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大三角板、磁铁、一条大红领巾、实物钟、小黑板(五角星、3个孪生角)、剪刀、课件、一张简笔画。
学具:一幅三角板、剪刀、水彩笔、四张卡纸(画角、简笔画)、一组(7个)角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瞧:
(课件出示:一个角。)
师:那你们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答。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的影子。瞧:国旗上有4个角,而且都是直角。你们还能找出其它地方角的影子吗?
学生边找边介绍。(大部分找出的都是直角。)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许多直角的影子,你想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动手画,引导学生说出画角的工具。画完后,同桌验证。
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画直角的过程,并且边画边介绍。
二、创设情景,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1.从实物中,比较抽象出两类角。
师:刚才同学们从我们的教室里找到了许多角的影子。现在我们再一起来找找红领巾上角的影子吧!
出示红领巾。
师:谁到上面找一找红领巾的什么地方有角的影子?
学生上台边比划边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简洁、准确地描述角。)
师:这3个角有什么特点呢?
生1:下面的这个角好象是直角。
生2:下面的角比直角大。
师:那么该怎么判断它是直角还是比直角大呢?
引导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得出结论:比直角大。
师:真棒,同学们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懂得借助工具来判断。那你们能够再借助这个工具来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吗?
学生动手画角,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大的'角。
师:那左右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生1:这两个角一样大。
生2: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
师:是的。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那你们会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小的角。
2.锐角、钝角的概念。
师:像这类比直角小的角,我们的数学家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锐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锐”字怎么记?
而像这类比直角大的角,我们的数学家也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钝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钝”字怎么记?
现在请同学们为你们刚才画的角写上名字。
3.从实物中来辨别,找锐角、钝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角可爱跟我们捉迷藏,瞧这个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出示钟面,生上台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用简洁语言来完整,准确地描述,如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度是一个锐角。)边比划边描述。
教师再拨出3-4个钟面(有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来辨别。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锐角、直角、钝角给辨别出来了。那么,现在我们再一起从五角星的身上来找出角的影子。
小黑板出示五角星,学生上台边找边比划,并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来描述角。(懂得五角星的身上有10个角,5个锐角、5个钝角。)
师:你们真厉害,锐角和钝角藏在一起的时候,也能这么快地给它们找也来。
4.建立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表象。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的3兄弟的样子已经有了较深的印象。让我们闭眼来想它们的样子,并用手画出来。
师说名称,学生书空。(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张开眼睛,说一说刚刚书空的感觉:角的开口越来越大。
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1.判断。
师:同学们,认识了锐角、钝角之后,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请同学们从组长拿一张自已喜欢的角,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先看谢老师创造的角,然后请跟我是同一类角的同学,带着卡片上台来并一起说出角的名称,同时台下与台上的同学要互相检查看有没有找错朋友的。
师生互动,玩游戏。
师:同学们可真好,为这些角都找到了朋友。可是谢老师这里有3个孪生兄弟,它们找不到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辨别出来吗?
小黑板出示了三个很相似的角。
让学生会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判断。
2.创造角。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有办法,这么快就把3个孪生兄弟给辨别出来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用聪明的脑袋来想办法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来创造。
学生边展示,边介绍自己创造角的方法及角的名称。(如:我用两根铅笔创造了一个锐角。)
师:刚才看了同学们创造的角。谢老师也用剪刀创造了一个角,谁来帮我介绍一下。
生:谢老师用剪刀摆出了一个直角。
师:(直角变锐角)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时两条边张开的角度变怎么了?
生:变小了。
师:这时成一个什么角?
生:锐角。
再回到直角,演示由直角变钝角。学生说出变化和角的名称。
学生拿出剪刀,按照老师说的名称来变。
小结:原来3种角是可以转换的。
3.小组合作,从生活中找角并判断。
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再找找3种角的影子,练习第一题。
请4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选一幅自己最熟悉的图来找,并用水彩笔描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
四、活动激趣,灵活应用
师:同学们,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有用,而且它还能创造出美丽的图案。瞧,出示一张简笔画,你们想用角也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吗?
小组合作创造,展示并介绍什么地方用了什么角。
小结:角很美。
五、总结并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揭示课题)它们有什么特点?当它们长得很像时你可以怎样来辨别?
二年级数学教案2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0---P21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4、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二、智能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正确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互助的精神。
2、教育学生思考问题应该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学生唱《数字拍手歌》,配动作。
内容如下:一二拍拍手,三四点点头,五六挪挪腰,七八不说话,九十快坐好!
