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世界》教案

时间:2024-08-08 08:26:3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绿色的世界》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绿色的世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绿色的世界》教案

《绿色的世界》教案1

  活动内容

  语言绿色的世界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颜色透明纸观察周围物品,感知周围世界的色彩变化。

  2、通过图片的提示学习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天空、小猫、蛋糕、手套等图片。)

  2、彩色眼镜若干:用纸板做成眼镜架,红、黄、蓝各色玻璃纸做镜片。

  活动过程设计

  课题渗透体现

  一、出示天空、小猫、、手套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二、出示滤色纸做的眼镜,让幼儿带着眼睛再来观察图片。

  1、教师出示眼镜。

  2、幼儿带上滤色纸做的神奇眼镜观察图片。

  3、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说说带上眼镜以后看到的.物体的颜色。

  4、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都变成了绿色的呢?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眼镜片的颜色。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带上了绿色的眼镜,所以看到了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小猫,绿色的,绿色的手套,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

  三、看课件学习儿歌。

  教师播放课件用昆山话来念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示一起用昆山话学习儿歌2遍。

  教师播放课件用昆山话来念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示一起用昆山话学习儿歌2遍。很好地提高了幼儿对学说昆山话的兴趣。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对儿歌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了以后,这个环节让幼儿进行连贯的学习儿歌,通过课件图示的方法,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儿歌的主要内容。让带上不同眼镜的眼镜让幼儿来看一看,从而知道了不一样的颜色的变化。孩子们对观看Flash的热情比较高,但是利用课件教学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孩子理解、朗诵诗歌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牵制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所以我认为在语言活动中,应该使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孩子的感官和思维,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绿色的世界》教案2

  活动由来: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防范意识差,容易被周围事物吸引而离看成人。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防范意识差,在和成人外出时容易被周围事物吸引而离开成人。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多数家长已经注意到了孩子的安全问题,在外出时对孩子进行了教育:外出时,不要离开妈妈,妈妈去哪儿,你就去哪儿,要不然就会被坏人抱走,找不到妈妈了。家长们的教育也仅限于此,而对于有些不怀好意的人会怎样引诱孩子,如果你遇到这些事情应该怎么办?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却没有提及。这篇教材用孩子喜欢的故事这一文学形式,讲述了兔子小白遇到危险时的做法,易于幼儿理“文章解。

  活动目标:

  1.喜欢倾听故事《聪明的小白》,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外出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2.学说故事中小白对和狼说的话。

  活动准备:

  1.手偶:小白兔、兔妈妈、、狼。

  2.故事图片。

  3.课件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㈠猜谜语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猜一个小动物的谜语,看看谁听得最认真,猜的最快好吗?

  2.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和青菜,走起路来蹦蹦跳。

  ㈡出示小白兔手偶,调动幼儿兴趣。

  师:谁猜出来了?(小白兔)你们喜欢小白兔吗?老师把小白兔请到了咱们班(出示手偶),我们快来和它打个招呼吧。(引导幼儿向小白兔问好)这只兔子叫小白,它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理解故事,学说对话。

  ㈠利用手偶完整讲述故事。

  1.提出要求:小朋友们要认真听故事,边听边想: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都有谁?小白兔遇到了什么事?

  2.教师利用小白兔、兔妈妈、、狼等手偶讲述故事。

  3.说一说: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都有谁?小白兔遇到了什么事?

  ㈡出示图片分段讲述故事。

  1.出示图片一、教师讲述第一段:

  ⑴提问:小白和妈妈出去采蘑菇的时候看见了什么?它想什么了?它是怎样做的?

  ⑵讨论:如果你是小白,看见小蜜蜂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2.出示图片二,教师讲述第二段和第三段:

  ⑴提问:小白遇到了谁?是怎样说的?小白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见到小白不理它又怎样做了?它对小白说了什么?小白是怎样说的?

  ⑵说一说:你能说一说这句话吗?谁还想说?(学说:我不认识你,不吃你的`东西。)

  ⑶讨论:如果你是小白,别人给你东西吃,你会怎么办?

  3.出示图片三,教师讲述第四段和第五段:

  ⑴提问:小白又遇见了谁?狼说了什么?小白是怎样做的?为什么?狼见小白不理它说了什么?小白是怎么回答的?

  ⑵说一说:你能说一说这句话吗?谁还想说?(学说:我不认识你,不跟你走。)

  ⑶提问:大灰狼见小白不跟它走是怎么做的?小白怎么做了?它喊什么了?

  ⑷讨论:小白为什么要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如果你是小白,你会怎么办?你觉得哪种办法更好?

  4.出示图片四,教师讲述第六段:

  提问:听见小白的叫喊,谁来了?大灰狼怎样了?

  ㈢利用课件整体欣赏故事。

  1.播放课件,幼儿观看。

  2.交流:

  ⑴兔子小白为什么会遇到危险?它以后会怎么做?

