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训练目的:
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地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并在行动上落实。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出示《爱惜粮食》的图片,句子、要求。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让学生明白习作的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意,根据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背景,发挥想象,口述图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看图作文我们早已写过,应该并不陌生,请同学回顾一下,看图作文有哪些要求。(要仔细看图,理解图意;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教师小结出示要求。出示课件12分钟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看图作文——爱惜粮食
出示2
二、学习“习作要求”,出示:仔细看图,理解图意,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比较具体地写出事情的'经过。
1分钟
读要求,你读懂了什么?
三、写事的文章特点是什么?(出示课件4)
3分钟
四、学习范例,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划:
(1)小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
(2)小作者抓住哪几方面来写?用“——”划出写得具体的词句。
5分钟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师小结:围绕中心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五、出示图,仔细观察
(课件5)
5分钟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1、图上画着哪些人?
2、他们在干什么?
3、是什么时候的事?)
2、出示学习提示
1、图上画着哪些人?那位小朋友正想干什么?
课件5
3、讨论人物、时间、地点、事情。
(1)人物:小明、爸爸、妈妈、农民伯伯
板书:小明
爸妈
点明:小明、爸爸、妈妈是这幅图的主要人物,农民伯伯是次要人物。
(2)时间:春天的中午
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小明胸前的红领巾说明是放学后,从农民伯伯头戴草帽,弯着腰在插秧,推测出这是春耕的季节。)
事情:出示填空(口头说话)
(课件6)
一个—————的———————,小明———————,爸爸妈妈———————————————————。
(3)讨论事情的顺序。
板书:起因:小明要倒剩饭
经过:爸妈劝阻教育
结果:小明懂得道理
(4)确定重点:这三步哪一部分要写得具体些?
点明:事情的
经过应作为重点写具体。(板书:写具体)
(5)同学回想一下我们积累的爱惜粮食的谚语和诗歌等
如《锄禾》出示它的多媒体
2分钟
六、想象事情的经过,分散难点。
1、10分钟
出示学习提示
2、爸爸、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小明会怎么说,怎么做?
3、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内容要写得具体些?
(课件7)
(1)自由组合讨论,小组汇报,可用小品形式。
(2)想象语言、动作是否合理。
(3)评议后,其他小组补充(力争求异)。
七、学了这篇看图作文,你们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收获、体会?)(相互说,然后交流)
3分钟
八、写重点部分,把它写具体,然后交流。5分钟,有时间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一、破题入手:
田忌和谁赛马?经过、结果怎样?
二、只读田忌赛马的内容
抓出最后一段中的重点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引导理解全文:课文哪几节写败?哪几节写胜?哪几节写转变的过程?(发现点之一)
三、为什么按政党顺序就败了?转败为胜的关键点在哪里?
(调换顺序,学生用学具表演)(发现点之二)
四、“只……下”说明这办法很简单,但作为大将军的田忌为什么想不到,而孙膑却想到了?
(再细读第三小节)(发现点之三)
五、马快不了多少,只要调换顺序就一定能胜利吗?
(不,调换的顺序排列有策略,要掌握齐威王的心理)(发现点之四)
六、那么在田忌取得第一场胜利后,有没有再失败的可能?为什么?又为什么能取后全胜?
(发现点之五)
七、用课文中最后的议论句,再加上胜利全由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用不同的'说法把课文总结一下。
显然,由于教师把课文归纳出五个发现点引导学生变序读解,就大大提高了训练学生发现能力的力度,缩短了发现的过程,建构了一条优化的“最短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课时
2课时。
课型
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课堂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第二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十、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的写法,突出“温晴”“宝地”。
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过渡 总写济南给人的总体感觉——暖和安适
第2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第3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4段:城外的远山。
第5段:冬天的水色。紧扣“暖”字。
十一、课后小结: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文章的借物喻人写作方法。
3.了解仙人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解仙人掌是一种生命力的奇特的植物,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
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杜鹃、莲花、……)我知道有一位现代作家秦牧他和你们不一样,他喜欢浑身是刺的仙人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仙人掌这课(板书)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有语气、形象的说出仙人掌让学生想去学)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师:请大家快速打开书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仙人掌的?
生:(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奇特的植物!)(板书:顽强、奇特)
(培养学生学会在自学的基础上了解仙人掌的特点)
(1)出示课文第一句“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2)对比读第二句,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仙人掌,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学生能感受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一个“嘿”字,更能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3)读出作者的赞叹之情,解决“嘿”的读法。
(“嘿”在生字表中的读音为一声,在此处因为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的不同,声调可以有所差别。通过朗读,使学生悟到更能表达赞美之情。)
2、师: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介绍仙人掌的生命力顽强、奇特的呢?请你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
A. 指名说。
B. 生:四方面
1)、坚韧的性格
2)、自我保护能力强
3)、再生力强
4)、花朵美丽(老师适时板书)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全班同学在一起交流,先告诉大家你是从哪方面感受到的?再简单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很可能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谈感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安排学习的顺序。)
第一方面:不怕恶劣的环境 性格坚韧
朗读重点句:对于生活环境,似乎它从来就不讲究,任你什么硗瘠的泥土,它一扎下了根,似乎就在快乐的叫喊道:“这地方好得很,你就瞧我在这里繁荣生长吧!”
