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

时间:2022-02-25 10:45:31 教案 我要投稿

乡愁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愁教案(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愁教案(通用11篇)

  乡愁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本诗运用形象化手法所表现意象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歌的朗诵技巧,较有感情的朗诵本诗。

  能力目标:

  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积累思乡的对联。

  情感目标:

  体味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愁,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感悟诗歌主题,深化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象,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导入

  他,一首诗,道出了两岸共同的心声;他,多次往返海峡,却始终难圆故乡梦;他,一段陈词,成就故乡无尽的佳话和荣耀。

  他是谁呀?(乡愁诗人——余光中)

  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教学过程

  在以往学习诗歌的课堂上,老师说过,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呀?(朗读)

  是的,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且,朗读时解读诗歌的 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

  1、自由读(强调:在读的时候,揣摩一下怎样才能读好。)

  2、齐读

  觉得自己读得好吗?

  录音好在哪里?(强调:语速要慢,感情是忧郁的,节奏要放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的朗读,看看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的。

  3、个别读。

  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象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能吸引人,打动人。

  通过刚刚的朗读,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呢?(诗人融于诗歌中的`浓浓思乡之情)

  为什么诗人会有如此浓重的乡愁呢?这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余光中在接受大陆记者的采访时,脱口而出

  让我们再次跟着录音朗读,体会诗中的乡愁。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对故乡绵绵思念一直萦绕在心间,让他怅惘叹息。那么,诗歌中那些词可以看出。

  (如: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小小 窄窄 矮矮 浅浅 叠词,以事物的轻小衬托乡愁的浓重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物化乡愁,使其具体可感。)

  愁绪在诗中弥漫,读来似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乡愁本来就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那么诗人又是如何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呢?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作者分别选取了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那么这些意象分别表达的是怎样的乡愁呢?

  所以,作者在选取这四个意象时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内涵,你觉得它们之间有无共同点呢?

  (都显示着分离,漂泊,诀别,可望而不可即的离别情绪)

  那么,真的都一样吗?在情感的归属上没有什么不同吗?

  (由个人——国家)

  是的,余光中曾说过:

  在漫长的时光中,诗人的乡愁不仅仅是简单的思家恋乡,更是慢慢升华,成为对祖国的深深的爱恋,这份爱国情怀,深入诗人骨髓:

  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思念,多么刻骨的爱啊!

  让我们携带着诗人的这份情,再来齐读全诗,感受诗歌中的浓浓乡愁。

  三、总结

  板书:

  读(诗歌)──赏(意境 )──悟(情感)

  乡愁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寄宿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

  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

  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3、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随着诗人余光中一起走进他的乡愁设计。

  (二)作者简介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P100注释对诗人先作一定的了解。把注释画下来。

  生补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和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余光中一首《乡愁》诗抒发了强烈浓厚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心声。

  (二) 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乡愁》配乐诗朗诵,在音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听完后说说他读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录音——使用语文版配备的录音带)

  2、通过听录音朗读,同学们一定也融入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模仿录音朗读。

  3、哪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录音朗读读得好在哪里?(指导朗读:注意朗读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三,划分诗歌的节奏。(板书:①节奏)划完的同学可以再小声地把这首诗多朗读几遍。(出示幻灯片)

  (2)除了要注意朗读节奏,还要注意什么?谁可以说一说?

  ——重读(板书:②重音)

  (3)谁知道要把诗歌读得好,还应该注意什么?

  ——感情(板书:③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指导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激愤、昂扬和略带哀伤。

  5.全班同学一起来有感情郎读全诗。

  (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板书: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2.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板书: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3.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将思乡的愁思寄寓在“明月”当中。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在这几个人生阶段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板书: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4.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一读,想一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1)请一位同学示范读第一节

  教师指导:朗读诗歌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读,而将一首诗读出感情,离不开对诗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朗读体会)

  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诗人少年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蕴涵着诗人的乡愁。(板书:思念母亲) 师:为什么选择邮票呢?如果把邮票改成信纸可以吗?