  ⑵果你是兔妈妈,看到小白遇到了危险心里会怎么想?你会对小白说什么?(不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遇到危险时寻求帮助)。

  三、延伸活动。

  1.在美工区提供小白、兔妈妈、、狼的图片,幼儿进行涂色,制作头饰。

  2.表演区提供故事图片、录音磁带、头饰表演故事。

  3.语言区提供故事图片、手偶,讲述故事,续编最后一段。

  附故事:《聪明的小白》

  兔子小白跟妈妈出去采蘑菇,看见一只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嗡,嗡嗡嗡”地飞。小白想:咦?小蜜蜂要去哪呢?于是蹦蹦跳跳地追了过去。蜜蜂越飞越远,小白离妈妈也越来越远了。

  这时,一只从一棵大树后面走出来,说:“嘿!这不是小兔子吗?自己在这儿玩呀?”小白知道经常做坏事,没有理它。

  见小白不理它,转了一下眼球,拿出一根胡萝卜,说:“我这里有一根好吃的胡萝卜,给你吃吧!”小白说:“我不认识你,不吃你的东西!”

  小白继续往前走,一只狼从大石头后面走出来,说:“嘿!这不是小兔子吗?自己在这儿玩呀?”小白知道狼经常欺负小动物,没有理它。

  狼见小白不理它,假惺惺地说:“小兔子,我带你去找妈妈吧!”小白说:“我不认识你,不跟你走!”大灰狼见小白不跟它走,就龇着牙伸着爪子去抓小白。小白挣脱狼的爪子,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

  和兔妈妈听见了小白的叫喊,带着动物们飞快地跑来。大灰狼看见来了这么多的动物,灰溜溜地逃跑了。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防范意识差,容易被周围事物吸引而离看成人。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防范意识差,在和成人外出时容易被周围事物吸引而离开成人。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多数家长已经注意到了孩子的安全问题,在外出时对孩子进行了教育:外出时,不要离开妈妈,妈妈去哪儿,你就去哪儿,要不然就会被坏人抱走,找不到妈妈了。家长们的教育也仅限于此,而对于有些不怀好意的人会怎样引诱孩子,如果你遇到这些事情应该怎么办?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却没有提及。这篇教材用孩子喜欢的故事这一文学形式,讲述了兔子小白遇到危险时的做法,易于幼儿理解。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绿色的世界》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初步理解并感知诗歌所展示的色彩和快乐的情趣。

  2、根据已有经验,尝试替换诗歌中的色彩,进行简单的儿歌仿编活动。进一步萌发对大自然中美的感受力,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

  二、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色透明的糖纸或胶片若干、幼儿用书。

  三、活动过程:

  1、欣赏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和教师朗诵诗歌,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打开幼儿用书,引起幼儿说说:书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与我们平时看见的颜色一样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2)教师朗诵儿歌。

  2、采用提问的方法,组织幼儿讨论,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诗歌里说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们看见的画面和诗歌里的世界是绿色的呢?为什么将绿色的眼镜拿掉,绿色的世界就会不见了呢?

  (2)教师出示绿色的彩色胶片或透明糖纸,让幼儿拿着它看一看周围的环境,让幼儿说说,你看见了什么?他们是什么颜色的?让幼儿知道绿色世界的由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看书,鼓励幼儿边指画边朗诵诗歌。

  4、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给每位幼儿发一张彩色胶片或彩色糖纸,让幼儿透过胶片或糖纸观察幼儿用书中绿色的画面,说说:你看见了什么颜色的世界?鼓励幼儿仿编诗歌。

  (2)让幼儿与同伴交换彩色的胶片或糖纸,鼓励幼儿透过彩色的糖纸或胶片观察周围的环境,说说:你看见了什么?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根据原有的`结构仿编诗歌。

  教师活动后自述:

  因为没有绿色的眼镜,所以用绿色透明纸代替了。再通过课件的展示,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对儿歌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学起来还是比较快的。

  四、活动反思:

  这是一篇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诗歌,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难度非常大!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经验,而且语言发展也很不完善,所以理解和朗诵诗歌,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活动开始时,我先通过课件来展示其优美、风趣的意境,让孩子对诗歌有一个大概的、整体的认识;接着引导幼儿戴上绿色眼镜亲身体验颜色的变化,帮助他们分段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再通过课件的引导,搭建了一个学习朗诵的平台!最后,通过让孩子到户外去找一找世界还会变成什么颜色,来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维!虽然本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孩子们都能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朗诵诗歌。

《绿色的世界》教案4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仿编诗歌《绿色的世界》,有感情的朗诵部分诗句。

  2、感受操作、探究的乐趣,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分析诗歌,培养想象力。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小椅子、小筐、眼镜、玻璃纸每人1份、操作材料纸;

  3、音响。

  活动过程:

  一、快乐激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这里有一幅画,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二、快乐认知:欣赏、理解诗歌《绿色的世界》

  1、快乐互动:操作课件,观察画面。

  提问:画面上都有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这幅画变得更漂亮?

  2、快乐感悟:幼儿配戴眼镜感受、描述发现的变化。

  提问:a这是什么?(绿色的眼镜)戴上它再看这幅画会有什么变化?

