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流动的水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流动的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流动的水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动植物的生存以及生产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淡水。这节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是针对现在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的情况对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活动准备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如何会变干净,出示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A幼儿讨论:
B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C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D怎样用毛巾过滤使水变得更干净?
7、提升幼儿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幼儿用记录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
优点: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究创新的过程和快乐,活动中利用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多媒体引导、发散思维创新想象,操作实验、创新实验交流、记录总结等活动,引导幼儿创新动脑思维,教师适当的提供了探索材料,把问题抛给幼儿自己尝试着探索创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
不足:
课前的准备活动需要在丰富一些,应提前与家长做好生活观察活动,这样孩子的生活经验会更丰富一些,便于幼儿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流、创新。操作创新活动中教师要适当的抛出问题,一步一步提升幼儿创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流动的水教案 篇2
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并且是每天都要接触的,幼儿通过观察水流从高往低处流的这一自然现象开始学会探索,观察日常生活,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事物可以同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开发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再次感受水的流动性,观察水在自然状态下从高往低流的状态
2、发展探索、操作能力
活动难点
探索水在流动状态
难点剖析
5-6岁的幼儿处于直觉思维阶段,思维具体依靠表象而进行,他们能观察出水流在两个事物间是从高到低的流动,但是当第三个事物出现改变水的流动状态时,幼儿通过表现的'理解会对水流方向产生错误的认知,而也是因为5岁后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教师提供多种材料,让有幼儿通过自己动手,通过多种材料,多次实验,亲身体验观察,通过自我判断从而理解。
活动准备
1、各种盛水和舀水的器皿:大小水盆、水桶、碗、托盘、瓶、罐、勺、木板、塑料板、搓衣板、漏斗等
2、各种连通管道:塑料软管、弯管、三通管或代替材料。
3、活动场地靠近水源。
活动过程
教学策略创意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讲述故事,提出问题
2、联系生活经验,谈谈水的流动
二、通过实验观察水是怎样流动的
1、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要求
2、每组幼儿依次完成三个小实验,教师巡回观察引导
3、交流实验结果,讲述实验中的发现
三、设计实验,证明水的流动
教师提供多种材料,抛出问题:用什么什么办法让别人看出水是流动的
四、游戏“小小管道工”
科学活动中幼儿实验的操作形式可以让幼儿主动去研究科学的奥秘。了解科学的现象。
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
活动是在幼儿已经认识了水的性质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流动的水。活动的实验设计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活动中,老师往往照顾不到每一个幼儿,而小组探究给每个孩子提供了探究的机会,在小组的交流和表达中,大部分幼儿的想法可以被老师捕捉到,老师能比较好的介入到幼儿的学习基础中,给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帮助。可是以往的合作学习教师只是布置下去之后,就由组长分配任务,然后幼儿自由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往往有部分幼儿没事干,实验只是由组长或个别生完成。这种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没起到任何作用,因此,在活动的合作探究中,我十分注意这一点,合作前将幼儿的分工明确到每一个人,做到人人有事做,然后再让幼儿进行试验。通过巡视,我发现幼儿参与实验的人数达到了95%以上,而且合作的较好,得出了自己的实验结论。
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个实验:做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实验用时过长,导致后面再做实验时,时间较紧,幼儿没能充分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整节课下来,就显得前紧后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安排好各个环节的时间。
流动的水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计算活动——流动的水托班下李雅倩
活动目标:
1,利用已有量具——针筒,观察针筒上的数字,并比较两针筒里水的多少或一样多。
2,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针筒若干、水盆
活动过程:
一、出示针筒揭示数字
1,小朋友这是什么?幼:针筒
2,针筒是用来干什么的?幼:打针的
3,小朋友非常棒!可是针筒上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你们发现了吗?现在老师把针筒给小朋友再看一下,看谁能发现针筒上面有什么?(幼依次看)幼:针筒上面有字
师:幼1小朋友观察很仔细,他发现了针筒上的数字。棒棒棒幼1真棒!
4,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上面的数字吗?幼:认识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1、2、3、4、5,小朋友都很棒!有了这些数字呀,医生就可以准确的给病人用药了,病情重的.就多打一点药水;病情轻的少用点药水。
二、比较针筒里水的多少
1,现在老师拿出两个针筒,请小朋友看一看,哪个针筒里水多哪个针筒里水少?(上下两次)
2,请小朋友试试(师说抽多的少的,幼操作)
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想比较水的多少,我们喝水、小便后再到操场上去比较。
活动延伸:
比较水的多少
流动的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给小金鱼换水,感知有趣的虹吸现象。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产生合作动手尝试的愿望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研课题目标:探索如何运用虹吸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纸杯、吸管、水桶、喷头、软管、小勺、毛巾、金鱼缸等。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水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水,好不好?
