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

时间:2024-10-25 10:04:4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1

  教学目标:

 一、感悟斑羚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复述斑羚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们那种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悲壮,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教学难点:

  通过总结课文中作者的暗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和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

  (学生们被老师声情并茂的故事给打动了,课堂的气氛显得有些凝重。稍作停顿,教师的叙述继续)

  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大屏幕显示)

  1、生字(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

  2、斑羚简介

  斑羚又名青羊、山羊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华南等地国家二级保护动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左右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脚,长15-20厘米。生活在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清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听觉很敏锐。

  3、伤心崖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

  4、至于作者,我们已在预习中读过了,这里不再介绍。

  三、根据我们课前预习课文的情况,大家在头脑中快速地组织一下,准备复述主要的故事情节。(准备时间两分钟,同学们思考后交流,并推举出一、两名同学复述。

  四、复述完故事后,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斑羚飞渡场面的悲壮。注意:在观看过程中请大家留心彩虹出现的次数和时间,并思考它每次出现都有何作用。

  讨论并归纳: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再看大屏幕显示的三幅画面,它们暗示出了本文的结构:请同学们用三个字分别概括出来。

  飞渡前—飞渡中—飞渡后

  五、合作探究性学习,讨论、交流:

  对这篇课文我们有何感受,从斑羚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从人身上我们又能想到哪些呢?讨论并归纳:

  从斑羚身上我们能学到:集体主义精神、团结、无私奉献精神、勇于自我牺牲精神。

  从人身上我们又能想到:不做动物的杀戮者,要做动物的保护者。

  (以上讨论分四人一个小组进行,派代表发言)

  4)、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5)、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的行列,后来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

  七、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见所闻,讲述课文主题相关类似的故事。

  八、小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深为老斑羚在危急关头为了赢得种群生存的机会,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的献身精神所震撼,那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情景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使我们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许多类似的人和事,他们默默无闻,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无穷的人格魅力,他们是时代中最可爱、可敬的人。

  九、作业:

  1、根据搜集的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

  2、谈“斑羚飞渡”中的美。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2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1.播放《动物世界》有关动物在危难时刻做出牺牲保护幼仔和同伴的影像资料。

  2.结合影像资料点拨:

  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常常有动物做出一些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至深的举动,当我们在观赏这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场景时,你除了震惊,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活动

  1.进入情景,引发共鸣。

  2.认真朗读,感知课文。

  3.活动参与,把握中心。

  学生活动

  学生观赏,进入情景。

  学生深思,引发共鸣。

  设问导入

  斑羚生性温顺,在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它们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取呢?

  二、引导朗读,感知课文

  教师活动

  1.请学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结合注释查工具书给以下字词注音、释义。

  狩(shòu)猎对峙(zhì)

  湛(zhàn)蓝斑斓(lán)

  磐(pán)石蹿(cuān)跳

  迥(jiǒng)然不同悲怆(chuàng)

  娴(xián)熟眼花缭(liáo)乱

  请学生回答导入设问:

  生性温顺的斑羚做出了怎样的选取?

  4.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1)斑羚飞渡的全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斑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取?

  5.引导学生明确以上问题:

  (1)斑羚飞渡的全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深渊

  (2)斑羚做出这样的选取一是环境所迫,二是斑羚对生命的渴求,斑羚群所固有的牺牲精神、团队精神的自然之举。

  三、复述概括,探究主旨

  教师活动

  1.请学生细看课文插图,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做复述课文的准备。

  2.请学生复述课文,并安排学生点评。

  3.在复述的基础上,按时间顺序将课

  文结构层次划分出来。

  4.学生带着问题打开书。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勾画。

  2.学生查工具书,交流。

  3.学生回答。

  4.学生默读课文,先自主探究,再合作讨论。

  5、讨论的基础上自主发言表达对这两个问题的见解。

  学生活动

  1、学生看插图,速读课文,做准备。

  2、学生复述课文,同学点评或补充。

  3、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结构层次:

  4、学生重点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再看文中插图,感受斑羚飞渡的悲壮,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部分(1、2段):(飞渡前)一群斑羚被逼到悲哀崖的绝境上。

  第二部分(3-16段):(飞渡时)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年轻的一半生存的方法成功飞渡。

  第三部分(17段):(飞渡后)镰刀头羊悲壮地走向死亡。

  4.学生重点阅读,同桌交流感受。

  四、本课小结

  课文描述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赢得种群生存的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来摆脱困境的壮举,向我们展示了动物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令人震撼。

  五、板书设计

  面临绝境(飞渡前)

  ↓

  毅然决定

  ↓(飞渡时)

  试跳成功

  ↓(飞渡后)

  走向彩虹

  六、作业设计

  智慧、勇气、自我牺牲

  写出课文故事梗概,不超过300字。

  第二课时

  教师指导

  1.引导重点朗读,感情形象本质。

  2.学习传神描述,积累优美语言。

  3.比较阅读,巩固延伸。

  一、引导重点朗读,感悟形象本质

  教师活动

  1.请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斑羚群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镰刀头羊,请重点阅读文中描述镰刀头羊的句子,从它的神态、动作、声音等方面的描述中,你读出了哪些本质内涵。

  学生活动

  1.精读重点句段。

  2.分析形象描述。

  3.拓展延伸探究。

  学生活动

  1.学生研读,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

  3.教师引导明确:

  镰刀头羊的形象本质: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4、对镰刀头羊的描述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三次叫声,你能结合上下文说出这三次叫声的不同含义吗?

