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2-01-17 08:19:30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水教案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水教案4篇

水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我园每个班都有一块种植地,每天都是小朋友轮流去给这些植物浇水,并要求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做好观察记录。有一天,有个小朋友突然问我:“老师,这些植物为什么和人一样可以慢慢长高呢?”我风趣的回答:“因为你们每天都给水它们喝呀!”没想到这个小朋友追问我:“它们又没有嘴巴,怎么喝水呢?”这个问题把我问倒了,想做回答,又怕不科学。于是我就去查阅了有关资料,这一查,才发现小小问题学问还真不小:原来植物吸收水分还属于一种物理现象——毛细现象,并且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只是往往被我们忽略了,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会爬高的水宝宝》。

  这一活动紧紧围绕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1、有好奇心和初步的科学态度,愿意自己动手探究问题。2、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感性认识。3、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倾向。这三点来设计,我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蕴含在操作活动中,并运用启发、引导、直观形象法、讨论法,表扬鼓励等教学方法激励孩子们去操作探索。

  环节一:提供给孩子许多材料,让他们自由操作,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能与同伴分享、交流。重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的欲望。

  环节二:幼儿带着疑问看课件,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初步了解物体的毛细现象,引出活动主题。

  环节三:是实验的验证阶段,也是本活动的重点。通过毛细玻璃管的实验,科学地验证了毛细现象,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环节四:把科学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论证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同时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让知识得到了迁移。

  环节五:是活动的延伸。通过游戏——给水搬家,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2、了解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在实验中能主动与人合作。

  【活动准备】

  课件、医用毛细玻璃管、各种颜色的颜料水、毛线、宣纸、棉布、餐巾纸、粉笔、纱布、拖把、抹布、棉花、海绵、幼儿事先折好的纸睡莲。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实验,观察物体的'变化情况,并引导幼儿思考物体变化的原因。

  幼儿讨论:为什么把物体一端放入水中,没放进去的部分也湿了?水是怎样上去的?

  二、看CAI课件,初步了解物体的毛细现象。

  引导幼儿总结:许多物体中都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管道,水就是顺着这些小管道爬到物体上面去,这一现象叫毛细现象。

  三、幼儿做玻璃管实验,验证这一现象。

  小朋友每人一根细玻璃管,插入红颜料水中,观察水爬到管中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用毛细现象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幼儿解释前面做的各种实验,水是怎样爬到纸、粉笔、毛线、纱布等上面去的。

  2、解释花为何开得那么美?它是怎样喝到水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属于这一现象?

  3、游戏:睡莲开花。并思考这是为什么?

  五、活动延伸:

  游戏:给水搬家。

  水宝宝想住到大一点的房子里去,我们怎么帮助它(不用倒的方法)。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

  2联系背景领悟本文的主旨和写作目的

  能力目标:

  1理请文章思路,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2培养学生探究寓言式杂文的主旨的能力

  3学会运用寓言式杂文的形式进行写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批判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探究本文的主旨和写作目的

  2鉴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制作图表法设置情景法问答法

  点拨法迁移训练法

  学生学法:

  表演法图表法体验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迁移运用法

  课前准备:

  1印发本文出现的有关庄周的典故

  2学生课前预习解决疑难字词

  3排练课本剧

  所用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庄子画面]

  教师:屏幕上的老者名为庄周,战国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对现实生活的彻底超脱。当代的杂文大家刘征却让这么一个超凡脱俗的思想家穿国时光隧道,来到现代社会,愤然弃文从商,经营养鱼,可是他在养鱼的过程中处处碰壁,落了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下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让庄周来给我们演绎他的伤心往事。看,他来了......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表演课本剧[出示情景图片]

  教师评价学生表演(用尊重、鼓励、表扬的语言)

  请一位同学上前面来根据他们的表演内容,画出庄周的行踪图。注意:要标明所到之处、出现的人物,还有水价。

  师生评价庄周买水的行踪图(用尊重、鼓励、表扬的语言)

  三、探究本文的主旨和写作目的。

  [根据庄周买水图]

  1、Q1:庄周为什么买水?(养鱼)

  Q2:养鱼是为了什么?(发财致富)

  Q3:致富可以说是庄周买水养鱼最直接的原因。那更深一点的原因呢?(因为出书受阻,并且出书受阻的根本原因是“潮”来了,文中说“潮流不可阻挡”)

  Q4:那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潮”是什么意思么?

