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猫》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猫》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会认“虑、职”等6个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呼呼、响动”等词语。
2.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3.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重点
难点1.学习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
2.体会猫古怪的性格和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猫的喜爱。
教学
课时2课时
1.会认“虑、职”等6个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呼呼、响动”等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用“摘句归纳法”弄清文章结构。
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揭示题目
1.(出示猫的图片)你喜欢图中的小动物吗?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老舍的《猫》。(板书:猫)
2.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用笔在文中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出示多媒体)
无忧无虑贪玩尽职屏息凝视
磨蹭稿纸丰富多腔解闷毒蛇
遭殃花盆生气勃勃枝折花落
(1)读准字音。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蹭、遭”,翘舌音“职”。
②多音字“屏”读bǐng,它还有一个读音píng,可以组词“屏幕”;“折”读shé,它还有一个读音zhé,可以组词“折断”。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虑、遭”的书写)
“虑”:半包围结构。注意“”的撇要写得长一些,下部“心”要写得小一些。
“遭”: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曹”,再写“辶”。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多媒体)
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虑和顾虑。形容心情安然舒畅。
屏息凝视: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变化多端:指变化多种多样,令人难以捉摸。
生气勃勃:形容气势旺盛的样子。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三再读课文,弄清顺序
1.轻声读课文。
(1)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猫的?
作者是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两个方面来写猫的。
(2)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
2.教师相机指导: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意思。
①“古怪”是什么意思?
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稀奇罕见的。本句指猫的性格很特别、难捉摸。
②第1部分是抓住猫的哪些特点来写猫的古怪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3.强化训练目标。
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二部分: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板书: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
四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如何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提高自学能力,激发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2.教学语言不精练,情绪也不够到位。如果能尽量做到自然巧妙地过渡,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1.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多媒体。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品味词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默读第1、2自然段。
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读课文,用“ ”画出相关语句。?
②朗读交流,用适当的语气朗读。
a.重点理解“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屏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b.比较句子。(出示多媒体)
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③课后“小练笔”。
用“说……吧……可是……”写一段话。
学生:说小猫温柔吧,它的确有时候很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可是,它有时候又那么冷漠,不管怎么叫它,它也一声不出。
④小结:猫集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特点于一身,的确表现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⑤齐读第1、2自然段,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小组学习第3自然段。
①过渡:猫性格古怪的第二点表现是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板书: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②提出学习要求。
a.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③交流朗读。
a.猫的温柔可亲。(出示多媒体)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b.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出示多媒体)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给抓痒。
“蹭”是什么意思?(摩擦)
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读出了什么。(学生读课文)
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指名表演)
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么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
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温柔可亲啊,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学生回答)撒娇。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出示句子)(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淘气的猫在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作者非但不生气,反而觉得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这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④教师总结。
作者抓住了猫在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⑤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
(3)集体学习第4自然段。
作者不仅喜欢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欢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所有表现,还喜欢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4)朗读第5自然段,表现出作者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情感。
2.品味词句,从“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第6自然段中的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找出来,反复朗读。
(2)交流,讨论。
①词语。
a.更好玩:特别好玩。“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作者对小猫们的喜爱更甚。
b.淘气:顽皮。作者把小猫们当作了孩子。
c.绝不会:嬉闹的小猫们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作者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②句子。
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作者通过对动词的巧妙运用,写出小猫们在屋里耍、摔、跌、撞,在院子里摔跤、抱、打的淘气模样,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3.根据板书,说说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
1.你喜欢老舍笔下的猫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更像小孩子,十分可爱。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猫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3.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出示多媒体)
猫真老实。
猫很尽职。
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4.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生1:夏丏尊写猫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妻子、孩子对猫的喜爱来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生2:周而复写猫,通过直接描写猫的外形、动作、神态的特别之处,特别是几处比喻,让人体会到作家对猫的喜爱。
1.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老实、贪玩、尽职”等重点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同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2.从“词、句、文”三方面来探究课文,能更好地学习语文,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具体事实,抓住动物的神态、动作、声音来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猫》语文教案2
[教学要求]
一、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二、复习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三、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四、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投影幻灯机及课文配套的幻灯片。或用图画。
