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在自读的基础上理解较为重要的文言实词;
进一步辨析虚词中的介、副词;
认真诵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中勾践在逆境之中不气馁沉沦,克己自励发愤图强的精神。
教学实施:
1、板书:(《国语》)::国别体
独立串解课文
分辨虚词(介、副)
讨论理解人物
2、难句释疑(课前同学相互解疑,教师个别点拨)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希:资,储备:希,细葛布
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副词。
遂使之行成于吾:成,达成讲和。
仇雠敌战之国:雠,仇敌。
将不可改于是矣:于是,这种局面。
子苟赦越国之罪:苟,如果。赦,赦免。
服之而已:服,使动。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其,自称代词。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以,因而。中原,泛指原野。
于是葬死者:于是,自此。
去民之所恶:去,远离,不做。
卑事夫差:卑,谦卑地。
宦士三百人于吴:宦,使…为奴仆。
广运百里:广运,方圆,东西为广,南北为运。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同率。蕃,繁殖、生息。
壮者无取老妇:取,娶。
公与之母:与,提供。
公与之饩:饩,食物。
三年释其政:政,通征。
纳宦其子:宦,使学和养。
而摩厉之于义:摩厉,切磋。
必庙礼之:庙,在庙堂上,名作状。
十年不收于国:收,征收。
耻吾君于诸侯之国:耻,使…受辱。
今越国亦节矣:节,克制。
请姑无庸战:无庸,不用。
越四封之内:封,境。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衣,穿着。
国人皆劝:劝,鼓励。孰是君也:是,这样。代词。
3、大家做:虚词用法小归类(课前):
其
代词,他的,他们的。例:①执其手而与之谋。②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代词,他。例: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代词,自己的。例: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指示代词,那些。例:其达士。
副词,同“岂”,难道。例: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于
介词,例: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
于是”属介宾短语。
以
介词,例:以乱易整,
连词,而,例:
①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②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已
助词,同“矣‘,了。例:虽悔之,亦无及已。
副词,已经,例:今已服矣。
4、多媒体课件及导语:(课件另详)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写的。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务求报仇雪恨,终于达到目的的故事。今天,我们结合历史事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越王勾践是如何实现心中理想的。
5、资料: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记述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最终战而胜之的故事。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一样都是左丘明所作,亦无定论。它是分别叙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记言史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538年的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国语》的编写意图,是“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国语楚语下》)。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它具有史家“尚实录,寓褒贬”的传统,也能运用形象思维来写史,具有较强的史学和文学价值。言谈为事实而发,事实又作为言谈的验证。它着重记述“邦国成败,嘉言善语”,故名为《国语》。它叙事比较完整,着力于通过对话,验证于行动,虚实相生,详略有致地揭示人物性格,表达思想。
吴越是春秋后期兴起地两个大国,两国经常攻战不休。公元前496年,吴攻打越,吴师战败,吴王阖闾受伤死去。夫差整军三年,公元前494年为父报仇,败越,又乘胜攻入越都。越王勾践即位三年后讨伐吴国,在五湖(今太湖)大败。率五千甲兵退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并使人向吴王求和。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三年,回国后“十年生聚”,一方面为保命存国,施行缓兵之计,忍辱含垢图生存,一方面引诱吴王肆无忌惮地膨胀称霸诸侯的野心,压服齐、晋,夺得霸主之位。《左传》说夫差“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又说吴王不恤民力,“视民如仇”,穷兵黩武,凋敝不堪。勾践终于在鲁哀公二十二年冬(公元前473年)灭吴。
6、课文结构:
全文共三部分,分别为:
战败求和(第一至第二自然段),
卧薪尝胆(第三至第四自然段),
同仇灭吴(第五至第六自然段)。
7、人物形象大家谈:
勾践:城府深沉、败而不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坚韧者
胸怀大志、有胆有识、处变不惊、急能任人――政治家
8、小话题:
1)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对臣下进谏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越王纳谏,吴王拒谏
2)文种对勾践提出了怎样的批评?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批评的?