  5.引导学生明确:

  (1)第一次,当发现斑羚羊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并告诉种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的同类了。

  (2)彩虹给危难中的人带来幻想、期望;秀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构成鲜明的比较;结尾彩虹象征完美的理想境界,象征镰刀头羊的精神闪光。

  二、学习传神描述,积累优美语言

  教师活动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段。

  2.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点理由。

  3.本文描述生动、形象,十分传神,请找出二三处,同桌交流,体会其妙处。

  4.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透过投影片明确。

  学生活动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展示。

  3.学生勾画、讨论交流。

  4.学生适当笔记。

  三、比较阅读,巩固延伸

  教师活动

  1.教师发阅读材料《家鸡·火狐·猎人》(见资料宝藏2),请学生阅读思考:

  (1)火狐和斑羚在面临危难时,表现有何异同?

  (2)斑羚群牺牲自救,给你怎样的深思?火狐被猎人无情地猎杀又给你怎样的反思?

  2.安排写作小练习:

  请以斑羚和火狐的身份,给人类写一封信,呼吁人们正确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

  学生活动

  1.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1)相同点:都有对生活的渴求和行动;不同点:斑羚群突现了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

  (2)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神圣的精神力量;反观人类,当危难来临时,我们都有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吗?火狐的杯具命运再一次呼呼人类:尊重动物,尊重生命。

  2.学生写作。

  四、本课小结

  珍视生命、关爱动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时刻牢记的。斑羚飞渡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使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渺小。

  五、板书设计

  镰刀头羊:智慧、镇定、从容

  彩虹:期望、完美境界、精神闪光

  六、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

  2.学完课文,你心中必须有许多话想给斑羚说,请给斑羚写一封信,诉你心中所想。

  【资料宝藏故事很惊险,可读性很强,故事本身就是动物世界的一种奇观。在写作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1.给斑羚分别命名,便于叙述清楚。

  这个种群有七八十只斑羚,动物不像人有姓名,叙述起来就比较困难。

  作者分类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中年斑羚”“大斑羚”“小斑羚”。

  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灰黑色母斑羚”,或者加上“一只”“一头”,特指某一个体,如“一只公斑羚”“一只半大的斑羚”“一头衰老的母斑羚”“一只小斑羚”。

  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看起来是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故事叙述得既有重点,又首尾完整。

  飞渡是重点,写得最细,最精彩,但故事并不是直奔主题。飞渡前,飞渡后,都有必要的叙述。故事完整,重点就是高潮。所以这篇文章像一般叙事文学作品一样,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

  3.有详有略的写法。

  七八十只斑羚,三四十对,详写一对,略写其他,就足以写出飞渡的情景。详写的个性详,从时间上说,但是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3

  一、课文定位: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斑羚飞渡》

  《斑羚飞渡》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等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让我们懂得如何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本文(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了精神的震撼。因此本文除了可以让学生懂得要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感悟动物身上的可贵的自我牺牲精神。

  二、本文的教学目标

  基于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以及它在本单元的中的地位。我确定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能简单地复述出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范读、朗读,感悟、体会,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蕴涵的思想感情。

  B、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本文记叙斑羚自救时细腻的笔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B、联系生活,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以上几个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几个指导思想: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3、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同时我根据这几个《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重点和难点;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

  5、难点: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为了更好的达成上面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在教学手段方面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加多媒体辅助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文《斑羚飞渡》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在教授本文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第二、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充分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的要求,我选择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具体,更直观的了解斑羚飞渡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中的斑羚以及斑羚飞渡的过程如果仅仅凭空想象,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是有较大难度的,不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中心,;

  第三、根据新课程标准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

  2、学法:在确定了这几种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我再根据《斑羚飞渡》这一课文的特点以及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我选择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

  第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第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更能促进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

  四、教学程序

  基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选择了这些教学手段和学习指导方式,下面我侧重讲一讲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1、设计思路及程序

  第一、导入: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讲述汶川地震中谭千秋用自己的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事例,然后请一两个学生谈谈感受,再导入新课:人类在危机关头由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那么在动物界呢?会不会也有类似的这种高贵的自我牺牲呢?

