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手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师的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的手教案1
活动内容:
语言:儿歌:老师的手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儿歌的名称和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让幼儿能理解通过老师的手,使自己学到很多本领,从而教育幼儿要尊重老师。
3、读准字音:呷、身、直、捏、冲、咩、嗖、真。
活动准备:
1、纸折的小鸭、泥捏的小狗、,绘画小羊及自制的.飞船(可用七巧板制作)。
2、录音机,录音带。
3、课前介绍过教师节,幼儿已经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具(纸折的小鸭、泥捏的小狗、,绘画小羊及自制的飞船),让幼儿欣赏。边欣赏,边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谁做的?使幼儿感到老师的手很灵巧,以引起兴趣,激发求知欲。
2、学习儿歌
⑴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同时,按诗歌情节,依次把教具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两遍诗歌。
听清楚诗歌中将了些什么?
⑵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折、捏、画、做等动词。
老师的手会做什么?
⑶分节教学,让幼儿看实物,说出老师的手巧在哪里。在分节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每小节中关键词进行教学,并指导幼儿读准字音:呷、身、直、捏、冲、咩、嗖、真,启发幼儿用生动的语调来学习朗诵。
⑷完整朗诵练习,提醒
幼儿注意节与节之间的停顿,处理好象声词的朗读,继续知道幼儿生动地朗诵诗歌。
⑸教学游戏“儿歌录音比赛”,组织幼儿评讲。
3、启发幼儿联想,进一步激发有热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老师的手教案2
设计思路: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的手很巧,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做事。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选用这首琅琅上口的诗歌来赞扬老师,并在教学中让幼儿掌握诗歌的结构,为仿编作准备,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仿编一段诗歌。
3、激发幼儿热爱自己的老师。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
难点:尝试迁移句式仿编一段诗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展示老师的各种作品,大家一同欣赏。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的手变出来的,老师的手很能干,很灵巧。
(二)学习朗诵
1、老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2、分段学习诗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3、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叫什么呢?
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3、把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录下来。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淡化了文学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艺术欣赏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形象性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浅显,非常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老师的手教案3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版教材第四册《老师的手》一课。
翻开第四册教材,我们可以看到一共有39课,除此之外还有5课综合实践活动,5课表达,教材不仅教学内容多,而且每一课的识字量写字量都很大,《老师的手》一课就是这样一篇典型的文章。它隶属于第十二版块“爱在我们中间”,讲述了母亲节这天,从小失去母爱的小道格拉斯在献给母亲的画中画上了老师的手,赞美了师爱的伟大和孩子心灵的质朴,因为真情的流露,文章感人至深,可以说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结合文章特点,我将此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着重处理读文与字的识写,第二课时着重处理巩固识字与阅读训练。
识字是我们低年级学习的重点,下面我就谈一下对本课会认的字的认识:课文中会认的字有13个,其中“表、腰、课”三个字学生在学文之前就已大量地接触过,应该会认;“庭、猜、讶”这三个字简单易记,相信通过预习、读文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可以自行掌握,像这样的两部分,我的定位就是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而“勃、握、赐、测、怯”的读音容易读错,“肴”和“恒”二字在生活中也不太常见,那么这样七个难读难记的字则是第一课时识字教学的重难点。
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班学情,坚持以课标对第一学段提出的教学目标为指导思想,本着科学性、有效性的原则,我为第一课时确立了四个教学目标:
1、在课文及其它的语境里能够正确认读13个会认的字和8个会写的字。
2、学生能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给会写的8个生字正确扩词,并进行词语积累。
3、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生字,书写时做到姿势正确、结构合理、干净整洁。
