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教案

时间:2024-12-22 06:57:5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天路》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路》教案

《天路》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字11个,写字8个,并理解“神鹰、祥云、巨龙、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简介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都知道什么样的路?

  (师板书“天路”)

  二、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天路指哪条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

  三、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与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多了简介。)

  师:对,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内容。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解决生字词:

  师:刚才你们读的.时候,老师发现一些词语还读得不准确,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

  (课件出示词语)

  五、精读课文:

  师:同学们字音读得真准确,下面我们将词语放回课文中去,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读完之后思考:为什么青藏铁路被称为“天路”?你们从课文中都读明白了什么?

  1、生畅所欲言,并结合课后简介和学生找的关于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的艰苦,海拔之高,给青藏铁路的修筑带来了许多困难。重点体会一个“难”字。

  2、过渡:但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修路队伍敢于挑战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这几乎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将铁路嗅到了青藏高原。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条怎样的路?(神奇的路。)

  师板书,生看大屏幕,齐读这句话:“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理解词语“神奇”(神圣奇特)

  师:课文中那些句子能体现天路的神圣奇特?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勾画出最能表现天路神奇的句子,并做好旁批。(为什么这些句子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3、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讲解诗歌的各个小节中的句子。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被你们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青藏铁路终于在20xx年7月1日正式通车了,这神奇的铁路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人们欣喜地称它为“天路”。藏族人民还称他为什么?(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师:为什么藏族人民要这样称呼青藏铁路?

  师这青藏铁路促进了藏族人民和外界的交流,促进了西藏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让藏族人民从此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仿佛把藏族人民带进了——(人间天堂)

  师:此时藏族人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激动、欣喜、感恩……)

  师播放图片。“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3、5小节,用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欣喜和激动。”

  六、总结:这神奇的天路,带领着藏族人民走进人间天堂,从此过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们怀着这样的心情将这首诗歌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想听吗?(想)

  课件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板书设计:

  神奇——天路——天堂

《天路》教案2

  设计理念:

  1、能力提升:积极贯彻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训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2、少教多学: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整合资料,融会贯通地开展互文学习。

  3、大语文学习观: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引入丰富学习资料,指导学生整合、交流,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成果。

  教材解析:

  《天路》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十单元“路”的第一篇主体课文,由两部分组成,前文是屈原创作的《天路》歌词,后文是关于青藏铁路的简介内容,介绍了“天路”的名称来历、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修建青藏铁路的实际困难、修建过程中的突破性壮举和修建青藏铁路的重大意义。前文作为一首诗歌,易于诵读展示,表达情感。后文起补充说明作用,只有建立在理解事情前因后果和背景资料的情况下才能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两部分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是指导学生分不同方面了解事物、借助资料理解文本的好教材。

  生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能够在阅读时整体感知文本层次,对于诗歌学习兴趣很浓厚,诵读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力,能结合文字资料和生活实际入情入境地解读文本,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歌曲演唱兴趣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诗歌,结合文本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文中的背景资料了解关于青藏铁路的相关信息,在互文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结合“路”的主题,抓重点词句,探究青藏铁路修建的困难和重大意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天路”的含义。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阅读资料,整理和筛选信息,运用信息解读文本,提升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互文理解,把握主要主要内容,了解青藏铁路修建的难度和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

  2、学习自主阅读资料,整理和筛选信息,运用信息解读文本。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资料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困难、修建过程中的壮举及修建成功的意义。

  教法:

  互文阅读法、词句品析法、拓展学习法;

  学法:

  自主阅读法、信息整合法、批注理解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歌曲《天路》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主题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路”,谁能用这样的句子说说路对人们的作用?

