通过自己的观察画出玉米的造型。

  2、能够用简单的线条表现玉米的外形细节。

  活动准备:

  1、PPT

  2、纸、彩色的蜡笔,

  活动过程:

  一、玉米

  师:小朋友来看看这是什么?(玉米)

  师:这玉米是有哪些部分组成?

  师:请你们仔细看,玉米粒长什么样?像什么?玉米须像什么?玉米皮长什么样?像什么?

  师:原来玉米是由方方的玉米粒、像胡须一样的玉米须、像衣服一样的玉米皮组成的。

  师:(观察不同形态的玉米)我们来看看接下去这个玉米是怎么样的?像什么?这个玉米是什么样的?像什么?我还有最后一个玉米,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玉米是怎么样的?

  小结: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来画一画你喜欢的玉米。

  二、教师示范画

  我们来看看玉米要怎么画吧?

  ——首先要画上玉米长长的身体。

  ——记得要画出他身上的玉米粒哦,它是一颗一颗的',方形的。

  ——像胡须一样的玉米须该怎么画呢?

  ——最后就是给玉米穿上美丽的衣服了(玉米皮)。

  教师示范作画

  三、幼儿作画

  ——现在请你们来作画,你想怎么画玉米都可以

  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互评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画

  ---你是怎么画玉米的,请你来说一说!

  请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画,教师着重肯定富有创造力的孩子

《玉米》教案9

  一、关于目标

  原目标:

  1、感知玉米种子的环形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并记录正确计数。

  2、学习分析记录结果,发现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感受大自然中数量有序出现的神奇现象。

  我的思考:原目标的制定从幼儿自身出发,主体统一,包含了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目标,比较完整。为了更加清楚,我订成了3个目标。

  新目标:

  1. 感知玉米排列的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并记录玉米的列数。

  2. 探索发现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 感受大自然中数量有序出现的神奇现象。

  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学习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正确计数环形排列的物体数量。

  难点:在环形排列物体上找到起点和终点,做到不多数、不漏数。

  二、关于准备:

  原教案:

  1、有条件的幼儿园事先带幼儿去玉米地掰玉米。

  2、玉米小段若干,大头针、橡皮泥、发夹、笔、牙签等辅助物若干。

  3、记录表(如下)、笔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第一次第二次

  我的思考:幼儿的经验准备——接触过玉米,对其排列的现象有兴趣;有单双数的概以及有记录的经验。材料准备——幼儿第一次的计数玉米列数是探索和学习环形数数的重要过程,也是本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为使孩子学会正确的方法,我投放的第一次材料玉米的列数是相同的,“为什么同样的玉米大家数出来的`列数是不一样的呢?”来引发大家的思考。而后两次的计数是巩固幼儿学到的新方法,并为玉米都是双数列打下基础。另外,为了使大家都能看清个别幼儿上去演示数数的情景,我准备了投影仪,让大家都能看清,起到学习和纠错的作用。

  串珠的使用是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直线排列与圆形排列的关系,为幼儿顺利找到环形排列的起点和终点搭起一个支架,从而提炼出环形数数的正确方法。

  修改后之准备:

  1. 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为幼儿人数的三倍,其中的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数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为五彩玉米和白玉米),托盘。

  2. 每组安全钉、圆点标记、小塑料片若干、勾线笔、记录单人手一份。

  3. 串珠一串、统计大表一张。

  4. 投影仪一台。

  三、关于过程:

  原教案:

  1、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数玉米。

  出示玉米,观察玉米种子是怎样排列的。“请小朋友数一数,玉米有几列?”

  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数列数并记录结果。

  交流:“玉米有几列?你是怎么数的?请你把好方法告诉大家”

  请幼儿用新方法再数一次玉米,验证之前自己有没有数错,若错的修改。

  2、给幼儿提供新的玉米段,再次数玉米的列数,并记录。

  交流:你们数数有几列?有没有新的发现。

  3、对玉米的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是双数的规律。

  把每个幼儿的记录汇总到大表上。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结果,提问:看了大表,你们有没有发现小秘密?

  再次数第三段玉米,验证是双数排列的规律。

  新教案:

  (一)观察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征

  师(出示玉米):这是什么?我们经常吃玉米,你们有没有发现玉米粒是怎么排列的?(引导幼儿充分讨论,理解“列”的概念。)

  师:你们有没有数过玉米一共有多少列呢?猜猜大概有几列?

