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五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中,渗透面积计算的策略思想。
3.使学生理解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使学生认识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的本质特征。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较熟练的进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1.填表。
教师引导学生看表了解表格的结构和要填写的内容。
2.练习二第2题
量出数据实际上就是要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学生练习画高,也就是画垂直线。
提高学生图形面积计算的熟练程度。进一步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复习垂线的画法。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3.观察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它是怎样通过剪、拼等手段成为三角形的。
4.学生独立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5.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和探索题。
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然后小组交流。
分别给这些图形的底和高标上字母,并写出计算面积的方法,算出面积。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图形变化的经验。进一步熟悉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不但要思考还要会思考。
五年级数学教案2
(一)、实践操作
1、组织谈话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同学们都学了哪些知识,谁还记得。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媒体演示
(出示课件:小山羊的困惑。配音:一只莽撞的小山羊把一个长方形撞倒了,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小山羊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师:现在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呢?面积是否变了呢?
师:小山羊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出示问题:现在的平行四边形和以前的长方形谁的面积大呢?)
生:一样大。
生:我认为长方形面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小。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大部分同学认为面积一样大,个别同学认为长方形面积大。到底谁说得对呢?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有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它们的面积是否一样大呢?
生:可以算一算它们的面积的大小。
师:怎样算呢?
生: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知道的。
生:我是家长告诉的。
师:那么,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下面就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试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小组合作,4人一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二)交流汇报
师:你转化后的图形是什么?你是怎么转化的呢?谁能大胆的`上来说一说。
生:是长方形,我是沿着高剪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剪,不沿着高剪开行不行?
生: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只有沿着高剪开才能转化成长方形。
师:这个长方形和原来的平形四边形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仔细观察(媒体演示转化的过程:找出底,画高,剪开,平移,拼补,转化成了长方形)。
师: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生:转化后的图形是长方形,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
师:谁再来完整的说一遍。
师:我们通过转化推导出来的面积计算公式和书本上的一样。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会自己发现数学知识了。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可以用字母表示呢?你知道怎样表示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生:公式是s=ah
师:通过刚才的学生,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下面一起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发展
1.口算下列各题。
生:第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第二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分米。
生:第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平方米。
2.辨析性练习:
师:你能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下图,单位:厘米)
生:是54平方厘米。
生:我不同意,因为……
师:为什么说面积不是54平方厘米?
生:我也认为不是9×6=54(平方厘米),因为6厘米这条高不是9厘米这条底上。如果沿6厘米这条高剪开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6厘米这条高,长方形的宽却不是9厘米这条底。所以不能用9×6=54。
师:谁再来说说。
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你能计算了吗?(课件出示)
生:2×9=18;3×6=18
五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统计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确定图中直条的高度,在提供的表格中准确绘制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分钟)
今天我们来学习条形统计图。
二、自学例2。(15分钟)
1.出示如书本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自主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导学单:
①这幅条形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②认真观察,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完成p89统计表
③比较:复式统计图的优点。在小组里说一说。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男生中,男生成绩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哪两个等级的人数较为接近?女生呢?
(2)哪些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较大?哪个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不大?
(3)从整体看,是男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的成绩好一些?
(4)回答上面为题,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归纳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复杂,表达的信息也 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丰富,不仅便于对同一类数据进行比较,而且便于对两类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与复式统计表相比,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则更加直观、形象。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90页练一练。
(1)分组调查后全班交流汇总,完成统计表。
(2)交流制图方法及格式要求。
(3)独立完成统计图。
(4)小组交流:
仿照例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交流。
2.练习十六的第1题。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点拨:
可以先比较每支球队5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再比较每场比赛中两支球队的得分差,最后从总体上对两支球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
3.创编题
这个统计图缺少了图例,请你分析一下哪一种直条表示冰箱?哪一种直条表示取暖器,为什么?
四、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47至48页,练习十第4至8题。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2、在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具体意义的基础上,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方法。
教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结果相同的式子用线连接起来。
72a7×2a
a﹢aa×a7×77﹢7
二、新授课:
1、教学教科书第46页例题4的第(1)小题。
(1)导言:同学们,我和你们不知不觉已经度过了半个学期的快乐时光,我们也算是朋友吧,可你们知道我今年多少岁吗?(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
(2)刚才这么多的同学都猜了我的年龄,到底谁猜对呢?
