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果树瀑布》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果树瀑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
教学总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上网浏览,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广泛阅读有关中国风景名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感情。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4、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阅读能力:
1、通过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名胜,并能用一、两段连贯的话来概括说明那里着名风景区的特点。
2、通过深入阅读、协作作业,学生能找到与研究专题相符合的资料,并能通过图文对照,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句意,找出最能体现研究专题的语句,制成读书卡片,再结合自己的语言,完成演示文稿。
3、通过展示作品,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的、清楚地把名胜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边听边记,边听边思的好习惯,以及比较有条理地、有重点的评价别人的作品。
操作技能:
1、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
2、进一步学习应用BBS发帖子。
3、进一步学习应用word、powerpoint制作读书卡片、演示文稿。
教学总过程:
学习环节(一)广泛阅读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广泛阅读有关富有特色的中国名胜的拓展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
阅读能力:
通过大量阅读,找到自己喜欢的名胜,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来概括描述那里着名风景区的特点。
操作技能:
1、进一步学习应用BBS发帖子。
2、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1、出示课题。《我所喜爱的名胜古迹》
2、提出学习要求:
(1)自由挑选“习客”网站的网络资源区中有关中国名胜的资料,了解我国名胜。
(2)根据教师在“习客”讨论区中的问题,收发帖子。
A。你能告诉老师最喜欢的名胜古迹是什么?它在什么地方?
B。这个景点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对大家说说吗?
(3)及时在讨论区中提出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求得别人的帮助。
(二)大量阅读,收发帖子。
1、学生阅读课前查找的有关名胜古迹的书报、杂志资料及网络资源区内提供的资料,以发帖子的形式在“习客讨论区”内针对教师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复,并关注其他同学的回复。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及时辅导。
3、教师及时刷新“习客讨论区”,了解学生发帖子的情况,将精彩帖子超链至主题学习的主页,并以在线方式鼓励、表扬学生。
(三)读读议议精彩帖子。
1、学生以小组学习形式,阅读并讨论超链在主题学习主页上的精彩帖子,共同合作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2、学生交流、点评。
3、教师引导、小结。
(四)小组讨论,完成小组自评表。
学习环节(二)深入阅读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深入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的精神。
3、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阅读能力:
1、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2、能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同学介绍专题研究的景点,并能流利地朗读喜欢的句子。
3、培养学生制作电子读书卡片的能力。
操作技能:
1、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
2、进一步学习应用word制作读书卡片。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1、启发谈话。
2、提出要求。
(1)按自己确立的名胜古迹的研究专题方向搜寻资料,认真阅读,制作读书卡片。
(2)找出能体现名胜特点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组合作完成2张以上的读书卡片。
(二)深入阅读,制作卡片
1、学习制作读书卡片的方法,复习利用搜索引擎网站寻找资料的方法
2、小组同学认真阅读,按自己确立的研究专题方向搜寻阅读资料,找到所需的材料后制成读书卡片。
3、师巡视,发现学生遇到难题及时辅导。
(三)交流读书卡片,评评议议
提出交流评议的要求:
1、小组交流自己的读书卡片。(交流的方法和交流的形式请加以说明,体现语文性,让学生将优美的语句用特殊的颜色标示出来,并且感情朗读;找到的图片用几句话,围绕一个意思说清楚)
2、同学评评议议。
3、教师点评,小结
(四)完成小组评价
小组同学讨论,完成小组评价
学习环节(三)协作作业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协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的精神。
3、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阅读能力:
1、通过整理读书卡片,提高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合适信息的能力。
2、能结合研究专题,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一景点情感。
操作技能:
1、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
2、进一步学习应用word、powerpoint制作读书卡片、演示文稿。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1、启发谈话。
2、提出要求。
(1)整理已完成的有关中国名胜的读书卡片,看看有没有内容可以补充。
(2)给自己即将要做的作品取一个较合适的题目。
(3)制作的演示文稿能把自己研究的名胜的特点介绍出来,形式可以多样。
(4)演示文稿能运用动画效果。
(二)小组协作,完成作品
1、小组同学每人负责完成一个环节,根据自己的设想,相互协作制作演示文稿,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表达方式。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遇到难题及时帮助解决。
(三)修改自己的作品
小组同学检查自己完成的作品,发现不足的或是不完整的,及时修改。
(四)完成小组评价表
小组同学讨论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完成小组评价表。
学习环节(四)展示反思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同学分工协作,把各自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使同学对祖国的名胜有更多的了解,激起他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喜爱之情。
阅读能力:
1、通过小组同学,以各种形式,用自己的语言,把名胜特点介绍给大家,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力。提高他们大胆表演的兴趣。
2、通过展示交流,培养学生听取同学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习惯。
3、通过讲讲为什么研究这个专题,研究中遇到些什么困难,初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师:学习了《看黄果树瀑布》后,同学们被黄果树瀑布的气势及奇特深深吸引了,大家一定想进一步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因此,我们进行了拓展阅读,制定了《我喜爱的中国名胜》这样一个单元主题学习。在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广泛阅读,在“习客讨论区”将自己网上、网下看到的信息,通过发帖子的方式进行了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同学们认真思考,确立了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的同学研究黄山,有的同学研究西藏……,同学们又兴致高昂地在习客活动室进行深入阅读,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读书卡片,在协作作业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构思自己的作品,制作了形式多样的演示文稿。老师看了你们的作品,犹如进行了一次中国游。今天,我们不妨成立一个“小虎虎”旅行社,让我们各位“小导游”带领大家一起旅游,饱览祖国的美景。
(二)展示作品
1、师提出展示要求:
(1)他们是否能清楚地把名胜的特点介绍给大家;
(2)他们介绍景点时能否流利地用自己的通顺的语言描绘出来;
(3)他们小组同学能否配合默契;
(4)他们小组展示作品形式是否特别新颖?