师出示装好吸管的纸杯,让幼儿猜测。
师:看,这是什么?(幼儿回答之后出示课件)这是一个装有吸管的纸杯,吸管是弯弯的,一头高,一头低,还有一杯水。老师将这杯水倒进去,你们猜水会不会从吸管里流出来?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猜测并尝试。
师:这里有两个一样的杯子,都装好了吸管。我想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操作,我们一起将一杯水全部倒进去,看看水会不会从吸管里流出来。
教师请一名上前操作,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师:咦,我的水怎么动吸管中流出来了,而小朋友们的水怎么没有流出来?(幼儿猜测,引出水的多少。)
师:原来水要加得多一点,谁才会从吸管中流出来。那么到底要加多少水,才会从吸管里流出来呢?
为幼儿提供一大盆水,自己取水倒水。幼儿自己操作。
师:你们成功了吗?水在什么位置,水流出来了?
小结:原来,想要让水从吸管中流出,我们只要把水加到吸管的最上面,让吸管完全在水里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由猜测。)
教师小结:原来一开始,吸管里面都是空气,我们加了水进去之后,水会将吸管里面的空气慢慢地挤出去。当我们把水加到吸管上面的时候,水挤进去的力量就增大,吸管里面的水就会越过弯曲的部分流出去。这是一种虹吸现象。
三、经验迁移:给小金鱼换水。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个虹吸原理,来给我们的小金鱼换水。小金鱼有点不开心,它说它生活的环境有点不舒服,因为水不干净了。它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帮它换上干净的水。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根管子,上面还装有一个小喷头。我们来想一想,想让水从管子里流出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师:一个人将吸管插入水中,用手固定好。另一人双手拿好喷头,用两个大拇指连续的按压,仔细观察管子里面的水,等到谁从喷头中喷出来的时候,按喷头的小朋友将管子放下去,放得要比鱼缸低,然后将喷头拔掉。固定吸管的'小朋友一定要牢牢固定,不能让吸管性水中跑出来。
师:请大家寻找好自己的搭档,去给小金鱼换水吧。(幼儿合作操作,教师指导、帮助。)
师:你们给小金鱼换好水了吗?在换水的时候,一定要将管子里面的空气全部排出去,然后,管子出水的那端一定要比在鱼缸里面的管子低,这样,水才会顺着管子流出来。
四、归纳总结,经验拓展。
师:其实虹吸原理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
边看课件的画面边进行介绍。
我们到生活中再去找找哪些地方也用到虹吸原理的呢?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流动的水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一说欣赏作品后的感受,并用合适的语汇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是用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②能在抒情的、优美的音乐背景中完成一幅风景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人倾听音乐,感受画家优美、写实、细腻的艺术风格。
②能在抒情、优美的音乐背景中完成一幅风景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喜欢欣赏大自然优美的情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
观赏以“优美”为主题的各种美术作品的形式、材质和特征。
三、教学难点:
用语言对音乐情境中的欣赏对象进行视觉描述,表达出其特色。
四、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赏
讲述齐白石的两则幽默故事《看你横行到几时》、《不倒翁》。
<二>新课学习:
1、质疑、思考:我们除了口头语言表达故事或心理外,还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
2、以手语歌曲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熟悉的物体,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3、出示课题:《小桥、流水、森林》,师生一起用肢体语言分别表现。
4、鼓励学生唱或者读出一首有关小桥、流水、森林的歌或诗。
5、范例欣赏——欣赏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1)画面上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的名称改为其他的?假如要你来修改这幅作品,你会作何改动?
2)这幅画表达了什么内容?
3)这幅画的题目是《蛙声十里出山泉》,你能感觉听到蛙声吗?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了这些感觉?
4)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5)你能用一个词或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吗?
6、简介《蛙声十里出水泉》的背景。
7、倾听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欣赏希施金(俄罗斯)的《森林的早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家、画家如何用音乐或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
8、质疑、思考
1)在音乐中你感受到森林中有什么?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认为《松林的早晨》这幅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你能找到表现风格和这幅作品相似的作品吗?
3)喜欢这幅作品吗?能用恰当的词语或一句话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9、倾听班瑞音乐《忧郁的爱》,欣赏列维坦(俄罗斯)的《深渊》,
10、质疑、思考。
《深渊》这幅画,画家画了些什么?画家是怎样表现深渊景色的?看了《深渊》,你能想象作家当时是生活在怎样的社会吗?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
11、简述作品《深渊》的绘画背景。
12、思考、讨论:比较《蛙声十里出山泉》与《深渊》这两幅作品,说一说两幅作品所用的材料有什么不同?这们的表现风格有何特点?
