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

时间:2024-10-25 11:40:24 教案 我要投稿

(优)《三峡》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峡》教案 ,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三峡》教案15篇

《三峡》教案 1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三峡风光》导入课,给学生创造下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整体感知,突出重点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品读,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检查预习

  (要求读背课文,弄准字音,掌握文学常识。)

  1、给下列字注音

  阙曦 溯 湍 漱

  2、本文作者是,(朝代)人,著名的

  三、研讨课文,掌握重点。

  (讲练结合,展示风采。)

  (一)字词释义,我最棒!

  1、略无阙处2、夏水襄陵3、沿溯阻绝4、乘奔御风

  5、不以疾也6、素湍绿潭7、良多趣味8、属引凄异

  (二)区分词义,我能行!(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中

  自非亭午夜分

  2、绝:哀转久绝

  绝多生怪柏

  3、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4、属:属引凄异

  属于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三)辨析词类,看我的!(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回清倒影

  3、每至晴初霜旦4、素湍绿潭

  (四)慧眼辨真假(通假字)

  1、略无阙处2、哀转久绝

  (五)博古通今(古今异议)

  三声

  (六)学以致用(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团结就是力量(课文分析)

  1、文章从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

  2、文中引用名句的作用是什么?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句诗?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什么?它和本文的那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延伸迁移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你能说出理由来吗?并从本文找出印证的原句。

  六、总结

  本文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通过对三峡山水的具体描绘,突出了三峡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七检测

  比较阅读:《三峡》 《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

  1、下列句子有写水流湍急的,有写水清澈的。请选出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不同的一句()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下列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谷,悄怆幽邃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90——93

  教学目标:

  通过情境图,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明白算理,学会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326×14 207×9 2 10×90 100×90 讨论交流,这两个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二、创设情境

  长江三峡,你知道吗?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分三期,工18年,20xx年完工,完工后将回保护生态,净化环境,还将是一个大的发电站,你想了解它吗?同学门请看这副图,你能

  知道它的`那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学习探究

  1、六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千万千瓦时?

  让学生独立列式,说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58.6×6= 六个58.6 是多少,58.6的六倍是多少

  让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练习:4.8×9 找学生版演

  2、这个月我家用电45千瓦时,每千瓦时0.62 元,应付电费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列式,后交流,把算式补充完整

  强调:结果中末尾有0,要把小数化简

  3、回忆小数乘整数的探究过程,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是什么?

  六、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1、六台发电机组发电多少千瓦时?

  58.6×6=351.6〔万千瓦时〕

  58.6—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三峡情景,学生兴趣浓厚在探究算法时,学生很多都说成了小数点上下对齐,还应加强对算理的教学。

《三峡》教案 3

  《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具体描述了三峡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青色而透明、夜的宁静,表达作者了对三峡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该单元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网络教室、课件、麦克风等。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方法】观、读、说、写四结合。

  【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设计理念】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本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到学校图书馆、看VCD、看电视、请教到过三峡旅游的人、上网等途径去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实现了“大课堂、中课堂、小课堂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一定要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此过程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主动的获取知识能力得到养成,使他终身受用。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三峡图片或读文章。

  (2)请去过三峡旅游的同学说说三峡的风光和感受。

  2、放三峡风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方纪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题目《三峡之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学伊始,我让学生交流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到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接着我便播放三峡风光片,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感知了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迫切想跟作者去游览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小组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3、生汇报。

  ①谈收获。

  ②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交流讨论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会将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三、熟读课文,想象画面

  本文语言优美,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非常适宜学生边读边想画面,感受三峡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三峡景色的无穷魅力。

  1、让学生自己朗读最欢喜的段落,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想画面。(展示:教师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2、朗读指导。

  (1)分小组读。(按兴趣,可分为早、中、午、晚四个小组)

  (2)小组比赛朗读,学生评仪,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上教学环节,我没有繁琐的分析课文,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配乐朗读。让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体会去朗读课文。

  2、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价。

  【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语感。整节课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深入理解、美读课文,体会情感”三个层次,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训练;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放手让学生默读、齐读、美读、示范读、配乐读等,体现朗读的指导层次性;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朗读氛围,增强了朗读的效果。】

  3、活动:制作《三峡之秋》音乐风光解说片

  (1)讨论关于“音乐风光解说片”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有合适的音乐作背景,要有与文字内容相同步的图片资料,要配上感情的的解说。)