2、展示作品:
(1)小组同学准备展示作品
(2)小组同学合作展示作品
(学生上台展示作品,按他们的分工,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个旅游胜景,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3)小组同学相互评议作品
(小组同学根据展示情况、根据要求评议。)
(三)反思学习过程:
1、谈学习感受:从同学们的作品展示和相互的评议中,老师深深感到同学们为我们的祖国有如此多的名胜而感到自豪,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此时的心情吗?
2、谈活动得失:通过一个月的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争过,笑过,……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现在作品完成了,请你们想一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觉得哪些地方做得很好,哪些地方还需要继续努力。
3、小组同学自我评价。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难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像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sī xiāo liāo líng táng dì
人喧马嘶 喧嚣 撩过来 聆听 胸膛 谛听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轻声读生字,想想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瀑布: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四、细读第一段:
1 指名读,理解"杰作"。
2 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 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六、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 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 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4 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 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 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七、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读一读。
2 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 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齐读1--4自然段。
2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细读第5--8自然段:
1 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 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 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 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 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 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
形态----宽
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 { 感受 }舒服极了
灌满 活力
挟来 生机
教学资料:
世界三大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与美国的交界处的尼亚加拉河上,河中的高特岛把瀑布分隔成两部分,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瀑布,靠近加拿大一侧,高56米,长约670米,较小的为亚美利加瀑布,接邻美国一侧,高58米,宽320米。美加两国政府为保护瀑布,曾耗巨资修建了一些控制工程,使瀑布对岩石的侵蚀有所减小。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的中游,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瀑布宽1700余米,最高处108米,宽度和高度比尼亚加拉瀑布大一倍。年平均流量约934立方米/秒。赞比西河抵瀑布之前,舒缓地流动,而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即"霹雳之雾")。维多利亚瀑布的水泻入一个峡谷,峡谷宽度从25米至75米不等。
伊瓜苏瀑布:位于阿根廷和巴西边界上的伊瓜苏河。这是一个马蹄形瀑布,高82米,宽4千米,是尼亚加拉瀑布宽度的4倍,比维多利亚瀑布还要宽很多。悬崖边缘有许多树木丛生的岩石岛屿,使伊瓜苏河由此跌落时分作约275股急流或泻瀑,高度60至82米不等。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 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 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 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 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 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 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自渎—指名读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读一读。
2 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 抄词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读词语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细读第一段:
1 指名读,理解“杰作”。
2 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 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 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 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 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 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 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作业:
1 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斯帝暴页夹撩
2 填空。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齐读1——4自然段。
2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细读第5——8自然段:
1 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 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 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 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 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 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 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8 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 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三、赏读全文:
1 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 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四、作业:
1 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 造句。
3 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形态————宽
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 { 感受 }舒服极了
灌满 活力
挟来 生机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瀑布声音、样子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 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
感受瀑布的壮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在读中感悟瀑布壮观的景色。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特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观察法、自读自悟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让学生随文自主识字,兼顾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抓事物特点以及由此展开丰富想象的方法。通过学习和朗读,让学生了解风景名胜黄果树瀑布的特点,感悟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激发探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孩子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旅游,请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色。(播放黄果树瀑布的视频)
2、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位于贵州省的,我国的瀑布——黄果树瀑布。看完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就随着小导游京京到贵州去看看这壮美的黄果树瀑布。(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看黄果树瀑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的生字词语,自己读一读。
3、出示词语,抽生教读。
4、学生评论,并提醒应该注意的字音。教师指导读准翘舌音“驶”、“湿”、“衫”、“扇”等字。
5、多种方式读生字词。(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读)
6、调皮的`生字娃娃又跑回课文中了,你们还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把课文里面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三、精读课文,欣赏瀑布美景。