  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玉米到底有多少列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我的思考:首先是开始部分,原教案中一开始就让幼儿数一数玉米有几列。我觉得这之前首先应让幼儿理解什么是“列”,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幼儿真正地去数列数,而不会去数粒数。

  (二)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数出玉米的列数。

  1. 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列数。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切成段的玉米,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小东西,有安全钉、小圆点、小塑料片和笔。如果在数的过程中需要它们帮忙,就自己拿。

  (幼儿数玉米,教师观察幼儿是怎样数的,数到了多少列,并予以相应的指导。)

  我的思考:第一次的操作是否就让幼儿使用工具呢?这个我问题在今天还进行了激烈地讨论。我的想法是先让幼儿进行探索,从而引发他们自己学习的愿望遵循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操作在前、提升在后”的原理。在教师的提示下,一部分的孩子肯定能使用到工具来数数,为下面的交流环节中使用新方法打下了基础。

  2. 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列的方法。

  师:下面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你数的玉米有多少列?你是怎么数的?

  辅助提问: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数到哪里结束?

  (教师请几位幼儿到实物投影仪上数他自己的玉米,引导其他幼儿观看是否正确)

  我的思考:幼儿交流的过程是孩子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过程。同时也能使教师在幼儿的操作、交流中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理清从哪里数起,到哪里结束。

  3. 出示串珠,引导幼儿发现标记的作用。

  师:其实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玉米列数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数出来多一点,有的小朋友数出来少一点,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这是圆形的东西,比较容易数错)。

  师:这里有一串珠子,它是什么形状的?

  师:圆形的东西不像直排的东西,直排的东西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起点,并把它数出来。现在我把这个圆形的东西变成了一竖排(教师将串珠的接口打开),我们来数数有多少颗珠子。应该从哪里开始数?到哪里结束?

  师:像这种直排的东西不管是横排还是竖排,我们都能一下子找到它的起点和终点。下面我把它变回圆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数吗?(交流、讨论用标记的方法)

  我的思考:数封闭圆形的关键是弄清起点和终点,以防重复数或漏数。利用串珠由圆变直再到圆的过程可以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形状的前后变化以及起点和终点的位置确定,从而让孩子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是这样啊!在交流的环节,教师要肯定幼儿各种使用标记的方法,鼓励其他幼儿的效仿。

  (三)统计并发现玉米列数的规律

  1. 自由数玉米并记录。

  师:老师再给你们一些玉米,请你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一数有几列。每一组有2种玉米,黄玉米和五彩玉米,请你数一数分别是几列?请把结果写在记录纸上,黄玉米的列数写在黄玉米的下面,五彩玉米的列数写在五彩玉米的下面。

  2. 集体交流,统计玉米列数并发现其规律。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张大表(出示大表),上边的数字表示玉米的列数。你数的黄玉米是几列,就在这边的数字下面画一个圈圈,你数的五彩玉米的列数是几列,就在那边的数字下面画一个圈圈。(引导幼儿一起对个别有错的幼儿进行帮助和纠正)

  我的思考:此环节是幼儿巩固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数。通过集体的汇总行动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出哪些幼儿还不会。然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再次数数、纠正。

  师:现在请你们看看大表,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原来圈圈都在双数下面。大家数到的玉米列数竟然都是双数的,有没有单数的?

  师:我们今天没有数到单数列的玉米,不知道生活中会不会有。下次妈妈买玉米时,你就先数一数,看看有没有单数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诉老师,告诉小朋友。

  我的思考:通过幼儿的记录表格展示出“玉米列数都是双数”这一结果,但并没有明确地告知幼儿其中的必定规律,这样可以引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

《玉米》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多个角度观察玉米,了解玉米外部的结构特征;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观察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

  3、学会把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物体有效地结合。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玉米实物、白纸、记号笔、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玉米

  1、整体观察: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

  2、局部观察:玉米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啊?

  3、细节观察:玉米上有一颗一颗的玉米粒,像什么啊??

  二、画玉米

  1、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刻画玉米:画这个玉米应该怎么画?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玉米的穗子、颗粒等难画的部位,教师可以适当的示范一下。)

  2、幼儿画:现在请你们把这个玉米画下来,看谁画的最有意思。(请幼儿用简练的笔法把玉米画下来)

  三、启发想象

  教师根据幼儿刻画的作品转换角度,启发想象:如果请你添上几笔能变成什么?这个玉米倒过来像什么?你能把它变成什么?侧看像什么?你能变成什么?

  教师把幼儿想象的形象现场画出来,起到点播幼儿的作用。

  教师提供成品作品给幼儿欣赏,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把玉米变成了什么?你喜欢吗?如果只你,你会把玉米变成什么?为什么?

