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29 07:54:2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精华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教学难点: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3.出示不同的情境,体会不同心情的不同表达。

  (1)分组交流,具体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新的发现。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对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提问、补充。

  (2)每组推荐一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发现的乐趣。师生共同评价,培养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交流的能力。

  (3)再读课本中的示例,说说这两个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愿望实现——高兴;打球失败——遗憾、压抑、难过。)

  4.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心情“好”与“不好”的状态,现在就让我们选取一两个情境,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吧。

  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 钓鱼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完成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互相倾听,发表意见。

  优秀示例:(1)走在小巷里

  ①心情好: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小巷里,带给我温暖的感觉。我一蹦一跳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今天,我的一篇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老师、同学们都向我祝贺。正当我回想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夸赞我:“好好好。”一条大黄狗对我笑脸相迎,冲着我“汪汪汪”地叫了几声,仿佛在说:“你真棒!”②心情不好:夕阳西下,我垂头丧气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感觉小巷昏暗而又狭长,怎么也走不到尽头。因为马虎今天考试做错了一道题,我感觉非常遗憾和懊悔。这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嘲笑我:“羞羞羞。”连往日对我笑脸相迎的那条大黄狗也冲我“汪汪汪”地叫个不停,好像也在看我的笑话。

  (2)奔跑在田野中

  ①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中,许多小鸟在自由地飞翔着,它们一高兴,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小河,一群顽皮的孩子正欢快地在河边吹着柳笛。一切是那么美好,我情不自禁地吹起了愉快的口哨。②心情不好:我在田野中伤心地跑着,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水中一圈一圈的涟漪缓缓荡开。我轻轻叹了口气,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顿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黑灰色,花朵不再微笑,风儿不再温和,小鸟停止了歌唱,连路也变得更长了。

  三、学习“习作例文”。

  1.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1)课件出示书中的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对中国语文课的情感变化:由不喜欢到喜欢得不舍得放弃。)

  (3)讨论: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的?(以情感变化为线索,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的独白来表达真实的情感。)

  (4)指名说,教师小结。

  2.阅读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幸福、感恩)

  (2)说说文章围绕“老阳儿”写了哪些内容。(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

  (3)默读,批画,说说文章是怎样写出作者的情感的。

  (4)全班汇报交流:

  文章融情于事,将情感融入事件的叙述中,借助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1.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片段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2.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后,根据情境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提升了情感表达能力。

  3.在“习作例文”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体验情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习得方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诗文。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句的情真意切。

  3、感受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领悟国学教育的真谛,陶冶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2、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人间真爱。

  教学难点:

  通过读懂诗句,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母爱,歌颂母爱,领悟国学教育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喜欢诵读古诗吗?老师这有几幅画,(出示画面不出现诗句:咏鹅、静夜思、)你们猜猜是什么诗?

  (猜想后学生齐读)

  看来同学们在古代诗歌方面已有所积累,那么能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吟诵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指名学生吟诵古诗,共同欣赏。)

  好,孩子们吟诵得真棒!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希望同学们继续积累,将我们的民族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992年,香港举行了“我最喜爱的一首唐诗”的公众调查,你们猜哪一首会名列榜首?

  (学生猜:是《游子吟》)

  对,是《游子吟》,(板书课题:游子吟)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饱含深情的诗《游子吟》。(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多媒体出示全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地读几遍,试一试你能读懂些什么?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交流)

  那个同学自告奋勇的来给大家范读一下?(指明学生读,随机提问:你读懂些什么?帮助学生点拨出关键词:“游子”、 “吟”、 “意恐”、 “寸草心”、 “三春晖”的意思)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学习诗歌我们就要学会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进行理解。来,带着我们各自初步的'体会,一起再来诵读一下。

  三、品读诗句,深入悟情

  同学们,诗歌是讲究韵律美的,能吟,能唱,所以仅仅读通顺还不够,还得读出味儿来,下面我们来细细地品一品。

  现在老师来读诗中的前四句,请同学们认真的听一下,体会一下诗中的情感。

  (师范读,生认真听)

  好,根据诗中所描写的内容,你们的头脑中出现一种怎样的情景?感受到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出现了?(学生回答)

  好,我再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随着诗文展开想象。(师读文,生闭上眼睛想象)