[课时准备]
第一课
一、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
二、自学课文。
△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记号。
△查字典: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让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性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
△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小朋友再读一遍。划分段落。分好段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3.范读第一段。
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
△(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
5.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①说它老实吧
6.比较读 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
②它很老实
①说它贪玩吧
比较读 再比较比较,体会体会
②它很贪玩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并不完全这样)
7.根据板书指点:
说它 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可是)尽职
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8.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9.继续往读,猫又怎么古怪,这一节中,你觉得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节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准备自己讲书。
(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
这一小节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讲讲。例如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样运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用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都可以讲。
自己讲书要点: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突出有关词语:
长短不同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粗细各异
(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10.指名读第二节,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四、巩固词语。
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五、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
《猫》语文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语文教案-猫。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猫(齐读) 板书:猫
导语: 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 p@
③辨析多音字:和
运用媒体解决:
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
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
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 古怪 淘气 可爱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哪儿又写了猫的淘气?并分别用曲线画出概括介绍的句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猫》。
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成年的猫)
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思考: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请你从概括介绍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两句话分别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从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分别知道成年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的不同特点,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认为成年猫和满月的小猫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修改板书)
板书:
小结: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3、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两种猫有什么不同特点,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同上节课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可以画一画,可以作批注,还可以读一读,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第一自然段:从性情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写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生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第一自然段时,要读出作者行文时的多重转折、回环婉转的语气。并结合课文理解“无忧无虑、闭息凝视”等词语。
(3)总结学法:
A.默读思考从哪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
B.勾画、批注、朗读理解课文;
C.说一说具体表现。
2、学习第2、3自然段。
(1)运用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第2、3自然段。理解词语: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等。(先自学,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第二自然段:从脾气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
板书:温柔—一固执(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来的)
第三自然段:从猫的胆量方面写它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什么时候都害怕,有时又非常勇敢。
板书:害怕——勇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总结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说猫的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固执,害怕和勇敢这些表现,构成了它古怪的性格呢?
(1)分
《猫》语文教案4
[教学要求]
1、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2、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前谈话]:
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猫给你们什么印象?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八张姿态各异的猫图)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喜欢)是啊,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它不仅是画家笔下的宠物儿,也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这不,我们大作家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10猫)。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课前你们读了课文了吗?读了几遍?那么你们说说老舍爷爷向大家介绍了几只猫?
三、自读课文,品味内容。
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呢?请大家快速地读读课文,找找重点句,划划重点词。完成下面填空,并说说你是怎么读懂的?
这是一只()的猫。
(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说:古怪,老实,贪玩,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胆小,勇猛,淘气等词。)
(1)现在请你们把这些特点归类,哪些词语写小猫、哪些词语写大猫?
(2)那么描写大猫的这些特点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写作顺序,重新排列这些特点。看谁排得最好。
(老实)(贪玩)(尽职)
(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
(胆小)(勇猛)
师:把这么多自相矛盾的特点集中在一只猫的身上,难怪作者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文中还有哪一句也是既是总起句又是中心句?
(3)面对这样一只古怪而又淘气的猫,老舍爷爷一定感到很头疼吧?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文中还有许多地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爱猫之情,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吧。把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爱猫之情的句子大声地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推荐给大家,做得到吗?注意说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1、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同学们站起来做一做这个动作,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猫“屏息凝视”的情形。
(老师播放《猫捉老鼠》的片段请大家观赏,然后引导学生边看边说:“猫一听到老鼠的响动,就弓起背,悄悄地来到洞口,只见它瞪大眼睛,连呼吸也不敢,……”加深理解“屏息凝视”和“尽职”的意思。)
(2)“尽职”在文中什么?(指猫捉老鼠)。是这样吗?再把文中的句子读一读。(指猫等老鼠)文中的第一幅插图画的是大花猫正在追赶一只拼命逃窜的小老鼠情景,而整篇课文中竟没有关于猫捉老鼠的描写。为什么?是不是作者忘了写?
(3)指导朗读这句话
2、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1)“蹭”是什么意思?(摩擦的意思)为什么作者不用摩擦,而用“蹭”?
(2)谁能上来把这个动作表演一下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爷爷,你来演猫?(学生上台表演)
(3)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感情吗?