  (指的是改革开放的大潮。因为本文结尾处告诉了我们写作的时间是1988年。而且文中很多新鲜的名词都是改革开放时期常用的名词。)

  Q5:庄周顺应了这个潮流,结果如何呢?他的遭遇给我们什么启示?(处处碰壁,花了冤枉钱。不可盲目下海经商)

  2、下面我们看一下庄周买水的过程

  Q1:庄周买水都到了哪些地方?(东海、河伯、濠梁)

  这三个地方从水的容量上看有什么特点?(越来越少)

  Q2:可见地方越来越小,但态度为什么越来越好?(有钱赚,有利可图)

  Q3说到money,我们先看一下水价,由1元到10元再到50元水价一个比一个贵,最终庄周花了(4700元),谁能把这笔帐算一下?(共买100吨,每吨50元,打九折,还有女秘书的每吨2元的回扣。)

  Q4:这么多的钱被谁赚去了?(若大人<办事员>、河伯<女秘书>、濠梁<吴主任>)

  Q5:那他们是不是一伙的?你的根据是什么?(是一伙的理由:办事员不早不晚地出现,女秘书的介绍信,吴主任的东海水的提货单)

  Q6:他们合伙赚庄老夫子的钱,这些人中谁最关键?为什么?(东海若大人,官大,最有权)

  2、教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渗透正确思想)

  四、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

  (一)巧妙的构思

  1、寓言式杂文

  教师: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反映了流通领域以权谋私,哄抬物价,买空卖空的社会不良现象。像这样重大的社会问题几万字也未必说的清楚,可作者却把这重大的社会问题表现了出来,他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的呢?(寓言;什么是寓言;本文哪里体现了寓言的特点:以小见大,形象生动)

  2、跌宕起伏的情节

  教师:这篇文章是通过庄周买水的经过探究出本文的主旨,作者怎样安排庄周买水的情节的?(提示学生看庄周买水图)本文的情节结构有什么特点?(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3、活用典故

  教师:课前给大家印发这篇文章出现的有关庄子的典故,看看这些典故,再看看课文我们同学有什么发现?

  (活用了〈庄子〉中的典故和人物形象,从“濠梁观鱼”和“涸辙之鲋”里生发新意,赋予其时代的内容,化历史和现实为一体,在荒诞的.艺术效果中阐释出高层次的思想内涵。)

  (二)生动的描写

  教师:在庄周回首悲伤往事的时候,我发现有同学在笑,我想问大家为什么笑?(有趣)哪里让你觉得有趣了?(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依据,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语言、动作、肖像描写,仿佛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漫画。)

  教师小结写作特色(略)

  五、作业:

  教师:从这篇文章所表现的主旨来看,我们的当时正处于市场经济改革初期,出现一些问题是再所难免的,作者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作者能以锐利的眼光发现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拿起笔来以寓言式杂文的形式委婉含蓄地劝告政府搞好法制建设。现在我们正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也存在与建设和谐社会不协调的地方,我们当代的中学生也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针对社会的不良现象要勇于指出,也要善于指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的快速的发展。给同学留个作业:以寓言式杂文的形式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六、板书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

  鹤岗二中房永辉

  《哀江南》教学设计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仪器药品

  学生实验: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肥皂水、纯净水、浑浊河水、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点评)

  第一板块:游戏引入

  (一)游戏进入

  1、 请三位同学头戴一顶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娃哈哈纯净水”的帽子,手各拿所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让同学给“不同水”定出合适的价格。

  2、 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注: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附表一)。

  (二)分析农村和城镇饮用水的来源及认识水净化的常识

  问题1、我们班上有的同学是家住农村,请问你们家庭饮用水是什么水?

  追问1:这些水比我们原来直接用的河水、堰水比,有哪些优点?

