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惟一的听众》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惟一的听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惟一的听众》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体会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会关爱。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品读感悟法,谈话启发法
学习训练法:有感情地朗读,从重点语句中去理解课文,体会情感,交流讨论法
教具准备:小提琴曲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播放小提琴曲《月光奏鸣曲》,请同学们欣赏。
多么优美的小提琴曲啊,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是这首曲子的听众,在动听的旋律中,我们一起走进故事:惟一的听众(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惟一的听众?这个听众是谁?这是怎样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带拼音的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互读,找出答案。
3、再读课文,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
(“我”开始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沮丧灰心极了。最后我充满自信,拉出了优美动听的小提琴曲。)
三研读感悟
1、默读课文,那些地方感动了你,画出有关语句,品读,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预设:
(1)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出“我”很尴尬、缺乏自信的时候。)
联系1:老人是怎么发现我的尴尬?
“我的尴尬和不自信原因有是什么?课文那些内容进行交代?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明白“我”由于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音乐方面的白痴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明白我好不容易找的自信又因为发觉有人在场而十分沮丧。
她为什么那么说?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人给我“我”勇气和力量。)
她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请你读读看。
这时,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慈祥,关心年轻人)的老妇人
(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老人的用意是什么?(鼓励我持之以恒地练琴)
在作者看来,这是什么样的语言?(诗一样的语言)
范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一样的韵味
联系2: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对“我”使我产生了那些变化?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心理和行动变化的有关描写并通过朗读体会到“我”这时候第一次被人夸奖的兴奋心情。
(3)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老人说的是什么真不错?她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读到这儿,对老妇人,你有没有更深的认识了?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
(懂得教育方法,真诚无私地鼓励年轻人等)
联系3:在老人真诚无私的鼓励下,“我”变了吗?
引导学生朗读第八自然段前半部分的描写,感受“我”重新找回自信后努力练琴的过程,并联系课文开头进行对比,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我”的一系列变化来自于老人真诚的关怀和鼓励
(4)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一处转述句: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改为直述句
从这句话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5)抓住老人神态描写体会
“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在文中重复出现三次,相机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对“我”的关心。
读一读,想一想,从那平静的眼神里,你看出了老人怎样的内心?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你能得到什么力量?
(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为“我”提出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作者看来,那眼睛,就像深深的潭水。
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位唯一的听众说吗?
2、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写下你的感悟
3、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五、自学生字词
《惟一的听众》教案2
教学要求
1、记忆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应用理清文章结构
4、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毅力,有信心。做事坚持不懈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结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个颇有名望的教授,以一种特殊的身份,鼓励帮助一位失去信心的小提琴手,使他终于能够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成功的演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16、惟一的听众)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要求: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思考后发言: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演出上为成千上万的观众演奏的事。
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预习结果。
练习:
1、正音:
沮丧大搅甭想
调弦蹑手蹑脚
2、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丧()幽()
置()舍()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教师行间巡视,适当点拨。
3、组词:
锯沮蹑扰溢授
据咀镊饶益受
4、多音字组词:
传舍乐觉
5、填上适当的词语:
真正的()可怜的()
和谐的()美妙的()
慈祥的()惟一的()
有声望的()
成千上万的()
6、填关联词:
(1)()每天早晨,那位妇人都准时到树林听演奏,()我每天演奏都极为认真,()两臂累得又酸又痛,()不间断。
(2)我()能够面对观众演奏小提琴,是()得到了一位老妇人的帮助。
四、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认真默读课文,讨论课文的思路。
默读交流,理脉络,为讲读做好准备。
五、质疑问难边读文边思考,看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较易问题。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惟一的听众
二、复习旧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肯定学生的提问)
学生提出问题:
1、课文为什么总是写到“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
2、为什么结尾说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个“耳聋的老人”?
教师根据学生了解和疑问,进行教学,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
三、浏览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几次写到“平静地看着我”这句话?用笔在书上勾出来。
2、引:课文为什么三次写到这句话,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研究探讨。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勾画。(三次)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研究探讨。每个小组重点研究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四、小组汇报,深入学文
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
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变化?
