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时间:2024-08-29 09:48:47 教案 我要投稿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形的周长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安排的一节复习课。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也是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奠定基本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特殊的情景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因此,我设计一系列生活当中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用上周开过的运动会上获得的奖状为数学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

  二、整理

  1、求镜框的长就是求什么?(奖状的周长)

  2、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怎样求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小结:围成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2)求它的周长,先要知道什么? 学生说方法。

  小结:这些方法都是求出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

  (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它四条边的和,也就是边长×4。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进一步理清了长、正方形的有关概念及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下面我们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环节利用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把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掌握和运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清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及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三、运用

  1、基本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三角形:3厘米、4厘米、5厘米

  长方形:长6分米、宽3分米

  正方形:边长13厘米

  不规则图形

  让学生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通过观察、比较、归纳,进一步明确长、正方形的计算方法,又增强了概念的清晰度。

  2、选一选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5分米,它的周长增加()分米。

  ①5分米

  ②10分米

  ③20分米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它的长和宽的和是()厘米。

  ①6厘米

  ②12厘米

  ③24厘米

  (3)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的2倍,那么大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小正方形的()倍。

  ①2倍

  ②4倍

  ③8倍

  (4)用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分米。

  ①5分米

  ②10分米

  ③20分米

  从这些练习题中可以看出,我们在计算长、正方形周长时,首先应该弄清楚解决问题所必须的两个信息,根据需要适当地改变题中的信息与问题,使原题的'结构不断变化,内容不断扩充,通过变化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长、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使学生把握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的结构,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3、实际运用

  用学到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70米,宽30米,小明沿着操场跑2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2)有一张奖状,长40厘米,宽20厘米,

  ①给它做一个镜框,需要多少厘米长的镜框?(学生读题,你怎么想的?要求镜框的长,就是求这张奖状的周长。)

  ②如果两张这样的奖状拼在一起,需要多少长镜框?

  ③如果要把4张这样的奖状(长40厘米,宽20厘米)拼在一起,需要多长的镜框?

  想:为什么拼成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两张分开来的周长要短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小结:当把两个长方形拼接起来后,这个图形的周长并不是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而要减去拼接处的两条边。拼接处越少,周长越大;拼接处越多,周长越小。

  (3)有一块地,长12米,宽7米。

  ①这块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②现在要从中分出一块的正方形地种白菜,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

  ③剩下那块地的周长是多少?

  ④如果这块地有一面靠墙,并用竹篱笆围起来,需要多少竹篱笆?

  ①审题:从第一句话中读到什么?(靠墙)

  ②画草图解答读一读问题,画一画,算一算

  ③反馈

  两次操作一拼一剪。拼——周长会因为拼接处而减少,剪——周长增加。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时进一步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下图是有6个长9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5)小小设计师:设计出一个周长为16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玫瑰园,你能设计几种?

  思考:周长16米,长()米,宽()米。

  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你能画出几种?(每格边长为1米)

  实物投影,算出周长进行检验

  怎么思考,可以找出各种不同的画法呢?

  回顾小结:长方形的周长除以2得到长和宽的和,再有顺序的一一列举,画出来也要计算检验周长是不是16米。

  感受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可以有不同的长和宽。长和宽变了,长方形的大小和形状也有所不同。并让学生理解一个长与一个宽的和正好是周长的一半。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的是长、正方形的周长。

  2、我们应该运用长、正方形的特征来计算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所求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如果是间接条件,要首先把它转化为直接条件,再运用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通过基础复习和延伸复习,每个学生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很多学生能正确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的处理方法。但在复习中,好象学生对长、宽、边长的变化带来周长的变化规律会判断,就此,我让学生用举例的方法,通过数据的变化来判断他们之间的变化规律。这样,很多学生都能进行判断了。但如果问题出现多种可能,学生就很难全面的考虑问题,只能说说其中的一种情况而已。

  我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2、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龟兔再跑》,出示。

  上次龟兔赛跑是谁赢了啊?兔子一直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一时大意,才会给大家留下笑柄。但是兔子相信,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实力。一天他们各自在草原上找到了一块空地,相约再比试一次。比赛场地是这样的。出示。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样比赛公平吗?

