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案

时间:2021-12-20 23:38:51 教案 我要投稿

《散步》教案(精选1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散步》教案(精选1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步》教案(精选18篇)

  《散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常见标志,并了解其意义和用途等。

  2、能根据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指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3、体会获得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自制的标志若干、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中的图卡

  2、活动前请警察叔叔讲述过安全保护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标志,引起幼儿兴趣,并请幼儿猜猜表示什么意思。(兔子、往右走、楼梯、桥、小心斜坡、小心坑洞、老鼠的家、船、海、好朋友)

  二、根据标志讲述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老师来把这些标志都编到一个故事里去,好不好?

  三、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标志并让幼儿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标志,上次老师带小朋友到社区、马路上也找到了一些标志,让我们来看一看、想一想这些标志表述什么意思,在哪里出现的?(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这些符号会在哪里出现?表示什么意思?)

  四、出示一张标志,请幼儿联想一个故事情境。

  五、准备数套标志,将幼儿分成四组,由各组幼儿自行讨论想象,请各组幼儿将所编的故事,上台与同伴一起分享所编的故事。

  A、当心火灾、火警电话、警止吸烟

  B、报警电话、当心车辆、人行横道

  C、禁止触摸、当心触电、医疗急救电话

  D、注意信号灯、保持安静、图书室

  鼓励每位幼儿,让他们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兔子先生去散步》反思:

  把绘本做成动画后,我设定这堂课的活动目标是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标志的关注,而后是通过新学的标志创编故事。但是在活动结束后,我发现了很多的不足。老师们也给了我一些建议。

  首先在活动目标上,基本是可以的,就是感觉故事里的'标志太过卡通化,而这些标志大多是安全标准,这样给孩子一种错觉这是好笑的,不遵守这些标志也不严重。课前没考虑到这一点,动画太过卡通,只考虑到趣味性,没考虑到安全性和教育意义。

  再者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有些环节没有精彩的发挥出来,比如,在创编故事中,我还没有激发出幼儿的积极性和思维。整个教学过程太过的平淡,没有让幼儿动起来。

  我认为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我的动画和录像,可是由于准备的不充分。课件还不是很精细。课后我会再进行一系列的修改,把它变为一节优质的电教课。

  《散步》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最近正在开展“我在马路边”的主题活动,我们带孩子走出校园,找路,小朋友们认识了幼儿园的园牌、标志性的图案、所在的路名和门牌号,由此对标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班孩子虽思维较活跃,但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能力相对还有所欠缺。因此这个活动从语言领域中的创意出发,为他们创设宽松的环境,从孩子感兴趣的标志人手,带孩子在猜图游戏中认识标志、探索标志、感知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针对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差异等,主要运用差异性师幼互动介入策略、分享交流策略等。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故事中的标志,感受标志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并愿意关注。

  2.能在集体面前分享、表述自己的经验。

  活动准备:

  《兔子先生去散步》大图书;书中标志;生活中常见标志。

  活动过程:

  一、看看、猜猜标志(引起兴趣,并初步引发对标志的关注。)

  1.教师出示“安静”的标志。

  提问:为什么你们看见这张图都不说话了?

  小结:哦,原来这是一个安静的标志,它提醒我们别出声,该安静了。

  2.猜猜“兔子”标志。

  你们这么聪明,那再给大家看一个标志,猜猜可能是什么意思?(直接引导孩子从兔子带着的领带中看出是“兔子先生”。)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标志,标志是图案也会是文字,标志是要仔细看认真猜的'。(在互动中告诉孩子怎样认识标志。)

  二、看看、说说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兔子先生要出门去散步,这一路上也有很多标志。兔子先生一路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1.看大图书,解读书中出现的标志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

  第4页:这个标志画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第6页:这次的标志画了什么?这个标志想要告诉兔子先生什么?

  第8页:兔子先生又看见了什么标志?

  第12页:

  (1)兔子先生蹦蹦跳跳过了桥!哎呀,发生了什么事情?兔子先生为什么会摔跤?

  (2)摔跤了,该怎么办?哪里有医院呢?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个红十字?

  第14页:

  (1)包扎好了,兔子先生看见前面有两个标志,你说兔子先生是继续走还是回家去呢?为什么?

  (2)兔子先生如果继续往前走,该注意什么呢?(激发幼儿已有的经验o)

  第16页:瞧,又有标志了,可能是什么意思?

  第18页:哎呀,兔子先生掉进洞里了,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第20页:是呀,兔子先生真不小心。不过,还好这次没有受伤。看这里又出现一个标志,这个标志贴在什么地方?打开门会是什么地方?

