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11 16:00:4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

目标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



重点


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难点


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本文是作者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两封家书。第一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是当儿子精神消沉的时候,第二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是当儿子欣喜成功的时候。这两封家书从两个方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傅雷和傅聪两父子不仅是生活中朋友,而且是艺术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颂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国的声音。







傅雷家书两则宠辱不惊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成功后的掌声和鲜花坚强、赤子之心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1、 教师引导学习复习书信的一般格式。(信封和正文)


2、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比较两封信内容上的差别。


4、 比较两封信写作目的差别。


5、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坚强”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 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


6、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心。


7、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自主学习检测:生复习书信格式。


生读课文。解决字词。


整体感知:概括两封信的内容。


合作探究:比较两封信的风格有何不同。


贯穿始终的是哪个词,并理解它的内涵。


拓展 延伸。


反思 收获。










我在教学时主要突出对书信格式的掌握,理解“坚强”的深刻内涵,主要内容比较清晰明了,不必细讲,以学生自读为主,老师主要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书信内涵和作者用意。鼓励学生结合名著导读,在课外阅读《傅雷家书》。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楷、瞒、懊”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皮肤、签条、缩短、脾气、名册、呵欠、咳嗽、原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3、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每天晚上十二点钟,当我们还在甜蜜的梦乡时,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就悄悄地穿好衣服,轻轻地走进父亲写字的房间,把煤油灯点着,偷偷地帮父亲抄写邮签。虽然父亲因为误会而责骂他冷淡他,但是为了维持一家的生活,他连续工作了四个月。这个小男孩是谁呢?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被叙利奥深深地感动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叙利奥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美好品质。(板书课题)

  2、了解作者: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一书。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1866年参加意大利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来曾加入意大利社会党。所写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描写学生生活,带有感伤情调,其他作品有《公共马车》、《工人女教师》。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3)认识生字,掌握字形。

  2、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围绕着叙利奥帮助父亲抄签条这件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4、浏览全文,说一说你觉得叙利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三、抓重点句段,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1、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请你画出体会最深的语句,体会后出声地读出来。

  2、交流 :叙利奥三次受到父亲的责骂、误解都没有怨言,仍坚持帮父亲抄签条。

  抓重点句体会,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叙述了叙利奥几次受到父亲的责骂、误解都没有怨言,仍坚持帮父亲抄签条?

  二、继续品读体验课文,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1、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叙利奥不仅要帮助父亲抄写签条挣钱养家,还要默默忍受父亲的误解与责怪。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叙利奥遭到父亲责备后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心地读一读,体会体会。

  2、着重交流以下语句:

  ⑴ 叙利奥出世以来第一次挨骂,心里很难受。他想:“是的,这样的事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

  ① 读这句话的时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 指导朗读。

  ⑵ 叙利奥也重新振作起来,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唉,还是继续做下去,白天多用点儿功,夜里仍旧工作吧!”

  ① “唉”是个叹词,表示伤感或惋惜,你觉得它在这句话中表示“伤感”还是“惋惜”?为什么?

  ② 怎么通过朗读读出叙利奥当时的心情呢?指导朗读。

  ⑶ 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

  ① 眼泪快要流出来了而心里却很欢喜,这句话是否矛盾?

  ② 怎么读才能读出这么复杂的情感呢?自由练读;男女生比赛读。

  ⑷ 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① 在同学朗读的时候,你们能体会到叙利奥此时的心情吗?

  ② 指导朗读。

  ⑸ “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我全说出来吧,不再瞒您了。只要您仍旧爱我,无论怎样,我一定像从前一样地用功。啊,这一次我真下了决心了!”

  ① 当你读到哪个地方的时候,你的心会颤抖?

