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案

时间:2024-09-26 09:29:37 秀凤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荷花淀》教案12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荷花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荷花淀》教案12篇

  《荷花淀》教案 1

  教学设想:

  《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赞誉为“诗体小说”。相对于主题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作品中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时空背景离现代的学生毕竟较为久远了,如何在一教时内让学生走入文本,品味人物语言?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因为文字的静默无声天然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隔阂,而朗读的声情并茂本身就有利于沟通。因此,本课将把朗读作为探究人物的主要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象构筑起来的诗意的语文世界。

  教学目标:

  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定向

  昨天请大家阅读了一篇小说《荷花淀》,大家都读过了吗?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呢?

  引导学生畅谈,如果学生能谈到人物对话的精彩就直接定向研读。如果学生没有谈到的,就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人公。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人物,有多把钥匙,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今天我们就锁住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文中有很多处人物对话。那么,把握人物语言的最便捷最有效方法是什么?结合语境,诵读品味,比较揣摩。

  二、学生自由诵读,选取对话语段,分组揣摩。

  三、交流鉴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尝试演读。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自己所选取的对话语段,找一句自己认为最传神,最动人的话,何大家交流自己的赏析和感受。

  教师在组织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注意对话中的神态细节描写

  2、设计语言变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揣摩

  3、引导学生将语言鉴赏深入到人物思想和形象鉴赏上

  4、组织学生演读

  (一)夫妻话别

  具体语言鉴赏点:

  1、怎么了,你?(你怎么了?) 倒装句式 急切,关心

  2、你总是很积极的。(低着头说 / 斜着眼说 ; 就你积极) 心态真诚,羞涩、无奈、自豪 顺带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水生的“脸红”“气喘”和避闪拖延的态度,体会他想说又怕说不知道怎样说的矛盾心理,水生嫂察言观色、急于求知的心态,都体现在人物语言中。

  3、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走吧,走了就别回来。/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嫂说此话时,既没有愤怒的表情,跟没有偏激的行为,只是一个普通妇女突然要承担家庭一切重担时本能的反应。从后面对话可见,她提出家里困难,是希望丈夫理解而已,绝非设障碍拖后腿,虽无豪言壮语,但她那识大体明大义甘愿牺牲的美好心灵同样熠熠生辉。水生嫂表现出的人之常情,使人物更贴近生活,与普通人距离更近,越发真实可爱。

  4、嗯。嗯。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好。行。)嗯,发音沉重厚实,嗯出了复杂的`心理和美好的情操:因为挚爱丈夫,她心情极其沉重,说不出轻快的字眼;为了丈夫的安心抗日,在艰难的任务,他都会坚决完成,无需夸口,也不会信誓旦旦。

  5、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抓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贞,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人还是要学习这些传统美德。因为有时候,似乎看到在有些地方,有些场合有的人表现得太随便了。这是丈夫对妻子的珍视,不能收到侮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不能跪着生。

  小结:从这段夫妻话别中,我们不难看出水生嫂理解支持丈夫,吃苦耐劳,淳朴善良,舍小家为大家,深明大义,任劳任怨。还可以看出夫妻情深,生离死别的凄美。

  (二)商量探夫

  学生诵读后,引导学生活动:

  1、揣摩说话的意图,补充水生嫂的后半句话。(我们要去得小心啊。)实际上是巧妙地将要不去得划转到了如何去上了,比别人想得远,显得沉稳。

  2、为每句话的人物加上神态描写。第1句托辞自然,精明乖巧;第2、4快人快语;第5句忸忸怩怩;水生女人沉稳。

  如:一个新媳妇低着头,红着脸,两手不停地搓着衣角,忸怩地说:“……”

  这些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或乖巧或爽快或稳重或羞涩,跃然纸上。都表现出对丈夫想念牵挂,情愿冒着危险去看望丈夫。

  (三)途中骂夫

  学生诵读,女人们忘记不痛快,说笑起来后,为什么骂丈夫?骂了什么?

