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了我们的国宝——可爱的大熊猫。文章重点突出,形象鲜明,表达了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和一定要保护大熊猫的主张。
设计理念
属于略读课文,教学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自主阅读,开展合作交流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熊猫的习性、特点,懂得爱护大熊猫及其他动物,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9个生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大熊猫挂图,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你们认识这只可爱的动物吗?今天,动物园的熊猫馆要对游人开放了,想去看看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两人互读课文,纠正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集体正音,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三、感悟课文
1.再自由读文,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大熊猫?
2.让学生回答上面问题,教师相机:是从外形、习性两方面介绍了可爱的.大熊猫。
3.学习写外形这部分。
(1)指名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大熊猫哪儿最可爱?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大熊猫的可爱之处,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4.学习生活习性这部分。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后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3)你除了知道大熊猫爱吃竹叶、竹笋以外,还了解大熊猫的哪些习性?还知道关于大熊猫的什么知识?学生畅所欲言讲一讲。
四、赛读课文
1.课文这几个自然段,你最有信心读好哪一段?或最有把握读好哪几句话?(在赛读过程中,生生、师生互相评议。)
2.相机指法。
朗读时要抓住重点词语,读出大熊猫独特的外形和懒洋洋又讨人喜爱的样子,配上动作声情并茂地读。
(1)读第2自然段时,要突出表现大熊猫样子特点的词,比如“胖、短、光滑、黑的、白的、圆圆的、毛茸茸的”等词,要读得稍重一些。
(2)读大熊猫睡觉的句子“呼呼大睡”和“又呼呼地睡了”时,要注意语气的变化,表达出大熊猫又懒又讨人喜欢的样子。
3.大家读得真精彩。现在同学们不要看书,看看教师带来的图片,说说大熊猫哪里可爱?
4.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复述课文
1.熊猫馆需要招聘一位解说员,请大家赶快准备吧!
2.小组内介绍、交流。
3.各小组选派代表参加解说竞赛。
六、识记生字
1.卡片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同桌互读、互考。
七、积累拓展
1.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中《两只小狮子》。
2.让学生课后收集大熊猫的相关资料。
语文教案 篇2
一、学习词语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昂,仰。仰着头,直立着。
遥遥在望——遥遥,形容距离远。形容远远地望着。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可以望见,但不能接近。形容看来可以达到而实际难以达到。
二、在 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
三、作者以什么为序来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以时间为序来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四、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并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登月的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3—5),飞船带着宇航员进入预定轨道。
第二阶段(6—9),飞船作登月准备。
第三阶段(10—14),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四阶段(15—16)飞船带着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
五、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哪几件事?
学生讨论后归纳: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七件事。具体为:①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情况,发现一切正常;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④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了月球的表面;⑤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⑥他们又取出了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严地把它插在了月亮上;⑦他们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六、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归纳:①用来表时间,如“这一年的7月16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②用来表飞船离地球的高度和飞行速度,如“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③用来总结飞行的里程,如“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七、总结、扩展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1969年7月21日登月的全过程。人类登上了月球,迈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结合课文,畅谈未来探索太空的梦想。
八、布置作业
假设你此时正在远离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过舷舱,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请以此为触发点,展开想象,写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 喻的妙处。
4.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预习】
1.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注音:
峰峦 一霎间 点缀 绫纱
弥漫 晕头转向 月晕 崩塌
(2)释义: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弥漫:
征兆:
崩塌: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句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 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并在课本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3)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展示预习
2.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 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二 、重点研讨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2.本文是一篇介绍科 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 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 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达标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鱼鳞( ) (2)峰峦( ) (3)一霎间( ) (4)冰雹( ) (5)弥漫( ) (6)圆弧 ( )
2、“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 千,变化无常。”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 者又是如何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
三、课后作业
1.练习:一、二、
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3.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第一则《期行》)
一、自主学习:
1、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译重点词、句。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注意省略的成分)
二、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5〉假如第二天陈大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
第二则《乘船》)
一、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俱:一起。幸:(古义:幸而、恰巧)、(今义:幸福)。尚:还。
辄:当即。可:肯、同意。舍:抛弃。守:难道。
所以:……的原因。邪:相当于“吗”,表疑问。遂:于是,就。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
二、合作交流: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优劣?
3、比较《期行》和《乘船》有什么不同?