  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进入角色,初步感知在生死危机关头的那种自我牺牲精神。

  第二、第一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藏羚羊幻灯片及文字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藏羚羊,带着对藏羚羊的初步印象,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布置任务,朗读完之后能简单的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根据《新课标》中“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要求来完成教学目标一。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步,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请学生自由谈:

  1、读完课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你在回想课文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这篇课文最为精彩的部分当数惊心动魄的斑羚飞渡的场景,运用多媒体辅助,播放斑羚飞渡动画。并让学生有感情的读飞渡场景,请加以简要评述

  这主要是让学生能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根据《新课标。》中“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同时也让学生自主探究了羚羊试跳过程中细腻的笔触。这一过程主要完成教学目标二。

  第三步;在完成了教学目标一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的更深层的内涵,于是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先后分别出示彩虹的幻灯片,以及镰刀头羊的幻灯片,让学生思考彩虹的作用,以及镰刀头羊在飞渡中的作用和他这一形象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出示“动物之间人性化的温情的场面”的幻灯片,请大家用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联系实际,共同谈谈这篇文章的主旨,谈谈内心起伏。并由代表发言。完成教学目标三中的第一个。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在让学生理解斑羚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出示“动物惨遭杀害的图片”让学生共同探讨,采用互助合作探究的方式谈感想,谈如何去做。联系生活,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完成教学目标三的第二个目标——联系生活,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到这里可以说,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体都有了一个较为具体的理解,为了更好的巩固这一教学成果,我设计了如下的课余作业,谈谈《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给你怎样的启示?进一步思考本文的社会现实意义。

  《新课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五、反思其他具体注意点:

  1、飞渡场景中一些修辞手法的赏析,运用,2、彩虹的烘托手法的理解;

  3、环境描写的作用

  4、教师以引导为主,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六、板书设计

  斑羚飞渡

  老斑羚———自我牺牲精神

  彩虹→烘托

  以上是我讲授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的大致思路,其中或许还有一些不足和错误,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同行多提宝贵建议,批评指正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3、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难点: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藏羚羊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故事梗概:一肥壮的藏羚羊被猎人发现后留下两行残泪,跪拜猎人,可惜猎人并不为之所动,开膛剥皮之后,才发现原来其腹中已有成形的小藏羚羊,我们不能不被这神圣的慈母的跪拜所震撼,在动物世界里也充满了浓浓的深情厚意。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再一次将这感人肺腑的一幕呈现在读者面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

  (二)词语讲解

  (三)速读课文

  (四)复述故事

  注意:典型环境,典型事件

  1、一学生复述;

  2、一学生补充并点评;

  3、谈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1—4自然段,思考问题

  1、当时的斑羚羊身处一个怎样的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找出描写斑羚羊的句子,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的斑羚此刻会是怎样呢?镰刀头羊表现如何?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行描写?

  明确:

  (1)斑羚羊陷于进退维谷的绝境,为后文作铺垫;

  (2)斑羚羊一片慌乱。其中老斑羚羊用生命向大家作提示山涧是无法越过的。镰刀头羊表现出从容,镇定,临危不乱,富有智慧的优秀品质,抓住了它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进行描写。

  (六)阅读5—15自然段,思考问题

  这些充满灵性的斑羚群虽然身陷绝境但他们有没有绝望?有没有想出求生自救的办法?根据问题研读5—15自然段,从而更好的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大声读,投入读,自由读,动情读,圈点勾画出所需要的信息。

  1、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2、文中多次写斑羚的叫声,尤其是镰刀头羊的叫声,每一次的叫声分别有什么意义?

  3、斑羚在飞渡过程中,哪些动作行为打动了你的内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为什么?

  4、假如你是那头即将飞渡的老斑羚,此时会想些什么?会对那些年轻的斑羚说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

  (1)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它的作用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

  (2)悲哀,绝望,招呼,叹息,兴奋等;

  (3)符合情理即可。注:精彩片段可反复朗读欣赏;

  (4)言之成理即可。

  5、设问: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明确: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七)阅读16—17自然段思考问题

  老斑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八)学习本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从中获得了什么?

  1、学生讨论后畅谈;

  2、名言警句介绍: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人只有贡献社会才能找到那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意义!

  (九)作业

  假如你是狩猎队的一员,看了这震撼人心的场面后,会有怎样的感想,今后将会怎样做?

  假如你是一只小斑羚,在成功飞渡后,会怎样想?怎样做?

  假如你曾经了解过动物世界扣人心弦的一幕,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想?

  假如你是作者,就是这一事件的见证人,你又会怎样生动的将它记叙下来?

  请以“假如”为题,写篇文章。要求:说真话,诉真情。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复述文章重点资料

  2从斑羚飞渡中得到启示,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

  3观照人性亮点的失落,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唤醒人性的良知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五、教学资料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男女生分别朗读,圈点重点词语,正音正字,熟悉课文资料

  (二)整体感悟:

  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文章所示的斑羚飞渡的四个过程――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深渊,复述文章资料。(学生合作探究,一人主述,其他人补充)(同时展示多媒体直观画面的课件,加强形象感知)(指导:复述时要记住主要资料,把握重点,抓住主要动词来复述)

  (三)问题研究:(学生思考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1、从彩虹架起的虚幻的桥,到镰刀头羊“不见在一片灿烂中”,“彩虹”在课文中出现过多次。“彩虹”有怎样的好处

  彩虹是虚幻、秀丽的。虚幻而秀丽的东西,能够给人带来幻想、期望,让人陶醉其中,产生精神上的迷恋、依靠。秀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成为鲜明的比较,镰刀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也是向往投身于完美的理想世界吧。

  2、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3、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不见在一片灿烂中。(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4、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从细节描述入手分析斑羚形象特点。)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

  (四)布置作业:

  1、从这场动人心魄的斑羚飞渡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课外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再找出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类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论、文章等。

  3、动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可贵品质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否也有所体现,试举例说明。

