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9 11:41:0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通用[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并积累生字词,通过学习,了解小说的内容;把握故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理解悬念、对比等手法在塑造情节、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3、树立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和乐于向善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境导入-免费资源站:

  大家看过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没有?(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这是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剧。此剧一播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甚至饰演男主人公的演员冯远征走到大街上,也不断有人朝他扔石了。不仅如此,此剧的篇名一时成为人们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句话,甚至在网上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信任危机的争论。在如潮的人海中,我们到底要不要信任、帮助陌生人?难道陌生人都是坏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心武的一篇小小说《悔的边缘》,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二、多媒体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一位老人热情地为一位陌生的年轻人带路引发一系列碰撞的故事。)

  2、读第1----4自然,理清事情发生过程中小伙孑和老人行为或心理活动。

  (小伙从侧面撞问路又问别人表情复杂惊讶婉拒不让带路

  老人并不在意回答慨叹帮助热情带路理解体谅叮嘱)

  3、叙述故事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悬念、对比、伏笔)

  4、悬念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使故事情节更能吸引人)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5、小伙在老人如此此信任的举动中产生了一种什么心理?

  (悔)

  6、老人知道钱包被小伙偷走后心理如何?

  (悔)

  7、两人都有过后悔的.心理,他们各为什么后悔?

  (小伙良知示泯奉还钱包

  老人好心相助遭人偷窃)

  8、题目能否改为“悔”?和“悔的边缘”有什么不同?

  (不能。“悔的边缘”不仅表现了“悔”,还表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它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在两种思想之间徘徊。)

  9、在短暂的徘徊后,两人的心理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悔小伙继续偷窃报复社会

  老人助人无错多做好事)

  10、你怎么看待这两个人最终不悔的行为?

  (各抒已见)

  11、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态度吗?

  (人与人之间应真诚信任、乐于向善)

  12、老人和小伙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找出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句子,分析描写手法并说明作用)

  (老人:热心、善良、纯朴、高尚;小伙:堕落、卑劣、但又良心未泯)

  五、拓展延伸-免费资源站:

  讨论:如果把文中主人公的行为也看作送礼,他送的是什么?他的礼送到了吗?

  (十二万分的善意)

  六、教师总结

  二千多年前的孔孟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也提出“性善说”。我想,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互相信任、以真诚感化他人,社会才能真正达到文明和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续读《炮手》,开展爱心小组行动。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具准备:“苍白”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知道续编《炮手》

  1、读课文《炮手》。

  2、引导学生找出表现炮手感情变化的词句。

  3、指名反馈,教师出示体现炮手感情变化的词语:惨白等。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体会炮手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5、引导学生想象,炮手回到家乡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反馈,拓宽思路)

  6、指导续写。

  (1)大胆地想象。

  (2)注意炮手的特点和性格与原文一致。

  (3)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二、爱心小组行动

  1、读题目,明确要求。

  2、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低年级的同学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的?

  3、小组讨论,制定方案:怎样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

  4、交流各小组制定的计划。

  5、教师动员学生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并从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妙、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同学就掌握的资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疑惑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同学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茫茫太空,有着数不胜数的星球。上一节课俺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俺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二、学习生字

  1、要指导同学读准字音:

  注意“悬”不要读成“xiàn”“xián”;

  “遐”不要读成“jiǎ”;

  “努”不要读成“lǔ”;

  “藻”不要读成“zhǎo”。

  2、写字指导:

  “幕”字下边不要写成“土”,还要注意与“慕”区别字形;

  “临”左边不要写成竖心旁,右下角不要多一竖;

  “奥”上半部不封口。

  三、学习课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同学读句子,想象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的景象。

  ⑵ 利用泡泡进行学习: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

  美丽的月亮是多么迷人呀!谁愿意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语气要轻柔舒缓,读出皓月当空的优美景象。

  2、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月球的荒凉:

  ⑴ 请同学们读读第2自然段,读后想想:为什么说月球的景色十分奇异?

  ⑵ 让同学感受月球是一片荒漠。有语气地朗读本段。

  3、学习3~6自然段,了解三种难解之谜:

  默读3~6自然段,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这个谜有什么地方让人难以理解?

  谜之一: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身手吗?