这样吧,老师给你们提供一条重要的信息,不过,我先要知道一个同学的年龄。(提问一个学生的年龄)
(3)板书信息:我比大25岁。
(4)请算一算,老师今年多少岁?并且算出当XX今年11岁、12岁、13岁时,老师又是多少岁?
学生填表,后回答,师板书:
的年龄/岁
老师的年龄/岁
11
11+25=36
12
12+25=37
13
13+25=38
......
......
a
a+25
(5)提问:观察上表的式子,哪个数量是在变化的?哪个数量不变?
(6)请再算一算,XX同学在14岁、15岁、16岁......一直到25岁时,老师各是多少岁?请你们在表中继续写一写。
(7)老师巡堂,发现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感到厌烦,老师问:求老师的岁数的问题提完了吗?(没有)为什么?
(8)小结:正因为我们的问题还没提完,所以还应该在这些算式后面打上省略号。(板书)
(9)观察上表的式子,每个式子只能表示老师某一年的年龄,这样写太麻烦了,到底能不能想个好办法,只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老师的年龄呢?
(10)四人小组讨论以上老师提出的问题。
(11)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板书:
XX的年龄+25=老师的年龄
a+25
(12)让学生解释在a+25这个算式里,a表示什么?25又表示什么?a+25又表示什么?
(13)比较,你喜欢用哪种表示方法?为什么?
(14)小结:既然大家一致同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老师的年龄更简便,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板题)
(15)把字母的数值代入式子中来计算(举例说明)。板书:
当a=6时,a+25=6+25=31。
(16)照上面的格式,练习计算当XX19岁考上大学,老师几岁?(17)想一想:在a+25这个式子中,a可以表示哪些数呢?a能是200吗?
(18)小结:字母表示的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19)学生看课本47页例4(1)质疑,并把课本的式子填完整。
2、教学例4(2)题。
(1)导言: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我国值得骄傲的.一年,特别是在航天这一方面,有什么大喜事呢?(神舟6号发射成功)
(2)出示题: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面上的6倍。
(3)读题,问:在月球上,人为什么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面上的6倍?(由于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引力小)
(4)引导学生根据条件,把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在地球上能举起
在月球上能举起
物体的质量/kg
物体的质量/kg
1
6×1=6
2
3
......
......
(5)同位相互讨论,解决课本48页的三个问题。
①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地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②想一想: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③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板书:6x=6×15=90
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练习:
1、完成课本49页第4题。
2、绕口令: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几)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3、完成课本50页第5题。
4、完成课本51页第8题。
五、作业:课本50页第6题,51页第7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学会解答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解答应用题。
五年级一班有40人,分成两组去植树,第一组共植树43棵,第二组共植树77棵。全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道求平均数的题里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板书:平均每人植树棵数:植树总棵数÷全班人数)
2.引入新课。
上面这道题是我们学过的简单的求平均数,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是用总数除以总的`份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平均数,(板书课题)这是简单的统计里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学好。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和复习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要求的是什么平均数?
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可以怎样想?
谁来说一说,按照这样想的过程,这道题分几步算,每一步求什么?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按每一步要求的问题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为什么要先求全班植树总棵数和全班总人数?
求平均每人植树棵数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2.教学例3。
出示例3,引导学生看统计表里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提问:这道题和例l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你估计平均大约是多少?
想一想,求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要按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
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呢?
想一想,全班植树总棵数怎样算?(板书算式并计算结果)总人数怎样求呢?(板书算式和结果)
接下来你会算了吗?请大家在课本上列出算式算出平均数,并且列出综合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为什么用约等号。
提问:看了统计表,你能根据表里数据用平均数来说明对信息的理解吗?
3.小结。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我们刚才做的几道题,解法上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指出:刚才这几道题都是求的平均数。求平均数都要用总数除以总份数。(板书: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如果总数或者总份数题里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就要先求出来,再求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每一步求的什么?
提问:为什么前两步要先求出捐书的总本数和捐书的总人数?
2.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
提问:求总页数时,为什么要先求两个积再相加?
指出:求总页数要先求2天看的页数和5天看的页数各是多少,再相加;再求总天数;最后用总页数除以总天数,求出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指出:求平均数要用总数除以总份数。如果题目里的总数和相应的总份数都不知道,就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求出来,再求出平均数。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1一3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九第4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例2、例3、练一练、练习七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能判别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分数。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问: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图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里有几个1/4?生答师板书。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问: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引导学生看图,讨论: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出: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问:和1相比,谁大,谁小?