  (出示情景画面)师引出下水文:啊!我想同学们的头脑中一定展现出这样的场面,在一间简陋的小屋中,屋外是一片漆黑,屋内点着昏暗的小油灯,一位上了年纪的慈祥的老妈妈正在灯下为她明天将要远行的儿子在缝补衣服。(出示情景画面)你看那一针一线,缝啊缝,多么认真啊!虽然夜已很深了,但老妈妈的脸上没有丝毫困倦之意,那么就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位老妈妈在边缝衣服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想象回答,各抒己见)

  同学们想得真不错,那我们能感受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呢?(学生回答,点拨出“母爱”,板书:母爱)

  是啊!这是一种伟大的母爱,老妈妈把对儿子的爱和忧全部缝入到衣服之中,真可谓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诗人孟郊用他那饱含深情的诗句让大家与他共同分享着母爱的美好和温暖。来,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深情地读一读。(出示诗句)

  (女同学读——男同学读——齐读)

  四、情感拓展,回归文本,感悟诗情

  老师从你们深情地读中觉察到很多同学已由孟郊的慈母而联想到自己的妈妈,那么今天同学们就来谈谈你的妈妈在平日的生活中是怎样关心你的,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吧!

  (学生谈妈妈关爱自己的感人事例,师渲染情感出示母爱的情景图片)

  是啊!母爱是伟大的(板书:伟大),母爱是无私的(板书:无私),母爱是无微不至的(板书:无微不至)。我们做子女的能够回报妈妈的爱吗?(学生答:不能)我们发至肺腑的感叹道——(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示意学生齐读)所以孟郊才会道出游子的心声——(示意学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们能否感悟出诗人在这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回答,出示解译文字,学生齐读)

  五、 扩展外延、延伸母爱

  是啊!我们儿女区区小草之心怎能回报得了母亲那春天阳光般的爱呀!说到这里,我给同学们讲个真实的故事。(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听)

  你们听了这个故事,一定感触很深吧!是呀,只有懂得爱自己的父母、爱周围的人,将来长大了才能够爱祖国、爱人民,才能够为祖国报效。好了,现在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情感再来读一读这首《游子吟》吧!(学生齐读)

  (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这是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里,各地的学子不能回家亲临为母亲祝贺,他们采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聚集在一起祝贺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我们也一起随着诗文的吟唱加入进去吧!

  (播放《游子吟》诗文歌曲,学生跟随曲调吟诵)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手》

  案例描述

  刚刚走上班主任老师工作的我,就赶上了课程实验,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好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改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从原来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如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向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成为我研究语文教学的一个主攻方向。

  引子

  不知不觉春天已悄悄的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今天是星期三,一大早太阳就露出它红彤彤的笑脸,也许是天气好的缘故,孩子们也显得格外精神,一个个如刚出笼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围在我身边,给我讲述着他们在路上见到的人或事。一个孩子大声说:“老师,今天我上学来的时候,发现路边的小草钻出来了。”他那激动的表情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他的一句话,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有的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现在天气还很冷,小草没钻出来。为了解决孩子们的这个矛盾,我临时决定把早自习改到操场上,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去找春天。孩子们欢呼着跑出教室。

  春天来了!春天就在我们身边!

  上课铃声响了,孩子们还沉浸在寻找春天的欢乐之中。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我把语文课调到了第一节,结合《春天的手》一课,开展了“春天来了”的汇报会。孩子们的`积极性可高了,观察的更是细致: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还是人的穿着打扮,一个微小的细节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讨论之后,我引入了对课文的学习。小朋友们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除了我们说到的这些,春天还有什么变化呢?我边问边在黑板上写了“春天的手”四个字,孩子们都赶紧打开书去寻找答案。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完课文之后,有的孩子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我以为他们找到了答案,可是当我叫到李睿回答时,他却问:“春天的手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我们的汇报会变成了讨论会。孩子们各抒己见,小班长乌日娜说:春天的手就是春风。识字大王武思乔说:春天的手就是春天的阳光。小杠头周玄叶说:那不一定,春天的手还可能是春雨呢!我站在一边,认真听着他们的每一句话,我没有给他们所谓的答案,但是孩子们已经从中悟出了“春天的手”的含义。

  教学活动就在这样的讨论中进行着,他们似乎忘记了“我”——老师的存在,自己不断的提出问题,其他的孩子都尽心尽力去帮助他解决。看着他们的表情从疑惑到开心,还有帮助别人后的喜悦,我感到这节课他们已经不再需要我了,他们找到了学习的方法。而我,成为了他们的忠实听众,在精彩之处以掌声向他们祝贺。

