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6 08:18:32 教案 我要投稿

[荐]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荐]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语文综合性活动《说不尽的桥》所处的单元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一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而《说不尽的桥》正是在学习这些文章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桥的知识和桥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情分析

  综合活动课,是语文与其他领域知识的有机综合,那么,如何让学生“活动”起来呢?据此,我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基本模式。课前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素材库优势,让学生自己去检索、去分析、去概括、去推理,从而找到桥的各种知识。同时,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让学生认识了解了桥的分类、风格、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了学生查阅各种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和科学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能够自主体验以桥为代表的建筑物中的文化内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增强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收集、分析、整合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丰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我根据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桥的知识和桥的文化两大块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怎样利用网络环境搜集资料,然后用不同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并获得对桥的感性与理性的全面认识作为本课的难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下,让学生进行口部和气息的练习。

  2、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准确发音,并能背诵诗歌内容。

  3、让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4、让学生热爱口才表演,敢于表现自己,训练胆量、敢于进行大胆的表达和交往。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朗读法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小视频

  教学过程:

  一、基本功练练习

  1、咀嚼练习:开口和闭口练习,想象吃苹果。

  2、顶舌练习:吃棒棒糖。

  3、饶舌练习:刷刷牙,小鱼游啊游。

  4、弹舌练习:小马得得得,弹舌。

  5、唇打响练习:看到小鸡怎么叫?绷紧嘴唇。

  6、吸气的方法:闻花香

  7、a、i、u的'气息练习

  二、教学诗歌《春天》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2、春风跑得直喘气,向大家报告好消息。是什么好消息呢?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3、花儿站在枝头上,看不见春天。她是怎样做的?

  (就踮起脚尖,到处找。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

  4、花儿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5、朗读诗歌,解决字词问题,理解诗歌内容。

  6、和老师一起语言加表演结合练习。

  7、学生上台展示,评价鼓励。

  三、欣赏歌曲

  播放视频《春天来了》,一起感受音乐的动听和春天的美好。

  四、布置作业:

  1、放学回家,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春天》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

  2、在这美丽的季节,和爸爸、妈妈、小伙伴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用图片或视频记录下来,发到我们的学习群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活思维,激发想象力,崇尚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中学以来我们吟诵过不少古诗文,我想苏武的《题西林壁》大家一定不陌生,谁来谈谈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答案无穷。美国实业家罗迦·费·恩格由四个几何图形引发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请大家阅读,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二、研读过程

  1.分组自学

  要求:

  A.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依据,归纳一下,派代表写在黑板上。

  B.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2.辨析什么是论点、论据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A.明确论点的定义──写出本文的论点──明白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B.明确论据的定义──归纳本文的论据──明白论据的作用。

  c.将有关系的论点和论据用线连接起来──明白两者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3.创造性地设计图表展示作者的思维顺序,文章的结构脉络。

  4.动笔练习

  A.请把“创造力不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作为一个观点,再举例证明这个观点。(如太空笔的事例等)

  B.评议,重点在于事例是否支撑观点,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

  三、探讨延伸

  1.讨论学生发现的问题。(机智应变)

  2.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放赤壁风光画面──请同学说说感受──同一个“赤壁”,为什么苏武就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由此联系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开去。

  四、小结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因为你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著于你的感悟,因为你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五、网络论坛(课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已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势,学过本文后,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它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好方法。有益于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逐渐养成自觉思维的习惯,理清思路,就是理清文章的脉络,亦就是一般所说的语脉。

  2、培养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要点。概括要点包括:文章内容的概括,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和领会等。

  3、学习、领会寓情于景、借助自然景物抒写对世事人生感悟的能力。《冬天之美》清丽流畅、委婉亲切,诗情画意中透示出高尚的人生志趣。

  【难点和重点】

  1、如何理清思路,是学习这两篇散文的难点之一。

  叶圣陶先生就很重视“思路教学”。他认为,“一番话一篇文章,思路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只有迅速、准确地摸清文章的思路,才能驾驭整篇文章,进而迅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要点、领会文章的主旨。一般说来,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思路特征。所以,从文体这个角度切入,有助干更好地理清文章的思路。两篇课文,都是寓情于景的散文,作者心境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化不断变化并逐步升华。《冬天之美》作者的心境则是由厌恶虚荣到向往朴实、自然、和谐的田园生活,感到其中所包含的生命的乐趣。

