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内容。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向性运动的概念。通过探究活动弄清生长素发现过程及其作用。重点介绍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呈现科学知识的部分并不多。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就是其中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本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关,对理解适应性等有重要意义。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向性运动的概念。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科王
(3)理解植物向光性原因,生长素产生、分布和运输。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
(2)运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观察、假说、实验验证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使一个继承、修正、补充、创新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一整套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校绝大多数学生生长在农村,对于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以及对几位科学家和他们所进行的实验的介绍。使学生体验科学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体会知识的得出过程。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六、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投影展示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组织学生讨论教材“问题探讨”中的讨论题。分组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教师简单总结,并给出植物向光性的定义
理解向光性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向光性
问题:你有没有想过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科学家们又是怎样研究这一问题的呢?
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展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实验1和2对比说明了什么?
2、实验3和4中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的尖端和下面一段?
3、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
4、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给出达尔文的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过渡语:达尔文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还需要进一步证明。他结论中所说的刺激是否能由尖端产生向下传递呢?要证明该如何设计实验?
展示鲍森。詹森的实验示意图,提出问题:通过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肯定学生的结论并进一步提问:尖端产生的刺激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
展示拜耳实验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
2、通过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述:通过以上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其化学本质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展示温特实验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此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2、通过此实验能否知道尖端产生的是什么物质?如何才能确定?
讲述: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那么生长素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如何才能确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讲解:植物激素的概念,介绍其他植物激素名称
过渡:除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植物体还有哪些部位可以产生生长素,产生后分布在哪?如何运输?
引导学生总结: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方式、分布及影响因素,讲解极性运输
课堂练习:学生讨论49页技能训练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确定组长,课上由组长统计组内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课堂结束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性检测,检查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
八、板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弯曲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段
2、生长素成分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
生长效应物: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
3、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二、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
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
运输特点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分布相对分布在生长旺盛的细胞组织
含量极少
作用效果显著
九.教学反思
通过对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科学
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讲授本节时,以学生亲眼见到的一些向光性运动为切入点,利用学生想知道向光性内部原因的欲望为动力,按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去思考,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并在每个问题学生解决之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科学家的实验,加以验证。这样,每解决一个问题后学生都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满足,促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树立学生在学习上坚持不懈的意志。
用flash课件演示生长素发现的实验;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不均匀分布变静态为动态,弥补图形静止不动的缺陷,更加直观。但这样处理也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不容易引起对知识的学习记忆。
授课中注意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知识的得出都来源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样学生掌握知识比较容易。课堂时间不容易把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修正部分内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2
一、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步骤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讲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节,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
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
〖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让学生分别回答。最后总结: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鼓励学生从科学家的用词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要有事实求是的态度。))
教师:“学生们继续思考胚芽鞘尖端真的会产生某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怎么会影响下面部分的生长呢?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教师:“现在能说明达尔文的推想是正确的吗?”
学生分析,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说是正确的;有的说是不能说明,因为不能排除琼脂块的影响。
教师总结:不能。因为没有排除琼脂本身对去尖胚芽鞘的影响。
(介绍实验的设计原则:)
1、单一的变量
2、要有对照组
〖旁栏思考题2、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2.提示:因为该刺激(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分布(浓度)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3.提示:没有。他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这个推断的。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需要一定的想像力。
〖讲述由此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得出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鉴定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其他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
〖板书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师生共同回顾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设计实验 提出假说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指出:这是真理发现的模式之一)
〖板书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技能训练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提示:结论2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提示: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教案09-21
《有趣的发现》教案09-08
《我的发现》教案03-30
发现自己教案05-18
有趣的发现教案01-15
童年的发现教案03-01
《有趣的发现》教案03-07
大班教案《我的发现》06-22
《有趣的发现》教案14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