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8篇[合集]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教学过程 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一、导入 :
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 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 石
郑燮
板书: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
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
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
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
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
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
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
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事情发生的地点事情中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
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
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斗笠 啃 翘 悠闲 雨帘
2.掌握下列词语解释,特别注意对语境义的掌握:
柔和 看管 梳理 翘 偶尔 雨帘 生气
3.描写:是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刻画。可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4.拟人及其作用: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拟人使无生命的物人格化,使描写更生动、形象。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淡化情节、注重画面的写法,理解作者用三幅风雨图写故事的方法。
2.学习散文中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特别要注意停顿。
3.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姐弟俩天真可爱的形象。
三、情感目标
体会本文描绘的风雨童趣图的画面所表现出的生活的欢乐与纯真的童心。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描述结姐姐给弟弟送斗笠,姐弟二人在金黄的大斗笠下面躲雨、谈笑的情形,表现出生活的快乐和姐姐弟的亲情。
《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了一幅风雨童趣图。文章共写了三个风雨镜头。一是风小雨稀,二是风疾雨急,三是风雨交加。写了三个风雨镜头之后,又写姐弟欢乐的形象。
二、思路结构:
《金黄的大斗笠》全文共2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描绘天气由晴变阴,小男孩儿在田埂上放羊的情形。
第二部分(2~11):写风雨由小变大,小男孩非常着急,在风雨交加的时候,姐姐带着大斗笠及时赶来。
第三部分(12~25):写姐弟俩在大斗笠下避雨谈笑的情景。
三、.写作特点
1.本文跟一般文章写人记事的方法不同,没有具体详细地记叙事情的因果、经过,也没有细致地去描写人物,而是在展示一幅风雨图画中,点出了人和事。可见构思之巧妙。
2.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善于在简洁的叙述中选取小故事来表现主题,择取了风雨中的几个镜头,烘托出了温馨、欢快的气氛。
3.本文的景物描写有两个特点:一是抓住景物不断变化的特点写,一是景中含情。文章融写景、抒情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且较多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朗诵《金黄的大斗笠》应该注意的问题
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本文时要特别注意文字的停顿,根据词语意义的组合,不读破词语。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温馨、欢快的。
第一部分要读得平稳、亲切、柔和。因为这是风雨来临之前的小男孩牧羊图。蓝天是那么干净,乌云是偷偷溜来,梯田是那么美丽,小山羊是那么悠闲地啃青草,文章描绘出清新、和谐的气氛。
第二部分三幅风雨图,要读得一幅比一幅速度加快,音量加大,语气加强,渲染出急促、紧张的氛围。
第三部分要读得温馨、愉悦。突出姐姐聪慧,识风雨;弟弟天真,可爱。要读出姐弟之间的情意。
五、可以这样组织朗诵活动
1.轻声读《金黄的大斗笠》,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2.列发言提纲,先在小组发言,然后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3.发言题目:我认为应当这样朗读《金黄的大斗笠》
4.发言要求:运用已学会的朗读方法,具体说明朗读《金黄的大斗笠》时语气、语调怎样把握,语速、重音怎样处理。
说明:列提纲和发言的过程,正是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过程。
5.听朗读,描述画面。
请甲、乙两位同学到台前,甲同学依次朗读课文中三幅画面,每朗读完一幅画面,乙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然后,全班评议朗读和描述的优缺点。
说明:描述画面要绘声绘色。
6.从风雨图中看故事。
朗读第三幅画面(从风来啦!雨来啦!到它是那么有生气),然后,按顺序叙述姐姐给弟弟送斗笠的经过。
7.由同学们推举一位朗读好的同学,谈谈练习一段话朗读时该怎样停顿,然后请他(她)朗读一遍课文。
六、文章结尾讨论活动设计
在课文最后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雨过天晴后的姐弟俩会做些什么呢?