朗读指导层次:
(1) 学生在谈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出自己的感受
(2) 出示课件(一株仙人掌在硗瘠的 泥土上生长,绽放着艳丽的花朵)
如果它有语言,会向人们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想像一下。
(学生谈自己的想像,对仙人掌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3) 同学们像想的太好了,这句话你们已经理解的很深刻了,你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这句话,一定读得很好。(出示朗读重点句,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 指名读
(5) 你们都能把快乐地叫喊读出来吗?咱们一起试一试。师生对读(学生读仙人掌的话)
(6) 我们要是不看着书,你站起来快乐地叫喊,再加上手势,一定能把这种感受读得更好。(学生背仙人掌的话,教师读前边的语言)
第二方面:自我保护
朗读指导层次:
(1)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
(注意学生朗读时“什么野兽”“什么害虫”的读法,比较,找到最佳读法。)
(2) 全班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3) 指名读。
(4) 把自己的感受读一遍给同桌听。
第三方面:再生力强
朗读指导层次
(1)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2) 教师范读,学生评读(“不”“落地生根”为评读的重点)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指名朗读
(5) 这样顽强的奇特的仙人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多好呀!把这部分背下来。(学生练习背诵)
(6) 谁来背?要是带着感情就更好了。指名背。
(7)你们还想背。那好,老师起头,你们看我的手势,一起接着往下背,带着感情更好。
第四方面:花朵鲜艳
朗读指导层次
(1) (看课件,激情。)仙人掌开花,有的一株上开一朵,有的开几朵,还有的甚至要开十几朵呢!
(2) 现在你们再来读这部分,一定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3) 指名朗读
(二)感悟课文的写作方法(读中悟法)
1. 这篇文章与以往学过的状物的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 浏览课文,勾画拟人句
3. 汇报所画的句子
4. 文章用拟人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5. 换人称朗读,把文中的“它”换成第一人称“我”。你们说一说应该带着什么感情?(自豪、骄傲)
6. 同学们喜欢哪方面就换人称地朗读哪方面。
7. 指名读一方面
8. 全班合作读全文,分别指名4名同学换人称读四方面,其他同学读开头一句和“历代的人们…….”一句
9我们在生活中虽然不可能成为一株人掌,但是……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学生: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仙人掌地精神;
但是,我们可以做像仙人掌一样的人;……)
10 文章的结尾,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前面为什么还要写松柏、梅竹、莲花、篱菊呢?
(在对比中更能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11.所以,仙人掌尤其应该享有人们的赞美!那我们就一起来赞美仙人掌!出示:“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读出赞美之情)
三、语言训练(在积累、运用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1.出示“仙人掌,嘿,这真是( )的植物!”从课文中选择一些词语、句子填在括号里来赞美仙人掌。(鼓励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表达出对仙人掌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借物喻人的写法
1. 谈话:由于本文是秦牧的原文《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及选的章节还不能完全表达作者响表达的情感,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原文,体会作者除了要赞美仙人掌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意思?
赞美:海岛上的战士
提问:为什么文章前面先写仙人掌?这叫 什么写法?(借物喻人)
五、在作者的眼中,仙人掌尤其值得赞美,在你的眼中也一定有值得你赞美的植物,赞美它的什么品格呢?留给同学们思考,在下一节课的作文训练中,再来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大猫、小猫的可爱。
2、认识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尽职、枝折花落”等词的意思。
3、品读小猫的可爱,知道因为生气勃勃而可爱,感受作者的爱猫之情。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识小猫的可爱表示为淘气、生气勃勃。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
猫
师:猫是一种极可爱的小动物,很多同学都仔细观察过它,对它有深厚的感情。
2、说说自身对猫的了解。
3、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猫,去认识老舍爷爷笔下的猫。
4、介绍老舍。
二、初读
1、要求自由读课文:
读准带拼音的字,读通顺课文。
2、指导读音:
乖巧 开辟 的确 暖和 解闷 没完没了 枝折花落
3、组织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写了几种猫?
4、交流:
⑴ 写了几种猫?
板书:
大猫
小猫
⑵ 引导找到描写大猫、小猫的语段。
指生读,正音。
⑶ 引导再读:
找到大猫、小猫的特点,划出相关的句子。
⑷ 幻灯出示: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① 读正确句子。
② 找到特点词交流并板书:古怪 更可爱
③ 引导理解“更”,了解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作者爱大猫,更爱小猫。
三、品读,感受小猫的可爱
1、自由读,想:
小猫的可爱表示在哪些方面?