  四、创造作画

  老师:原来把玉米换一个方向就可以变出不一样的东西来。现在请你把玉米变出一个很奇特的东西,你们可以变一整只玉米,也可以变玉米的一个部位,还可以转化各个方向来变,看谁边的'最神奇,还要想想你变出的是什么东西。

  活动反思:

  玉米是幼儿经常看到的,在上次活动中,让幼儿围绕玉米进行写生,进行写生之后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变形,玉米在写生的时候,在纸上呈现出来的都是正常方向摆放的,在想象的时候,让幼儿在不同方向进行想象变形,玉米一个奇特的食物,在幼儿的突发奇想中,变出了许许多多的神奇的东西。在观察幼儿在变形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想象还是蛮奇特的,变形的东西许许多多,幼儿的想象力是无可限量的,通过将常见的玉米进行变形后。增加幼儿的意象画特征。加强幼儿进行想象的能力。

  小百科:玉米别名:苞米、珍珠米、棒子等等。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我国玉米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玉米》教案11

  一、目标:

 1、认识玉米植株,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

  2、知道玉米是粮食,可以做成许多玉米食品,它们营养丰富,是绿色保健食品。

  3、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玉米植株的基本外形和玉米棒上玉米粒排列的规律

  二、准备:

  1、长有玉米棒的玉米植株若干

  2、水粉画颜料

  调色盘 擦布 幼儿用书

  3、幼儿每人一个玉米棒(事先放于桌子上)

  4、玉米食品:玉米糖

  玉米果冻 玉米面包 玉米香肠 爆米花等

  三、过程:

  (一)、引题

  1、老师有个谜语想请小朋友猜一猜,好吗?有个老头子头上长胡子脱下绿袍子露出黄珠子(谜底:玉米)

  2、对了,是玉米,那小朋友你们喜欢吃玉米吗?(喜欢)那谁来说说看,你吃过的玉米是什么样子的?(一颗一颗的,黄黄的,也有白色的

  —————)

  3、老师在每一张桌子上也放了玉米棒,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观察一下玉米的样子。(幼儿自己观察。)

  (二)、出示实物

  A、了解玉米棒的特点

  1、老师手上也有一株玉米,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

  2、老师小结:玉米外面有一层淡绿色的叶子,叫做苞叶,那我们把苞叶剥去,可以看见玉米须和排列整齐的玉米粒。我们常见的玉米粒有黄色或乳白色的,最里面的叫玉米芯。

  B、了解玉米的植株的特点

  1、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玉米是种在哪里的呢?是在河里呢,还是在池塘里呢,或者是在其他地方?(种在地里的)

  2、对了,玉米啊,它是种在泥土里的,而且它很耐旱,不像小花、小草那样经常要浇水的

  3、而且玉米的`杆很粗壮,杆上有节,叶子又宽又长是绿色的,那玉米棒又是从哪长出来的呢?谁来说说看?(是从叶子和茎交接处长出来的)

  C、了解玉米的食用价值

  1、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玉米是在什么季节收获的?”(秋天)对了,玉米啊是在秋天收获的,现在就是秋季,所以我们能吃到很多的玉米。那你是用什么办法把生的玉米变成熟的呢?是煮着吃呢,还是蒸着吃呢?

  2、哦,原来玉米有这么多的吃法。那如果玉米棒变老了,玉米粒能干什么呢,玉米芯又能干什么呢?(玉米粒可以喂小鸡;玉米芯可以当球来踢,也可以当手榴弹扔。)

  老师小结:我们把玉米粒一颗一颗的剥下来,磨成粉,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玉米食品,还可以把玉米芯做成饲料。

  3、出示各种玉米食品:

  玉米糖 玉米果冻 玉米面包 玉米香肠 暴米花。

  4、玉米不但可以做成许多玉米食品,而且它还营养丰富,是绿色的保健食品。那我们能不能把这绿色保健食品画下来呢?(能)

  (三)学习点画玉米棒

  1、那你们说说看用什么方法画?(蜡笔、水彩笔

  ———)

  2、老师有个更好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我呢要用手指来画,请仔细看了。

  3、教师示范并讲解:先用食指蘸一点颜料。然后一点点画上去(教师再次出示玉米棒,提醒幼儿画的时候要注意玉米粒与玉米粒之间的距离要密,一粒紧挨着一粒。

  从小的那边画起,快到中间部位就用大拇指来画。)

  4、老师画得玉米棒好看吗?(好看)你们想不想用手指来画一画啊?(想)不过老师有个要求,画的时候颜料要小心,不要画到衣服上、还有桌子上。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同伴间互相评价。

《玉米》教案12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意境,萌发对故事的兴趣。

  2、能大胆创编动作,并积极参与故事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及想象力。

  活动准备:

  故事音乐、录音机、图片、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故事的主人翁“小猴子”,出示小猴图片及模仿小猴子。

  2、欣赏故事:提问幼儿故事里的`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师:小朋友,故事里你们听到了什么?有谁呢?在干什么呢?