  学生估计并说明原因。

  (二)自学指导:

  (A)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反馈交流。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5 3 = 16(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 3 × 2 =16(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3)× 2 = 16(米)

  3、优化出简便的一种算法。

  (B)

  1、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4 4 4 4=16(米)

  方法二:边长乘4、

  4×4=16(米)

  3、优化算法。

  三、当堂训练,学生独立练习。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算算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点拨篱笆围正方形的三条边。

  四、知识迁移,深入探究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集体谈论,分组练习。

  五、反馈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周长。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畅谈感受!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

  正方形

  方法一:5 3 5 3 =

  16(米)

  方法一:4 4 4 4=16(米)

  方法二: 5× 2 3 × 2

  =16(米)

  方法二:4×4=16(米)

  方法三:(5 3)×2 = 16(米)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同学通过观察.丈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同学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同学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同学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比方: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借助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战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同学感悟解决问题的战略多样化;说说自身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和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战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和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和时反思,使同学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认知过程。比方,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同学注意战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4

  说明:

  本案例运用北师大《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第五册。它在前一课经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并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并未给周长下定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教学目标是能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案例:

  一、 复习周长的意义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首先是从周长的名字想到──周长就是一周的长。比如,三角板的周长就是三角板一周的长度。

  生:围成一个物体的一周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如我的腰围、胸围等等(边说边比划),还有一棵古树的树干的周长,就是围绕树干的一周的长度,我上次看到一本书讲,有一棵古树的树干的周长有十几米呢。

  生:围成一个图形各条边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比如三角形就是三条边的总和,四边形就是四条边的总和,五边形就是五条边的总和,六边形就是六条边的总和反正有几条边,就是把几条边加起来的总和。

  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谁愿意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里的长度?(学生上来指出)

  (学生讨论、反馈)

  师:(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多边形、圆形)老师这里有许多的平面图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红笔描一描各个图形的周长。

  (同学们拿出桌上同样图形的纸描起来)

  [通过举例子、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复习周长的含义,体现周长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摒弃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背定义的复习方式。]

  二、 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周长是有长短的。你能判断下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谁长一些来引导学生的猜想,激发探究欲望。]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师:现在有三处不同意见,谁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让大家心服口服。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讨论,或同桌交流)

  生:我想用一根细线来围住图形,然后再量一下绳子的长就可以了。

  生:我想把这两个图形都围绕一个尺子滚动一周,就能知道论谁的周长大一些了。

  生:我想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比较了。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都可以求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也能比较出它们的长短。但是,如果我们要大家比较的不是两个图形,而是两个不同操场的周长,那么用哪一种方法比较方便又比较准确呢?

  生:用滚的方法是不行的.,围的方法太麻烦了,用先量再算的方法比较方便准确。

  [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

  师:我们先来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刚才这位同学想到先量后算的方法。那么该怎样量?又怎样算呢?

  生:我认为只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了。

  师:对!现在,一个操场的长和宽已经量好了,请同学们看题(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校操场是来一个长方形,长105米,宽80米,小强绕操场四周走一圈,走了多少米?),求小强走了一周,就是求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

  师:操场的周长怎样算呢?请大家独立思考完成。

  (同学们独自进行计算后,再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

  (1)105+80+105+80=370(米)

  周长=长+宽+长+宽

  (2)1052=210(米)

  802=160(米)

  210+160=370(米)

  周长=长2+宽2

  (3)105+80=185(米)

  1852=370(米)

  周长=(长+宽)2

  师:大家自己已经总结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生:我喜欢第一种,它是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操场的周长了。

  (学生争着要说,课堂有些吵闹)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说的把四条边加起来算周长的方法确实不错!大家说,对不对?(同学们表示认同)

  生:我喜欢第二种,它是先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算出来,再相加就行了。

  (课堂气氛更活跃了,显得嘈杂)