  (课件出示:有了路。)

  是啊,路连接着不同地区的人们,把我们的世界开拓得更加宽广。今天,我们要了解一条特殊的路——天路。(板书课题)

  看到这样的课题,你又怎样的疑问?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为什么把这条路叫做“天路”?天路是一条怎样的路?怎样修建的?“天路”对人们来说有什么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学习课文:

  1、读文明内容:

  (1)看看我们的课文内容,与以前所学的文本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对于“前有诗、后有文”的文本格局有初步的了解)

  (2)自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读音,把新词和读不懂的句子画下来,尝试找找开课质疑的答案,写上一两个词标注一下。

  (学生自读、勾画、思考、做批注。)

  (3)同桌两个人互读课文,检查字词认读,达到正确流利。

  (4)教师出示新词、重点句考核、正音,结合搜集的资料和文本内容解读重点词语。

  (如:世界屋脊、

  (5)组织交流:

  你找到自主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了吗?说一说。

  (组织学生交流对于课题质疑的阅读成果,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有条有理。在此基础上,明确背景资料部分的内容层次。)

  对于这首歌的歌词你又了解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背景资料)

  2、品文学方法:

  (1)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前面是歌词,后面是背景,各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歌曲是情感的表达,背景是情感的积淀。)

  (2)我们先从哪部分开始呢?

  (引导学生明确,理清内容、熟悉背景,才能知道表达什么感情,如何表达。)

  (3)指导抓关键词学习: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第一自然段)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犹如一条巨龙,穿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上。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

  在读这一段时,哪些词句令你印象深刻、颇有感触?

  预设:抓住两个“最”字体现青藏铁路的独特地位。

  抓“犹如一条巨龙”体会青藏铁路的雄伟壮观。

  抓住“穿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体会修建的难度。

  (指导学生结合发现写批注。)

  小结:静静地读,总有一些词句扣动你的心弦,那就是最具有感情和意义的地方。

  (4)自读背景资料,把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标注出来,联系文本内容体会,尝试在旁边写批注。

  (学生自主学习)

  (5)组织小组交流:将自己的发现和本组同学交流,丰富认识,并选出本组的中心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6)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抓住“生命禁区”、“世界性难题”体会环境的恶劣‘

  抓住“大无畏”、“世界之最”体会修路之难、成就之大;

  抓住“钢铁大动脉”体会青藏铁路的战略性意义,抓住“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体会青藏铁路的情感意义。

  (7)“我还有话说”:

  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组织学生交流资料,丰富认知。)

  3、吟唱表情意:

  (1)当我们了解了背后的一切,再回头看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

  (回文整合,丰富认识:不仅因为它修建在“世界屋脊”上,“其势近天”;修建过程克服重重困难,“难如登天”;修建成功,创造人类历史的奇迹,证明“人定胜天”,最终带领西藏人民走向幸福生活,“天伦之乐”。)

  (2)当人们唱起这首歌,传递的是怎样的心情?

  (播放歌曲《天路》,分享听后的感受。)

  (3)你能从歌词中具体说说这份感受吗?

  (引导学生结合歌词,解读文本,体会西藏人民的幸福感。)

  (4)音乐能激发情感,诵读可以表达情感,让我们伴着音乐一起朗诵这首诗歌。

  (配乐朗诵)

  (5)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吧!

  三、课堂小结:

  1、学习方法:互文阅读

  2、了解一条路,品味一份情。

  四、布置作业:

  1、讲述青藏铁路的故事给家人听,为他们演唱《天路》。

  2、为“天路“或者修建“天路”的人写一段纪念词。

  3、搜集更过关于“路”的故事。

《天路》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理解天路的含义。

  3、通过学习,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天路的含义。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和多媒体资料。

  课时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通过听、读、悟、唱四个方面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使孩子们将自己动手搜集到的资料融入到文本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深刻感悟建成青藏铁路后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让动听的歌、感人的故事和孩子们快乐的.歌唱把这首诗歌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孩子们观看多媒体资料

  2、观看后谈感受

  二、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全诗

  三、悟课文:

  1、师问:你知道当时工人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修建铁路的吗?