  师:为什么诗人用小小来形容邮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畅所欲言。) 师帮助理解释疑:

  小小不仅用来形容邮票的大小,也用来形容情感的程度。这时的思乡之情是比较淡的,如轻烟似的,一缕,两缕。

  (3)诵读第一节。

  5.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方法,分别说说“船票”、“坟墓”、“海峡”是如何表现乡愁的?(组织形式:以前后桌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1)邮票是书信来往,而船票则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凝结着诗人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比邮票有着更浓的乡愁;(板书:夫妻分离)

  (2)坟墓将母亲和“我”生死隔绝,愁思更是浓的化不开,(板书:母子死别)这些都是诗人的“家愁”。

  (3)而海峡则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国愁”。(板书:故乡之思→家国之情)一湾浅浅海峡,将台湾和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绵绵的思念。(板书:游子与大陆分离)

  6.请同学们跟着伴奏一起诵读全诗。

  (五)课文小结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连,但却是诗人对乡愁的种种感觉: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些词都是客观事物,它们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们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乡愁时,它们就成为诗歌的意象。我们学习诗歌要从意象处入手。因为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模仿。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友谊是

  母爱是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童年 邮票 家愁

  (母子分离)

  长大后青年 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啊中年 坟墓

  (母子死别)

  而现在老年 海峡 国愁

  (游子与大陆分离)

  乡愁教案 篇3

  一、走近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

  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倾听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

  1、首先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点击余光中)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大屏幕显示)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多媒体播放《乡愁》(在听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我先为大家诵读一遍。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学生齐读后提示字的读音。 (点击下一页)

  注意:“这”和“那”都是多音字。在这首诗中,我认为,读“zhèi”“nèi”在语气上更舒缓,更易读出诗的内在感情。(拼音“zhèi”“nèi”换颜色)

  4、我们再次倾听《乡愁》,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下面分组朗读,注意感情。 (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朗读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三、品味乡愁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明确: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板书)。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

  2、整首诗都是围绕着乡愁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诗人为何有这么多的乡愁?如果他不曾远离亲人和家乡,会不会有这么多的愁绪呢?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故土,所以,这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3、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

  明确: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

  4、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返回画面,女同学读一节)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

  船票:(返回画面,男同学读第二节)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请同学们结合画面,仿照前两节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把三四节的内容讲给小组里的人听。(学生发言后,老师可做总结)

  坟墓:(教师读第三节)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峡:(齐读第四节)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到这里,诗人把乡愁推向极至,暗示了只有祖国统一,心中的乡愁才得以了结。由个人的思乡念亲推广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小结:诗人从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屏幕显示: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浓浓夫妻情(屏幕显示:夫妻情),坟墓虽矮,却是生死别(屏幕显示:生死别),海峡虽浅,更使游子乡愁无尽(屏幕显示:故乡情)。看似平常、单纯的事物,蕴涵着饱满的诗情 。这就是诗人常用的技巧之一:托物寄情(板书:托物寄情)。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抽象的感情表达的形象、具体。

  5、让我们再一次倾听《乡愁》(多媒体播放《乡愁》)

  6、下面,我们带着感情来背诵这首诗。之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为大家背诵。 (背诵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四、感悟乡愁 ザ杂诔谄泊的游子来说,家园的影子最让人牵绊,乡愁更是挥之不去,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几首相关的乡愁诗。

  ①台湾诗人舒兰的《乡色酒》

  ②台湾诗人非马的《醉汉》

  ③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重点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小结:我们欣赏的这四首诗,写法不同,但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即希望家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爱国诗人闻一多曾将澳门、香港、台湾和其他四块与大陆隔离的土地并称为祖国母亲的“七子”,发出“母亲,我要回来!”的悲愤呐喊。让我们一起倾听熟悉的旋律——《七子之歌》!

  结束语:《七子之歌》唱出了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我们的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但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家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那时,浓浓的乡愁将化为相聚的喜悦,让我们翘首以待!

  五:作业:

  1、熟读、背诵余光中的《乡愁》。

  2、搜集并整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乡愁教案 篇4

  知识储备点: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研习新课:

  (一)听读,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习三划分全诗节奏。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

  (四)课堂互动。

  (学生针对本课不懂的问题发问,由学生来回答,老师适当点拨。)

  (五)延伸拓展,深化积累。

  1、“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学生背诵,肯定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积累。)

  2、在〈〈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说一、二句话

  (老师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中肯评价)

  (六)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课堂小结。

  1、全班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们常说:“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发“乡愁”名作,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美〉〉边想出答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2、以爱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乡愁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

  1、朗读,把握节奏,重音,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探讨诗歌的主题。

  3、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教具安排:ppt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

  导言:同学们,每到周五,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将来你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在遥远的异地工作生活,最容易产生一种什么感情?

