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0 10:24:15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日 月 明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木、林、土、力、心”5个字。

  2.让学生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汉语拼音识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趣味认字

  (一)出示“一轮红日”图及汉字“日”。

  谁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这个字谁认识?

  (二)出示“一弯月牙”图及汉字“月”。

  看图,读字。

  (三) “日”和“月”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字:板书“明”

  1.谁认识这个字?谁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2.“日”和“月”都是非常明亮的,因此“明”就是指很亮的意思。

  二、举一反三,自学生字

  (一)像这样有趣的字还有很多,出示树木的图片,双木林,三木森。

  (二)学生自学其他生字,同桌可以讨论。

  (三)找一名学生做小老师,汇报学习情况。

  三、诵读儿歌,巩固认字

  (一)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师生用对口令的形式读。

  老师:日月

  学生:明

  ……

  (三)同桌对读。

  (四)背诵。

  四、扩词造句,拓展认识。

  (一)投影出示:“读读想一想课后的词。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仿照课文,将这四组字编成一段小韵文。

  (三)四人小组组合,试着把以前的.这些有趣的汉字编成儿歌。

  (四)用本课生字扩词。”明、尘、森、众“。

  五、指导书写

  (一)自由描红,了解字的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指名说写好这三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三)练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的基本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呐,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遂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花耳畔,我们的思绪部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节选自第95回的"空城计"的故事早已烩炙人口。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死问梗概。

  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

  懿、氅、 纶、 笑容可掬、 遁、 蜂拥、 隐匿、 (大惊)失色、 旁若无人、 无不骇然

  2、弄清文中出场人物: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3、介绍《三国演义》第95回梗概。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翻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点

  思考: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四个阶段可以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

  四、分析课文。

  思考: (一)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明确: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域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翻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翻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翻,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翻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

  问: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这些特点?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司马翻的看法。(讨论上述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五、拓展训练

  (1)问题讨论:①"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那么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第一人称描述其中一位官员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②空城计为什么能获得成功?

  (2)将课文改写成小话剧,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表演。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⒈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

  ⒉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⒉难点:观察要有顺序,叙述要有条理。

  【请前准备】:

  ⒈一件文具及其介绍的范文。

  ⒉好词语表。(表现力强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请若干同学佩戴文具的头饰,兴高采烈地走上台来。

  ⒉师述:同学们,文具宝宝向我们走来了,我们欢迎各位文具做简单的自我介绍。

  ⒊各文具介绍自己的特点和用途。师生同鼓掌。

  ⒋教师摘下学生的文具头饰贴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读文具名。(出示好词语)

  二、交流启发,确定对象

  ⒈同学们,你最喜欢的文具是什么呢?教师见机板书文具名称。

  ⒉在我们的学习中,每天都离不开文具,这些文具(指板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三、绘制头饰,准备介绍

  以小小组为单位,请一位同学绘画文具头饰,另外三位同学准备一份文具的自我介绍。

  ⒈你愿意把你喜欢的文具画下来吗?观察你的文具,再模仿书的上插图,可想象画上眼睛,嘴巴等,配上合适的色彩,比比谁画得最漂亮。

  ⒉评议:同学们把这些文具的形状画得很准确,颜色也很鲜艳。我们在写的时候,也要写出来。

  ⒊把你画的文具粘在纸条上,戴在头上,看看你做的头饰是否最适合你自己。

  ⒋同时,请另外三个同学为小组的`文具头饰准备一份自我介绍。注意:要介绍清楚它的形状、颜色方面的特点以及它的用途。

  四、出示范文,指导写作

  ⒈学生自读例文《钢笔刨刀》,想一想,铅笔刨刀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自己的。(外表和用途)

  ⒉指导写文具的外表:( )的XX ( )的XX ( )的XX

  ⒊从外表看,我是( ),我有( )、( )、( ),看上去( )啊!