(一)读课文,请找出京京和阳阳在哪儿观看瀑布,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远处——观瀑台——水帘洞——从山洞出来。)
(二)再读课文,找出他们看到的瀑布的特点,用“——”勾画出来。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远处:突然,“轰——轰——”远处传来一阵像打雷一样的声音。 啊,瀑布!原来是山崖顶上飞落下来的大河。
瀑布落到深深的潭中,水珠溅得比山崖还要高,银光闪闪,晶莹耀眼,像给大山罩了一层洁白的面纱。(播放课件,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瀑布壮美的景象,理解其中的词语。)美美地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教师范读、引读、个别读、对比读,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瀑布的壮美。)
2、观瀑台:立刻,水珠像蒙蒙细雨,迎面扑来,打湿了她的脸、头发和衣衫,洗去了她一路旅行的疲劳。播放课件,观察图片,激发想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五自然段。
3、水帘洞:大瀑布就像给山洞挂上一幅很大的窗帘。出示图片,指导学生朗读六、七自然段。
4、从山洞出来:彩虹好似系在窗帘上的彩绸。学生语言描述彩虹,美美地朗读课文八自然段。
5、有感情朗读全篇课文。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读一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教师重点指导“迎”、“挺”、“旅”3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书写,相互评议。
五、积累运用。
你最喜欢哪些句子?(相机引出描写瀑布声音和样子的句子。)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并背一背。
六、拓展延伸。
欣赏黄果树瀑布,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针对学生对黄果树瀑布认识不深,让学生先观看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感受瀑布的美丽、雄壮,再引出课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又暗示了课文的内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还是在识写生字上,这是新大纲的要求。接着,我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来识记生字,理解字词,并加强句子的练习,增加词汇量,为日后的自学生字词以及文字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1、儿歌法。让学生边念儿歌边写“挺”,这样基本就没有学生写错这个字了。
2、重点笔画识记法。比如记“欢迎”的“迎”,记住没有那一撇。
3、拆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可以两分组合的汉字。如,什么“扇”,“户羽”扇。这么一拆一合,朗朗上口,还很好记。
总之,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生字时,要多想多听,还要发动学生的积极性,看如何记忆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把烦琐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利用本课与旅游、地理、环保、信息等学科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学科间的联系,扩充知识面。
2.仿照文章写法,写一处你曾经游玩过的一个地方。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同时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的壮美。
【教学方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预习任务,为更好的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2.第一组同学负责找中国从古到今的地理学家的相关资料介绍。第二组同学负责找世界各地的瀑布图片、视频。第三组同学负责查找因为旱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瀑布断流的图片材料。第四组同学负责查找描写瀑布的好词好句、古诗、现代诗。
(设计意图: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是语文综合性学期的体现。)
二、课前复习。
1.齐读生字词。听写。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俗语说“温故而知新”,先复习重点难理解的`生字词和课文的写作顺序,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三、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读出印象,读出感受。
1.老师先问学生是否去过黄果树瀑布,然后看介绍黄果树的视频,指名说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从感官上去认识黄果树瀑布,对瀑布有个初步的印象,对后文的理解有较大的帮助,尤其是更容易体会作者对形容黄果树瀑布的用词的含义)
2.自由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齐读,并说作者把黄果树瀑布比作了一部杰作。
3.师再问:课文写了黄果树瀑布哪些方面的特点?指名答出:形态和声响。再让学生分别用“—”和“﹏”画出写形态和声响的句子。
学生汇报,学生每找一句,课件就出示相关句子,然后齐读、指名读。
描写形态的句子:
⑴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⑵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⑶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⑷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描写声响的句子:
⑴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⑵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⑶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⑷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品读词句,在读中品位词语的妙处(如泻、洒、溅),也积累了很多四字词语,并找到课文中所用到的写作方法(全文贯穿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也从中体会黄果树瀑布的美。
5.全班有感情朗读句子。
6.在学生分别汇报完描写形态和声响句子后,要求学生再用一个字来概括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同时老师板书;形态 宽 声响 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黄果树的壮观,它的美,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妙。)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介绍徐霞客。
1。过渡:不仅作者被黄果树瀑布所吸引,就连徐霞客也被它所陶醉了。
2.介绍徐霞客,朗读第八段,品词“凝神谛听”,“沉醉”用徐霞客的静听突出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大,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徐霞客,理解“衬托”这种写作方法,)
五、小练笔:填词练习
师小结,全班有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体会怎样用词才能使句子更形象。)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瀑布知识的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书籍、报纸等媒体,把语文与旅游、地理、环保、信息等学科结合,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扩大课外知识面。)
七、板书。
17、黄果树瀑布
形态 —— 宽
感受
声响 —— 大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
课堂练习
一、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①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②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
③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用“ ”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形状的句子。
2、用“ ”画出具体描写“银雨洒金街”奇景的句子。
3、第③段文字从 、 、 三个方面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表现了黄果树瀑布 的特点。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掌握本科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二、教学重难点:
1 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所表现出的'壮美。
2 采用多项语言训练,充分体会大自然的美和无限生机。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
四、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绿线中的字。
2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二、教学用具:
小黑板、挂图。
三、课时重难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所表现出的壮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李白的一首写瀑布的诗,谁能帮我们回顾一下?指名背《望庐山瀑布》诗中描写的瀑布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也曾经看过这么壮观的瀑布吗?
2 揭题,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游览的是非常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板书课题,你们想看吗?
3 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势跌下,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呢?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1)字音:嘶si 嚣xiao 撩liao 聆ling
膛tang 挟xie 掩yan 谛di
(2)词义: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人喧马嘶:形容大声喧闹,马在嘶鸣,比较热闹的样子。
聆听:听。
白练:白色的绸带。
凝神谛听:集中思想注意听。
2 轻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
3 根据出示的句子,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怎样分段?