  (思乡之情)

  “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美好的情愫。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曾经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曲。

  是啊!游子思乡,故土难忘。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其乡愁诗也是异彩分呈。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分析本诗的写作特点。

  1、比喻新奇,把这种难以言尽的抽象的乡愁寄托在四个具体形象上。(借物抒情)

  2、结构整齐,且成功运用反复手法(乡愁是在这头在那头)和叠音词(小小的,窄窄的),使诗歌富有音乐美,好读易背。

  乡愁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歌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2、理解、欣赏两首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丰富含义。

  3、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同学们最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思乡之情。

  齐读《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人身在羁旅中,夜不成寐,看见床前明月光辉,疑是地上的秋霜,于是抬头看月,由此想到“千里共明月”的诗句,就思念起故乡来。月色引发了人们深沉的思乡之情,因此成为后世诗歌表现思乡的主要意象。

  总结:《静夜思》唐代格律诗(近体诗)五绝(形式)

  思乡(内容)

  《乡愁》现代自由诗(形式)

  乡愁(内容)

  2、文学常识:

  1)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要有真诚、挚烈的感情,才能发挥想象力,只有当诗人的胸襟情怀确实能与时代潮流以及广大人民的喜怒哀乐息息相通时,才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

  诗歌的形象刻画需要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现代诗尤其重视这一点。(舒婷《致橡树》:橡树、木棉、凌霄花等意象象征具有不同爱情观的人,表达新时代的爱情观。)

  诗歌还讲究语言的音乐性,现代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规范,但也要求既有自由变化,又有内在的和谐。

  2)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可以说是一个“以现代文学运动为轴心的扛鼎诗人”。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并且,他还是台湾文坛上影响深远的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

  他是50年代台湾掀起的现代诗运动中“蓝星”社团的发起者,他不仅以丰富的作品,还以新古典主义批评理论,推动了台湾现代诗最初的发展和后来的分化。他的现代诗影响很大,风格变化多样,著有《莲的形象》、《敲打乐》、《白玉苦瓜》、《梦与地理》等十几部诗集。

  余光中是一位锐进的诗人,他从传统诗的格律束缚中挣扎出来,又回到传统的继承之中,他掀起反叛五四新诗的旗帜,又从自由诗中吸取营养。他的不少诗作,有着深沉的怀念祖国的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乡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教学设想:导入过程以介绍现代诗与古体诗区别为重点,目的是:一,学生通过回忆古人思乡佳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二,借助对《静夜思》的简单分析,使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的把握有初步的认识;三、明确现代诗的一些概念,为后面的教学过程作准备。)

  二、朗读全诗:

  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我们要通过朗读体会它的节奏美感。

  (先请同学领读,再全班朗读)

  1、读准节奏

  2、体会情感节奏

  (朗读中揣摩作者情感,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3、体会节奏美感

  (教学设想: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新诗尤其如此,它感情奔放,挣脱了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枷锁,虽无固定格式,不讲究语言外在格律,却有内在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通过朗读理解节奏美感,是理解这首诗的敲门砖。)

  三、分析全诗:

  1、提示:

  意境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我们说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马上就能想到落寞单调的秋景和作者心中凄凉断肠的情怀,情由景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便是诗的意境。那么,这个意境我们是如何领悟到的呢?主要是通过这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领悟到的,如枯藤、老树、昏鸦……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凄凉、落寞的气息。这些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就是意象。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要从寻找意象入手。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

  诗中主要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板书)

  2、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意象前的形容词怎么理解?请同学们讨论并概括。(板书)

  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小)——母子深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总结:

  这首诗成功在于它有新颖意象,区别于一些诗歌意象的单一陈旧。以往有些诗歌的意象要么沿用约定俗成的稳定意象,如柳(送别),月(思念),这样难免落入窠臼;要么意象较为单一,有时虽有多个意象,但由于特征差别不明显,难免有堆砌繁杂之嫌。

  因此在意象的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达,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是现代生活的实景,它们是单纯的,却明朗、集中、强烈,新得真切,新得奇特。

  它们又是丰富的,作者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这就是诗的内在张力,使全诗含蓄、饱满,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仅仅四个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3、这些意象所反映的感情与主旨“乡愁”之间如何有机联系?