  反观几个女人骂夫,全是夸夫,骂在嘴上,夸在心里,这种俏骂帮衬的高明夸法,体现了白洋淀妇女的幽默风趣。

  (四)感受打算

  学生诵读,讨论:

  这些话中,大家能分辨出哪一句是由水生嫂说的吗?咱们来读一读,品一品,辨一辨。同桌间讨论一下。

  小结:

  第六句首先可以排除;第一句是撅着嘴说的,有点撒娇的味道,气质不像;第四、五、七句充满了不服气,与水生嫂深明大义的特征不符合;第二、三句有可能,但这两句与她沉稳的个性也不能完全匹配。这里没有一句是水生嫂说的。其实,这时候,究竟谁是水生嫂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亲身经历了战斗,亲眼目睹了丈夫的歼敌过程使这群妇女的内心起了显著的变化。此时,她们的心理体现出更多的共性,那就是:既有对丈夫不在自己身边的无奈又有对丈夫勇敢抗敌的自豪;同时也激起了自身投入战斗的意愿和信心。

  由被动旁观到主动投身战斗反映出这群勤劳能干、淳朴善良,平日里守着家、编着席对丈夫想念牵挂显得真挚多情的荷花淀妇女在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显出了乐观勇敢、自尊自强的一面。对于这群没有名字,也淡化了肖像,却能和男子一样保家卫国的荷花淀妇女,我们怀有的只能是深深的敬意。这恰如孙犁自己说的:“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这群朴素得如同淀里随处生长的荷花一般的妇女,她们的心灵像荷花般高洁美好,她们的容貌也一定像荷花般端庄美丽。感谢孙犁,给我们品尝了这样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荷花淀的女人们,让我们感受了人情人性的纯美,也看到了中国妇女的成长。

  齐读最后一段,下课。

  《荷花淀》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孙犁及其作品的基本特点。

  2、分析水生嫂的性格特点。

  3、分析小说的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4、分析抗战中妇女的成长。

  教学重点:

  1、目标2

  2、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家都喜欢看战争题材的小说或影视作品,如:《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那么这些作品有那些共同特点呢?学生回答:……我给大家归纳一下:第一、作品中往往塑造了英雄形象,他们要么是机智、勇敢的战士,要么是运筹帷幄的将军。第二、作家在描写战争时,往往不惜笔墨叙写硝烟弥漫、尸陈荒野的景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别于以上风格的战斗作品,那就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学生浏览课文,要求大家为这三个小片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三、研读课文

  请大家默读课文,在默读过程中,要求大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并从中挑选一个来进行研究。(前后桌可以作为一个小组)

  1、小说的环境描写;

  2、水生嫂的性格;

  3、抗战中妇女的成长。

  四、鉴赏课文

  (一)、小说的环境描写

  1、找出环境描写的有关句段,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文章是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一提到战争,我们脑海中便不觉闪现出断壁残垣、烈火硝烟、血污泪痕。

  主要的环境描写有三处,以第一处为例:

  皎洁的月光、洁白的芦苇、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充满了诗情画意,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宁静,而这些氛围,正烘托了水生嫂勤劳、善良、温顺、淳朴的形象。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3)段。

  (二)、水生嫂的性格

  1、本文的环境描写与众不同,本文人物的刻画更是栩栩如生。

  学生自由谈谈水生嫂的性格。

  师总结:白洋淀妇女的代表人物——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温柔、体贴,又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特点——深明大义、坚贞勇敢。

  2、让水生嫂用另外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的是另一种个性: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儿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三)、抗战中妇女的成长

  1、“逆境造就人才”,因此残酷的战争环境,也促使人的思想性格成长成熟。

  师总结:以水生嫂为例,她也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这时候,她的心里还没有多大变化,仍是贤妻良母型的.思维,对丈夫更是习惯性的顺从。

  由探望丈夫开始,她的心理起了变化,亲身感受战争,使她对丈夫从事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来,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她的思想性格也得到了一个大飞跃。