学生举例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
(5)小结:学生自己整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特点。
2.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
(3)判断。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集体订正。说明理由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要通过描点、观察、交流,使学生在直线上直观地看到: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独立完成,交流
3、练习七第三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作业
相应的练习册。
五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整数减带分数和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年的分数的带分数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例3、例4介绍带分数减法中被减数是整数和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的计算方法。在其前安排了准备题,是为这两个例分散难点,作好必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说一说像怎么想的`?P132准备题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3
A、出示例3,看一看分数部分够不够减?怎么办?
B、分组讨论
C、反馈讲评
D、看书P132
2、试一试:先看一看分数部分够不够减,不够减怎么办?
3、教学例4
A、出示例4
B、看一看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再看一看分数部分够减了吗?不够减又怎么办呢?
4、试一试
5、小结带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P133、1——4
2、说一说带分数减法有几种类型?要注意什么?
3、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和前面的内容比较又有什么不同?
五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例7、例8,完成练习十九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5.25 6.03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 5.347 4.003 3.996
3、计算下面各题:
7.3×0.315(保留两位小数)
0.27×0.45(保留三位小数)
4、说说小数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要先计算出整个积的值,然后看比要求保留位数多一位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
二、新授:
(一)教学例7
下面是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
动物名称 海狮 海豚 飞鱼
速度(千米/时) 40 50 64
海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
40÷60=0.666……(千米)
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和商有什么特点?
说明: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重复出现“40”,商重复出现“6”。像0.666……这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这道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40÷60≈0.67(千米)
(二)试一试。
用计算器算一算,海豚和飞鱼的最高游速大约各是每分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50÷60≈ 64÷60≈
(三)学习例8
1、组织学生阅读例8,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看书自学
2、指名说说这道题,为什么结果是6个?
3、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根据生活实际,最多只能买到6个足球。
5、完成试一试,学生板演。
6、独立完成练一练后,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九1、2题
1、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0.1818……≈ 1.290290……≈
0.5656……≈ 6.74949…… ≈
2、用四舍无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2.7÷1.1
16÷23
2.7÷0.46
四、作业
完成练习十九3-5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P28例4及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除数除法化成整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迁移转化,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根据3684÷12=30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36840÷120=( ) 368.4÷1.2=( )
3.684÷0.012=( ) 0.3684÷0.0012=( )
2.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现在已有7.65米丝绳,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列式是( )。
二、自主探究。
(一)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学习例4)
1.仔细观察7.65÷0.85这个算式,它与22.4÷4和5.6÷7这两个算式的不同是( )。
当除数是小数时应怎样计算?试着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算一算吧!
2.我的算法是:
(1)如果把0.85米化成厘米可以怎样算,请你算一算。
(2)小组讨论:如果用竖式计算7.65÷0.85,需要把除数 0.85扩大到它的( )倍,变成整数( ),被除数7.65也应该扩大到原数的( )倍,变成整数( ),这样就转化成了( )÷( )。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3)自己用竖式计算。(注意计算方法及书写格式)
(4)质疑:我们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而不是10倍或者1000倍?
(5)练一练:
10.8 ÷1.2= 3.26 ÷ 1.63=
3.归纳,小结:
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 ( )小数点,使它变成 (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____ 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 )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先组织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怎样计算,再在练习本上进行练习,教师指3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一填。
0.12÷0.03=( )÷3 0.28÷0.07=( )÷7
0.01÷0.16=( )÷16 0.314÷( )=31.4÷18
指名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订正。
3.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68.6 m,是第二根绳的3.5倍。第二根绳长多少米?
(1)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学生列式并计算,小组内交流并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教案10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完成练习十二8—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与难点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小数除法练习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也随着扩大(缩小)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扩大),商也随着缩小(扩大)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一、口算练习
4。8÷2=7。2÷9=3。5÷5=0。56÷7=
4。8÷8=7。2÷6=0。35÷5=0。56÷4=
学生先心算,在指名口算。
二、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0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全班交流订正。
3、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结果。
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你能发现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练习十二第12题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响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练习十二12、14和思考题。
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教案1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编写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位不同的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把整数减小数作为难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 要让学生能够理解算式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课教学定位:
基于学生实际情况, 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 而且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因此, 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算理,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发展运算、分析、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本节课关键性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2、如何引导学生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进行联系沟通。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实物投影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错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出示课题)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所以昨天我做了一次课前调查,这是同学们列的两道竖式:
师:你认为哪道是对的?