  (2)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

  包括:①背景音乐若干段;②图片资料50幅;③PowerPoint应用程序;④麦克风。

  (3)学生按兴趣分组,组成研究、制作小组,分工合作,制作片子。

  (4)成果汇报交流。全班同学参与评价,评选出最佳片子和最佳解说员。

  【为《三峡之秋》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在“背景音乐的选择、图片的编排、解说的训练”中,达成了“语言文字的感悟、内化、积累和运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发展。】

  五、课外实践

  1) 喜欢文学的你,摘录本文优美的词句。

  2) 喜欢朗诵的你,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喜欢唱歌的你,用自己熟悉的旋律,配上自己填的词。

  4) 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三峡。

  5) 喜欢写作的你,可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校园之秋》。

  6) 喜欢旅游的你,为三峡写一段广告词,为三峡作宣传。

  7) 兴趣广泛的你,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的信息,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电子画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语言、数理逻辑、音乐等七种智能,而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独特的,这样就形成了发展的迥异。因此,我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方式等的不同特点,设计了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兴趣盎然地完成活动。从而促进了每个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大语文即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网络教学能充分利用网上浩瀚的语文资源,构建课内课外的联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学习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发展。】

  六、板书设计:

  三 峡 之 秋 时间 景物 特点

  早晨 露水(橘树、柚树) 明丽

  中午 长江 热烈

  下午 雾(长江) 青色而透明

  夜晚 长江、峡谷 宁静而神秘

《三峡》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4)、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法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拓展法。

  2、学法:诵读、讨论、探究。

  辅助教具

  小黑板、录音机、卡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语

  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那它美在哪里,有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

  2、请同学介绍作者、作品等

  生A: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生B: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

  二、出示目标

  1、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3、品析课文,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伴乐(高山流水)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韵律及情调),学生初步领略三峡之美。

  2、学生自读(伴乐),自由欣赏三峡之美

  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 。

  第二段读快,读出气势;第三段读慢,读出清幽;第四段略慢,读出凄美。

  3、伴乐朗读竞赛(小组推荐或自荐4人,每人一段,评价、鼓励)

  4、学生齐读(美读)

  5、自读课文,理解句意(分小组疏通,教师巡视)

  6、集体解决疑难

  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理解了文意。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进入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去领略三峡的美。

  1、小组自学,讨论问题,教师巡视、点拨。

  问题:

  (1):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作者抓住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归纳其特点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描述。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学完这篇课文后,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学习(可从结构、语言、描写角度等方面入手)

  2、合作探究(小组代表竞答,师生评议、鼓励、)

  (1)三峡之美,美在那里?

  生A:美在山,美在水。

  (2)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归纳其特点并描。

  师:如,三峡的水四季有不同的特点。三峡春冬之水是清幽、激荡、秀丽的。你看:水流湍急如白练,潭水碧绿如翡翠。怪柏、小草欣欣向荣,悬泉瀑布飞流直下。(从 素湍绿谭,回清倒影 可以看出来。)

  生B:三峡的山是连绵的、高峻的。你看:它们高耸入云,连绵不绝,隐天蔽日(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以看出来。

  生C:夏水是湍急的。你看:湍急的水流,阻绝了上行下行的船只,从白帝城到江陵,1200余里,一天就到达了。(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可以看出来。)

  生D:秋天的水是凄清的。你看:树林山涧凄清寂静,高处有哀啭的猿鸣,江上有凄婉的吟唱,让人动情。(从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等可以看出来。)

  (3)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E: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学习的?(答出一点即鼓励)

  生F:(1)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2)语言精炼、贴切。(3)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五、拓展介绍

  同学们,三峡的景色这样秀美,你想去吗?(想)现在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吗?(不能)20xx年5月20日14时,宏伟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已经实现。到20xx年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全面竣工,那时三峡将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作用。中国人让三峡造福人类的梦想正在实现。

  如今,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令世人瞩目的光辉!远去了,一个古老

  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是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

  六、小结

  郦道元抓住特征,仅用155字,就写出了三峡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为我们展现出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读来令人神往。

  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同学们,你们现在也要发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和管理中去,把祖国打扮得更加美丽!