  师:同学们,我们还是要尊重别人的发言,等别人说完了,再想想它说得对不对,这样才对我们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

  [对于有些吵闹嘈杂的课堂,教者进行及时进行了有效的调控与引导,保证后面的进程的顺利进行。]

  生:他说得是对的!原来我也是这么算的。后来又想: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正好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再乘2不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吗?所以我喜欢第三种方法。

  师:这位同学既尊重别人的发言,又很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同学鼓掌!(大家齐鼓掌)其实,大家刚才都在动脑筋、想办法,都不错!(多媒体发出掌声和你真棒!的表扬声)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说得不错。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自己的喜爱填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填写)

  [肯定学生各种算法,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也没有十分强调哪种方法最简便,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思想。]

  师: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继续看书,并填出求正方形周长的公式。(同学们阅读并填写)

  师:现在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

  生:就是把四条边加起来。

  生: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

  师:现在有一个操场,它是正方形,已知它的边长是90米,它的周长和刚才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比,哪个长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同学们自行计算后交流反馈)

  生:还是长方形长一些。因为正方形的周长是904=360(米),而长方形是370(米)。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只要知道长和宽就能求出周长,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现在我们来做几个练习。

  三、 周长计算的应用

  1、 周长的基本应用(此步略)。

  2、 引深拓展。

  出示书第55页的第5题:A、B的周长相等吗?

  师:计算B图的周长,光靠图上提供的数据行吗?

  生:不行。

  师:那么,还必须知道哪些数据才行?

  (请一名学生到说出来,并上面指出来,同时电脑闪烁显示)

  师:这样,没有标出数据的两条线段就是几厘米?

  生: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

  师:现在请同学们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是这样算的: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102+52=30(厘米),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是:10+5+7+2+3+3=30(厘米),它们是一样长的。

  生:噢!我发现──(有一个同学迫不及待想说,教师示意他到前面来指着B图形接着说))如果把这两条短边分别移到外边去,就和A图形是一样的了!所以B图形的周长的算法也和A图形是一样的!

  (教师用多媒体配合演示,下略)

  [对于B图,学生用逐次计算每条边长度或通过移动,知道与A图算法一样也均予以肯定,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发展。]

  案例评析:

  1、 以持续发展为着眼点,重组教材,引导探究

  按传统数学教材,周长的概念描述为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它的周长。但教者从数学新课程空间与图形的整体目标出发,从学生持续、和谐的发展出发,加强了周长与日常生活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周长的理解,并一一进行充分肯定,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样教学,充分反映教者了对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认识。

  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以学生为探究主体,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感悟,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参与者。在策略的比较中,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和图形周长推理能力的发展,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2、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准则,强调算法的多样化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计算图形周长中的一种特例。它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总结而获得的。它的特点是计算简便、迅速。但对初次接触的小学生来说,是把重点放在周长公式的结果上,还是注重引导学生在测量具体图形中探索周长的过程,则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公式─例题─习题的教学结构模式,而是采用新课程努力倡导的问题情景─猜想─建立模型─验证与解释─应用与拓展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的。

  在联系实际复习周长的含义之后,教者就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看上去周长差不多),哪个周长长一些呢?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想出了滚、围、先量再算等多种策略。对于这些方法,教师没有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又恰到好处地抛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两个操场,我们又该怎样计算呢?又一次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热情,学生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之中了。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与取舍。这不仅验证了刚才的策略是否合理,同时又从中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策略。最后,又一个挑战的问题出现了:图A与图B,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再一次进行学习与探究、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三轮的学习探究与讨论交流中,教者始终没有以一个权威者的角色指出哪个方法是最简便、最科学、最合理的,而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与计算的过程,自己会去体会他喜欢或者能够理解的算法,真正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显然,从这样的立场出发,我们就不仅应当承认这种时间差,而且还应承认路径差。正如数学教育专家郑毓信所说:(学生)所选用的策略,在教师眼中或许有优劣之分,但在孩子眼里并没有好坏之别,只要解题过程及答案具合理性,就值得肯定。