师追问:为什么这个2不与5相加,而要与6相加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错例引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为自主探究作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关键问题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出示学习单
小组合作要求:
(1)组长合理分工,在最短时间内让组员将讨论结果内记录在学习单上。
(2)小组汇报时按顺序依次发言。
(3)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预设生):百分位与百分位加,十分位与十分位加,个位与个位加。
(预设生):用计数器来表示算法的。
(预设生):2个一加3个一,6个0.1加2个0.1,5个0.01加0个0.01。
(预设生):用格子图来解释。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这个2不与这个5相加,而要与6相加了吗?
(预设生):2表示2个0.1,5表示5个0.01.(同时板书)他们的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师追问: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2不与5相加,而要与6相加吗?
小结:是的,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也就是计算小数加法的时候我们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练习:判断一下下面哪道竖式是正确的?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判断出来啊!
(预设生):看看小数点对齐了没有。
小结:在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师:那么以后再算小数加法时我们要做到什么?
(预设生):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自主发现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的快乐。
与整数加法进行比较
1.【关键问题2】如何引导学生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进行联系沟通。
师:相同数位对齐你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在哪里听过。
出示课件
小结:在做整数加减法的时候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加减。原来小数加减法与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2.回到课前调查引出小数减法
师:看来同学们,小数加法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请再来看看课前调查中的那一道算式:
师:现在你知道哪道是正确的吗?为什么?
师: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减?
师:计算小数减法时有什么好窍门?
小结:所以以后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了,就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把旧的知识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让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计算问题。
练习巩固
1.
校对时借助课件用计数器演示退位过程。
设计意图:借助开小卡车,调节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巩固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通过演示计数器让学生形象地感知退位过程。
2.你觉得生活中有没有用到小数加减的地方?
师:这是小马虎的妈妈去超市购物的清单,可是清单的右下角被油渍弄脏了看不清了,你们能帮忙算一算吗?先估一估大约是几元?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方框上填上运算符号,然后添上小数点,使竖式成立。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让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五、课堂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
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设计见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传统的教学内容。以下从两方面谈自己对本节课设计的点滴思考:
首先是目标定位。新的课程标准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核心概念:运算能力。我想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算理算法的分析与理解。在本节课中,我力求紧紧抓住算理,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通过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方法背后的相通之处。这个过程既是总结算法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理解算理的.过程,是将算法与算理相统一的过程。
其次是学习方式。面对 “小数加减法”这个学生感觉并不陌生,但又缺乏全面认识的新知识,教师该怎么教?又该教什么呢?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于是 我从以下两方面做了尝试:第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寻找起点。
我在教学设计之前,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全体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小数加减法中出现的“新问题”,也存在比较广泛的问题和困惑(这一调研结果在多个班中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学生有认知基础,同时还有思维发展的空间,这样的调查结果更坚定了我的设想。并确定了“通过激活整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从而感悟应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的教学思路。
第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空间。本节课教师没有将学生看做一张白纸,而是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用学生的错例引入,通过学习单在小组自主探究中推进学习。这既是教师对学生认知基础的尊重,也是对每一名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
从实践效果来看,这样的自主探究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每个学生都在努力地思索“新情况”,我想这本身就是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只有每位学生都有了这样的思维历程之后,全班的探究与交流才会有认知的共识、情感的共鸣与思维的共振。 让全体学生都对小数加减法有了全面的认识。我由衷地感到,只要给学生空间, 学生总能创造精彩。
五年级数学教案12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能完整有序地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2、 通过复习,能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经历复习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归纳整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学生独立整理本单元各部分内容
师:这个单元学习完了,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独立整理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整理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学习了哪些知识?
