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案

时间:2022-05-19 09:58:34 教案 我要投稿

《老王》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王》教案(通用9篇)

  《老王》教案 篇1

  一、教学设想

  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二)教学侧重

  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三)课堂预设

  1、新课导入

  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

  2、研读老王之苦

  (1)随机朗读(14)自然段;

  (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精神凄苦

  [设计说明]

  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身体残疾生活塌败小屋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3、研读老王之善

  (1)默读(522)自然段;

  (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朴实

  [设计说明]

  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本文细节的传神之处。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

  (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

  (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

  (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

  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重点应当讨论(2),从而推敲末段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何愧怍?),当不难得出结论,把握文本思想情感。

  5、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弱者、苦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弱者,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关爱。同学们,学了本文之后,你准备怎样对待刚才(课前导入)介绍的身边的苦人呢?

  [设计说明]

  联系文本主题及生活实际,根据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讨论,肯定学生的爱心。

  6、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身边的苦人、弱者,以最简洁又最感人的语言描写出他们的生存状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

  2、局部对比学生与杨绛的描述,学习体会作家精彩的写法。

  (二)教学侧重

  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并且产生震撼效果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预设

  1、回顾上节所学

  简述叙事内容及主题,为语言、组材特色分析作铺垫。

  2、讨论语言特点

  (1)联系课后第二题,举例说明本课语言特色;

  (2)归纳语言特点:简洁朴素

  3、讨论组材特点

  (1)举例说明叙事特点;

  (2)归纳叙事特点:琐碎平淡

  4、小结杨绛作品特点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5、讨论学生习作得失

  (1)典型习作(上节课后作业)投影阅读;

  (2)对比杨绛讨论得失;

  (3)修改各自上节课后作业。

  6、选择作业

  课后练习三改写或者我读杨绛选一。

  《老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过程和方法目标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与人之间(诸如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邻里之间、国与国之间)都要讲求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诚挚待人。

  俗话说:“尊人者,人尊之。”尤其是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下、命运比自己不幸的人,就更应该伸出一双援助的手来帮助他。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降的散文《老王》,从“作者与老王”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展示课题:《老王》

  二、作者简介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其夫钱钟书,字默存,代表作有《围城》。

  三、预习检测

  一起来找错:

  慌(huānɡ)恐、肿(zǒnɡ)胀

  取谛(tì)、蹋(tǎ)败

  伛(qū)着背、骷(ɡǔ)髅(lǒu)

  攥(zhuàn)着、滞(zì)笨

  愧(ɡuì)作(zuò)、荒避(pì)

  镶(xānɡ)嵌(qiàn)

  四、初步感知

  思考: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那么见于文中的老王是怎样一个形象呢?请自读课文谈出自己的阅读感知。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发挥想像,头脑中再现鲜活的人物形象。

  五、人物分析

  1、文章的1——4段交代了有关老王的什么情况?

  蹬三轮的单干户

  有眼病

  居住条件差

  2、文章第5至22段概括了老王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是如何工作并怎样与人交往的。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活艰苦知恩必报淳朴善良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归结:

  从课文写老王的生活片断可以看出,老王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他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是一个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极其纯朴的好人。

  六、深入研讨

  1、老王善良的表现在什么地方?

  A、送冰块,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C、受人好处,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2、作者一家善良的表现在什么地方?

  A、照顾老王生意,坐他车;

  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的生活;

  E、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

  作者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不是冷漠、蔑视而是本着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去关心、爱护他。

  3、既然“我”也关爱老王,为何文中还说“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与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与老王相比,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七、拓展延伸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老王》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中老王生活的时代背景,体会文中充满善良气息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的主题及哲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理解“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主要教法及学法:

  组织指导、自学体悟

  课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人世间,我们应如何对待一个弱者、一个不幸者呢?是同情?是帮助?还是鄙视?或者是欺辱?我们都熟悉这首歌曲——《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一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女士写的《老王》,来感受人世间温情脉脉的善良之美,也会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规则: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决没有歧视他们的理由。

  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板书引导性问题:

  1、识记与积累:蹬(d…ng)三轮车、惶(hung)恐、肿胀(zhng)、荒僻(p)、塌(t)败、取缔(d)、镶嵌(xingqin)、翳(y)、骷髅(k‘lu)、攥(zun)、滞(zh)笨、侮(w“)辱、愧怍(ku、zu)