明确:批评勾践平时不注意任用谋臣与武将,而到兵临城下时才想到寻找有用之才,为时已晚。采用比喻说理的方法,用贾人与蓑笠作比。
3)伍子胥反对议和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明确:吴月两国是世代的仇敌;吴越两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两国不能并存;吴国占据中原无利可图,而占据越地则得益非浅。
9、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练习二、三。
2、补充练习
【基础知识训练】
①下面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后乎:没有你的后代吧。
B、成而去之:达成协议以后离开。
C、纳宦其子:由公家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
D、庙礼之: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
分析:A项错了,“无乃”相当于“只怕”,表推测,应改为“恐怕太迟了吧。”
②下面带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C、吾不能居其地::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D、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勾践既呼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分析:A项的两个“之”都是第三人称代词;B项的两个“之”都是助词,连接定中结构;C项的两个“其”字都是第三人称代词;D项的“其”一个是语气副词,表诘问,译为“岂”,另一个是第三人称代词。
③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悔之,亦无及已。
B、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C、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D、令仕者无取老妇。
E、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④下列括号里补出的词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勾践)遂使行成于吴。
B、(吴)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
C、(勾践)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
D、(民)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分析:D项有错,应补出的是“勾践”,意思是勾践哭着埋葬百姓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儿子死了一样伤心。这表现他非常关心百姓的死活。
⑤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果行,国人皆劝
劝君更尽一杯酒
C、遂使之行成于吴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其师。
D、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⑥、下列各句中对“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B、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受到)
C、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了解)
D、失其所与,不知;(通“智”)
⑦下面对课文的意思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被吴国的军队打得退到会稽山时,虚心听取大夫文种的意见,并派他去吴国讲和。
B、伍子胥进谏吴王夫差,不可与越国讲和,太宰私纳越国的美女,劝夫差与越国讲和。
C、勾践决心更改治国之政,一面讨好麻痹吴国,一面鼓励百姓休养生息,重视贤人,终于做到国富民强。
D、国之父兄认为越国十几年的克制已经够了,要求对吴国报仇,勾践马上答应了他们。
分析:国之父兄要求对吴国报仇雪耻时,勾践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继续检讨自己的过失。在大家的一再请求下才答应了,并要求大家旅进旅退,同心协力。
【延伸阅读训练】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月:“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10、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学会a o 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 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 o e 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a o e。
二、教学重点
学会a o e 3个单韵母,认识声调符号。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来到学校读书、学习。面对一个个不认识的字,你们不要着急,你看这些汉字,给它们戴上小帽子,你们就认识它们了。这些小帽子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还能帮助我们学习电脑打字呢!
(二)学习单韵母a 《1看2猜3找》
(1) 看图说话:小姑娘在唱歌,发出了a a a音。她的嘴巴是怎样的呢?(张的大大的)你能模仿她吗?模仿a 的口型
a a a a a a a a
我们念a 的时候,也和唱歌一样,要张大嘴巴,口型保持不变。
谁来编编顺口溜?
(2)认清形:
请你们再仔细看看图,找一找小女孩身体的哪一部分像a 的形状。
是啊,小女孩圆圆的脑袋就像是a 的肚子,她的小辫子就像是a的尾巴。
边描写头像,边念儿歌:“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a a a “我们一起来写个a:(教师范写)a要两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接着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学生书空
a 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了。我们送它回去好吗?