  谜之二:

  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谜之三: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4、学习第7自然段,进行资料交流:

  师:“月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啊,俺们来交流一下搜集的月球资料,看看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5、小结: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俺们一起,来阅读书后面描写月亮的诗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3、了解鲤鱼溪的奇妙,体会村民真挚的感情。懂得热爱、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

  了解鲤鱼溪的奇妙,体会村民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6课 (师指,生读课题)

  2、师问:什么样的鲤鱼溪?为什么说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呢?你看到的鲤鱼溪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多)(板书) 哪个词更能体现出数量多呢?(六、七千)

  2、在一条长一公里的小溪中,宽仅有两三米的小溪中,竟然游着六、七千条鲤鱼,多不多啊?(多)学生读。

  3、你在这句话中,还能体会到什么?(颜色多)

  4、这么多颜色,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鲤鱼溪呢?用一个词概括(板书:积累词语) 六七千条………。。这么多的鲤鱼,你有什么感受啊(美),读一读。

  5、这条小溪这么与众不同,在这条清澈的小溪中,生活着六七千条鲤鱼,在阳光照耀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金光,这种景象是多么的奇妙啊!(课件:鲤鱼溪图片)请你试着把这种美,这种奇妙读出来。

  6、学生自读,指名读。

  过渡:这条溪还有更奇妙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默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后回答:这条鲤鱼溪有什么奇妙之处?(课件:第二自然段内容)

  2、还有不怕人的鲤鱼呢,你从哪些词句能看出鲤鱼不怕人呢,请你快读一读。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3、随机处理“成群结队,游来游去,咬住,叼走、顽皮”等词语,(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4、在村民的面前,鲤鱼就象什么一样啊?(顽皮的小孩子)小鲤鱼在跟村民做什么呢?你在生活中喜欢跟谁开玩笑呢?说明鲤鱼跟村民就象亲人,朋友一样。他们从祖先一起生活,共同生活了7百年了。他们在一起,究竟是什么景象呢,咱们来表演一下好吗?(好)师读,学生表演。

  5、 在村民面前表现的就象小孩子一样的鲤鱼还有什么不怕人的地方呢?找一找,读一读。(游客)

  6、理解:驯顺。(板书 词语积累)如果你是小鲤鱼的话,当游客抚摸你时,你心里想到了什么?

  7、你想的真好,鲤鱼在村民面前这样的淘气顽皮,在游客面前又这样的驯顺。在鲤鱼溪里面的小鲤鱼有时候被人抱起,它都不会逃走。多么可爱的鲤鱼啊?谁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8、小鲤鱼在村民面前这样的淘气顽皮,在游客面前又这样的驯顺都说明小鲤鱼(不怕人)这些都是围绕着二自然段中的那句话写的啊?(溪中的鲤鱼不怕人)(课件:二段,重点句划线)我们就把这句话叫做这个自然段的重点句,请你用曲线画下来。

  9、生活中竟然真有不怕人的鲤鱼,老师真喜欢它们,你们呢?(喜欢)老师想跟大家一起读一读好吗?老师读第一句,男生读鲤鱼在村民面前的表现,女生读鲤鱼在游人面前的表现。

  过渡:读了这段,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不怕人)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学生自读三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是围绕这个那句话写的?请你用曲线画下来。

  2、请你读一读后面的句子,看一看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村民对鲤鱼的感情很深?

  3、随机处理:公约、鱼坟等词语

  4、为什么村民对鲤鱼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因为——,所以村民对鲤鱼的感情很深。)

  5、人和鱼之间拥有这么美好的感情,多么奇妙啊,请你来读一读。

  6、这篇课文学到这里,现在你能说说在福建省周宁县的鲤鱼溪为什么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了吗?(课件:因为——,所以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

  三、拓展升华

  (一) 学完着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大家,村民,游客,小鲤鱼说些什么呢?教师追问你喜欢这里的鲤鱼吗?

  (二)总结

  世世代代生活在鲤鱼溪的村民他们勤劳善良,他们就象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着小鲤鱼,我们就应该象他们一样把动物也当成亲人、朋友,只有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奇妙的世界,奇妙的鲤鱼溪。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

  (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两位作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2、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一)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在书上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让学生把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怎么改的,这样改好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认真,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注意用字的准确性,句子的规范化。)

  3.作者翻到那篇作文,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小毛头的作品;三是作者没料到叶老这样认真。)

  4.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

  (作者不仅看到自己文的种种毛病,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5.看资料袋《一张画像》的修改稿。

  (1)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讨论。

  (2)集体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着重引导体会以下几处修改,分别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修改。