要求学生紧紧围绕课文体现的手足情深,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可以设想,在同学们积极参与,互相启发,思维活跃,创造性的火花在相互讨论的启迪下迸发出来。这样不但会深刻理解文章主题,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性。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通过朗诵和摘评,充分感受课文的诗情画意,分析人物姐姐和弟弟的性格特点。
难点:朗诵过程中对课文感情基调的把握。
教学过程
1. 试着朗诵课文,初步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注意句中与句间的停顿。
2. 文中哪些段描绘的是风雨图?这幅风雨图包括几个风雨镜头?分别请同学朗诵这几个风雨镜头,并简单概括一下每个镜头的风雨特征。
3. 在这幅风渐大、雨渐急的风雨图中,什么人出现了?课文是怎么说的?
4. 随着姐姐的出现,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请一个同学简单概括一下这个故事。
5. 读完这个故事,你对姐姐和弟弟有什么看法?(分析人物姐姐和弟弟的性格特点)
6. 再次朗读课文,可由教师示范朗读,也可听朗诵录音,请同学注意体会朗读每一部分时的语气。
7. 同学们在本上摘评,抄写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简单写写喜欢的理由。
8.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推选点评高手,并在全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9.老师为学生提供三幅画面(有条件的制作成幻灯片),配合画面内容,学生反复练习朗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手段:以朗读训练为基本形式
设计思想: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同时,重视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的训练。
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练习做好句、好段的摘抄和点评。学生自主选择句段,点评围绕遣词造句、画面的意趣、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展开,言之成理即可。在学生细致地读书,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组织分小组发言,评选出点评高手在全班交流。为了能够控制交流的进度,使交流有条不紊的展开,可按照课文所描绘的三幅画面进行交流。一方面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探究好句、好段的方法和规律,可以加深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应当注意:在这个过程中,重在让学生发言,让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发挥导的作用,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难点上加以点拨。切忌教师喧宾夺主,使交流活动流于形式。
语文教案 篇4
学情分析
黄山虽是安徽的名景,但去过黄山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大量图片和相关视频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感受到黄山独特的美,并结合家乡的风景介绍学会解说词的运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型
自读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略黄山的独特的美。
2.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或事物进行解说。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和欣赏中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
2.通过讨论探究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写作小练习掌握解说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突破
1.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清作者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制作PPT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教学工具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包括文学、图片、课文朗诵的声音资料。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熏陶感染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圈点批注法、练习法等。
教学要点
本课是自读课文,着重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通过吟诵感受黄山独特的美,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黄山
1、导语:
师问;我们安徽的骄傲有哪些?
生答后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提到了我们安徽的很多象征符号,我想这些符号中最蜚声海内外的应该要数我们的黄山了。今天我们就走近黄山,共同感受一下他那独特的魅力。
2、作者简介
学生结合注释介绍
二、整体感知,网游黄山
1、文章内容解析(屏显)
这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2、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了解黄山美景。
3、结合课文,欣赏图片,谈谈赏后感受。(屏显)
4、观看视频,网游黄山。(视频《如画江山,黄山秋冬》)
三、合作探究,共赏黄山
屏显问题
1、浏览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飞红——文中的黄山日出;滴翠——青山苍松 (屏显)
2、本文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你能通过研读课文分析出来并作具体的解说吗?(提示:时间,空间,逻辑)(屏显)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黄山地质的形成:时间顺序
上山到出山:空间顺序
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温泉等景物依次且相互独立:逻辑顺序
3、本文依照内容可以分成几部分?
学生作答后屏显:
总写黄山(1-3)
奇峰
古松
分写山上(4-17) 怪石
云雾
日出
山下温泉(18)
4、从时间顺序上说说黄山是怎样形成的。(或用简明示图画表示)
汪洋大海——丘陵——地壳运动,形成基础——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形成——冰山侵蚀,形成奇特的造型。(屏显)
5、用吟哦讽诵读书法朗读课文,回顾前面风景,标出文中所写景物及特点。
奇峰——高而险;古松——苍翠奇特;怪石——千姿百态;云海——轻盈;日出——瑰丽、壮观、辉煌;温泉——令人有温馨感。(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描写)(屏显)
四、赏析佳句,品味黄山
1、仿照示例,品味优美的语句,领略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在书本上做批注。
例: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析:“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是指人们为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而这些名字又是审美观照的结果,其中凝聚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人们的情趣,使得冰冷的石头有了人的精魂。这是外加上去的,就是“外在美”;峰石本身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内在的,就是内在美。这句话是着重讲人的审美创造的伟大作用。
学生圈点批注,然后交流欣赏。
2、黄山的美景激发了你哪些情感?