  4、思考在地球上人类和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将怎样去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秀丽和谐?能够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1、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幻灯片展示)(课本206页3-6行)

  (“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2、从这场动人心魄的斑羚飞渡过程中,你有何感悟?(幻灯片展示图片)

  (提示:能够多角度思考,言之有据就行)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明确总结:

  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精神、团队精神、聪明智慧、大无畏的勇气、生命的尊严、生存权利的渴求、善待生命……

  3、是否能再找出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类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论、文章等?请讲述给同学们听。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幻灯片展示)

  A、弱小的蚂蚁能够在火球面前滚抱成团,死里逃生

  B、青藏高原藏羚羊面临毁灭和绝种的危险……

  C、《动物世界》的拍摄者金沃尔哈特曾说过:“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4、动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可贵品质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否也有所体现,试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幻灯片展示)

  A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敢于自救和善于自救。(洪水、地震、干旱……)

  B人类在社会灾害面前敢于反抗不怕牺牲。(反抗暴政的起义;革命先烈为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不惜牺牲生命……)

  C在意外事故面前勇于自我牺牲……

  5、人类和动物身上共同拥有许多可贵的精神和品质,然而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的杯具?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主角(幻灯片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人与动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欲望。在原始部落时代,人们追杀猎物是为了生存,而时代发展到这天,人们再肆意捕杀猎物那只能是为了金钱,为了欲望。动物的凶残,只是为了繁衍生存,这正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差异。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主角,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这篇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机会。

  6、人类和动物之间究竟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地球上人类和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将怎样去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秀丽和谐?(幻灯片展示)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所找的资料,自由发言,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展示网上搜索的相关资料:资料来源――“黑龙江绿色食品网”首页“绿色英雄”新闻的资料。)

  (解题要点:1、本文把动物的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十分新颖和动人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作品的主旨,作为人类的一员,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2、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7、同学们还是否有什么问题要讲的?包括不理解的想质疑的问题,或者是已经理解的比较重要的问题但没人谈到的?

  8、(如果没有学生质疑,教师向学生质疑:----

  课文描述“斑羚飞渡”的成功,近乎奇迹,是以斑羚们时间先后选取的精确、跳跃幅度控制的高超、跳跃技巧掌握的娴熟、对接时机衔接的吻合为前提的,从文章的交代来看,斑羚们此前并没有经过这样的排练,那么,课文描述的“斑羚飞渡”是真实发生的吗还是主要出自作者的想像(学生讨论,发言解答,教师指导)

  首先,在动物界,确实有牺牲部分成员的生命以取得种群中大多数的生存机会的事实;其次,依我们自身的经验能够明白,人类在困难时往往会激发出以前从未展现的潜力,做出平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当斑羚群陷入种群灭绝的危机时,强烈的求生欲望会导致奇迹的发生。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推论本文中叙述的事情就必须是百分之百真实的。但是,真实与否又有什么要紧呢任何出此刻作品中的素材,都是作家进行艺术剪裁和合理加工的结果,艺术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真实,我们没有必要追究事情是否贴合生活的真实。我们能够把它当作一篇动物小说来读,抛开表层的坠饰(艺术虚构),体会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来源,阅读的乐趣将充盈读者的心间。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6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领会描写的作用;

  3、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4、理解课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理解课文主旨。

  (3)结合人性亮点的失落,探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难点:学习课文详略恰当的写法。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字词学习,感到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一、导入

  1、检查预习,正音、释义: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3、简介斑羚(其中1,3用幻灯片显示)

  4、讲述《生命的跪拜》引入“斑羚飞渡”

  二、整体感知内容

  1、欣赏并描述图片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各自的意见

  2、结合图片,边听音乐(《命运》或者《二泉映月》)边读课文

  3、抽2~3名学生复述飞渡的情景并互评,体会详略恰当的写法

  4、自主学习,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结果怎么样?

  (2)斑羚的飞渡可以分为哪几个过程?

  (3)头羊有哪些特征?

  (4)面对这场生与死的选择,作者的心情怎么样?

  (5)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三、作业

  1、反复阅读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感情

  2、勾划出其中描写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3、积累字词:抄写“正音和解释”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研讨与赏析

  一、导入

  检查作业及上一课时的`学习情况

  二、研讨与赏析

  1、作者是如何区分这群斑羚的?

  2、在这次飞渡中头羊最令人敬佩的行为是什么?表现出了头羊哪些品质?

  3、文章几处写到了斑羚的叫声,这些叫声各有什么特点?

  4、找出课文中描写彩虹的语句,体会并分析写景的妙处。

  三、质疑探究

  1、如何理解“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中的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2、“为什么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让“我”感到震惊?

  3、“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中的 “灿烂”应该如何理解?

  四、体验与反思

  1、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认识,如果你是狩猎队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2、在和平与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惨剧发生?

  3、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应该怎样和野生动物相处?

