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空气的力量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空气的力量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空气的力量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科学现象,初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塑料小吸盘、饮料包装盒、吸管、玻璃杯、硬纸板、小盘子、蜡烛、水盆
活动过程:
一、玩玩小吸盘
1、教师出示吸力球,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没有胶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盘上的?
2、用吸盘试着吸一吸,吸盘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样让吸盘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盘,有什么感觉?怎样轻松地拿起吸盘?
4、两人一组,将吸盘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开吗?
5、想一想,是谁把吸盘粘住了?
二、玩玩饮料盒
让幼儿向空饮料盒内吹气,再吸气,观察包装盒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吹气时纸盒会鼓起来,吸气时纸盒会瘪下去?
三、小实验:流不出来的'水让幼儿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块硬纸板盖住杯口,用手按在纸板上把杯子倒过来,再慢慢地松开手,观察有什么现象。水流出来了吗?想一想为什么?
四、小实验:谁让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蜡烛,倒入少量的水,点燃蜡烛,然后将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引导幼儿说一说谁让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钢笔、针管、吸盘玩具等实物,小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
大班科学空气的力量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力量和它的反作用力。
2、探索用气球使小车向前行驶的方法。
3、愿意交流实验中的发现与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空的力量,知道什么是空气的反作用力。
难点:探索利用空气的反作用力,使小车向前行驶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孩子们有玩气球的经验,会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
2、使用过双面胶粘贴固定物品;
物质准备
1、两个充好气的气球,两根长绳。
2、相同的玩具小汽车若干;
3、记录表、笔、双面胶若干;
4、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通过提问,让幼儿回忆以往玩气球的经验,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提问:(1)、“你们玩过气球吗?都是怎么玩的?”幼儿回忆和交流。
(2)、“气球里有什么?”
2、探索气球会怎样运动。
(1)、教师手持充好气的气球尾部,提问:如果老师松手,气球会怎样?
(2)、教师验证幼儿猜想:把气球的嘴松开,气球会乱飞。
(3)、师幼讨论:当老师松开手的时候,气球刚才向哪个方向移动呢?
(4)、小结:松开气球的嘴,气球会向头部的方向移动。
二、进行部分
1、感知空气的力量。
(1)、情景演示:两名教师分别拉住两根绳子的两头,绳子上固定好用吸管连接的方向、颜色不同的两个气球。
(2)、播放课件,展示气球移动的慢动作,了解空气的反作用力。
2、小车跑起来。
(1)、结合本节活动,引发幼儿思考:“小汽车没电了怎么办?”
提问:“气球放在小汽车的什么位置能使车跑起来呢?”
3、幼儿分组实验:小气球放在汽车的什么位置,汽车可以跑起来?
(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用双面胶将充好气的气球粘在小车的不同部位,小车在跑道上实验,粘在哪个部位能使小车向前跑,并在记录纸上进行记录。
(2)、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做好记录。
(3)、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配合记录表讲解)
(4)、幼儿通过实验结果达到共识:气球放在小车的尾部可以使小车向前跑。
4、教师总结: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是有力量的,今天空气的力量帮助我们让小车跑起来了。那么他还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呢?
三、延伸环节。
播放“喷气式飞机”表演视频,帮助幼儿提升气的反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幼儿继续寻找空气在生活中的科学奥秘。
活动总结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抓不住的',但空气是有力量的。这一特性很抽象,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对空气教学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
首先,幼儿回忆以往玩气球的经验,通过松手的气球会乱飞,引出猜想“气球的移动有没有方向呢?”继而设计了一个情景为幼儿验证猜想,帮助孩子发现:气球会向气球头部的方向移动。
其次,用空气的力量帮助小车跑起来,这个探索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反作用力这一特点。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
大班科学空气的力量教案3
各位园长、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它是“空气”科学系列活动中的一个子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离不开空气,它不仅孕育了生命,而且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从“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在哪里”到“空气与风”“空气的压力”,我们生活中有关空气的科学现象太丰富了。对大班幼儿而言,在中小班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知识和体验,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对象后,我选择了将“空气流动产生风”作为本次活动的感知探究点,引导孩子通过探究体验如何产生风,引发幼儿对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空气的利用等问题的关注和探究萌芽。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针对我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① 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的现象;
② 运用所获得的体验探索怎样让水上的风车转动起来;
③ 能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3、活动的重难点:空气虽无所不在,但它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我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感
知与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难点为迁移经验解决“让水上风车转动起来”的问题。