  第22页:好美的大海啊!海里有一艘船,这个标志贴在船上是为什么? (巩固认识标志在生活中的意义。)

  2.总结故事。

  提问:

  (1)故事里,兔子先生一共碰到多少个标志?

  (2)看了大图书,你们觉得标志重要吗?为什么?

  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有的是告诉大家周围的情况,有的是警告大家有危险,有的是禁止我们做一些事情。注意周围的标志,就会更安全。(提炼总结,提升幼儿个体经验。)

  三、找找、说说生活中的标志(在互动中交流分享,提升个体经验。)

  1.说说自己认识的标志。

  提问:这里,我们也找到了很多标志,你认识吗?在哪里看见过?

  2.延伸:在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寻找、认识标志。

  《散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①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在笔记本上做好词语解释,扫清文字障碍。②查找有关写作背景资料,以便对课文有更深入了解。

  教师:①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文章可研讨的方面很多,比如语言,写景,情节等,但一节课时间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讨论人物,即人物的形象特点。在讨论过程中立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朗读也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所以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也即是在朗读中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中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总用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语[2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那你们认为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重要吗?(学生回答)好,既然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它,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板书课题)

  老师已经布置大家作了很详细的课前预习,扫清了文字障碍,查阅了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也让大家朗读了课文,相信你们对文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先让三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一下文章。

  二、 抽三个学生朗读,教师评述。[5分钟]

  教师:刚才我们听了几个同学的朗读,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故事)

  教师: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所以下面老师将配上动情的音乐给大家再次朗诵这篇散文,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三、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配以音乐)[5分钟]

  四、 课文讲解[15分钟]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5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五、 播放乐曲[2分钟]

  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清新悠扬的乐曲《家》。请同学们闭好眼睛,用心去感受,让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一幕幕在脑子中呈现,感觉一下自己从家庭当中得到过的无尽温暖和爱,相信你对“亲情”二字会有更深透的理解的。

  思考题:既然说在生活中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那请同学来告诉我们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学生讨论)[5分钟]

  六、 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意韵基础上伴着音乐朗读

  [5分钟]

  七、教师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1分钟]

  总结:希望同学回去以后都能问清楚自己父母的生日,把它记在本子上,最好记在心理,每逢父母的生日,都能给他们送上你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散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散步》一文,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培养学生学生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写作的素材;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重点

  品味细节,感受课文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在学习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讲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发现家庭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教师尽可能不着痕迹地同学生交谈,以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家庭题材作文的写作。在谈话中,教师可以从以下等方面设问:

  你们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几个人?都喜欢些什么?有没有你们都喜欢的事?

  看电视——几台电视机?不争不抢吗?服从谁?意见真的统一吗?哪一部片子给你们的印象较深?大家对剧中的人物评价完全一致吗?

  饭后散步——一般都谁去?喜欢去什么地方?意见一致吗?记忆中争执最激烈的一次是怎样有]的?结果呢?

  【设计理念:阅读为写作服务。既然是写作指导课,那么这堂课的重点与中心就不应该是《散步》一文,因为课文无非是用以指导写作的“例子”而已,课堂的重点与中心就应该是“写作”的指导,而“写什么”,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课的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先“隐藏”意图,与学生 “聊天”,既减轻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又有意无意间让学生发现许多自己身上身边的写作题材。因为关于选题,我学到的最好的一点是设法让每个学生都发现他自己身上的有意义的话题。 前几年,当我说“你们来写什么”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向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现在我知道应该说:“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有那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小事呢?” 所有的学生都有好的话题,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去发掘这些话题。而家庭生活是写作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库,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带各自丰富的家庭故事来到学校。 因此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丰富性。】

  二、转入范文的学习:导入范文《散步》

  教师作转语:一家人有分歧,到底怎样解决?有一位莫老师也遇到这类似的事,而且他还拿出了一篇文章,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看看他是如何解决的?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范文——朗读指导

  1.要学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读,这既是一种对好文章的品尝,也是一种理解得对不对的证明。而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快还是沉重等等。这篇课文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生:(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我”是个中年男子。③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设计理念:阅读感知是最必要的`一步,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对文章的理解。这种理解本来就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如果能读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以读代讲或多读精讲的效果绝不应低估,“熟读成诵”“背熟记牢”应该大力提倡。

  如果说真有什么最优化的语文教学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练地阅读文本,达到心与言谋,神与文通。所以,拿到课文的第一步,是朗读。】

  四、以问解文,分析范文的语言、结构和内涵

  问题一:要你说说,你看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结合多媒体进行推进。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问题二:文中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是不是小题大作了呢?