  ①“可却”用词重复,所以删去“却”字。

  ②“口里还不住地呐喊”,不真实。因为画面上是不会呐喊出声音来的,改为“从口里还吐出几个字”来就和画面一致了。

  ③“还不停地给他讲着”,不大符合上课时的实际情况。将“不停地”改为“悄悄地”就准确了。

  ④“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表达不准确,因为王老师不可能单单拿那张画,拿的只能是那本画着画的课本,所以把“画”改为“几何课本”

  ⑤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使语言简洁明了。

  (用六个方法进行修改。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2、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3、把长句断成短句;4、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6.看了叶老先生修改,我们很受启发。肖复兴也很受启发。比较一下,是我们的感受深,还是肖复兴的感受深?(是肖复兴的感受深)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吗?(找出“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读一读。)这句话你们懂吗?(教师析书“受益匪浅”,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观火”,比喻看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身临其境”是亲自经历那个事情的意思,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叶圣陶先生修改的别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别深刻。)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见面后,叶老先生给作者又是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从叶老让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叶老在门口等候、握手、亲切的交谈可以看出。)

  (2)勾画出课文中几次与叶老的谈话和谈话的内容。

  (共三次。第一次说:“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理科的书”第二次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第三次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

  (3)请同学们谈谈对叶老的三次说话的内容的理解。

  (第一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知识渊博。

  第二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学好历史。

  第三次,告诉作者写作要真实、要能反映现实的生活。)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通过这件事知道了,做一个作家应该有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品,像他那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写文章也应该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因为当时肖复兴才15岁,还是个孩子,他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课文中说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这样讲是恰如其分的。)

  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意思是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10.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教师简单小结、深化认识。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著名的作家,写了许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离1968年20多年了,还写得那么具体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这也说明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2.读全文,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小练笔:文中的叶老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写一写你心中的叶圣陶。

语文教案 篇6

  回顾并激情导入。

  我们美丽的祖国有山清水碧的江南水乡,有满目葱绿的西双版纳,有沃野千里的林海雪原,更有那神秘迷人的拉萨古城,那里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令人心驰神往。

  上节课,我们一起随着导游――少数民族作家次多初步游览了《拉萨古城》。拉萨古城的哪里让你最感兴趣呢?(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随着作家次多游览拉萨,领略古城的独特风情。

  介绍页及学习方法。

  这节课,我们还是采用特殊的学习方式――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运用络,自主学习。现在请大家进入《拉萨古城》的主页,请看屏幕上学习软件,有课文、学习向导、学习宝典、我来露一手、畅所欲言和知识拓展。其中,学习向导了学习课文的方法,学习宝典准备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学习资料,我来露一手里有几道习题希望你们都能露一手。知识拓展了更为丰富的有关、拉萨的有关站。

  借助“学习向导”,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点击“学习向导”,请一位同学把其中的学习方法读一读。(学生读)当然,同学们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学习。下面就请大家用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吧!

  点击“课文”,开始自主学习。

  交流自主学习的情况。

  同学们学的可真认真,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学习情况向大家作个汇报。

  1民居部分

  先汇报学习课文的有关内容,再谈自己的体会,还可以说说在“学习宝典”中看到的`资料。注意练习朗读。

  2布达拉宫部分

  重点理解、朗读比喻句。

  3大昭寺部分

  让学生演示文中所讲到的边贝墙、香香鸟等图片。

  4八廓街部分

  重点理解其中的两句话,并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体会。

  

  刚才,同学们在学习向导的帮助下,通过络查找资料,自己主动的学习课文,能有这么多收获,真不简单呀!

  请你欣赏。

  拉萨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古城,她在我们的心中是一片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永远令人心驰神往。请大家点击“请你欣赏”就让我们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吧!

  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精彩的上之旅,尽情的欣赏了拉萨的美丽风情。在即将结束这次旅行之际,你最想说什么?

  点击“畅所欲言”,写下自己的感受。

  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线测试。

  1选择。这节课,我们通过络学习了《拉萨古城》这课文,现在计算机要考考大家,想试试吗?

  点击“我来露一手”(学生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2综合实践活动。计算机的作用越来越大,课后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络去学习更多更有趣的知识。老师还给同学们设计了一道综合实践活动题,(指名读题)这项综合实践活动,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完成得很出色!