  五、作业

  1、反复阅读课文,领会其思想意义。

  2、以“我是地球小卫士”为题写一则短文。

  3、预习《华南虎》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相关文章:

斑羚飞渡教案06-30

斑羚飞渡教案15篇(精)06-30

斑羚飞渡教学反思01-12

斑羚飞渡阅读心得12-19

斑羚飞渡读书笔记01-06

【优】斑羚飞渡读书笔记15篇12-12

斑羚飞渡读书心得04-01

《斑羚飞渡》读书心得03-03

读《斑羚飞渡》有感06-24

在线咨询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1

  教学目标:

 一、感悟斑羚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复述斑羚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们那种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悲壮,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教学难点:

  通过总结课文中作者的暗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和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

  (学生们被老师声情并茂的故事给打动了,课堂的气氛显得有些凝重。稍作停顿,教师的叙述继续)

  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大屏幕显示)

  1、生字(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

  2、斑羚简介

  斑羚又名青羊、山羊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华南等地国家二级保护动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左右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脚,长15-20厘米。生活在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清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听觉很敏锐。

  3、伤心崖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

  4、至于作者,我们已在预习中读过了,这里不再介绍。

  三、根据我们课前预习课文的情况,大家在头脑中快速地组织一下,准备复述主要的故事情节。(准备时间两分钟,同学们思考后交流,并推举出一、两名同学复述。

  四、复述完故事后,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斑羚飞渡场面的悲壮。注意:在观看过程中请大家留心彩虹出现的次数和时间,并思考它每次出现都有何作用。

  讨论并归纳: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再看大屏幕显示的三幅画面,它们暗示出了本文的结构:请同学们用三个字分别概括出来。

  飞渡前—飞渡中—飞渡后

  五、合作探究性学习,讨论、交流:

  对这篇课文我们有何感受,从斑羚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从人身上我们又能想到哪些呢?讨论并归纳:

  从斑羚身上我们能学到:集体主义精神、团结、无私奉献精神、勇于自我牺牲精神。

  从人身上我们又能想到:不做动物的杀戮者,要做动物的保护者。

  (以上讨论分四人一个小组进行,派代表发言)

  4)、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5)、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的行列,后来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

  七、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见所闻,讲述课文主题相关类似的故事。

  八、小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深为老斑羚在危急关头为了赢得种群生存的机会,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的献身精神所震撼,那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情景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使我们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许多类似的人和事,他们默默无闻,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无穷的人格魅力,他们是时代中最可爱、可敬的人。

  九、作业:

  1、根据搜集的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

  2、谈“斑羚飞渡”中的美。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2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1.播放《动物世界》有关动物在危难时刻做出牺牲保护幼仔和同伴的影像资料。

  2.结合影像资料点拨:

  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常常有动物做出一些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至深的举动,当我们在观赏这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场景时,你除了震惊,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活动

  1.进入情景,引发共鸣。

  2.认真朗读,感知课文。

  3.活动参与,把握中心。

  学生活动

  学生观赏,进入情景。

  学生深思,引发共鸣。

  设问导入

  斑羚生性温顺,在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它们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取呢?

  二、引导朗读,感知课文

  教师活动

  1.请学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结合注释查工具书给以下字词注音、释义。

  狩(shòu)猎对峙(zhì)

  湛(zhàn)蓝斑斓(lán)

  磐(pán)石蹿(cuān)跳

  迥(jiǒng)然不同悲怆(chuàng)

  娴(xián)熟眼花缭(liáo)乱

  请学生回答导入设问:

  生性温顺的斑羚做出了怎样的选取?

  4.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1)斑羚飞渡的全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斑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取?

  5.引导学生明确以上问题:

  (1)斑羚飞渡的全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深渊

  (2)斑羚做出这样的选取一是环境所迫,二是斑羚对生命的渴求,斑羚群所固有的牺牲精神、团队精神的自然之举。

  三、复述概括,探究主旨

  教师活动

  1.请学生细看课文插图,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做复述课文的准备。

  2.请学生复述课文,并安排学生点评。

  3.在复述的基础上,按时间顺序将课

  文结构层次划分出来。

  4.学生带着问题打开书。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勾画。

  2.学生查工具书,交流。

  3.学生回答。

  4.学生默读课文,先自主探究,再合作讨论。

  5、讨论的基础上自主发言表达对这两个问题的见解。

  学生活动

  1、学生看插图,速读课文,做准备。

  2、学生复述课文,同学点评或补充。

  3、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结构层次:

  4、学生重点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再看文中插图,感受斑羚飞渡的悲壮,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部分(1、2段):(飞渡前)一群斑羚被逼到悲哀崖的绝境上。

  第二部分(3-16段):(飞渡时)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年轻的一半生存的方法成功飞渡。

  第三部分(17段):(飞渡后)镰刀头羊悲壮地走向死亡。

  4.学生重点阅读,同桌交流感受。

  四、本课小结

  课文描述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赢得种群生存的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来摆脱困境的壮举,向我们展示了动物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令人震撼。

  五、板书设计

  面临绝境(飞渡前)

  ↓

  毅然决定

  ↓(飞渡时)

  试跳成功

  ↓(飞渡后)

  走向彩虹

  六、作业设计

  智慧、勇气、自我牺牲

  写出课文故事梗概,不超过300字。

  第二课时

  教师指导

  1.引导重点朗读,感情形象本质。

  2.学习传神描述,积累优美语言。

  3.比较阅读,巩固延伸。

  一、引导重点朗读,感悟形象本质

  教师活动

  1.请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斑羚群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镰刀头羊,请重点阅读文中描述镰刀头羊的句子,从它的神态、动作、声音等方面的描述中,你读出了哪些本质内涵。

  学生活动

  1.精读重点句段。

  2.分析形象描述。

  3.拓展延伸探究。

  学生活动

  1.学生研读,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

  3.教师引导明确:

  镰刀头羊的形象本质: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4、对镰刀头羊的描述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三次叫声,你能结合上下文说出这三次叫声的不同含义吗?