  七、学生根据板书提纲试背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练习一、二、三。

  3、查阅有关资料,自办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山-- 绵长 高峻 (高峻美)

  三峡(美) 夏 湍急 (奔放美) 热爱祖国

  郦道元 水-- 春冬 清幽 (清幽美) 大好河山

  秋 凄清 (凄婉美)

《三峡》教案 5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统一(难点)

  课前导读

  【助读资料】

  1. 题目解说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

  2.作者简介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背景资料

  《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

  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

  【知识积累】

  字音:

  瑰(guī)丽 启碇(dìng) 夔(kuí)州 对峙(zhì)

  秭( zǐ )归 万仞( rèn ) 崆(kōng)岭 万壑(hè)

  汨(mì)罗 美髯(rán) 眺(tiào)望 草坂 (bǎn)

  绛(jiàng)紫 停泊(bó) 滟滪(yàn yù) 缥缈(piāo miǎo) 婀娜(ē nuó) 层峦叠嶂(zhàng) 澎湃pēngpài

  词意:

  碇:系船的石礅

  雷霆万钧:雷霆,霹雳;钧,古重量单位,约合当时三十斤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层峦叠嶂:嶂,象屏障一样的山峰形容山峦重叠

  绛:大红色

  亭亭笔立:亭亭,耸起的样子;笔立,笔直地挺立高高地耸起,笔直地挺立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蒸,升腾;蔚,聚集

  苍莽: 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莽莽苍苍: 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题1:筛选一句话概括作者游三峡时的感受

  题2:文章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题3:概括段落大意,理清文章思路,并概括三峡景物的特点

  明确(针对本文特点,应以思路为突破口)

  行文线索: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上午(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思路:

  一、总写这一天游历三峡的感受(1自然段)

  以下按行驶的航线,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三峡壮美的景色

  二、描绘瞿塘峡的雄奇 (2自然段) 特点: 象一道闸门

  1、描写黎明时瞿塘峡的画面

  2、描写瞿塘峡口的奇险

  3、描写过了瞿塘峡后所见到的江流和两岸景色

  三、描写巫峡的秀美(35自然段)特点: 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1、写峡口风光,点出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3自然段)

  2、关于美女峰的传说(4自然段)

  3、用种种比喻概括地描写巫峰风景(5自然段)

  四、描写西陵峡的凶险和作者的感想 (69自然段) 特点: 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1、过渡(6自然段)

  2、交代三个著名的险滩,叙述关于屈原的传说(7自然段)

  3、写轮船绕过泄滩,驶过青滩的情景,关于领航人的谈话和感想(8自然段)

  4、写轮船驶过崆岭滩的情景(9自然段)

  提示:本文作为游记散文,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能给予我们丰富的滋养,特别是三峡三特点,每个特点写作手法上各有侧重,却也因此而让很多师生觉得繁琐而无处下手,便肤浅地掠过经典的美文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从阅读文本入手,理情段内层次,从而真正地理清思路,从而为文本研读打下基础

  【文本研读】

  第一部分:

  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提起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将视觉与听觉沟通交融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通感表现作者的新奇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提起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这句话为全文打下了“雄伟而瑰丽”的基调

  教师点拨:通感就是 指听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的沟通交融“雄伟”“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这种感觉的转移就是“通感”

  第二部分:(划出描绘瞿塘峡的语句,重点思考描写景物和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用一句话概括第二部分的内容)

  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可以总结提出以下几点:

  1、(1)景随时异作者乘船过瞿塘峡是从“天已微明”到“早晨八点二十分”,景物也随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而变幻着开始看到的只是“灰蒙蒙的轮廓”、“各处还是云海茫茫”;往后看到的则是“色彩缤纷”、“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作者在写景时,注意到了时间的交待

  (2)步移景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乘船观景,立足点虽然都在船上,但是船不断行进,立足点也就随之而变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也就各有特色了古人云“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万群”就是讲的船上观景变幻无穷的特点作者对自己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交待是清楚的:如“‘江津号’停泊时”、“启碇续行”、“瞿塘峡口”“瞿塘峡中”、“过了八里长的瞿塘峡”、“船越驶越近”等等

  (3)同景换角这就是变换视觉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作者的视角有时放眼望去写远景,如“远远前方”、“你朝江流上望去”;有时收住视线写近景,如“近处山峦”、“船越驰越近”,有时仰视描写峡顶的蓝天、白云;有时俯视描写激流澎湃的江水,作者左顾右盼,景物也就各不相同