2、 这些知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3、 学习这些知识时主要使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
二、正确构建本单元知识结构
学生汇报,展示整理的内容。
估计学生会有以下方法:
第1种:列表法
知识点内容--举例学习方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8/17+5/17=13/17……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再计算。5/14-4/21=15/42-8/42=7/42=1/6……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11/25+1/3-3/25=11/25-3/25+1/3=8/25+1/3=24/75+25/75=49/75……
带分数读法。1 读作:一又七分之二……
假分数化带分数。25/7=25÷7=3 ……
转换、推理、听讲、计算、讨论、分析、综合、归纳等。
或:
名称类型计算方法--举例学习方法--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12/19+5/19=17/19……
异分母--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1/2-1/3=3/6-2/6=1/6……
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
1/2+2/3-3/4=6/12+8/12-9/12=14/12-9/12=5/12……
简便运算与整数加减法相同。
2/7+1/3+1/7=2/7+1/7+1/3=3/7+1/3=9/21+7/21=16/21……
带分数读法。1 读作:一又五分之二……
假分数化带分数。73=7÷3=2 ……
听讲、计算、讨论、分析、综合、归纳、转换、推理等。
第2种:程序法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举例:2/9+5/9=7/9;5/7-1/7=4/7。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方法:先通分,再计算。
举例:1/3+1/4=4/12+3/12=7/12;1/3-1/4=4/12-3/12=1/12。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
举例:11/12-3/4+1/3=11/12-9/12+4/12=2/12+4/12=6/12=1/2。
4、 带分数。
(1)读法。举例:1 读作一又七分之二。
(2)假分数化带分数。
举例:5/2=5÷2=2 。
学习方法:转换、推理、听讲、计算、讨论、分析、综合、归纳等。
第3种:归纳法
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如7/12+5/12=12/12=1……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7/12+1/3=7/12+4/12=11/12……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如7/12-1/3+1/2=7/12-4/12+6/12=3/12+6/12=9/12=3/4……
(4)分数加减的简便运算:如2/7+1/3+1/7=2/7+1/7+1/3=3/7+1/3=9/21+7/21=16/21……
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5)带分数读法。如1 读作:一又二分之一……
假分数化带分数。如5/3=5÷3=1 ……
学习方法:转换、听讲、计算、讨论、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
注意引导学生对每种方法进行观察、补充、完善,并进行评价。
师:比较这几种整理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比较评价。
师:学习本单元的时候,学习方法使用得最突出的是哪一种?
学生交流后汇报。(转换)
师:应用转换的方法,可以把一些没有学习过的知识转换为已学的知识,这是一种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经常会使用的方法。在生活中也可以应用转换的方法,把一些陌生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的问题来解决,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希望大家学以致用。
三、课堂练习
1、 一堆苹果96筐,第一次运走总数的1/8,第二次运走总数的3/8,一共运走这堆苹果的几分之几?
2、 压岁钱。小红过春节时收到了一些压岁钱。捐给希望工程的占3/7,买学习用品的占2/7,剩下的存入银行。存入银行的钱占全部压岁钱的几分之几?
3、 一节课40分钟,老师讲解用了这节课的7/20,学生讨论用去这节课的3/10,还有练习用了14分钟。
根据上面的信息,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
教学要求: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在生活中的运用,学会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和根据已知的数对确定方格图上的点的位置。
2、让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上的位置
1.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的点
(1)下面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出示例2)
①动态生成方格图,渗透坐标思想
②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吗?请生汇报,说理。
③游戏:猜景点
1、任选你想去的一个景点,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小组内同学看数对说地名,看看说得对吗?
2、全班交流。
3、如果想去的景点是在(,6),可能是哪里?
得出: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
图上(3,2)和(2,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得出:数对表示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看清两个数的顺序。
小强家的位置在(3,8),他要去的地方位置在(9,4),你能沿着方格线画出他的行走路线吗?
过渡:数对能表示一个人的具体位置,平面图上一个地点,利用数对还能准确描述一张图纸上一个图形的具体位置。
二、巩固新知
1、第16页的练一练1、2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这样做的想法
说说数对所表示的含义
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
三、拓展知识
阅读你知道吗?
你读懂了什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四、发展练习:
练习三第4题
你是怎样表示的?
