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2-03-23 12:38:2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2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23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一、教材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手上的皮肤》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四主题单元“手”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这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手上的皮肤、纹路和褶皱、指纹、指甲等。可以说课文选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的自身,因此学生学来也能够饶有兴趣的学,或者是不屑一顾的学,这就学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看教学设计能不能既充分的联系生活,又要稍高于生活实际。

  二、学情

  基于“双手”是学生最常见的,而且是自己生活和学习形影不离的,正是因为双手是学生身体的一部分更容易被忽略掉,因此我在设计课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

  2、重视学生的情感基础

  3、联系实际,语文学习生活化

  三、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增强学生对双手的情感;

  3、培养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尊重学生认知水平,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信息收集。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教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要从预习习惯培养开始。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第一、请你仔细观察你的双手,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第二、请你收集有关于收的信息资料。

  在学生充分预习、收集材料之后,现在我们就进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主角是:“我的手。”发布会的第一个环节在小组中交流“手的日记”,学生自由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双手在自己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手与自己生活的'息息相关。“现在进行发布会的第二环节,请各位专家将自己知道的有关于手的知识向大家作宣传”,在全班交流学生收集到的有关于“手”的知识,在学生交流完毕了之后问学生“你们从干菜的介绍中都获得了那些有用的信息?”这既是对学生倾听的培养,同事也是对刚才介绍资料的同学的一个评价。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充分组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体验,而且学生在记录、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提高了兴趣、培养了能力,也让学习更加有效,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地进行课文学习

  “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同学门已经获得了那么多的信息,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来阅读一篇文章,来更加系统的认识我们的双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相信在学生们充分调查、观察之后,对文章写的内容一定会饶有兴趣的。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落实教学目标中的“交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找出课文的总述段落或者是总述句的方法来归纳主要内容。

  “瞧,金钥匙今天又有学习的好方法要教给大家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出示金钥匙中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清楚之后,根据金钥匙的方法自己默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重点句,记下不懂的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发布会进入自由交流时间,把你在学习中的所得和所惑提出来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先读出你划出的句子,再说一说你的批注。)小组进行总结,选出一名同学作为发言人,一名为记录人。

  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先问:“请问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手的皮肤?”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的起始段。

  现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进入“你问我答”阶段,请问你们小组在第二小节有哪些批注?请小组进行交流,先一名同学读出课文的第二小节,再请发言人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另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根据学生的提问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学习,质疑答难。在第二小节中处理“你还知道那些人的双手的特点?”为什么我手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工作?(学生的问题除外)

  第二课时,3——5小节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在第三小节中处理的问题是“如果有人要去看手相,你会怎样去劝他?”在第四小节中处理的问题是“手指肚的纹路作用有哪些?”第5小节处理的问题是“手指的作用有哪些?”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有交流学习体会。

  你通过今天的学习,觉得今后应该怎样来保护你的双手?

  作业:请你回家之后仔细观察爸爸的双手,写一篇文章,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爷爷、奶奶。

  五、简单评价

  本节课的设计尊重了学生,完全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出发点,教是勇敢的从课堂中退了出去,但是从处理课文2——5小节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教师有是室的从课堂的角落中站了出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媒体:

  投影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内举祁午 不避亲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 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 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 召 慎重

  其它:中军尉 兴亡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内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祁 尉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半包围结构:选 适 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

  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一、复习。

  1、 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兴亡

  合适 召 慎重 解狐

  2、 读通重点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听写下列词语:兴亡 慎重 举荐 当此重任

  二、理清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导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 心胸宽阔 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 ) 荐( ) 伐( ) 悼( )

  晋( ) 存( ) 代( ) 掉( )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3、 归纳段落大意,按课文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投影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在“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的下面加横线。齐读,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板书:不避亲

  5、既然这样,为什么祁黄羊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要先推荐解狐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着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三、 快速朗读课文(或默读),小小组合作讨论各段的段落大意,然后交流。

  四、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五、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六、作业:

  1、 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 慎重 才能 重任

  2、 照样子写词语。

  代替(“代”与“替”意思相近):

  安危(“安”与“危”意思相反):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状况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水的珍视,懂得应该珍惜有限水的资源,并感动于祖孙俩克服缺水困难仍坚持植树护绿的行为。

  2、通过品味关键词语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4、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应该珍惜有限水的资源,并感动于祖孙俩克服缺水困难仍坚持植树护绿的行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在刚过去的五一长假中,也许有许多同学都去旅行了吧,的确,旅行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旅途中的一些见闻还会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一些启示。一个游人在经历了西北行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出示句子:在我生命里曾经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

  1、指名读句。

  2、生读句质疑。(板书:真正的愤怒、一碗水)

  3、齐读课题:真正的愤怒

  二、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是一碗怎样的水?