  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既要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但又不应该追求任何强制的统一。在类似的计算周长教学中,学生会有各种不同的算法,对他们的不同算法,教师不要急于归纳到公式中去,可以让他们说说算的道理。在多次的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自己逐步会掌握用周长公式计算的方法。当然,对一些不善于用周长公式计算的学生,也不必强求统一,随着计算周长经验的积累,他们慢慢也能悟出周长公式的意义的。

  3、采用多种有效策略,调控探究进程,做到自由而不散乱

  新课程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就必然要引导学生。但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时,又可能出现吵吵闹闹、课堂气氛嘈杂甚至失控的现象。因此,面对新课程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充分讨论,又保证学习进程的顺利进行呢?

  对于这些情况,教师首先能够有一颗平常心,同时有一些容忍,即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些吵闹是难免的,但有两点原则必须把握好:一是吵闹的东西必须是讨论话题相关的,二是吵闹要不影响别人和教学进程。违反了这两个原则,教师就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本堂课讨论过程中,学生也有些吵闹。教者首先是宽容与容忍,但教者并没有处于消极被动地位,恰恰相反,通过一些科学的调控手段,有效地控制了课堂的学习探究进程,保证新一轮讨论、交流与探究的进行。教者主要通过以下策略来改善课堂一些不良状况的:

  一是重复和确认。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瑞思尼克曾:重复学生的语言,再一次确认学生的意思,是教师控制教室对话的两种最明显的策略,这两种策略可以让学生的发言,从个体自我意思的表达,转化为全班可以共同沟通的语言。在讨论三种算法时,有同学对第一种解法的同学显得不屑一顾,而且显得有些不耐烦,这时教者及时肯定并重复这名同学的发言,使课堂讨论得以顺利进行。

  其二,还可以通过强化和淡化的策略来改善课堂的不良气氛。即对于教室运作有用的信息就予以增强,对于干扰或暂不能处理的信息则予以忽略或淡化处理。这样,有用的信息将被有意的放大,而无效的信息则被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忽略不计了。如当有同学说他喜欢第二种算法时,又有同学显得不耐烦,这时教师通过语言提醒学生听取别人的发言,既是尊重别人,同时对自己学习也有帮助,同时对随后的学生发言鼓掌表扬,强化倾听别人发言的交流风气;对随便乱发言的人不予理睬(淡化),一下子就改善了课堂中出现的不良状况。

  其三,要充分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这种策略在本节课也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教学中,教师能尽量退到后台,尽量缩小自己(的权威)。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做,学生能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这样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建构起自己对学习的自信心。此外,通过多媒体中设置的鼓掌声与表扬语也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5

  课件出示: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cm)

  (1)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全班交流,注意书写格式。长方形的周长:(4+2)×2=12(cm)正方形的周长:3×4=12(cm)2苯萄Ю4

  小娟有条红色的丝带,用这条丝带刚好围成一个长8 cm,宽6 cm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条丝带围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让学生口述想法。(通过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得出丝带的长度,丝带的长度也就是正方形的周长,再通过周长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

  (6+8)×2=28(cm)28÷4=7(cm)

  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cm。

  (4)深化认识。

  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在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具体的解决方法。

  [点评:采取先尝试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办法。把让学生说出想法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对加深学生理解周长意义、解决有关周长问题起到一定作用。]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中的1,2,3题。

  1、第1题

  (1)打开第94页,让学生观察钉子板中的两个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2题

  (1)让学生自己测量课本封面的长和宽,然后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3题

  (1)学生两人一组,把课前准备的两张10 cm,宽5 cm的长方形纸板拼起来。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拼法和算法:

  ①拼成长方形,如下图所示:(10+10)×2+5×2=50(cm)(10×2+5)×2=50(cm)10+10+10+10+5+5=50(cm)?