(1)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
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
(2)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
(3)课文可以分成两大段:
第一段(1)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杰作。
第二段(2-8)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一层(2-4)写进入景区的所闻和所见,以及瀑布激起的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上的情景
第二层(5-7)写下到谷底时的感受。
关语句读一读。
4 自由讨论,答案不强求统一。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设计:
1 朗读课文。
2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忘返 身无()() 片甲()() ()()大吉
来之()() ()流不息 理直气() 同心()力
()武扬威 废()忘食 千()一发 调兵()将
五、板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 我
热心、善良 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根据已有经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语境理解“人喧马嘶”、“宽幅白练”等词语的意思。注意“叠”、“隔”、“醉”的书写以及“缝隙”的读音。
2、抓住瀑布的声音、形态,通过品读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3、学习本文移步换景和善用、巧用比喻的写作方法,尝试运用此法将景物描写得生动而又全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吗?谁愿意来背一背?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那,同学们,眼前的瀑布又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出示图片。
3、刚刚大家赞不绝口的瀑布,就是我们今天要细细欣赏的:17、黄果树瀑布(生读题)
二、初读交流
1、那在作者眼中,黄果树瀑布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翻开书,快速找出作者对黄果树瀑布赞美的句子。(ppt: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你如何来理解“杰作”?杰作就是指非同一般的作品。
2、那作者是如何欣赏黄果树瀑布这一“杰作”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站在哪些点来欣赏黄果树瀑布,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它的?
3、刚才在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发现有这几个词比较难读,谁能来读准它。
过渡:读完词语,我们要来找一找作者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地点了?在哪里?此刻,他是怎么样来欣赏瀑布的呢?(板书:所闻、所见、所感)
师小结:像这样,作者随着地点的变化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移步换景法,而这篇文章在题材上就被称为游记。(板书:游记、移步换景)
三、精读感悟
(一)聆听瀑布的声音
1、现在请同学们移步走近景区,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黄果树瀑布有什么特点?谁愿意说一说黄果树瀑布的特点?板书:声音大。
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声音大这一特点? 抓关键词:涌、盖、人喧马嘶、喧嚣、只。
2、刚进入景区时,听到的瀑布声又是怎样的?“哗哗”声,远处就听到“哗哗”的`水声,那近处声音就更响了,这声音是如何传来的?
抓关键词:飘、拂。
“飘”:给你什么感觉?引读:就像是———,指读、女生读。
3、原来,瀑布就是这么随着作者的脚步,“渐近渐响”。在这一段中,作者还用了一个符号告诉我们瀑布声音的变化,那就是“;”。分号之前声音轻柔,分号之后声音喧嚣。
4、现在,请女生先读轻柔的瀑布声,男生在“渐近渐响”之后加入。让我们一起感受这渐近渐响的水声吧。
5、师:到这里,我们已经“耳听”了黄果树瀑布,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吧。
回顾学法:我们先是读一遍再抓关键词最后交流感受。让我们以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
(二)欣赏瀑布的形态
1、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自选一个自然段,抓关键词体会瀑布有何特点?
2、小组交流汇报: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果树瀑布,你都看到了瀑布的哪些特点呢?
第三自然段:
(1)特点:形态宽
(2) 抓关键词:悬挂、宽幅白练、泻下来(板书:形态宽)
(3)出示织布机的图片,理解“宽幅白练、织布机”是什么?原来啊,恰当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让我们展开联想的翅膀,使素未蒙面的景物更加鲜活,跃然纸上。
(4)请你们通过朗读把黄果树瀑布的宽、水势的急表现出来吧。
(5)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感悟吗?(声音响)
感受“大合奏”:一台织布机“卡擦卡擦”,那一百台?一千台?千万台?就变成了大合奏(PPT播放声音)。
(5)看着如此宽的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让人忍不住想再次来品读它。男生读。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形态,而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后又会形成一种更为奇特的景观——银雨洒金街
第四自然段:
( 1 )特点:景色奇
过渡:白练般的瀑布气势恢宏,那银雨洒金街又奇在哪里呢?那个小组愿意来说说?
(2)抓关键词: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景色奇)
(3)师创设意境,生感悟“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4)谁愿意来为我们读一读黄果树瀑布的景色之奇?配乐指读。
(5)这么美的奇景,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一次次来品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小结:“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四、拓展延伸
1、著名的文学家叶圣陶也这样赞美黄果树瀑布。出示视频。
2、总结:这节课,作者栩栩如生的把瀑布的特点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用词的精当,请大家读一读这段话,尤其是这四个动词,体会一下作者用词的精妙。(生自由读)
原来,一个词用的好,就能令文章增色不少。那这些句子,你能为它增增色吗?出示课后练习的作业,指答。(泻、涌、溅、洒)
3、正是有了这些词的精当运用,才将黄果树瀑布这一大自然的杰作活灵活现的展示给了我们!下节课,我们将亲身去感受瀑布带给我们的神奇力量!
板书:
黄果树瀑布
杰作!
游记 所闻 声响大
移步换景 所见 形态宽
所感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磁带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6课 第一教时 总第21教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曾经读过李白写的一首关于瀑布的诗,大家能背一下吗?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揭示课题。
4、教师简单介绍黄果树瀑布。
过渡:这瀑布倒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生字、词。
⑵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⑶指名通读课文,要求读顺。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指出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注意停顿。
四、作业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说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4、朗读课文。
第6课 第二教时 总第22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些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逐句朗读体会。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学习方法:
①整体感受
②逐句朗读体会
③感情朗读,想像
四、用上面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各自读书,勾画。
2、分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效果。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读出你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
第6课 第三教时 总第23教时
一、复习
1、朗读第2到4自然段,体会瀑布的声音、样子及“银雨撒金街”的情景。
2、过渡:让我们与作者一起顺着石级来到谷底,去欣赏这瀑布吧!