赞叹大自然、热爱家乡、珍惜保护这些自然美景等。
五、延伸拓展,超越黄山
1、明确解说词与游记散文的区别。
结合学过的知识总结(屏显)
游记散文 解说词
作者出现 作者隐形
文学体裁 文艺性说明文
不必全面 全面反映
2、和州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就名胜上说就有不少象征性的符号,如刘禹锡的陋室、白桥的天门山、乌江的霸王祠、香泉的度假村等,选你熟悉的一处景点,为其写一段解说词。
3、交流评价。
六、课堂小结,回味黄山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领略到了黄山的美景,又深入了解了解说词的写作,同时,对我们可爱的家乡又多添了几分热爱。对这些自然美景我们更要珍惜保护。
七、布置作业,永记黄山
选取课文中你最喜爱的两处黄山风景描写进行背诵。
【教学总结】
《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但是却被上成了一篇游记散文,觉得很怪,文学常识重点教给学生之后,下面是读课文,课文很长,学生没有读完,但教室已经安静下来了,在讲解课文时,也就那几个学生在说,而且短短续续,明显是学生对于课文的不熟悉。然后是讲解写作角度时,浪费了很多时间,尤其是按着课文顺序找,其实很多学生都不明白的,再者,分析时,过于追求速度,忽略了很多思考的东西,学生的思维完全没有得到锻炼。
这是这段时间来,上课最大的弊端:教师准备很充分,不会去保留一些东西,而是完全要展示自己,过多地占据了学生太多的空间和时间。
记住:课堂要学会有选择地讲解。
对于游记与解说词的分析,也是教师直接提出,而没有调动学生的思维,如果讨论,效果会更好。
下午的听写课,学生显得很随意,主要是自己的要求有些放松了,这是完全不应该的,尤其是默写要求背诵的硬性知识,这一方面是不能放松的'。
再者,可能是今天的课多了,与学生之间混得很熟了,学生就问了一些私人的问题,我也随便编了一些,无形中让课堂有些偏了。玩笑是要有一些,但是不能涉及到个人自己的问题,因为如果要让学生摸清楚自己的底线,是非常不好的。
必须得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尤其是要把握好和学生课堂交流的这个度,很重要。
严与爱要很好的结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学习生字词,认识新的偏旁"禾"。
2、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
3、通过想象、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教学重点:掌握朗读方法,想象画面,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创造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现在老师给大家放一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听,听到了什么?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大自然有各种神奇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认真倾听,就能听到最美的声音。在清朝有位伟大的诗人--涨潮,他被称为"听声大师"。他特别喜欢倾听大自然里的各种声音,并为我们写下了许多好听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听声》。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那样美美的读一读课文?自己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3、读好了吗?画出生字,每个字大声的'读3遍。
三、练读课文
1、老师引读
2、男女生读
3、出一对代表来读
4、汇报读
四、深入读文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描写了哪几种声音?
1、出示第一句话:春听鸟声,夏听蝉声。
秋听虫声,冬听雪声。
(1)指名读,这里有哪几种声音?(鸟声、蝉声、虫声、鸟声)出示蝉的图片,认识"蝉"
这个生字。
(2)秋天来了,田地里的蛐蛐啊、蝈蝈啊这些小虫子开始低声的呢哝。认识"秋",认识禾字旁--"禾"。
(3)冬天我们听什么?雪声。怎么来记"雪"这个字?
(4)指导语气:这句话里写了4个季节里听到的不同声音,谁能读一读?怎么读?
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最喜欢听那个季节里的声音?
读这句话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一边想象着这4个季节里的美丽景色,一边读课文吗?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松下听琴,月下听箫。
这句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琴声"、"箫声"。琴和箫是什么东西?认识"琴"和"箫"
课文里还写了哪些声音?
3、出示第三句: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
这句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瀑布声、松林声。瀑布的瀑是三点水,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三点水旁?还有涧字也是三点水。课文里描写了这么多声音,你觉得怎么样?是啊,这么多你听在耳朵里,心里觉得怎么样?