  幼儿:有小猴子,要去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

  3、以问答方式游戏引出图片。

  师:“刚刚故事里面,小猴子首先到了什么地方?”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印象,学会结合内容找到图片的顺序并复述故事内容。

  (玉米地里——桃子树——西瓜地里——兔子)

  4、结合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及表情,巩固理解故事内容。

  5、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活动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的道理。

  活动延伸:

  请幼儿课后把故事的情节简单地用图画表达出来,然后制作成小图书与同伴进行分享。

  附: 故事《小猴子掰玉米》附故事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玉米》教案13

  活动目标

  1.能自己绘画并用玉米粒进行粘贴。

  2.提高幼儿的小肌肉灵活性。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玉米粒、双面胶、素描纸、油画棒、记号笔、PPT图片玉米粒粘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玉米粒,请幼儿说出玉米粒的作用。

  (1)师:这是什么?你知道它能干什么吗?

  (2)请幼儿回答。(做爆米花、煮着吃等)

  (3)你们知道它还能做什么吗?(请幼儿想一想)

  2.播放PPT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玉米粒粘贴画。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带来了一些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逐张出示玉米粒粘贴画,引导幼儿欣赏。

  3.出示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己作画粘贴。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也来自己动手做一做这些漂亮的玉米粒粘贴画吧。

  4.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和桌面卫生。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作品展示。

  把幼儿的作品拍成照片在电视上播放,幼儿欣赏。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够按《指南》精神,先引导幼儿欣赏图画,为后面的自己操作做好了铺垫,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同时也让幼儿认识了一粒小小的种子尽有如此大的作用,活动效果很好。

《玉米》教案14

  设计意图:

  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玉米也到了丰收的季节,在我们农村许多的玉米材料都被农民当材烧饭,特别是近几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用液化气了,这些玉米材料都被当成垃圾焚烧,产生很多的烟雾,影响了环境。我想,如果能变废为宝那该多好。结果我发现这些玉米材料颜色很多,很多元化,如果利用玉米叶、玉米芯、玉米皮、玉米须和老师准备的辅助材料做小制作,一定能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同时这些玉米材料也很适合幼儿创造发挥。于是我就就地取材,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各组成部分的特征,鼓励幼儿发现这些部分变通的功能。

  2.尝试用玉米的各组成部分设计出不同种类的物品,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积极参与制作,感受到自主创作的乐趣。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玉米杆、玉米叶、玉米皮、玉米芯、玉米芯和玉米穗各若干,另外要一整棵玉米。

  2.用玉米杆、玉米叶、玉米皮、玉米芯和玉米穗做的工艺品的图片和老师的作品。

  3.剪刀、双面胶、彩色纸、水笔、软铁丝各一些。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玉米,感知其特征,发现变通的功能。

  1.师幼共同观察玉米,感知各部分的特征及变通功能。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小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玉米)

  幼:你们的知识真丰富,都认识玉米了。

  师:那我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这个长长的东西像什么呀?

  幼:海带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那么这个长的`像海带一样的东西是玉米的什么呀?(叶子)玉米的叶子我们可以叫它玉米叶。

  师:有谁认识它呀?它是什么样的?

  幼:高高、长长、细细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是玉米杆。

  师:你还想认识玉米的什么东西呀?

  幼:指玉米穗

  师:大家看看这个东西像什么?

  幼:像花、像羽毛、扫帚。

  幼:指玉米棒

  师:这个东西很特别,让我们掰下来,仔细研究一下吧。(放课件)最外面的一层叫玉米皮,它像什么呀?这一根一根的东西叫玉米须,你觉得它像什么?这是玉米粒,躲在玉米粒里面的叫玉米芯,你们看它又像什么?

  (二)欣赏图片,感受玉米作品的多样性、创意性。

  1.欣赏图片

  师:你们把玉米的各部分,想象成各种有趣的东西,有一些艺术家,对玉米也很感兴趣的,他们还用这些东西做成了许多漂亮的工艺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说说图片上的东西使用玉米的什么材料做的。

  师:你看到了什么?是用什么玉米材料做成的?