二、学习第5到7自然段
轻声读第5到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脚下感觉如何。
1、学生自学,朗读体会。
2、各自谈谈自己最大的感受。
汇报程序:
①读相关句子
②训自己的理解
③感情朗读。
3、在谷底欣赏瀑布,真是让人感动,叫人陶醉,令人精神倍增。齐读第5到7自然段,读出这样的感受。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
2、你知道徐霞客是什么人吗?
3、指导朗读好“他遥对瀑布……也完全陶醉了”这一句话。
四、各自朗读课文,再次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及以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1、自读体会。
2、说说黄果树瀑布的哪一点最让你陶醉,把这一段读出来或者背下来,表现出你的喜欢。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第4题。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9
教学过程:
一、视频欣赏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布Y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它离我们很远,今天,老师利用电脑网络把它带到了我们大家眼前,让我们一起走近瀑布,去欣赏、领略一番吧!
2、看瀑布视频。
二、找中心句
1、浏览课文,从课文里找出一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由快速浏览后交流。
3、出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指导朗读
三、学文
1、明确学习目标: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从哪里体会到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也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2)练习朗读,把自己的体会通过读表现出来。
2、学生自学。
3、交流:
(1)宛如白练:●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练习朗读。
(2)银雨撒金街:●看图,加深体会。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银雨”而不说“水花撒小镇”?
●练习朗读(指名读后请女生读)
(3)訇然作响
第一小节:●你从哪些词体会到?
●听瀑布的声响视频。
●练习朗读。(自由练习后指名读,在齐读)
第二小节:●“千万架”真的是一千万架吗?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第六小节:●说说体会。
●练习朗读(自由读,想读的一起读)
4、小结:
我们从瀑布的形态宽、声音响两方面体会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有没有其他方面的补充?
(1)交流:·体会作者的感受。(第七小节)
·齐读。
(2)引读第八小节
四、.总结
1、此时此刻,徐霞客沉醉了,作者沉醉了,那我们呢?
2、你想对黄果树瀑布说些什么,进入讨论区,把感受写下来吧!
3、交流感受。
五、作业
浏览延伸区,选择喜欢的`一处风景区游览后,任选一题回复在作品区。
★ 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其他人,注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 仿写一处景物,尽可能多的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和课文的第一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理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学生一起背诵这首古诗。
2、简介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解决。
1、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
sī xiao liao ling tang di
人喧马嘶 喧嚣 撩过来 聆听 胸膛 谛听
(2)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轻声读生字,想想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瀑布: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学生练习分段,教师进行评议总结)
第一段(1 ):具体写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2-8):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超过一般的作品)
2、这一句话应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比一比,再组词。
谛()嘶()聆()膛()
啼()撕()玲()堂()
3、造句。
(1)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宛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笔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的第二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2、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谈话:课文的第二段具体写了作者在黄果树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逐句朗读体会。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理解人喧马嘶、喧嚣。
3、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声音朗读出来吗?其他同学闭目侧耳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种声响。
4、小结学法:整体感受--逐句朗读体会--感情朗读,想象。
二、用上述的方法学习第3、4两段的内容
1、各自读书,勾画。
2、分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第3自然段:理解比喻句一道瀑布悬挂好像一匹宽幅白练。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大合奏。
第4自然段: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银雨撒金街是怎样的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三、学习课文的第5-7自然段
轻声朗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的脚下感觉如何?
学生自学,朗读体会。
1、各自谈谈自己的最大感受。
汇报程序:读相关的句子--说自己的理解--再感情朗读。
着重理解下面的句子:
中间直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撒到我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这种舒服你体会过吗?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3、在谷底欣赏瀑布,真让人激动,叫人陶醉,令人振奋。齐读第5-7自然段,读出这种感受。
四、学习课文的第8段
1、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
2、简介徐霞客。
3、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这句话。
板书设计:
6 黄果树瀑布
闻其声
杰作 看其形
凉丝丝的
谈感受 乐 池
沉 醉
课后笔记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1
教材简析:
《黄果树瀑布》是国标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所写的或是大自然的造物神奇,或是瑰丽的人文、艺术宝库,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有更深刻的认识。其中《黄果树瀑布》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介绍的这号称“亚洲第一瀑布”的自然奇观,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生动刻画,感受瀑布的壮观、磅礴,气势非凡,从而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设计要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实践意识和开放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积累优美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黄果树瀑布在形态和声音两方面的特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感受“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联想,体会比喻手法的妙用。
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感受瀑布的声音、形态两方面的特点和研读中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
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欣赏歌曲《黄果树瀑布》(课件播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情激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引读课题相机板书:《黄果树瀑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此刻,你一定会赞叹道——(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好感叹号(赞美)
3.作者为什么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呢?今天,我们就借作者的语言文字,与黄果树瀑布来个零距离接触,去聆听黄果树瀑布对我们深情地呼唤,去观赏黄果树瀑布给我们激情的震撼,去感悟黄果树瀑布的无限生机。那就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交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刚进入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
3.作者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三、聆听瀑布,訇然作响。
1.过渡(出示叶圣陶《瀑布》第一部分)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叶老的诗是写在远处听瀑布,那瀑布的声音像松涛阵阵,如浪吻沙滩,这声音是轻柔的声音,是醉人的呢喃。
2.默读课文中描写黄果树瀑布声响的句子,用心在字里行间聆听它的声响。板书:聆听 (生默读)
3.你听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声音渐近渐响
——盖过人喧马嘶
——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
(随着学生回答,课件相机显示句子)
A、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谈感受。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
给人以轻柔、灵动的感觉,那飘过来的声音要细细听才清楚,令前往游玩的人惊喜,快要看到瀑布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引读——刚……树梢。
——渐近渐响,那“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
人喧马嘶的声音大吗?现在这潮水般涌过来的瀑布声都盖过了人喧马嘶,够大的声音。文中连用两个比喻,把瀑布比作(微风拂过树梢)和(潮水涌来),从中让我们体会到这瀑布声越来越响,这响声——由远及近。
(2)指导朗读。
远听轻柔似微风拂来,近听喧嚣像潮水涌过,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太美妙了!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美妙声音读出来吗?先练练。
指名读。
——你为什么这么读?