(4)师小结:可以说全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把它当作朋友,当作家人,当作孩子。正是有了爱,才把猫写得活灵活现。让我们来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老舍笔下的猫,充满了灵性,真是惹人喜爱,有个同学想在家里养只猫,可是他妈妈不同意,说猫叫起来太难听,又会把家里踩得到处都是脚印。假如我是那位妈妈,你如何来说服我?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愿同学们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六、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喜爱
(胆小)(勇猛)
《猫》语文教案5
【教学设计说明】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通篇不过71个单句,478个字,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
(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拟定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彼此”、“无忧无虑”造句。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划分段落,重点讲读第一段。第二教时讲读第二段,指导背诵第四节,总结课文,有感情朗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
(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
(3)提问: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8)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2)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13)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14)小结第一段:①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②想想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第一段的?(归纳出:首先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最后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看看这些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2.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提问: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明确:“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具体写这些内容的?划出重点词句。(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鸡毛、线团,摔交,打秋千。板书重点词语: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摔交、打秋千。)
(4)提问: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结合理解“生气勃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讲清内容,理清层次,弄清句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也可引背,引语如下:小猫怎样的可爱?它们是怎么玩耍的?它们的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作者为什么不会责打它们?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练习仿写。
1.师述: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
2.教师指板书,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猫》语文教案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等词语,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2.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仿写。
3.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叙述的写作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优美段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2.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猫的古怪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仿写。
三、教学策略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尤其是在写猫的性格时,是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性格的古怪鲜明生动。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以读促悟,以悟促情。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猫的特点和可爱,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注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的方法。
2.读写结合。带领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建立情感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2.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老舍,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猫》。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多媒体课件展示猫的各种形态,可以使学生感受猫的可爱。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语句自己做上记号。
2.查字典,理解词语: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指导方法: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
3.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
4.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画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设计意图】读通文本是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审美能力。
(三)品读课文,体会语句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2.先来看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课件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出示课件图片: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师:无忧无虑。
出示课件图片: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出示课件图片: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师:尽职。突出:非……不可……
(1)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连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2)比较读,体会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
①说它老实吧。②它很老实。
第二组:
①说它贪玩吧。②它很贪玩。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并不完全这样)
(3)小结: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
(4)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5)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这几组关联词的关注,使学生懂得它们可以把猫的“贪玩、尽职、不高兴”的特点表现到极致,也正是这些矛盾的表现才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猫的性格古怪。
2.继续学习,猫又怎么古怪,第二自然段中,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段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自己讲一讲。
这一自然段读读、想想、讲讲。如,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样,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用词和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等都可以挖掘。
学生交流: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时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
突出有关词语:长短不同、丰富多腔、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5)指名读第二节,把冒号、层次、感情等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画批,深刻感悟到大猫的古怪,将“古怪”这样抽象的词语具体化,感受古怪一词运用得如此恰当。老师在学生品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老师做方法的整体回顾和梳理,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和仿写练习打下基础。此外,句式训练,让学生明白句与句之间是如何连接的,为学生打好语言运用的基础。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害怕、勇猛。
(3)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4.现在我们来看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
课文中哪些方面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
原因: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第二,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
5.指导:概括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样?(段首概括)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从“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小猫的可爱,感觉到了吗?谁来讲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练习朗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浅显,大部分情景学生都亲眼见过,或能想象出来。主要通过自读、评读的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作者是依然是运用了具体事例和拟人写法写出小猫活泼可爱的特点,并且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读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练习背诵
1.巩固词语理解。
“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词语,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2.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完成教学目标。
(五)口语练习
过去我们写动物,只会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对它的感情。
提供导语:__________的性格实在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实现课内学习的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2.小练笔:试着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写出来。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积累,学习写法。
《猫》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课前30秒图片(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污涩红绫怂恿怅然蜷伏悲楚惩戒妄下断语
2、理解词义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妄下断语:不经考虑地说出断定的话。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蜷伏在家门口,张婶拾了进来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相伴的小侣
宠物,亲爱的'同伴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不大注意它
结局
病死了
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死亡
对我的感着一缕的酸辛怅然,愤恨诅咒偷猫贼内疚,更难过
影响
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得原因是: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于“我”。“我”主管臆断,断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挽救的
2、根据上表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3)、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5)、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抓捕什么似的。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6、第二只猫丢失,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远不养猫。”试着联系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是舅舅送的,比第一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全家人都很喜欢它,然而不幸亡失。“我”感到“怅然,愤恨”,所以“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不是“我”抱来养的,是全家人都不喜欢的可怜的难看的忧郁的,懒惰的猫,然而由于作者对猫的误会,又亲自制造了猫的悲剧,所以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四、课堂小结:学了本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做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那样会留下痛苦的回忆;冤枉了别人,如果对方难以辩解,那更会给自己留下痛苦。
第二课时
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二、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三、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四、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五、布置作业。
板书猫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猫》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屏”和“折”。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赏析语句,体会猫的古怪、淘气等特点以及总分式写作手法的妙处,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3.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猫的古怪与淘气的特点以及学习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猫的挂图)学生描述他们喜欢的猫的特点。教师予以归纳,猫:属于猫科动物,机敏灵活,行动敏捷。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猫。(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标注段落序号,识读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2.再读课文,并概括本篇课文写了哪两个时期的猫?圈点勾画出这两个时期的猫都有什么核心特点?(板书:大——古怪;小——淘气)
3.快速阅读全文,找到概括猫特点的句子,说说它与上下文的关系,即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妙处?(总分式写法)
三、初步体会猫的古怪
1.紧接着,让我们分别体会猫的古怪与淘气。
2.说说猫的古怪表现在哪三个方面。(指名概括)
指名回答,分别用下列句子概括。
它既,又,又。(老实、贪玩、尽职)
它高兴时会,不高兴时会。(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它既又。(什么都怕、勇猛敢斗)
3.我们知道了猫性格的古怪之处,作者如何具体去写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朋友——猫,课文主要写大猫性格古怪和小猫淘气可爱。
2.作者写小猫淘气可爱是对它们怀着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把大猫的古怪性格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我们继续学习,进一步感受猫的古怪。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细读第1—2自然段,找到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体会它的这些特点,并且朗读出老实、贪玩、尽职的感觉。(教师指导朗读)
(1)理解“无忧无虑”“屏息凝视”的含义。
(2)体会“任凭……也”“非……不可”的表达效果。
2.以四人为小组自学第3自然段,说说猫高兴时的表现是怎样的,不高兴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这些词句有何妙处?