  2、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提问:试以水生嫂和祥林嫂为例,说说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师明确:同样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祥林嫂和水生嫂的人生道路却完全不同。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根据地,妇女解放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惠、温顺的村妇成长为一个抗战的巾帼战士。

  五、归纳主题

  学生对对联:

  贤惠体贴夫妻之情深

  坚贞勇敢家国之爱浓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对话,要求:a、围绕一个话题;b、对话不少于四人;c、字数不少于200字。

  2、阅读《语文读本》(第四册)上茹志鹃:《百合花》

  七、结束语

  在百花群中,荷花以它独特的清纯、淡雅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文中所表现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仿佛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也正是有着无数个像水生嫂、水生这样甘愿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我们的抗日战争才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荷花淀》教案 3

  一、教学目的

  《荷花淀》是著名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品。这篇课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一直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这次重教,打算在教法、学法上作一些改进:一是让学生更多地自学,更好地投入研讨;二是让学生从作品修改这一新的角度去体味作品的特色,学习语言的运用,了解作家的风格的成因。

  通过教学,学生应当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内容和主题思想,理解对话描写、景物描写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了解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作品修改实例的研讨,引导学生了解作家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和锤炼语言的技巧。

  通过多种形式的自读、自练和研讨、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写、听、说和对照、比较、推敲、辨析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课前准备

  1、《荷花淀》朗读录音带。

  2、对照比较材料:用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等集子所选《荷花淀》的早期版本,同目前高中《语文》课本内所选经作家本人审定的课文作对照,选出对实现教学目的有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分类编排并油印,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发给学生。

  材料如下:

  (一)

  1.课文第22段: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着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50年代的版本中,“鬼子”原为“敌人”)

  2.课文第44、45段:“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50年代的版本中,这两段文字原无)

  3.课文第83、84段:“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50年代的版本中,“水生嫂”原无;第84段整段文字原无)

  (二)

  1.课文第2段。(50年代课本中曾一度删去这一段,后又恢复)

  2.课文第63段: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60年代的版本中,“肥大”原为“宽厚肥大”)

  3.课文第61段: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家孙犁的代表作品。这篇课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已有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60年代的版本中,“一望无边挤得”原为“一望无边际的”)

  (三)

  1.课文第48-52段: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地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50年代的版本中,加线的句子和段原无)

  2.课文第65-68段: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枝、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

  “出来吧,你们!”(50年代的版本中,加线的句子原无)

  3.课文第73段:“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的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50年代的版本中,加线的句子原为“把刚捞着的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

  (四)

  1.课文第1段: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50年代的版本中,“怀里”原为“面前”)

  2.课文第3段: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50年代的版本中,“不久”原为“不多一会”)

  3.课文第13段: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50年代的版本中,“得”原为“的”)

  4.课文第76段:一路走着,因为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50年代的版本中,“因为”原为“因”)

  5.课文第52、53段:“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50年代的版本中,“日本”后的感叹号原为逗号)

  6.课文第85段: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50年代的版本中,“围剿”一词上加的引号原无)

  准备这份作家的修改实例并在教学中使用,是为了让学生便于进行对照比较,推敲辨析,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学生从比较同一作家前后不同版本文字这种“极有益处的学习法”(鲁迅语)中,真切地学到一些写作的技法。

  课前先选编并油印,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效率。

  三、教学过程

  本部分为教学实录内容,请点击查看。

  四、教学说明

  这篇课文可教的“点”很多,从目前中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现行课本内的自读提示和练习思考题规定的'要点,本课教学着重抓了故事情节的理解,主题思想的归纳比较,对话描写、景物描写作用的研讨,语言主要特点的体味。对这些“点”的教学,注意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式推进,并力求同读、写、听、说等能力的训练相融合,让学生积极活动,自觉地能动地投入学习。

  这篇课言语的修改实例,一类是作家自己的改笔,孙犁在创作实践中“养成了认真思考、认真读书、认真修改稿件的习惯。就是一篇短稿,也要反复修改”(刘绳、刘波:《战火中的孙犁》)。一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本编者修改而经作家本人同意的,大多是个别词语、的改动。还有一类是50年代有的课本作的修改因作家本人未同意而后来又改回来的,也可视为广义的修改吧。引导学生对这些修改实例作比较辨析,有利于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达到本篇的有关教学目的。