  小结:天上、地上、一切都变成了绿色的,我们叫它”绿色的世界”。

  b体验拿掉眼镜的变化。

  讨论:为什么绿色的镜片遮挡了眼睛,看到的就是绿色的?

  小结:因为带颜色的眼镜只能透过一种色光,其它颜色都被吸收,所以戴的眼镜是什么颜色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颜色。

  3、快乐体验:

  a教师示范朗诵诗歌《绿色的世界》,幼儿欣赏。

  b有感情的朗诵部分诗句。

  c结合动作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绿色的世界》。

  三、快乐获益:迁移到生活,实际操作,仿编诗歌。

  1、运用已有经验品位绿色的寓意。

  小结:绿色象征着生命、健康、环保。

  2、到操作区尝试用不同颜色的镜片观看画面,并仿编诗歌。

  3、朗诵新编诗歌。

  4、习惯养成教育:长期配戴有色眼镜会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所以应该在需要的时候适当的佩戴。

  小结:带上不同颜色的眼镜,就会变成不同颜色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就是五颜六色的,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四、快乐拓展:到外面看一看五颜六色还藏在哪了?

  儿歌:绿色的世界

  我戴上一副绿色的`眼镜,看见一个绿色的世界。

  绿色的云朵,绿色的小鸟,绿色的房子,绿色的小猫。

  这一片绿,那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

  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绿色的世界突然不见了。

  教学反思

  诗歌《绿色的世界》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小诗,用别出心裁的构思,创造了一个儿童想象的境界,涌动着孩子纯真好奇的情感波澜,诗歌里创造的世界,根据在于绿色的眼镜,戴上绿色眼镜去看世界,世界忽然变得如此奇妙,如此不同一般。隐藏在绿色眼镜后面的,仍然是幼儿天真的眼睛和好奇的心。当孩子透过绿色眼镜去看世界时,捕捉到的是孩子眼里的绿色世界……

  这首诗在向幼儿展示绿色世界画面的同时,给了孩子拓宽视野和启迪想象的鼓励,觉得我们周围的生活是这样的丰富多彩,只要我们敢于探索,善于探索,我们将会发现许许多多美好事物。

  在诗歌教学时,我先让幼儿带着绿色的眼睛看实物,幼儿在此环节兴趣浓,能说出看到的实物,教师一边提升一边编诗歌。接着朗诵一遍诗歌,然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绿色的世界”。如:“这首小诗说了什么绿色的世界都有些什么?”让幼儿讨论之后,我取出绿色眼镜,让幼儿轮流戴着试看周围的世界,对“绿色世界”有个感性印象。接着,再进行第二遍诗歌朗诵,朗诵之后要求幼儿讨论“为什么一切都变成绿色的呢?你戴上绿眼镜后看到什么东西变绿了?”同时,向幼儿提供我事先准备的硬纸眼镜架和各种颜色的圆形玻璃纸,如红色、黄色、蓝色、紫色等,让幼儿将玻璃纸贴在眼镜架上,做成彩色眼镜。请幼儿戴上彩色眼镜,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周围世界是什么颜色,然后让幼儿轮换着戴上自己做的各色眼镜,出去走一圈,并指导幼儿看一看透过不同颜色的眼镜,周围世界变成了什么样,从而更深地理解、体会作品中描绘的“绿色世界”,并将作品的经验与个人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幼儿仿照作品原有的结构画面,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想象仿编新的诗歌段落如将“红”替代原有诗歌中的“绿”,最后把幼儿编出各种颜色的诗歌段落串连起来,形成一首较长的“多彩的世界”的诗。

  活动后我认真的反思这次活动,对于中班来说,这个活动比较好把控,特别是制作眼镜时,好多小朋友操作很好,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得到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绿色的世界》教案5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初步理解并感知诗歌中所展示的色彩和快乐的情趣。

  2、根据已有经验,尝试替换诗歌中的色彩,进行简单的儿歌仿编活动。

  3、进一步萌发对大自然美的感受力,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透明的塑料瓶制成的眼镜若干;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直接出示用雪碧瓶制成的眼镜,引起幼儿的兴趣。

  1、宝宝们看朱老师眼睛上戴的是什么呀?(用手势引导出眼镜)

  2、那朱老师为什么要戴眼镜呀?(生答因为近视了,所以要戴眼镜)

  3、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副神奇的眼镜,这副眼镜是什么颜色的`啊?(生答绿色)(强调是绿色的眼镜)

  4、我请宝宝戴上眼镜来看一看,你看见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生可能答墙壁、钢琴、电视机等等)(让宝宝完整的说出绿色的钢琴等)

  5、老师也来戴一下看看,哇,我看到了绿色的桌子,绿色的电脑、绿色的窗户、绿色的柜子。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有趣吧

  二、欣赏幼儿用书上的画面,鼓励幼儿边指画边朗诵诗歌。

  1、我们书上的小宝宝也有一副这样的眼镜呢?他又看到了什么呢?(让生连贯的说看到了绿色的天空、小猫、甜糕、手套)

  2、哇,这么多的绿呀,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

  3、接下来老师跟宝宝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手指到哪个?宝宝们就很快的说出来,好吗?

