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7 10:22:4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 能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2. 能将自己的收获写成文,内容表达清楚,能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 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4. 能背诵6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5. 充分准备展示资料,大胆展示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2.3

  三、教学过程

  ● 口语交际习作

  1.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

  2.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3. 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4. 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5. 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6. 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 我的发现

  1. 自己轻声读一读句子,仔细看看句子中带点的部分,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2. 生汇报

  3. 全班齐读,再次感受

  4. 你能仿写出这样的句子吗?

  ● 日积月累

  1. 自读,想一想,这组诗句和什么有关?(都是和乡村田园生活有关的)

  2. 师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

  3. 有感情地朗读

  4. 试着背一背

  5. 比一比谁在短时间内记得又多又好

  ● 展示台

  可结合口语交际,展示小组合作和单独完成的成果。如:“农村风光”图片展、讲一个农村儿童生活的故事、描写乡村景色的小诗等。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学习任务

  1.出示课件:秋天到了。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多美的一幅秋天的图画呀!为它配上优美的解说词好不好?

  4.(在大屏幕出示全文,揭示课题)我们先认识一下“图”。

  5.想要配好音,我们得到哪几点呢?(读懂课文,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写字

  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拿出字卡,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扩词说句。

  3.小组长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识字情况。

  4.师抽读字卡,全班学生抢读。(师随机指出“笼”和“粱”分别在“灯笼”和“高粱”一词中读轻声。)

  5.生字认得这么棒,相信大家的字一定写得更漂亮!(课件出示“波、浪、灯、作”)我们今天要写的这四个字全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都是左窄右宽。请看老师写一遍。(师一边写,一边提醒每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6.摆好姿势,大家也来把每个字描一遍,写一遍吧!

  7.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生生互相评价。

  三、精读课文,领会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结合课文插图,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3.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这么美的秋天的图画能读出来吗?今天老师教给大家读好书的“小窍门”:一边读,一边想,把文字在脑子里变成美丽的画面。

  (1)师范读、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后再读。

  (2)能不能加上动作读一读?快想想,加上什么动作呢?

  指名学生加动作读。(指导学生通过动作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

  5.大家读得真美!这美丽的秋天的图画是谁创造出来的?

  6.?生:勤劳的人们 对勤劳的人们你们想说些什么?

  7.“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两句话读时要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读出秋天来了,人们喜悦的心情以及问号的语气。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有感情了,能不能给画面配音了?(生:能)老师却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要一边看画面,一边读课文,影响我们的感情发挥,怎么办呢?(生:把课文背下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 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一、 画面引入。

  播放早春的课件,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 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 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 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

  三、 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 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 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2、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内容和寓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教学重难点: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2、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来源有很多,有源于口语的,历史故事的, 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的,外来语等等,其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二、作者简介

  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

  三、正音、读文

  1、学生自读课文,幻灯片显示易读错字,由学生读出,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黔qián 窥kuī 骇hài 遁dùn

  噬shì 狎xiá 踉liáng 憖 yìn

  2、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3、学生举手朗读。

  4、集体朗读。

  三、串译全文

  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

  1.字词释意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人:连词,相当于“而”。

  至则无可用:到了 却 以为神: 把(它)作为

  蔽林间窥之:躲避 偷看 稍出近之:靠近

  莫相知:一方对另一方 虎大骇:害怕

  远遁:逃跑 以为且噬己也:将 咬

  然往来视之:但是 益习其声:渐渐

  终不敢搏:始终 益狎: 更

  驴不胜怒:能承受 蹄之:用蹄子踢

  虎因喜:因此 计之曰::盘算

  技止此耳:只 断其喉:咬断

  尽其肉:吃尽 乃去:才离开

  2.请学生结合已知字词意思翻译全文

  3.幻灯片显示参考译文.

  4.补充强调

  船:用船(名作状) 至:到了

  稍:渐渐 且:将要

  蹄:用蹄子踢 (名作动) 止:只仅

  尽: 吃光 (用做动词) 断:咬断

  四、问题研讨

  观看视频动画,对比思考以下问题。

  1、动画相对于文字要形象,但是无法体现作者的写作技巧,经不起推敲。现在我们来研究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老虎动作和心理的词语。

  动作的有: 蔽、窥、遁、近、视(之)、荡倚冲冒、 跳踉……

  心理的有: 以为神、觉无异能者、 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

  2、谁来分析这些词语的妙处?