  ②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吗?适机指导朗读。

  3、老师引读,咱们再来体会体会叙利奥几次遭到父亲责备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师:叙利奥长这么大,第一次受到父亲的责骂,心里很难受──

  生读:他想:“是的,这样的事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

  师:可是,当叙利奥看到父亲和一家人因为多挣六元四角钱而高兴的样子,他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生读:叙利奥也重新振作起来,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唉,还是继续做下去,白天多用点儿师:父亲的指责使叙利奥有说不出的.委屈,可他还是为自己能够替父亲分忧而感到高兴──

  生: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

  师: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叙利奥在学校里的表现后,父亲更加严厉地指责叙利奥。尽管叙利奥非常难受、委屈,但在他心中十分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生读: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师:父亲的态度由经常动怒变为逐渐冷淡,后来甚至说出“早已不管他”的话来。叙利奥听了心里像刀割一样,他是那么爱他的家人,同样他也需要父母对他的爱──

  生读:“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我全说出来吧,不再瞒您了。只要您仍旧爱我,无论怎样,我一定像从前一样地用功。啊,这一次我真下了决心了!”

  4、叙利奥的决心仍旧没有用,习惯的力量使他半夜又起来了。如果你有一个同叙利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此刻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着重解决:是什么力量使叙利奥坚持工作的?

  ⑴ 是啊,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叙利奥坚持抄写签条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有关段落,体会体会叙利奥坚持工作的原因。如果你喜欢独立学习,就自己钻研;如果你喜欢合作学习,就找到你的学习伙伴共同探讨。

  ⑵ 刚才同学们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接下来请大家汇报汇报。

  ⑶ 小结:看来,正是出于对父母、对家庭的爱,才使年仅十二岁的叙利奥忍受着身体的疲劳与父亲的误解坚持工作。

  三、以读促写,内化文本

  1、【出示课文插图】一本不小心碰落在地上的书使父亲站在了儿子身后。这是课文中唯一一幅插图,文中第25自然段描写了插图的内容,谁愿意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

  2、父亲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他会想些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将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写在插图旁边。

  3、学生练写后交流。

  四、畅谈感受,超越文本

  1、一本不小心碰落在地上的书使父亲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26~30自然段,想想读这几段话时,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就更好。学生读中思考,交流。

  2、学习了课文,你想对叙利奥的父亲说点儿什么,你想对叙利奥说点儿什么,你想对自己说点儿什么?

  五、总结

  同学们,对于父母的关爱,我们总是乐于接受,有时还会觉得不耐烦。今天,我想给自己、给你们留一份特殊的作业,让我们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哪怕只是一声问候、一个拥抱,让洋溢着爱的亲情一生一世陪在我们的身边!

  板书设计

  23 小抄写员

  贫穷的家庭->替爸爸抄签条->心理难过->消除误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并能从字形结构上分辨这些汉字的特点。

  2、能通过平时的积累,按要求填写词语;能仿照例句和提示语将句子补充完整。积累生活中的一些流行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平时的积累,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解决学习中的.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将平时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写词写句

  教学难点:动手收集资料,积极参与语文活动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读、写、议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二、走进“写字板”

  1、学生先认读“睁、挣、净”和“形、影、彩”这两组汉字

  2、师指名学生读,及时纠正错音。

  3、提问:这两组汉字从形体上看有什么特点?

  4、学生讨论、交流,师点拨。

  5、学生试着给六个汉字组词,并指导进行书写

  三、走进“我能写”

  1、学生读题目,弄清题意。

  2、指名学生说,师点拨。

  3、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利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填写。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名将学习成果在班上展示并评议

  四、走进“我能说”

  1、学生复习本单元内容。

  2、学生自由读题目,弄清题意。指名学生说,师点拨。

  3、学生试着补充句子。指名学生展示成果。

  五、走进“读读背背”

  1、学生先自由读词语,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读自悟,弄懂这些词语的特点和大意。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指名学生说

  4、学生自由读,体会、背诵。

  六、课堂

  学生背诵“百宝箱”里的词语,并试着再列举一些流行词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策略:

  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重点引导学生评两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教师:刚才,同学们互相交流了记字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抢得快”?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三个儿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像、痛”的书写。

  教学准备:

  板书用贴图、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

  1、学习第1~6自然段

  感谢同学们为字宝宝找到了这么多好伙伴,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谁能把1到6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三个孩子在妈妈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前两个妈妈夸了自己的儿子,你们的妈妈夸你们吗?是怎样夸的?还记得妈妈当时的心情吗?请大家用这种心情和语气读读妈妈夸儿子的话。

  第三个妈妈没夸自己的儿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读她说的话?