  参考——我是一家之主,在母亲和儿子发生争执时必须处理得当,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感情,这是一种使命。作为一个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既要爱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问题三: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参考——“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在处理以上大问题时,有可能随意地出现以下小问题:

  ①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写我们在田野散步,第二段笔头一转,却写母亲本不愿出来,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散步的原因。 )

  ②母亲为什么不愿出来?(老了,走远了会累 )为什么又出来了呢?(儿子劝她该出来走走 )从中可以看出儿子对母亲怎样?(儿子孝顺关心母亲)母亲对儿子怎样?(母亲也很听话)

  母亲听话和儿子听话有什么不同? (小时侯我听话出于依赖和尊敬,母亲听话出于信任和尊重。 )

  ③“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不是我不在乎孩子的意见?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不爱儿子。只是拿母亲和儿子比较来看,母亲年事已高,在世时日已短,今后像这样的“散步”很难说还有几回了。“我”十分孝敬母亲,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母亲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④最后,我打算怎么办?(委屈儿子。)

  为什么?(大路方便老人,为了照顾母亲,我打算走大路。)

  "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隐含了一层什么意思?(母亲年老体弱,我陪她的日子不多了)

  最后走大路了吗?为什么?(没有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小孩子感兴趣,母亲爱孙子,想让孙子高兴 )

  这反映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对晚辈关心爱护,对孙子真心喜爱 )

  哪一个动作表现了母亲的这种感情?(摸摸 )

  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不,因为母亲儿子都很轻。)

  ⑤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和儿子是生命中最重的砝码,在每位儿子眼中,母亲便是全部,在每位父亲眼中,儿子同样是生命中最重的)

  ⑥另:散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的描写。找出来,看看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设计理念: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必须既要教师用问题加以引导,又要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这里虽然设计了一些框架性的问题,却没有具体的一步一步的推进程式,因为过程不应该是完全被设计、被预料的。】

  《散步》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绘本故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戏剧效果。

  2、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乐意大胆表达,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3、感悟心急办不成事的道理

  活动准备:轻快地音乐、ppt

  活动过程:

  · 看封面猜测绘本内容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书,我把它放到了大屏幕上。

  P1我们一一下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萝丝是谁?请你仔细观察封面你来猜猜会讲一个什么故事呢?”

  幼儿回答。

  师:哦总之这会是发生在萝丝散步时的故事。平时我们也会出去散步,都会经过什么地方?

  · 看图片知道萝丝的散步路线

  P2 师:让我们来看一下萝丝散步时会经过哪些地方?

  母鸡萝丝从家里出发,然后会走过院子、绕过池塘、经过磨坊、然后穿过木栅栏下山坡钻过蜂房然后回家吃晚饭。

  孩子们记住这些地方好了,现在萝丝要出门散步去了。

  · 边猜测,边阅读感受戏剧效果

  P3 师:(放音乐)母鸡萝丝要去散步了,它迈着优闲的步子,哼着小曲、怡然自得地走着。

  问:萝丝是怎么散步的?(表现怡然自得地样子悠闲地样子)孩子们谁来学学母鸡萝丝散步的样子。是的`,母鸡萝丝就是这样怡然自得地走着。

  P4师:谁来了?看看狐狸的样子,狐狸想要干嘛?你怎么知道的?(狐狸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萝丝申出它的长舌头想:哼哼,今晚你就是我的晚餐啦!

  P5 师:狐狸一步一步悄悄地接近萝丝,在萝丝走过院子时狐狸赶上了萝丝,它猛地扑过去!会发生什么事?

  P6 师:是不是这样呢,咱们接着往下看(哦,狐狸踩在了钉耙上,被钉耙柄狠狠打到了,为什么这么长的钉耙在地上,狐狸还是没看见呢?”眼睛只注意到了萝丝”)

  而我们的萝丝一点也不知道还是优雅地迈着步子,哼着小曲,怡然自得地向前走。P7(音乐)问:现在她又走到了哪里?萝丝绕过池塘,狐狸一溜小跑地赶了上来,猜猜又会发生什么事?(幼儿猜测讲述注意有时候往往倒霉事接二连三,也有可能总会有交好运的时候)

  P8师:哦果真如此,狐狸掉进了池塘,这么大的池塘,狐狸怎么就没看到呢?他太注意萝丝了,但是萝丝有没有注意到他呢?萝丝还是优雅的迈着步子,哼着小曲怡然自得地往前走着(音乐)萝丝来到了哪里?