2、练习九第1题的挂图。
3、制作多媒体电脑课件。
4、制作卡片(内容为练习九第2题和补充的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交谈导入,提高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那么这节课学习认真,积极动
脑筋的同学,老师就带他到游乐园玩,好吗?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请看图,这五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
3、那么请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在堂上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看哪个小组算得快,算得准。
4、请学生汇报,师分类板书:
14+6=20xx+10+10=30
4+4+4+1+1=145+5+5+5=20
3+3+3+3+3+3=18
5、我们一起看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左右两边的相同点都是加法算式,不同点是左边的算式中加数不都相同,右边的算式中加数都相同。
6、我们再次看这边的算式,你能照样子再编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请在本子上写一写。注意要求算式中的每个加数都要相同的。
7、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学的算式,师质疑:如果再添加上5个、10个......这样的数,那说起来很容易漏说或多说几个,这怎么办?
学生引导说出:几个几相加。
8、那么你们能说说右边这3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呢?你们所写的算式是几个几相加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
9、看来这些算式用几个几相加说真简便,那么写有没有方法能写得简单一点呢?稍让学生思考。
10、我们可以用另一种运算方式-乘法来表示。(板书乘法)齐读课题。
11、现在以这一题(3+3+3+3+3+3=18)为例,相同加数是几?
有几个3?得多少?板书(63=18)
12、在6和3中间写上这样一个符号,(63=18)读作6乘3等于18。)
13、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乘号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那像什么?(提醒学生书写要端正,不要与+混淆。
14、那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6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5、6个3连加除3这样(63)写外,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3,再写6,写作36=18,那这个算式又怎样读?
16、质疑:请打开书45-46页,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17、小结:同学们,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可以应乘法计算。要注意弄清楚相同加数是几和有几个相同加数。
三、练习巩固,掌握新知。
1、现在老师准备了一些算式卡片,你们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结束后,全班同学再齐读一次。
2、读会读了,那同学们还能把另外这两个算式(10+10+10=30、5+5+5+5=20)和你们所写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请在本子上做一做。学生汇报。
3、打开课本48页,做第3题。学生汇报。
4、继续做第4题。学生汇报。
5、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很好,老师真想马上带大家到游乐园。请再打开46页,看做一做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请在书上做。学生汇报。
6、好,现在我们一起唱着《数字拍手歌》到游乐园玩吧!
7、(课件显示44页游乐园情景图)。我们来到了游乐园,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图意)
8、你能根据这些情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请四人小组的同学分工:①提问题;②列算式;③判断对错。
学生汇报。
9、同学游乐园的另一个角落还有这些小朋友。(出示48页第1题的挂图)。你们看,谁能帮助这只小鸟解答这个问题(共有几个小朋友)?请在本子上分别用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来解答,学生汇报时,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想①每个跷跷板上坐4个小朋友,有2个跷跷板。②两个跷跷板的每一端坐2个小朋友,有4端)师鼓励学生:同学们思考问题应该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拓展练习,扩阔思维
1、同学们真是一个聪明的乐于助人的小朋友,那能不能把4+4+4+4+1+1=14这个算式部分改成用乘法表示呢?(可小组讨论)再汇报。
2、玩了这么多,有点口渴了。这里有几瓶水(在讲台上摆成000000)列成加法算式是什么?(1+2+3=6)
那这个算式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那谁能移动一瓶、两瓶或三瓶水,使它们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指名出来移,并说出乘法算式。
(引导学生抓住相同加数去想。从这些方面去移,变成000000或000000或000000)
五、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1、游乐园真好玩,是时间回去了,我们又唱着《数字拍手歌》回去吧!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3、师总结:当出现相同加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这只是对乘法的一个初步认识,以后我们会学习更多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设计:
乘法
14+6=20xx+10+10=30(103=30)
4+4+4+1+1=145+5+5+5=20(54=20)43+21=143+3+3+3+3+3=18
或34+21=1463=18读作:6乘3等于1836=18读作:3乘6等于18
二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知:对前面所学的观察物体、平面图形、乘法计算等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2、能力: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提出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3、情感:结合党的十六大召开,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的教育;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形象感知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哲理;同时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观察物体、平面图形等知识内容。
教学用具:课件;各种玩具、头饰;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1个活动角、1把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渗透德育
1、(事先让一名学生藏起来)昨天下午,全校都放学了,我看见一位同学还一个人默默的捡着花坛里的垃圾,他是谁呢?(这名同学背对大家出现,让学生猜测……)
2、我们要确定他是谁,还必须怎样呢?
