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8 08:47:2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

  1.读题

  2.复习第一节

  二、新授

  (一)正确、流利读课文

  1.自身读课文2-7节,要求正确、流利

  2.个别读自身最喜欢的小节,点评

  (二)再读课文,质疑

  1.再一次自身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

  2.把你的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估计:

  (1.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2.“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3.“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4.青蛙为什么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6.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7.“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3.和时解答一些疑问。

  (三)精读课文,解疑

  1.同桌学着青蛙和小鸟的样子争论,考虑没有解答的疑问。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小鸟飞上天看一看。

  解答疑问。

  练习说话:--是无边无际的。

  (2)比较句子:

  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4)“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青蛙到井底去看天。

  解答疑问。(用练习本做实验)

  (5)比较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6)指导朗读青蛙的话。

  (7)分角色朗读2-5节,考虑: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为什么?

  解答疑问。(多媒体)

  (板书:飞得远,见识广。)

  (8)小小组读6、7节,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交流讨论

  (9)指导朗读6、7节。

  (四)读后感悟

  1.读全文

  2.讨论:听了小鸟的'话,青蛙会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吗?为什么?

  (多媒体)

  师小结: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3.现在你知道“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了吗?

  (板书:坐井观天,见识短)

  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感悟

  以读为主,从“粗读”到“细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先在读中找出质难点,然后在读中解疑,并通过反复朗读解决课文重点、难点,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悟出寓意,并展开争论,发挥想象,更深刻地体会寓意,以达到语文课教学中同学主体参与,自我求和的目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庐山云雾的奇丽。

  一、谈话导入,读题解题。

  1、上星期我们跟随老师不但领略了长城运河的风采,也感受了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老师要带领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去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去游玩,大家开心吗?(板:庐山)

  2、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北濒波涛滚滚的长江,南临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有着避暑山庄的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会的人跟老师一起背,好吗?(师生同背)这首诗大诗人赞美的是什么?(庐山的瀑布)

  3、这堂课,(板:的云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庐山的云雾(生:齐读)

  4、读了这个题目,你看课文的重点会写什么?(读题目要动脑筋,好多文章的题目会告诉读者文章要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是写庐山的云雾。)

  5、质疑:现在,你们的脑瓜里会产生什么问题呢?(生质疑:为什么写?有什么特点?)

  6、你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们是想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自己到书中找答案?(看来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是学习真正的小主人。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初步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顺,并结合预习情况动动笔,读懂的地方写下批注,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生读师巡视)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词语)

  庐山、瀑布、似乎、笼罩、系腰带、变幻无常、千姿百态、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幽谷、游览、弥漫、云遮雾罩、瞬息万变、一屡青烟、神秘

  漂浮、四蹄生风、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A.看看小朋友有没有全读准了这些词(开火车,随意点击认读,及时肯定)

  似乎:即好象。(提示)似,多音字,大部分时读[si],如:似乎,骄阳似火,似茫茫的大海;只有在“像……似的`”的句式中,与“的”连起来读翘舌音[shi]

  系腰带:系,多音字,当解释为“打结”时读[ji],如:系腰带、系鞋带、系蝴蝶结;更多的时候它读[xi],如:关系、联系、系统

  B.这些词中你们读懂了哪些词?能用朗读和大家分享你的学习收获吗?

  交流:

  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手势理解)

  变幻无常:常,规律。

  千姿百态:千百种姿态,形容很多姿态。(真的有这么多姿态吗?用文中的句子来证明一下,读——)

  一泻千里:泻,很快地流。江河水流迅速。(正如李白诗句所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

  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开。流连、留恋,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但在用法上,它们有一些细小的区别:流连,通常用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而留恋,则用于对故乡、母校、亲人等。

  幽谷:幽深的山谷

  弥漫:(热气、水气、雾气)充满、布满(联系实际:大雾天、浴室)

  瞬息万变:瞬,眨眼;息,呼吸。形容变化极快。

  神秘:

  C.同学们词语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课文的朗读情况了。(分组读,边读边想刚刚提出来的两个问题,看看有哪些聪明又胆大的孩子能用简短的话来解决那些问题)

  D.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很流利,而且好多同学读得还很有感情呢,老师相信他们一定读懂了。现在有哪些同学已经找到那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呢?