语文教案 篇7

  目标锁定

  1、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2、体会旧中国农民的辛酸和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

  沙场点兵

  1、搜集叶圣陶及本文背景资料;

  2、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段落,改编为课本剧,并自行排练。

  课堂在线

  一、导入新课

  屏幕上投影左幅图片,以介绍万圣米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导入新课。

  二、角色朗读,整体感知

  [情景] 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过程,最好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活动] 1、分角色朗读,思考变化过程;2、评价朗读;3、交流变化过程。

  [引导] 小说以旧毡帽朋友满怀希望前来占卜命运开始对话,得知米价后,“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希望变成了失望,话语中表现出了愤激的心理。接着“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儿?”又表现出了农民的哀求心理,彻底失望后只能贱卖。热闹的街道上,旧毡帽朋友的愤懑之情随着他们的'话语奔涌而出;最后的船头议论体现出了自发的反抗意识。

  三、剧本表演,历史再现

  [情景] 这种愤怒和辛酸、自发的反抗意识,往往是话语中体现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我们同学向来以表演见长,今天我就给你们一个平台,你们能给我一个惊喜吗?(布置有关表演要求,可采用小组比赛形式,以突出表演效果,再现历史主题为主要评价标准,从学生的语言、动作、情感、协调等方面,要求学生作好评价。)

  [活动] 小组表演、评比,师生共同点评。

  四、语段精读,主题提炼

  [情景] 小说往往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缩影,帝国主义、当局、封建势力和投机商人就是那个时代旧社会勒住人民脖子的四条绳索,你能在仔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举例说说他们是怎样紧紧勒住人民脖子的吗?

  [活动] 1、学生读课文,思考;2、小组讨论、交流;3、班级讨论、交流,引导。

  [引导] 读小说时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时代的气息,读出那个时代的生活及那个时代的本质精神。

  五、历史感悟,思绪奔涌

  [情景] 今天,如果你有机会去甪直古镇,面对眼前的万圣米行,你会想什么呢?请用简要的语言表达你当时的感想。

  [活动] 思考、交流、评价。

  [引导] 结合学生具体发言,联系现实意义,结束总结。

  智能储备

  1、小说有三处描写阳光,仔细研读课文,比较分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仔细体味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语文教案通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12-14

【经典】语文教案11-08

语文教案[经典]11-29

语文教案(精选)01-02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在线咨询

语文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通用[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并积累生字词,通过学习,了解小说的内容;把握故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理解悬念、对比等手法在塑造情节、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3、树立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和乐于向善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境导入-免费资源站:

  大家看过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没有?(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这是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剧。此剧一播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甚至饰演男主人公的演员冯远征走到大街上,也不断有人朝他扔石了。不仅如此,此剧的篇名一时成为人们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句话,甚至在网上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信任危机的争论。在如潮的人海中,我们到底要不要信任、帮助陌生人?难道陌生人都是坏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心武的一篇小小说《悔的边缘》,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二、多媒体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一位老人热情地为一位陌生的年轻人带路引发一系列碰撞的故事。)

  2、读第1----4自然,理清事情发生过程中小伙孑和老人行为或心理活动。

  (小伙从侧面撞问路又问别人表情复杂惊讶婉拒不让带路

  老人并不在意回答慨叹帮助热情带路理解体谅叮嘱)

  3、叙述故事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悬念、对比、伏笔)

  4、悬念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使故事情节更能吸引人)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5、小伙在老人如此此信任的举动中产生了一种什么心理?

  (悔)

  6、老人知道钱包被小伙偷走后心理如何?

  (悔)

  7、两人都有过后悔的.心理,他们各为什么后悔?

  (小伙良知示泯奉还钱包

  老人好心相助遭人偷窃)

  8、题目能否改为“悔”?和“悔的边缘”有什么不同?

  (不能。“悔的边缘”不仅表现了“悔”,还表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它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在两种思想之间徘徊。)

  9、在短暂的徘徊后,两人的心理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悔小伙继续偷窃报复社会

  老人助人无错多做好事)

  10、你怎么看待这两个人最终不悔的行为?

  (各抒已见)

  11、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态度吗?

  (人与人之间应真诚信任、乐于向善)

  12、老人和小伙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找出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句子,分析描写手法并说明作用)

  (老人:热心、善良、纯朴、高尚;小伙:堕落、卑劣、但又良心未泯)

  五、拓展延伸-免费资源站:

  讨论:如果把文中主人公的行为也看作送礼,他送的是什么?他的礼送到了吗?