它的家就是这拼音格,跟我一起念:“拼音格”
四线格就是由四条线组成的,分上格,中格,下格。我们可以称它为四层楼房。我们的a就住在中格里也就是第二层,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把a送回家。(教师巡回,纠正)学生在语文书上找到拼音格的中格,临摹写一个a。
(3)学习声调:
把a送回家了,我们也该开着汽车回家去了。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汽车分别是怎样走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四声调,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声调符号,a遇上它们,读起来声调就不同了。
你们发现汽车的走法和a的
四声,哪些地方很像呢?(同桌学习,观察讨论)
对了,第一声是平的,坡也是平平的,我们念的时候也是平的,教师范念ā
跟老师说:“啊,阿姨的啊”“阿姨好”。
第二个是上坡,也就是第二声,听老师念:á
别人的话你没听清楚,会问他:“啊,你说什么?”就是这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三声要下坡再上坡,形状像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这样拐弯,边做手势边读
“啊,怎么能这样?”就是这样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四声是下坡,声音也要从高往下降,边做手势边念
“啊,祖国真伟大!”跟我一起说。
巩固练习:(念儿歌):车平地走aa a a,汽车上坡a a a,汽车上坡又下坡a a a,汽车下坡a a a。
(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oe
(四)拓展练习
1、读儿歌
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 a 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 o 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 e e
2、联系日常生活,用带调的a o e组词
3、游戏:在手心写拼音同桌猜
4、制作卡片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认识两个新偏旁“身、月”,以及和它们有关的字。在本课要求查字典有一定的速度,每个字平均1.5分钟,不一定让每个学生都在本课达到要求,允许存在个体差异。
学情分析
本课在认识两个偏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字形认识生字,学生学会通过部首来猜字义。同时要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并结合本课通过认识偏旁的识字特点来加强学生的查字典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偏旁“身”和“月”以及带“身”和“月”的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发现汉字形体特点,能有规律地识字,并借助图片和字典协助认字。提高查字典的速度,提高学生分析字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挂图导入:
逐一出示两个古代的汉字“月”“身”和挂图,你们能猜出这两汉字是什么字吗?对,它们就是以前我们认识的两个老朋友“月”和“身”。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和它们有关。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点评:由古代象形文字导入新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变“要我学汉字”,为“我要学汉字”。
二、认识新偏旁及相关的字:
(一)出示一组词语:躯体、躺下、鞠躬、躲藏。
1、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词,发现了什么?它和我们学过的“身”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偏旁的书写与汉字不同,为书写的正确和美观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2、想想看这些词为什么都有“身”字旁呢?
(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这些字你都认识吗?谁会读?(a、指名认读B、抢读)
4、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身”字旁的字?(学生根据平时的识字情况回答。)
点评: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总结为什么上面几个词都带有“身”字旁,教师可谓用心良苦,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总结事物的规律。
(二)出示第二组词语:
心脏、肝脏、肠胃、皮肤、肌肉、脂肪、胸膛、胆量
1、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认识,不认识的字,动手查一查字典。
2、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在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对字义有所了解。
3、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字?(学生根据平时的识字情况回答。)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能充分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指字游戏:认读生字。
(用游戏复习巩固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在学习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点评:充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识字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游戏识字,掀起了本节课识字高潮,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达到了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生字的目的。
三、拓展学习:“尸”字头及有关的字。
1、出示:尸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字吗?它表示的意思与人有关,出示:屋、居、屎、屁、尿
(指名学生读一读,再开火车读一读。)
2、你还知道什么带“尸”字头的字?(学生举例)
点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同一类偏旁的字进行归类学习,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培养了学生归类识字能力。
四、练习限时查字典:
出示:胃、膝、肺、筋、膛
1、“丁丁查这五个字,用了8分钟,你呢?”查出来把拼音写下来。
(学生自主学习与丁丁比一比。掌握查字典的技能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请查的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即有利于巩固本课的偏旁部首,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无形中告诉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字典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同时,又使新课改“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一理念得以充分体现。
五、学写生字。
1、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地方:如个别笔划。
2、对于“肉”,个别指导笔顺,其余的字放手让学生自己写。
3、总结识字方法。
(由学生自己体会认字过程的快乐,加强分析字型的能力。)
点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才给予学生以辅导,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六、课后延伸
请学生课后留心找一找带有“身”“月”字旁的字,记下来,比一比谁找得多?
点评:此环节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能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设计教学环节,在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以及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机会,同时,又让每个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课后反思
本节课用挂图导入,逐一出示两个古代的汉字“月”“身”和挂图,学生猜出这两汉字后,再学习和它们有关的字词。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
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在学习带有“身”字旁的字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认识两个偏旁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字形来认识生字,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并结合本课通过认识偏旁的识字特点,来加强学生的查字典能力。在学“月”字旁的字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查字典来认识生字,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得很愉快,学生分头查不认识的字,速度很快,达到了预期效果。此环节的设计,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查字典能力,又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限时查字典,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与丁丁比赛。使学生掌握查字典的技能的同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请查的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加强同伴之间的学习交流,有利于集体促进。
语文教案 篇4
一.看图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到江南的一个小村子去游览一下,(出示图)这个小村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跟老师一起写。
2、读题。湾是生字,读准前鼻音 an 指名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左边一个水,右边一个弯。) “水”“弯”曲处的地方就是湾。三个字连起来读课题,注意正音“亮”(轻声) 齐读课题。
3、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月亮湾这个村子的?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翻到24页读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交流,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3)
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声评议。
第一段:
指名男读。不光读准字音,还读得很流利。还有那个同学来?女读男生齐读 强调“亮”(轻声)
第二段:
1、第二段比较长,先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句话,用序号标出来。
2、指名回答由6句话。(回答要完整)
3、自由读一读,找出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读。
4、逐句检查朗读。
第一句:
1、你来读 其他同学拿好书本仔细听。你不光读准了字音,还读得很连贯。还有谁也会这样读。真流利呀!