  (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并感悟到当时环境的恶劣,修建的艰难。)

  2、指明读2、3小节谈感想

  1)生勾画出如果铁路修到我家乡,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2)教师导读,生感悟青藏铁路建成后会带来的变化

  3)从重点词盼望中感悟人们对铁路的渴望

  3、师汇报搜集的资料,并用一个老兵的故事感染孩子们的心灵

  4、男女生对比读第2和第4自然段,体会人们实现愿望的心情

  5、师加感叹词啊,生齐读第5小节。让学生体会铁路修到我家乡,人们的激动与开心。

  四、观看多媒体并齐唱《天路》

  五、拓展:由陆路、水路、航路、商路联想到知识的道路,祝福孩子们在通往知识的天路上快乐成长!

《天路》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藏族风格歌曲的特点。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感情地演唱。

  3、体验带装饰用演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方式,感受乐曲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对比。

  重难点:

  1、学唱歌曲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2、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音阶练习

  2、发声练习

  二、导入

  1、中华民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藏族歌曲《天路》

  2、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三、新歌教学

  1、播放《天路》音乐,整体把握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

  2、介绍歌曲背景资料。

  3、跟随音乐哼唱,并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

  4、训练歌曲节奏,加强节奏练习。

  5、学唱曲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6、读歌词,学唱歌词,教师伴奏。

  7、欣赏韩红演唱《天路》,让学生分析比较,你更喜欢哪种形式的演唱,为什么?

  8、视情况分小组练习或采取其它方式进行演唱练习。

  四、拓展学习

  五声调式:我国古代将1(do)、2(re)、3(mi)、5(sol)、6(la)叫做“宫、商、角(jue)、徴(zhi)、羽。”分别以这五个音为主音构成的五种调式。(详见P53)

  五、教师总结

  太阳和月亮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光明。藏族和汉族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最后,学生在歌曲《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

《《天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天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弯弯的路直直的路10-17

《一路花香》教案11-24

中班美术教案-彩色的路02-08

2023年《未选择的路》教案11-26

《一路花香》教案优秀01-22

《未选择的路》教案(精选15篇)04-02

中班爱路护路教案范文10-09

《一路花香》教案15篇01-21

《未选择的路》教案(汇编15篇)12-07

爱路护路主题班会教案04-26

在线咨询

《天路》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路》教案

《天路》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字11个,写字8个,并理解“神鹰、祥云、巨龙、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简介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都知道什么样的路?

  (师板书“天路”)

  二、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天路指哪条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

  三、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与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多了简介。)

  师:对,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内容。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解决生字词:

  师:刚才你们读的.时候,老师发现一些词语还读得不准确,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

  (课件出示词语)

  五、精读课文:

  师:同学们字音读得真准确,下面我们将词语放回课文中去,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读完之后思考:为什么青藏铁路被称为“天路”?你们从课文中都读明白了什么?

  1、生畅所欲言,并结合课后简介和学生找的关于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的艰苦,海拔之高,给青藏铁路的修筑带来了许多困难。重点体会一个“难”字。

  2、过渡:但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修路队伍敢于挑战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这几乎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将铁路嗅到了青藏高原。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条怎样的路?(神奇的路。)

  师板书,生看大屏幕,齐读这句话:“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理解词语“神奇”(神圣奇特)

  师:课文中那些句子能体现天路的神圣奇特?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勾画出最能表现天路神奇的句子,并做好旁批。(为什么这些句子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3、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讲解诗歌的各个小节中的句子。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被你们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青藏铁路终于在20xx年7月1日正式通车了,这神奇的铁路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人们欣喜地称它为“天路”。藏族人民还称他为什么?(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师:为什么藏族人民要这样称呼青藏铁路?