  (十二万分的善意)

  六、教师总结

  二千多年前的孔孟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也提出“性善说”。我想,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互相信任、以真诚感化他人,社会才能真正达到文明和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续读《炮手》,开展爱心小组行动。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具准备:“苍白”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知道续编《炮手》

  1、读课文《炮手》。

  2、引导学生找出表现炮手感情变化的词句。

  3、指名反馈,教师出示体现炮手感情变化的词语:惨白等。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体会炮手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5、引导学生想象,炮手回到家乡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反馈,拓宽思路)

  6、指导续写。

  (1)大胆地想象。

  (2)注意炮手的特点和性格与原文一致。

  (3)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二、爱心小组行动

  1、读题目,明确要求。

  2、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低年级的同学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的?

  3、小组讨论,制定方案:怎样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

  4、交流各小组制定的计划。

  5、教师动员学生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并从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妙、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同学就掌握的资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疑惑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同学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茫茫太空,有着数不胜数的星球。上一节课俺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俺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二、学习生字

  1、要指导同学读准字音:

  注意“悬”不要读成“xiàn”“xián”;

  “遐”不要读成“jiǎ”;

  “努”不要读成“lǔ”;

  “藻”不要读成“zhǎo”。

  2、写字指导:

  “幕”字下边不要写成“土”,还要注意与“慕”区别字形;

  “临”左边不要写成竖心旁,右下角不要多一竖;

  “奥”上半部不封口。

  三、学习课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同学读句子,想象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的景象。

  ⑵ 利用泡泡进行学习: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

  美丽的月亮是多么迷人呀!谁愿意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语气要轻柔舒缓,读出皓月当空的优美景象。

  2、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月球的荒凉:

  ⑴ 请同学们读读第2自然段,读后想想:为什么说月球的景色十分奇异?

  ⑵ 让同学感受月球是一片荒漠。有语气地朗读本段。

  3、学习3~6自然段,了解三种难解之谜:

  默读3~6自然段,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这个谜有什么地方让人难以理解?

  谜之一: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身手吗?

  谜之二:

  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谜之三: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4、学习第7自然段,进行资料交流:

  师:“月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啊,俺们来交流一下搜集的月球资料,看看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5、小结: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俺们一起,来阅读书后面描写月亮的诗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3、了解鲤鱼溪的奇妙,体会村民真挚的感情。懂得热爱、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

  了解鲤鱼溪的奇妙,体会村民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6课 (师指,生读课题)

  2、师问:什么样的鲤鱼溪?为什么说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呢?你看到的鲤鱼溪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多)(板书) 哪个词更能体现出数量多呢?(六、七千)

  2、在一条长一公里的小溪中,宽仅有两三米的小溪中,竟然游着六、七千条鲤鱼,多不多啊?(多)学生读。

  3、你在这句话中,还能体会到什么?(颜色多)

  4、这么多颜色,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鲤鱼溪呢?用一个词概括(板书:积累词语) 六七千条………。。这么多的鲤鱼,你有什么感受啊(美),读一读。

  5、这条小溪这么与众不同,在这条清澈的小溪中,生活着六七千条鲤鱼,在阳光照耀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金光,这种景象是多么的奇妙啊!(课件:鲤鱼溪图片)请你试着把这种美,这种奇妙读出来。

  6、学生自读,指名读。

  过渡:这条溪还有更奇妙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默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后回答:这条鲤鱼溪有什么奇妙之处?(课件:第二自然段内容)

  2、还有不怕人的鲤鱼呢,你从哪些词句能看出鲤鱼不怕人呢,请你快读一读。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3、随机处理“成群结队,游来游去,咬住,叼走、顽皮”等词语,(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4、在村民的面前,鲤鱼就象什么一样啊?(顽皮的小孩子)小鲤鱼在跟村民做什么呢?你在生活中喜欢跟谁开玩笑呢?说明鲤鱼跟村民就象亲人,朋友一样。他们从祖先一起生活,共同生活了7百年了。他们在一起,究竟是什么景象呢,咱们来表演一下好吗?(好)师读,学生表演。

  5、 在村民面前表现的就象小孩子一样的鲤鱼还有什么不怕人的地方呢?找一找,读一读。(游客)

  6、理解:驯顺。(板书 词语积累)如果你是小鲤鱼的话,当游客抚摸你时,你心里想到了什么?