  2、多音字:熟(sh’、shu)、降(jing、qing)、曲(q‘、q“)、干(gn、gn)强(qing、qing、jing)、恶(、、w”)

  3、你是怎样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

  4、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我们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三、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共同归纳:

  1、结构一(1——4)介绍职业叙说身世——个人简况

  夏日送冰减费带送

  老送夫就医不肯收钱

  王二(5——16)拉人带货难以维系交往片断

  抱病上门送油送蛋

  三(17——22)得知死讯感念愧疚——忆昔感怀

  2、思想教育: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它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老王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吓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

  四、布置作业:

  1、本课中的生字生词;

  2、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老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把握内容,感悟爱的博大。

  理清思路,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

  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字词,熟读课文,搜集作家杨绛的有关资料。

  思考:想想自己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

  教学内容

  《老王》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学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导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7岁的男孩在投海自杀时,被一位在伊豆山温泉旅行的老太太救起。男孩是个美国黑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愤世嫉俗,穷途末路。老太太对男孩说:“你可知道你生来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你之外没人办到的事吗?”男孩冷笑着说:“我会相信这一套?”老太太不慌不忙说:“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老太太把男孩带回自己家,让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但她对男孩爱护备至。让他培植一些生长迅速的红萝卜,10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红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自吹自娱,老太太听了称赞说:“除了你没有人给我吹过笛子。孩子,真好听。”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就把他送到高中读书。在高中读书的4年,男孩继续在菜园里种菜,高中毕业,男孩白天做工,晚上上夜大学习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盲学生常对男孩说:“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男孩从学生们的脸上看到了感激的光辉。他对老太太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的妙事了。”这以后,男孩利用假期自撰笛曲,继续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老太太以自己的爱心让不幸的男孩知道活着的快乐一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也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富有意义。

  你曾用自己的爱心感动过别人吗?哪怕是一个深情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

  “希望工程”的小小的捐助——现在,你的周围有没有生活艰难的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文《老王》,感受普通人相互关爱的情感,想想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做。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教师出示问题组:

  文章写了老王哪几个生活片段?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一家是怎样关心老王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

  在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老王是怎样一个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既注意老王“善”的一面,还要注意老王“苦”的一面。为提出“应该怎样关心不幸者”的问题埋下伏笔。

  精读研究

  教师导学。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

  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

  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者一家就是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组:

  为什么作者一家能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

  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怎样理解文章结尾的最后一句话?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明确:主要是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揣摩语句。

  教师引导:

  本文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但静中有动,意味深长,有很强的表现力。请同学们找

  出有表现力的语句,深入领会。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问题组:

  你的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

  当你不幸时,你得到过别人的关爱吗?

  你怎样看待在与人交往时首先要付出爱的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人人要关怀不幸者,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作业

  展开想像,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的部分。(要突出老王的心理描写)

  《老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2.有感情诵读精彩段落。

  3.引导学生与自己对话,激发学生的爱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自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正象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二、简介作者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伛 惶恐 滞笨 塌败

  荒僻骷髅愧怍取缔

  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请用“老王是个的人”这个句式说话。

  ②老王的不幸,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③老王是如何对待作者一家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④“我”及家人给了老王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这些事件中你觉得“我”和“我”的家人又是怎样的人呢?

  四、精读感悟

  因为仁爱之心的存在,才使作者和老王之间,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而将我们的感动和震撼,推向最高潮的,是哪一部分?(老王送蛋,香油)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8—16段

  1、学生齐读8——16段

  2、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

  3、文中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请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因为。”

  4、写作方法指导

  从这一部分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

  ①要写某个人物,有许多事可以写,如果每件事都花一样的笔墨来写,那文章可能就会象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但如果每件事又都一笔带过,那人物的形象就不会丰满生动。所以写人,要通过记事,而记事就一定要有详写有略写,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事件要详写,其它的可以略写,这样就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②要让你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就得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多个方面入手。

  五、拓展迁移

  1、作者一家对老王非常关心、爱护,你觉得除了性格善良之外,还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关心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

  明确:还得有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2、因为善良的'杨绛,老王凄惨的一生有了一抹温暖的亮色。那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老王那样的不幸者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你不要觉得你是城里人,你就可以瞧不起乡下人;你不要觉得你家里比较富有,你就可以看不起穷人。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但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作者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做到了吗?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尊重那些卑微的人那些不幸的人!