  ②拼成正方形。如下图所示。 5+5+5+5+10+10=40(cm)(5×2+10)×2=40(cm)10×4=40(cm)?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拼法不同,形状不同,周长也不同。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的?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6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教学用具:钉子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

  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揭示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

  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

  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

  总结成公式。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求篱笆的长:(出示)

  四、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都学到了什么?今天这节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桌、凳子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

  周长的计算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7

  教学内容:

  第61-62页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周长的含义。

  2、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3、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2、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学具小棒、多媒体演示、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正迁移,引入新授课。

  1、出示三条线段,线段a:

  线段b:

  线段c:

  2、围成三角形,问:

  (1)老师把这三条线段怎么样了?

  (2)演示:小蚂蚁绕三角形爬一周。

  (3)谁知道小蚂蚁爬了多长的路呀?

  师:小蚂蚁爬的这一周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3、情景:小兔子为了防止狡猾的狐狸到自家菜园偷东西,将菜园四周围上篱笆.(出示菜园图)

  问:

  (1)小兔子家的.菜园是什么形状的?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边长度一样,四个角都是直角。)

  (2)小兔子围这长方形菜园需要多少米长的篱笆?也就是要我们求什么?(周长)

  师:让我们一起帮帮小兔子的忙,行不行?

  4、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的认识.

  1、根据学生讨论得出不同算式出示。

  8+5+8+5=26

  8×2+5×2=26

  (8+5)×2=26

  2、利用学具小木棒,摆一摆此长方形周长演示。

  3、师:看一看书上的公式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

  (先求一组长和宽,再×2。)

  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条件?

  4、小游戏:摆一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给定许多长和宽).

  (1)a=3cm,b=2cm,摆一摆周长;

  (2)a=5cm, b=1cm,摆一摆周长。

  5、 量一量书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算一算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6、口答练习:(互相说,轻轻在同桌耳边说,下面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给定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

  (1)a=3cm,b=4cm,求周长;

  (2)a=5cm, b=9cm,求周长;

  (3)a=12cm,b=12cm,求周长。

  (二)正方形周长的认识.

  思考:

  (1)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与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看图 求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3.一张长方形的白纸,长45厘米,宽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四、 教学效果反馈: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96-9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3、培养初步的逻辑能力

  4、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1、知道周长的含义

  2、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软尺、细线、直尺、茶杯、钉子板、橡皮筯等

  第一课时

  一、初步认识图形的周长

  1、导入:同学们。从本单元起,我们又进入了新的内容的学习

  2、看图,说说镶的花边应该有多长?(应该是桌布一周的长度)

  3、引导学生认识到桌布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就是认识到周长.

  4、看第二图,说说树桩一周的长度是多少?63厘米

  5、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z引导学生说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

  6、你们知道树桩面的周长是多少吗?

  二、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1、让学生用手指在课本上摸一摸索课本封面的周长,注意摸索时要注意些什么?

  2、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补充。让学生感触周围其他物体的周长并让学生一边摸一边说给其他同学听。

  3、指导学生直接说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如广告,操场的周长等

  4、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进行总结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内容,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

  2、让各组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判断的结果及理由。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3、布置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练习十七第一题第二题,给学生经必要的指导和提示。

  4、带领学生集体评议刚才的练习活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课本和文具盒,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并要边摸边说。在学生动手摸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

  2、设疑引导: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但是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3、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表扬告诉学生这节课就学习测量周长的方法。

  二、测量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茶杯,让学生先说出这个茶杯的周长。

  2、转折设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它的周长给商量出来呢?先说一说用什么东西商量,怎样测量?

  3、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组合作进行测量。

  4、让几个组的学生在讲台上淙自己测量的过程。让其它同学认真观看。台上的同学淙完毕后,问其他的同学:你们看清楚他们测量的过程了吗?发现有什么问题了吗?

  5、带领学生对这些同学挑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议。

  6、让学生再想一想怎么测量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提示学生可以先用软尺或细线试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

  7、表扬这位同学的想法。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

  8、引导学生对测量周长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9、你们能总结出周长的定义吗?让学生讨论交流。

  10、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给出周长的定义: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内容。要求学生先确定测量方法,再准备测量的工具。

  2、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的第3题,让学生思考练习十七的第4题。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教学探讨与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9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3、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同桌一份(小棒6厘米4根,4厘米8根,3厘米4根)

  图片若干,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摆摆、想想、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

  (一)长方形的周长

  1、我们学过了那些图形?