  7、你想的真好,鲤鱼在村民面前这样的淘气顽皮,在游客面前又这样的驯顺。在鲤鱼溪里面的小鲤鱼有时候被人抱起,它都不会逃走。多么可爱的鲤鱼啊?谁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8、小鲤鱼在村民面前这样的淘气顽皮,在游客面前又这样的驯顺都说明小鲤鱼(不怕人)这些都是围绕着二自然段中的那句话写的啊?(溪中的鲤鱼不怕人)(课件:二段,重点句划线)我们就把这句话叫做这个自然段的重点句,请你用曲线画下来。

  9、生活中竟然真有不怕人的鲤鱼,老师真喜欢它们,你们呢?(喜欢)老师想跟大家一起读一读好吗?老师读第一句,男生读鲤鱼在村民面前的表现,女生读鲤鱼在游人面前的表现。

  过渡:读了这段,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不怕人)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学生自读三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是围绕这个那句话写的?请你用曲线画下来。

  2、请你读一读后面的句子,看一看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村民对鲤鱼的感情很深?

  3、随机处理:公约、鱼坟等词语

  4、为什么村民对鲤鱼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因为——,所以村民对鲤鱼的感情很深。)

  5、人和鱼之间拥有这么美好的感情,多么奇妙啊,请你来读一读。

  6、这篇课文学到这里,现在你能说说在福建省周宁县的鲤鱼溪为什么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了吗?(课件:因为——,所以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

  三、拓展升华

  (一) 学完着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大家,村民,游客,小鲤鱼说些什么呢?教师追问你喜欢这里的鲤鱼吗?

  (二)总结

  世世代代生活在鲤鱼溪的村民他们勤劳善良,他们就象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着小鲤鱼,我们就应该象他们一样把动物也当成亲人、朋友,只有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奇妙的世界,奇妙的鲤鱼溪。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

  (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两位作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2、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一)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在书上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让学生把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怎么改的,这样改好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认真,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注意用字的准确性,句子的规范化。)

  3.作者翻到那篇作文,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小毛头的作品;三是作者没料到叶老这样认真。)

  4.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

  (作者不仅看到自己文的种种毛病,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5.看资料袋《一张画像》的修改稿。

  (1)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讨论。

  (2)集体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着重引导体会以下几处修改,分别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修改。

  ①“可却”用词重复,所以删去“却”字。

  ②“口里还不住地呐喊”,不真实。因为画面上是不会呐喊出声音来的,改为“从口里还吐出几个字”来就和画面一致了。

  ③“还不停地给他讲着”,不大符合上课时的实际情况。将“不停地”改为“悄悄地”就准确了。

  ④“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表达不准确,因为王老师不可能单单拿那张画,拿的只能是那本画着画的课本,所以把“画”改为“几何课本”

  ⑤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使语言简洁明了。

  (用六个方法进行修改。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2、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3、把长句断成短句;4、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6.看了叶老先生修改,我们很受启发。肖复兴也很受启发。比较一下,是我们的感受深,还是肖复兴的感受深?(是肖复兴的感受深)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吗?(找出“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读一读。)这句话你们懂吗?(教师析书“受益匪浅”,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观火”,比喻看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身临其境”是亲自经历那个事情的意思,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叶圣陶先生修改的别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别深刻。)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见面后,叶老先生给作者又是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从叶老让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叶老在门口等候、握手、亲切的交谈可以看出。)

  (2)勾画出课文中几次与叶老的谈话和谈话的内容。

  (共三次。第一次说:“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理科的书”第二次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第三次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

  (3)请同学们谈谈对叶老的三次说话的内容的理解。

  (第一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知识渊博。

  第二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学好历史。

  第三次,告诉作者写作要真实、要能反映现实的生活。)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通过这件事知道了,做一个作家应该有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品,像他那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写文章也应该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因为当时肖复兴才15岁,还是个孩子,他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课文中说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这样讲是恰如其分的。)

  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意思是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10.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教师简单小结、深化认识。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著名的作家,写了许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离1968年20多年了,还写得那么具体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这也说明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2.读全文,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小练笔:文中的叶老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写一写你心中的叶圣陶。

语文教案 篇6

  回顾并激情导入。

  我们美丽的祖国有山清水碧的江南水乡,有满目葱绿的西双版纳,有沃野千里的林海雪原,更有那神秘迷人的拉萨古城,那里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令人心驰神往。