  (4)两个引用突出瞿塘峡口的特征文章在写到“船已进入瞿塘峡了”以后,首先概括介绍瞿塘峡口的特点:“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然后引用杜甫《夔州歌》的诗句和古时歌谣,让读者去想象瞿塘峡口的险要气势现在,对准峡口的.滟滪堆巨礁虽然已被炸掉,但是“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这“依然”一词告诉读者瞿塘峡的险要气势依然如故

  (5)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6)在拟声绘色地描写基础之上,恰当地抒发情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文中“……真美极了,……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瞿塘峡像一道闸门”等就是点睛之笔有的直抒其情,有的通过比喻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2.用一句话概括第二部分的内容

  明确: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重点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巫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明确:(1)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穿过巫峡时所见的俊秀景象

  文章两处写到巫山十二峰作者着重写了在巫峡口上的第一峰、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的美女峰和各具情态又变化无穷的群峰

  作者描绘神女峰,着重写那“万仞高峰之巅”的一耸立的细石,并介绍了它的有关传说,这就更突出了它的神奇色彩

  以上是“点”的介绍,紧接着,作者用巫峡和瞿塘峡作比较,突出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一特点,从“面”上描绘巫峡两岸群峰

  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山势左一弯,右一转”,“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山势奇绝,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再用丰富的想象,贴切的比喻,具体描绘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群峰特色文中用两个“突然”写出巫峡的迂回曲折有人说:舟行巫峡,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驰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所以,作者乘“江津号”过巫峡,所见群山并非一览无余,而是“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突然是绿茸茸的草板”在一条画廊中,一幅一幅地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象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2)从写法上分析可以指出以下几点:

  A.运用大量的比喻(让学生自己画出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

  B.点面结合

  C.按时间和航行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第四部分:(研习重点: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明确:这部分写的是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2.西陵峡的特点是什么?(要求用原句回答)

  明确:“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这是总写西陵峡特点

  “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泄滩、青滩和崆岭滩”下面是分述各滩的特点:

  泄滩:“万马奔腾的江水,到这里突然变成千万个漩涡你会感到江水简直是在旋转不前”

  青滩:“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崆岭滩:“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作者通过引用来写出其凶险

  3.作者除了这样直接描摹西陵峡的自然景视以外,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出西陵峡的凶险?

  通过作者乘船的感受突出西陵峡流急和滩险如:“船一下像流星随着怒涛冲去,一下又绕着险滩迂回浮进”“‘江津号’剧烈地震动起来”“‘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看起来这青滩的声势十分吓人,”“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

  4.这部分着重介绍了“秭归”和“香溪”两个县城,并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2)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3)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5.关于第八段结尾“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一句所蕴含的生活哲理的处理

  (1)提出此句引起学生注意

  (2)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生活中的风浪并不可怕,要勇于在风浪中锻炼自己,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综合探究】

  1、作者说,他“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2.主题

  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记叙了作者航行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描写了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

  3.写作特点分析

  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

  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的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1)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象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象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3)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瑰丽”修饰听觉音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绿茸茸的草坂,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听的沟通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5、引用有关的传说、民谣和古诗

  4.归纳游记散文的写法:

  (1)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熟悉被记叙和描写的事物,还要准备大量的有关材料

  (2)描写景物要注意自己的立足点和视察角度

  (3)文章结构安排一般以游程或时间为序

  (4)根据表达需要安排详略,可用“广角镜”描绘场面,也可用“长焦镜”展示“特写”,有远有近,有面有点,使文章错落有致

  (5)选取准确、鲜明的语言,善用各种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的特征,使读者也如身临其境

  (6)传说、民谣和古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读者的知识,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给读者提供了趣味盎然的史实,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美感,同时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学习检测】

  完全解读第14页

  教学反思:该文的思路很清晰,但每部分内容比较多,而且写景方法不同,这又是散文,游记散文的重点,所以没有匆匆读过,而是就文章做了细致的研读,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游记散文的写法

《三峡》教案 6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准确翻译,积累文言字词。

  2、体会文章意境,感受三峡之美,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3、学会抓住特征、用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文章,体会文章节奏鲜明的特点和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2、感受三峡之美,学会抓住特征、用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视频欣赏(播放三峡风光视频)