  师这青藏铁路促进了藏族人民和外界的交流,促进了西藏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让藏族人民从此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仿佛把藏族人民带进了——(人间天堂)

  师:此时藏族人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激动、欣喜、感恩……)

  师播放图片。“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3、5小节,用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欣喜和激动。”

  六、总结:这神奇的天路,带领着藏族人民走进人间天堂,从此过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们怀着这样的心情将这首诗歌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想听吗?(想)

  课件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板书设计:

  神奇——天路——天堂

《天路》教案2

  设计理念:

  1、能力提升:积极贯彻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训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2、少教多学: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整合资料,融会贯通地开展互文学习。

  3、大语文学习观: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引入丰富学习资料,指导学生整合、交流,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成果。

  教材解析:

  《天路》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十单元“路”的第一篇主体课文,由两部分组成,前文是屈原创作的《天路》歌词,后文是关于青藏铁路的简介内容,介绍了“天路”的名称来历、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修建青藏铁路的实际困难、修建过程中的突破性壮举和修建青藏铁路的重大意义。前文作为一首诗歌,易于诵读展示,表达情感。后文起补充说明作用,只有建立在理解事情前因后果和背景资料的情况下才能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两部分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是指导学生分不同方面了解事物、借助资料理解文本的好教材。

  生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能够在阅读时整体感知文本层次,对于诗歌学习兴趣很浓厚,诵读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力,能结合文字资料和生活实际入情入境地解读文本,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歌曲演唱兴趣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诗歌,结合文本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文中的背景资料了解关于青藏铁路的相关信息,在互文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结合“路”的主题,抓重点词句,探究青藏铁路修建的困难和重大意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天路”的含义。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阅读资料,整理和筛选信息,运用信息解读文本,提升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互文理解,把握主要主要内容,了解青藏铁路修建的难度和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

  2、学习自主阅读资料,整理和筛选信息,运用信息解读文本。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资料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困难、修建过程中的壮举及修建成功的意义。

  教法:

  互文阅读法、词句品析法、拓展学习法;

  学法:

  自主阅读法、信息整合法、批注理解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歌曲《天路》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主题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路”,谁能用这样的句子说说路对人们的作用?

  (课件出示:有了路。)

  是啊,路连接着不同地区的人们,把我们的世界开拓得更加宽广。今天,我们要了解一条特殊的路——天路。(板书课题)

  看到这样的课题,你又怎样的疑问?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为什么把这条路叫做“天路”?天路是一条怎样的路?怎样修建的?“天路”对人们来说有什么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学习课文:

  1、读文明内容:

  (1)看看我们的课文内容,与以前所学的文本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对于“前有诗、后有文”的文本格局有初步的了解)

  (2)自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读音,把新词和读不懂的句子画下来,尝试找找开课质疑的答案,写上一两个词标注一下。

  (学生自读、勾画、思考、做批注。)

  (3)同桌两个人互读课文,检查字词认读,达到正确流利。

  (4)教师出示新词、重点句考核、正音,结合搜集的资料和文本内容解读重点词语。

  (如:世界屋脊、

  (5)组织交流:

  你找到自主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了吗?说一说。

  (组织学生交流对于课题质疑的阅读成果,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有条有理。在此基础上,明确背景资料部分的内容层次。)

  对于这首歌的歌词你又了解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背景资料)

  2、品文学方法:

  (1)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前面是歌词,后面是背景,各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歌曲是情感的表达,背景是情感的积淀。)

  (2)我们先从哪部分开始呢?

  (引导学生明确,理清内容、熟悉背景,才能知道表达什么感情,如何表达。)

  (3)指导抓关键词学习: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第一自然段)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犹如一条巨龙,穿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上。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

  在读这一段时,哪些词句令你印象深刻、颇有感触?