  2、概括要点。

  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概括要点就具备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理清思路是过程,概括要点就是结果。概括要点分为两个主要内容:①对文章内容的概括。②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冬天之美》两个自然段,重心在第2段。写乡村冬天之美。

  文章的主旨:《冬天之美》向往朴实、和谐、自然的田园生活,从中感受到真正的人生乐趣。

  【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一、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问题设计:

  ①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

  ②整理出作者的感情线索。

  二、概括要点。

  通过解决问题①启发学生整理出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在完成l、2的基础上,处理本篇课文的难点:把握主旨。

  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散文寓情于景的特点。作者的写作主旨,有的是通过景物的`色调来暗示的,有的是通过感情的宣泄直抒胸臆的,有的是由议论抒情句直接告诉读者的,而有的则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一番归纳概括乃至提炼。

  《冬天之美》可以利用该文的主旨句进行归纳概括。“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大家亲切地聚集一堂,甚至时间似乎也听从我们使唤。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即是点明全篇主旨的语句。

  附录:

  《世间最美的坟墓》练习题

  1、第一自然段共有八句,每句都已给了标号。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和图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顺叙),再交代墓地的经过(转入插叙),共分两层:(a)(b)(c)(d)→(e)(f)(g)(h)

  B.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a)→(b)(c)→(d)(e)(f)(g)(h)

  C.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将来),再介绍坟墓的现状(现在),又追述选择墓地的经过(过去),共分三层:

  D.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大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a)→(b)→(c)→(d)(e)(f)(g)→(h)

  2、“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2分)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

  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

  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

  D.(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

  3、“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4、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可以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

  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

  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

  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5、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①

  ②

  6、如果要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下面的语句中哪四项是必不可少的?(3分)

  A.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B.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

  C.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

  D.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E.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F.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G.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H.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声

  I.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7、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2分)

  答:

  8、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2分)

  答:。

  练习答案:

  1、B(3分)2、C(2分)3、B(3分)4、A(3分)

  5、(2分)

  ①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②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一朵花留作纪念。

  答对一句得1分,句子不完整不给分,摘录时中间用省略号删节也算对。

  6、BDEI(3分)答对两个得1分,三个得2分,全对得3分

  7、(2分)朴素

  8、(2分)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由写作日期可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体会“金钥匙”中句子表达的效果,习作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注意“胀”即是卷舌音,又是后鼻音;“寻”不能读成“xuán”。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教师开火车检查读。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说识记的方法或书写的注意事项。

  6、学生书写词语,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

  2、教师指名反馈: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教师: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天晴后的云描述得这样形象生动呢?(仔细观察)

  4、教师小结:是呀,细心观察,用心创作,就能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来。请同学们读一读本组课文,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5、集体反馈: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6、教师小结: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不仅能看到事物的特点,还能发现事物微妙的变化。有了对事物直观、具体的认识,我们就能把它们描述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三、语文故事

  1、集体背诵古诗《清明》。

  2、教师导:杜牧的《清明》诗写得轻巧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广为传诵,便有了《趣改清明诗》的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

  3、指名反馈:人们把古诗《清明》改成什么样子呢?

  4、指导学生读好修改后的诗。

  5、引导学生观察修改后的诗和原诗的区别。

  6、教师:那么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相同吗?我们一起来理解改后的诗的意思和意境。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理解。

  8、集体反馈。

  9、教师小结:文中改后的诗意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流露出来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就有所不同了。老师再给同学们推荐几则后人修改的《清明》。

  有人巧妙断句将其改为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另作断句,便改成了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一剧作者曾略添数字,并变换一下形式,将《清明》诗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

  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

  (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0、教师小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像这样有趣的改变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找这样的趣事。

  第二课时

  四、自主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1、师导:同学们,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入了色彩缤纷的春天。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短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写的也是春天游双龙洞的见闻。它是一篇游记,和我们学过的写景文章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2、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短文。

  (1)找出描写春天的语句,读一读。

  (2)思考:渴望问世按什么顺序介绍双龙洞的?