  上节课,我们一起随着导游――少数民族作家次多初步游览了《拉萨古城》。拉萨古城的哪里让你最感兴趣呢?(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随着作家次多游览拉萨,领略古城的独特风情。

  介绍页及学习方法。

  这节课,我们还是采用特殊的学习方式――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运用络,自主学习。现在请大家进入《拉萨古城》的主页,请看屏幕上学习软件,有课文、学习向导、学习宝典、我来露一手、畅所欲言和知识拓展。其中,学习向导了学习课文的方法,学习宝典准备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学习资料,我来露一手里有几道习题希望你们都能露一手。知识拓展了更为丰富的有关、拉萨的有关站。

  借助“学习向导”,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点击“学习向导”,请一位同学把其中的学习方法读一读。(学生读)当然,同学们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学习。下面就请大家用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吧!

  点击“课文”,开始自主学习。

  交流自主学习的情况。

  同学们学的可真认真,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学习情况向大家作个汇报。

  1民居部分

  先汇报学习课文的有关内容,再谈自己的体会,还可以说说在“学习宝典”中看到的`资料。注意练习朗读。

  2布达拉宫部分

  重点理解、朗读比喻句。

  3大昭寺部分

  让学生演示文中所讲到的边贝墙、香香鸟等图片。

  4八廓街部分

  重点理解其中的两句话,并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体会。

  

  刚才,同学们在学习向导的帮助下,通过络查找资料,自己主动的学习课文,能有这么多收获,真不简单呀!

  请你欣赏。

  拉萨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古城,她在我们的心中是一片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永远令人心驰神往。请大家点击“请你欣赏”就让我们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吧!

  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精彩的上之旅,尽情的欣赏了拉萨的美丽风情。在即将结束这次旅行之际,你最想说什么?

  点击“畅所欲言”,写下自己的感受。

  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线测试。

  1选择。这节课,我们通过络学习了《拉萨古城》这课文,现在计算机要考考大家,想试试吗?

  点击“我来露一手”(学生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2综合实践活动。计算机的作用越来越大,课后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络去学习更多更有趣的知识。老师还给同学们设计了一道综合实践活动题,(指名读题)这项综合实践活动,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完成得很出色!

语文教案 篇7

  目标锁定

  1、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2、体会旧中国农民的辛酸和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

  沙场点兵

  1、搜集叶圣陶及本文背景资料;

  2、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段落,改编为课本剧,并自行排练。

  课堂在线

  一、导入新课

  屏幕上投影左幅图片,以介绍万圣米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导入新课。

  二、角色朗读,整体感知

  [情景] 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过程,最好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活动] 1、分角色朗读,思考变化过程;2、评价朗读;3、交流变化过程。

  [引导] 小说以旧毡帽朋友满怀希望前来占卜命运开始对话,得知米价后,“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希望变成了失望,话语中表现出了愤激的心理。接着“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儿?”又表现出了农民的哀求心理,彻底失望后只能贱卖。热闹的街道上,旧毡帽朋友的愤懑之情随着他们的'话语奔涌而出;最后的船头议论体现出了自发的反抗意识。

  三、剧本表演,历史再现

  [情景] 这种愤怒和辛酸、自发的反抗意识,往往是话语中体现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我们同学向来以表演见长,今天我就给你们一个平台,你们能给我一个惊喜吗?(布置有关表演要求,可采用小组比赛形式,以突出表演效果,再现历史主题为主要评价标准,从学生的语言、动作、情感、协调等方面,要求学生作好评价。)

  [活动] 小组表演、评比,师生共同点评。

  四、语段精读,主题提炼

  [情景] 小说往往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缩影,帝国主义、当局、封建势力和投机商人就是那个时代旧社会勒住人民脖子的四条绳索,你能在仔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举例说说他们是怎样紧紧勒住人民脖子的吗?

  [活动] 1、学生读课文,思考;2、小组讨论、交流;3、班级讨论、交流,引导。

  [引导] 读小说时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时代的气息,读出那个时代的生活及那个时代的本质精神。

  五、历史感悟,思绪奔涌

  [情景] 今天,如果你有机会去甪直古镇,面对眼前的万圣米行,你会想什么呢?请用简要的语言表达你当时的感想。

  [活动] 思考、交流、评价。

  [引导] 结合学生具体发言,联系现实意义,结束总结。

  智能储备

  1、小说有三处描写阳光,仔细研读课文,比较分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仔细体味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