  P9 师:狐狸怎么啦?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P10师:看看是不是这样?哦,没办法狐狸他只顾盯着萝丝,没注意到面粉袋要掉下来了。

  · 迁移生活经验感悟心急办不成事。

  问:为什么狐狸总是接二连三的出状况?(幼儿回答)

  师:因为它总是想着去抓鸡,没观察周围对它不利的东西。

  问:那你有没有遇到过心急着做事时,却发生了状况。

  举例:小朋友吃完点心后急着放碗,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师:所以我们在着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要学会细心、耐心,才会成功,而不是接二连三倒霉。

  · 利用前经验想象故事的发展

  P11(三张连放)萝丝还是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他依然迈着优雅的步子,哼着小曲,怡然自得地向前走。他穿过篱笆,走过蜂房下山坡然后按时回到了家。

  师:最后萝丝安然地回到了家,她依然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请你和边上的好朋友轻声讨论一下,在他后面的狐狸又遇到了什么倒霉事?(个别交流)好了回教室让我们一起再去分享这本有趣的书吧!

  《散步》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一、预习

  试朗读课文。

  二、导人

  《散步》这篇散文,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的时候要用心领会。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步》。

  2.分六个层次指导朗读。

  (1)缘由。(第1~3自然段)

  ①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

  讨论并归纳:为了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

  ②提问:怎么朗读第l~3自然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对母亲的孝心。

  ③提问:试读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讨论并归纳: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的时候则又听/她的话一样。

  (2)过渡。(第《自然段)

  ①提问: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

  ②提问:怎样描写?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声音和形象。

  ③提问:怎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讨论并归纳:写出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④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

  (3)人题(第5段)

  ①提问:课文写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②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前一句用平缓的陈述语气,儿子的话应读得天真、高昂,如有新发现。

  ①提问: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分歧?

  讨论并归纳: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提问: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表现“我”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③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分几个层次读,为了使层次分明“后来”、“不过”、“一霎时”、“我想”、“我想”、“我决定”、“我说”要重读。读出“我”心理活动的几个层次。

  (5)一波又起(第7段)

  ①提问: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

  ②提问;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

  讨论并归纳: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

  ③提问: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

  讨论并归纳: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④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但是”、“摸摸”、“变了”、“还是”、“金色”、“整齐”、“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读。从层次来看,“但是”、“那里”、“我走…·,·”都要停顿。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母亲慈爱、体谅孙子的感情,读出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6)收结(第8段)

  ①提问:怎样以散步收结全文?

  讨论并归纳:一叙述散步的方向;二叙述在散步中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三叙述“我”的感受。

  ②提问: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一个世界”?

  讨论并归纳: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

  ③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菜花”、“桑树”、“鱼塘”、“走”、“蹲”、“背”、“瘦”、“重”、“胖”、“轻”、“慢慢”、“稳稳”、“仔细”及最后~句都要重读。

  从层次看,“这样”、“到了一处”、“但”都要停顿。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

  四、小结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朗读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最后,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的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一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_______

  2.非比喻句:_______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什么?

  《散步》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测标志在书中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生活中常见标志,并了解其意义和用途等。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同伴的猜测。

  活动准备:

  《兔子先生去散步》PPT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 老师在PPT上放两张图片(大润发和肯德基),

  2、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从标志中看出来的)

  二、感受故事

  1、 出示图片第一页,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的家和兔子的标志

  小朋友这又是谁的'家呢?为什么?(因为有兔子的标志)

  小朋友可真棒,这就是小兔子的家,那这只小兔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呢?为什么?那我们叫它兔子先生好吗?跟它打个招呼。

  2、 放映《兔子先生散步去》的PPT,引出故事

  这一天,天气怎么样?你怎么知道?

  天气那么好,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什么叫散步?知道吗?(到外面很轻松地、慢慢地去走走)

  你想和兔子先生一起去散步吗?我们一起去看看路上还有什么好玩的标志呢?

  3、 欣赏故事,认识标志(教师加上语言、情节)

  (1)兔子先生过了桥后,咦?接下来的这个标志好奇怪啊?这是什么标志?(小心斜坡)

  我们平时过桥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上桥、下桥的桥面很陡,我们要怎么做呢?要慢慢走,小心摔跤。瞧,这兔子先生走得太急了从斜坡上滚了下来。

  (2)接下来的是什么标志呢?

  (3)他掉到了洞里,这是谁的家?在这里你发现了什么标志?兔子先生看不懂这个标志!小朋友当你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幼儿尝试求助)

  小结:遇到困难不要急,动动小脑筋,也可以去求助别人,互相帮助。

  (4)刚才大家在一起看书的过程中,我看见你们一直在笑,为什么笑啊?”(觉得有趣、好玩、搞笑……)

  4、 教师总结

  兔子先生散步的路上发生了有趣的事情令我们觉得很好笑,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标志提醒的话,会怎样?(更加倒霉的,说不定在散步路上就要发生危险了!)说明这些标志的作用非常大,有了这些标志兔子先生的散步才能够化险为夷、顺顺利利的,你们说对吗?