4、比较《期行》《乘船》的写作特点:
(《期行》行文简洁,故事情节紧凑,中心意思深刻,耐人寻味。)
(《乘船》行文简洁,故事情节完整,通过对比,揭示了文章中心。
总结:
通过本文两个小故事的学习,我们主要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课堂检测:
《世说新语》两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2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骤(俄而:)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分)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分)
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4分)
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4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4分)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释词:(4分)
日中:()舍去:()
无礼:()引之:()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分)
1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
答案:
1、刘义庆
2、⑴俄而:不久,一会儿⑵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丢下,舍弃
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4、"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略
6、略
7、元方,语言和行为
8、守信用、讲礼貌。
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
10、"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1、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2、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13、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体味诗歌的内涵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同时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2、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通过学习,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陶渊明田园诗的能力 。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同时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理解作者情感,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
2、讲授法。抓住关键的诗句进行分析、讲解,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知识迁移法。通过两首诗的学习和比较,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陶渊明和《归园田居》组诗情感的理解。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图片
课时字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片,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田园风光,进入一个世外桃园,引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他的思想。
提问:看到这些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图有什么感觉?你们喜欢吗?这有没有让你们想到世外桃园?我们上个单元也学过一篇有关世外桃园的文章,记得是哪篇课文啊,谁写的?(《桃花源记》陶渊明)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内容谈谈对陶渊明的理解。
找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桃花源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从《爱莲说》里知道他是一个隐士。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生活过得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二、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而且要注意下面的注释,对诗歌有一个总体感知。
2、全班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介绍作者:(同上)
写作背景:诗人曾几度出仕做官、归隐,在官僚与隐士中徘徊。直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三首。
四、重点分析诗歌
1、解题: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人的眼睛,它往往能传达出或暗示许多信息。提出题眼——归(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师生共同归纳:从何而归?归去何处?归去如何?为何而归?
2、感知诗意:让学生自读诗歌,想象诗中景物构成的画面。让学生带着“归去如何”这个问题在诗中找答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想象中的画面。提问:“为什么会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从中体会到什么?教师抓住学生答案中的关键字句进行分原,将学生带入诗句的理解中。
3、理解情感:提问: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很艰苦,他对此有什么感觉呢?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为”)教师指导学生着力挖掘“愿”的深层内涵,点出作者的主旨。
三、课外延伸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归园田居》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解决四个问题:从何而归?归去何处?为何而归?归去如何?教师简单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我们主要是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主要是训练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堂课的重点是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情景交融,赏析意境美。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好好体会体会。
五、布置作业
1、《归园田居》其三中,“但使愿无为”的“愿”具体是指什么?根据学过的内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写100字的小短文。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六、板书
归园田居
陶渊明
1、从何而归(官场)
2、归去何处(田园)
3、为何而归(官场黑暗 )<
4、归去如何(愿无为)
[ 内 容 结 束 ]
语文教案 篇6
第五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复习拼音,练习使用动词,听故事,能理解主要意思。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声母。
2.读韵母。
二.给下面词语写拼音。
青蛙 蜜蜂 猫头鹰
1.学生练习注音。
2.检查纠正。
三.练习使用动词。
踢毽子搭积木听广播 调皮进 逗小狗 按喇叭
1.学生练习说一说。
2.评委评一评,看谁说得好。
3.自己填一填,不会的字可以用音节代替。
四.听故事。
1.听录音,播放两遍。
2.写一写小松鼠为什么快乐?
3.师总结:帮助别人,不只是为别人解决困难,而且自己也得到快乐。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踢毽子 搭积木 听广播
调皮进 逗小狗 按喇叭
第六、七课时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字读短文,制定暑假计划。能看图讲故事。总结学习语文的收获。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快乐的夏天》。
1.学生自读课文。
2.把“我”和小兰在乡下、城里做的事分别写在黑板上。
3.说一说我为什么特别快乐?
4.自己说一说暑假的计划,互相交流。
5.把自己的打算写下来。
三.看图讲故事。
1.出示挂图,学生观察。
2.说一说画上画些什么?
3.评委评一评,谁讲的`故事让人听了“很快乐”。
四.总结学习语文的收获。
1.读“金钥匙”的话,指定一组先做一做。师评议。
2.全班做一做。
课堂总结:同学们这学期收获很大,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诗中词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能默写一、三首古诗。
3、培养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和观察、大胆想象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懂每个词的含义,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启发想象,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古诗。这三首想象独特,你们一定会喜欢。(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独坐敬山亭》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敬山亭,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呢?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
(1)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3)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1) 齐读全诗。
(2) 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尽:没有了。完了。孤云:孤单的云。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的意思:后两句意思怎么说才通顺呢?