4、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能够简单地复述。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反馈预习,强调难读字音”。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辅导及促进作用。于是在课前我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了有效的预习,通过预习中的“三读一查”学生自己就完成了对会认、会写字的初步认识,熟悉了课文,带着问题进课堂,有备而来。我的这节课就是在这样的学情下设计切入的。于是在第一课时的开课,围绕着预习就提出“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在课堂的一开始,孩子们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结合预习谈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生字的认识,提炼出了读音难读和不常见的字。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这七个重点学习的字按顺序出示了带有拼音的和去掉拼音的生字,引导学生开火车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读、当小老师带读,通过多种活泼有趣的读,使学生掌握了难读难记生字的读音。有效的预习是课堂省时高效的源泉,不但可以有效地化解了识字的重难点,而且在对预习的交流中,教师也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问题所在,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设计,使得自己的教学更具指导性与针对性,更好地“以学定教”,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
第二个环节是“认读生字,正音、记忆字形”。
《课标》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目标首先的定位就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结合本班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稳定,但他们喜欢帮老师找错这一特点,在教学完重点生字后,我说“一定要记住这些字的读音,才可以准确地读文,下面老师读课文,大家注意听老师读的对吗?”一个问题抛出孩子们像侦察兵一样个个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专心地开始听读课文。虽然没有找到错误,但他们怀着想和老师比一比的心理依然兴趣高涨地自读起课文。在自读的感悟中正音之后,孩子们进入了他们最喜欢的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在小组中他们自已做主人,畅快淋漓地在小伙伴中交流自己识字的方法,共同感悟识字的乐趣。这样学生就将会认、会写字的初步识认基本完成了。
如何进行进一步巩固识记呢?就是在课文、词语这些学生熟悉的语境里反复复现中识记,这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巩固识记”阶段。
在这节课中,识记生字这部分,我按照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读文章、读词语、读生字。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检测读文中,我引导学生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每人选择一个自然段读,提出的要求是“请你准确读文,其他的小朋友注意听,他读得是否正确?”孩子们自主地在学习中体验着、交流着;接着由文及词,我又向孩子们提出了挑战,“老师将带有生字的词从课文中请出来,你还能正确认读吗?”最后由词到字,开火车读生字。相信大家不难看出落实识记生字这一重点,在课堂中是有梯度的呈现的。
字都会认了,会写的字还有一点就是结合字义,能够正确扩词,这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积累应用,复习巩固生字”。
遵循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的原则,落实这一目标有三步,第一步是学生在小组交流字形的同时交流自己在预习中所查的词语,第二步在全班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老师将更多的带有生字的词出现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认读感悟。这样呢,通过集体的交流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积累了词语,同时学生又在一个新的词语环境中,对生字进行了复习巩固,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第三步,教师出示一段带有生字的段落提出“在这段文字中藏着我们今天新学的生字,来,让我们读一读、试一试!”学生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学习热情也高涨的同时。完成了课堂既定的教学目标。
低年级的语文课堂除了识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正确书写。在第五个环节指导书写中,我主要抓笔顺难、结构难、细微变化难三方面字来进行指导,力图做到省时高效。在这节课中,笔顺难抓“级”字指导;结构难抓“表”字;细微变化上指导了“班”。其余的字则学生自己观察书写,这样的书写指导完全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最后再让学生跟着课件书空,在课本上描红。做到了《课标》要求的“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
老师的手教案4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片,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学习诗歌,并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
2.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萌发爱老师的情感。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较流畅地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纸、橡皮泥、笔等物品
2.事先做好的自制作品若干
3.《老师的手》课件
活动过程:
一、展示教师制作的各种手工作品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都是什么呢?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谁做的'呢?
二、欣赏图片,了解诗歌内容
三、学习诗歌《老师的手》,并理解诗歌内容
师:你们看到的这些作品都是老师亲手做的,你们觉得老师的手灵巧吗?老师的手还能做什么呢?大家都说的都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1.完整欣赏诗歌,初步熟悉内容
提问:诗歌里说老师的手会做什么?