  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心理词语与动作相映衬,最初,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3、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4.从这则寓言中你知道哪些成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黔驴之技: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 比喻仅有的一点点伎俩也用完了

  庞然大物: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这三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无法解决的窘境等等。

  五、小结

  通过学习《黔之驴》我们又掌握了几个文言文词汇,深刻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一次性学习了三个成语,更感受了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神,受益匪浅。

  六、课外延伸

  1.为本次课所学的三个成语造句。

  2.搜集两个有成语出处的语言故事。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晋察冀、苇絮、飘飘悠悠”等难读的词,能读好句子中的拟声词,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口语化特点。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根据每部分大意,初步学会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自主品析课文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进一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时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

  4.体会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根据每部分大意,初步学会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自主品析课文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进一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时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上课前,老师想跟大家做一个游戏,请你根据老师大屏幕上给出的提示句子,来猜猜老师说的是谁?

  2、你们看,之所以大家能够猜出老师形容的是谁,是因为什么啊?(预设:因为老师形容的具体形象、抓住了他的特点)是的,你们能够通过一些动作、语言、神态。猜对人物,这也正说明了,对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就能够认识一个人物。

  3、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解决词语

  1、你知道吗?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的最长的一篇课文!根据序号,它分成了六部分,在预习的时候,你有没有碰到一些难读的词语,要和同学们交流的?(学生汇报)

  2、老师也归纳了一些难读的词,谁来读?(出示:

  ǒu liè qiè ǎn qià xuán àng

  黝 黑 趔 趄 门 槛 刀 鞘 漩 涡 炕沿

  tiá zhu ìn ì guān

  笤 帚 吆喝 晋察冀 还乡河 鸡冠花

  sǎng níng

  推推搡搡 软鼓囊囊 嘟嘟囔囔 咬着牙拧 )指名读,全班齐读。

  3、课文中还藏着不少有特色的词语呢,你找到了吗?(出示学习单第一题)

  (预设:我找到不少描写声音的词语,比如“嗡嗡嗡嗡”。)这样的词语我们称之为拟声词。我们把它们放回句子里读一读。

  (出示: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指名读。

  4、小结:你发现了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拟声词,句子才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三)列小标题,概括内容

  1、同学们能把词语读得那么准,说明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把课文读了很多遍。

  现在谁先自告奋勇,用一句话来说说第一部分的内容?

  (预设:雨来的游泳本领高超。雨来爱游泳,而且游泳技术高。)

  把这句话再浓缩成简单的词,可以是—— (游泳本领高)“游泳本领高”这几个词既简洁又概括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是这部分的“小标题”啦,我们把它写在序号(一)旁边。

  2、同学们看,把长长的一部分内容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多有趣啊!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写小标题了吗?请同学们给课文的六个部分分别列上小标题,写在序号旁边。注意,我们今天列的小标题既要能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又要尽量的简短。

  3、(请一生上台投影)介绍自己列的小标题。

  (预设:①游泳本领高 ②雨来上夜校 ③掩护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河沿枪声响 ⑥雨来没有死

  第六部分标题“雨来没有死”引用的是课文中的句子,我们应该用引号来表示。)

  4、把六个小标题连起来,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预设:抗战时期,在芦花村有一个游泳本领高,受过爱国教育的小男孩名叫雨来。他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李大叔,与鬼子斗智斗勇,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没想到雨来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四)品析文本,感受形象

  1、雨来的故事流传了60多年,感染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来的?