  追问2:你们知道清洁、干净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有的同学家住集镇,请问这些同学家庭饮用的是什么水?

  追问:这些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

  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和家住农村同学们家用水的过滤原理差不多,但自来水厂净水的工艺规范得多,也复杂得多。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自来水厂的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请看网址

  小结:请同学们看教材p52—53的相关内容,回顾我们刚才共同分析和讨论的问题和方法,概括“干净、清洁的水是怎样得到的?”

  1、学生上台表演,由于定价“不公”而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

  2、几位同学心悦诚服退场。(初步认识三种水的价值)

  3、我们家用的是“压井水”或池塘中的“沉淀井水”。

  4、干净得多!

  5、此时大多数学生满脸疑惑不解的神态。用的是自来水。

  6、自来水是水厂从水源处取来自然水后经过加工,也就是过滤、消毒后得到的。

  8、学生看教材、整理知识,并记下网址。

  教师利用游戏将矛盾问题轻松有趣的引入,学生思维立即进入正题。

  第一板块教师从游戏入手,让学生从乐趣中感知最干净的水其价格最贵,从而产生认识水净化原理的欲望。教师抓住机会,结合学生现行居住实际情况深度分析学生家庭的饮水情况,这样将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事与所学习的知识有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身边的.材料挖掘大量对比因素,如农村与城镇用水等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认识。教师还应用网络打开学生的视野。

  第二板块:活动与探究

  (一) 浑浊河水的过滤

  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先仔细看一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哪些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因势利导:我们今天请同学们做过滤实验,由于这个实验是大家新认识的一个综合性操作实验,刚才有些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正是我们要认识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要求,请同学们先观察老师做一遍。(教师操作)

  教师提问2: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操作看教材中的实验图,概括老师的操作步骤。

  教师提问3:请同学们按照操作步骤自己做实验。

  教师提问4:各实验小组将自己过滤的水与其它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请实验效果好的实验组组长介绍经验,请实验效果待提高的实验组组长分析实验失败原因。

  教师提问5:我们还有一个需要深化的问题,就是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请同学们设计实验用的简易的净水装置。

  教师提问6: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发明与创造,看哪一组的杰作更胜人一筹。

  教师评价:教师先分析几组净水器的特点,然后用电脑展示外地学生的自制净水器的特点,与本班学生的创造发明比较,激发学生更大的创造欲望。

  1、学生清理仪器、药品,并汇报,有的学生及不可待地问老师这些仪器和药品有哪些作用?

  2、 学生观察实验。

  3、学生复述教师的实验,通过讨论概括教师实验的步骤。——在教师的提示下概括出“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步骤。

  4、学生实验:学生进行过滤操作,边实验边交流。

  5、学生发言,重点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并结合“一贴二低三靠”操作步骤强化知识。

  3、学生探究活动:用空饮料瓶、小卵石、砂、棉花等自制净水装置。在制作过程中每一组同学讲自制净水器的结构、功能、特点与制作材料。强调自己的净水器是简明实用的。

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净化水的方法:过滤和用明矾净化,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活动,促使幼儿建立初步的环抱意识,懂得要保护水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自制实验瓶、漏斗,棉花、布、纸若干,明矾少许,记录卡人手一份,污水一大瓶。

  知识准备:

  课前带幼儿参观运河,感受污水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参观运河的过程,说说运河的水是怎样的?你想怎样帮助运河?

  2、出示污水,模仿“污水弟弟”的语调,请幼儿来帮忙,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请幼儿说说该怎样使污水变得干净。

  3、教给幼儿过滤的方法。出示棉花、纸、布等材料,请幼儿尝试用这些材料来过滤水,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4、幼儿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演示用明矾净化水的方法。

  6、评价幼儿记录卡。

  7、小结: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让我们以后一起来保护我们的运河,保护我们的环境。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1-15