  三、回归生活

  1、 画面转到了幼儿园,

  兔子先生这次又去散步,来到了我们幼儿园,这里也有很多标志,我们来帮助兔子先生认识认识。大家讨论,与同伴交流,起来回答。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标志呢,下次再去仔细找找吧!

  《散步》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生命在于运动”是伏尔泰的体育哲学运动观和生命观,体育与幼儿是一种伴随性的生长及成长关系,是幼儿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该书趣味的语言、生动的画面以及妙趣横生的情节非常复合小班幼儿心理特点,抓住小班幼儿的眼球,激发其思考。情节的发展恰好符合运动集体活动的内容架构,利用趣味的情境让幼儿在快乐、轻松的运动氛围中,体验不同形式的走、跑、跳过障碍物,从而建立运动的自信以及不放弃、愿意尝试与挑战的运动品质。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通过走、跑、跳(不同速率及方式),提高腿部肌力、身体平衡及协调感。

  2、在运动中愿意尝试与挑战,充分感受运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辨别口令,有序前进,辨别地面标识,发挥想象做出新的动作。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地面标志(点、直线、波浪线等)、蓝色蒲团、音响,小蛇头饰,黄蓝背心。

  幼儿经验准备:幼儿能沿直线在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身体平稳双脚向前跳;跨跳过低矮障碍物;能接收简单的指令并且有接力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小蛇快醒来

  【以师幼共同创编《小蛇舞》热身活动开场】

  开场前:幼儿佩戴好小蛇头饰。

  绘本引导:(小蛇呼呼呼睡着,这么好的天气小蛇快醒来吧,我们一起来叫醒它) 。

  小蛇醒来啦,它动动尾巴,还会动动哪里呀?引导幼儿活动全身。

  跟着音乐(moinoi)一起玩“请你跟我这样做”教师起头,幼儿接龙。场地说明:

  每个幼儿入场后坐在地上的小点处,如图所示:

  (设计意图:趣味的绘本情节与运动集体活动的结合,让整个活动充满孩子们的笑容与活跃的身影,情境创设应用于体育活动中,幼儿感受到的是双份的快乐,既有诙谐幽默带来的快乐,也有充分活动获得的愉悦。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导入环节有着关键作用,气氛的营造,情境的创设能够引人入胜就将为本次活动“摘得头筹”)

  二、小蛇散步

  【情境中激发运动渴望,感受并体验运动的快乐】游戏

  1:小蛇散步

  绘本引导:(这么晴朗的天气,小蛇要出去散步了,小蛇邀请大家一起出发。)

  引导幼儿挨个排在教师身后,从★起点准备就绪。

  游戏方式:

  (1)与“请你跟我这样做”变化散步的动作(脚尖、脚跟、横走、倒走等等)。

  (2)跟随音乐的节奏快慢,变化速度。

  (3)“请你跟我这样做”游戏的示范者通过接力方式更换。

  注意事项:

  1、路线完整走完后回到起点。

  2、幼儿前后保持距离,不与他人碰撞。

  3、当幼儿熟悉游戏路线后,可允许幼儿不间断一个个出发,以提高幼儿运动量。

  4、活动进行中,注意安全提示,加大每个幼儿间的距离,避免相互碰撞。

  游戏 2:小蛇过水坑

  绘本引导:小蛇散着步,路中间出现了一个水坑。

  1、小蛇该怎么过去呢?

  2、旁边的小动物睡着了,怎样可以轻轻过去不要吵醒它们呢?试一试。

  游戏方式:

  1、幼儿按背心颜色分成两组,在相应颜色处排队,幼儿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通过水坑。

  2、幼儿分成两组,用前脚掌、平衡身体双脚连续跳过水坑(蒲团),再次尝试可引导用新方法。

  3、完成后在最后一个未完成的后面排队等待。

  4、增加挑战难度:

  (1)将蒲团两个两个连起来。

  (2)将蒲团两个两个叠起来。

  (3)幼儿自己摆放蒲团,一起来挑战

  “大水坑”。

  注意事项:

  1、落地时,屈膝缓冲以免受伤。

  2、当幼儿熟悉游戏行进路线后,可允许幼儿不间断一个个出发,以提高幼儿运动量 。 3、幼儿最后挑战“大水坑”时帮助幼儿缓冲冲刺后的惯性。

  三、小蛇回家了

  【以自编《松松舞》逐渐放缓动作,舒缓身体肌肉】

  ·绘本引导:该回家了,我们一起回家吧(沿着地面路线逐渐放慢脚步)