  4、老师还能把宝宝们刚刚说的东西连成一首儿歌,宝宝想听听吗?这首诗歌的名字叫《绿色的世界》,开始咯。

  师:这首诗歌有趣吗?(有趣)是啊,戴上绿色的眼镜我们看到很多东西都变成绿色的了,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可是把绿色的眼镜拿掉了呢?绿色的世界怎么了?(不见了)

  5、宝宝们想跟老师一起来学这首有趣的诗歌吗?

  6、我们一起来加点动作试试看好吗?

  7、刚刚男宝宝的声音真大,看来男宝宝已经会了,我请男宝宝站起来给我们朗诵一下好吗?

  8、男宝宝朗诵完了,男宝宝朗诵的好吗?那我们女宝宝一定可以比他们念得更好,对吗?

  9、想不想戴上眼镜来念一念这首诗歌呀?(宝宝们戴上眼镜果然念得很棒)

  三、给宝宝每人一副眼镜,让他们通过眼镜看看教室,尝试自己创编诗歌。

  1、现在宝宝们手里都有一副绿色的眼镜了,请宝宝们再戴上眼镜看看,你们还在教室里看到了什么?(让宝宝尝试自己仿编诗歌)(要让幼儿完整的说出看到了绿色的什么)

  2、让我们把刚刚宝宝们看到的也变成一首新的诗歌,好吗?

  四、让幼儿去户外看看外面的世界

  1、刚刚宝宝们戴了绿色的眼镜,看到了一个绿色的世界,那老师这里还有一副眼镜,看!这是什么颜色的眼镜呀?(生答红色)

  2、那红色的眼镜会看的什么样的世界呢?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吧!

  活动反思:

  《绿色世界》是小班下学期的语言活动,是一篇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诗歌,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难度非常大!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经验,而且语言发展也很不完善,所以理解和朗诵诗歌,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活动开始时,我先通过课件来展示其优美、风趣的意境,让孩子对诗歌有一个大概的、整体的认识;接着引导幼儿戴上绿色眼镜亲身体验颜色的变化,帮助他们分段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再通过课件的引导,搭建了一个学习朗诵的平台!最后,通过让孩子到户外去找一找世界还会变成什么颜色,来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维!

《绿色的世界》教案6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理解歌内容。

  2、积极参与朗诵活动并诗学说诗歌内容。

  3、能在集体中大胆的进行表达,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透明的塑料瓶制成的眼镜若干;

  2、图片若干。

  3、课前带领幼儿戴上绿色的眼镜在室外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

  师:刚刚我们在外面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外面你都看到了什么?

  (幼儿说绿色的.地板、绿色的鞋柜、绿色的植物等)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欣赏诗歌并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这么多绿色的事物,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关于绿色的诗歌,小朋友想听吗?

  (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教师:刚刚这首诗歌里你都听到了哪些的话?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诗歌相应的句子图谱)

  根据幼儿所说天空、小猫、蛋糕、手套等,教师做相应动作。

  2、幼儿再次欣赏诗歌并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补充并纠正幼儿所说句子。

  教师:小朋友说的真好,那我们再来听一听是不是小朋友说的这些?

  2)幼儿根据提问理解并学说诗歌内容。

  老师:诗歌中的天空、小猫、蛋糕、手套是什么颜色的?

  为什么会变成绿色的?

  教师:戴上绿色的眼镜我们看到这是绿的、那也是绿的。

  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绿色,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这一片绿、那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

  老师:可是诗歌里面还说,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为什么?

  3)幼儿看图谱学说儿歌。

  老师:我们一起看着这个图谱一起说一说这首好听的儿歌。

  (教师带领幼儿看图谱学说儿歌)

  4)我们一起加点动作试一试好吗?

  3、幼儿自己尝试创编儿歌。

  教师:看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各色眼镜)现在给每个小朋友一副眼镜,请你戴上眼镜看看,跟你的同伴小声讨论一下,你看见了什么?用我们诗歌里的话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创编儿歌)

  结束部分:好了,我们去室外再看看好不好?跟客人老师再见。

《绿色的世界》教案7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初步理解并感知诗歌中所展示的色彩和快乐的情趣。

  2、根据已有经验,尝试替换诗歌中的色彩,进行简单的儿歌仿编活动。

  3、进一步萌发对大自然美的感受力,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透明的塑料瓶制成的眼镜若干;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直接出示用雪碧瓶制成的眼镜,引起幼儿的兴趣。

  1、宝宝们看朱老师眼睛上戴的'是什么呀?(用手势引导出眼镜)

  2、那朱老师为什么要戴眼镜呀?(生答因为近视了,所以要戴眼镜)

  3、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副神奇的眼镜,这副眼镜是什么颜色的啊?

  (强调是绿色的眼镜)

  4、我请宝宝戴上眼镜来看一看,你看见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让宝宝完整的说出绿色的钢琴等)

  5、老师也来戴一下看看,哇,我看到了绿色的桌子,绿色的电脑、绿色的窗户、绿色的柜子。

  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有趣吧!