(1)“蹭”“印”用得有何妙处?(派小组代表回答,师总结)
(2)把“几朵小梅花”换成“几个小脚印”好不好?为什么?
(3)学生抽取片段表演猫高兴和不高兴时的样子,进一步体会猫性格的古怪。
3.朗读第4、5自然段,思考:猫胆小又勇敢的表现是怎样的,既写猫什么都怕,又说猫勇猛,这样写矛盾吗?(不矛盾,体现猫性格的古怪及对猫的喜爱之情。相机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
4.学习第6自然段,学生思考猫小时候淘气的其他表现是怎样的?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1)学生联想这只猫淘气时的其他表现是怎样的?(生回答,师总结)
(2)理解“遭了殃”“枝折花落”等词。(用周围的事物衬托出猫的淘气)
5.通读全文,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猫的何种感情?(喜爱)
(1)同桌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教师总结。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满月的小猫们更可爱,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课内拓展,学习写法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作者笔下的猫为什么给你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适当运用具体事例,准确的用词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形象、生动。)
2.默读课后阅读链接,想一想,这两位作者是如何表露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小练笔:你也一定有喜欢的.小动物吧,运用具体的事例,把它的特点写出来,表达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板书]
13.猫
猫大猫性格古怪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胆小勇猛
小猫淘气可爱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喜爱)
[教学反思]
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写法的渗透,如在描写猫的尽职时,就抓住作者描写“猫耐心等老鼠”这一事例来表现。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说出它的一两个特点,然后再分别用具体事例加以证明。学生评价并帮助修改。学生都能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小动物,把它们当作人来写。从学生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因此,我布置的课后作业是一个小练笔: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仔细观察,写出它的特点。强调一定要用具体事例加以表现,写出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在结构方面,我要求学生可以采用总分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从练笔的情况反馈来看,写作的要求基本达到,这也算是一个收获吧。
《猫》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3、指导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认真观察动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猫》这篇课文,回忆一下,老舍家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深入交流研讨,品读感悟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猫的古怪和可爱的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1、学习大猫性格古怪部分:
⑴ 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以及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的古怪性格。
⑵ 学生畅所欲言。
⑶ 老师非常佩服你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读懂课文。作为奖励,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古怪的猫吧!
⑷ 看了这些图片,从你们的表情,我就能看出你们一定更喜爱猫了!那你准备怎样把这种喜爱之情表露出来呢?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
⑸ 你们读得真投入,真是声情并茂!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指名读,师及时表扬。
⑹ 同学们书读得这么好,相信一定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课后题投影)
齐读一遍。
师问: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⑺ 其实,猫就是猫,它的天性就是昼伏夜出,捉老鼠更是它的本能,谈不上古怪呀,尽职呀。可是作者为什么却要这么说呢?