  2、导入新课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

  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进行一次三峡之旅。

  二、知识简介

  1、作者简介

  郦道元(466年~527年),字善长,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范阳涿州人。

  郦道元访求水道,四处游历,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他用毕生心血写成 《水经注》。当时南北对峙,一些南方的地貌郦道元没法实地考察,就通过广泛查询他人资料、经过自己的加工来完成。

  2、作品简介

  《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水经注》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合称“四大名注”。

  三、活动一:读文章之韵

  1、听读课文(播放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2、朗读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 不见曦月(xī)

  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 绝巘多生怪柏(yǎn)

  飞漱其间(shù) 林寒涧肃(jiàn) 属引凄异(zhǔ)

  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2)用“/”标注下面三组句子的停顿

  一组: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小结: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领起词”后要停顿)

  二组: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小结: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四字词语的节拍主要是二二节拍)

  三组:

  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小结: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3、朗读展示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iàn)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四、活动二:明文章之意

  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翻译词句。

  (1)理解加点字词

  甲组:

  略无阙处(完全没有)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不见曦月(日光,指太阳) 夏水襄陵(漫上、冲上)

  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素湍绿潭(白色)

  良多趣味(甚,很) 晴初霜旦(下霜)

  属引凄异(延长) 空谷传响(回声)

  乙组: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绝:沿溯阻绝(断) 绝巘多生怪柏(极) 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清澈)

  三:巴东三峡巫峡长(确数,三) 猿鸣三声泪沾裳(概数,多次)

  2、翻译下列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文: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译文: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

  附全文译文: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航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1200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到了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活动三:识文字之趣

  在文中圈一圈带“山”旁、 “氵”旁的字,结合文章来说说它们的意思。

  1、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出示投影)

  巴东三峡 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重岩叠嶂 嶂:zhàng,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巘怪柏 巘:yǎn,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 峻:jùn,高而陡峭。

  2、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出示投影)

  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

  素湍绿潭 湍:tuān急流的水;潭:深水池。

  悬泉瀑布 瀑:从河床陡坡或悬崖倾泻而下的水流。

  飞漱其间 漱:shù冲荡。

  林寒涧肃 涧:此指峡谷。

  猿鸣三声泪沾裳 沾:浸湿。

  六、朗读总结

  第一节稍慢,读出雄伟气势。第二节略快,读出奔放气势。

  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七、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识记重点词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翻译词句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良多趣味(甚,很)

  飞漱其间(冲荡) 空谷传响(回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2、背诵课文

  二、活动一:赏三峡之美

  1、推荐美景

  情境创设:

  朗读《三峡》之后,同学们被三峡美景所吸引,班级准备利用假期组织“大美三峡”研学活动,班级同学推荐你做好旅游攻略,推荐三峡之美景。

  具体任务:

  请根据《三峡》内容,为同学们推荐一处三峡美景,完成表格。

  (要求:设计景点名称,说出景点特点、适合旅游的季节、游览感受等。)

  推荐景点(名称)

  一线天

  文中相关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景点特点

  山峰高峻

  适合游玩季节

  一年四季

  预期感受

  感受到山峰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高峻,体会自然的神奇。

  预设1:

  景点名称:“山无阙”

  相关语句: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景点特点:群山连绵

  适合游玩季节:一年四季

  预期感受:感受三峡群山的绵延

  预设2:

  景点名称:“白帝漂流”

  相关语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景点特点:水流的湍急、奔放。

  适合游玩季节:夏季

  预期感受:感受到乘奔御风、一泻千里、惊险紧张的快感。

  预设3:

  景点名称:“倒影潭” “怪柏瀑”

  相关语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景点特点: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适合游玩季节:春季(或冬季)

  预期感受:感受三峡的诗情画意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预设4:

  景点名称:“听猿亭”

  相关语句: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景点特点:凄婉、悲凉。

  适合游玩季节:秋季

  预期感受:感受三峡秋天的肃杀、凄凉的氛围。

  2、归纳特点

  试着用一个字概括三峡景物的特点。(要求:不能重复)

  三峡之景,山水各异,四季分明,各具情态: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谓(广),“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可谓(高)。三峡的山显示的是一种雄壮之美。

  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谓(猛),“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谓(急)。三峡夏季的江水显示的是一种奔放之美。

  春冬:“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谓(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可谓(幽)。三峡的春冬之季显示的是一种清幽之美。