水的游戏教案08-25

水的知识教案10-08

奇妙的水教案10-14

《水》大班教案12-07

水大班教案10-22

水的变化教案06-10

水是宝教案06-14

关于水的教案06-15

《水的安全》教案06-29

【热门】水教案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水教案4篇

水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我园每个班都有一块种植地,每天都是小朋友轮流去给这些植物浇水,并要求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做好观察记录。有一天,有个小朋友突然问我:“老师,这些植物为什么和人一样可以慢慢长高呢?”我风趣的回答:“因为你们每天都给水它们喝呀!”没想到这个小朋友追问我:“它们又没有嘴巴,怎么喝水呢?”这个问题把我问倒了,想做回答,又怕不科学。于是我就去查阅了有关资料,这一查,才发现小小问题学问还真不小:原来植物吸收水分还属于一种物理现象——毛细现象,并且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只是往往被我们忽略了,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会爬高的水宝宝》。

  这一活动紧紧围绕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1、有好奇心和初步的科学态度,愿意自己动手探究问题。2、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感性认识。3、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倾向。这三点来设计,我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蕴含在操作活动中,并运用启发、引导、直观形象法、讨论法,表扬鼓励等教学方法激励孩子们去操作探索。

  环节一:提供给孩子许多材料,让他们自由操作,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能与同伴分享、交流。重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的欲望。

  环节二:幼儿带着疑问看课件,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初步了解物体的毛细现象,引出活动主题。

  环节三:是实验的验证阶段,也是本活动的重点。通过毛细玻璃管的实验,科学地验证了毛细现象,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环节四:把科学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论证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同时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让知识得到了迁移。

  环节五:是活动的延伸。通过游戏——给水搬家,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2、了解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在实验中能主动与人合作。

  【活动准备】

  课件、医用毛细玻璃管、各种颜色的颜料水、毛线、宣纸、棉布、餐巾纸、粉笔、纱布、拖把、抹布、棉花、海绵、幼儿事先折好的纸睡莲。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实验,观察物体的'变化情况,并引导幼儿思考物体变化的原因。

  幼儿讨论:为什么把物体一端放入水中,没放进去的部分也湿了?水是怎样上去的?

  二、看CAI课件,初步了解物体的毛细现象。

  引导幼儿总结:许多物体中都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管道,水就是顺着这些小管道爬到物体上面去,这一现象叫毛细现象。

  三、幼儿做玻璃管实验,验证这一现象。

  小朋友每人一根细玻璃管,插入红颜料水中,观察水爬到管中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用毛细现象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幼儿解释前面做的各种实验,水是怎样爬到纸、粉笔、毛线、纱布等上面去的。

  2、解释花为何开得那么美?它是怎样喝到水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属于这一现象?

  3、游戏:睡莲开花。并思考这是为什么?

  五、活动延伸:

  游戏:给水搬家。

  水宝宝想住到大一点的房子里去,我们怎么帮助它(不用倒的方法)。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

  2联系背景领悟本文的主旨和写作目的

  能力目标:

  1理请文章思路,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2培养学生探究寓言式杂文的主旨的能力

  3学会运用寓言式杂文的形式进行写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批判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探究本文的主旨和写作目的

  2鉴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制作图表法设置情景法问答法

  点拨法迁移训练法

  学生学法:

  表演法图表法体验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迁移运用法

  课前准备:

  1印发本文出现的有关庄周的典故

  2学生课前预习解决疑难字词

  3排练课本剧

  所用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庄子画面]

  教师:屏幕上的老者名为庄周,战国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对现实生活的彻底超脱。当代的杂文大家刘征却让这么一个超凡脱俗的思想家穿国时光隧道,来到现代社会,愤然弃文从商,经营养鱼,可是他在养鱼的过程中处处碰壁,落了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下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让庄周来给我们演绎他的伤心往事。看,他来了......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表演课本剧[出示情景图片]

  教师评价学生表演(用尊重、鼓励、表扬的语言)

  请一位同学上前面来根据他们的表演内容,画出庄周的行踪图。注意:要标明所到之处、出现的人物,还有水价。

  师生评价庄周买水的行踪图(用尊重、鼓励、表扬的语言)

  三、探究本文的主旨和写作目的。

  [根据庄周买水图]

  1、Q1:庄周为什么买水?(养鱼)

  Q2:养鱼是为了什么?(发财致富)

  Q3:致富可以说是庄周买水养鱼最直接的原因。那更深一点的原因呢?(因为出书受阻,并且出书受阻的根本原因是“潮”来了,文中说“潮流不可阻挡”)

  Q4:那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潮”是什么意思么?