(喜爱猫,所以把猫人格化。)
2、学习小猫的可爱部分:
⑴ 一直都在说猫的古怪,可是说的人呢,心里是喜欢猫的,读文章的人呢,也不由地喜欢上了这脾气让人难以捉摸的猫,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猫的古怪可爱吧。
(课件,配音,解说:瞧,大猫是那么招人喜欢,小猫也更让人觉得顽皮可爱。)
⑵ 小猫就像小孩子,天真活泼,淘气顽皮,生机勃勃。在作者的笔下,小猫的哪些地方很可爱呢?请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⑶ 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能把古怪的大猫和淘气的小猫写得如此活灵活现,人见人爱。这除了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还需要有丰富、生动的`语言功底。我们来看这两个句子,(课后题投影)感受一下,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师引导学生体会总结:作者把脚印形容成小梅花,既形象逼真,又流露出作者的喜欢之情,本来,踩脏稿纸是让人气恼的事,可作者却给这脚印赋于了美的形象──小梅花,可见对小猫的喜欢程度有多深。
⑷ 课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请同桌结合,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讨论。
(学生找到猫叫的句子时,相机让学生模仿猫叫,如果学生找不到,老师说出来。)
三、指导练笔
1、无论是夸赞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还是数落猫的贪玩胆小,淘气调皮,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处处都透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就像一位宠爱孩子的父亲在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孩子一样,娓娓道来,津津乐道。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仅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紧抓事物特点来写,也要学习作者这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现在就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假如让你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你打算写它的哪些方面?
3、小结:
听了大家的发言,不得不承认,同学们真是思维敏捷,词汇丰富。其实写作并不难,只要你热爱生活,就能随时发现万物的美丽与可爱。我相信,只要大家付出足够的努力,你的文章会越写越棒的!
《猫》语文教案10
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上的《我们家的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的魅力。他生动细致,形象逼真地描述了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可爱。特别是写猫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对比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猫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如何凭借教材特点,抓住重点,找准训练点,强化朗读练习,切实加强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这应是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走向教材要动情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说到底,在于引导学生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充分发挥“愿意学”和“知道如何学”的综合作用。那么在课伊始,就要求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了在课文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一上课,我就利用学生上网收集的一幅幅猫的生活图编辑成《猫咪写真集》,投影给学生们欣赏。屏幕上一只只活泼稚气、天真可爱的小猫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他们个个瞪大了惊喜的眼睛,情不自禁地发出“呀!”“哇—”“好可爱—”“太逗了,像小孩!”等赞美声。他们的爱猫之情油然而生。这时我顺势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我们家的猫》指的是谁家的猫?他家的猫是怎样的呢?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随老舍爷爷的文章去认识他家的猫上。这样引入课文,犹如一台戏的序幕,迅速安定了学生的情绪,牢牢地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动情地走向教材,从而为整堂课定下了基调——一种爱猫的情结,贴近了与作者的情感。
二、走进教材重感悟,理解“古怪”要到位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感悟过程。”这种感悟过程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认识与体察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一定要遵循学生认知思维发展轨迹。在探究大花猫的性格特点时,我在学生充分读书的情况下,提出了“读了 ,我知道了大花猫 。”“读了 ,我觉得大花猫 。”这两个富有弹性的句式要求学生回答。第一句式只是检查学生在感性的层面上对课文内容掌握的信息量,学生能否通过复述或转述来反馈他们的对句子、段落的了解,难度较低。后进生也能轻松作答:“我读了‘我们家的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知道了大花猫很古怪。”;“我读了‘说它老实吧,它有时的确很乖’这句话,知道大花猫很老实。”……第二个句式只是衡量学生在悟性的层面上对课文内容是否读懂。通过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等用心用情去感悟,独立思考,然后萌生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归纳、提炼、阐发的形式来反馈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有的学生答道:“我读了‘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觉得大花猫等老鼠时很专心,很有耐心,非常尽职。”有的补充道:“从‘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中看出大花猫决心很大,的确很尽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在讨论中得到补充和校正。这样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轻松作答,在自信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为了使学生对大花猫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必须把他们通过细读、感悟出的大花猫的点滴印象 :古怪、老实、贪玩、尽职、 不高时一声也不出、高兴时温柔可亲、胆子、勇猛综合起来。我请他们把目光从课本移向卡片,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些特点之间的联系按