  练习写文具的用途:句式练习。(只要……就……)

  ⒋练说,指名说,评议。

  ⒌合作编写,交流汇报。

  ⒍评议最佳文具头饰奖。

  五、自主创作,互评互改

  ⒈自主命题。教师指导命题方式:

  ⑴直接以事物名称命题。

  ⑵以事物特点命题。如“我爱语文书”“我有一个小书包”等。

  ⒉自主编写。

  ⒊交流评价。同桌之间交换习作,互批互改,教师参与讨论。

语文教案 篇4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是一篇以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课文,真实感人。课题中的“专列”是一个专用名词,三年级孩子对它相当陌生,让孩子感受“燕子专列”背后蕴含着的浓郁而博大的“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新词语比较多,这些词语在帮助学生理解燕子处境的艰难,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怀起着关键作用。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如何优化词语教学,让它成为一扇门,引领孩子走进语言文字的缤纷天地感受词语背后的人文情怀。下面举两个课堂教学片段来讨论。

  【片段一】感受“专列”的人文情怀

  师:我们来做个猜词游戏,好吗?(出示:专。)猜的词要用上“专”字。

  师:对某个人进行单独采访叫──(生:专门、专访。)

  师:应该是──(生齐说专访。)商店里单独卖一种商品的柜台叫──(生:专业、专柜。)

  师:是专柜。把你的作文、日记收集起来的集子可以叫──(生:专集。)

  师:某人对某一学问知道得很多,特别有研究,我们可以称他为──(生:专家。)

  师:为某人某事特地安排的.飞机就是──(生:专机、专列。教师随机板书:专列。)

  师:什么是专列?

  生:专门的列车。

  生:专门为人乘坐的或专门运某一种货物的火车。

  师:你们看,现在开来了一个专列。看看这是专门为谁开的列车。

  (师出示课文第一段的前半部分。学生自由读。)

  师:这个专列就是──(生齐:燕子专列。)

  师:为燕子开一趟专列!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专”是个非常活跃的词素,在生活中会不经意地从孩子们的口中流露出来。如“专家、专卖店、专集”。“专”也是个有情感色彩的词素,“专”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爱”的深意,如“专家”表达了对技术人才的敬爱,“专座”透出了对老弱病幼的关爱……这节课刚开始,教师就以孩子的已知为基点,猜猜带“专”的词语,扩展对“专”的理解,逐步体悟“专列”的意思和蕴含的特殊情味,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读懂瑞士人民的爱鸟行动埋下伏笔。

  【片段二】感悟燕子面临的“麻烦”

  师: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我们来读读课文第二段。

  (生自由读第二段。)

  师:燕子为什么要用专列送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

  生:濒临死亡。

  师:什么原因?再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生:燕子因为长途跋涉,很累。

  师:怎样叫做“长途跋涉”?

  生:飞过很多地方,很远很远。

  师:是呀,是长途飞行,“跋涉”呢?仔细看这两个字,一个是足字旁,一个是三点水,想想燕子可能飞过哪些地方?

  生:飞过茫茫大海。

  生:飞过高山,飞过草地,飞过沙漠。

  ……

  师:飞过高山,飞过大海,这样的长途跋涉,使燕子非常疲劳。

  生: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饥寒交迫,也使燕子濒临死亡。

  师:“骤降”是怎么样的下降?

  生:慢慢下降。

  师:慢慢地降下来吗?比如说从15度降到12度是“骤降”吗?

  生:不是的,是突然下降,从15度一下子降到0度

  生:因为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没有了食物,所以又冷又饿,快要死了。

  师:哪个词是“又冷又饿”的意思?

  生:饥寒交迫。

  生:燕子已经长途跋涉,很累很累,再加上饥寒交迫,所以快要死了。

  师:是呀,这就是“濒临死亡”。成千上万只燕子挣扎在死亡线上,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吧。

  【思考】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燕子面临的“麻烦”,教师紧扣这一段的重点词语,通过想象理解“长途跋涉、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等词语,同时明白它们和“濒临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情境中释词,在释词中悟文,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感,也增进了对燕子特定处境下遭遇的危难的认识。

  其实,这一课的好多语段都可以借助词语来悟文,如第三自然段,可以抓住“纷纷”一词,引导学生想象瑞士人民纷纷走出家门的情景,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进而感受人情关怀;第4自然段的“一点也不在乎”,可以让学生说说“贝蒂一点儿也不在乎_____,只在乎_____”。这样教学词语,让它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上,融合在文本的阅读中,可以让学生从词语中读出厚度,读出情味,感受语言魅力,培育人文情怀。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用音序查字法;能熟练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

  2、能写出“赶紧”“称赞”的近义词;能正确搭配词语。

  3、能背诵两句格言,并知道他们的意思。

  4、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遥遥领先”和“品学兼优”的意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

  1、复习音序查字法。

  2、学生独立查字典。

  3、同桌交流、集体核对。

  二、第二题(略)