  《荷花淀》教案 4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惦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丝还连着。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解题: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迹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新颖1.淀:浅浅的湖泊

  美丽2.荷花淀: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

  提挈3.歼灭鬼子的伏击战在这里发生

  荷花淀4.用亭亭玉立的荷花象征年轻可爱的抗日战士(铜墙铁壁、哨兵、荷花变成了人),象征年轻美丽的

  寓意抗日妇女

  深刻5.荷花是美的,预示了作品轻松、优美的基调,对抗日群众寓有赞颂之意

  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情节结构:

  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1.月夜编席(1─4自然段)

  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3.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1.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2.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3.组织起来(85自然段)

  本文线索: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2.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憙拑

  第二课时

  总结写作特点:

  一、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情景相生

  人情美: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二、生动的细节描写

  把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捞战利品,也有许多细节描写。

  如:“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这里,把打捞战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鱼揉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船上”,几个青年妇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去,又丢过来,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戏谑的情感。

  三、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了故事情节。

  水生和妻子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面貌)“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们几个呢?”──侧面打听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流露出她的温情和忧虑,表明了她对丈夫的关心、体贴,也表现了她细心、稳重的性格。

  当她得知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丈夫报名参军后,她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来“你总是”这种口气多半用于责难,可这里却用于对丈夫的称赞,写出了她对丈夫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高品格。

  从水生嫂的言语中流露出依恋丈夫的感情,为下文伏击埋下一笔,是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

  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

  巧:来得不巧,巧遇敌人,巧逢亲人,无巧不成书。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段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侥幸心理,促成她们归途遇敌,躲进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这段对话对情节发展起作用。

  中心思想:本文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荷花淀》教案 5

  教学目标:

  1、熟悉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使学生了解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思路设想:

  1、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

  2、文学鉴赏采取“引疑—议疑—释疑”方式。

  3、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

  ①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②全文已空行标明三部分,用简洁、含蓄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③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2、准备多媒体课件。

  新授内容:

  一、上课开始时介绍作者及显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作者:孙犁,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他的小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一个作家群,被称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二、检查预习:

  1、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2、标题:①夫妻话别②、探夫遇敌③助夫杀敌故事情节:

  3、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三、重点讨论:

  (一)赏析景物描写:

  1、听朗读录音:从“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并思考:

  ⑴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⑵它们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⑶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鉴赏讨论:讨论明确:

  ⑴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⑵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⑶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益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体现了她对家乡的爱。

  ②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③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3、朗读再品味:

  (二)、鉴赏人物对话:

  1、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中的对话描写,思考问题⑴: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三层: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

  2、鉴赏讨论:

  ⑴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责怪的口气。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这是她的顾虑。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质。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3、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顾大局、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4、作用:a:反映人物的心理,思想变化和性格;b:发展故事情节,交代事情经过。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有侧重地赏析了小说《荷花淀》里的三要素,详细分析了“夫妻话别”中的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五、练习:

  (一)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⑴“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二)《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⑴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了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性格特点。

  ⑵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荷花淀》教案 6

  教学目的

  品味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体味人物对话

  教学重点

  1.景语和情语。

  2.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1.散文式的格调。

  2.诗歌般的意境。

  教学方法

  研读、品味、思考

  教学过程

  一、品味语言

  小说语言质朴、明丽、流畅、耐人寻味。要着重品味人物的对话描写。可以“话别”一席话为例。这段对话,妻子察言观色,紧问不放,丈夫支支吾吾,闪烁其词;一个机敏多情,一个憨厚纯朴,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又是爱家爱国,深明大义。另外还有五个青年妇女商量探亲的对话,寻夫时的说笑,脱险后的一番议论,都各具特色,写出了白洋淀儿女特有的风貌,将人物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值得玩味。

  二、讨论文章中的几个问题

  ①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有许多英雄题材可以写,为什么偏偏要写一组普通的农村妇女?

