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班教案《下雨诗》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下雨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下雨诗》 1
教学目标:
1、根据图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准备:
1、太阳、乌云、小鸡、小鸭、刺猬图片各一张
2、白色背景图一幅,水粉颜料若干,水粉笔一支,抹布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题
二、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1、出示太阳
1)这是谁啊?
2)它看见了什么?
2、出示乌云
1)天气要怎样了?
2)这是怎么样的雨?
3、出示小鸡
1)唧唧,谁来了?
2)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鸡?
4、出示刺猬
1)远远的谁来了?
2)小刺猬怎么样了?
3)小鸡看见小刺猬淋湿了,会怎么说?
4)小鸡为什么突然大叫起来?
5)小刺猬怎么说?小鸡又是怎么说的?
4、出示小鸭
1)嘎嘎嘎,谁来了/
2)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鸭?
3)小鸭看见淋雨的'小刺猬是怎么说的?
4)小鸭为什么又大叫起来?
5)小刺猬扎了小鸡和小鸭心理是怎么想的?小鸡和小鸭看见小刺猬在淋雨,它们心理又是怎么想的?
5、大家一起给小刺猬想想办法
1)这时候雨怎么样了?
2)小刺猬怎么样了?
3)想个办法帮帮小刺猬,怎么样才能大家都不淋雨?
三、延伸
把图片放进区角,有空的时候把故事编给好朋友听。
小班教案《下雨诗》 2
活动目标:
(一)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二)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歌。
(三)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诗歌的童趣。
(四)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学念儿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能展开想象,纺编儿歌。
活动准备:
雨景图课件,下雨的声音,人手一张下雨图。
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发现,引起幼儿兴趣
1.播放雨声,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呀?
2.那雨是什么样的?我们用小手来学学看。
3.宝贝们学得真好,那我们的雨落在什么地方了呢?(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雨落在草地上、地面上、大树上、雨伞上、手心上,等等。)
4.老师也发现了雨会落到很多地方,我把它们编成了一首《下雨诗》,你们想听听这首诗吗?
(设计意图:利用雨声的录音,让幼儿通过听觉,感受小雨的声音,从而对小雨产生兴趣,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二)听听《下雨诗》,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下雨诗》一遍。
2.老师的诗里雨都落在了什么地方?(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3.教师结合课件朗诵诗歌
4.幼儿学念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1)这首诗真美,老师念得时候好像真的看见雨在下呢!我们一起来念念,试试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的感觉。
(2)你们念诗歌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这种感觉真好,我们再试试吧!
(3)幼儿边朗诵边表演,再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设计意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诵《下雨诗》理解诗歌内容,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从而能够有感情地学念儿歌。)
(三)编编《下雨诗》,让幼儿感受创编诗歌的快乐。
1.除了诗里提到的,雨点还会落在什么地方呢?
2.请个别幼儿做小诗人,学编诗句“雨落在……上”,组成一首诗,请幼儿一起朗读,体验创编的'快乐。
3.排排看。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那么多诗句,我们把编的新诗都编进《下雨诗》里,看看这首下雨诗变得怎么样了?(越来越长)
(设计意图:创编下雨诗,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的进行讲述,发挥幼儿的形象力。)
(四)演演《下雨诗》,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幼儿扮演小雨点,音乐起,幼儿落到自己想落到的地方,并告诉老师,小雨点落在什么地方了。
(设计意图:表演《下雨诗》,化静为动,满足幼儿爱玩的欲望。)
活动反思:
因为幼儿对雨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幼儿能够把自己在雨天里的感受大胆地表述出来。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
《下雨诗》则在喜欢下雨天,有了和雨亲密接触的基础上,将雨中的体验和发现编成一首诗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小班教案《下雨诗》 3
一、教学目标:
让孩子感受下雨带来的乐趣,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
引导孩子观察下雨现象,理解下雨的过程和原理。
通过学习《下雨诗》,让孩子品味和理解诗歌的美和意蕴,培养他们的诗歌欣赏能力。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下雨诗。
二、教学准备:
诗歌《下雨诗》的文本或音频资料。
观察下雨现象所需的工具,如雨伞、雨靴等。
绘画材料,如彩笔、画纸等。
三、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老师带领孩子观察窗外的天气,询问他们是否喜欢下雨,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然后,老师朗诵《下雨诗》,让孩子初步感受诗歌的美和意境。
观察下雨现象:
利用下雨的时机,老师带领孩子走到户外(或窗边),观察下雨的现象。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注意雨滴的大小、形状、落地的声音等,帮助他们理解下雨的'过程和原理。
诗歌学习:
老师再次朗诵《下雨诗》,让孩子仔细聆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然后,老师逐句解释诗歌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诗歌的含义。
诗歌创作:
老师引导孩子想象下雨时的情景,提问:“雨水都落在了哪些地方?它们看起来像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等问题,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接着,老师鼓励孩子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下雨诗,可以是一句两句,也可以是一首完整的诗歌。
分享与绘画:
孩子们轮流分享自己创作的下雨诗,老师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然后,老师提供绘画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作,绘制出下雨时的情景或自己心中的下雨诗。
总结与延伸:
老师总结本次教学活动,强调观察、想象和创作的重要性。同时,老师可以延伸一些与下雨相关的知识,如雨水的作用、如何安全在雨中行走等,帮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
四、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创作环节,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句式或词汇供孩子参考,以降低创作难度,提高孩子的参与度。
在分享环节,老师应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展示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认可。
通过本次《下雨诗》的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下雨带来的乐趣,还能通过观察和创作,更深入地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小班教案《下雨诗》】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下雨诗》06-17
小班语言教案:下雨诗05-23
小班下雨了教案03-26
小班教案《下雨了》09-29
小班音乐教案下雨教案02-14
小班教案《下雨的时候》06-26
小班艺术下雨教案04-29
小班下雨啦教案02-07
小班语言《下雨了》教案11-15
小班《下雨的时候》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