齐读。
B、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响声大吗?何处看出来?是啊,一架织布机在耳畔织个不停那声音已是挺热闹的了,何况此刻有——
——水声成了……(生说)
——又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好热闹。
女同学齐读。
C、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从一个“泻”字中,你看到了这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瀑布很高,80多米宽,70多米高。水从上往下流得很急,伴着震耳欲聋的水声。)
7.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四、观赏瀑布,雄伟壮观。
1.黄果树瀑布气吞山河的声响震撼人心,令人沉醉。它的形态究竟又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课文中描写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句子,会联想的人,应该会从字里行间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生自由读)板书:观赏
2.刚才读书的过程中,你看到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说)
——宽幅白练
——悬挂在岩壁上
……
3.过渡(出示叶圣陶《瀑布》第二部分)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A、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又一个“泻”字,这瀑布是怎样泻下来的?
此刻的瀑布成了什么?多么巧妙的比喻,多么生动的形态。壮观哪,30多米宽的瀑布,我们教室最西面到最东面,仅十多米,黄果树瀑布要比这宽三倍!夏季河水暴涨,宽度会有80多米。比庐山瀑布宽多了。而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瀑布的全景都展现在了眼前,多么令人欣喜!
(2)齐读
(3)你觉得哪个词最传神?是啊,一个“泻”字把黄果树瀑布的磅礴气势表现得十分到位,真是佩服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出示练习]
①壶口瀑布从高处( )下来,声如雷鸣,动人心魄。
②泉水咕嘟咕嘟往外( )。
③一辆汽车疾驶而过,( )了我一身泥水。
④丝丝春雨( )落在草地上。
B、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1)“银雨洒金街”是怎样一种奇景?百闻不如一见,就让我们倾听着音乐,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亲眼目睹黄果树瀑布灵动的模样。(播放一幅“群瀑图”伴音乐)最后出示叶圣陶《瀑布》第三部分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现在,谁能不看书,用自己脑海中积累的词句来描述一下这“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从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直泻而下,雾珠升腾白米之高,古人曾写对联称赞它:(课件显示)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板书:雄伟壮观]
5.这境界如梦如幻,多美啊!这么美的境界怎能少了音乐呢?听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读好三、四自然段。[齐读]
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五、感悟瀑布,无限生机。
1.过渡:到了这著名的瀑布前,不让这银雨去淋一番是遗憾,赶紧,顺着石阶往下走,来到黄果树瀑布泻落的谷地边,好好享受一番吧!读读5—7小节,从作者的感受中寻求自己的感受。找到喜欢的语句,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呆会儿与同学交流。板书:感悟
2.现在是我们交流感受的时间了,交流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谁先来说?师相机引导。
预设:
——与瀑布隔得很近,仿佛——尽情享受“银雨”扑面的滋味,好舒服!
我们无法前往享受一番,那就想想夏天体育课后,你撩过不少冷水来洗脸,这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每个细胞都灌满活力的你有怎样的感受?
想象自己端坐在谷底,与瀑布咫尺相望。壮观的瀑布直泻而下,瀑声盈耳,惊心动魄,山回谷应。我们人仿佛置身在圆形的、立体的音乐池中。
——四周的瀑布声好比奏鸣的乐声,自然、美妙,扣人心弦,思绪也自然地飘飞着,身子仿佛就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为之激动、为之兴奋、灌注了无穷的活力。
——原本在大自然面前十分渺小的人,现在在大自然神奇魅力的熏陶之下,耳濡目染,人的胸襟开阔了,人与景合而为一,人瀑相融,人仿佛也成了瀑布中的一分子。
——瀑布的壮美、生机的无限,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陶冶,所以人们向往自然,谁都愿意去山水间走一走,看一看,汲取大自然的力量。
3.(反复引读)我们之所以久久……衣衫,是因为聆听……。/// 聆听……生机,所以我们久久……。好深刻的感受呀!作者早已陶醉于黄果树瀑布中。
理解:板书:“訇然作响”“挟”(可结合动作)[板书:无限生机]
4.小结: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憾天动地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六、赞美瀑布,鬼斧神工。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引读:离开潭边,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2.此时此刻的我们——跟随作者去黄果树风景区欣赏了一番,我们也真的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观赏了黄果树瀑布后,想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
3.作者又是怎么赞美的?(出示第一节文字)
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赞叹——(齐读)板书: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赞叹——(齐读)
4.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地间悬挂着的歌,她从岩壁上飞泻而下,直扑山谷,她用动人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的雄壮的乐章……我们欣赏瀑布!我们赞美瀑布!