  5、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惭愧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那些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惭愧。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要像特蕾莎修女那样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真的需要像圣人一样的境界,这很难做到。可是我们可以和雨果一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一些触手可及的事情,让有人在无助的时候可以抓住我们有力的手。

  《老王》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

  3、体味作者平实朴素的文字背后的善良与博大及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就要以善良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

  1、交流作者及背景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丈夫就是<<围城>>的作者钱钟书。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2、字词交流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愧怍(kuìzuò)滞笨(zhì)取缔(dì)翳(yì)

  骷髅(kūlóu)攥着(zuàn)塌败(tā)伛(yǔ)

  三、走进文本,分析探究。

  (一)说老王

  1、(老王画像)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幅画的主人公就是老王。从画像上看,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②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③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④从弯腰曲背的样子看,他是一个病人。

  ……

  2速读课文,了解这个人物。

  说说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学习,用下面的句式说,要注意倾听、补充、质疑

  我从文中,看出他是的人(事件、细节)

  3、品读课文

  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感受最深、最打动人的句子朗读,并说说你的收获。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再展示,要注意倾听、补充、质疑。

  提示:可以从人物的描写上找(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品析是抓住关键字词。

  预设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动作描写。“直僵僵”表现老王最后一次登门时的身体虚弱,四肢不能灵活活动的样子。“镶嵌”突出老王像是门框上嵌入的一个器物一般瘦弱无力,身体僵直的形态,表明他病已经很严重了,完全失去了力量和活气,行动已经不方便了。

  ②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肖像描写。翳(yì):眼角膜上所生障蔽视线的白斑。形象而贴切地写出老王的眼病已经很严重了,可他还要登门给“我”送物品,令人感动。

  ③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肖像描写。骷髅,没有皮肉毛发的尸体。老王当时瘦得就像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运用比喻手法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老王自己是穷人是病人,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病已经很严重,可有香油和鸡蛋自己不吃,却送给作者一家人吃,可以看出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关心爱护,想着报恩,真的令人感动。

  ④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动作描写。“直”字用得好,表现老王的.行动之苦,然而,行动如此艰难的老王,还要登“我”的门给“我”送物品,表现了老王的人性光芒。

  ⑤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语言描写。“我不吃。”“我不是要钱。”老王发自内心的语言。两句简短的语言描写,以自己仅有的一点东西送给值得信赖的朋友,表现老王对好心人的真情和敬重。说明老王对我这个好人一直是知恩图报。“赶忙止住”是出于老王真心,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极为老实、坦诚的人。

  ⑥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动作描写:“攥”字写出老王拿钱时紧张的心情。滞笨,呆滞笨拙。滞笨地。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可以看出当时老王的病已经很严重,叫人为他的身体、生活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⑦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动作描写。强调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明他行动已经不方便了,病已经很严重了。强调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现他生活上的苦境,表现他人性上的善良。

  教师小结: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人时,要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多个方面入手,把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事件详写,这样就能做到人物鲜明,重点突出。

  (二)说作者

  1、老王是不幸的人,又是善良的人。那么,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如何表现的呢?

  同情、关心、爱护、帮助老王。

  2、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展示)

  A、照顾老王生意,坐他车;

  B、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

  C、关心老王的生活;

  D、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E、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人?

  善良的人。

  3、可是,当善良的老王去时,作者有什么感受?

  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4、作者如此竭尽全力帮助老王,为什么还会如此愧疚呢?

  (小组讨论)

  明确:愧怍:惭愧,心里不安。老王是这样一个临近死亡的苦人儿,直着脚,给作者动香油鸡蛋,对于一个生活艰苦的贫困者来说,这是弥足珍贵的。然而当时的“我”却豪无感觉,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有及时向他表达谢意,没有领受他情意,为老王做得太少,心中的悲伤难以抹去,几年下来,才深悟到自己的麻木,对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采取了居高临下的态度,没有与他平等相待,为自己做的还不够感到愧怍。

  5、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写老王与我的交往,描写了老王的勤劳、善良,表达了作者人要平等,要互相关心、爱护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说自己