  2、生交流。(师随机板书,板书预设:珍贵)

  三、深入学习课文

  1、理解水的珍贵:

  师: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不着急,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西北地区的黄河沿岸,水对于生活在西北地区的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让我们随着镜头去感受——

  (师叙述)这里是大片龟裂的土地,这大概是所有去过的人,最初而又最深的感受,这里的人们饱受着缺水的'苦,母亲半年才洗一次衣服,孩子上学之前只噙一口水,如果问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人们的心愿是什么,他们会告诉你,那就是痛痛地下一场雨,于是,在天空响过一阵惊雷之后,你会看到——《美丽的大脚》片段播放。

  师: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隐约感受到了这碗水的分量,请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碗“珍贵”的水,请特别注意课文中描写祖孙俩对待水的句子,划到以后,请轻声朗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天,谁能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春天。

  2、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目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3、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目中的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小组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出示生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出示下面词语,指导学生读正确:

  穿梭 悄然 拢住 扑腾 曲线

  5、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将课文读准、读通。

  6、请一个学习小组读课文,其他组同学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本

  1、细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互相质疑解难。

  3、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围绕“盲女安静特殊在哪儿”来谈。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搜集海伦·凯勒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检查反馈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3、教师根据听写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二、研读语句,深化感悟

  1、明确研读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了各自的感悟。这篇课文有许多词句含义很深,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认真揣摩其言外之意。

  2、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研读结果。

  3、全班交流,教师用投影出示学生提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每一位学生认真揣摩,然后再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并介绍自己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教师适时点拨,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4、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方法。

  ⑴ 联系上下文理解。

  ⑵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⑶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三、品析语言,有感情朗读课文

  1、作者对盲女安静的描写极为细致、逼真、生动,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及精妙。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1、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教师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表达方法、学习方法等多角度来谈。

  2、盲女孩安静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她或许看见了我们所不能看到的事物。请同学们快速默读“阅读链接”。

  3、这段文字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谁能将搜集的有关海伦·凯勒的事迹介绍给大家。

  4、结合同学们的介绍再来阅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5、请同学们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海伦·凯勒自传》。

  五、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

  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

  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

  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

  渔 yu 锡 xi 撬 qiao 魔 mo 耸 song 桅 wei 唆 sou 吻 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

  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

  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

  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

  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

  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寓意

  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

  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痴、抑、纯”3个生字,会写“倦、谱、溢、浸、抑、纯”6个字,掌握“厌倦、曲谱、洋溢、沉浸、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学习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难点: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课文重点:2、3、4、5段

  读说结合点:说说自己有没有像孔子类似的学习经历。

  课文背诵点:第2、3、4、5段任选一段

  预习设计: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段落序号

  2.看拼音、写词语:

  yànjuànchéngkěnyángyìchénjìn

  ()()()()

  yìyánglúhuǒchúnqīng

  ()()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主要内容)

  2.从孔子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把握课文顺心和文章主要内容)

  1.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收获与质疑)

  预习反馈情况及分析: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看,学生对孔子比较感兴趣,乐于取探讨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文章大意方面做得较好,对课文生字、词语能够掌握、理解,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不是很好。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与孔子相关的资料,你愿意把你眼中的孔子介绍给其他同学吗?

  [让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孔子的资料与大家进行交流,不但做到了资源共享,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琴》(板书:孔子学琴)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3、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读文,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还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记叙的。

  三、细读课文,理解品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从哪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做事认真、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人?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的?他在相关的语句下划上线,并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描写孔子言行的语句,体会孔子在学琴时是如何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相关语句。]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1、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2、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做事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对待学琴这件事儿的?

  [与孔子的'品质进行比较,这样孔子的精神更突出。]

  五、课堂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通过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提高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限时作业设计:

  1、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毕恭毕敬:

  炉火纯青:

  2、摘抄孔子练琴和师襄听琴

  3、补充孔子名言;

  学而不厌,

  三人行,

  知之为知之。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练习理解重要的生字词,同时学习孔子的名言,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限时作业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词语含义掌握较好,孔子练琴和师襄听琴的句子抄写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29孔子学琴

  学曲谱学而不厌

  练技巧不断进取

  领会内容精益求精

  体会作者炉火纯青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7

  (一)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番茄太阳,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导入、初读课文。

  1、老师先向你们介绍这篇课文的作者,她叫卫宣利,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可是,几年前,由于一次车祸,她的双腿不幸瘫痪了。她还很年轻,对生活充满追求。对她来说,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从此之后他变得怎么样了呢?请同学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第一小节。

  2、指名读

  从哪里可以看出阿姨的生活非常艰难?