  提示:中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时;妇女的情感更加细腻、更加丰富;妇女尚且如此,何况武装起来的男人?……

  ②为什么这组妇女连姓名都没有?

  提示: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低下,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出嫁的女子就归属于丈夫家,以丈夫的名字称呼她,如“水生嫂”。他们只管家务,侍候老人孩子,织布、纺纱,还要参加一定的劳动,她们辛勤地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比较起来,她们的.生活闭塞、观念陈旧、眼界短浅、相对比较自私……可是就连社会地位极低、观念陈旧的妇女们都勇敢地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国的抗日战争怎么能不胜利呢?

  ③塑造这组群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提示:主要是通过动作性很强、抒情性很强的对话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

  ④结尾写妇女们的哪些变化?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妇女们从思念亲人,探望亲人,到遭遇敌人,亲眼看到子弟兵们与敌人的斗争,她们深受教育和鼓舞,进而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这正是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真实写照。

  三、把握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特色。

  孙犁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他是用散文诗的语言在写小说,他善于营造诗一般的意境。如开头描写水生嫂编席子的场面,那语言简洁、动听、优美。学习时要注意思考,这一段描写有哪些作用。

  四、作业:生活中有很多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描述。选择大家熟悉的一个或几个景点,尝试着做诗意化的描写。

  《荷花淀》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了解孙犁及 “荷花淀派” 的艺术风格。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品味小说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及 “荷花淀派” 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鉴赏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展示荷花淀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出课题。

  (2)介绍作者孙犁及 “荷花淀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提问: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分析人物形象

  (1)找出小说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分析水生嫂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水生嫂得知丈夫要去参军时的表现,体现了她的温柔、善良、识大体。

  (2)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人物形象有何现实意义?

  体会环境描写

  (1)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段落,分析其作用。

  如:开头对荷花淀自然风光的描写,营造了优美的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2)探讨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主题的'关系。

  品味语言特色

  (1)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体会小说语言的清新优美、富有诗意。

  (2)教师举例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拓展延伸

  (1)介绍 “荷花淀派” 的其他作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2)让学生思考: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小说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总结归纳

  (1)总结小说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语言特色。

  (2)强调小说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小说中人物或主题的理解。

  (2)模仿小说的语言风格,写一段描写自然风光的短文。

  《荷花淀》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把握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女性在战争中的作用和价值。

  学习小说中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其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

  通过朗读和分析,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女性形象,学习细节描写,感受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女性在战争中的独特价值及小说的主题内涵。

  三、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视频,引出小说的背景。

  (2)提问学生对战争中女性的印象,导入小说的学习。

  梳理情节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分析女性形象

  (1)分组讨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如水生嫂、女人们等。

  问题:这些女性有哪些特点?她们在战争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2)每组推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女性形象的特点和价值。

  学习细节描写

  (1)找出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段落,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

  (2)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

  例如:水生嫂手指震动了一下,这个细节表现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

  朗读感悟

  (1)选取小说中的精彩段落,进行朗读比赛。

  (2)学生谈朗读后的感受,进一步体会小说的艺术魅力。

  拓展思考

  (1)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女性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2)讨论:战争文学作品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总结归纳

  (1)回顾小说的主要内容、女性形象、细节描写和艺术魅力。

  (2)强调小说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布置作业

  (1)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形象,如水生等男性人物。

  (2)阅读孙犁的其他作品,比较其艺术风格的异同。

  《荷花淀》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分析小说的叙述视角,探讨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小说的意境美。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情感,分析叙述视角,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叙述视角与主题的关系,提高审美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文本分析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荷花淀的美景。

  (2)教师描述荷花淀的景色,引出小说的学习。

  体会人物情感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表现人物情感变化的语句。

  (2)分析人物情感变化的原因,如水生嫂从担心丈夫到支持丈夫参军的过程。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的情感。

  分析叙述视角

  (1)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叙述视角是什么?有何特点?