2、读自身认为它可爱的句子。
3、引导品读句子1:
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⑴ 从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⑵ 交流。
⑶ 小结:
所以,这是一只勇敢的小猫,不怕失败的小猫,敢于尝试的小猫……小猫就是因为这而可爱!
⑷ 指导朗读:
抓住“不知多少”“马上起来”“再”读出小猫的勇敢,读出作者对它的疼爱、怜惜。
4、品读句子2:
它在花盆里摔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⑴ 读正确,正音:
枝折花落。
⑵ 引导想象:
枝折花落的情景。
(花枝断了,叶子破了,花朵也掉了……)
⑶ 引导联系实际:
假如这事发生在你家,你会怎样做?
(生气,拎起小猫揍一顿……)
5、过渡:
是啊,很多人都会这样做,更何况这些花草是老舍爷爷的“心肝宝贝”。可老舍爷爷却──
6、引导读最后一句,感受作者的`爱猫之情。
7、小结:
所以,小猫的可爱是因为它的淘气、它的生气勃勃!
8、引导朗读:
读出小猫的淘气,小猫的生气勃勃,作者的爱猫,还有自身学文后油然而生的对小猫的喜爱。
四、总结拓展
1、刚才,我们从文字中感受了小猫是如此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现在,你喜欢上这只小猫了吗?
带着自身的喜爱之情,再读读小猫的语段。
2、带着爱猫的心情欣赏可爱的小猫图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一读,背诵古诗,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2、阅读短文,注意读懂重点词句,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开“小小新闻发布会”,养成专心听别人讲话和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4、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古诗的内容。
1、读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2、作者简介。
3、读第一句,看看说的是什么意思?(早晨,渭城那里雨下得不大,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4、读第二句,看看说得是什么意思?(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5、读第3、4句,说说这是在酒宴什么时候说的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表达了诗人强烈、真挚的惜别之情。)
6、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这样写突出了什么?(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突出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二、阅读短文《李四光》
1、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叫地质学?(研究构成地球的物质和地壳构造,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
2、春天的郊外怎么美呢?
3、读第三自然段,说说女儿怎样找爸爸?找到没有?爸爸在干什么?
4、从哪些地方看出李四光是全神贯注地观察石头?女儿为什么不忍心去打扰他?
5、看课文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李四光那专注的样子。
三、巩固练习。
1、读古诗,说说意思,练习背诵。
2、作者是怎样把春天的.郊外写具体的?
3、《李四光》这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围绕什么写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小小新闻发布会
一、什么是新闻?(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二、会前应该做哪些工作呢?(留心报纸、电视、广播的节目,收集感兴趣的新闻;还可以问别人。)
三、怎样开小小新闻发布会呢?
1、选一名同学做主持人。
2、每个同学发布一则新闻,并谈谈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四、开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注意什么呢?
1、要把新闻讲清楚,让别人能听明白。
2、听别人发布新闻,一定要专心听。
3、会场要保持安静、有秩序。
五、新闻发布后,还可以怎样做呢?
可以选择最佳新闻,进行交流。
第三课时
写一个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
一、怎样审题?
1、想一想,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他对你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他的某些特长和爱好;他做的某一件事使你深受感动。)
2、只能写一个人,这个人是你最熟悉、了解的。
二、怎样组织材料呢?
1、先想想哪个人的哪一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为什么深刻?
2、再想想印象最深刻的原因是什么?
3、描写人物的外貌。
三、本篇作文的要求。
1、是写一篇人物的习作。
2、想好以后,把你想写的内容先说说,然后写下来,注意写出这个人的外貌特点。
3、写好以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四、按要求进行写作。
1、确定要写的人物,想好写他的哪一方面,通过他怎样的表现来叙述。
2、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面貌的一两件事来写,突出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3、把写的内容写说说,说好再写,写好以后多读几遍。
教后记:
口语交际:新闻的内容学生能找到,但议论新闻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写作方面:人的外貌学生能恰当的描写,就是反映人的品质那件事、学生叙述不清。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解说词的准确、严谨。根据批读要求,边读边批。
一、引入课文
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的地球。
二、检查预习
三、粗读课文,提出疑问
1. 读1、2段,说说为什么人类对地球既熟悉又陌生?
2.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乡,但是人类对这颗行星又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来认识这美丽的地球。
四、细读课文,了解地球
1. 课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地球。选自己喜欢的方面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阅读、批写)集体交流。
2.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知道课文分别从“地球的颜色、地球的'年龄、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来写的。
3. 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如,列数字:地球的年龄从数字上便于说明特征,就运用数字“46亿年”来说明地球年龄大;作比较:把地球表面水的面积与地球表面陆地的面积进行比较,说明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球自转现象,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理解;打比方:利用地球和陀螺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自西向东地旋转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五、精读课文,理清关系
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六、总结全文
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球是唯一的,所以我们的地球无可替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