  (生答)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

  这两个句子是二三两节的中心句,概括了这两个小节的意思,放在前面,起到了总起的作用,也叫总起句。后面的话全是围绕它来写的,这样的写法叫总分。

  E.那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吗?

  (1)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4)写人们对云遮雾罩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

  三、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呀,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人一种神秘感,难怪作者要来写它呢。快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作者对庐山云雾的情有独钟?哪些词句又让你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神秘?

  2、生朗读思考,交流

  3、引读: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是因为那——(),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

  4、小结:我们班的同学真是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理解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还初步解决了刚刚提出的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真是厉害,把掌声送给自己。下面还有本堂课最后一项任务,掌握生字的书写。

  四、生字教学

  1、学生自己看生字,提出注意点:瀑、幻、罩、系

  2、辨析识记:幻(幼),庐(炉),瀑(暴),泻(泄),返(饭、板)

  3、好词积累:三顾茅庐、风云变幻、天姿国色、迷途知返、返老还童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辨别组词

语文教案 篇3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 课件:

  ⑴ 中国大龙邮票,点击后出现邮票齿孔。

  ⑵ 田字格出现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一定要按顺序):

  刀 尔 求

  仍 使 便

  英 票 整

  式 而 且

  2、多媒体课件:

  本课的13个生字:齿、枚、刀、裁、伦、敦、酒、便、撕、研、究、政、仍,都出现在大屏幕上,10秒钟后,每个生字要闪动一次,每字闪动的时间是2秒钟,闪动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按顺序。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在生活中用心考虑、不时实践,勇于发明发明的情感。

  第一课时

  环节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说明

  引入

  1、(出示课件──大龙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根据同学回答板书“邮票”)

  2、你从哪儿知道的?

  3、请大家都看看课后的“我知道”,都读读。

  4、(课件:邮票齿孔)谁知道这些像波浪线的东西是什么吗?(板书:“齿孔”,写齿时强调一下笔画:先写一个停止的止字,再写一个小人,最后写一个凶字框。)

  5、请大家跟着老师读。

  6、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1、大龙邮票。

  2、课文后面的“我知道”。

  3、读课后“我知道”。

  4、邮票齿孔。

  5、跟读“邮票齿孔”。

  假如同学回答不正确,教师可以直接告知。

  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有趣吗?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别忘了请下面的拼音朋友还有你小组里的学习伙伴帮助哦!

  2、读的多认真啊。还想读吗?

  3、那好!不过,这次读课文得请大家帮我解决解决一个问题。

  4、我读了这一课后,有一个问题总是搞不明白:究竟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小朋友,请你们说说看。

  5、请你说!

  6、看看,两种意见都出来了吧!大家先别争,请认真默读课文,我希望大家从课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7、找到答案了吗?

  8、还是没统一意见。这样吧,请你们两个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同学到这儿坐,你们四个认为是阿切尔的也坐到一起。两个小组再次读书,找到理由开始争辩。请注意,当争辩难分胜负的时候,就以朗读课文水平的高低来决定输赢。所以,要把课文读好哦!开始吧。

  9、讨论的真热烈啊!现在可以发表你们的观点了吗?(问认为是“那们先生”的小组)

  10、说的有道理。不过,不知你们朗读课文的水平怎么样?可以读给大家听听吗?

  11、嗯,读的不错。(转向“阿切尔”小组)该你们组了。

  12、这可是急中生智呀!