  1、老王是社会众多平凡人物的一个代表,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穷苦人,却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现在,像老王一样善良的人还很多很多。请同学们看屏幕。(弱势群体组图)

  2、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呢?说说你的看法。

  3、每位同学都表示要多帮助弱势群体,请仿照下面例句说出你的心愿。

  例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不幸的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假如我是一片云,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假如我是一棵树,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就为不幸的人送去&送去;

  六、老师小结

  《老王》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积累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从人物描写和典型事例入手,理解人物形象和品德。

  理解“愧怍”的深层含义,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心。

  全面准确地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新课

  圈点批注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自由朗读课文,能不能用两个简单的词语概括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

  (教师提示:生活环境、为人品质)

  明确确:不幸、善良

  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加以分析。

  明确:老王的不幸:孤苦、残疾、贫困

  师过渡:老王是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贫困无依的人,但是他的美好品质却没有因为贫困而丧失。

  老王的善良具体表现在什么事情上?重点写了那件事情?

  明确:

  1、给我们家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善良)

  2、帮我送钱先生去医院。(有同情心)

  3、临死前一天给我们家送香油和鸡蛋。(知恩图报)

  4、面对像老王这样生活不幸但又善良坚强的人,你会对他抱以怎样的态度呢?(生答:同情、敬仰等)。对,凡是有爱心善良的人都应该会有如此心态,文中“我”的一家人就是善良之人,他们的`善良、爱心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照顾老王的生意、女儿给他吃鱼肝油、老王送钱先生去医院时不要钱,但“我”坚决要给他、询问老王的病情、担心老王走楼梯会摔倒。

  5、你觉得作者对老王的关心够吗?怎样来理解文中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生前关心不够,这也体现了作者是一个善良的人。

  (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一段文字:我回家看着······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6、作者与老王非亲非故,但他们互相照料,互相关爱,在无情而荒诞的年代营造了一个美好而和善的世界,从他们身上你领悟到了一个怎样的交往的原则呢?

  明确:以善良去体察善良,以爱心去交换爱心

  拓展迁移,升华主题

  每一个社会难免会有这样的一些生活困难,地位卑微者。如:身患重疾者、被迫行乞者、孤寡老人等,我们作为一个幸运的人该如何去做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全文: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最后让我们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老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把握老王形象。

  2、体会人间真情,以善良对待善良。

  3、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最令我感动的是哪件事?赏析。

  送鸡蛋香油。

  读读这一段,体味一下感人的情节、精彩的描写、生动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悟说给大家听。

  静静地想一想,这段文字为什么会如此打动我们?然后按我们平时的作法,这样进行:就是读问说写。就是读出认为有价值的片断然后提出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问,再说感受、最后默写字词。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地镶嵌在门框里。”谁来问?你自己问。“镶嵌”换成“站立”怎么样?打门的打,换成敲,好吗?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的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只说:“我不吃。”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从人的外貌、动作、细节、语言等方面抓住了关键的动词或修饰词进行赏析的。

  二、我对老王是怎样的态度?

  1、xxx背景。

  2、杨绛一家遭遇。

  3、我对老王的态度。

  (1)照顾老王的生意,文章第一句话就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常”与其他人的“不愿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和他说着闲话,是精神上的关心体贴。

  (2)送他鱼肝油。作者的.女儿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这说明作者一家不仅常常照顾老王生意,还关心他的身体。大瓶的,表现了对老王的真心相助。

  (3)关心他的生活。载客三轮都取缔后,“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这也说明了作者对老王生活的关心。

  (4)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给了钱。

  三、为什么杨绛会愧怍?

  不是因为作者不好,而是老王对作者太好。

  我”的力所能及的同情和帮助,得到的却是老王倾尽全力的感激和报答。

  作者对老王的愧怍,是作者在深深自责,在深刻反省。

  杨绛不能改变老王的处境,不能改变老王得命运,更不能改变千万个像老王这样的人的命运。

  作者杨绛是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作家。

  四、走进现实生活,怎样对待弱势群体?