  秋季:“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可谓(凄),“高猿长啸,哀转久绝”可谓(哀)。“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可谓(悲)。三峡的秋季显示的则是一种凄婉之美。

  三、活动二:品写法之妙

  1、品析句子写法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郦道元所写的山水文章到底妙在何处呢?请同学们品析下面的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明确: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山“连”的特点,侧面烘托山高用“隐天蔽日”。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明确:通过正面侧面相结合、对比夸张手法:写出夏水的水势浩大,迅猛湍急的特点。

  (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明确:视角变化:俯视:“素湍……倒影”;仰视:“绝……飞漱其间”;动静结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动。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明确:渲染猿鸣凄异、山谷空旷,既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渔者歌”以其凄凉写猿鸣。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引用渔歌,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索凄凉的气氛。

  2、厘清写作思路

  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再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峡”的意思就是面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开笔写山,实则为写水设置条件。三峡的气势首先源自遮天蔽日的连绵群山。山高,则水落差大;山连,则水不得泄;峡窄,则水流湍急。故因山才有水。

  作者为水作注,自然重点写水,而水又以夏水最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最后则写秋景的萧瑟清冷。

  这样写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四、活动三:悟作者之情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之美,不仅美在流淌的文字和文章的结构,而且美在作者流露的情感。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五、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有关三峡的诗,说说与郦道元《三峡》的异同点。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歌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

  相同点:3篇名文都写到了三峡两岸山多、水流速度之快及连续不断地猿啼。

  不同点:体裁不同,《早发白帝城》《三峡歌》为诗,《三峡》为游记散文。《三峡》则突出了一种悲伤的气息。诗人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朝发白帝城》是以景物衬托自己的心情好,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陆游的《三峡歌》将三峡两岸的幽深秀丽、千姿百态刻画得生动万分。可以领略到峡中两岸青山连绵,群峰如屏,江流曲折,幽深秀丽,宛如一条天然画廊的惟美意境,令人浮想联翩。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郦道元的《三峡》,其景色之美,其语言之畅,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三峡高峻的山峰,湍急的江流,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让我们不禁心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我们的祖国奇山异水,山河锦绣,我们为生长在这样的祖国之上而骄傲自豪!愿三峡的美丽风光永远停留在你我心间,愿《三峡》的铿锵音乐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播放歌曲《三峡》)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

  2、请根据郦道元的《三峡》,为三峡写1篇精彩四季山水导游词。

《三峡》教案 7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附:板书设计

  14 三峡之秋

  早晨橘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雾青色而透明

  夜晚长江宁静

  峡谷神秘

《三峡》教案 8

  教学内容:三峡之秋

  教学要求:

  1、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3、了解三峡景物的特点;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准备三峡的风光片VCD,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介绍三峡

  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

  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

  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三峡?感受一下?教师播发三峡VCD

  三、新授

  看了刚才的`影片,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

  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组长注意做好记录。

  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

  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

  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

  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

  四、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

  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今天领略到的三峡的景色介绍给爸爸妈妈。

《三峡》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

  2、 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教师准备: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

  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 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2、 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

  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 看着现代的画面,读着古人的诗篇,我们知道,长江不仅壮丽于现在,更壮丽于过去,你觉得三峡最美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朗读过后再来解决。(学生齐读)

  4、 复习生字词,再次齐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本文的生字、读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阙处 襄陵 绝巘 嘱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飞漱 曦月 急湍

  xiào zhàng

  长啸 重岩叠嶂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切实抓好基础。

  5、 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

  (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6、 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限时1分钟描绘)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7、 教师点评:这几位同学描绘的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在山水)点出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8、 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联系你所见过的山,运用你脑中描写山的词库,你能说出哪些?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峥嵘 连绵 逶迤

  千山万壑 峰回路转 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9、 教师点评:我觉得是郦道元描绘的山美,他是针对山的高这个特点进行描绘,而你们还谈不上描绘,只是词语的堆砌,因为你们脑中并无一副完整的图画。现在,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

  (小组竞争进行想象积累性的描绘)

  【注】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激起他们思考的激情

  10 这次是你描绘的水美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先看一下郦道元的水,万物因水而有灵性,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季节来写的。

  多媒体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 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之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腾 咆哮 澄清(澈)

  汹涌澎湃 浩浩荡荡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万丈狂澜 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 飞瀑溅玉