  ·坐回到蒲团轻轻用手掌拍拍四肢,深呼吸、慢慢吐气,调整呼吸。

  (设计意图:由“静”至“动”再通过情节的'引导回归到“静”,幼儿与小蛇一起经历了一次勇敢的挑战与冒险。)

  活动总结

  情境创设应用于运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的是双份的快乐,既有诙谐幽默带来的快乐,也有酣畅的活动身体获得的愉悦。适宜的场地的安排,以及环境的创设, 小班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借助绘本场景作为道具引导幼儿路线,巧妙的将教育机会、幼儿学习经验以及问题解决相结合。

  《散步》教案 篇9

  教材依据

  《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人教版的一篇自读课文。

  设计思想: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情趣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教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准备:

  (1)歌曲《家和万事兴》《让爱住我家》

  (2)ppt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家和万事兴》,让学生说出歌名。背出“家和”的两句——“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现在我国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缩影。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二、听读入境,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熬分歧意思霎时散步拆散尽头粼粼背起后背蹲下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尽头粼粼自然仔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四、深入课文,寻找真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1、把握好角度: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等角度。

  2、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请同学说说喜欢的句子。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引导、点拨。

  4、过渡语。

  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老师也深爱这篇文章。我最喜欢文章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句话。

  五、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

  2、请同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背母亲是尊老的表现,妻子背儿子是爱幼的表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尊老爱幼。

  母亲老了,容不得什么闪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小心。

  3、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谈“以小见大”手法)

  4、结语。

  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他们既善待衰老生命,又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能日趋和谐!他们真了不起!

  六、畅谈收获、畅叙亲情。

  那么,三十年后,各位同学也人到中年,你们会以文中的“我”与“妻子”为榜样,善待老人,勇敢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担子吗?同学们,旅途中你一定受益匪浅吧?请谈一谈。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3、同桌交流。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八、板书设计

  散步

  1、人物:母亲:老迈、顺从、爱幼

  我:孝敬

  妻子:贤惠、孝顺、克己、体贴、温柔

  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2、时间:春初

  3、地点:南方田野

  4、事件:散步,一波三折:⑴母亲不愿出来

  ⑵走大路小路分歧

  ⑶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

  5、情感:浓浓亲情: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祖孙情【敬老爱幼、互敬互爱】

  《散步》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轻重缓急地朗读课文,读进角色,读出感情;

  (2)通过自身品味及合作探究,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中所具有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

  (3)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难点:(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意境美;

  (2)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多媒体激趣,导入情境:

  (课前播放温情media show,带动学生情绪,感受充满温馨的氛围,为下面情感的宣泄及活动的参与做铺垫。)

  2、出示目标及学法指导

  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声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认真听读

  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

  学生自由朗读 ,互相讨论

  三读课文,美点寻踪,感悟语言的魅力

  学生自由活动,或读,或背

  3、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并回答几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字词)

  ① 参与散步的人物?散步的'地点?散步的季节?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原词回答)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田野;

  ② 这是一次_________的散步?用一句话概括。

  举例:这是一次春天里的散步;这是一次一家四口的散步;这是一次感受亲情、珍惜亲情的散步。

  4、二读课文:

  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

  (出示讨论题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落脚点一:劝母散步,让生命延续

  (1)我们知道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我为什么还邀请她出来?

  (2)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散步?真的是因为身体不好吗?

  落脚点二:爱的抉择,把爱延长

  (1)母亲和儿子发生了什么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2)在大路与小路中间,“我”最终决定遵从母亲,委屈儿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约定?

  (3)母亲后来为什么决定改变主意走小路?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落脚点三:背起“世界”,让爱传承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怎样理解“整个世界”?

  5、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读一读。

  (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写出了)......”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这篇文章的欣赏,我们可重点从情趣盎然、含义丰富、意在言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修辞丰富、描写细腻、感情丰厚、角度独特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选段,学生自选感人或优美的语段或词句品读,读出感情。)

  6、当堂检测

  又一个美丽而神圣的母亲节刚刚过去,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请在贺卡上写下你要对妈妈说的话)

  要求:(1)50字左右的表达

  (2)可叙事,也可抒情。

  (3)请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修饰你的表达

  7、布置作业:

  (1)真情: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可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在自己的日记里。

  结语: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咖啡;亲情应该是海军稚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倒杯水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的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和践行。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的深情回报。

  附板书设计:

  散步

  生生不息

  意境美

  尊老爱幼

  人情美

  传承责任

  哲理美

  《散步》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一、情感朗读,感悟浓浓亲情。

  二、品味语言,感受散文语言美。

  三、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深刻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互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相亲相爱》。

  2、导语: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这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家庭,每个家庭每一天都发生着许多美妙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家庭,来感受一下这个家庭中所发生的美好的亲情故事,你一定可以从中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体谅、和睦相处的美好。

  3、现实课题、作者。

  走进莫怀戚,了解作者(出示投影,师读生明确)。

  二、朗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进课文,听读感知(出示投影、播放录音)。

  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给加点字注音:熬、霎时、嫩芽、分歧、粼粼

  师提问,正音。生齐读两遍

  3、结合句子,解释下列词语(生答,师引导,出示答案,完成投影)。

  (1)母亲信服的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信服:原意是相信并佩服,这里是相信并听从的意思。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意思是每个人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4、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点拨:本文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读时语气要温和,语调要平稳,声音不能过高或过低,亲切中要含着庄重。

  找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把文章再读一遍。

  (读后纠错、评价)

  5、听读后完成下列各题(投影)。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怎样?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跳读课文,评谈人物(投影)

  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请有感情地读出文中对他/她的描写。跳读完成后击出一家四口人的投影,并逐一提问,根据提问完成板书。生答后总结出:

  母亲:体谅儿子,疼爱孙子

  “我”:孝敬母亲

  儿子:聪明懂事

  妻子:贤惠、明理

  最后追问:这几个人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尊老爱幼

  这个家庭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幸福和睦

  2、品味语言,感悟亲情

  (1)本文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请同学们用圈点法画出你喜欢的地方,然后互相交流,说明喜欢的理由。(你可以仿照下面两个例子的样式来说一说)。

  例①:我喜欢“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熬”有耐苦支持的意思,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例②:“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句话把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写活了。

  (2)引导学生逐段分析,回答,总结。

  (3)重点点拨:“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并认真揣摩其中内涵(投影“背世界”)。

  问A:“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要这样?

  B: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体现了什么?

  四、拓展迁移,寻找亲情

  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请回忆发生在你家中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把它讲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五、总结反思

  六、布置作业

  请把发生在你家中平凡而感人的亲情故事用笔记述下来。

  播放《让爱驻我家》,在歌曲声中结束。

  七、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尊母亲:体谅儿子儿子:聪明幸

  老疼爱孙子懂事福

  爱和

  幼中年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睦

  “我”:孝敬母亲妻子:贤惠

  明理

  《散步》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了解其作画手法。

  2.能用多种工具、材料尝试,大胆表现兔子先生去散步的情景。

  3.喜欢进行美术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幼儿阅读过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

  2.颜料、纸笔(铅笔、水彩笔、水粉笔)、抹布等。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读过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兔子先生可爱吗?那你们知道这只可爱的兔子先生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二)猜测示范,了解作画手法。

  1.猜测交流。

  教师:你认为兔子先生是怎样画出来的?请小朋友相互说说。

  2.示范讲解。

  3.教师。

  教师:原来兔子先生,并不是用白色颜料画出来的,而是以其他颜料涂在白纸上,把兔子先生的.样子"围"出来的,再点上小小的红眼睛,一条咖啡色的嘴巴,加上一条黑条纹的红领带。

  (三)欣赏图案,交代作画要求。

  1.欣赏图案。

  教师:你们还记得兔子先生散步时去过哪些地方?

  2.构思作品。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兔子先生可能还会去哪里散步,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3.交代要求。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想好再画,帮助幼儿解决作画中出现的问题。

  (五)展览评析。

  教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大家创作的《兔子先生去散步》。

  活动延伸:

  家园活动: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画一画,除了兔子先生,你还可以画画其他的事物。

  《散步》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导入新课

  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上帝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所以才创造出母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五、教学新课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请同学们翻开书,集体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5’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1’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3’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5)互敬互爱的·家人……

  (同学们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4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4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4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3)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4)(同学们的描写细腻生动,想象也切合情理,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经达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说法就是“成了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

  (三)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

  (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学校12月份要举行一个发短信比赛,现在我们就先预演一下。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四)教师小结:

  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散步》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了解幼儿园周围的环境。

  2. 积极参与观察记录和统计活动。

  3.会用图形符号作统计标志。

  活动准备:

  1.调查表

  2.事先选好幼儿园附近建筑景观或商店变化较多的街

  活动过程 :

  一、组织幼儿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中午吃完午饭会一起做什么事情呢?

