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潜水艇的秘密教案

时间:2022-05-07 09:34:0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潜水艇的秘密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潜水艇的秘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潜水艇的秘密教案

大班科学:潜水艇的秘密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潜水艇的沉浮现象,知道人类学习、运用动物本领的好处。

  2、关注空气、水与沉浮的关系,激发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潜水艇的资料图片、塑料瓶、鱼鳔2个(气球制作)、鱼的剖面图、水盆、小鱼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鱼的游动

  请幼儿仔细观察小鱼的游动,并讨论:

  1、“为什么小鱼可以一会浮出水面,一会又可以沉入水底?”

  2、“它的身体里有什么?”

  教师总结:因为小鱼的身体里有一个器官叫做“鱼鳔”,它可以帮助小鱼控制身体浮出水面或者沉入水底。(让幼儿初步认识“鱼鳔”。)

  二、了解鱼鳔的作用

  1、观察鱼的.剖面图(PPT),向幼儿介绍鱼鳔。

  2、教师出示自制鱼鳔,请幼儿想象:“如果将充满空气的鱼鳔放在水中会怎么样?”

  “如果将没有空气的鱼鳔放入水中又会怎么样?”

  3、教师示范分组实验:将一个充满空气的“鱼鳔”和一个没有空气的“鱼鳔”分别放入水中,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记住结果。

  4、个别幼儿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5、请幼儿参与实验,感受不同。

  三、制作潜水艇(经验提升)

  T:今天我们了解了小鱼可以在水中自由沉浮的秘密。我们人类也想象小鱼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的玩耍,于是聪明的人类根据从小鱼那里得到的启发,研发制作了一种可以在水里上上下下来去自由的交通工具,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潜水艇)

  1、观看PPT,讨论:潜水艇在什么情况下会下沉?在什么情况下会浮起来?潜水艇的哪个部位像“鱼鳔”?

  2、教师出示用塑料瓶制作的“潜水艇”,与幼儿一起探索怎样使“潜水艇”沉与浮。

  请有兴趣的幼儿回家也尝试制作“潜水艇”,巩固经验技能。

大班科学:潜水艇的秘密教案2

  活动名称:潜水艇的秘密(科学 艺术 P276)

  活动目标:

  1、了解潜水艇的沉浮现象。

  2、关注空气、水与沉浮的关系,激发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潜水艇的视频、塑料袋若干、鱼的剖面图。

  活动关键点:知道潜水艇的'沉浮现象的奥秘。

  活动过程:

  意图一、观察鱼的游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讨论:1、鱼为什么能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又沉入水底?

  2、它的身体里面有什么?

  意图二、出示鱼鳔的图片,了解其作用

  1、 观察鱼的剖面图。

  2、 模拟“鱼鳔”(可用塑料袋制作),猜想:充满空气的“鱼鳔”放在水中会怎么样?

  3、 分组实验:将一个充满空气的“鱼鳔”和一个没有空气的“鱼鳔”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4、 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意图三、制作潜水艇

  1、 看视频《潜水艇》,讨论:潜水艇在什么情况不会下沉?在什么情况会浮起来?想一想潜水艇的哪一个部位像“鱼鳔”?

  2、 用塑料袋等辅助材料制作“潜水艇”,探索怎样使“潜水艇”沉与浮,发现排水量与沉浮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