  【注】此环节把文本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牵着他们带着好胜的心进入下一环节

  11、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12、 让我们再次欣赏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语言美。(学生齐读)

  13、 多媒体欣赏图片:找出与之相符的诗句,体会文中简练的语言。

  ①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②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④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⑤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峦翠微。

  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注】此环节为课外拓展,在欣赏放松的同时积累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14、 诗句再好,意境再美,终究是别人的,还好现在引用不用付专利。我们能否学着用优美简练的语言进行描绘。选定你想描绘的一副山水画,结合文中的句势,等下同学们一起对号入座,能对得上号,说明你观察仔细,对得上号,又能赢得同学的掌声的,证明你已学到本课的精髓了。

  【注】此环节为课内兼课外的习作,训练学生的观察、书面表达能力。

  15、 小结:点评学生习作,道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

  【注】在朗朗书声中结束本文的学习,意犹未尽。

《三峡》教案 10

  一、导入

  同学们去过长江三峡吗?想去看看吗?

  首先让我们欣赏一段风光片。(出示CAI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一个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有位游客写下了自己在三峡的所见所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船过三峡》。

  (板题、齐读)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游览三峡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游览长江三峡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汇报:(板书)

  三、朗读领悟,合作学习

  1、三峡的风景迷人,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山奇、水急、船险的特点?(2、3、4自然段)

  2、那第一、五自然段又分别写了什么?1至5自然段是怎样的结构关系?

  (1)我游览了三峡(总起)

  (2)写山好奇

  (3)写水好急(分述)

  (4)写船好险

  (5)一幅百里山水画(总结)

  3、自主合作学习2、3、4自然段

  A、选择你喜欢的段落, 分组自学讨论:

  1)、读一读,把你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想想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画一画可以说明景物特点的词语。

  3)、谈一谈你的感受,再试着读一读。

  B、汇报交流填表

  4、引读5、6自然段

  读了神女峰的.故事以后,你对三峡的山水有什么新的感受?

  5、小结

  四、积累与运用(任选一题)

  1、当当小导游,借助重点词语把你喜欢三峡美景介绍给你熟悉的人。

  2、学习本文写作方法选择喜欢的词句介绍一处景物。

  3、以《祖国山河美》为主题,搜集资料、图片与同学合作办一期手抄报。

《三峡》教案 11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

  二、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1、易错的字

  橘柚陡峭累累巨蟒荡漾光晕驳船摇曳谷壑清冽

  2、词语解释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接连成串

  摇曳:摇荡

  宛若:宛如;仿佛。

  谷壑:山谷,山沟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五、全班交流、探究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5)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六、学生小结

  学生谈本课时的收获,主要领悟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提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

  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二、探究学习

  深入阅读课文,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本文在写景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体会它的作用?

  比喻: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把长江比喻成巨蟒,表现出了长江宏大的气势。

  拟人: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赋予长江以生机和灵性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三、朗读练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同学评议。

  指导朗读:朗读的时候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四、拓展学习: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者是《哈尔滨之秋》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的景色。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写完后出示一两篇,进行交流。

  五、教师小结

  壮美的三峡让作者感慨万千,在这美好的团圆的夜晚,他思念着没有回到母亲怀抱的亲人。就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吧!

《三峡》教案 12

  教学目的: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 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 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

  1、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领略山水之美。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3、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景物

  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老师总结:

  景物

  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西陵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紧张

  灯影峡

  浓厚的江南风味

  作者即景诗:

  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很轻松

  很悠闲

  崆岭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极为可怕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有情趣

  瞿塘峡

  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凄凉

  三、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思考课后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 新课。

  二、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2、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三、讨论:本文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参见教参)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三峡》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 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 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

  早晨: 清新而明净 明朗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轻缓

  夜: 沉沉欲睡 惊醒

  3.朗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仍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导入新课时,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深入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最后观看三峡风光片,增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峡》教案 14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能按照老师要求做到预习,理解能力较强,本班为课改年级,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能与教师密切配合,学生之间能相互合作。这是设计本课教学活动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重视朗读训练.

  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读-译-思-用-背

  四、教学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飞漱(shù) 属(zhǔ)引

  (三)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投影)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相互质疑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注意: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沿//溯/阻绝。

  3、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清/荣/峻/茂

  5、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奇景。 1、师: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 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三峡》.