  13、嗬,连申请专利都出来了。听了你们小组说的,我明白了:首先,阿切尔认真观察了那位先生的举动,这叫善于──

  14、其次,他动脑子想了发明的问题。这叫用心──

  15、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想过之后就开始研究,不时实践。我知道了,带齿孔的邮票原来就是这样发明的。同时我也认为是阿切尔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

  16、别耶,朗读课文的水平还没展示呢!

  17、读的真不错啊!现在,我真正供认了! 1、自由读书。

  2、想。

  3、什么问题?

  4、(纷纷)我知道!

  5、生1:是阿切尔发明的。

  生2:不对,是那位用别针刺邮票的先生发明的。

  6、默读课文考虑,并小声讨论。

  7、(回答不一)

  8、朗读课文、讨论。

  9、我们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因为是他第一个用别针在邮票上刺了一个个小孔。

  10、朗读课文第二、三段。

  11、我们认为应该是阿切尔发明的。因为那位先生是没有小刀,一着急才用别针刺小孔的'。

  12、但是,他没有用心考虑,也没有认真研究。还有,他没有申请专利!

  13、观察。

  14、考虑。

  15、耶──!

  16、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17、耶──!

  第二课时

  环节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说明

  认读生字

  1、上节课大家表示得非常聪明,很快就把课文读懂了。这是一篇很有趣味的课文,咱们再朗读一遍好吗?

  2、小朋友们,大家一起朗读吧。

  3这一课有13个生字,很多的呀!既然你们把课文读得这么好,生字也认识了吧?

  4、再给大家2分钟时间,赶快把生字再读读,马上我就会考大家了。

  5、小朋友,一起读读。

  6、现在,老师把本课的生字集中到一起来了。注意,我们看看那个生字在闪动就大声读一遍,看谁读的又快又准。(出示课件)注意,就要闪动了。

  7、大家真不简单,这些生字在课文里时大家认识,集中到一起大家还认识。现在,老师把它们给换个地方,不知大家还认识不?

  8、那就请大家看大屏幕:一枚邮票作用大,现代邮政仍用它。齿孔邮票最奇妙,方便你我方便他。不用刀裁不用剪,轻轻一撕就开啦。发明专家阿切尔,曾在伦敦研究它。喝酒不忘动脑筋,我们应该学习他。

  9、请大家先练习读读。

  10、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1、好。

  2、朗读全文。

  3、认识了。

  4、打开课文认读生字。

  6、读生字。

  7、认识!

  9、同学练读。

  10、朗读短文。

  写字

  1、(出示课件:要写的字)这一课还有12个要求我们写的字。请看第二行,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谁还记得写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2、再看第三行,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又要注意什么呢?

  3、这12个字当中,大家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提供给大家吗?

  4、真聪明!最后,我想请大家看老师写两个字,看完后要说说写这两个字应该特别注意什么?(范写:仍 式)

  5、请大家拿出铅笔,坐端正,把这些字写一遍。别忘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哦! 1、两边都要写的瘦一点。这几个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上下两局部都要写的扁一些。

  3、发表意见(和时反馈。)

  4、仍:横折折折钩要先写,是一笔写成的。式:斜钩要写得弯一点。

  扩展

  1、小朋友们,你们有集邮的习惯吗?

  2、说说看,你们都有什么样的好邮票?让大家欣赏欣赏,分享你们的幸福与快乐。

语文教案 篇4

  一、目标导引:

  1、借助注释和词典读懂这篇课文,熟读成诵。

  2、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体会作者纯真的童心和想像奇特、视小为大的童趣。

  3、认识观察、联想以及想像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自己的作文实践。

  二、自主预习:

  1、阅读《幼时记趣》课下注释(1),了解作家作品。

  2、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停顿,并且给易错字标清字音。

  稚( )藐( ) 项为之强( ) 怡( )然 唳 ( ) 凹凸( ) 壑( ) 庞( ) 哈蟆( )

  3、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三、合作探究:

  1、本文围绕着污物外之趣记叙了哪几件趣事?