  3、你们能体会在这种情况下,卫阿姨的心情吗?你说说看。你来把这段文字读一读好吗,我们听听,你是不是真的体会到了。

  4、好好的一个人,一下子失去了腿,成了残疾人,生活又是那么的艰难。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阿姨的心情是多么的绝望,多么的灰暗。课文中有一个词准确写出了卫阿姨当时的心情?哪个词?我们再来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5、后来,卫阿姨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6、指名把这一段读一读。

  7、卫阿姨的心情现在变得怎样?

  8、是什么让卫阿姨的心情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红红的番茄太阳到底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画出写番茄太阳的句子。注意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顺。

  三、精读课文

  1、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番茄太阳?

  2、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多媒体出示: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3、我们先来看这一句话。谁读一读?在你眼中,你觉得太阳真的很像番茄吗?

  4、(像。圆圆的,红红的。经过小女孩这么一说,我们觉得太阳和番茄真的有点像。可是生活中,我们却从没有把这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

  (不像。太阳是很大的火球,番茄凉凉的,也不是很圆。是啊,番茄,太阳,我们从来没有把这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

  难怪很多同学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奇怪。既然不是非常的相象,为什么明明会把太阳叫番茄太阳呢?自由读课文2至13小节,想一想,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她为什么会把番茄和太阳联系在一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5、生读。

  6、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是个盲童

  生下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书上怎么说)

  在她的生活中,最熟悉的东西是什么?(蔬菜)

  [4]

  为什么会是蔬菜呢?

  我每次去菜场,总能看到爸爸拉着明明的手,教她认识各种蔬菜。谁把这段话读一读?(多媒体出示那位年轻的父亲圆圆的))

  指导朗读

  爸爸妈妈以卖菜为生,没有时间陪明明出去玩。明明从早到晚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守着摊位。对于她来说,她最熟悉的东西就是面前的黄瓜、豆角、番茄。在她能感觉、触摸得到的东西中,番茄和太阳是最想像的,所以,她把太阳称为番茄太阳。

  △是个爱笑的孩子

  你把找到的句子读出来。

  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在写明明的笑。

  明明是一个多么爱笑的孩子,她的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快乐的笑。

  加朗读指导,读出明明的乐观、开朗。

  △是个漂亮的孩子

  有多漂亮,读给大家听听。

  这么漂亮的孩子,为什么却让人看着隐隐心疼呢?

  7、明明在同学们的眼中是漂亮的,爱笑的一个小女孩,虽然她的世界一直是一片黑暗,连太阳是什么样子的都不知道,可是她依然有一颗热爱生活的童心,他的心和健康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再出示并指导读好第一处番茄太阳的'句子。

  此时,如果你就是心情灰暗的卫阿姨,看到比自己小这么多的孩子,虽然和她一样也残疾了,却那么的爱笑,那么乐观,那么富有美好的想象,你会怎么想?

  8、是呀,正因为如此,卫阿姨每次看到明明,看到她的笑脸,不由自主地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出示14小节)

  9、反复读一读这一小节,想想让我觉得明明的什么是最美的番茄太阳。仅仅是灿烂的笑容吗?(对生活的好奇,热爱)谁来读?把你感悟到的读好,指名读。老师再引导:生活中身体的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残缺,明明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呀!谁再读。再齐读。

  10、卫阿姨觉得明明是最美的番茄太阳,不仅仅是因为明明的乐观、热爱生活感染了她,还是因为什么感染了她?默读课文15-17自然段。

  11、谁来说说。

  12、出示第16小节

  13、谁来把这一部分读一读

  14、谁再来读这一段。把心放进去,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15、多好啊。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光明的孩子,一个跟着父母靠卖菜生活的孩子,一个只能用蕃茄当太阳来想象的孩子,在自己有一点点复明的机会的时候,就要把双腿送给我,这怎能不让我流泪?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体会。(播放音乐)

  16、明明的爱心感动了我。同学们再想一想,明明只是一个小孩子,她的爱心又是谁培养出来的呢?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

  △父母

  明明的父母是怎样的人?(生活并不富有,不放弃这个盲孩子,尽自己可能培养她,想方设法为她治病,充满了对孩子的关爱)还有什么人也影响了明明

  △好心人

  在我们的身边,在这个社会的大家庭里,还有好多的好心人。你们看(出示一组图片,音乐爱的奉献画外音介绍)

  好心人感染了明明细小的心灵,所以,明明对卫阿姨说出了那番话。听了那番话,卫阿姨又会怎么想呢?(我不孤独,有明明这样的人在关怀着我;我并不可怜,我有自己的本领,为什么不能走出自己的路来)

  从此以后,出示红红的番茄太阳,番茄太阳,那是明明的温暖的爱心。卫阿姨从此不再绝望,她坚强地用笔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这是我搜集到的一组关于卫阿姨的资料

  (多媒体出示卫的成绩)

  四、总结

  1、卫阿姨终于站起来了。此刻,你想对卫阿姨说什么,想对明明说什么?