( )( )( )
( ) ( )( )
( )( )
这种形式摆一摆。学生恍然大悟,“古怪”一词统率其余,而其余又是一一相对。从这种矛盾的性格:老实又贪玩,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既胆小又勇猛中体现出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样使学生比较透彻理解了“古怪”一词,同时也体现了学生认知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概括的特点。
三、捕捉听说点,拓宽训练内容
说,是用嘴写作 。教师善于捕捉文章的听说点,渗透听说训练,把听说训练和理解内容结合起来,深化对“古怪”的理解。
(一)抓课文语言素材,进行“仿说”
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老舍爷爷的语言表达方式:老舍爷爷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用什么句式把猫的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矛盾性格连起来的?通过男女学生分别读相对的词串成的句子,学生不难找到“说它……吧,的确……,可是......”这个转折语言的表达方式。师提示:这样连起来说才见猫古怪。然后抓住课文中语言素材进行训练。
设计三个层次的说话训练。
1.基本题:说它老实吧,的确 ,可是 。(第一自然段内容)
说它贪玩吧,的确 ,可是 。
2.提高题: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 ,可是 。(第二自然段内容)
说它 吧,的确 ,可是 。(第三自然段内容)
3.发展题:仿照句式进行迁移训练,说一种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的表现。
有的说:妈妈的性格真古怪,说她小气吧,的确是呀,我向她讨钱最多只给一元。可是,她又那么慷慨,为奶奶治病,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5000元。
(二)抓课文插图,进行“补说”
本文中的第一幅图画的是大花猫正在追赶一只拼命逃窜的小老鼠,而在整篇课文中竟没有关于这幅图的描写。深究课文不难发现:在等待老鼠出洞时,大花猫就非常尽职;当时老鼠出现时,大花猫一定更尽职,不抓到老鼠不罢休。编者巧妙地在文字空白处画了这幅捉鼠图,让学生充分理解这是一只尽职的猫。教师就利用这幅图引导学生补说:等呀、等呀,老鼠终于出现了……
(三)抓重点词语,进行“联说”
儿童的阅读活动,离不开其固有的生活经验,离不开想象与联想。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只有在他的记忆贮存中能够找到与它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被理解,才能被积累运用。“屏息凝视”什么意思?学生一般根据工具书查得“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为了使这些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图画,我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猫“屏息凝视”的情形。“猫一听到老鼠的响动,就弓起背,悄悄地来到洞口,只见它瞪大眼睛,连呼吸也不敢,……”生活中遇到过屏息凝视的情况吗?学生联系过去的生活经验运用“屏息凝视”说话练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训练的高度、广度和密度。
四、 指导背诵,内化语言
众所周知,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过程。要实现范文语言的内化,就得熟读、背诵,就得积累运用。学生通过初读、细读、感悟、有感情朗读等,对段的内容已了然于心,此时,就得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背诵。可
《猫》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主线:猫的性格特点
训练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猫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整体感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猫》这一课。
板书:大猫古怪、
小猫淘气
二、深入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讲读第1自然段
(1)“古怪”是什么意思?(指跟一般情况不同,让人难以琢磨。)
(2)都哪几自然段写的是大猫的性格古怪?
(3)现在先请你有感情的朗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大猫的古怪具体表现在哪儿?(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4)为什么它老实、贪玩、尽职就说它的性格古怪?
(5)那课文是怎样抓住重点词句,把猫老实、贪玩、尽职的特点写具体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猫老实的,读一读,想一想,从哪可以看出猫老实?
(从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可以看出猫老实)
a.为什么从那里就能体现猫很老实呢?
b.请你读一下这句话,边读边想像猫老实的样子。
c.我们都来读一读,读出你刚才的感受。
用上刚才的方法,现在再请你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猫的贪玩与尽职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抓住“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让学生边想象边体会猫的贪玩)
a.问:都有谁呼唤?他们是怎么呼唤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b.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c.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像猫贪玩时的样子。
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
(抓住“闭息凝视”,体会猫的尽职。)
a.问:什么叫“尽职”?(指尽到责任。)
b.“屏息凝视”什么意思?(指控制住呼吸并专注地看。)
c.为什么猫“屏息凝视”就体现了它的尽职?