  二、欣赏幼儿用书上的画面,鼓励幼儿边指画边朗诵诗歌。

  1、我们书上的小宝宝也有一副这样的眼镜呢?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让生连贯的说看到了绿色的天空、小猫、甜糕、手套)

  2、哇,这么多的绿呀,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

  3、接下来老师跟宝宝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手指到哪个?宝宝们就很快的说出来,好吗?

  4、老师还能把宝宝们刚刚说的东西连成一首儿歌,宝宝想听听吗?这首诗歌的名字叫

  《绿色的世界》,开始咯。

  教师:这首诗歌有趣吗?(有趣)是啊,戴上绿色的眼镜我们看到很多东西都变成绿色的了,

  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可是把绿色的眼镜拿掉了呢?绿色的世界怎么了?(不见了)

  5、宝宝们想跟老师一起来学这首有趣的诗歌吗?

  6、我们一起来加点动作试试看好吗?

  7、刚刚男宝宝的声音真大,看来男宝宝已经会了,我请男宝宝站起来给我们朗诵一下好吗?

  8、男宝宝朗诵完了,男宝宝朗诵的好吗?那我们女宝宝一定可以比他们念得更好,对吗?

  9、想不想戴上眼镜来念一念这首诗歌呀?(宝宝们戴上眼镜果然念得很棒)

  三、给宝宝每人一副眼镜,让他们通过眼镜看看教室,尝试自己创编诗歌。

  1、现在宝宝们手里都有一副绿色的眼镜了,请宝宝们再戴上眼镜看看,你们还在教室里看到了什么?

  (让宝宝尝试自己仿编诗歌)(要让幼儿完整的说出看到了绿色的什么)

  2、让我们把刚刚宝宝们看到的也变成一首新的诗歌,好吗?

  四、让幼儿去户外看看外面的世界

  1、刚刚宝宝们戴了绿色的眼镜,看到了一个绿色的世界,那老师这里还有一副眼镜,

  看!这是什么颜色的眼镜呀?

  2、那红色的眼镜会看的什么样的世界呢?

  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吧!

《绿色的世界》教案8

  活动目标:

  1、知道绿色有环保、健康的意义。

  2、懂得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3、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和探索兴趣。

  活动重点:

  感受绿色的世界消失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活动难点:

  如何保护环境

  活动准备:

  1、青蛙图片、绿色背景图、

  2、绿色卡纸、黑色勾线笔(人手各一);剪刀、双面胶(棒棒胶)每组各一。

  活动过程:

  1、看到绿色你想到了什么?如果说“绿色的世界让人舒服”,这里的“绿色”有什么意思呢?

  2、出示图片(自制青蛙生活在绿绿的小草、大树、荷叶的池塘)故事导入《绿色的世界》,引出课题。提问:

  青蛙为什么会站在脏脏旧旧的报纸上?

  你看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青蛙绿色的世界到哪里去了?

  (请幼儿大胆猜想,青蛙绿色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说出大树被砍伐,池塘里堆放了很多垃圾,污染了这里的环境。)

  2、分组讨论:

  (1)我们如何帮助青蛙找回它绿色的世界?

  (2)请幼儿将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交流。

  (3)教师小结。

  3、请幼儿帮助青蛙改善环境。

  (1)清理垃圾。

  (2)给青蛙一片绿色的世界。

  (请幼儿用绿色的卡纸画树、小草,用撕、剪的方式贴在背景墙上)

  孩子们,你们看见青蛙绿色的世界又回到了它的身边,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结束部分:

  播放森林狂想曲,请幼儿一起去青蛙绿色的世界去做客。

  活动延伸:

  请幼儿设计环保宣传标识牌,提醒家人和朋友爱护环境。

  故事:绿色的世界

  小青蛙生活在绿色的世界里,在那里,到处都是绿绿的山,绿绿的'草,绿绿的大树倒映在清澈的池塘里,身穿绿衣服的小青蛙在绿绿的荷叶上唱着快乐的歌谣,它生活得开心极了。

  小青蛙冬眠了整整一个冬天,春天到了,睡醒的小青蛙准备和它分离了一个冬季的绿色世界打个招呼,当它爬出树洞,发现它的世界全变了: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奇怪,大树不见踪影,小草变得枯黄,池塘里的水黑乎乎的,里面飘着许多垃圾,还发出阵阵难闻的味道。小青蛙看见的绿色只剩下身上灰绿色的衣服和池塘里那个绿色的饮料瓶。它呆呆的站在池塘边,怀念着曾经绿色的世界。

《绿色的世界》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通过玩戴眼镜的游戏,感知、理解并表达诗歌内容。

  3.体验大自然的美。

  活动准备:

  1.图片:《绿色的世界》。

  2.绿色的眼镜一副。(带绿色的糖纸)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

  体验戴上眼镜后事物颜色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平时我们看到的各种东西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发表见解)如果我们戴上有颜色的眼镜,看到的东西又会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幼儿体验戴绿色的眼镜,形成对“绿色的世界”的感性印象。

  1.师:当你戴上绿色的眼镜时,你发现了什么?