3、换一个角度,再看一看(让这名同学转过来,面对大家。同时揭题:“看一看”)。
二、看看摆摆,引导发现
1、(出示课件,图片1:十六大会场全景照片。)
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正在干什么?对,20xx年11月8日,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主席台上就坐,率领全国各地的代表们,正在商讨着国家大事。
2、(出示图片2:十六大会场代表席照片。)
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图片3、图片4依次出示……十六大会场不同角度的照片。)
3、(4张图片同时出示)
同样一个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状怎么不一样呢?
对,记者们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开的盛况。
4、想像:每一张照片记者们站在什么位置拍下的?
5、小结: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6、(出示小屋)老师带来什么?
你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分别看到小屋哪些面?
7、(出示课件)
你能将你所看到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吗?
8、(反馈)如果每边的同学都硬要说小屋就是自己摆成的这个形状,行不行呀?
不仅观察事物是这样,看待一件事情也是这样,我们要学会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这样大家才能团结、友好相处。
9、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复习了“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揭题:摆一摆)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课件: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出现在屏幕上)
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听说我们在这里开展“摆一摆”的活动,它们也赶来了,就请各个代表队来介绍自己吧!
(各组组长戴上头饰,一一作介绍。)
2、蓝猫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认识过哪些平面图形?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3、动手操作后,让部分学生代表将摆出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数学问题。
(上台展示的学生提问,大家回答。)
复习关于等有关图形的`特征。
4、淘气也摆了一个图形,看!(出示课件)
他摆了一个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摆出更多这样的三角形吗?
小组操作比赛。
按计算,摆出4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减少了几根?为什么?
分组讨论后,反馈。
5、摆出6个“”,最少用多少根小棒?
6、菲菲摆了一个“”。
(菲菲摆小棒图。)
他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摆这样的两个“”,最少需要多少根?为什么?
比较两种不同的摆法:
质疑讨论:为什么两种摆法所用的小棒根数不一样?
四、拓展深化,有机整合
1、出示课件:外星人将每组桌内放入了一个武器,我们要记录下它们的形状,向羊博士汇报。可是,手头的材料只有小棒。
2、6个组进行比赛。分组活动:先观察,分析从哪个角度去摆最像,最后合作完成。
3、反馈,汇报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互相评价。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和蓝猫家族的小伙伴们一起,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学会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王国里奇妙的问题可多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的更多呀?数学王国的大门专门为爱动脑筋的人敞开着。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究,去发现,不断取得进步!
二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课本第36-3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4+650+9060+90
8+370+803+7
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37+2564+8
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4.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43=
2)学生尝试笔算。
3)指名说计算办法。
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问: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
4)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5)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出示问题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26=
2)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3.归纳
1)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2)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576334
+243+646+569
208712893
2)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2)你是怎样验算的?
四.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板书设计:
进位加
85+143=85+126=
8585
+143+126
208211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P8 ~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继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能力,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4)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 ~ 5题。
四、总结
二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估算、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2、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
3、在于同学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
教学准备:奥运录像片段或相应的故事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像,请学生谈一谈对奥运会的理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新授
(1)出示27届至29届奥运会奖牌数的统计表。
(2)请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合计是什么意思?
(3)教师提出要求,计算一下,第29届奥运会我国一共获得了多少枚奖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4)指名去黑板上板演并交流算法。着重讲授连加竖式和连加综合算式。
(5)总结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年级数学教案8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
1.表内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4.量的计量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6.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习。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三)统计(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2.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时安排:
1、解决问题????4课时
2、表内除法(一)????15课时
3、图形与变换????3课时
4、表内除法(二)????11课时
5、万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6、克与千克????2课时
期中复习????4课时
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8课时
8、统计????2课时
9、找规律????4课时
总复习????6课时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二年级数学教案9
【课题名称】
《等差数列》的导入
【授课年级】
高中二年级
【教学重点】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三维目标】
㈠知识目标:
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等差数列是否是一个等差数列;
㈡能力目标:
通过寻找等差数列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㈢情感目标: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法,递推公式、图像法。这些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观察以下的几个数列的例子:
(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个5个数可以得到数列:0,5,10,15,20,()
(2)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工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的数列(单位:kg)为48,53,58,63,()试问第五个级别体重多少?