  如果只听三个妈妈说,你最喜欢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

  2、学习课文7~13自然段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这个儿子指谁?想知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7-13自然段,记住妈妈和儿子的动作语言,老师一会要请小演员来表演。

  指名表演。

  3、表演后的评价

  先来说说三个妈妈表演的怎么样?应该怎样演呢?让我们来看看书中描写妈妈提水动作的几句话,(教师边表演边范读),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这段话。

  再来评评三个儿子表演?让我们来看看书中三个儿子的表现,谁来读?

  这次,谁想当小演员啊?

  采访游戏:请三位妈妈留下,还有刚才的三位位妈妈到前面来,我是二年一班的记者,我想采访一下几位妈妈,提水时有什么感受?有儿子帮助你提水,有什么感受?没有儿子帮助你提水,你有什么感受?

  观众朋友们故事读到这里,你最喜欢哪个儿子?如果你是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做?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四、扩展活动

  读了全文,你认为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知道为人子女,第一,应当积极上进,成为有出息的人,为妈妈争光;第二,要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懂得回报妈妈,并懂得回报妈妈并不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够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去体贴妈妈,心疼妈妈,把对妈妈的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我说得对吗?我们说到做到,今天的作业是每位同学回家后,都帮妈妈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写到日记里,明天课前我们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儿子们

  一个翻跟头

  儿子们

  一个唱歌

  一个提水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b、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三、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①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写作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八、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古代民歌。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诗歌背景的介绍。这是一首五言诗,读来琅琅上口,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谈骨气》这篇课文吗?孟子给“有骨气”下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对,我们今天又要认识一个“有骨气”的人,还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二、听录音(也可由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解决生字难字。

  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要求:结合注释体会句意,注意停顿和节奏。

  四、讨论交流

  1.提问:诗歌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貌的?

  明解: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提问:罗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

  明确:罗敷不光外表美,心灵更美。

  罗敷坚拒使君调戏,表现出她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

  罗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强的使君无从下手,充分表现出罗敷的沉着和机警聪慧。

  3.提问:诗歌是怎样刻画使君的形象的?

  明确:使君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诗歌先是写他停留着不走,继而打听年龄,最后竟提出“共载”,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肮脏灵魂。

  4。提问:刚才我们对使君的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你对使君的行为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明确: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指责使君,鞭挞他的荒淫无耻。其实,换二个角度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的行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观点要合理,并做到有理有据。

  五、课堂练习

  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描绘罗敷“置词”后的情景。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展开想像,增补一些情节,将这首诗改写一个故事。(《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

  在夜空的正北方,有七颗象钻石一样熠熠闪光的星星,它们排列成斗形,我们叫它北斗七星。又叫他什么星座?(大熊星座)。要知道大熊星座的来历,还得从一个神奇的故事说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作者和童话。(出示.课件)

  我们通过三个活动来学习课文:第一步:来到朗读角感受童话的魅力;第二步:开启智慧泉探究童话的寓意;第三步:走进创作室施展你们的才华。

  二. 来到朗读角

  1. 指导读出儿童的语气。(出示.课件:读出儿童语气)

  2. 指导读出童话的味道。(出示.课件:读出童话味道)

  3. 指导读出人物的心情。(出示.课件:读出人物心情)

  4. 指导读出梦幻的色彩。(出示.课件:读出梦幻色彩。)

  5. 配音乐按照上面的要求齐读全文,要读出童话的魅力。

  三. 开启智慧泉

  我们用话题的方式来探究童话的寓意。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下面的话题中任选一个探究。

  话题一:你觉得是什么魔力让水罐变得如此神奇?