  三、第三题

  1、理解“同意”的.意思就是赞同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2、看看“要求、学校、看法、主张”四个词语是不是都是表示意见、看法的,从而排除“学校”一词。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题目。

  四、第四题

  1、尝试练习。用自己认为意思相同的词,代替句中带点的词。

  2、读一读句子。看意思是否有所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第六题

  1、分析两句格言的异同。

  2、前后两部分的内容。前部分:生活常识打比方。后部分:要说明的道理。

  3、说说两句格言的意思,读读,背背。

  三、第七题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独立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习题。

语文教案 篇6

  授课班级:七年级(6)班

  授课时间:20xx、10、14

  授课人:XXX

  【训练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现目标: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自然之美。

  【训练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学习比喻、拟人的作用。

  【训练课时】拟用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读、品语言,感受济南冬之美。

  第二课时:学习多方面写景的方法,片断习作。

  第一课时

  【训练步骤】

  一、由人们对冬季的一般印象,导入新课。

  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寒冷的北风,纷飞的大雪。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更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可有没有一个地方的冬天如春天般温暖呢?——

  二、整体感知。

  (一)、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选适当词语说出对济南冬天的`印象。

  (二)、听朗读录音,说出课文写了哪些景物?(脑中呈现哪些画面?)

  学生自由谈谈感受,语言要简洁。

  △归纳(参考):阳光下的小山/薄雪中的小山/城外山景/城中水色

  三、品味语言。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精美的富有情趣的语句。请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几句,说说喜欢的理由,体会其中用词的妙处。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好。

  品句参考: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这些语句,文中还有不少,学生说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五、好地方,我们要留在心中;好语段,我们要记在脑中,背诵你最喜欢的一段。

  六、书面作业:

  1、抄写、解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课后习题二。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与孟浩然、 田园诗、 重阳日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口语交际训练设计目标:

  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一读,告诉大家。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

  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导入,请学生回忆并简单介绍作者。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的诵读诗歌并正音。

  2、请学生谈谈这首诗歌说了什么事。注意:请学生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将字、句的解释穿插其中。

  诗人应邀赴约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情趣再约重阳欢聚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注意:在具体分析中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适时插入对田园诗和重阳节的简单介绍。

  2、你喜欢这样的聚会吗?你喜欢作者对这次聚会的记录即这首诗吗?具体喜欢哪句诗?注意:在学生的谈论中引导学生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四、延伸体会、拓展阅读

  1、散读、齐读《读过故人庄》

  2、讨论:这篇读后感和原文有哪些共同点?(如热爱田园生活、醉心田园风光等)

  读《过故人庄》

  王爱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引自孟浩然《过故人庄》

  空气甜甜的把鼻孔打开

  泉水甜甜的把胃打开

  山花甜甜的把衣衫上的图案打开

  我和一个村庄一起

  被一声声鸟鸣一道道小溪

  送出更远我要生出翅膀

  不走名山大川

  只在来过的这个村子的山坡下

  作巢

  用恬淡作砖用快乐作瓦

语文教案 篇8

  海燕 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感知文章主题;

  2. 分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重点)

  3. 文章中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难点)

  教学设想:

  朗读——整体感知——分析精神——回扣生活

  教学过程:

  课前:诗歌朗诵训练《过零丁洋》

  一、导入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博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躲避风雨的时候,它却高声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海燕!

  二、背景介绍

  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他们是为了给自己喜欢的作家高尔基送行。沙皇政府这次破天荒的未经审讯就急匆匆的把高尔基放逐到库尔斯克去。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出了“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的喜爱高尔基。” 示威结束后,一位生激动的高呼:“暴君将要死亡,而伟大的有利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就因为他的一篇短短的散文诗——《海燕》。

  海燕的写作背景:屏幕出示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三、听读

  多媒体播放《海燕》录音、图画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你怎么家?要求:要切合文章的内容;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四、学生试读

  小声读,小组交流,完成任务。

  勇敢的斗士 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五、再读课文

  1.本文的抒情主人公是海燕,作者赋予了它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2.作者是如何塑在它的性格和精神的?

  六、分析

  你从海燕身上学到什么?如何做新时期的海燕?

  海燕的人生因 而 ;

  我们的人生因 而 。

  七、齐读

  八、布置作业

  以《海燕:我心中的歌》为题,写一篇随笔。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11-14

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01-20

语文教案04-13

语文教案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