师:老教授对“我”说了些什么?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小结: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给了我继续练琴的勇气和信心。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1)“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2)心情变化的句子:
兴奋—灰心—内疚—信心
我锯床腿的声音并没有打搅老人,她反而平静地看着我,她在默默地鼓励我。
语言:(三句)
(1)感受: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说自己是聋子,实际是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2)练习读好这三句话。同学试读,互相评议。指读、齐读。
边朗读边交流汇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读文,自主感悟,自由交流。
引导学生读出每句话的不同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体会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一谈。
指导读好老人的语言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1)“她总是很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在鼓励我不断努力。
(2)“我”行动上的变化:“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有毅力,这些都来自老人的鼓励。
(3)找出人物语言,读出语气。(感谢、称赞)指读、齐读。
边朗读边交流汇报
小结: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这也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感到无比的喜悦。
师:经过努力,“我”终于取得了成功。思考同学们提出的另一个问题。
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1)“聋”为什么加引号?
(2)老人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填词练习:
词的特点:叠词
练习读好:
齐读最后一层:
回答问题:为什么总想起?(鼓励、帮助)
填词练习,训练学生的语感,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回答问题,水到渠成。
五、回归全文
1、激情朗读:课文“平静地看着我”等句子。
2、语言训练:向老人说些什么?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生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朗读法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六、全文总结
“我”对老人是一种什么情感?
板书设计
16、惟一的听众
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感激敬佩
《惟一的听众》教案3
一、教学内容:
练习《惟一的听众》
二、教学要求:
1、进行说话、阅读短文,积累词语练习、加标点练习和习作的训练。
2、学会9个生字及11个新词。
3、能用多音字组词,会适当地搭配词语。
4、知道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要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
6、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我”对老教授真诚帮助的感激与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演讲练习:
(一)从下面的几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演讲:
1、节约用水;
2、读书的苦与乐;
3、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4、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二)准备:
5分钟,可列提纲。
(三)要求:
1、发言要点清楚明白。
2、语句比较通顺连贯。
3、发言时间2分钟左右。
(四)选材:
健康、有意思、自己熟悉的'事、有切身体会的来说。
(五)评价标准:
要像说话,不要背;说话的态度要自然大方;适当地加一些动作、手势使自己的讲述能吸引对方。
二、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l、认真读短文,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讲了“我”把垃圾倒在离垃圾箱不远的地方,被爸爸发现了,经过爸爸的教育,“我”改正了错误的一件事。
2、读短文,体会“我”心情的变化。找出重点词语概括地说一说。(小组讨论)
犯懒、六神无主、暗暗发颤、羞愧、懊恼。
三、写出带有“千”和“百”的词语:
审题,看例子:千方百计
千锤百炼、千疮百孔、千奇百怪、千娇百媚等。
四、加标点符号:
答案:老师说:“你看过《西游记》吗?”“看过。”小华说,“孙悟空的本领真大,不但能变成人,还能驾云上天。我们如果也是孙悟空多好啊!”“可是,我们现在不仅能上天,还能登月球,比孙悟空的本领大多了!”老师说。
五、习作:
1)审题,看题目要求:先选择一张你的照片,或你和其他人的合影,然后根据照片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2)选材要求:可以照片为线索来写,也可选择与照片有关的值得回忆的人或事来写;还可以写照片后面的故事。不限于小学生活,不限于学生的亲身经历。
3)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写清楚。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具体。
4)认真看照片,(当时发生的事或值得谈的人)
5)体裁:写想像文或写成纪实作文。
《惟一的听众》教案4
学习目标:
1、体会侧面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感受老教授美好的心灵。
3、认识适时的鼓励对人的成长的重要。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背影》到《甜甜的泥土》,在作者淡淡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了亲人之间的真情,其实,在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也有令人动情的温情的故事上演。
今天,我们来学习落雪的《惟一的听众》,感受字里行间所表现的人情美。
板书:惟一的听众
落雪
通过这篇美文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三个目标:
1、体会侧面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感受老教授美好的心灵。
3、认识适时的鼓励对人的成长的重要。
(出示投影,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存在问题:由于备课的时间较为仓促,在定位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时,确定“人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为知识目标,但在对教材的把握中,经过评课,意识到若改为“人物的侧面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或许会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
二、讲述。
希望通过45分钟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所收获。
首先,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划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和同学交流,并说一说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1、划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语句和同学交流。
2、说一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出示投影,指一名学生读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交流。
(3)、学生讲述故事。(1名学生复述)
存在问题:学生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能很好地交流,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或教者的点拔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学生提出的问题仅仅只有一个,即“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这种力量是指什么?学生答:指我的一种自信。
其实,有很多句子值得去理解,但或许是时间或点拔的方式,学生对此有点迷惑。在交流故事的过程中,一名学生讲述时,显得有点冗长,教者点评后,若能及时挑一名学生再次复述,便能将学生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达到在简洁有力的故事内容的概括中明白文意。
三、发现。
同学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掌握,请问“惟一的听众”中的“惟一”是何意,听众又是谁?