  (爱心:小姑娘对妈妈的爱使水罐装满了水,并且绊倒时水一点儿也没有洒;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使水罐由木的变成了银的;母亲病得快要死了,却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母亲对女儿的爱心,使水罐由银的变成了金的;小姑娘对过路人(也许是上帝)的.爱心,使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那七颗大钻石又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或上帝,是上帝被人间的爱心所感动,就来拯救人类……)

  话题二:你觉得用“神奇的水罐”做题目好吗?

  (人与人之间的爱心象钻石一样宝贵,一样熠熠生辉,一样纯洁,一样美丽……)

  话题三:你觉得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好吗?

  (大熊星座是由七颗星组成;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小结:大熊星座是永恒的、闪亮的……他创作这篇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爱心要广博,要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四方。

  (出示.课件)话题四:你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四. 走进创作室

  下面有几个创作题,请同学们任选一个创作。(准备时间3分钟)

  1. 想一想,神秘的描述小姑娘倒在草地上睡着时的梦。

  2. 编一编,生动的描述过路人找小姑娘讨水喝的情节。

  (出示.课件:噢!你想对小姑娘说句什么话?)

  师小结:同学们和小姑娘真是一见如故啊!一下子说了这么多知心话。看来这个有着阳光般心灵的女孩,作为爱的化身已经深深地留在了你们心底。她有一句悄悄话想让我来告诉你们,想听吗?

  爱心是大海里的一艘船,带你到达理想的彼岸;爱心是春日里含苞的花蕾,让你看到无穷的希望;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愿爱心这颗种子,在你们心底慢慢发芽、长大。

《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10-06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9-02

语文教案【精选】10-03

语文教案(经典)10-10

语文《麋鹿》教案10-22

(精选)语文教案11-18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精选]09-16

语文教案(精选)09-07

在线咨询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

目标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



重点


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难点


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本文是作者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两封家书。第一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是当儿子精神消沉的时候,第二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是当儿子欣喜成功的时候。这两封家书从两个方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傅雷和傅聪两父子不仅是生活中朋友,而且是艺术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颂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国的声音。







傅雷家书两则宠辱不惊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成功后的掌声和鲜花坚强、赤子之心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1、 教师引导学习复习书信的一般格式。(信封和正文)


2、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比较两封信内容上的差别。


4、 比较两封信写作目的差别。


5、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坚强”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 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


6、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心。


7、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自主学习检测:生复习书信格式。


生读课文。解决字词。


整体感知:概括两封信的内容。


合作探究:比较两封信的风格有何不同。


贯穿始终的是哪个词,并理解它的内涵。


拓展 延伸。


反思 收获。










我在教学时主要突出对书信格式的掌握,理解“坚强”的深刻内涵,主要内容比较清晰明了,不必细讲,以学生自读为主,老师主要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书信内涵和作者用意。鼓励学生结合名著导读,在课外阅读《傅雷家书》。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楷、瞒、懊”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皮肤、签条、缩短、脾气、名册、呵欠、咳嗽、原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3、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每天晚上十二点钟,当我们还在甜蜜的梦乡时,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就悄悄地穿好衣服,轻轻地走进父亲写字的房间,把煤油灯点着,偷偷地帮父亲抄写邮签。虽然父亲因为误会而责骂他冷淡他,但是为了维持一家的生活,他连续工作了四个月。这个小男孩是谁呢?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被叙利奥深深地感动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叙利奥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美好品质。(板书课题)

  2、了解作者: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一书。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1866年参加意大利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来曾加入意大利社会党。所写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描写学生生活,带有感伤情调,其他作品有《公共马车》、《工人女教师》。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3)认识生字,掌握字形。

  2、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围绕着叙利奥帮助父亲抄签条这件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4、浏览全文,说一说你觉得叙利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三、抓重点句段,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1、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请你画出体会最深的语句,体会后出声地读出来。

  2、交流 :叙利奥三次受到父亲的责骂、误解都没有怨言,仍坚持帮父亲抄签条。

  抓重点句体会,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叙述了叙利奥几次受到父亲的责骂、误解都没有怨言,仍坚持帮父亲抄签条?