2.逐一制作儿歌中的作品,帮助幼儿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并用肢体动作表示。
教师现场制作一只折纸蛙,(学习动词:折)青蛙是怎样跳的,谁来学学看?(学习词语:蹦蹦跳跳,并做蹦蹦跳跳的动作)依次学习动词:捏、画、做。
3.幼儿学念儿歌,可以个人或小组表演并朗诵
师: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一起学一学这首诗歌吧。谁愿意上来响亮的念给大家听一听?
四、鼓励幼儿认真地和老师一起学本领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能干呢?只要认真地和老师一起学本领,你就能变得更能干哦。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图画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诵诗歌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我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进行适当调整,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这使我感悟到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需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
老师的手教案5
设计思路: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的手很巧,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做事。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选用这首琅琅上口的诗歌来赞扬老师,并在教学中让幼儿掌握诗歌的结构,为仿编作准备,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仿编一段诗歌。
3、激发幼儿热爱自己的老师。
4、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
活动难点:尝试迁移句式仿编一段诗歌
活动流程:
活动导入——学习朗诵——仿编诗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展示老师的各种作品,大家一同欣赏。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的手变出来的,老师的手很能干,很灵巧。
(二)学习朗诵
1、老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2、分段学习诗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3、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叫什么呢?
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3、把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录下来。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图画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诵诗歌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我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进行适当调整,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这使我感悟到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需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
不能只注重教学的步骤,而没有真正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通过反思,使我充分认识到,每一个教学活动安排,都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教学,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通过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实践整理,我感知到了活动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为了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理想,我更要有勇气面对我的失败,努力去改正自己的教学失误,切实自己的教学能力,以达到追求有效教学的目的。
老师的手教案6
实验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每只上有五个指。会说五个指的名称。
2、能正确运用词:两只,一双。
3、了解的作用,知道要保护。
活动准备:
《十个朋友出来走》音乐,字卡“两只,一双”。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游戏:听我说,跟我做“小小拍一拍,我把小举起来。小小拍一拍,我把小放下来。小小拍一拍,我把小往前伸。小小拍一拍,我把小往后伸。小拍一拍,我把小抱起来。小小拍一拍,我把小藏起来。”
二 基本部分知道人有两只,两只的`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1)数一数你有几只老师请幼儿数一数自己有几只(两只),出示字卡“两只”。
(2)知道两只也叫一双小朋友都有两只,比一比你的两只是不是一样大(教幼儿比的方法,将掌合起来,指对指)
小结:两只一样大,所以也叫一双。出示字卡“一双”。
(3)游戏:
1、老师说“一只”、“两只”“一双”请幼儿举。
2、数一数,一只手上有几个指。(从拇指开始,按次序进行,口一致地点数,数好后再换一只数。)小结:每只上有五个指。
3、学习五个指的名称。比一比,五个指长得是不是一样长。(让幼儿自由讲)找出你最长的指,并把它捏住。
老师介绍:“这个指长在中间,所以叫它中指。”
老师伸出大、小拇指,问幼儿:“哪个大,哪个小?”(让幼儿也伸出大、小拇指。)
老师请幼儿伸出一个指点东西(幼儿伸出食指)
老师介绍:“点东西的指叫食指。老师介绍:“还有一个指没有名字,我们叫它无名指。”
以游戏形式小结:请幼儿捏住中指,翘起大拇指,伸出食指、小指和无名指等。 休息:大拇指睡着了,食指睡着了,中指睡着了,无名指睡着了,小指睡着了,我们都睡着了。
4 、手的作用。大家都有一双,那么有什么作用呢?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有一双小小,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小小,一共十个指头。有了一双小小,能洗脸来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歌中说,能洗脸能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还能做什么呢?(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讲述的作用。)
5、手的本领很大,能为我们做许多事,假如我们没有了,会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不要用刀子或剪刀把弄破,不要咬指头,勤剪指甲,勤洗,冬天还要擦护霜。
三 结束部分
欣赏指游戏 《十个朋友出来走》
老师的手教案7
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仿编一段诗歌。
3、激发幼儿热爱自己的老师。
准备:
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重点:
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
难点:
尝试迁移句式仿编一段诗歌
设计思路: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的手很巧,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做事。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选用这首琅琅上口的诗歌来赞扬老师,并在教学中让幼儿掌握诗歌的结构,为仿编作准备,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流程:
活动导入――学习朗诵――仿编诗歌
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展示老师的.各种作品,大家一同欣赏。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的手变出来的,老师的手很能干,很灵巧。
(二)学习朗诵
1、老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2、分段学习诗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3、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叫什么呢?