  2.师:你发现什么东西变绿了?

  三、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图片。

  师:图上的小朋友看到的绿色的东西有哪些?

  四、教师结合图片示范朗诵诗歌,引导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

  教师:老师把刚才看到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

  提问:绿色的世界里有什么呀?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变成什么了?

  五、教师再次示范朗读诗歌并配以动作。

  六、幼儿学说儿歌。

  1.幼儿集体练习儿歌。

  2.组织幼儿分组练习儿歌。

  3.教师带领幼儿边表演边完整朗诵诗歌。

  七、教师小结。

《绿色的世界》教案10

  (一)活动名称:绿色的世界

  (二)目标:

  1.让托儿感知绿色。

  2.愿意开口学说话。

  (三)活动准备:绿塑料片

  (四)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宝宝们,妈妈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呀?(小波)

  小波身上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呀?(红颜色)

  小波,小波,我也来了。

  小波把谁也叫来了?

  (出示拉拉)拉拉也来了。

  我们和拉拉打打招呼呀。(拉拉你好)

  小波和拉拉都到我们教室来了,你们高兴吗?(高兴)

  那我们把小波和拉拉拍照片拍下来,带给妈妈看看让他也高兴高兴。

  2. 引导托儿观察:

  宝宝,妈妈怎么看见小波变成绿绿的,拉拉也变成绿绿的。

  怎么回事呀?

  原来,妈妈手上有一只绿苹果照相机。

  宝宝看看是不是绿苹果照相机呀。

  有了这只绿苹果照相机拍出来的东西都是绿绿的。

  你们看好,妈妈是怎么用这只绿苹果照相机的。

  我把这只绿苹果放在眼睛前面“喀嚓”一下,你要一边拍一边说。这样东西就变成绿绿的。

  张老师的衣服是绿绿的'。

  宝宝,我们自己拿好照相机来拍一拍。一边拍一边说。

  “喀嚓”小波是绿绿的。

  “喀嚓”××是绿绿的。

  3.小结

  宝宝,你们照片都拍好了吗?

  你们拍了那么多绿绿的照片呀。本领真大。

  我们把照相机放到篮子里。

  妈妈这里还有红苹果照相机,我们明天在来拍照片。

《绿色的世界》教案11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颜色透明纸观察周围物品,感知周围世界的色彩变化。

  2、能仿照儿歌结构,替换图标中的颜色和具体形象,大胆想象,仿编儿歌。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多种颜色透明纸观察周围物品

  难点:能访照儿歌结构,替换图标中的颜色和具体形象

  活动准备:

  幼儿初步学会儿歌《绿色的世界》

  幼儿画册彩色眼镜若干

  教师行为: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太阳。问在太阳下你们感觉怎么样?(太阳很刺眼)怎样让自己的眼睛好受一点。(用眼镜)

  2、今天马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眼睛,这些眼睛有些特殊。都是绿色的镜片。我把绿色的眼睛送给你们,请你们带上看看我们的教室发生了什么变化。看到了什么?教师小结:看到了一个绿色的世界。

  3、引导看看这儿,看看那儿(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

  二、学习是诗歌。

  1、看展板上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说说:绿色的天空,绿色的蛋糕,绿色的小猫,绿色的手套。

  2、把眼睛拿下来看看,他们是怎样的?提问:为什么,绿色的东西变成白色的了。为什么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

  3、完整朗诵一遍诗歌,幼儿跟念。

  4、幼儿表演朗诵。分各种形式表演。

《绿色的世界》教案12

  设计意图:

  生活是五彩的,阳光是七色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吸引着每一个幼儿。在认识解放军叔叔的时候,孩子们兴奋地说:“绿色的衣服,绿色的衣服”“”“。于是教师顺势问:”还有什么是绿色的?“”小草,森林“”“”马可:“我的眼镜也是绿色的。”(今天他带来了一副太阳镜)于是教师想到了“绿色的世界”,让幼儿带上绿色的眼镜用一种欣赏的角度去看看周围的环境,感知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并能运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

  重点:

  学说短句“我看到了X色的XX。”

  难点:

  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述,并学说短句。

  解决:

  1、诗歌感染法

  教师利用优美的诗歌让幼儿感受戴上眼镜后周围事物的变化,以此来激发幼儿学说短句的愿望,激起活动的兴趣。

  2、交流体验法

  首先让幼儿和客人老师的交流学说短句及大胆的表达,而后幼儿间的相互交流,教师给每一个孩子一个机会表现自己,大胆学说的机会,更有效的解决了本次难点。同时也落实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目标:

  1、学说短句“我看到了X色的XX。”

  2、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变化,并能大胆地运用语言表述。

  工具及材料:

  绿色的儿童太阳镜人手一份,各色儿童太阳镜若干;活动时坐的垫子、音乐等。

  过程设计:

  1、诗歌引题

  A、教师的诗歌学说短句“王老师看到了什么”。

  B、什么都成绿色的了?