  预设:抓住两个“最”字体现青藏铁路的独特地位。

  抓“犹如一条巨龙”体会青藏铁路的雄伟壮观。

  抓住“穿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体会修建的难度。

  (指导学生结合发现写批注。)

  小结:静静地读,总有一些词句扣动你的心弦,那就是最具有感情和意义的地方。

  (4)自读背景资料,把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标注出来,联系文本内容体会,尝试在旁边写批注。

  (学生自主学习)

  (5)组织小组交流:将自己的发现和本组同学交流,丰富认识,并选出本组的中心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6)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抓住“生命禁区”、“世界性难题”体会环境的恶劣‘

  抓住“大无畏”、“世界之最”体会修路之难、成就之大;

  抓住“钢铁大动脉”体会青藏铁路的战略性意义,抓住“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体会青藏铁路的情感意义。

  (7)“我还有话说”:

  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组织学生交流资料,丰富认知。)

  3、吟唱表情意:

  (1)当我们了解了背后的一切,再回头看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

  (回文整合,丰富认识:不仅因为它修建在“世界屋脊”上,“其势近天”;修建过程克服重重困难,“难如登天”;修建成功,创造人类历史的奇迹,证明“人定胜天”,最终带领西藏人民走向幸福生活,“天伦之乐”。)

  (2)当人们唱起这首歌,传递的是怎样的心情?

  (播放歌曲《天路》,分享听后的感受。)

  (3)你能从歌词中具体说说这份感受吗?

  (引导学生结合歌词,解读文本,体会西藏人民的幸福感。)

  (4)音乐能激发情感,诵读可以表达情感,让我们伴着音乐一起朗诵这首诗歌。

  (配乐朗诵)

  (5)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吧!

  三、课堂小结:

  1、学习方法:互文阅读

  2、了解一条路,品味一份情。

  四、布置作业:

  1、讲述青藏铁路的故事给家人听,为他们演唱《天路》。

  2、为“天路“或者修建“天路”的人写一段纪念词。

  3、搜集更过关于“路”的故事。

《天路》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理解天路的含义。

  3、通过学习,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天路的含义。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和多媒体资料。

  课时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通过听、读、悟、唱四个方面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使孩子们将自己动手搜集到的资料融入到文本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深刻感悟建成青藏铁路后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让动听的歌、感人的故事和孩子们快乐的.歌唱把这首诗歌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孩子们观看多媒体资料

  2、观看后谈感受

  二、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全诗

  三、悟课文:

  1、师问:你知道当时工人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修建铁路的吗?

  (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并感悟到当时环境的恶劣,修建的艰难。)

  2、指明读2、3小节谈感想

  1)生勾画出如果铁路修到我家乡,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2)教师导读,生感悟青藏铁路建成后会带来的变化

  3)从重点词盼望中感悟人们对铁路的渴望

  3、师汇报搜集的资料,并用一个老兵的故事感染孩子们的心灵

  4、男女生对比读第2和第4自然段,体会人们实现愿望的心情

  5、师加感叹词啊,生齐读第5小节。让学生体会铁路修到我家乡,人们的激动与开心。

  四、观看多媒体并齐唱《天路》

  五、拓展:由陆路、水路、航路、商路联想到知识的道路,祝福孩子们在通往知识的天路上快乐成长!

《天路》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藏族风格歌曲的特点。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感情地演唱。

  3、体验带装饰用演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方式,感受乐曲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对比。

  重难点:

  1、学唱歌曲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2、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音阶练习

  2、发声练习

  二、导入

  1、中华民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藏族歌曲《天路》

  2、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三、新歌教学

  1、播放《天路》音乐,整体把握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

  2、介绍歌曲背景资料。

  3、跟随音乐哼唱,并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

  4、训练歌曲节奏,加强节奏练习。

  5、学唱曲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6、读歌词,学唱歌词,教师伴奏。

  7、欣赏韩红演唱《天路》,让学生分析比较,你更喜欢哪种形式的演唱,为什么?

  8、视情况分小组练习或采取其它方式进行演唱练习。

  四、拓展学习

  五声调式:我国古代将1(do)、2(re)、3(mi)、5(sol)、6(la)叫做“宫、商、角(jue)、徴(zhi)、羽。”分别以这五个音为主音构成的五种调式。(详见P53)

  五、教师总结

  太阳和月亮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光明。藏族和汉族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最后,学生在歌曲《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