13、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强调“活墨”。
14、边倾听古筝曲《高山流水》,边欣展示若干张有关“小桥、流水、森林”的.图片和水墨画。
15、师小结:这些作品作者们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及内心感受,通过画笔把它们表现出来的。
16、布置作业: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用水墨画法画一幅风景画。并强调绘画卫生。
17、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学生练习。
18、提示:先画好的同学将画贴在黑板上,把绘画工具收拾好或帮助别的同学。
19、生评:每位同学将自己桌面上的小红花贴在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上。
20、播放一首童歌《小桥流水》,学生边听边律动。
21、启发学生编儿歌或诗。
22、指名读自己创编的儿歌或诗。
23、课外延伸。说一说:你喜欢我们周围的小桥、小河、森林吗?有哪些令你不满意的现象?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三、结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将自己的作品和诗带回给家人欣赏。
流动的水教案 篇6
教法点睛
读题想象描述画面──自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及文旨──细读课文,与自己的想象对照,师生探究作者怎样用人、事、景、物表达思乡怀乡之情──积累思乡怀乡之情之优美语句。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潺潺、点缀、浮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人、事、景、物表达思想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从人事景物的重点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案
学习提纲
1.审题,说说小桥流水人家会是怎样的画面。
2.读通读顺课文,注意读正确下列词语的读音:潺潺、婀娜、干涸、点缀、螃蟹、唱和(hè)。
3.跳读课文,按流水→小桥→人家的思路把课文分成三段。
4.本文描写了家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之情。
5.自读思考,为了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厚的.感情,作者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一、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新课,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及文旨。
1.读通读顺课文,生字正音。
2.指导学生根据提示分段,说说每部分特点,按写景文格式归纳主要内容、中心。
流水:美丽自然
↓
小桥
↓
人家:优闲恬淡
(喜爱、赞美、怀恋、思念家乡)
3指导读出江南水乡美丽、自然、优闲、恬淡的特点。
二、指导;
学生领悟全文用人、事、景、物表达方法
(1)直接描写景与物流水(第一自然段)
A小溪潺潺柳枝婀娜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B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A我的家→(舒适温馨)描写介绍
B村民生活→(恬淡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①抓鱼、虾、蟹②丢野花③摘茶叶④赏野花)
练习提纲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仿写开头、结尾。
流动的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闻、尝,了解水是透明的,是无色无味的;
2、在操作过程中,感知水具有流动的特征。
3、在科学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两个玻璃杯(一杯清水、一杯酱油),两个托盘;
2、幼儿每人三个透明的杯子,一个勺子;
3、漏勺、塑料小篮子、塑料袋、有洞的容器若干,小箩筐若干,小毛巾4条。
4、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课题,感知水是透明的。
(1)师:今天,我要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出示两个杯子,一杯清水、一杯酱油)。
(2)教师继续以魔术的形式,将两颗玻璃珠放入杯中。
提问:变出了什么?
珠子在哪个杯子里呀?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这个杯子里面是什么啊?
为什么珠子在酱油里面看不清,在水里面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啊?
(3)小结:原来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水中物体的形状、颜色。
2、了解水--无色无味这一特征现在,水宝宝要和我们玩躲猫猫,它啊就在你们跟前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①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②提问:你们用了什么好办法找到水宝宝的?
水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闻起来,尝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③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我们也可以说是无色无味的。
④教师验证实验结果。
3、幼儿进行尝试操作--帮水宝宝搬家,感知水的流动性。
师:水宝宝想请我们帮她一个忙,你们愿意吗?就是帮水宝宝搬个家。
①教师出示搬水工具: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并尝试用这些材料进行活动。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提问:你用什么东西来帮水宝宝搬家的?
在帮水宝宝搬家时,水宝宝怎么了?
④小结:原来水是会流动的。
4、延伸活动(1)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水宝宝?
(2)观看PPT,听水宝宝自述。
教学反思:
通过幼儿小组合作、探究终于揭开了谜底,恍然大悟。结果两个小组都没有完全猜对。都发出“唉”的声音。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地学习热情,就像在游戏一样,让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给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流动的水教案 篇8
目标:
1、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2、认识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3、初步培养幼儿节约能源的意识。
准备:
幼儿:玻璃杯每组两个,分别装水和牛奶,装有醋的瓶子每组一个,玻璃球每人一个,水盆每组一个
老师: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漏斗一个,水勺,泡沫板。
过程:
1、请幼儿观察水是什么颜色的?并出示牛奶请幼儿比较,说说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有没有颜色?知道水是无色的,并出示“无色”的`字卡。
2、让幼儿每人拿一颗玻璃球,放在牛奶和水中比较观察,能不能看到珠子?为什么水中能看到珠子?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不透明。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3、出示醋,请幼儿闻一闻,说说文到了什么气味?再闻闻水的味道,说说水有没有气味?知道水是无味的,并出示“无味”字卡。
4、实验: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1)让幼儿观察用水勺舀水,到在漏斗里,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2)用水勺将水倒在塑料板上,水像瀑布一样,看看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总结:水是流到桶里的,并出示“可流动的液体”。
5、玩水游戏,让幼儿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来吗?怎样才能将水盛起来?并看看盛起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说说水有没有形状?
总结:水装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状,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并出示“无形”的字卡。
6、与幼儿一同看看字卡,一起总结水的特征。
7、请幼儿讨论水可以用来干什么?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8、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节约水。
【流动的水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流动的水(精选12篇)03-30
《流动的颜色》教案06-20
《流动的画》教案02-26
《流动的颜色》教案6篇03-30
《流动的画》教案15篇03-30
《水》教案01-15
水的游戏教案08-25
水是宝教案06-14
关于水的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