  2、学生结合注释1了解《水经注》.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5、 男女生竞赛,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6、 学生相互质疑。

  7、 教师范读

  8、 学生齐读。

  9、 教师指示节奏。

  10、学生再读课文,抽读。

  11、教师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学生课前预习较充分,竞赛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应一直贯彻下去。部分学生在朗读节奏停顿上,能力较差。而课标要求程度,故应加强学生朗读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想像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布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三)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四)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投影仪显示文句)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

  1、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 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五)根据图片,描绘美景

  (六)提示性背诵

  (七)布置作业:与《早发白帝城》诗文对读。

  (八)总结全文

  1、 学生可读可背课文。

  2、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3、 学生分组读课文,读出情感。

  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

  1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

  2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3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

  4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

  4、 师生共同品味写景的妙处。

  5、 据教师出示的三峡图片用语言加以描绘(要求用上文中词语)

  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写作后全班交流。

  6、 教师根据课文分析提示性让学生背诵。

  7、 教师布置作业

  8、 教师总结:郦道元用文字描绘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也会在三峡壮丽的历史画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笔,努力吧!

  教学反思:

  课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故研讨语言是本文的重点。我在设计时灵机一动,从网上下载三峡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三峡的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峡,同时用上一两句文中语言,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我认为这是本文的一处亮点。

  当然,在板书时有学生提出异议:“高猿长啸”不是写水的,这是我的疏忽之处。

《三峡》教案 15

  一、设计指导思想

  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在学习理解新课标的这个思想的同时,努力将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即变“教”为“学”。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教”是为“学”引路、架桥、引导。新一轮课改的实施,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在《巴东三峡》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CAI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进行愉快教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游记,不仅带领学生去神游祖国的山川湖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还引导学生去领略异域的风土人情,拓宽视野。《巴东三峡》是游记中的'精品,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是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另外,作者独有风格的语言,也是本文的精彩之处。《巴东三峡》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游记以及景色的特征,而且从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巴东三峡》开始,继而学习后面的课文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位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三、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游记。向学生介绍有关游记的知识很有必要。首先要弄清游踪,抓住景物特征,还要仔细揣摩语言,品位文章中蕴含的氢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来完成本课的内容与各项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个总的印象。

  B、是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也就是有着旅游的顺序。

  C、是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比较出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D、是了解游记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B、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

  C、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五、教法设计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三个峡为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游踪以及景点方位。

  六、学法指导

  由于本文是游记,这就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课文出发,学会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一般浏览和重点观察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表现手法向人们介绍景点。指导学生采用边看、边想、边说、边写的方法来学习。

  七、媒体选择

  利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约化。在《巴东三峡》一课中,运用了Powerpoint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八、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导入

  课题

  切入课件:三峡地图

  看课件,初步了解三峡地理位置

  知识与技能

  听

  听朗读带

  播放朗读带

  听朗读,入情入境。

  认

  了解生字、

  解词

  进行基础认知

  自由认知,了解生字、解词

  过程与方法

  悟

  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三峡概况。

  教师将学生分组,同学生共同学习文章的前两段,为下面学习奠定基础。

  自由分成三大组,跟随教师学习文章前两段,了解三峡概况。

  赏

  学生自由讨论、完成教师分配给的任务,并为向大家作介绍做准备。

  将材料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完成图表并为介绍做准备。

  开始讨论,完成教师发给的图表。选出导游,为向大家介绍三峡作准备。

  述

  又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三峡

  跟随学生介绍畅游三峡并作评价和小结

  通过准备,向大家分别介绍三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拓

  拓展

  知识

  1、与学生共同介绍部分人文景观的典故,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2、

  要介绍三峡大坝及其作用、意义,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热爱祖国山川。

  开动脑筋,与教师共同介绍人文景观的典故,挖掘课外知识。了解三峡大坝以及作用、意义,关心祖国建设,热爱祖国山川。

  板

  书

  巴东三峡刘大杰

  体裁:游记

  西陵峡

  巫峡

  瞿塘峡

【《三峡》教案】相关文章:

《三峡》教案05-22

《三峡》教案11-25

三峡的教案11-06

(荐)《三峡》教案07-05

三峡优秀教案09-08

三峡鲁教案01-23

三峡之秋教案02-08

《三峡》教案(精选15篇)09-02

《三峡之秋》优秀的教案02-14

《三峡》教学教案(精选16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