(3)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水库管理员定期放水清库以清除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即可得到一个数列:18,15.5,13,10.5,8,(),则第六个数应为多少?
(4)10072,10144,10216,(),10360
请同学们回答以上的四个问题
生:第一个数列的第6项为25,第二个数列的第5个数为68,第三个数列的第6个数为5.5,第四个数列的第4个数为10288。
师:我来问一下,你是依据什么得到了这几个数的呢?请以第二个数列为例说明一下。
生:第二个数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5,依据这个规律我就得到了这个数列的第5个数为68.
师:说的'很好!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一下以上的四个数列,看看以上的四个数列是否有什么共同特征?请注意,是共同特征。
生1:相邻的两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很好!那作差是否有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生2: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去前项,不能颠倒!
师:正如生1的总结,这四个数列有共同的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叫这样的数列为等差数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推进新课
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从刚才的分析,同学们应该注意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
师:有哪个同学知道定义中的关键字是什么?
生2:“从第二项起”和“同一个常数”
二年级数学教案10
学习内容:“水桶和油桶”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水桶和油桶”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学习形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展台出示题目。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取出1号靶,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
4.请同学们按照组内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决。(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三、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数学充满了奥秘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水桶和油桶”的知识,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今后老师会继续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年级数学教案11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任教二年级2班,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三、活动目标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 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 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 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 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4.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活动措施
1. 结合教材,精选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一步学习的`需要。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方程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2. 教学内容的选编体现教与学的辨证统一。教学内容呈现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符合儿童认知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使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儿童思维发展能力相一致。
3. 教学内容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赋予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 每次数学思维训练课都有中心,有讨论有交流有准备。可后有总结反思。
五、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周三下午放学后4:00-5:00
2.活动地点:二年二班教室
3.活动课题:口算、速算;思维开发;动手摆一摆、剪一剪,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训练
4.活动形式:课题授课式、交流座谈式、演讲式、竞赛式、课外活动等
5.活动分组: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小组
六、活动内容
各个不同兴趣小组中在以数学为中心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强化对各个兴趣小组课题的侧重点和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选用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题材,例如最新科研成果、科学奥妙、趣味游戏、生活指南等,还可以增加一些奥数和趣味数学的内容。传授讲究趣味性、知识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相结合。
七、活动要点
认真组建数学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数学世界。
1.开学初组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制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详尽的兴趣小组活动方案,体现小组的特色。
2.兴趣小组活动定课程,为开展广泛的数学活动提供切实素材。把学生的数学活动落实到实处,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每周的活动有教师专门指导。力求做到周周有内容,有目标。
3.开展读报和阅读数学书籍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享受读报的快乐。教材中的“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等内容教师都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上组织学生阅读并指导,适当的介绍拓展些的知识,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等。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提供动力支撑。
二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0.1与1之间的进率是10。
2、使学生理解1.1只能是1+0.1,也即1+ 1/10。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再一次加深对0.1、0.01、0.001之间的进率认识,加强学生十进制的观念。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1、用小数表示数射线中的分数(p18/2)
我们已经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开门见山地讲授知识。]
中心阶段:
利用导入阶段的数射线。
(一)出示p18图1:提出疑问
学生讨论汇总
10个0.1是——“零点拾”
10个0.1是1
请学生说说各自的'理由。
0.1就是1/10,10个1/10就是10/10,也就是“1”
出示p18图2,引导学生理解。
出示,提出下一个问题
学生讨论汇总
11个0.1就是10个0.1再加上1个0.1,就是1、1。
(三)出示p18图3,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学生看图,同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练习阶段
1、P18试一试
[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帮助学习困难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在生活中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除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9 2题(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9“练一练”的第1 ~ 5题。
四、总结说收获。
板书设计:
分草莓
55÷8=6(个)……7(个)
8×6=48比55小
8×7=56比55大
商是6
二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
(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课题)
(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教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厘米尺。
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用厘米尺量。
(1)说一说。
厘米尺上1、2、3……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
让学生根据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总结:从0到1有1个大格表示有1厘米,从0到2有2个大格表示有2厘米……
(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2)比一比。
根据刻度比划出9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长度。
(3)量一量。
取出纸条,量一量他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汇报结果和测量方法,有两类策略,教师叙述后让学生找出最优化策略。(1、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这时纸条右端对着5,表示5厘米。2、把纸条对准刻度,看占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分析:第2中数格子太麻烦,1要简单。
(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总结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师要提醒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
质疑:如果“0”刻度与纸条左端不对齐,会出现什么情况?