5.交流写作方法:这篇课文写得——(精彩),那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的效果呢,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写作特色:移步换景、巧用比喻、用词准确)
七、自主作业: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阅读、感悟叶圣陶的《瀑布》;
3.小练笔:苏州园林是苏州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请你学习本文的写法介绍一处苏州园林。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2
(上课伊始,老师要求同学们默读文中第5-8自然段,在自己喜欢的语句旁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交流时可先有感情地朗读,再说理由,也可反之。)
交流的过程:
生1:我最喜欢第8自然段。(说完,有感情地朗读起来)“离开潭边……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你为什么将“掩映”一词读得很轻、很慢?
生1:“掩映”一词让我感受到塑像在绿树映衬下时隐时现。(生继续读下去,他也完全沉醉了。)我之所以喜欢这一段,是因为它将黄果树瀑布写得非常迷人。大家都知道徐霞客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他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访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连他都被这儿的瀑布沉醉了,还有谁不为之倾倒呢?
生2:我最欣赏第7自然段,因为这段写出了人与瀑布合二为一,作者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黄果树瀑布实在太美了,它陶冶着人们的情操。(说完入情地读起来,但偏柔了点。)
师:这是女性的大自然,让我们男生读出我们男性的大自然吧。(男生齐读,读出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无限的生机,人景的融和。)
生3:我喜欢第6自然段。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说完就有生有色地朗读起来,读得很优美。)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优美?
生3:因为在作者的心中,瀑布声如同乐曲一样动听。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3:书中说他身处山谷却犹如置身于乐池中。
师:体会得太棒了。此时,你们仿佛听到的是什么乐曲?
(生答然后齐读,读得气势磅礴。)
【反思】
一、自读感悟入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只有当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进入文章角色之中的时候,才能获得最为真切、深刻的感受。“入境始与亲”就是这个意思。本环节的教学中,我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引领学生紧扣文本,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如“掩映”“乐池”等词语的感悟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二、入境指导朗读
如何进行感情朗读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许多老师习惯于在朗读技巧上下功夫,许多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形成了有声无情的所谓“朗读腔”。其实,朗读的目的绝非仅仅只是“读”,而且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内容、品味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学生入境生情、有所感受,自然就能读出感情,这时的感情朗读就不是纯粹的技巧训练所能比拟的。当然,感情朗读同样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是教给朗读技巧应该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基础上进行,并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
三、情境评价助读
传统的朗读评价往往是“读得真好”“声音真好听”“把感情读出来了”,评价的形式比较单一,评价的语言比较乏味,而案例中的“女生的大自然”“男生的大自然”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积极评价,不但内容丰富、形式亲切,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逐步感悟朗读的真谛,进而形成丰富的语感。可见,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朗读评价是改革传统评价方式的另一重要选择。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3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与难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3、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4、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自渎—指名读
a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b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c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8、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四、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五、作业: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
3、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首先,我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那英等歌星歌唱《黄果树瀑布》,激情澎湃的歌声能激起学生的热情,课堂中再为学生展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图,有声响的视频能很快将学生带入到壮观的瀑布世界,如此一来,唤起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这样做,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课堂教学时,我巧妙地赋予学生游客的身份,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这篇课文作者的高明之处是运用优美的语言,真实细腻而又具体生动地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无比、生机无限,文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本课长句子也较多,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便重点让学生读通读顺全文,并读出感情,领悟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的好处。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即“写瀑布声响、形态、感受”的句子重点品悟,品味瀑布的特点,感受作者的用词之美和精准,并很好地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再次,《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顺序。文章第一句话是全文的总起,作者运用总—分的写作结构,从不同角度对黄果树瀑布进行了描写。全文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描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时我适时地提醒学生学习这一写作方法,并且安排课外练笔,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黄果树瀑布语言优美,教学本课时,运用诗句总结本课时:“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悬挂在天地间的歌;她用动人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雄壮的乐章,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继续黄果树瀑布之旅!”此笔我觉得为画龙点睛之笔,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了升华,为第二课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2、细细品味,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一(学生齐读课题)。
2、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两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出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态声音)
二、古诗引路,紧扣重点,读悟瀑布形态的美
(师过渡:说到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大家是否记起一首写瀑布的古诗来一一学生接讲《望庐山瀑布》)
1、指名背诵古诗:谁来为大家朗诵这首诗?
2、师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真是气势磅礴,那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曲线划出写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
指名交流: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4、读悟句子,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从哪儿感受到了瀑布的飞流直下的气势?
(2)指名交流。(重点词:悬挂宽幅白练泻下来)(泻:很快地流)
那么你能从这些重点词语中体会到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吗?(不仅宽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所以黄果树瀑布是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啊。
(3)那你能通过朗读把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表现出来吗?学生练读句子:再读读句子,读出飞流直下的气势。
(4)指名读句子。
(5)现在我们一起看书中的插图,切身感受一下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多媒体播放瀑布飞流直下的录像)
(6)再指名读句子:有了直观的感知,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把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画面再一次呈现给大家?愿意的同学就勇敢地站起来。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形态,而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后又会形成一种更为奇特的景观一一学生接:银雨撒金街)
5、读悟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银雨撒金街”的美。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有所感悟以及还没有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进行全班交流。
(2)交流有所感悟的地方(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感受到黄果树瀑布是倾泻而下,速度非常快,撞击岩石的力度非常大,不然怎么会溅起数百米高的水花?黄果树瀑布的确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3)理解“银雨”与“金街”(“银雨”让学生自己说后追问:为什么称水珠为银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景观的喜爱之情。“金街”教师讲解。黄果树小镇正对黄果树瀑布。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使小镇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这便是书中所讲的金街。)
(4)指名读课文: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银雨撒金街”的境界。
(5)看来,大家的感受还不深,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录像,去感受以下那银雨飘飞的景象。(多媒体播放银雨飘飞的录像,师范读:瀑布跌落悬崖,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
(6)指名再读课文:现在谁能把大家带入那种境界?
