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时间:2024-08-31 08:07:40 教案 我要投稿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是教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后的数列求和,它是数列教学的重点。因此,知识目标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公式推导和思路,它是本节的重点,也是基于等比数列的“等比”特性的一种特殊求和方法。再对公比q的讨论,从而得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由于是理科实验班的教学,学生起点高,能力较强,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引出数学教学的内容,在“观察”、“类比”、“分析”、“思考”、“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的探究,主动的思考,进而联想推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而德育目标则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自己动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本课融数学文化于其中,使学生在良好的数学文化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在数学的美中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公式推导和思路;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

  3.会灵活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

  教学难点

  1.错项相减的数学思想方法

  2.使用公式求和时,对q=1和q≠1的情况加以讨论;

  四、教学方法

  1.启发讨论法(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学生讨论)

  2.利用多媒体、投影仪

  五、设计思路

  1.等比数列n项和公式(一)教学的“三步曲”

  第一步,由故事创设情景,使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引出课题

  第二步,学生观察、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中各项的特点,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学生在公式的推导中,特别是对公比q的讨论。

  学生解决问题前要“设想”----解决过程中要“联想”(解决的方法)----解决后要“回想”(即反思)的良好思维过程。

  2.例题与练习的设计

  整节课是“启发、练习、探索”,边启发、边练习、边思考、边讨论。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设计例题由简单到复杂,融数学文化为一体,使数学文化与数学问题交相辉映、珠联璧合。例1“求等比数列

  (1)前9项的和;(2)从第4项到第6项的和;(3)前9项中奇数项的和”是巩固等比数列n项和公式,在(1)问中设计了公比为负的障碍,在(2)问探讨求和的不同方法,(3)问探讨奇数项是公比为q2的等比数列,进而训练学生的思维。例2是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例3给出一个错误的解答,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例4“远望巍巍塔七层,灯光点点倍加增,此塔共灯二五四,请问塔尖几盏灯?”由七言诗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最后设计探究问题

  在课堂最后设计了两个探究性问题:

  ①求和:;②.你能用等比数列的定义与等比定理推导Sn吗?警示学生等比数列中的三个“暗礁”。既锻炼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若,(q为常数,),{an}是等比数列吗?学生回答。

  (师: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说过“一个问题解决了,一个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请同学们看屏幕上国王赏麦的故事)

  “国王赏麦的故事”

  印度国王西拉谟与国际象棋发明家的故事,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并不是很难办到的,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

  提问:

  1.你认为身为一国之君的国王能拿出这么多麦粒吗?

  2.你想知道计算麦粒的总数的方法吗?

  由于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的麦粒数的2倍,且共有64个格子,各个格子里的麦粒数依次是1,2,22,23,24……263于是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总数就是1+2+22+23+24……+263=?

  (板书课题:等比数列前n项和)

  (二)公式的推导:

  回答问题:麦粒数为1+2+22+23+24……+263=18446744073709551615约为7000亿吨!!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亲自参与、自己动手和洞察问题。

  (三)公式应用:

  设计意图:1.公式的应用;2.思维的训练;3.方法的讨论

  例2、已知{an}为等比数列,且a3=3,S3=3,求a1q.

  分析及讨论:当q=1时,a1=a2=a3=3与S3=3矛盾

  2.数学思想和方法:

  ①错项相减;②分类讨论;③方程的思想。

  (六)思考与研究:

  1.求和:Sm=a+2a2+3a3+L+nan学生练习、讨论)

  2.你能用等比数列的定义与等比定理推导Sn吗?(学生自己探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作业:课本P143练习

  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同学们加强训练。然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大家一起面带微笑的背诵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是高中教材中较难的一节课,笔者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对这节课的教学作了一点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精神饱满、兴趣浓厚、合作积极,与我保持的良好的互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设计及其反思的改进

  由“国王赏麦”的故事提出问题、引出课题,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在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和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如何解决问题。有意识的使学生在推导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公比的q=1和q≠1情形。从而突破了公比的q=1和q≠1难点,学生在推导公式中通过自己探究解决了“错项相减”的重要数学思想。对问题的探索用等比数列的定义与等比定理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与“错项相减”的数学思想有同工异曲之妙。高中新课程正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强调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教师应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形态。

  2.新课程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

  爱因斯坦说过:“单纯的专业知识灌输只能产生机器,而不可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因此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思考,离开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这节课,教师创设了一系列的问题情景,边展示,边提问,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的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励的语言、轻松愉悦的氛围、民主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品尝到类比成功的欢愉,而且也使其受到美的韵味的熏陶。

  (2)巧设情景,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不断经历只管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体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在创造”过程,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本节课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从新课引入到课后作业,创设了一系列“数学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设有利条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3)渗透数学文化和情感教育

  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数学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探究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提高文化素养,养成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理性的习惯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精神。这节课使用中外数学文化熏陶学生心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营造热爱数学的氛围,增强学习信心。

  (4)激励评价

  马斯洛特别指出:“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一种自信的感情,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而这一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一种自卑、软弱、无能之感觉”。因此,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欢乐;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失败信心不足时,应及时进行勉励,注意从失败中挖掘部分成功,并继续帮助学生从失败中走向成功,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教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2-30

等比数列教案07-29

《un ün》教案03-13

跑步前须做12项热身运动01-02

公开课等比数列教案最新05-31

用餐前和用餐时的礼仪06-08

前鼻音和后鼻音有哪些02-06

【热】用餐前和用餐时的礼仪06-11

项脊轩志教案02-25

项脊轩志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