  韩雪问到“大地一片新绿”是什么意思时,一向不爱发言的李艳钊把手举的高高的,我赶紧向学生建议让他帮韩雪解决这个问题。只见他不慌不忙的站起来,面带微笑说:“新绿就是小草刚从地下钻出来,是新长出来的,而且连成一片就象地毯一样,小朋友们可以在上面做游戏。”学生们听了,都主动鼓起掌来,那掌声向春雷一样清脆、响亮。再看李艳钊那双本来就很小的眼睛已经眯成了一条缝,小脸蛋上泛着红晕,不好意思的抿着嘴笑。这时,小诗人王曼宁站起来说:我还能说出这样的诗“春天的手拂过花坛,花儿露出了笑脸,蜜蜂和蝴蝶在花瓣上唱歌、跳舞。春天的手抚摸着我们的脸,小朋友们快乐的游戏”。

  看着这精彩的场面,我真想过去拥抱每一个孩子。这节课孩子们沉浸在诗歌优美的意境当中,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他们面对面的交流,那种真挚的情感,让我为之感动。春天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色,它还唤醒了一朵朵心灵之花,让我真正感受到“春天就在我心头”!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感受同义词的异同,让学生自主发现词的精彩和趣味。

  2、指导学生认读数量词,想象理解词意及用法,帮助学生积累。

  3、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背诵中体会、感悟名言警句,并练习书写。

  4、能将短文读正确,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回答相关的问题,并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5、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指导学生把要点说清楚。

  教学重点:

  在读中积累词语,帮助学生积累。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指导学生把要点说清楚。

  教具准备:

  词卡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来试试”

  一、读一读。

  1、学生自读每组词语,边读边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认读词语

  3、引导学生比较异同

  4、 让学生选词填空

  5、 齐读词语

  二、认一认,读一读。

  1、师:赶快来读读这些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待会儿问问小组的同学。

  2、小组交流,扫清生字障碍。

  3、指名读,齐读

  4、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你看到这些词时,你眼前分别呈现出一些怎样的景象?

  5、指名说

  6、问:你觉得可以用其它的数量词来代替吗?为什么?

  7、全班齐读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读句子,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组读格言,交流讨论,不懂的`问老师。

  3、全班交流。

  4、反复朗读,再读中体会、感悟。

  5、比比谁写的棒

  6、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格言。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自读短文,要求正确、流利。

  2、小组互读互听互纠正

  3、齐读短文,思考:这篇短文和我们以前读地课文有什么不同?

  4、读了这封信,你知道了什么?

  5、同桌交流,指名说

  6、再读短文,问:写信要注意什么?

  7、你能试着写封信吗?

  二、“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 指名读题,理解要求。

  2、 齐读例句。

  3、 自读句子,观察图片,想想该说什么?该怎么说?

  4、 小组说

  5、 指名说,比一比,哪位同学说得棒?

  6、 你还观察到水的哪些作用?

  7、 扩展升华:指导了水的这么多作用,你想说什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约15本左右,并分成三至四类摆放)

  四、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谁想来说说?

  教师补充: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五、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指名说)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点名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图书。

  六、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七、作业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八、板书

  读书要有选择

  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

  二、到图书馆借阅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三、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板书课题:读书要做记号)

  四、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指名说)

  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讲述: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指名说)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五、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教师讲述: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同桌讨论)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下面我们四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六、按要求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中的文章,并作一定的记号

  1、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

  2、交流。

  七、板书

  什么地方

  读书要做记号怎样做

  什么样的记号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他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板书课题)

  四、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指名说)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呢?(指名说,教师相机补充)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板书)

  1、要按一定顺序

  2、要有重点

  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4、观察以后要动笔

  4、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3)评议。

  5、(1)过渡:刚才我们观察这幅插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事物。

  (2)我们来看第4页下面和第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

  ②评议。

  五、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

  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指名说)

  3、过渡: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小结。

  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评议。

  5、(1)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如果你的家里也养了金鱼,回家后可以对它仔细观察一番,明天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七、作业写观察日记。

  八、板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做记号

  留心观察事物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 感受《风》的意境。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有能力的同学试背

  3、 仿照《风》,能自由创作小诗。

  4、 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 感受诗的意境。

  2、 激发学生写诗欲望,仿写诗歌。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看见过风吗?

  (1)没有 是呀,风儿看不见摸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时时感觉它的存在。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风儿的存在呢?