  2、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总洋的童心童趣?

  3、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内容。

  4、本文在结构上和语言上有何特点?试从文中举例说明其特点。

  四、导拨提炼:

  1、朗读(学生评价、比赛、老师指导)

  2、讨论并明确文言文词语的特点。

  有些句中词语的顺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适当变动,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可以用几个词简言之:

  补——增补适当的内容。如:

  调——调换词语的位置。如:

  连——连成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一句话

  3、自主试翻译课文的第1——4段,小组交流并指出翻译中的问题,集体订正。

  (注意“释”、“补” 、“调”、“连”的具体运用)

  强调以下几个句子。

  (1)、 补 使与台齐 实为“使之与台齐”。

  (2)、 以……为…… 把……当作……

  (3)、见二虫斗草间 见二虫斗于草间 原句省略了“于”字

  驱之别院 驱之于别院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 表被动

  五、反馈提炼:

  1、积累成语

  从文中概括出三个成语,并解释

  ①

  ②

  ③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乐

  ④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六、检测反馈:

  你在童年时有类似之趣吗? 你认为总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学习本文,你获得哪些启示?

  七、教后记:

语文教案 篇5

  知识目标: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能复述文中的故事。

  情感目标: 懂得“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明白文中所阐明的道理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非常珍贵的种子,这些种子能够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结出世界上最甜蜜的果实。今天老师将会送给每位同学一颗,请大家谈谈你们得到它之后准备怎么做呢?

  ··· ···

  同学们说的都很精彩,老师很高兴打架能有这样的认识,说得这么好!今天,老师还将带大家去看另外一颗关于“种子”的故事,那颗种子名叫“方仲永”,我们看看他的故事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呢?(板书:伤仲永)

  二、介绍作者

  1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大家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介绍,下面我来找学生说一说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2、我们以前学过他写的哪些诗?回忆背诵 《泊船瓜洲》、《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多看一些好文章,诗歌,遇到自己喜欢的片段不妨背下来,久而久之,我们的文学素养就会提高!

  三、诵读练习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断句,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及时注音。

  2、学生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课文,要求读通句子。

  3、学生展示朗读。

  4、学生评价。

  5、教师点拨(本文的朗读应带着惋惜、哀伤的语调去读。)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

  1、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内容,写在纸上。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3、问题讨论:①、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课文中的那些词或句子表现了这些阶段的特点?

  童年时期:天资聪明 “忽” “即” “立”

  少年时期: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已经和平常人一样。 “泯然众人矣”〕

  4、重点字词

  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余闻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卒之为众人”}

  于:“{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5、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做宾客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作有利可图

  (我们读书就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积累,学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②、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天才出于勤奋)

  (悲剧啊!由一个天才沦为常人,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那么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③、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不使学” “父利其然也”

  五、问题探讨

  1、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情形?

  2、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问题答案。

  (我们读书就要善于动脑,学会归类总结,只要同学们能做学习的有心人,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明确传记文学的特点:史料的真实性和描写的生动性。

  2、学习梵高的伟大精神,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3、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传记文学的特点:史料的真实性和描写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占有、删选资料,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的运用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节选自欧文。斯通的代表作《渴望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因而在上课之前了解梵高其人其事是非常必要,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方位地去查寻资料,如上网、去图书馆,有的学生甚至买了《渴望生活》一书,全文阅读。学生主动地得到了大量资料,又因为自身的认识水平、生活经历、文化素质的不同,对人物的看法也就不同。基于此,我将教学设计成“语文研究性学习课”,在弄清传记文学特点的同时,又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创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伴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屏幕上出现一组梵高的画作,有灿烂的向日葵、旋转的星空、奥维尔教堂、塞林莱斯大道、绿色的麦田……最后画面定格在梵高不同时期的四幅自画像,随着画面逐渐淡去,形成背景,出现一段文字: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后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做过商人、传教士,后自学作画,其画风曾为野兽派所取法,因精神病自杀。