  (指的是改革开放的大潮。因为本文结尾处告诉了我们写作的时间是1988年。而且文中很多新鲜的名词都是改革开放时期常用的名词。)

  Q5:庄周顺应了这个潮流,结果如何呢?他的遭遇给我们什么启示?(处处碰壁,花了冤枉钱。不可盲目下海经商)

  2、下面我们看一下庄周买水的过程

  Q1:庄周买水都到了哪些地方?(东海、河伯、濠梁)

  这三个地方从水的容量上看有什么特点?(越来越少)

  Q2:可见地方越来越小,但态度为什么越来越好?(有钱赚,有利可图)

  Q3说到money,我们先看一下水价,由1元到10元再到50元水价一个比一个贵,最终庄周花了(4700元),谁能把这笔帐算一下?(共买100吨,每吨50元,打九折,还有女秘书的每吨2元的回扣。)

  Q4:这么多的钱被谁赚去了?(若大人<办事员>、河伯<女秘书>、濠梁<吴主任>)

  Q5:那他们是不是一伙的?你的根据是什么?(是一伙的理由:办事员不早不晚地出现,女秘书的介绍信,吴主任的东海水的提货单)

  Q6:他们合伙赚庄老夫子的钱,这些人中谁最关键?为什么?(东海若大人,官大,最有权)

  2、教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渗透正确思想)

  四、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

  (一)巧妙的构思

  1、寓言式杂文

  教师: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反映了流通领域以权谋私,哄抬物价,买空卖空的社会不良现象。像这样重大的社会问题几万字也未必说的清楚,可作者却把这重大的社会问题表现了出来,他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的呢?(寓言;什么是寓言;本文哪里体现了寓言的特点:以小见大,形象生动)

  2、跌宕起伏的情节

  教师:这篇文章是通过庄周买水的经过探究出本文的主旨,作者怎样安排庄周买水的情节的?(提示学生看庄周买水图)本文的情节结构有什么特点?(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3、活用典故

  教师:课前给大家印发这篇文章出现的有关庄子的典故,看看这些典故,再看看课文我们同学有什么发现?

  (活用了〈庄子〉中的典故和人物形象,从“濠梁观鱼”和“涸辙之鲋”里生发新意,赋予其时代的内容,化历史和现实为一体,在荒诞的.艺术效果中阐释出高层次的思想内涵。)

  (二)生动的描写

  教师:在庄周回首悲伤往事的时候,我发现有同学在笑,我想问大家为什么笑?(有趣)哪里让你觉得有趣了?(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依据,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语言、动作、肖像描写,仿佛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漫画。)

  教师小结写作特色(略)

  五、作业:

  教师:从这篇文章所表现的主旨来看,我们的当时正处于市场经济改革初期,出现一些问题是再所难免的,作者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作者能以锐利的眼光发现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拿起笔来以寓言式杂文的形式委婉含蓄地劝告政府搞好法制建设。现在我们正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也存在与建设和谐社会不协调的地方,我们当代的中学生也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针对社会的不良现象要勇于指出,也要善于指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的快速的发展。给同学留个作业:以寓言式杂文的形式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六、板书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

  鹤岗二中房永辉

  《哀江南》教学设计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仪器药品

  学生实验: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肥皂水、纯净水、浑浊河水、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点评)

  第一板块:游戏引入

  (一)游戏进入

  1、 请三位同学头戴一顶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娃哈哈纯净水”的帽子,手各拿所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让同学给“不同水”定出合适的价格。

  2、 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注: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附表一)。

  (二)分析农村和城镇饮用水的来源及认识水净化的常识

  问题1、我们班上有的同学是家住农村,请问你们家庭饮用水是什么水?

  追问1:这些水比我们原来直接用的河水、堰水比,有哪些优点?