4、出示最后一句:觉耳中别有不同。
你觉得怎么了?那么多不同的、美妙的声音传进耳朵里,心里很舒服,觉得很美。
5、全文出示:现在我们再来看这首诗,大家再来读一读,听一听这些美妙的声音。
五、品读课文
作者在诗中为我们创造了一幅多么清静幽远的画面啊,蝉声、鸟声、虫声、雪声,涧边的瀑布、松间的风声,这美妙神奇的、大自然的音乐,使人忘记生活中的喧嚣和烦恼,那就让我们沉浸到大自然中,入情入境的诵读,美美的诵读,全班跟着老师的手势再读
六、总结收获
1、 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出示识字歌。
2、 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3、作业,把文章读给家长听,并且把今天老师教的这几个字多些几遍。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在跟别人说话时注意说话的语气,使用恰当的语气。
2.敢于在同伴面前表演,声音洪亮,语气得当。能在情境中对话。
3.明确说话时的语气要求,做到语气委婉不生硬,交流中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教学重点:
1.能够在跟别人说话时注意说话的语气,使用恰当的语气。
2.敢于在同伴面前表演,声音洪亮,语气得当。能在情境中对话。
教学难点:
在交际中注意说话语气,真正做到语气恰当,内容清楚。做到语气委婉不生硬,交流中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也能把人说跳。”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自由畅谈。
请欣赏情景剧:《小白兔的白菜》。
说一说为什么小兔不给小猪白菜,却愿意给小猴子白菜呢?
预设:
小猪说话不客气。
小猪对人使用命令的语气。
学生自由交流。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重要的交际的注意事项——注意说话的语气。
二、读一读
1.说话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语气,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读句子,注意使用不同的语气,效果也会不同。
2.读课本上的话,想一想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学生自由表述。
(1)“我不是故意的。”和“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这两句话有何不同?试想一下情景,假如你不小心碰掉了同桌的书本。应该怎样说比较合适?
学生自由表述。
引导区别:第一句话强调自己不是故意的,为自己开脱。第二句话强调抱歉,向对方道歉。比较而言第二句更注重了礼貌用语的使用。效果好。
(2)“阿姨,请您让一下。”和“阿姨,请您让一下好吗?”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第一句使用了命令的语气,第二句使用的是商量的语气,效果更好。比较而言,命令的语气不容易接受,而商量的语气更容易被接受。而且跟年龄较大的阿姨,也不适合使用命令的语气,说话要看对象,对长者,对老师等特殊身份的人说话语气要委婉。
三、练一练
出示交际要求,温馨提示:
1.注意对方的年龄和身份。
2.语言要文明,不用命令。
3.不能生硬,语气委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表述。
四、选一选
1.选择一种情况,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
(1)妈妈让我学钢琴,我想学画画。我会跟妈妈说……
(2)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我。下课后我对老师说……
(3)看到同学洗手后忘了关水龙头,我会跟他说……
2.小组自由交流。
选择内容,选择合作伙伴。准备开始表演。
五、演一演
1.根据提示演一演。
学生开始表演。
(1)声音洪亮,富有趣味。
(2)吐字清楚,讲普通话。
(3)表演形象,表现大方。
(4)语气恰当,效果理想。
2.做文明听众。不要打断别人的表演。
3.评委自我推荐。邀请老师同学做最佳表演奖的评委。
4.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发言。
六、评一评
1.我们的评委有明亮的眼睛和敏锐的听觉。您认为表现最好的同学请投他一票。
学生评价完成后,请说一说评选理由。
2.颁奖。请评委宣布金话筒奖的获得者,奖励小红花或者其他奖励。
七、课堂总结
语气是有声语言的最重要的表达技巧。只有掌握了丰富、贴切的语气,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不时对通话人产生正效应,从而赢得交际的成功。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并背诵第5小节。
2、讨论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古诗〈墨梅〉,请生读,这是哪位诗人写的?你了解他吗?