d.想像猫“屏息凝视”的样子再来读读这句话。
e.带着你的感受请你再来朗读一下这句话。
小结:猫的性格就是这么古怪,带着你的感受,想象着猫的样子请你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猫性格的古怪。
下面,请你自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文中是通过哪些词句写出猫的温柔可亲与勇猛的,然后用曲线把那些词句标在文中
你们读懂了哪句话或哪个词语?请举手。
(抓住“蹭”,抓住“丰富多腔”,体会猫的温柔可亲;抓住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与上蛇也敢斗一斗,体会猫的勇猛)
读出你的感受。
猫时而温柔可亲,时而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它的性格是多么古怪呀,但是老舍还是那么的喜爱它,先在请你再来重读一下这两段,看看哪里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大猫的性格古怪,而我们的小猫又是多么可爱呀,现在请你挑选第四自然段中最能说明小猫可爱的句子读一读
2.为什么你觉得这句最能体现小猫可爱
3.这么淘气的小猫,老舍先生是怎样评价它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4.你们现在对小猫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读一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情。
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吧,但是它又();说它()吧,但是它又();真是让人捉摸不定。
2.它要是高兴,比谁都(),它要是不高兴,就();它(),但是它又()。
四、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一篇简洁的文字,一段充满感情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猫儿,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猫深深的喜爱。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这需要你长期细致的观察,带着一颗充满爱的心,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我们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板书设计:
猫
老实贪玩尽职
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胆小勇猛
可爱、淘气喜爱之情
《猫》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
(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
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 )稿( )要( )
虚( )搞( )耍( )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
(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猫》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举和热爱生活的情趣,四年级语文《猫》教案。
2、给课文分段,练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学会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判断句子正确性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2教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
—、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猫》。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老舍爷爷写的,老舍爷爷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章,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学习他的文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带着两个要求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读不通的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和词语,特别是课后第4题的词语,我们更应该掌握好,多读几遍。(学生初读) 尽职 抓痒 稿纸 咕噜 闭息凝神 遭殃 彼此 任凭 逐渐 无忧无虑 性格古怪 粗细各异 温柔可亲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2、检查课后习题4,学习词语:(幻灯投影) 下面我们先来检查第 部分的词语,我请一个同学能把它们读一遍,——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遍,读不通的多读几遍——齐读词语。 请你找出你觉得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两个词语,在课堂练习纸上抄写两遍。——同桌交换检查、修改。 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第一部分的词语。 折:读shé 是个多音字,还有个读音是:zhé,怎么组词? 你能用上划横线的三个词语,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吗?
3、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大、小)、谁能在括号中加一个数量词,说说课文计了几只大猫、几只小猫?并找出理由。 “(一只)大猫”,填“一只”的理由是什么?()是的,作者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家中的一只大猫生动地写出了猫的性格。 “(一群)”小猫:这么填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想一想,我们在“一只”前可以填一个什么词来说明大猫的性格特征。(古怪的)那在“一群小猫”前呢?(淘气的)、齐读:(古怪的)(一只)(大)(淘气的)(一群)(小)猫,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3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 生交流,作“||”记号。 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了什么?讲了一只大猫很古怪,教案《四年级语文《猫》教案》。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划出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齐读。这一句在第一段中是什么句?根据这句话,你怎么概括段意? 第二段又讲了什么?(——小猫淘气)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也划出总起句,说一遍段意。 C、好,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三件事:你能根据这些词语或者划出来的两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猫古怪和小猫淘气。
(一)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大猫到底古怪在哪里?小猫又淘气在哪里?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你用“——”找描写大猫“古怪性格”的三个重点句。 2、交流:老实、贪玩、尽职 (什么叫尽职?) 3、为什么这三个词语能表现出大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呢? 4、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转折关联词或“不但……而且……”这个递进的关联词把这三个或其中两个词语连起来说说大猫的古怪吗?大猫虽然很贪玩,但是有时也很老实,而且也很尽职。大猫虽然老实,而且尽职,但是有时候也很贪玩。大猫不但老实,而且尽职,但是又很贪玩。 5、你能把“大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加在这些句子开头或结尾吗? 同学们真聪明,你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丰富啊!同一种意思我们能用这么多不同的'句子来说,大家刚才的句子都说出了大猫的变化无常,令人捉摸不定的古怪性格。这下你理解古怪的意思了吧?——解释“古怪”。好,这个词语解决了,(擦去问号) 6、课文第二、三两节也写出了大猫性格古怪,请你速读课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点词语: 交流: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练习:用“虽然……但是……”的句式练说,体会大猫的古怪。
(二)1、请同学们按找出重点词的方法学习第二段,找出写小猫淘气的重点词语——默读、找。 2、交流:没完没了。 3、你能不能在其他写小猫淘气的句子中也加上“没完没了”来说说。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再跑再跌(没完没了)地玩。它们的头撞在门上;……不哭,还是没完没了地玩。它们没完没了地玩,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看,这真是一群淘气调皮的小猫啊!对“淘气”这个问题你们也自己解决了,可以擦去问号了。
第二教时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1、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懂了课文主要写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作者写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是讨厌它们吗?——为什么? 理解“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板书:) 2、明目标 所以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读懂课文是怎样写猫可爱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体会大猫之可爱。