  (课堂效果:选用贝多芬的音乐,是因为这两位伟人有着相似的命运,有着一样的精神,借助音乐和图画吸引学生,让他们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奠定感情基调。)

  老师导入课文:这就是梵高,欧洲现代绘画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一个从不向命运屈服,用生命谱写辉煌的英雄。妙手丹青无人赏识,在极其孤独和环境中从事绘画,付出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艰辛,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被誉为“美国传记文学之父”的欧文。斯通的代表作《渴望生活》中的一个片段。

  屏幕出现一本书,封面有渴望生活,欧文。斯通著几字。随着书本的自然翻动,最后定格在第八节,也就是课文内容。

  二、分析课文

  给学生一段文字材料,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思考两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为:(1883----1885)梵高在纽恩南休养身体,写生描画,但村里大部分人对他怀有偏见,认为他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因而遭到排斥,甚至被驱赶。但他坚持作画,最后终为布拉邦特农民画出属于他们的不朽作品----《吃土豆的人》。

  (课堂效果:问题并非很难,但要学生回答完整并不容易,可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继续提问,让学生自己最终得到答案。比如学生快速阅读后很快能找到区别,材料语言简洁,只是对梵高这段生活经历的概述,而课文则是生动详细刻画了梵高这一人物形象。老师可让学生二读课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使课文生动形象的呢?当学生找到答案之后,再让学生三读课文,思考作为不是同一时代、同一地域的人,作者是如何知道梵高的言行举止和他的思想活动呢?老师可提醒学生,作者创作这部作品时,曾参阅了梵高与他弟弟的八百多封信,并到梵高生活过的地方去采访熟悉他的人。所以通过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最终归纳出传记文学的特点:史料的真实性和描写的生动性。)

  三、拓展与延伸

  屏幕出现一组画作,方便学生阐述观点时运用。这部分完全是由学生自由畅谈,学生因已查寻资料,有了知识基础。他们分成若干小组,从所得到的材料中,去评价梵高其人,既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也可以有自己新的想法。老师只是适时作一些点评。

  下面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发言:

  A、我们在查阅这位巨匠的资料时,一直被他的一种精神所感动,因而在我们眼中,他就是英雄,他就是一位胜利者。他那种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让人折服,虽然太多的人都有不理解他,但他却从未停住自己的脚步。他失去了许多东西,例如优越的生活、美好的前途、甜蜜的爱情……留给自己的只有贫困和超出常人的努力。比如为画《吃土豆的人》他画了成百幅的农民农妇肖像图。可以想象任何一幅完美的作品背后沾满的是汗水和辛劳。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B、我们认为梵高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显然与他的天赋有关。资料告诉我们,梵高并未进行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完全是通过自学,从事绘画时间也比较短,只有十年,但成就斐然。如果没有天赋的`话,他苦干十年的结果也只能是一位画工而非画家。梵高曾为报考神学院刻苦读书,每天学习时间长达十至十四个小时。但最终是一无所获。所以,教会中少了一位默默无闻的传教士,而画坛却多了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

  C、我们认为梵高伟大成就的背后还站着一位默默奉献的人物,那就是他的弟弟提奥,所以热爱梵高的人不能忘记他。没有他数十年始终如一的支持,(这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梵高也许早就放弃了,毕竟他还是需要面包、咖啡、画笔和颜料。那些旷世之作就不可能存在了……

  D、从梵高的作品,我们发现创新才有发展,才能有突破。他用波形、螺旋形的笔触来运载奔涌不息的情感,表达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比如课文所提及的寻幅作品,他就是将整幅画创新地涂抹成土豆的颜色……