  2、①你会用小棒围长方形吗?(出示长方形)真的会吗?那听清要求:一定要同桌合作,每根小棒代表长方形的一条边,围出的长方形要大小不同,看那对同桌是最佳搭档,又好又快?

  ②发现特别快的',让他们说说你们怎么围的这么快?为什么你用两对一样长的小棒?

  ③量一量你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几厘米?

  3、指名介绍你摆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几厘米?教师出示学生摆出的长方形的放大图,标出长和宽的长度。

  4、那么要知道你围出的每个长方形的小棒的总长度是多少就是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你会算吗?那么我们先来算第一个。

  ①可以在本子上写出算式,也可以同桌合作说说算法和想法

  ②指答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摆小棒帮助理解

  ③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些?为什么你认为它要简便?

  ④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正方形的方法?得出公式:(长+宽)×2

  ⑤对这个方法还有不理解的吗?

  5、那就用这个方法计算另外2个长方形的周长,再出示学生的作业校对,说说想法。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刚才我们围了长方形,正方形你们会围吗?那就用小棒围出不同的几个正方形,开始围。

  2、反馈摆出的正方形的边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出示放大的图)

  3、你们能算出围成的正方形的周长吗?选一个先算

  ① 独立计算

  ② 反馈说说计算方法,为什么乘于4?4哪来的?

  ③ 计算正方形的方法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形成公式:边长×4

  4、独立用公式计算其他的正方形的周长,板演校对。

  二、用用、练练、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

  1、(出示课题)刚才我们计算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我们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计算周长。(出示花坛)要给花坛围上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该怎么办?(量出一条长和宽,算出周长)出示长和宽,你能算了吗?

  3、(出示手帕)要给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镶上花边,需要多少长的花边?

  4、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地方需要计算周长的?同桌讨论,再汇报。

  5、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三、看看、算算、寻找影响周长的变化的因素

  1、学生用8根小棒围成正方形,周长怎么算?独立计算,再投影校对。

  2、如果移动两根小棒,这个图形的周长该是多长呢?为什么?

  3、那用这8根小棒,你能摆出普通的长方形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长?投影围出来

  4、比一比,看一看,你发现什么?

  5、(出示)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沿边减去5厘米以后,他的周长比原来减少了多少?

  四、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作业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10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教学用具:

  钉子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

  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 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出示)5、求篱笆的长:(出示)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2~93页例1、例2、例3、例4,第94页课堂活动中的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每个学生都准备长9 cm和6 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10 cm,宽5 cm的长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以下两个图形。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

  (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点评:有目的地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进行复习,为学生探索它们的周长计算方法作好了孕伏。]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例1

  (1)摆一摆。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9 cm和6 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

  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4)自主探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指名汇报算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

  ①9+9+6+6=30(cm)

  ②9×2=18(cm)6×2=12(cm)18+12=30(cm)

  ③9+6=15(cm)15×2=30(cm)

  学生汇报每种算法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列式依据,针对第③种算法,教师再提出“怎样用一个式子表示呢”,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时,引导学生认识第③种算法也可以用下面的一个式子表示:(9+6)×2=15×2=30(cm)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9+6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

  (7)归纳公式。

  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点评:通过操作、提问——引导、探究——交流、展示——比较、归纳等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落实。教师一方面充分地相信学生,给了其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同时通过组织交流、评价、比较等活动,既张扬了学生个性,鼓励多种算法,又能让学生在评价比较中自觉接受较优的算法。]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2的图。

  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点评:这样设计,学生很容易把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正方形的计算中来。]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钉子板、尺子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20004=

  2、计算:一个正方形,边长10米,周长是多少米?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演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

  (1)引导学生分组练习。

  ①在钉子板用线围成长方形。

  ②动手量一量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③围成这个长方形要多长的线。

  (2)启发学生讨论: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一周要用的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两个长相等,两个宽相等,也就是对边相等。

  2、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例7: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边出示例题,边出示图形。

  (2)小组交流应该怎样计算?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这样计算。

  ①6+4+6+4=2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加宽加长加宽,所以6+4+6+4=20(厘米)

  启发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想?