(7)女生齐读,男生闭目感受。
(过渡:课文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来写黄果树瀑布,我们领略了瀑布的形态美,接下来让我们去听听瀑布的声音。)
三、自读自悟,从瀑布的声音中感受瀑布的壮美
1、学生自学。要求:
(1)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自己喜爱的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
(2)读读划出的句子,想想感受到了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把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组员听,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让组员出出主意,把句子读得更好。
3、集体交流。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瀑布声音的变化:由轻柔到喧嚣。根据学生交流点出重点词:哗哗、飘、微风拂过、涌、盖过、喧嚣。)(学生交流感受:水声大)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就能听到“哗哗”的瀑布声响足见黄果树瀑布的壮观。
走近了更是了不得,像潮水一般,而且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结合理解词语:人喧马嚣是一种怎样的声音?你觉得在什么地方会有这样的声音?繁华的大街,刚散场的影院门口。)
(2)指名朗读:那我们该怎样把这种变化把我们的体会读出来呢。
(3)齐读:女生读到“就像微风拂过树梢”时,男生加入一起读。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1)学生交流感受。 (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足以让我们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
(2)指导朗读。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学生交流体会。(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词语:
直泻而下
雷声轰鸣
山回谷应
乐声奏鸣
(2)这瀑布是多么富有生命力呀,每一颗跳动的小水珠,就是一个欢快的音符,让人感觉到了它那无限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刚才的句子中说(引读: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3)我们一起来认真投入地读一读这句话。
过渡:听得出来,同学们已经和老师一样深深的爱上了黄果树瀑布,已经把自己和黄果树瀑布融合在一起了。那作者有没有我们这样的感受呢?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1)学生交流体会(作者已经全身心地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2)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倾吐胸中之感
1、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的形,聆听了黄果树瀑布的声,大家一定有许多感触,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感触。
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所讲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3、师述:如此壮美的景象是人工无法雕琢的,只有大自然这位杰出的大师才能铸就。
4、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心中的感受,读出心中的赞美)
五、整体感悟课文,升华情感
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让人心胸开阔,难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塑像会沉醉。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课文,也沉醉一回。
六、拓展训练
1、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师出示叶圣陶的《瀑布》,配乐范读。
瀑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3.它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生1: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生2: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生3: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4: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过渡: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两个方面,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出示幻灯片15一一21)
二、走进黄果树瀑布,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1.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
(生1:我会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让我的文章更加生动。)
(生2:我会用上名人名言、歇后语等,显得我很有水平。)
2.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让我们如临其境,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就这一问题思考思考。(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
(生1:我发现作者用了比喻:“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把瀑布比成宽幅白练,使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跳出了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很形象。)(出示幻灯片23)
(生2:我也发现了比喻:“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作者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微风拂过树梢般轻柔,再把它比作潮水涌上岸滩的喧嚣汹涌,使我仿佛听到了那渐近渐响的“哗哗”声。)(出示幻灯片24)
3.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比喻可不止这一处,你发现了吗?
(生1:“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4.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1:我觉得是瀑布的声音发生了变化。)
(生2:我认为是作者听瀑布的位置变化了,所以听到的声音也变化了。)(出示幻灯片25)
5.小结:是啊,比喻要用的准确、巧妙,才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6.作者还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出示幻灯片
26、)
(生1:我发现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方法:“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从中我知道了瀑布的声音非常之响。)
(生2:“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宽。)
7.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看看这是什么方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这一小节中既没有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的描写,它是如何表达瀑布之美的呢?(学生思考不出,教师加以点拨)(出示幻灯片27)
①徐霞客何许人也?(生: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②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生3: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8.小结: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一一谛听(生接读)”,他“完全一一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9.过渡: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迅速地浏览文本,想一想。(学生浏览全文)(出示幻灯片28)
(生:课文是按照“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离开潭边”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10.小结: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
三、走出黄果树瀑布,谈出印象,写出感受。
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那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你想对黄果树瀑布、自己、后人说些什么呢?请用三五句话写下来。(学生思考后写话)(出示幻灯片29)
四、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课文以及搜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黄果树瀑布”为题写一篇文章。
3、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瀑布知识的文章。
【《黄果树瀑布》教案】相关文章:
黄果树瀑布教案01-19
黄果树瀑布教案范文02-08
《看黄果树瀑布》教案03-17
黄果树瀑布教案3篇02-09
《黄果树瀑布》教案范文20篇07-04
《黄果树瀑布》教案模板汇总6篇09-03
《黄果树瀑布》教案模板锦集5篇07-22
《黄果树瀑布》教案范文汇编五篇10-20
《黄果树瀑布》教案范文锦集6篇08-24
《看黄果树瀑布》教案一等奖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