  (2)看见过

  你从飘飘扬扬的树叶中,从飞扬起来的红旗中,从飘着桂花香味的空气中……这种种现象中感觉到风儿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无时不刻地在我们的周围,可我们却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让我们一起大自然中去寻找风儿的足迹吧。

  (二)学习《风》

  1、课件欣赏

  2、大自然中的一切,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灵去感受。谁用心感受,谁就能找到风儿那独特的美丽。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课件: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初步感受诗歌,师范读诗《风》,“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 了。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3、你看,如此平常如此普通的东西,可在诗人们的眼里却另有一番韵味。轻轻地读读诗歌。

  师生连读诗歌(多次连读)

  同桌连读诗歌

  4、读了诗歌后,你觉得这是一股什么样的风呢?你有什么感觉呢?

  ( 清新的 柔和的 温柔的…… )

  5、是呀,我们用心感受的时候,我们发现风儿正在我们的身边,她对我们点头向我们微笑,在和我们做游戏呢!多神奇的风啊!带着你的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这首诗歌。

  6、同样是风儿吹拂树叶,同样是风儿吹拂林木,同样是风儿吹拂着湖水,风儿没有变可是诗人眼中的感受却变了,请你仔细地品味着读读诗歌,在诗人笔下的风儿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比较各个诗节的最后一句诗句的不同写法。)

  ……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诗人这样写,你读了诗句有什么感受呢?

  7、当你看到河水起波纹的时候,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请学生改编说一说

  谁也没有看见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看到树叶颤动的时候呢? )

  (看到林木点头的时候呢?)

  8、感悟诗歌的特点

  风儿原本是无形的,可是当我们发挥想象,把它当作我们的身边的一位朋友的时候,发现它却是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同样的风儿会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风儿带给诗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你看这些诗歌让我们回味无穷的原因在哪里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初步概括诗歌的特点:

  语言很精练,短短几十个字常常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诗节相同,有一些诗歌常常格式相同,让我们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押韵,怪不得我们读起来非常顺口;

  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方法,难怪会让我们有那么美的感受)

  9、从这首短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风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神奇礼物,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无限,让我们再来欣赏这优美的诗歌。请你有滋有味地读读,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背背。(自由朗读诗歌)

  10、仿说

  你能不能也像文中那样来说几句诗?

  指名(多人……)

  (1) 学生自由准备

  (2) 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注意渗透诗歌的特点(读起来更顺口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把风儿当作人来写了……你的句子多有诗意…z…)

  (三)学写诗歌

  1、看样子,当我们仔细观察,用心品味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诗”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能不能也来当当小诗人,写几句诗。

  动作快的同学,你可以把你的诗歌配上插图,使你的作品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2、指名朗读自己写的诗。

  (四)小结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写过有关“风”诗歌,每一首诗歌都会给我们不同的享受。老师这里收集到两首也是写风的诗歌,你有兴趣的话去读读。

  普普通通的事物,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心品味,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周围是有趣味的,我们的生活是有诗意的,希望同学们能感受这份诗意,做一个有诗意的孩子。

语文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

  1.积累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能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2.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书信。

  二、学习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 :

  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解决措施

  通过合作研讨、分析总结解决

  三、流程预设:

  自主预习1

  1、 作者介绍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2、熟悉课文,给下列字正音:

  庸 碌 谀词 扶掖 枘 凿 相契 廓然无累 灰烬 涕泗横流 羲皇上人

  3、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搀扶;扶助。

  枘凿:比喻不调协,格格不入。

  廓然无累:指心胸开阔,没有牵挂。

  重蹈覆辙: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4、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第一则(1954年10月2日):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劝尉儿子如何正确地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

  第二则(1955年1月26日):写于儿子在音乐上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正确对待成功。

  整体感知《傅雷家书两则》

  (1)、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遇到挫折、消沉时要坚强,为什么成功了还要坚强?

  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

  (4)、“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

  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坚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合作探究《傅雷家书两则》

  1. 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2. 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3. 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4. 体会傅雷由儿子的成功演奏表现想到克利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复旦”的黎明时期,更想到了滔滔不绝的中华文明,这些想像表现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些想像激励着儿子在音乐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时也洋溢着他对新中国的殷切的期望和信心,要求儿子在艺术上要有气吞斗牛的表现。

  5. 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这是本课学习上的一个难点,首先找到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

  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

  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

  明确:这是傅雷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解决矛盾后追求艺术更高境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10-0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9-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01-20

语文教案01-21

语文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