说说你画图的路线
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解答
说说你的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总结:
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悉三视图以判断不同角度面的个数,掌握查找长方体露在外面面的个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视图查找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以及自主探寻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利于学生对于立体三维结构的理解,以及不同角度空间想象力等的认知。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6cm、4cm、5cm,请问它的表面积是148cm2。
3、一个无盖正方体玻璃鱼缸的棱长是5cm,玻璃的面积是125cm2。
二、新课引入
1、计算
4个棱长为50cm的正方体纸箱放在墙角处,如图。
(1)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各有三个面露在外面,因此一共有9个面露在外面。
50x50x9=22500(平方厘米)
答:露在外面的'面积是22500平方厘米。
(2)把这4个纸箱换一种方式放在墙角处,可以怎样摆,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2、根据图填写下列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正方体个数123456……露在外面的面/个5811141720
小正方体个数123456……露在外面的面/个5913172125
(1)n个小正方体:3n+2
(2)n个小正方体:4n+1
3、总结归纳
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可通过不同角度观察总和得到。
4、练习
3个棱长为100cm的正方体纸箱放在墙角(如图)。请问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x100x100=70000(平方厘米)
答:有7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70000平方厘米。
三、例与练
例1:有5个棱长为40cm的正方体放在墙角处。请问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x40x40=16000(平方厘米)
答:有10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16000平方厘米。
例2:如图是用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拿走其中的一个,它的表面积会发生变化吗?
答:同样都是24个面,不会发生变化。
练习:将4个棱长为6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的4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相比,会发生变化吗?变化了多少?
36x6=216(平方厘米)
答:会发生变化,变化了216平方厘米。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1、有5个棱长为40cm的正方体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共有多少平方厘米?
40×40×10=16000(平方厘米)
答:有10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16000平方厘米。
五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所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通过拼一拼、找一找、分一分,并结合生活实际,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的基本图形,计算出面积。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基本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各种图形的卡片。
一、
展示汇报,建立概念。
(一)拼图游戏,初步感知组合图形。
师:师:课前老师发给了同学们一些图形,请你说说老师发给你的是什么图形,你能说出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自由汇报。
师:你们同桌商量下,利用这些图形拼成最美丽的图案,并说在复习所学的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拼一拼,说一说的活动,使学在头脑中对组合图
说它们分别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
结合学生拼出图形有针对性的展示几组组合图形,预设下图:
师:四人小组互相看一看、说一说,你们拼的这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师总结:像这样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二)找一找,说一说。
师: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组合图形,现在你能说出课本P92页的组合图形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老师还搜集了一幅生活情境中的图片,(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找一找,在这幅图什么地方有组合图形?
生认真观察后并指名回答。
师:我们认识了组合图形,那么你们还想学习有关组合图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畅所欲言......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面积)
(一)小组活动,自主探索。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刚才拼得图形中哪个组合图形最像我们形产生感性的认识。
为下面学习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学生在对组合图形的概念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生活情境中的组合图形,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组合图形概念的理解,而且对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
在探索过程中,寻求计算方法。
主题图中房子的侧面墙的图?(课件出示例题)
师:如何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先独立想想再小组交流。
小组讨论:
①这个图形有哪些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
②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哪几个图形的面积?
③怎样求?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指导。
小组汇报:
小组1: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在课件中演示分的过程)先分别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板书如下)
=S三+S正
小组2: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教师在课件中演示分的过程)先算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以2。(板书如下)
=S梯×2
(二)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师:想想我们刚才是怎么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的?
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简单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对于例题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了新课伊始的拼组基础,每个学生对求它的面积会有一定的思考,把自己所知道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通过四人小组一起来分一分、算一算,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的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求组合图形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
三、
利用新知,解决生问题。
师总结: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先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分别求它们的面积再相加。但是,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选择自己喜欢而又简单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把例题补充完整。
(三)质疑
师:对于今天所学的新课你有什么疑难地方?计算面积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以“你想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个()学生。”为主线完成以下练习。
A、助人为乐的学生。现在你能帮工人叔叔算算这个指示路牌的面积吗?(课件出示,即课本P95页6)
B、爱动脑筋的学生。要做一面这样的队旗需要多少布?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课本P94页第2题)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分析,提升较简单的方法。)
C、学会欣赏的学生。欣赏利用组合图形拼成的图案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出示)
D、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简单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量出有用数据,并求出它的面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的方法,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以“你想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个什么样的学生。”为主线出现不同层次的练习,把枯燥无味的面积计算,溶入到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教案数学教案12-27
五年级数学教案04-07
五年级数学教案最新10-24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10-24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12-15
五年级数学教案倒数04-07
五年级数学教案《通分》04-08
五年级数学教案:相遇06-0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26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