  (1)围绕主旨——并列(板书)

  (2)时序延伸——递进

  诗歌结构上采用了并列的方式,紧紧围绕“乡愁”这一主旨,因而诗歌包含的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乡别等内容,既在客观上具有独立性,能使读者体验诸多不同的愁滋味,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表现出一个人生旅途的广袤空间。

  (2)意象组合上并不单纯采用并列方式,而是还分别展示了“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样延伸的时序,使诗的情绪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态势,这种意象的递进融进了作者漂泊生涯的邈远时间。

  幼儿时念母情浓,年轻时恋妻情重,与母亲的死别更把人生的哀愁推向高峰,但不论生离还是死别,都比不过乡愁更为深广,随着年龄增长,人生理智逐渐成熟,终于达到从一己亲情到对祖国故土热爱之情的飞跃升华

  乡愁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角度:

  语言品味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二、朗读

  1,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品味

  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的以下说法: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乡愁》

  4,迁移

  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每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如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教案 篇8

  【教学设想】

  通过作者简介,了解诗人情感根源,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一、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三、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请同学们将收集的“乡愁”诗和大家分享。

  二、走近作者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因眷恋母乡,神游古典,自命为“江南人”,亦自称“陵少年”。历任台湾师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在美国讲学四年。作品多次获文学大奖,诗文皆有很深造诣,梁实秋评价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诗集有《舟子悲歌》《五陵少年》等。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掌上雨》《听听那冷雨》等。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而席慕容,她的故乡,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三、指导诵读,品味欣赏

  1.通过反复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少年时——邮票——母子分离

  成年后——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

  明确: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海峡: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如瀑布直落心田,横溢四处,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诗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这四个对应物,都显示了漂泊、隔离、绝别、可望而不可归的离愁别绪。

  4.学习了余光中老先生的诗,同学们能不能用形象的语言即兴表达出你想家的感觉呢?

  四、反复吟咏,揣摩精妙

  请从不同词性揣摩《乡愁》的美:

  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

  2.名词的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3.数量词的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4.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方位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乡愁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二)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古代诗歌中就有许多描写乡愁的诗篇,同学们能背诵一些写乡愁的古诗吗?

  (如李白的《静夜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学生谈自己初步的感受,教师适当点评。)

  2注意读准字音,争取读出感情。

  (齐读诗歌,教师适当点评,由此导入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感情的手法讨论。)

  3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他是不是把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们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作者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讨论阐述,教师归纳概括: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这就叫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

  4(意象是一种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教师解释: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在这首诗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体形象。)

  5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读想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点评概述: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方不盈寸的小小邮票上。邮票虽小,可蕴涵着多少情感啊!)

  6同学们,你们理解了其中的情感,这还只在心里,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

  (学生朗读体会,交流自己的感觉。)

  要通过朗读读出你对诗歌的理解,表达丰富的感情,就必须注意停顿,把握节奏,突出重音。如“小小”二字就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中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小小”重读)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这”“那”重读)

  (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7学样道理,其他几个小节该怎么读?哪些词要重读?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引导:一张船票,虽然窄窄,却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一方坟墓,虽是矮矮,却将慈母与“我”天人相隔,其间无限酸楚,谁能体会?一湾海峡,虽是浅浅,却将两地分隔多年,可这浅浅的海峡又怎能割断炎黄子孙对故土的绵绵思念?)

  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方法,自己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请同学们把握节奏,突出重音,自己朗读体验,感觉一下是否读出了诗歌要表达的感情。

  (学生将重音停顿标出,朗读体会。)

  (三)课堂小结

  (集体朗读全诗。教师评点。)

  同学们理解了诗人在诗中蕴涵的感情,朗读时抑扬顿挫,感情投入,这首情文并茂的`诗就显得更美了。通过朗读训练,我们对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了一个整体感受:作者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一个个特殊的具体的物体上,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感情明朗、集中、强烈,让人具体可感,同时又能激发我们丰富的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可播放音乐配乐集体朗诵。)

  (四)课堂练习

  如果你们要表达思乡或思念亲人的感情,会创设怎样的意象呢?选择一个具体的可以寄托你的情感的事物,模仿这首诗的结构,写一节大家交流。

  (学生思考、创作,朗读交流;教师鼓励性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备据“思考与练习二”,感知本文的构思特点。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创设意象一枚——(小小的)——邮票