  (三)幼儿讨论、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讨论。

  师:艺术家真有创意,能把玉米的各个部分变出这么好看好玩的东西,老师今天也准备了许多这些东西,你们觉得它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请和你的好朋友讨论一下吧。

  师:你想用玉米做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交代要求。

  教师:你们的想法真好,老师收集了各种玉米材料,有些还进行了加工,这是玉米杆和玉米芯切的片和段,还有找了一些对你们有帮助的辅助材料,如:软铁丝、剪刀、双面胶等,小朋友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对了,玉米叶的边上很粗糙,不小心会划破手的,小朋友用的时候可要小心哦。

  师:如果你做的时候碰到困难你怎么办呢?

  师:当然,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的,那么今天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好,有信心就行,我们请客人老师做我们的裁判,看看我们的挑战能否成功。孩子们那就赶快去吧。

  (四)作品评价,展示作品。

  1.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做的是什么?你用到了那些玉米材料,好吗?

  (2)师:今天大家的创意可真多呀,让我来问问客人老师,我们的挑战有没有成功?"客人老师,我们的挑战成功了吗?"客人老师都表扬我们了,我们小朋友高兴吗?让我们摆一个最能表现你现在心情的动作,请老师给我们拍张照。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玉米材料制作活动。

  2.作品展览:把自己做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让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看一看我们的小手真能干。

  活动反思:

  一、取得成效

  1、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线条的长短表现得很好,以长线勾勒玉米的外形,并能以短线表现出玉粒。并能较好地表现出大小。

  2、在疏密的表现手法上,大部分幼儿已能以集中和分散的手活动进行线画。

  二、存在不足之处及整改措施

  1、师选择的内容过于单调,应该多发展线画物体的多样性。以促进幼儿的对物体的认识。

  措施:以生活为出发点,寻找多样的写实物品。

  2、幼儿作画时间短,过于急燥。对于线条的流畅性有特加强。

  措施:多鼓励、多引导,多开展培养耐性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做事不能过于急燥。画画应该慢,突出线条的流畅性。

《玉米》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土”、“玉”、“米”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学会基本笔画“丶”(点),能说出名称,会书写。

  3、能看图用“玉米”说话,知道春天种玉米,秋天就能收玉米。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土”,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能看图用“玉米”说话,知道春天种玉米,秋天就能收玉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指名认读声t、d、m。单韵母u、I,整体认读音节yu。

  2、用卡片认读汉字“一”“五”“木”“禾”,基本笔画一丨丿乀。

  二、看图说话

  1、第一幅: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春天,老猴子带着小猴子去种玉米。老猴子翻土,小猴子播种。他们干得多起劲啊!(“玉米”是什么?你知道吗?)

  2、第二幅: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秋天,地里的玉米成熟了。老猴子和小猴子在一起收玉米,他们心里真高兴!

  三、拼拼读读

  指导学生自由拼拼音节认认字,看看图画想意思,再指名试读生字,并正音。

  四、学习“土”,指导书写

  1、“土”,什么“土”?(土地、泥土、土堆、沙土、尘土……)

  2、指导书写。

  “土”:注意上面一横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五、 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玉”、“米”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学会基本笔画“丶”(点),能说出名称,会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玉”、“米”

  1、拼读音节,正音。

  2、字词教学。

  玉:你知道还有什么“玉”?(白玉、宝玉、玉石……)

  米:你知道还有哪些“米”?(大米、小米……)

  三、书写指导

  玉:指导学生看课堂作业本上的笔顺,让学生边说笔画边书空。注意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别忘了一点。

  米:看课堂作业本上的笔顺书空,注意下面的`撇和捺要略长一些。

  四、 复习巩固

  1、用卡片认读3个生字和5种笔画。

  2、说说笔画名称:丶一丨丿乀¬。也可教师说笔画,学生上来板书。

  3、读音节找汉字。教师出示音节卡片yù、tǔ、mǐ,让学生找出汉字卡片。

  五、读课文

【《玉米》教案】相关文章:

《玉米》教案02-03

幼儿教案玉米10-12

《玉米》教案(通用20篇)06-09

小班语言《金色的玉米棒》教案03-31

幼儿园大班教案《玉米》(精选11篇)09-27

松子玉米的做法02-24

玉米烙做法10-27

最后的玉米教学反思11-25

描写玉米的优美句子01-20

玉米汁宣传口号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