  (3)小组内讨论:作者介绍了双龙洞的哪些?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画出描写春光的句子。

  (2)教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四月浓浓的春意?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4)教师:这些春天的景色是作者在路上看到的。到了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入山——洞口i——外洞——乘船进内洞——内洞

  4、小组深究,深入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短文,完成表格。

  (2)集体反馈。

  地点景物特点

  入山

  洞口

  外洞

  乘船进内洞

  内洞

  (3)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6、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春天的景色优美,我们不仅要细心观察,还应该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就像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就按照自己游览的顺序,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

  7、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做一课一练。

  第三、四课时

  一、审题,了解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思考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小结。

  (1)写作内容:写下你在某个地方见到的春景,或者第一次去某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或者在某个景点的所见所闻。

  (2)表达要求:题目自拟,突出景物特点,有意思的地方细致写,有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二、说一说,拓展思维

  1、教师:春天到了,你们都游览过哪些景点?简要地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2、指名说说。

  3、引导学生回顾:我们来给刚才所出现的景物进行分类,你们准备怎么分?

  4、集体反馈。

  5、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不一定都要写景,还可以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你们在游览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或难忘的诗吗?

  6、学生交流,拓展素材。

  三、指导写作

  1、表达有序,观察细致。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注意过渡语句的衔接。

  3、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赏析、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钟乳石的形成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形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学会写7个字。学习课外识字。

  2、认识新笔画:“横撇、竖弯钩”。

  3、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交谈、请教的能力。

  4、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2、3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观察插图,学习课文,认识5个汉字,学会写2个,掌握新笔画“横撇”。

教具准备:小黑板、彩色粉笔、插图

  教学过程:

  一、自学提示:

  (一)导入:小朋友,每天上、放学或是周末休息,你们都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么你们愿意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吗?想发现更多新奇有趣的东西吗?

  1、观察32——34页图画,图上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3、学习书写“外、多”。

  (二)、学生观察图画,自主学习

  二、自学检测

  说一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板书词语:“外面、世界、认识、中山路”,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认读生字:外、面、世、界、多、路

  三、合作探究

  (一)、识字方法总结

  1、你还认识了哪些汉字?怎样认识的?

  2、同学们说一说我们还可以在哪里认识生字呢?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3、把刚才认识的字给小组的字给小组同学读一读,让他们听你的字音读得准吗?

  4、讨论怎样向别人请教,谁来评价一下他这样做合适吗?生生互评。

  5、小结:向别人请教时要谦虚、有礼貌,这样才能赢得别人好感,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二)、出示句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要留心看,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认识很多字。”指名认读,纠正字音,从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写字

  (1)观察“外”是怎样组成的,怎样写好看呢?(左短右舒展)

  (2)、“多”字两个“夕”字上下排列,第二个“夕”的撇从第一个字的点处开始写。

  (3)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学生书空。

  四、达标训练

  学生练习写一写生字,互相评一评。

  五、堂清检测

  1、按笔顺规则写字

  外:共()笔

  多:共()笔

  2、读一读

  外面世界认识很多

  3、说一说:怎样向别人请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课文,完成课后认字习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检测

  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能认更多的字,你们把这些字带来了吗?

  1、学生展示,在生活中认识的'汉字。

  2、小组中互相教一教。

  3、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吗?你是怎样向别人请教的?

  二、自主学习

  1、读一读金钥匙和冬冬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2、采用喜欢方式认读课本35页的字词?

  三、合作探究

  1、这段话中有什么不明白的词吗?

  2、昨天你们为什么找到了这么多字呢、(因为留心)那在你找到字的同时一定看到了自己没见过、没听过的事情吧?对呀,这就新奇有趣。

  3、你知道哪些识字方法?

  4、开火车读字词,纠正字音。

  四、达标练习

  1、同桌之间互相检查11、12单元的字会不会认,要求会写的字会不会写?如果都学会了,奖励自己三个五星。

  2、开火车读字词。

  五、堂清检测

  1、读一读

  道站所店角市路

  2、你知道哪些识字方法?

  3、课外认识15个以上汉字。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课题

  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3。指名复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故事。

  四、重点讨论

  1。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完全消灭凶残的狼?再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2。学习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什么叫制约?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没有了危害鹿群的狼后,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群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鹿群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群数量骤减……)

  找到描写这些情景的段落,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描述一下吗?见到此景,你想说什么?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小结,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写完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语文教案 篇8

  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导语。'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2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

  2学生交流,归纳。

  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三)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品读。

  (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

  (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3创读。

  (1)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2)《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元方人门不顾'友人,试设想,友人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绐同学们介绍了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大家还记得吗?(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交流学习方案(方案应有学习步骤的安排,有问题的设计和解答,还可以有疑难问题的提出)。

  2选定并修改完善学习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确定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样吗?

  '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是反问?

  翻译句子(每组推一人抽题答读原句,说译文)。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简答题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5《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

  (四)总结

  (五)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教案03-30

语文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