  二、继续品读体验课文,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1、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叙利奥不仅要帮助父亲抄写签条挣钱养家,还要默默忍受父亲的误解与责怪。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叙利奥遭到父亲责备后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心地读一读,体会体会。

  2、着重交流以下语句:

  ⑴ 叙利奥出世以来第一次挨骂,心里很难受。他想:“是的,这样的事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

  ① 读这句话的时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 指导朗读。

  ⑵ 叙利奥也重新振作起来,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唉,还是继续做下去,白天多用点儿功,夜里仍旧工作吧!”

  ① “唉”是个叹词,表示伤感或惋惜,你觉得它在这句话中表示“伤感”还是“惋惜”?为什么?

  ② 怎么通过朗读读出叙利奥当时的心情呢?指导朗读。

  ⑶ 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

  ① 眼泪快要流出来了而心里却很欢喜,这句话是否矛盾?

  ② 怎么读才能读出这么复杂的情感呢?自由练读;男女生比赛读。

  ⑷ 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① 在同学朗读的时候,你们能体会到叙利奥此时的心情吗?

  ② 指导朗读。

  ⑸ “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我全说出来吧,不再瞒您了。只要您仍旧爱我,无论怎样,我一定像从前一样地用功。啊,这一次我真下了决心了!”

  ① 当你读到哪个地方的时候,你的心会颤抖?

  ②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吗?适机指导朗读。

  3、老师引读,咱们再来体会体会叙利奥几次遭到父亲责备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师:叙利奥长这么大,第一次受到父亲的责骂,心里很难受──

  生读:他想:“是的,这样的事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

  师:可是,当叙利奥看到父亲和一家人因为多挣六元四角钱而高兴的样子,他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生读:叙利奥也重新振作起来,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唉,还是继续做下去,白天多用点儿师:父亲的指责使叙利奥有说不出的.委屈,可他还是为自己能够替父亲分忧而感到高兴──

  生: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

  师: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叙利奥在学校里的表现后,父亲更加严厉地指责叙利奥。尽管叙利奥非常难受、委屈,但在他心中十分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生读: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师:父亲的态度由经常动怒变为逐渐冷淡,后来甚至说出“早已不管他”的话来。叙利奥听了心里像刀割一样,他是那么爱他的家人,同样他也需要父母对他的爱──

  生读:“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我全说出来吧,不再瞒您了。只要您仍旧爱我,无论怎样,我一定像从前一样地用功。啊,这一次我真下了决心了!”

  4、叙利奥的决心仍旧没有用,习惯的力量使他半夜又起来了。如果你有一个同叙利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此刻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着重解决:是什么力量使叙利奥坚持工作的?

  ⑴ 是啊,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叙利奥坚持抄写签条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有关段落,体会体会叙利奥坚持工作的原因。如果你喜欢独立学习,就自己钻研;如果你喜欢合作学习,就找到你的学习伙伴共同探讨。

  ⑵ 刚才同学们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接下来请大家汇报汇报。

  ⑶ 小结:看来,正是出于对父母、对家庭的爱,才使年仅十二岁的叙利奥忍受着身体的疲劳与父亲的误解坚持工作。

  三、以读促写,内化文本

  1、【出示课文插图】一本不小心碰落在地上的书使父亲站在了儿子身后。这是课文中唯一一幅插图,文中第25自然段描写了插图的内容,谁愿意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

  2、父亲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他会想些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将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写在插图旁边。

  3、学生练写后交流。

  四、畅谈感受,超越文本

  1、一本不小心碰落在地上的书使父亲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26~30自然段,想想读这几段话时,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就更好。学生读中思考,交流。

  2、学习了课文,你想对叙利奥的父亲说点儿什么,你想对叙利奥说点儿什么,你想对自己说点儿什么?