第二句:
1、指名读 你真了不起,这句中两个难读的字音都读准了。
2、看 绕rao是翘舌音指名读字、词 绕着 从绕的部首看,绕与什么有关?(用丝线缠绕)这个字还可以组哪些词?(围绕、绕道、绕口令、绕弯子)
3、缓 读这个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三拼音节前鼻音)指名读 缓 缓字就像一位友人在用手轻轻地慢慢地梳理着丝线。所以左边是绞丝旁。(板书缓)看到这个字,你还想到了哪个字?(暖)暖与什么有关?(日)你能选词填一填吗?
出示选词填空
再把这个词读一读 缓缓地 (又轻又慢)
4、谁来加上停顿连起来读句子。指名读 左右分组读
第三句:
1、第三句谁想读。
2、看这个字 映 这是一个(后鼻音)开火车读字词你怎样记住这个字?(熟字换偏旁 英)
3、放进句子再读读。 大家听出来了,你在这里加了停顿,听起来有节奏感。还有谁来读。越读越流利了。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我要认识本课的生字。
(2)我要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
(3)我要正确书写生字,认识偏旁“日”“巾”。
二、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本课的新偏旁
三、难点 :学会本课的新偏旁
四、学习过程:
(一)、五分钟工程
(二)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本课的生字。
(2)我要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
(3)我要正确书写生字,认识偏旁“日”“巾”。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
2.识字14个,渗透性识字。
3.通过课文的认读与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思维和自学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生字卡片、闹钟式课题卡片、小闹钟实物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闹钟导入:
1.嘘!听,是什么声音?(闹铃声,生各抒己见)看,到底是谁来了呢?(出示小闹钟)
2.出示课题,齐读。
大家认真看,老师把小闹钟的名字贴在黑板上。(贴闹钟式课题卡片)一起读。
二、读课文。
小闹钟给我们带来了他找朋友的故事,非常好听,相信你一定会很喜欢的,快看小闹钟来了。
1.出示.课件,听故事。
2.自读课文。
a.喜欢这个故事吗?你想不想自己来读这个故事?
b.如果在读故事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c.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大家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选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同时还要给每一段标上序号呀!(生读,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
课文一共几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他读得对不对?
4.同桌互读。
你想不想读给同桌听听?同桌之间分段读,互相帮助,把不认识的字彻底消灭掉。
三、识字。
老师来做小检察员,检查一下你的认字情况。
1..课件逐字出示,学生大声认读。
2.猜字游戏。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4.选自己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老师邀请大家再来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知道了什么?能体会到什么?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想告诉大家?
3.提问:
(1)小熊是怎样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的.?
(2)如果没有小闹钟,小熊还睡懒觉吗?(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对。)
五、珍惜时间的扩展练习。
1.猜谜语。
你想不想和小闹钟做朋友?小闹钟先来考考你。
.课件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没有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欣赏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3.时间像小马车,嗒嗒嗒的不停向前跑,一去不回头,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那么你打算怎样来珍惜时间?(学生谈)
六、课后延伸。
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像小兔一样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请小闹钟帮忙,按时间表去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好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板书设计:
小 闹 钟
珍 惜 时 间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师: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2号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二号同学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秋雨潇潇虎啸狮吼趵突泉拎到悬崖洞穴水声喧腾昼夜不息水藻清清楚楚
济南大约一亩见方忽()忽()组成占()比吊桶还粗三堆白雪
师:咱们的2号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趵拎穴昼藻济)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1.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
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
(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
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
每小组发一份材料,由组长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