  (预设:鬼子的威逼利诱,也没有使雨来屈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板书:坚强不屈

  雨来被鬼子毒打得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但他想到的却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板书:热爱祖国雨来小小年纪就智斗鬼子,与鬼子斗智斗勇。——板书:机智勇敢

  2、老师发现,在刚才的交流中,许多同学都把目光关注到课文第四部分,这是为什么呀?(这部分描写了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场景,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的确,这也是课文中最关键、描写最精彩的部分了。就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边读边思考,你从哪里具体感受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

  预设一:品读雨来和鬼子之间的对话

  (1)在鬼子对雨来的一连串盘问、哄骗、利诱中,有这样几段对话。(出示对话)读着这些对话,你感受到什么?(鬼子的奸诈狡猾,雨来的沉着与机智)

  (2)是呀,不论鬼子使出什么手段,雨来自始至终机智应对,毫不屈服。能把这几段对话读好吗?

  学生自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预设二:品读鬼子毒打雨来的片段

  (1)鬼子是怎样的毒打啊!请你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动作。(标红相关动词)从这一连串的扭、打、拧、揪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鬼子是多么——(残忍、残暴、没有人性)

  (2)从这一段描写中,你能否感受到雨来的英雄气概呢?在敌人的惨无人道的摧残下,雨来还是咬着牙,艰难吐出的三个字:没看见。是的,我们从描写扁鼻子军官的句子中,看到了雨来宁死不屈的英勇形象,这种描写我们叫做侧面描写。

  (3)难怪要叫他们鬼子,他们竟然如此残忍地对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痛下毒手,哪有人性可言?

  你看,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生读)疼得直咧嘴。

  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生读)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生读)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生读)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3、面对敌人的威逼诱骗,严刑拷打,雨来心心念念想的是什么?(预设:决不能告诉他们李大叔的去向)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1)这句话还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过?

  雨来坐在昏暗的教室里,大声地跟着老师念道——

  (2)在一篇里,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这种写法就叫作“前后照应”。

  文中的这两句两句话互相照应,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是的,这都是雨来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

  (3)面对敌人的.威逼诱骗,严刑拷打,雨来想的是这句话,念的是这句话。这句话已经深深地镌刻在雨来的脑海里,这句话也一直在默默得在支撑着他。来,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放进我们的心里。来,饱含深情地读一读——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五)体会表达,探究联系

  1、 我们刚才交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品读了其中精彩的语言,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清晰。现在我们在回到这篇长长的中来,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2、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还有几处“前后照应”,说一说句子所表达的效果,谈一谈你的体会。

  (1)两处环境描写相互照应(出示: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2)这两段话给你什么相同的感觉?

  的确,这两段话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我们感受到了芦花村的美。大家再想想作者把芦花村写得像诗一般美有什么其他的用意吗?

  是的,作者通过环境描写的有机照应,展示了祖国河山的无比美丽,表达了岂容日寇在这片土地上践踏的情感

  (3)继续谈体会:这两段话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用心感受第2段话,这是雨来遇害之后的一段描写,从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我们感受到了失去雨来的悲痛和伤心。这里我们所感受到的美是——凄美

  (4)小结:残阳如血,山河呜咽——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这就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他不仅直接写故事的人物,故事的情节,还通过描写故事的环境,使故事写得更感人!来,同学们,让我们用心感受这些文字所带给我们的温度和情感吧,谁再读一读这些文字?

  想着画面,读出诗情画意,如泣如诉,读出真情实感。

  (5)还有哪里用了照应的写法?说一说(雨来游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几处游泳的场景?

  预设:一写游泳:雨来和小伙伴儿们一起游泳的场景

  写游泳:雨来在水里望着妈妈笑

  写游泳:雨来安然脱险

  (6)开头的两段写雨来游泳本领高,这两段内容是否可以省略?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开头描写雨来游泳本领高,为后文雨来在鬼子枪口下通过游泳逃生埋下伏笔。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为后段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结构紧密,使读者督导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怀疑之感。

  (六)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读着雨来的故事,讲述着雨来的英雄事迹,我们了解到战争中的孩子就是这样不惧危险与敌人斗智斗勇来保卫自己的家园的。有人问小英雄雨来的作者管桦:“雨来这个人物是真实的吗?”管桦说,雨来的形象绝不是凭空想象的。

  (出示文字: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情节,美丽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管桦)

  2、那么今天的作业就是,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课下去读一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四、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坚强不屈 照应

  热爱祖国 烘托

  机智勇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精选)语文教案11-14

语文教案01-15

语文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