  五、总结

  同学们,对于父母的关爱,我们总是乐于接受,有时还会觉得不耐烦。今天,我想给自己、给你们留一份特殊的作业,让我们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哪怕只是一声问候、一个拥抱,让洋溢着爱的亲情一生一世陪在我们的身边!

  板书设计

  23 小抄写员

  贫穷的家庭->替爸爸抄签条->心理难过->消除误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并能从字形结构上分辨这些汉字的特点。

  2、能通过平时的积累,按要求填写词语;能仿照例句和提示语将句子补充完整。积累生活中的一些流行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平时的积累,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解决学习中的.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将平时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写词写句

  教学难点:动手收集资料,积极参与语文活动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读、写、议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二、走进“写字板”

  1、学生先认读“睁、挣、净”和“形、影、彩”这两组汉字

  2、师指名学生读,及时纠正错音。

  3、提问:这两组汉字从形体上看有什么特点?

  4、学生讨论、交流,师点拨。

  5、学生试着给六个汉字组词,并指导进行书写

  三、走进“我能写”

  1、学生读题目,弄清题意。

  2、指名学生说,师点拨。

  3、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利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填写。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名将学习成果在班上展示并评议

  四、走进“我能说”

  1、学生复习本单元内容。

  2、学生自由读题目,弄清题意。指名学生说,师点拨。

  3、学生试着补充句子。指名学生展示成果。

  五、走进“读读背背”

  1、学生先自由读词语,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读自悟,弄懂这些词语的特点和大意。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指名学生说

  4、学生自由读,体会、背诵。

  六、课堂

  学生背诵“百宝箱”里的词语,并试着再列举一些流行词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策略:

  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重点引导学生评两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教师:刚才,同学们互相交流了记字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抢得快”?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三个儿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像、痛”的书写。

  教学准备:

  板书用贴图、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

  1、学习第1~6自然段

  感谢同学们为字宝宝找到了这么多好伙伴,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谁能把1到6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三个孩子在妈妈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前两个妈妈夸了自己的儿子,你们的妈妈夸你们吗?是怎样夸的?还记得妈妈当时的心情吗?请大家用这种心情和语气读读妈妈夸儿子的话。

  第三个妈妈没夸自己的儿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读她说的话?

  如果只听三个妈妈说,你最喜欢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

  2、学习课文7~13自然段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这个儿子指谁?想知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7-13自然段,记住妈妈和儿子的动作语言,老师一会要请小演员来表演。

  指名表演。

  3、表演后的评价

  先来说说三个妈妈表演的怎么样?应该怎样演呢?让我们来看看书中描写妈妈提水动作的几句话,(教师边表演边范读),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这段话。

  再来评评三个儿子表演?让我们来看看书中三个儿子的表现,谁来读?

  这次,谁想当小演员啊?

  采访游戏:请三位妈妈留下,还有刚才的三位位妈妈到前面来,我是二年一班的记者,我想采访一下几位妈妈,提水时有什么感受?有儿子帮助你提水,有什么感受?没有儿子帮助你提水,你有什么感受?