  ②62+42=12+8=20(厘米)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先算2个长是多少,再算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或长方形对边相等,知道长方形的长,就可以求2个长是多少,知道宽,就可以求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启发学生还可以怎样想?

  ③(6+4)2=102=20(厘米)

  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对边相等),先求一个长和宽的和是多少,再乘以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4)引导学生比较三种算法。

  教师明确三种算法都正确,哪种比较简便呢?

  通过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后两种算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计算比较简便。

  (5)反馈练习。

  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28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随堂练习。

  1、口述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一组图片,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投影出示)

  3、口述计算过程(投影出示)。

  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要用多少厘米花边?

  (3)一个长方形地,长25米,宽15米,周长是多少?

  4、操作练习,小组进行。

  四、布置作业。

  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是100米,宽是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一、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二、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四、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 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练一练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图略)

  (1) 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 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探求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长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14

  在几何中,长方形(又称矩形)定义为四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即是说所有内角均为直角。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的周长,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钉子板 活动记录单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入新课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

  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是 )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个钉子板学具,你能在上面围出任意的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吗?

  好,听好活动要求:每人先任意围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由组长领着,选出你们最喜欢的几个长方形填到报告单中,并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重点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活动中要注意分工合作。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汇报操作情况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想来几人来几人。其他小组也来汇报。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汇报单中画出他们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简单的?(长与宽的和乘2是最简单的)你们同意吗?所以我们常用长与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汇报说。那么,如果知道了长和宽,我们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1、基础练习题:看图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

  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探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一课时

  一、摆长方形,导入新课

  1、引导: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长方形吗?找一找,我们教室里的物体哪些是长方形?

  2、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根9厘米的小棒和两根6厘米的小棒,同时提问:大家想用这4根小棒如何摆动出一个长方形?哪两根摆长边,哪两根摆短边?

  3、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用小棒摆出长方形。

  二、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1、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呢?你们知道怎样计算吗?

  2、肯定学生的想法,在黑板上列出算式。并让学生想想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3、对这个算法表示肯定,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4、将算式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继续思考看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5、肯定学生的思路,表扬提出问题的学生。并告诉学生可以请小括号来帮忙。引导学生列出带小括号的式子。

  6、让学生观察江比较先后列出的4个式子,指出哪个最简便

  7、让学生根据最简便的算式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8、请学生汇报讨论出来的计算公式。板书课题。

  三、探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1、让学生动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长和宽都是6厘米的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根据正方形的图形特征,计算出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分组合作。

  3、在黑板上列出算式6×4=24(厘米),并让学生对比上边的算式(6+6)×2=24(厘米)

  4、让学生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一般计算公式。

  四、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给学生有针对地指导。

  2、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题在学生计算完成后答案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回顾周长计算公式

  1、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在黑板上板书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给出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对学生算出的结果进行评议。

  3、给出一个正方形的连长。让学生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找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及,对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集体评议。

  二、周长计算公式的现实应用。

  1、教学例2,让学生看图后说出内容

  2、请学生来说出题意,让学生讨论该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对学生的思路予以肯定。并让学生继续思考该如何算出这个养殖场需要篱笆的数量

  4、表扬学生很聪明,让其它同学也理解这个想法。

  5、让学生计算养殖场的周长。

  6、让学生先互相检查过程和结果,然后再判断篱笆够不够?

  7、大家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吗,提示学生可以靠着养殖场外边数一数篱笆数。

  三、进行课堂活动,完成课堂练习和思考题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3题的内容,给学生经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2、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的2、3、4、题,在学生完成韪后,讲评答案。

  3、指导学生解决思考题。

  教学探讨与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相关文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09-28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04-1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04-02

【集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07-29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4篇04-0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5篇【优秀】07-29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范例(15篇)07-29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通用16篇)01-26

《周长》教案11-1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