1、下面我们要自己来分析理解大猫可爱在哪里,而不是由老师来讲问。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要求自由朗读第一段。 幻灯出示:、挑: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一个句子,划下来;、找这句话中的重点词。、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范例教学:为了帮助大家讨论好,老师先和大家来学习一句话:(幻灯出示:“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老师对这一句是这样理解的: A、我们已完成了第一步挑出句子。 B、下面我们完成第二步,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的确,乖)。 C、第三步,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乖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老实、听话。)我们什么时候用“乖”?(老舍把猫写成了小孩子,对猫多亲昵啊!)那再加上“的确”呢?(更加深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所以第三步“乖”和“的确”重点词的特别含义是什么?(生连起来说一遍。) D、初步体会:这一句虽然不长,用词不多,但深刻地写出了大猫的可爱,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这句话。 谁能把刚才我们四步学习过程具体地说一遍。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按刚才的过程,完成笔头练习:幻灯出示练习:(见后面练习纸练习二)
3、自主学习: 如同学们按这种方法读课文,选自己最爱读的一句话,细细体会、学习课文。 (准备好)。谁能最早主动的站起来,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
4、交流: (生交流一处,朗读体会一处)——课文写猫可爱的地方很多,可以说课文每一句都写出了猫的可爱,每一处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齐读第一段。
三、体会小猫之更可爱。
1、大猫已是如此可爱,而小猫更是可爱,请同学们按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段,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写出了小猫更可爱,作者更喜欢2、交流: 3、是啊,满月的小猫是多么的淘气调皮、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所以更可爱,令人更喜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自由读第二段,读出你更喜欢小猫的感受来——齐。 4、同学们,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读懂了大猫古怪得可爱,小猫是淘气得更可爱。在老舍爷爷笔下,猫是多么活泼可爱啊!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优美迷人啊!同学们,我们想不想也拿起来写一写?——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完成第三题: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话。 5、交流。
四:课文总结:这两节课,我们不是依靠老师的分析讲解,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探讨、练习,读懂了这篇课文,提高了学习能力,而且深深地被老舍爷爷那精美的语言民陶醉。老舍爷爷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啊,即使是身边最普通的小动物——猫,也是如此喜爱。这说明在我们的辞海中,处处都 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就能发现、享受这种美。今天,金教师 大家一起享受了这种美,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你们说:是吗?
《猫》语文教案14
一、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故事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三、理解词义
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5.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6.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8.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③一?段):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 形、性格和丟失。
第三部分(第15-34段):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死“我”痛悔不已。
五、问题归纳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将猫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猫在为“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的同时,还为家庭作了贡献,它的活泼、能干,更增添了“我”及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6.“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这句话能否删去?
不能,因为这句话表明由于太喜爱这只猫了,找不到它,心中难免会有不祥之兆,也为下文写小猫的亡失作了铺垫。
7.“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都在批评什么人?
三妹埋怨邻居家的丫头,“我”诅骂捉走猫的人,实际是批评了两类人:一类是事不关己、不闻不问、麻木不仁的旁观者;另一类是损人利己、自私自利、横刀夺爱的小人。这两类人都会给善良的人带来伤害,而有时这种伤害是长久的。
8.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可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因守护不住生命而产生的痛心与惋惜之情。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作者不想再让自己品尝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从对上文两只小猫的叙述过渡到对第三只小猫的叙述,结束上文,为第三只小猫的出现埋下伏笔。
9.“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 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句中的“凝望”一词有什么作用?
两次提到“凝望”,写出了猫对两只鸟的关注,为下文“我们”冤枉小猫埋下伏笔。
10.“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永不”则抒发了决然毅然的情绪。并且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照应,使文章在结构上具有了首尾照应的特点。
11.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有何好处?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我”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极其自然地借“我”之口,抒发真实感情,揭示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共鸣。
1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13.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14.本文一共写了三次养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因为写第三只猫最能表现主旨。
六、课文主题
文章通过对三只猫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 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自责,进而也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即做事不能主观臆断,那样会留下痛苦的回忆;如果冤枉了别人,而对方又难以辩解,那会给自己留下更大的痛苦。
《猫》语文教案15
【课文简介】
《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教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教养目标:
⑴ 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发展目标: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读式教学法、情景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说)
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
板书课题:
猫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
这只猫有什么特点?
板书:
古怪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
(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
⑴ 默读这段,思考:
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老实 贪玩
贪玩 尽职
⑵ 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
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 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
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⑷ 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
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学生3:我喜欢它的尽职,它多负责任,多认真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爱的地方读出来,注意要读得生动。
(多种形式进行练读、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表演读。)
三、小结
1、读了这部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猫这么可爱,我们写首小诗送给它好吗?
【《猫》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猫的教案03-14
语文猫教学反思03-30
《猫》教案05-15
《猫》教案04-04
《猫》的教案02-16
小学四年级语文《猫》教案11-30
《猫》小学教案05-12
《猫》美术教案06-03
关于猫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