  2、观察事物,大胆表述

  A、自由体验

  教师引导“戴上绿色的眼镜,你看到了绿色的什么?”

  我们把自己的看到的告诉客人老师好吗?

  B、交流体验

  幼儿围坐在一起,每位幼儿都说说自己看到的绿色事物。(教师及时的纠正和表扬。)

  我们把绿色的眼镜摘掉,还是绿色的吗?(绿色不见了,绿色逃走了。)

  3、经验迁移

  发现更多的彩色眼镜,以在大口袋里摸为手段,让活动更游戏化。

  戴戴各色太阳镜看看周围的事物。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虽然是一次诗歌教学活动,但是我并不局限于让幼儿学习诗歌,我主要是让孩子在语言活动中想说、喜欢说和愿意表达。我让孩子们戴上绿色眼睛看周围世界时,孩子们的心敞开了,他们把自己看到的世界都说了出来。“老师,桌子是绿的。”“老师,电视机是绿的。”“老师,我看到玩具也变成绿色的了。”……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因为孩子戴上了绿色眼镜进行了探索,所以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世界,感受到了绿色眼镜所带来的变化。幼儿感受了诗歌氛围之后,我又让孩子戴上红色、蓝色、紫色的眼镜,去外面走走、看看,感知周围世界色彩的变化。从而更深地理解、体会作品中描绘的“绿色世界”,并将作品的经验与个人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将诗歌中的“绿”字改编为“红”字,“蓝”字等等,最后把幼儿编出的各种颜色的诗歌段落串联起来,形成了一首较长的“多彩的世界”的诗。

  孩子天性对一切新奇的东西有着极大的兴趣,周围世界的变化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本次活动中,孩子通过观察获得了知识,观察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使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

《绿色的世界》教案13

  设计意图

  在小班开展的主题活动“绿色的世界”中,为了让幼儿感知色彩的美,我选择了《绿色的世界》这首儿童诗来让幼儿欣赏、学习。这首小诗清新优美,作者用别出心裁的构思,向幼儿展示绿色世界的画面,拓宽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想象。本次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游戏、艺术创作等教学形式,让幼儿选择不同颜色的眼镜感知色彩的变化,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活动目标

  1.学习并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尝试仿照诗歌结构进行简单创编。

  3.能大胆想象和表述。

  活动准备

  1.电子白板、课件。

  2.幼儿人手一个画框,小图卡,红、黄、蓝、绿胶片(幼儿人数的2倍~3倍)。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了解诗歌内容

  1.师: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她是谁?(播放课件,卡通人物妞妞向小朋友打招呼)我们也和妞妞打个招呼吧。

  2.师:妞妞要和我们一起去一个漂亮的地方,那里有些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吧。

  3.用电子白板的探照灯效果先后出示云朵、小鸟、房子、小桥。

  (1)这是美丽的什么?让我们的云朵飘起来吧。

  (2)小鸟是怎么飞的?我们一起飞吧。(3)房子是什么样的?大家来做做看。(4)用动作怎样表现弯弯的小桥?

  4.(出示全景图)师:云朵飘呀飘,小鸟飞呀飞,可爱的房子,弯弯的小桥,真漂亮!

  (教学策略:为了迅速引起幼儿的注意,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诗歌内容的呈现上运用了电子白板的探照灯追光效果,形象的刺激、神秘的感觉深深地吸引着幼儿,高度的无意注意更是强化了幼儿的记忆。)

  二、思考倾听,学习朗诵诗歌

  1.师:可是妞妞说,她看到的东西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点击课件,加上绿色背景)哪儿不一样呢?绿色的世界里有什么?(说出诗歌的前半部分)

  2.师:为什么妞妞看到的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如果把绿色的眼镜拿掉.会发生什么变化?(说出诗歌的后半部分)

  3.师:把妞妞看到的绿色世界说出来就是一首很好听的诗歌。(幼儿看图听配乐朗诵)

  4.师:我们一起把这首好听的诗歌念一遍。(幼儿边看画面演示边念诗歌)

  三、经验迁移,尝试仿编诗歌

  1.师:这儿还有许多漂亮的眼镜,有哪些颜色?如果戴上它们,会看到怎样的世界呢?请一位小朋友来选一副自己喜欢的眼镜。(点击某种颜色的眼镜,画面上就会覆盖该种颜色。)

  2.根据幼儿选择的颜色,一起改编诗歌。

  3.再请一位小朋友选择一副不同的`眼镜试试,独立仿编诗歌。

  (教学策略:让幼儿亲自操作电子白板调整图片的背景色,使诗歌内容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把教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现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再加上教师的动作暗示、形象与动作的匹配等,强化了幼儿的体验,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愿望和学习积极性。)

  四、艺术创作,创编诗歌

  1.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画框,你们可以在上面拼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再给它戴上一副好看的眼镜,变成红色或其他颜色的世界,然后看着你的画儿说出好听的诗歌。