  追问2:你们知道清洁、干净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有的同学家住集镇,请问这些同学家庭饮用的是什么水?

  追问:这些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

  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和家住农村同学们家用水的过滤原理差不多,但自来水厂净水的工艺规范得多,也复杂得多。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自来水厂的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请看网址

  小结:请同学们看教材p52—53的相关内容,回顾我们刚才共同分析和讨论的问题和方法,概括“干净、清洁的水是怎样得到的?”

  1、学生上台表演,由于定价“不公”而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

  2、几位同学心悦诚服退场。(初步认识三种水的价值)

  3、我们家用的是“压井水”或池塘中的“沉淀井水”。

  4、干净得多!

  5、此时大多数学生满脸疑惑不解的神态。用的是自来水。

  6、自来水是水厂从水源处取来自然水后经过加工,也就是过滤、消毒后得到的。

  8、学生看教材、整理知识,并记下网址。

  教师利用游戏将矛盾问题轻松有趣的引入,学生思维立即进入正题。

  第一板块教师从游戏入手,让学生从乐趣中感知最干净的水其价格最贵,从而产生认识水净化原理的欲望。教师抓住机会,结合学生现行居住实际情况深度分析学生家庭的饮水情况,这样将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事与所学习的知识有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身边的.材料挖掘大量对比因素,如农村与城镇用水等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认识。教师还应用网络打开学生的视野。

  第二板块:活动与探究

  (一) 浑浊河水的过滤

  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先仔细看一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哪些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因势利导:我们今天请同学们做过滤实验,由于这个实验是大家新认识的一个综合性操作实验,刚才有些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正是我们要认识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要求,请同学们先观察老师做一遍。(教师操作)

  教师提问2: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操作看教材中的实验图,概括老师的操作步骤。

  教师提问3:请同学们按照操作步骤自己做实验。

  教师提问4:各实验小组将自己过滤的水与其它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请实验效果好的实验组组长介绍经验,请实验效果待提高的实验组组长分析实验失败原因。

  教师提问5:我们还有一个需要深化的问题,就是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请同学们设计实验用的简易的净水装置。

  教师提问6: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发明与创造,看哪一组的杰作更胜人一筹。

  教师评价:教师先分析几组净水器的特点,然后用电脑展示外地学生的自制净水器的特点,与本班学生的创造发明比较,激发学生更大的创造欲望。

  1、学生清理仪器、药品,并汇报,有的学生及不可待地问老师这些仪器和药品有哪些作用?

  2、 学生观察实验。

  3、学生复述教师的实验,通过讨论概括教师实验的步骤。——在教师的提示下概括出“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步骤。

  4、学生实验:学生进行过滤操作,边实验边交流。

  5、学生发言,重点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并结合“一贴二低三靠”操作步骤强化知识。

  3、学生探究活动:用空饮料瓶、小卵石、砂、棉花等自制净水装置。在制作过程中每一组同学讲自制净水器的结构、功能、特点与制作材料。强调自己的净水器是简明实用的。

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净化水的方法:过滤和用明矾净化,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活动,促使幼儿建立初步的环抱意识,懂得要保护水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自制实验瓶、漏斗,棉花、布、纸若干,明矾少许,记录卡人手一份,污水一大瓶。

  知识准备:

  课前带幼儿参观运河,感受污水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参观运河的过程,说说运河的水是怎样的?你想怎样帮助运河?

  2、出示污水,模仿“污水弟弟”的语调,请幼儿来帮忙,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请幼儿说说该怎样使污水变得干净。

  3、教给幼儿过滤的方法。出示棉花、纸、布等材料,请幼儿尝试用这些材料来过滤水,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4、幼儿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演示用明矾净化水的方法。

  6、评价幼儿记录卡。

  7、小结: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让我们以后一起来保护我们的运河,保护我们的环境。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1-15

水的游戏教案08-25

水的知识教案10-08

奇妙的水教案10-14

《水》大班教案12-07

水大班教案10-22

水的变化教案06-10

水是宝教案06-14

关于水的教案06-15

《水的安全》教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