右端所指数字与纸条实际长度不符合。
三、练习巩固。
(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年级数学教案15
本册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编写,体现了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学段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和呈现形式。为同行们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下面结合本册教材的编排内容,作一些分析、说明。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五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广场”“月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近生活形式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1、关于乘除法的含义
第一单元的标题为“数一数与乘法”,第四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教材要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体验乘除法含义的设计思路。在学习乘法之前,教材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3个3个地数、4个4个地数、5个5个地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可以用乘法表示的问题。而学生只学过用加法,将感受到用相同数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儿童乐园”“有几块积木”“动物聚会”等情境,由几个几个地数,抽象出用乘法算式表示的模型,使学生具体地体验乘法的含义,而不是背诵乘法的结论。在学习除法之前,教材安排了三个“分一分”活动——“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数目由小到大,突出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在大量的`“平均分”活动中,抽象概括出除法算式。学生在活动中逐步体验除法的含义。教材不要求学生背诵除法的结论,也不分“等分除”“包含除”。
2、关于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趣工具。本册教材分两段进行,“乘法口诀(一)”是2~5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二)”是6~9的乘法口诀,共81句。教材采用“大九九”的形式(即,1~9中的每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9句),并分成两段展开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分散记忆的难度,由于2~5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小,相对好记一些,所以教材先安排熟记2~5的乘法口诀,然后再进行6~9乘法口诀的教学;6~9乘法口诀的数目虽然比较大,但是新学的口诀越来越少,而旧的口诀又得到相应的巩固。除此之外,教材在乘法口诀的设计上还有以下特点。
(1)每一部分口诀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引入的
例如,第10页创设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通过数奥运标志“五环图”的环数,引入编5的乘法口诀;第14页一双筷子2根,通过就餐摆筷子的情境引入编2的乘法口诀。这样安排,便于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用连加算出得数,为编口诀做准备。
(2)以5的乘法口诀作为起始内容进行编排
因为每只手有5个手指,这是人人都有的学具;数数时,经常5个5个地数。这些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探索规律,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口诀编制的方法。
(3)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设计上,逐步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
在编制2~5的乘法口诀时,一般都安排实物情境图,填写相同数连加的得数,并先给出2~3句编制过程的范例。6~9的乘法口诀则要求学生独立编制。这样安排,逐步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口诀编排设计上注意体现一定的规律性,启发学生找联系、找规律,以便于学生来记忆口诀。教材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例如,第16页学习3的乘法口诀时,教材安排了“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引导学生找规律。第72页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安排了“想一想”的小栏目,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6×8=6×7+□=6×9-□,帮助学生找相邻的口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熟记口诀。
另外,教材设计了新颖的富有童趣的练习,除了一般的题目和“对口令”等形式外,还安排了“小动物找新家”“谁射中的气球多”“找座位”等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表内乘除法,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3、关于表内乘除法的应用
本册教材把表内乘除法的运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首先乘除法的认识都是从实际情境引入的,本身就是应用问题的学习,另外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加强乘除法知识的应用。
(1)练习中配有富于童趣的、图文结合的、或有多种信息,有时答案不惟一的问题,有时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例如,第19页第3题,要想得出这辆玩具汽车多少钱,需要通过售货员和顾客的对话(小熊付给大象3张5元和1张10元,大象回答:“正好”,而得出这辆汽车25元)。第45页第4题图中呈现:有28人需要租车,大客车限乘客10人,小汽车限乘客4人,可以怎样租车?答案有多种。第56页第5题,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一张方桌围坐4人,2张方桌坐8人,而两张方桌拼在一起围坐6人,从而推想3张、4张、5张、6张桌子的情形,引导学生用列表找规律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以上问题都和传统的应用题呈现的形式和要求不一样,没有应用题的类型,不要求学生说程式化的语言,而立足于知识的应用,初步学会一些数学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2)通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实践活动等栏目,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第17页数学故事,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可以沟通数学与语文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第22页数学游戏,要求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问题,本身就是数感的培养,进行回答时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教材中还安排了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和除法。
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乘除法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教案06-25
二年级数学教案07-0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2-1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7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28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2-2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15
推理二年级数学教案03-27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