  5.引导学生明确:

  (1)第一次,当发现斑羚羊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并告诉种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的同类了。

  (2)彩虹给危难中的人带来幻想、期望;秀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构成鲜明的比较;结尾彩虹象征完美的理想境界,象征镰刀头羊的精神闪光。

  二、学习传神描述,积累优美语言

  教师活动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段。

  2.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点理由。

  3.本文描述生动、形象,十分传神,请找出二三处,同桌交流,体会其妙处。

  4.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透过投影片明确。

  学生活动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展示。

  3.学生勾画、讨论交流。

  4.学生适当笔记。

  三、比较阅读,巩固延伸

  教师活动

  1.教师发阅读材料《家鸡·火狐·猎人》(见资料宝藏2),请学生阅读思考:

  (1)火狐和斑羚在面临危难时,表现有何异同?

  (2)斑羚群牺牲自救,给你怎样的深思?火狐被猎人无情地猎杀又给你怎样的反思?

  2.安排写作小练习:

  请以斑羚和火狐的身份,给人类写一封信,呼吁人们正确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

  学生活动

  1.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1)相同点:都有对生活的渴求和行动;不同点:斑羚群突现了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

  (2)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神圣的精神力量;反观人类,当危难来临时,我们都有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吗?火狐的杯具命运再一次呼呼人类:尊重动物,尊重生命。

  2.学生写作。

  四、本课小结

  珍视生命、关爱动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时刻牢记的。斑羚飞渡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使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渺小。

  五、板书设计

  镰刀头羊:智慧、镇定、从容

  彩虹:期望、完美境界、精神闪光

  六、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

  2.学完课文,你心中必须有许多话想给斑羚说,请给斑羚写一封信,诉你心中所想。

  【资料宝藏故事很惊险,可读性很强,故事本身就是动物世界的一种奇观。在写作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1.给斑羚分别命名,便于叙述清楚。

  这个种群有七八十只斑羚,动物不像人有姓名,叙述起来就比较困难。

  作者分类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中年斑羚”“大斑羚”“小斑羚”。

  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灰黑色母斑羚”,或者加上“一只”“一头”,特指某一个体,如“一只公斑羚”“一只半大的斑羚”“一头衰老的母斑羚”“一只小斑羚”。

  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看起来是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故事叙述得既有重点,又首尾完整。

  飞渡是重点,写得最细,最精彩,但故事并不是直奔主题。飞渡前,飞渡后,都有必要的叙述。故事完整,重点就是高潮。所以这篇文章像一般叙事文学作品一样,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

  3.有详有略的写法。

  七八十只斑羚,三四十对,详写一对,略写其他,就足以写出飞渡的情景。详写的个性详,从时间上说,但是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3

  一、课文定位: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斑羚飞渡》

  《斑羚飞渡》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等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让我们懂得如何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本文(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了精神的震撼。因此本文除了可以让学生懂得要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感悟动物身上的可贵的自我牺牲精神。

  二、本文的教学目标

  基于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以及它在本单元的中的地位。我确定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能简单地复述出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范读、朗读,感悟、体会,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蕴涵的思想感情。

  B、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本文记叙斑羚自救时细腻的笔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B、联系生活,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以上几个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几个指导思想: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3、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同时我根据这几个《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重点和难点;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

  5、难点: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为了更好的达成上面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在教学手段方面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加多媒体辅助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文《斑羚飞渡》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在教授本文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第二、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充分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的要求,我选择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具体,更直观的了解斑羚飞渡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中的斑羚以及斑羚飞渡的过程如果仅仅凭空想象,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是有较大难度的,不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中心,;

  第三、根据新课程标准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

  2、学法:在确定了这几种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我再根据《斑羚飞渡》这一课文的特点以及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我选择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

  第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第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更能促进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

  四、教学程序

  基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选择了这些教学手段和学习指导方式,下面我侧重讲一讲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1、设计思路及程序

  第一、导入: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讲述汶川地震中谭千秋用自己的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事例,然后请一两个学生谈谈感受,再导入新课:人类在危机关头由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那么在动物界呢?会不会也有类似的这种高贵的自我牺牲呢?