4、活动准备: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结构及投放很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构成问题情境的探究点,有时甚至影响到活动的成败。我为活动做了以下的准备:
一是经验准备:玩过魔术“不湿的.报纸”,开展过与空气有关的活动。
二是物质准备:
① 大小、高矮不同的杯子(有洞与没洞的)
② 风车(数量为幼儿人数的3倍)
③ 报纸若干
④ 擦手布人手一块
⑤ 塑料盆4个(四个水盆中水量的放置可分两种,一种为高水位,水面与杯子的高度一样,可以发现水泡的现象;另一种是低水位,水面低于杯子,易感知气流的现象。)
三是空间准备:幼儿半圆型集中;分组操作采用五张桌子,分5组进行操作。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
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教法有:操作法、设疑法、经验迁移法、猜想—验证法。
首先是操作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是幼儿
建构经验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共安排了四次操作活动,从而保证了幼儿有充分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孩子们“动”起来。
其次是设疑法,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通过提问,会提示幼儿探究的线索,
引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对所感知的经验进行整理。本活动大量运用了设疑法,“为什么上次变魔术时纸不会湿,而今天的纸都湿了呢?”“为什么有孔杯子里的纸会湿,没孔杯子里的纸不会湿?”“用什么办法能让风车转起来?”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支持着幼儿的探究逐步深入。
再次在活动中,我还运用了经验迁移法,经验迁移能够帮助幼儿在新经验与旧经验间架起桥梁,使新经验的掌握更容易。我在第一环节、第三环节分别运用了经验迁移的方法。
此外我还将采用猜想——验证法,这是法国“做中学”教育模式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设想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案,然后实施方案,验证其可行性。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给幼儿一种做事的方法和研究的态度,体现了新《纲要》中终身教育的理念。本活动在解决“怎样让风车转起来”这一问题中运用了该方法。
三、说学法
我们总是说“教学方法”,可见学法与教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参与探究,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试一试等方法,在与材料、同伴、老师的互动中,感受空气流动产生风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发展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善于学习同伴经验的能力。
四、说活动程序
本次活动设计力求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与投入,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儿童发现和探究的过程,真正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此,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入活动,我将采用问题“前几天我们一起玩了魔术‘不湿的报纸’,谁记得是怎么做的?”,引发幼儿回忆变魔术的操作要求。此环节重在激活幼儿有关的经验和技能储备,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本环节预计时间为3分钟。
第二环节:动手探索,感知现象
我出示纸杯(杯底有洞),提出要求“请你们按上次的方法再变一次魔术,看看把纸放在杯子里是不是一定不会湿”,从而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在操作中将发现纸湿了,引发与原有经验的冲突,产生疑问:为什么上次变魔术时纸不会湿,而今天纸都湿了呢?这时我会适时地引导幼儿将纸杯与上次魔术用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有孔和没孔。接着,我将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有孔杯子里的纸会湿,没孔杯子里的纸不会湿?启发幼儿将两个杯子倒扣水中,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发现有孔的杯子快速放入水中时,会有气流从孔里出来,还会冒出气泡。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幼儿创设交流的机会,请幼儿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分享彼此的发现,同时,还要帮助
幼儿提升和梳理感知到的经验,通过“是什么从孔里跑出来了?”“这些气泡是怎么来的?”等问题,让幼儿明确从孔里出来的是空气,空气流动会产生风,从而顺利进入下一环节。这是本活动的重点,因此本环节我预计的时间是10分钟。
第三环节:迁移经验,解决问题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服务于生活,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将科学带到生活中和“用科学的意识”。因此,我设置了“怎样让小风车转起来”这一问题情境,让幼儿运用感知体验的科学现象来解决具体问题。
教师出示泡沫小风车,鼓励幼儿猜想:用什么办法能让风车转起来?孩子们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想出的方法可能有用嘴吹、向前跑动、用水流等,个别幼儿会运用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理让风车转起来,对于幼儿的猜想,我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动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让风车转起来。由于上述活动将使孩子们的操作探索欲望得以调动,玩一玩、试一试,验证自己的猜想也就会水到渠成。操作之后我将请幼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让风车转起来的,分享同伴的成功。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引发幼儿关注用空气流动产生风的方法让风车转起来,鼓励幼儿选择大小、高矮不同的有洞纸杯,在水中以振动的方式,使空气从小孔中挤压出来产生风,带动纸杯顶上的风车转动,从而进一步巩固获得的知识经验。本环节是难点,注重师幼互动,预计时间为12分钟。
第四环节:引发新的探究点,延伸探究
活动的最后,让幼儿自由地围在我的身边,抛出问题:刚才你们都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试过了吗?有什么感觉?那杯子的大小和风车转得快慢有没有关系呢?我们下次再试试吧。我预计这个环节时间为5分钟。
【大班科学空气的力量教案】相关文章:
空气大班科学教案11-21
大班科学好玩的空气教案01-06
大班科学《空气》教案(通用15篇)03-01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精选18篇)03-17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测定空气的存在》09-20
大班科学测定空气的存在教案09-07
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09-12
大班空气教案03-27
大班空气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