(学生作答:“惟一”是独一无二的意思,听众是指老妇人。)
板书:老妇人
刻画人物形象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在这篇文章里,着力刻画的是老妇人这个形象,在刻画人物时有多种方法,如语言描写,还有……
(学生回答,有细节、动作、神态、心理、细节,外貌、肖像等描写方法。)
说得不错,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一点友情提示。
刻画人物形象通常会抓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动作、外貌等描写。有时也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但都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出示投影,学生齐读友情提示。)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走入“发现”环节,思考:
1、文章运用哪些描写来刻画老妇人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学生阅读、交流,找出关于老妇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句子,并读出来。)
板书: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2、找出描写“我”心理感受发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指一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划。)
问:我的这些心理变化是因为什么?
(学生:因为老妇人的关心和爱护,鼓励和支持。)
板书:美丽、善良的心
因为老妇人的这种鼓励,我走向成功之路,试想一下。
试想一下,我第一次遇到老妇人时,老妇人就点明身份,并对我说“你拉得真不错”或“你拉得不好”时,故事的结局会怎样?
(教者出示投影,小插曲)
(学生畅所欲言,计用时13分钟,12名学生作答。)
而文中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一学生作答,学生指出在最后一节,学生齐读最后一节,体会感悟。)
存在问题: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但由于教者的水平问题,导致应该教给学生的一些能力和方法,在教者匆匆的赶时间进度的限制下,让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亮点和闪光点走向灰暗。如果在“发现”环节的第一个问题结束后,告诉学生这些就是刻画人物时所通常采用的一些方法,另教者在学生回答“肖像”和“外貌”描写时,未能作出正确点评,加以区分。
故反映了教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机智尚欠缺,教学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再如第二个问题,便是典型的“侧面烘托”,教者只要引导学生读第二节中“嘿,毕竟有人夸我了”等句便可一下子带入“侧面烘托”中去,从而水到渠成地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即“体会侧面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文章真正的玩味所在还在于老妇人的不同寻常,文中的“我“是从妹妹那儿得知老妇人是一位最有声望的教授的,但在文中却有多次暗示,如三次“平静”等语句。由此便可明白文章之所以这样安排情节的原因了。
在“小插曲”的安排上,还可让学生侧重于分析“我在老妇人点明身份和未点明身份”这两种情形下获得成功有所区别,这样的比较也许会比设计的“小插曲”更有回味的余地。
四、启示。
当我们走出“发现”环节,我们对课文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请同学说说你的感受。
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出示投影。)
(学生说自已的感受,计7名学生)
五、心灵语丝。
面对每一个人,我们都可以让鼓励像花儿一样盛开,这可以是一个眼神,可以是一个抚摸,也可以是一个微笑、一句话语。请你:
以“鼓励”为话题,说一句话。
例:无言的鼓励是成长的奠基石。
(出示投影)
(学生用1分钟思考,作答,计3名学生)
存在问题:四、五环节是这节课的一个总结,它考察了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把握和思维的发散。应该说学生能从课文的学习中得到一些启示,或许,这便是教者在这节课中的一些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