  二、讨论制定散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师:今天,我们要到幼儿园的外面去散散步。可是,到外面去散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2、提醒幼儿注意户外活动的安全。由于路上车多,请幼儿排好队伍跟好老师,不要随意走动。

  三、带领幼儿散步并及时地记录。

  1、组织幼儿到户外散步,沿途引导幼儿看景物、商店、标志物或古迹、老房子等,并记下有趣的东西。转弯时,特别提醒幼儿注意转弯的方向。

  师:今天,我们散步的'时候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要记录一份调查表。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将看到的商店数记在记录单上。

  四、散步后的交流活动。

  1、全体幼儿一起讨论分享沿途的所见所闻,并整理记录单。

  2、将所看到的商店数,写在大的记录单上,贴在语言区让幼儿自己讨论说一说。

  《散步》教案 篇15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文章用人物性格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来的一条家庭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

  2、理解文章是如何围绕主题思想来写的。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

  1、成语故事:(注意联系前面的几个成语) 两袖清风,画龙点睛, 5’

  2、导入 :从课题入手,“散步”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随随便便的走走,是一种休闲的方式。那么在莫怀戚的这篇散文中,散步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且看课文第125页的文章。 1’

  3、快速地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7+2’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者比较有特点的句子划起来,并且通过这个题目想一想:作者在散步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提问,回答:

  (1)初春的时候,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四个人,在田野里散步。

  【体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等记叙文的几个要素。】

  (2)主题:尊老爱幼。

  4、再仔细的阅读文章,想一想“尊老爱幼”的这个主题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要找出具体的字和词。) 4+6’

  师注意:同学回答之后,主要让学生来回答这些细节与主题有什么联系,反映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师只做适当的指导。

  归纳:正因为有这个主题的存在,人物的性格都要服务于这一个中心。而是不是他所有的性格都可以服务于这个中心呢?不是的。因此,作者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性格来写,选取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那一部分性格来写。这也是我们作文中要学习的一个重点之一。撇开作文不说,就这一部分的性格也都可以让我们来

  过渡:这些性格只是他们众多性格当中的'一个方面,为什么其他的方方面面的性格都不写,而只写这个性格呢?因为要围绕文章的主题,要让人物的性格服务于主题。但是就这一部分的性格,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感受。现在,我们不妨把这种感受说出来,在你们每个四人小组中谈谈: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5、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5+7’

  师注意:尽量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在适当时候,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反驳,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脚,能否坚持住观点。

  如有出现辩论的情况,则在第二、三轮打住。

  我:孝顺。

  母亲: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6、联系生活: 7’

  不管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总之,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因为他们很和睦,很温馨,因为他们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有着一颗尊老爱幼的心,一颗相互理解的新。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假如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我们不妨来想一想:当你晚上吃完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爷爷奶奶要看戏剧,父亲要看新闻,母亲要看连续剧,而你要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听你的,你该怎么办?

  提问最多不超过五位同学。

  归纳:说明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不容易。毕竟“孝顺第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祝贺语。)

  7、作业 : 1’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这周的周记。字数不少于500字。

  板书:

  散步

  莫怀戚

  初春,一家人,田野,散步

  我:孝顺。

  母亲: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20xx年12月4日定。

  《散步》教案 篇16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2.把我朗读技巧,学会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把握语言所表达的感情。

  3.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什么是“对称句”“回环句”并品味。

  难点

  1.熟读课文,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2.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什么是“对称句”“回环句”并品味。

  一、预学单(课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熬过()分歧()霎时()水波粼粼()

  2.根据课文内容,在下列的缺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大块小块的新绿地铺着。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的父亲。

  (3)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终不愿意。

  3.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树枝上的嫩芽儿也蜜了。()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

  (4)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很轻。()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足球的发展壮大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B.《奔跑吧兄弟》这个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邓稼先作为一个国内外展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5.文中“有的浓,有的淡”中的“浓”意思是()

  A.气味或味道很重。

  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C.这里指颜色深。

  D.程度深。

  6.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二、互动单(课堂)

  探究点一:本文通过一件平凡的小事,揭示了什么主题?

  探究点二: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探究点三: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

  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课堂练习

  7.朗读下列语句,标注朗读重音,体会句子的丰富内涵。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

  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8.找出文中对称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9.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四、课后练习

  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

  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反思总结(困惑或收获)

  《散步》教案 篇17

  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1、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 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 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 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 “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六、真诚行动,建设亲情。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 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七、结束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散步》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泛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五、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七、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八、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散步》教案】相关文章:

散步的教案09-03

《散步》教案08-23

《小蛇散步》教案09-16

散步小班教案01-16

《散步》教案15篇11-29

小线条散步教案10-22

《散步》教案(精选20篇)09-21

《散步》教案(15篇)09-07

《散步》教案设计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