  2.幼儿操作,先完成的幼儿在座位上尝试创编诗歌。

  3幼儿都完成后,请1名~2名幼儿把自己创编的诗歌说听。

  4.让幼儿换一副眼镜继续创编,并把诗歌说给教师听。

  (教学策略:小班幼儿的言语行为都与情境相联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直觉行动性,要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因此,我们设计了让幼儿边操作边创编这一符合幼儿语言学习规律的环节。为了提高材料的有效性,我们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由幼儿自主拼贴黑白简笔画图卡,用彩色透明胶片当眼镜覆盖图卡,再看图创编的方法。孩子们边做边说,有的自言自语,有的与同伴耳语,有的说给教师听,活动气氛异常活跃,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附诗歌

  绿色的世界

  绿色的云朵,

  绿色的小鸟,

  绿色的房子,

  绿色的小桥,

  这儿一片绿,

  那儿一片绿,

  到处都是绿绿绿。

  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

  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

《绿色的世界》教案14

  活动名称:诗歌“绿色的世界”(小班)

  活动要求: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诗歌所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乐的情趣。

  2.引导幼儿用诗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大胆进行想象。

  3.学习仿编诗歌句,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案准备:

  1.教学用书——“绿色的世界”

  2.绿色的眼镜,幼儿每人一副。

  3.红、黄、兰色的玻璃纸。

  教案过程:

  (一)观看无色彩的图书——“绿色的世界”

  1.图书上有什么?

  2.这些画都是黑、白颜色的,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彩色的?

  3.我想了一个办法,请你们来看一看!

  (老师戴上一幅绿色的眼镜)

  4.请你们猜一猜,现在我看见的画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5.请你们也戴上绿色的眼镜来试一试

  (二)欣赏诗歌——“绿色的`世界”

  (老师配乐朗诵)

  提问:1。这首小诗说了什么?

  2.绿色的世界都有些什么?

  3.为什么一切都变成绿色的呢?

  (三)学念诗歌——“绿色的世界”

  让幼儿带着绿色的眼镜读念诗歌。激发兴趣。

  (四)仿编诗歌句

  提问:

  1.如果你戴上红颜色的眼镜,又会看到一个什么颜色的世界呢?

《绿色的世界》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说短句“我看到了x色的xx。”

  2、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变化,并能大胆地运用语言表述。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说短句“我看到了x色的xx。”

  难点: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述,并学说短句。

  方法解决:

  1、诗歌感染法

  教师利用优美的诗歌让幼儿感受戴上眼镜后周围事物的变化,以此来激发幼儿学说短句的愿望,激起活动的兴趣。

  2、交流体验法

  首先让幼儿和客人老师的交流学说短句及大胆的表达,而后幼儿间的相互交流,教师给每一个孩子一个机会表现自己,大胆学说的机会,更有效的解决了本次难点。同时也落实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活动准备:

  绿色的儿童太阳镜人手一份,各色儿童太阳镜若干;活动时坐的垫子、音乐等。

  活动过程:

  1、诗歌引题

  A、教师的诗歌学说短句“王老师看到了什么”。

  B、什么都成绿色的了?

  2、观察事物,大胆表述

  A、自由体验

  教师引导“戴上绿色的眼镜,你看到了绿色的什么?”

  我们把自己的看到的告诉客人老师好吗?

  B、交流体验

  幼儿围坐在一起,每位幼儿都说说自己看到的绿色事物。(教师及时的纠正和表扬。)

  我们把绿色的眼镜摘掉,还是绿色的吗?(绿色不见了,绿色逃走了。)

  3、经验迁移

  发现更多的彩色眼镜,以在大口袋里摸为手段,让活动更游戏化。

  戴戴各色太阳镜看看周围的事物。

  课后反思:

  《绿色的世界》是小班下学期的语言活动,是一篇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诗歌,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难度非常大!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经验,而且语言发展也很不完善,所以理解和朗诵诗歌,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活动开始时,我先通过课件来展示其优美、风趣的意境,让孩子对诗歌有一个大概的、整体的'认识;接着引导幼儿戴上绿色眼镜亲身体验颜色的变化,帮助他们分段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再通过课件的引导,搭建了一个学习朗诵的平台!最后,通过让孩子到户外去找一找世界还会变成什么颜色,来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维!

  虽然本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孩子们都能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朗诵诗歌。但是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限制,我采取了用绿色荧光笔在透明塑料纸上涂色,带上这种方法制作的“眼镜”,只能将白色这一种颜色“变成”绿色,所以影响了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孩子带上“眼镜”找一找身边还有什么变了颜色!孩子们没有了亲身的体会,自然创编不出来!

  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观看Flash的热情比较高,但是利用课件教学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孩子理解、朗诵诗歌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牵制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所以我认为在语言活动中,应该使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孩子的感官和思维,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绿色的世界》教案】相关文章:

《绿色的世界》教案08-02

(精选)《绿色的世界》教案08-08

《绿色的世界》语言教案02-05

小班语言绿色的世界教案01-26

绿色的世界小班语言教案05-10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绿色的世界01-17

幼儿园教案:绿色的世界03-14

小班语言绿色的世界教案9篇03-19

幼儿园语言教案:绿色的世界02-05

中班语言绿色的世界教案(通用12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