  E、许多都是从画家的梵高说起,而我们要说的是生活中的梵高。他在许多人尤其是那些所谓的上层人物眼中是偏执的,敏感而易怒的。但他在下层人民眼中是善良的、无私的、热情的。在博里纳日矿区做短暂的传教士工作时,他竭尽所能地帮助当地矿工,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支助他们,自己常常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所以当地流传一个关于上帝的故事。后来他作画,画中的人物也大多是底层人民,有矿工、农民、织工、邮差甚至妓女。他觉得他们才是美丽的,他将自己的爱全部献给了他们……

  F、我们这个小组是从梵高自杀行为进行研究的。很多人认为他这一行为是懦弱的,是逃避痛苦的举动。但我们却用英雄来称呼他。因为他早将自己的生命与作画联系在一起,“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身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的危险”,对他而言,作画就是生命,如果不能作画,他与行尸走兽无异。所以最后当他疯狂地无法作画时,他只能选择死,他英雄般地举起了枪……

  学生讨论由于时间原因告一段落,但又引发了新的争论,尤其是对于梵高自杀行为的探讨使许多学生又有新的看法,这可布置到课外讨论,还可以写成文章。(一堂真正的好课应该是解决旧问题,产生新问题。)

  四、授课结束

  以一组由梵高作品串成的动感的音乐小电影作为结束。

  (课堂效果:学生始处于梵高作品之中,不仅感受他伟大的人格,而且利用图画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因素,让艺术和文学语言沟通起来,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业]

  1、用一句话表述自己的感悟。

  2、课外阅读《史记。项羽本纪》或阅读其他传记文学,加深理解传记文学的有关特点。

  [板书设计]

  材料:简洁,是概述

  课文:详细、生动、鲜明地刻画了梵高这一形象

  归纳总结:传记文学的特点:史料的真实性和描写的生动性

  [课后小结]

  尽管这堂课的前期准备费时达一个月之久,学生们所得到的东西远不止这堂课的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收获:一、他们学会自主地学习,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这种新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二、他们学会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三、通过阅读开扩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四、同时真正吸取了文中的养料,在对人物的分析和探讨当中深受教育,激励他们在困难中勇往直前。五、这堂课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当然作为老师的我也是受益匪浅的。老师不能仅关心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也应多方面学习,充实自己,未来的教师是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

语文教案 篇7

  一、识字

  1、借助图画,自主识字。

  2、“婆、屏、型、呜”等字可以利用熟字加熟悉的偏旁认记。要注意区别“呜”和“鸣”。

  3、“喽”是语气词,可通过朗读的语气来感悟。

  4、可以采用儿歌韵语识字法,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参考儿歌如下:

  阿德早起要旅行,

  乘坐飞船是新型。

  起飞时间还未到,

  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

  聊起畅销新车型。

  预订新车无污染,

  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鸣声,

  阿德落地未成行。

  原来未系安全带,

  大叫一声梦惊醒。

  二、朗读感悟

  本课为连环画式的略读课文,要让学生在默读和看图中感知课文内容,要启发学生在默读中把对现代科技的了解,与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和培养科学幻想的意识。

  1、读课文前,要向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第一遍默读速度稍慢,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默默地读几遍,并找出不懂的词语作上记号;第二遍默读,速度要加快,并结合课文中的七幅插图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2、对学生不懂的词语,可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解决,或通过、询问老师解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也可在小组里说说。

  3、可出示儿歌让学生自读、齐读、个别读。然后提问:儿歌中的`每一句分别说的是课文中的哪一段?这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既是为了巩固前面所学生字,也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每一段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4、进一步提问:课文中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积累运用

  建议积累“载人飞船、顺便、移居、打发、时光、外婆、聊天、屏幕、新型、污染、销售、预订、长鸣”等词语。

  四、实践活动

  1、说说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或动笔把心中未来世界的样子画出来。

  2、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语文教案 篇8

  内容预览:

  比较·探究 《珠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 理解文中以小见大的写法

  领悟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以小见大的写法

  难点:领悟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三、解决办法: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对比自读