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3、把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录下来。
老师的手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理解动词:“折、捏、画、剪”,练习发音:老师、手。
2、感受教师的心灵手巧,激发心中对教师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的手工作品:折纸青蛙、泥塑小猴、剪纸小羊、手工纸飞机各一个。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手工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2、你们知道这些好玩的手工作品是谁做的吗?是怎么做的呢?
3、引导幼儿学习动词“折、捏、剪”。
二、欣赏儿歌
1、教师边朗诵儿歌,幼儿跟念。
2、幼儿学念儿歌,教师用手工作品提示相关内容。(重点提醒幼儿发清楚“老师、手”的字音。)
三、师幼合做游戏
1、幼儿念儿歌,教师在“呱呱呱、蹦蹦跳、咩咩叫、飞得高”处做模仿动作。结尾一句大家一起念。
2、教师念儿歌,幼儿模仿动作。
老师的手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并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
2、产生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重点:学习诗歌,并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事先做好的自制作品若干。
2、纸、橡皮泥、笔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展示教师制作的各种手工作品。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都是什么呢?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谁做的呢?
二、学习诗歌《老师的手》,并理解诗歌内容。
师:你们看到的这些作品都是老师亲手做的.,你们觉得老师的手灵巧吗?老师的手还能做什么呢?大家都说的都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1、完整欣赏诗歌,初步熟悉内容。
提问:诗歌里说老师的手会做什么?
2、逐一制作儿歌中的作品,帮助幼儿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并用肢体动作表示。
教师现场制作一只折纸蛙,(学习动词:折)青蛙是怎样跳的,谁来学学看?(学习词语:蹦蹦跳跳,并做蹦蹦跳跳的动作)依次学习动词:捏、画、做。
3、幼儿学念儿歌,可以个人或小组表演并朗诵。
师: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一起学一学这首诗歌吧。谁愿意上来响亮的念听一听?
三、鼓励幼儿认真地和老师一起学本领。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能干呢?只要认真地和老师一起学本领,你就能变得更能干哦。
附《老师的手》
老师的手,真巧!折只青蛙“呱呱呱”——蹦蹦跳跳。
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老师的手,真巧!做艘飞船“嗖嗖嗖”——飞得高高。
老师的手教案10
活动目标:
1.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3.激发幼儿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老师事先做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如:折纸小鸭、泥工等。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会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一、看作品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作品好看吗?那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朗诵诗歌,边朗诵边拿出相应的作品,用声调手势强调突出诗歌中的动词。
(1)展示纸工“小鸭”,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强调动词“折”与“摇”,下同。)
(2)展示泥工“小狗”: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3)展示绘画“小羊”: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4)展示自制的飞机: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四、幼儿尝试连贯朗诵。
五、针对诗歌内容提问,引导幼儿讨论。
师:诗歌里说的是什么?
师:老师的手真巧,你们知道老师还会做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鼓励幼儿认真和老师一起学本领,让自己变得更能干。
六、幼儿仿编诗歌。
教师出示其他通过“折、画、捏”的作品,请幼儿创编诗歌。
附诗歌:老师的'手
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图画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诵诗歌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我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进行适当调整,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这使我感悟到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需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
【老师的手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05-03
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04-12
老师的手的幼儿园教案04-17
《老师的手》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5-08
幼儿园老师对“手”课程的教案06-01
春天的手教案03-02
手与脚教案01-04
认识手教案02-25
爸爸的手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