一群群的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山亭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写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情感,自己练读这首诗。
2、齐读全诗。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摘抄在摘抄本上。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要求我们和学上一首诗一样,借助注释,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诗内容,并在议论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
2、指名读全诗。
3、指导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 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 诗句没有注释的还可以理解。
(3) 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4) 提出疑难。
三、整理汇报自学情况。
1、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因为作者此时身在异乡,不免会引起一种思乡之愁。
野旷: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图片。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想之情油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丝慰籍。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些什么呢。
四、指导朗读。
1、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要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停顿,表达情感。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两首古诗。哪位同学会背了?今天我们学习第三首古诗。(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二、解题,简介作者。
1、解释提问。
舟:船。舟夜:夜间在船上。书:写,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诗题的意思: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从题目你能想到诗句的内容吗?
2、作者简介:清代诗人慎行。浙江海宁人。
三、布置自学任务。
1、朗读两遍,读准字音。
2、逐句读。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结合看图想象诗句意思。
3、同桌相互讲讲对诗句的理解。
四、指名朗读,教师颠簸,掌握全诗内容。
1、指名朗读。
2、出示诗句,引导学生试着讲解字词句的意思。
五、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1、教师朗读诗句,出示图片。
2、这首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后两行写了什么景色?(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渔灯闪烁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出“散作满天星”的情景。)
3、启发想象。
(1) 闭上眼睛想一想,在这没有月亮的晚上,诗人做在船上看到一只小渔船,那盏渔灯闪烁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多么美妙啊!这时,一阵微风吹来,风儿簇拥着波浪,灯火在浪中聚集、荡漾、散开,一点光亮变成许多光亮,就像许多闪烁的星星,多么神奇啊!
(2) 朗读全诗。
4、教师小结。
诗人观察仔细,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来,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也要象诗人那样,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六、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17 古诗三首
独坐敬山亭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宿建德江
日暮 愁
野旷 天低 孤独寂寞、思念家乡
月近人
舟夜书所见
渔灯——一点萤 美妙
风簇浪——满和星 神奇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会认撒等9个生字,会写勺等12个字。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
a.布满繁星的夜空。
b.北斗七星。
c.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
d.摘苹果。
2.实物投影仪。
3.生字、词语卡片。
4.做奖励用的科学家的图片。(毕昇、李时珍、祖冲之、达尔文、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导入
1.你们知道古时候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2.直观感知。利用实物投影仪,老师介绍张衡及他发明的地动仪。
3.当你知道了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时,你想说些什么?
4.出示课题并朗读。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张衡小时候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板书课题:数星星的孩子。多音字:数(shǔ、shù)。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
2.借助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拿出字卡,小组自学下列字词:勺、斗、组、睡、玉、数、珍珠、钻研、距离。(重点是读准音,记住形)
4.玩字卡游戏。
a.老师随意说字音,学生按老师所读的顺序用字卡搭一座拱桥。
b.小组合作,玩字卡组词接龙游戏。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初读感悟。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b.各人画出自己所喜爱的句子反复朗读,再读给小组的伙伴听,请小组成员评价。
c.朗读展示。选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可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当学生读到这一句话时,可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夜空的美丽和星星之多)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让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可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北斗七星的形状和北斗七星是怎样运动的)
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让学生通过读一夜几次果然等词语体会张衡是怎样认真观察星空的)
d.小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正因为他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刻苦钻研天文,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造了世界上瞩目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2.再读入情。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活动
同学们,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张衡吗?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吗?请读读课后的我知道,还可以到书中或网上查找资料。
作业
课外阅读科普方面的文章,了解身边的科学常识。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张手抄报。
第 二 课 时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数星星的孩子》讲的是张衡小时候善于观察、肯于动脑,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1.配乐,讲故事。
2.口头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题。(对优秀学生可奖励毕昇、李时珍、祖冲之、达尔文、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图片)
复习词语
1.让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词卡。
2.摘苹果游戏。(课件演示:一个词卡为一个苹果,老师点击苹果即出示词语,学生齐读词语)
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范写。
a.组、睡、珍珠、钻研、距: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珍字右边的最后一撇长。研字右边的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钻字右边的口字第一笔竖落在竖中线上。
b.数:左右结构,左右均等。
c.睡:右边的垂字,中间宽,两头窄,注意提示笔顺。离:上窄下宽。这两个字笔画多,要重点指导。
2.学生先书写,再临摹。
3.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写字展示、评价。
完成课后练习
1.书面完成我会填。
2.同桌交换、订正。
拓展活动
1.合作交流。学生把查找的资料在组内交流。
2.各组选派代表展示。
3.班级可开展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教案[精选]09-16
语文教案(精选)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