  观众朋友们故事读到这里,你最喜欢哪个儿子?如果你是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做?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四、扩展活动

  读了全文,你认为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知道为人子女,第一,应当积极上进,成为有出息的人,为妈妈争光;第二,要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懂得回报妈妈,并懂得回报妈妈并不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够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去体贴妈妈,心疼妈妈,把对妈妈的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我说得对吗?我们说到做到,今天的作业是每位同学回家后,都帮妈妈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写到日记里,明天课前我们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儿子们

  一个翻跟头

  儿子们

  一个唱歌

  一个提水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b、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三、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①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写作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八、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古代民歌。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诗歌背景的介绍。这是一首五言诗,读来琅琅上口,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谈骨气》这篇课文吗?孟子给“有骨气”下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对,我们今天又要认识一个“有骨气”的人,还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二、听录音(也可由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解决生字难字。

  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要求:结合注释体会句意,注意停顿和节奏。

  四、讨论交流

  1.提问:诗歌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貌的?

  明解: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提问:罗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

  明确:罗敷不光外表美,心灵更美。

  罗敷坚拒使君调戏,表现出她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

  罗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强的使君无从下手,充分表现出罗敷的沉着和机警聪慧。

  3.提问:诗歌是怎样刻画使君的形象的?

  明确:使君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诗歌先是写他停留着不走,继而打听年龄,最后竟提出“共载”,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肮脏灵魂。

  4。提问:刚才我们对使君的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你对使君的行为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明确: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指责使君,鞭挞他的荒淫无耻。其实,换二个角度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的行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观点要合理,并做到有理有据。

  五、课堂练习

  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描绘罗敷“置词”后的情景。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展开想像,增补一些情节,将这首诗改写一个故事。(《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

  在夜空的正北方,有七颗象钻石一样熠熠闪光的星星,它们排列成斗形,我们叫它北斗七星。又叫他什么星座?(大熊星座)。要知道大熊星座的来历,还得从一个神奇的故事说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作者和童话。(出示.课件)

  我们通过三个活动来学习课文:第一步:来到朗读角感受童话的魅力;第二步:开启智慧泉探究童话的寓意;第三步:走进创作室施展你们的才华。

  二. 来到朗读角

  1. 指导读出儿童的语气。(出示.课件:读出儿童语气)

  2. 指导读出童话的味道。(出示.课件:读出童话味道)

  3. 指导读出人物的心情。(出示.课件:读出人物心情)

  4. 指导读出梦幻的色彩。(出示.课件:读出梦幻色彩。)

  5. 配音乐按照上面的要求齐读全文,要读出童话的魅力。

  三. 开启智慧泉

  我们用话题的方式来探究童话的寓意。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下面的话题中任选一个探究。

  话题一:你觉得是什么魔力让水罐变得如此神奇?

  (爱心:小姑娘对妈妈的爱使水罐装满了水,并且绊倒时水一点儿也没有洒;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使水罐由木的变成了银的;母亲病得快要死了,却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母亲对女儿的爱心,使水罐由银的变成了金的;小姑娘对过路人(也许是上帝)的.爱心,使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那七颗大钻石又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或上帝,是上帝被人间的爱心所感动,就来拯救人类……)

  话题二:你觉得用“神奇的水罐”做题目好吗?

  (人与人之间的爱心象钻石一样宝贵,一样熠熠生辉,一样纯洁,一样美丽……)

  话题三:你觉得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好吗?

  (大熊星座是由七颗星组成;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小结:大熊星座是永恒的、闪亮的……他创作这篇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爱心要广博,要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四方。

  (出示.课件)话题四:你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四. 走进创作室

  下面有几个创作题,请同学们任选一个创作。(准备时间3分钟)

  1. 想一想,神秘的描述小姑娘倒在草地上睡着时的梦。

  2. 编一编,生动的描述过路人找小姑娘讨水喝的情节。

  (出示.课件:噢!你想对小姑娘说句什么话?)

  师小结:同学们和小姑娘真是一见如故啊!一下子说了这么多知心话。看来这个有着阳光般心灵的女孩,作为爱的化身已经深深地留在了你们心底。她有一句悄悄话想让我来告诉你们,想听吗?

  爱心是大海里的一艘船,带你到达理想的彼岸;爱心是春日里含苞的花蕾,让你看到无穷的希望;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愿爱心这颗种子,在你们心底慢慢发芽、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