  四、教具准备:略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作为和俄国的契可夫,美国的欧?亨利并列享誉世界文坛的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小说,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他的名篇《项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名作《珠宝》,再次领略一下莫泊桑独有的写作风格。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 1850~1893)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母亲醉心于文艺。他受老师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来在福楼拜的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莫泊桑的作品以《羊脂球》最为出色,这个中篇的辉煌成功,是莫泊桑一夜之间即蜚声巴黎文坛。 除了《羊脂球》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王”,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背景介绍

  《珠宝》是一篇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小说不着痕迹的客观真实描写和意味深长的讽刺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法国的社会风貌,也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和深入思考的`余地。

  四)初步感知课文:

  1.粗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堕入( ) 和蔼( ) 嗜好( ) 谦逊( ) 滑稽( ) 咳嗽( ) 双颊( ) 鳏夫( ) 嘀咕( ) 踱步( ) 疑窦( ) 鞠躬( )( ) 擤鼻子( ) 彬彬有礼( )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1--13)故事开端,写郎丹夫人爱珠宝

  第二部分(14--20)故事发展,郎丹夫人去世,郎丹先生的生活变得贫困。

  第三部分(21--72)故事高潮,郎丹先生变卖珠宝,真相大白。

  第四部分(73--74)故事结尾,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五)精读课文,互动学习:

  互动1:品读课文,找出文章的线索,简单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线索:珠宝

  故事情节:郎丹夫人爱珠宝,郎丹先生卖珠宝。

  互动2: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布局构思却很精巧,作者巧妙设伏,暗示珠宝的真假,,在课文中找到这样的地方?

  明确:1。郎丹先生年薪不多,但是他们的日子似乎很阔绰。这本身就暗示了,有可能这中间有什么问题。

  2.P20“我当然更喜欢真的珠宝”

  3. P21“你倒是瞧瞧呀,做的多么好,简直跟真的一样”

  互动3: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腐朽的想了思想对郎丹夫妇的毒害,嘲讽他们道德的堕落,叫人警醒,为什么在开头部分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郎丹夫人的完美?

  明确:文章极力描写郎丹夫人的正派,稳重,美貌,温柔,体贴,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这一切在真相大白之后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令人扼腕,但这种描绘当中隐隐暗示着幸福,爱情的虚假,人性的丑恶。

  互动4: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是通过情节来展现性格,本文有许多细节的描写,很好的刻画了郎丹夫妇,请找出来并认真分析。

  明确:郎丹夫人:表现上道貌岸然,暗地里却卑琐堕落,为追求金钱财富和享乐,不惜出卖肉体和尊严去换取,而表面上却贤良淑德,作者把郎丹夫人不可告人的行径用平实的笔调掩藏在迷人的外表和行为之中,通过郎丹先生多角度的叙述来暗示读者,当一切真相大白时,郎丹先生“傻了”“昏了”,读者大吃一惊,如梦方醒这种刻画手法最适合刻画骗子,流氓的性格特征最耐人寻味,令人叫绝。

  郎丹先生:是个无耻之徒,作者故意把郎丹还原成一无所有的自然人,又把他置于万贯金钱之前来让他表演。妻子死后,他“饿得厉害,而且又没有一个子儿”但他手上却有价值一万八千发郎的钻石项链,在赤贫与暴富,道德和金钱,诚实和虚伪,纯洁和耻辱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经过一番痛苦的内心挣扎,他也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人格崩溃了。从此,彻底堕落成一个资产阶级的寄生虫。郎丹夫妇一个以假乱真,一个当众出丑,他们堕落的根本原因是“爱慕虚荣,追求享受”,他们既是资产阶级享乐思想的受害者,有时它的体现者。

  六)写作特点:

  情节简单,但尺水兴波,构思布局精巧,情理之中有意外,苦涩之中有幽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