  (2)讨论叙述视角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例如:以女性视角叙述战争,展现了战争中的人性美和生活气息。

  感受意境美

  (1)再次朗读课文中描写自然风光的段落,体会小说的.意境美。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说中的意境,培养审美能力。

  写作练习

  (1)布置写作任务:模仿小说的意境美,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短文。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拓展延伸

  (1)推荐其他以战争为背景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的艺术特色。

  (2)思考:战争对人性的影响是什么?

  总结归纳

  (1)总结小说的人物情感、叙述视角、意境美和写作练习。

  (2)强调小说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以 “战争与和平” 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荷花淀》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了解孙犁及 “荷花淀派” 的艺术风格。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欣赏小说中优美的景物描写,理解其作用。

  感受小说中展现的军民鱼水情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欣赏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白洋淀的风光视频,引出课题《荷花淀》。

  (2)介绍作者孙犁及 “荷花淀派” 的艺术风格。

  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人物形象分析

  (1)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水生嫂、水生等。

  (2)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3)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景物描写欣赏

  (1)学生找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段落,朗读并体会其美感。

  (2)教师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如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主题探讨

  (1)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从军民鱼水情、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进行探讨。

  艺术特色总结

  (1)教师总结小说的艺术特色,如清新淡雅的'语言、细腻的心理描写、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等。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

  拓展延伸

  (1)推荐孙犁的其他作品,如《芦花荡》等,让学生在课后阅读。

  (2)组织学生讨论: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经典文学作品。

  《荷花淀》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感受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学习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体会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展示白洋淀的图片或视频,介绍白洋淀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2)提问学生:你们对白洋淀有哪些了解?引出课题《荷花淀》。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人物形象分析

  (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水生嫂等人物的段落,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如水生嫂的温柔善良、勤劳勇敢、深明大义等。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自然环境描写赏析

  (1)学生找出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段落,朗读并体会其意境。

  (2)教师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如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3)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环境描写的语言之美,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人物对话分析

  (1)学生找出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段落,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2)教师分析人物对话的特点,如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个性化等。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对话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主题探讨

  (1)学生结合小说的`内容,思考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从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爱国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妇女解放等方面进行探讨。

  拓展延伸

  (1)让学生阅读孙犁的其他作品,如《芦花荡》《嘱咐》等,感受孙犁作品的艺术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以及主题。

  (2)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多读优秀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荷花淀》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品味小说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白洋淀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

  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人性美和战争的独特思考。

  学习小说的写作手法,如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色,探讨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战争与人性美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鉴赏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白洋淀的风光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白洋淀的美丽景色。

  (2)教师介绍白洋淀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引出课题《荷花淀》。

  作者及作品简介

  (1)介绍作者孙犁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创作风格。

  (2)简要介绍 “荷花淀派” 的特点和影响。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提问: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有哪些主要人物?

  语言品味

  (1)学生朗读小说中的精彩段落,如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等。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简洁明快、富有诗意等。

  (3)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语言美在哪里?对表现主题和人物有什么作用?

  人物形象分析

  (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水生嫂等人物的语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如水生嫂的温柔善良、勤劳勇敢、深明大义等。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主题探讨

  (1)学生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

  (2)教师引导学生从战争与人性美、妇女解放、爱国主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分享对主题思想的'认识和感悟。

  写作手法赏析

  (1)学生回顾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等内容,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如景物描写烘托气氛、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对话描写推动情节等。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小说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拓展延伸

  (1)推荐孙犁的其他作品,如《芦花荡》《嘱咐》等,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进一步感受孙犁的文学魅力。

  (2)组织学生讨论: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如何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小说的语言特色、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多读优秀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荷花淀》教案】相关文章:

《荷花淀》教案01-26

荷花淀教案01-07

荷花淀教案06-06

《荷花淀》教案优秀04-24

《荷花淀》教案(精选15篇)04-02

荷花淀教案15篇01-23

《荷花淀》教案(15篇)03-06

《荷花淀》教学教案优秀04-28

《荷花淀》教案(通用12篇)04-07

《荷花淀》教案范文七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