  一张——(窄窄的)——船票

  一方——(矮矮的)——坟墓

  一湾——(浅浅的)——海峡思乡之情

  第二课时

  (一)背诵复习

  (点名背诵、集体背诵。教师侧重对感情表达效果进行评价,自然导入本课。)

  (二)具体感知

  (体会这首诗的构思巧,形式美。)

  同学们的背诵准确流畅,抑扬顿挫,感情真挚。这首诗之所以这样琅琅上口,便于记忆,除了诗中意象的内涵具体形象、真切感人的因素外,这首诗本身的构思精巧、形式优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感知本诗的结构特点,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教师概括归纳:诗歌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表时间的词语,形成时间顺序来结构全篇,构思完整,结构严谨。)

  2内容上是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是诗人的生活经历,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这三节顺序有先后,内容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最后一节与前几节相比,顺序相连而内容似乎有所变化,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概括归纳:这些表时间的词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前三节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如同汹涌而进的情感波涛,层层推进,到了最后一节,感情推向高潮,集中表现出诗人身居孤岛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前三节是最后一节情感的铺垫,最后一节是前三节情感的升华。)

  3再朗读一遍,仔细品味诗中情感层层迭进的特点。

  4本巧的构思,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层层铺垫,节节蓄势,最后轰然汇成情感的巨浪,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爱国之情、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正如诗人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这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的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而诗歌本身的形式美更赋予这首诗感人的力量。

  乡愁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难点: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引导:乡愁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就是抒写这一主题的,同学们还记得吗?请一起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学们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参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其实,现当代待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三、熟习课文、指导朗诵。

  1.请学生自己先默看本诗,熟悉诗歌内容。

  2.再请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试着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学生指导:体会是只可意会的,并非要求每个学生做到,有部分达到即可,而且很难检查,主要是落实节奏和重音的,要求用笔标出。教师下去指导顾问)

  3.提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

  采用自由提问式,让学生无拘束回答,学生应该容易明白。

  教师补充: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4.设问(不用马上答):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在语速和节奏处理上应注意什么?

  先请二人(举手)试读并讲解:语速要放缓慢一点;要多停顿,不直读长句。

  5.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朗读。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人/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四、分析、解读本诗。

  1、三个问题:

  (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2)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

  2、解决方式: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开展全班性的讨论,教师也适时参与其中。

  第一题结合前面学习过的〈静夜〉中有关形象化的手法应该不难理解,学生比较容易找出是用比喻的方式,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

  第二题前一个问题容易找到,共同的特点教师应给恰当的提示,便表达效果可抽查优生回答,对于中下生可掌握可不掌握。教师再讲解。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第三题应该容易想到,如果不行,教师作一些启发,提问后再总结。

  (小时候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后来母子死别 再也无法沟通的思念;现在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思念。这四节诗层层推进,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五、朗读、背诵、体味。

  自由朗读(按要求)并当堂背诵该诗,并同时再次感受作者的这种乡愁之愁(如何感受是一种灵性,无法指导)

  六、作业布置:完成自设作业。

  乡愁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中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2、理解余光中《乡愁》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走近作者

  三、学习过程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扫除生字障碍。(出 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下面请4个同学轮流朗读这首诗,一个同学读一节,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吐词最清晰。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立即举手帮助纠正。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听示范朗读,背 诵课文。(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体会朗 读的.语气和诗歌的感情,听完 后模仿朗读。

  1、学生听读,有感情朗读。

  2、抽生读,有感情齐读课文。

  自学指导:同学们试背诵课文,6分钟后看男生女生谁背得最好。

  (提示:自己先一节一节反复背诵,再和同学相互抽背,并在背得不熟悉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第三 次先学后教,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8分钟 后看男生女生谁能准确回答问题。

  课文原文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 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 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 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教案】相关文章:

乡愁教案范文(精选12篇)09-20

有关乡愁教案四篇07-27

关于乡愁教案(精选10篇)05-16

乡愁教案(通用16篇)06-15

乡愁教案模板合集七篇07-22

乡愁教学反思02-04

乡愁读后感12-09

《乡愁》读后感03-05

乡愁主题的演讲稿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