  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进入角色,初步感知在生死危机关头的那种自我牺牲精神。

  第二、第一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藏羚羊幻灯片及文字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藏羚羊,带着对藏羚羊的初步印象,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布置任务,朗读完之后能简单的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根据《新课标》中“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要求来完成教学目标一。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步,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请学生自由谈:

  1、读完课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你在回想课文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这篇课文最为精彩的部分当数惊心动魄的斑羚飞渡的场景,运用多媒体辅助,播放斑羚飞渡动画。并让学生有感情的读飞渡场景,请加以简要评述

  这主要是让学生能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根据《新课标。》中“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同时也让学生自主探究了羚羊试跳过程中细腻的笔触。这一过程主要完成教学目标二。

  第三步;在完成了教学目标一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的更深层的内涵,于是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先后分别出示彩虹的幻灯片,以及镰刀头羊的幻灯片,让学生思考彩虹的作用,以及镰刀头羊在飞渡中的作用和他这一形象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出示“动物之间人性化的温情的场面”的幻灯片,请大家用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联系实际,共同谈谈这篇文章的主旨,谈谈内心起伏。并由代表发言。完成教学目标三中的第一个。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在让学生理解斑羚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出示“动物惨遭杀害的图片”让学生共同探讨,采用互助合作探究的方式谈感想,谈如何去做。联系生活,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完成教学目标三的第二个目标——联系生活,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到这里可以说,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体都有了一个较为具体的理解,为了更好的巩固这一教学成果,我设计了如下的课余作业,谈谈《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给你怎样的启示?进一步思考本文的社会现实意义。

  《新课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五、反思其他具体注意点:

  1、飞渡场景中一些修辞手法的赏析,运用,2、彩虹的烘托手法的理解;

  3、环境描写的作用

  4、教师以引导为主,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六、板书设计

  斑羚飞渡

  老斑羚———自我牺牲精神

  彩虹→烘托

  以上是我讲授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的大致思路,其中或许还有一些不足和错误,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同行多提宝贵建议,批评指正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3、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难点: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藏羚羊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故事梗概:一肥壮的藏羚羊被猎人发现后留下两行残泪,跪拜猎人,可惜猎人并不为之所动,开膛剥皮之后,才发现原来其腹中已有成形的小藏羚羊,我们不能不被这神圣的慈母的跪拜所震撼,在动物世界里也充满了浓浓的深情厚意。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再一次将这感人肺腑的一幕呈现在读者面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

  (二)词语讲解

  (三)速读课文

  (四)复述故事

  注意:典型环境,典型事件

  1、一学生复述;

  2、一学生补充并点评;

  3、谈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1—4自然段,思考问题

  1、当时的斑羚羊身处一个怎样的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找出描写斑羚羊的句子,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的斑羚此刻会是怎样呢?镰刀头羊表现如何?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行描写?

  明确:

  (1)斑羚羊陷于进退维谷的绝境,为后文作铺垫;

  (2)斑羚羊一片慌乱。其中老斑羚羊用生命向大家作提示山涧是无法越过的。镰刀头羊表现出从容,镇定,临危不乱,富有智慧的优秀品质,抓住了它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进行描写。

  (六)阅读5—15自然段,思考问题

  这些充满灵性的斑羚群虽然身陷绝境但他们有没有绝望?有没有想出求生自救的办法?根据问题研读5—15自然段,从而更好的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大声读,投入读,自由读,动情读,圈点勾画出所需要的信息。

  1、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2、文中多次写斑羚的叫声,尤其是镰刀头羊的叫声,每一次的叫声分别有什么意义?

  3、斑羚在飞渡过程中,哪些动作行为打动了你的内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为什么?

  4、假如你是那头即将飞渡的老斑羚,此时会想些什么?会对那些年轻的斑羚说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

  (1)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它的作用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

  (2)悲哀,绝望,招呼,叹息,兴奋等;

  (3)符合情理即可。注:精彩片段可反复朗读欣赏;

  (4)言之成理即可。

  5、设问: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明确: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七)阅读16—17自然段思考问题

  老斑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八)学习本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从中获得了什么?

  1、学生讨论后畅谈;

  2、名言警句介绍: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人只有贡献社会才能找到那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意义!

  (九)作业

  假如你是狩猎队的一员,看了这震撼人心的场面后,会有怎样的感想,今后将会怎样做?

  假如你是一只小斑羚,在成功飞渡后,会怎样想?怎样做?

  假如你曾经了解过动物世界扣人心弦的一幕,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想?

  假如你是作者,就是这一事件的见证人,你又会怎样生动的将它记叙下来?

  请以“假如”为题,写篇文章。要求:说真话,诉真情。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复述文章重点资料

  2从斑羚飞渡中得到启示,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

  3观照人性亮点的失落,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唤醒人性的良知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五、教学资料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男女生分别朗读,圈点重点词语,正音正字,熟悉课文资料

  (二)整体感悟:

  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文章所示的斑羚飞渡的四个过程――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深渊,复述文章资料。(学生合作探究,一人主述,其他人补充)(同时展示多媒体直观画面的课件,加强形象感知)(指导:复述时要记住主要资料,把握重点,抓住主要动词来复述)

  (三)问题研究:(学生思考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1、从彩虹架起的虚幻的桥,到镰刀头羊“不见在一片灿烂中”,“彩虹”在课文中出现过多次。“彩虹”有怎样的好处

  彩虹是虚幻、秀丽的。虚幻而秀丽的东西,能够给人带来幻想、期望,让人陶醉其中,产生精神上的迷恋、依靠。秀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成为鲜明的比较,镰刀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也是向往投身于完美的理想世界吧。

  2、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3、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不见在一片灿烂中。(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4、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从细节描述入手分析斑羚形象特点。)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