请学生说。课件简介王冕。
2、读题。“少年”,文中写了哪些时间段王冕?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板书:十岁时十三四岁时十七八岁时
二、进入第二段。
1、出示第二小节,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母亲和王冕的各自说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出:家境不好,母亲实在是无可奈何。
2、指名读王冕的话,思考:王冕真的觉得在学堂里“也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吗?”
板书:体谅母亲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3、默读第三、四小节,思考:读了这些,让你又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和心里的无奈。
王冕孝顺母亲、坚持学习
4、齐读三四小节。
三、进入第三段。
1、出示这一小节。十三四岁时的王冕已经是什么样子了?什么地方看出了他读了不少书?
2、“人在画图中”,这一小节中什么地方能看出来?用笔画出来。并小声地读一读。
3、多美的荷叶与荷花啊!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描写荷叶与荷花的.诗句。指名读。
4、真不错!让我们回到王冕的身边,再一次仔细地品味一下这幅荷塘美景图。男生读,女生读。
请学生试背这里。
5、前面说他又明白了许多的道理,这一小节中什么地方体现到了?读到这儿,让我想到了一些名言。出示立志名言,请学生读。
齐读第5小节。
6、有了想法就要去行动。默读第6小节,其中最让你感动的什么
板书: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7、学到这儿,你对王冕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板书:坚持不懈(或持之以恒)
四、进入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读到这里,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2、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板书:
少年王冕
十岁时体谅母亲放牛读书
十三四岁时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十七八岁时画画读诗与母同游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贝多芬和致爱丽丝》是第7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用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讲述了贝多芬如何创作《致爱丽丝》这首曲子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行文的照应与衔接自然流畅,采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十分感人,读了它,让人更加敬重贝多芬,也让人更为《致爱丽丝》而陶醉。
设计理念:
根据本单元教学重点,教学时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读自悟,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用情感拨动儿童的心弦;长适度扩展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体会人间真善美的情感。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钢琴曲《致爱丽丝》、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言: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钢琴曲《致爱丽丝》。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吗?(板书:贝多芬)
2、出示贝多芬图片,师生互相补充,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补充完整课题:贝多芬和《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这首曲子,节奏富于变化,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旋律十分优美。传说贝多芬在创作这首曲子时还有一段十分动人的传说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啊?那就让我们快快走进《快乐读书屋》吧!
二、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拼音汉字对照读,读准字音。
2、看着汉字读课文,读连贯,读通顺。
3、同桌互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通顺、连贯。
4、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他是否做到了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5、初读后感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可以提出一些需要理解的词语,如:“匆匆、唯一”等。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贝多芬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遇到了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他是怎样创作的?“贝多芬被这一切感动了”指的是什么?等等。
6、合作读文,质疑解惑。
(1)小组学习,理解雷德尔老爹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的`。
(2)播放《致爱丽丝》乐曲的高潮部分,让学生听音乐展开想象,并说说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从而理解雷德尔老爹是在美妙的音乐中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学生可能会想象出山川、河流、森林、大海等景物。
(3)思考:如果你就是雷德尔老爹或爱丽丝,此时此刻你会想到什么?
(4)说说你最喜欢课文中出现的哪个人物?画出课文中表现他品质的话读一读,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引导学生选择不同人物来说,从而体会文中3个人物各自的美好心灵。
学生通过互读、互议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在全班展开讨论,教师给予适当地点拨和指导。
(5)有感情地朗读。
人物这样善良,乐曲如此优美,相信每一个人都已被这充满爱心的故事深深打动。怎样才能把你此时此刻的感情表达出来呢?
①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指名读。
(6)在今天的《快乐读书屋》中你感到快乐吗?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说说通过学习课文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背背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贝多芬及他的作品的认识。
(7)认识汉字。
出示本课要认的字,看学生是否能准确的认读。对记得不准的字,通过多种形式地坊来强化记忆。
三、扩展阅读。
请学生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意版)》中的第20课《大禹治水》。
1、先看清文后问题,带着问题读书。
2、学生自由读文,读后回答问题,教育学生学习大禹身上的那些美好的品质。
四、总结。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古今中外,有那么多让我们敬佩的充满爱心的人。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做一个乐于助人、心中有爱的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教案[精选]09-16
语文教案(精选)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