  我们今天的生活很美好,但像老王一样值得我们同情和关怀的人是很多的。你一定见过那些靠捡破烂维持生活的白发老人,见过或跪或躺,在路旁捡拾残渣的瘦骨嶙峋的乞丐,见过那喧闹街头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的失学小孩儿。他们都是现实中的老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弱势群体!我们关注过他们吗?我们发现他们过的悲苦与善良吗?能细腻地把我们心中的感情表达出来吗?课后请联系平时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这些贫穷的弱者、善良的不幸者是怎样的感情,社会和我们自己该怎么去帮助他们?因为弱者的微笑才能真正彰显世界的美好。

  《老王》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七年下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选自《杨绛散文集》,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善良、仁义的品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感慨。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章重点的定位能力和文章内涵意蕴的理解能力,《老王》的语言质朴平实,明白如话却又细微处见深意,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咬文嚼字,从近乎白描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深情。

  第三单元的写作内容是“抓住细节”。《老王》一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如送鸡蛋和香油时的细节描写,真实令人难忘,这些都可成为了学生写作指导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

  本文没有晦涩的词语,没有异彩纷呈的修辞句式,直白的叙事,简单的抒情,这是七年级学生初读的感受。“为什么临死了要去送香油和鸡蛋”成为了孩子们最难以理解的问题。对于物质的匮乏、生活的艰辛、人情的冷漠是生活在幸福时代的孩子们很难理解的,老王善良的可贵、作者愧怍的原因是学生体察不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读细节,借助背景资料,在看似浅显的语言文字下探寻人物行为的合理性,感悟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提升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增强对作品意蕴的思考和领悟能力,启发学生更加积极的看待身边的普通人,发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五、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就要以善良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活动二:初步课文,认识老王

  1.用4分钟时间默读课文,请你用一个词语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并说说这样概括的理由。

  【答案预设】学生根据文中的“老王只有一辆赖以活命的三轮车”“他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小院,几间塌败的小屋”,概括为“贫苦”;“一只眼睛瞎了,另外一只也有病”概括为“残疾”;“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概括为“孤单”;被人耻笑为老光棍,生病去世无人过问,概括为“卑贱”等。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取概括主要信息。

  活动三:细读课文,再识老王

  1.文章有这样一句话“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什么是活命,与生活有什么不同?

  投影显示资料: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后来因为要彻底地反对所谓“阶级压迫”,不准“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轮就被取缔了。那是中国的一段荒唐的历史。

  要求:快速浏览课文第2段,请你将文章中的这段文字转换成“老王”的倾诉,讲给坐在车上的杨绛听。

  提示:注意人称的转换,注意人物的语气。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转换人称,深入人物角色,体会老王的生命的状态。

  2.请你反复诵读下面两个句子,比较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原文: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改文: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教师点拨】因为有了“,”我们在朗读时就需要在“,”处来一个停顿,有了停顿,就有了思维的空间,就有了情感的跌宕起伏!在短短的十四字中,杨绛让我们的情感跌宕起伏,为老王喜悦、为老王哀伤。此外,将“死了”与“没出息”放在最后,更加突出了强调了老王孤苦无依的悲凉处境。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比较,体会老王的孤苦无依的处境,感受在简单平实的'语言下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章中还有多处这样表现老王生存状态的语句,请你找一找,说一说,议一议。

  【答案预设】学生会找到如下句子: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他只有一只眼

  他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他只说:我不吃。

  【教师提示】一个“只”字将老王走投无路、孤苦无依的生活境遇揭示出来。

  【设计意图】咬文嚼字,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老王的不幸。

  活动三:合作探究,领悟老王

  1.第5段中,“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这种显而易见的“亏本买卖”难道仅仅因为老王最“老实”?

  2.作者在写自己与老王的交往中,将老王临终前送鸡蛋和香油的场面写得十分详细,老王在行将就木临终之前为什么还要艰难的来给“我”送鸡蛋和香油呢?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要紧密结合文本来分析。

  教师提示背景资料: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匮乏,视频、衣服等需要按照政府发放的各种证票限量供应。

  【教师点拨】

  在那个荒唐的动乱年代,学术被认作“反动学术”,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本着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

【《老王》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老王》教案《老王》教案两课时05-05

《老王》教案(精选11篇)02-24

《老王》教案(精选10篇)03-14

《老王》教案合集5篇07-25

《老王》教案汇总5篇07-30

实用的《老王》教案四篇06-02

《老王》教案(通用15篇)04-25

《老王》教案范文十篇08-06

关于《老王》教案锦集九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