  (四)布置作业:

  1、从这场动人心魄的斑羚飞渡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课外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再找出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类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论、文章等。

  3、动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可贵品质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否也有所体现,试举例说明。

  4、思考在地球上人类和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将怎样去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秀丽和谐?能够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1、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幻灯片展示)(课本206页3-6行)

  (“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2、从这场动人心魄的斑羚飞渡过程中,你有何感悟?(幻灯片展示图片)

  (提示:能够多角度思考,言之有据就行)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明确总结:

  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精神、团队精神、聪明智慧、大无畏的勇气、生命的尊严、生存权利的渴求、善待生命……

  3、是否能再找出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类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论、文章等?请讲述给同学们听。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幻灯片展示)

  A、弱小的蚂蚁能够在火球面前滚抱成团,死里逃生

  B、青藏高原藏羚羊面临毁灭和绝种的危险……

  C、《动物世界》的拍摄者金沃尔哈特曾说过:“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4、动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可贵品质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否也有所体现,试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幻灯片展示)

  A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敢于自救和善于自救。(洪水、地震、干旱……)

  B人类在社会灾害面前敢于反抗不怕牺牲。(反抗暴政的起义;革命先烈为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不惜牺牲生命……)

  C在意外事故面前勇于自我牺牲……

  5、人类和动物身上共同拥有许多可贵的精神和品质,然而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的杯具?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主角(幻灯片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人与动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欲望。在原始部落时代,人们追杀猎物是为了生存,而时代发展到这天,人们再肆意捕杀猎物那只能是为了金钱,为了欲望。动物的凶残,只是为了繁衍生存,这正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差异。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主角,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这篇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机会。

  6、人类和动物之间究竟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地球上人类和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将怎样去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秀丽和谐?(幻灯片展示)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所找的资料,自由发言,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展示网上搜索的相关资料:资料来源――“黑龙江绿色食品网”首页“绿色英雄”新闻的资料。)

  (解题要点:1、本文把动物的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十分新颖和动人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作品的主旨,作为人类的一员,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2、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7、同学们还是否有什么问题要讲的?包括不理解的想质疑的问题,或者是已经理解的比较重要的问题但没人谈到的?

  8、(如果没有学生质疑,教师向学生质疑:----

  课文描述“斑羚飞渡”的成功,近乎奇迹,是以斑羚们时间先后选取的精确、跳跃幅度控制的高超、跳跃技巧掌握的娴熟、对接时机衔接的吻合为前提的,从文章的交代来看,斑羚们此前并没有经过这样的排练,那么,课文描述的“斑羚飞渡”是真实发生的吗还是主要出自作者的想像(学生讨论,发言解答,教师指导)

  首先,在动物界,确实有牺牲部分成员的生命以取得种群中大多数的生存机会的事实;其次,依我们自身的经验能够明白,人类在困难时往往会激发出以前从未展现的潜力,做出平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当斑羚群陷入种群灭绝的危机时,强烈的求生欲望会导致奇迹的发生。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推论本文中叙述的事情就必须是百分之百真实的。但是,真实与否又有什么要紧呢任何出此刻作品中的素材,都是作家进行艺术剪裁和合理加工的结果,艺术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真实,我们没有必要追究事情是否贴合生活的真实。我们能够把它当作一篇动物小说来读,抛开表层的坠饰(艺术虚构),体会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来源,阅读的乐趣将充盈读者的心间。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6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领会描写的作用;

  3、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4、理解课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理解课文主旨。

  (3)结合人性亮点的失落,探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难点:学习课文详略恰当的写法。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字词学习,感到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一、导入

  1、检查预习,正音、释义: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3、简介斑羚(其中1,3用幻灯片显示)

  4、讲述《生命的跪拜》引入“斑羚飞渡”

  二、整体感知内容

  1、欣赏并描述图片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各自的意见

  2、结合图片,边听音乐(《命运》或者《二泉映月》)边读课文

  3、抽2~3名学生复述飞渡的情景并互评,体会详略恰当的写法

  4、自主学习,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结果怎么样?

  (2)斑羚的飞渡可以分为哪几个过程?

  (3)头羊有哪些特征?

  (4)面对这场生与死的选择,作者的心情怎么样?

  (5)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三、作业

  1、反复阅读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感情

  2、勾划出其中描写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3、积累字词:抄写“正音和解释”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研讨与赏析

  一、导入

  检查作业及上一课时的`学习情况

  二、研讨与赏析

  1、作者是如何区分这群斑羚的?

  2、在这次飞渡中头羊最令人敬佩的行为是什么?表现出了头羊哪些品质?

  3、文章几处写到了斑羚的叫声,这些叫声各有什么特点?

  4、找出课文中描写彩虹的语句,体会并分析写景的妙处。

  三、质疑探究

  1、如何理解“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中的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2、“为什么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让“我”感到震惊?

  3、“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中的 “灿烂”应该如何理解?

  四、体验与反思

  1、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认识,如果你是狩猎队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2、在和平与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惨剧发生?

  3、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应该怎样和野生动物相处?

  五、作业

  1、反复阅读课文,领会其思想意义。

  2、以“我是地球小卫士”为题写一则短文。

  3、预习《华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