  2、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成为一个心中有太阳的人;只要心中有希望,那就离光明不远了。

  (二)

  一、课前问候:

  师:同学们好!生:(学生的声音很小,参差不齐)

  师:该怎么称呼,怎么问候?生: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喜欢帮助别人,帮张老师一个忙。一日,我去郊游,一虫子飞进老师的耳朵,怎么办?

  生:往里捅(这个办法哪儿不好?讨论)

  生:引出来(怎么引起来)

  师:用灯往里照,不伤害小虫,让老师感动。

  二、出示课题:

  《番茄太阳》

  1、这个课题什么意思?

  2、老师写的课题与书上写的有什么不同?

  (从细节着眼,帮助学生理解课题)

  三、检查预习

  1、围绕明明、阿姨展开故事,你再读课文时带着什么心情?

  (1)感动。教师注意听学生的回答,里面一个关联词用得好因为所以接下来用这样的句式因为所以说一说。

  (此处既是句式的训练,又训练学生读出文章的多种感受)

  (2)心酸。

  (3)可怜。

  (4)师:你有什么高兴的吗?(教师帮助学生拓展)

  (5)同情。

  (6)心痛。

  2、真不简单,读了几遍课文就有这么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有没有新的感受体验。

  四、新授:

  1、老师来自河南洛阳,花中之王牡丹的故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牡丹图,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老师想把它送给书中的人物,你觉得我会送给谁?为什么?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老师没主意,你们帮帮我,先不忙,打开课文,我们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然后说送给谁。在文中找出根据,等会说得有理有据。老师送你们八个字: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2、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应该送给阿姨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你体会到她心情的变化了!

  1)文中有一段写到她看到明明后,她什么心情?读

  2)再读这一段

  3)明明见过自己的样子吗?现在明明就在你面前,你告诉她长得什么样子?学生读

  4)对于一个五岁,双目失明的孩子,你应该怎么告诉她?再来

  (指导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走进文本)

  (2)应该送给白衣天使。

  (3)应该送给爸爸。

  1)文章几处写爸爸的?

  2)出现了两次,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在做一个相同的一件事情,什么事情?

  3)爸爸仅仅是在叫女儿认识事物吗?除了认识物体还有什么?比如明明坐在饭桌前,碗,怎么教孩子?比如拿起筷子,爸爸会怎么说?比如看到桌子,爸爸又会怎么说?明明认识事物都要靠别的器官来认识,她一次就认识了吗?

  4)我想说一句话,爸爸是明明的的(眼睛)

  5)你觉得这位父亲怎样?

  6)读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自读。

  7)有一个词语必须注意到,才能把这节读好。

  来回耐心

  8)读爸爸的话。学语文重要的方法是读书。把心放进去,爸爸怎么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说话。

  (指导学生朗读)你爱你的女儿吗?再来读一读。

  谁能做这个父亲,对着一个盲童,我们说的时候要怎样?柔、慢

  当我们读课文时,是不是都要响亮?不是。

  (4)应给送给捐献角膜的人

  (5)应该送给明明

  1)在书上找根据

  [4]

  2)读。明明献腿的部分

  3)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同学们,把心放进去才能读好。

  4)当他俯在你耳边说话时,当他说把自己的双腿给阿姨时,你会怎么想?

  一个从未见过光明的孩子,在自己有了一点儿健全的机会时,又要把双腿送给别人,这是一般的爱心吗?

  教师范读:老师读明明的话,你们读旁白,体会。

  (6)应该送给妈妈

  如果你概括妈妈每次出现的表现,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笑

  什么样的笑

  老师在读这篇文章时,想到,五年前,爸爸妈妈肯定有一个约定,你知道什么吗?

  爸爸妈妈要的是一个不仅眼睛健全,心灵更要健全的孩子。

  五、总结

  全文用一个字总结爱

  只要心中有的人,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爱。希望你们向明明那样,做一个番茄太阳!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8

  教材简说:

  《乡下人家》一课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会写“棚”“饰”“冠” 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画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具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师生共同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预设:

  21 乡下人家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所所描述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初步感知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对比说话,谈话导入

  1、说说城市生活诸多不足。你们羡慕怎样的生活?

  2、春游体验农家生活,你们快乐吗?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4、板书课题:21 乡下人家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乡下人家在示作者眼中是什么?出示:乡下人家是 。在乡下你可以看到什么景色请用横线划出来。自由读课文,

  2.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交流思考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乡下人家是一道风景,一副田园风景画。

  三、学习中心段落

  1、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2、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文中都写了的什么时候的乡下?写了哪些季节的美景?

  3、再读中心段。这段放在文章的最后,起到什么作用?

  4.乡下人家在作家眼中仅仅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吗?引出田园风景画。

  出示句子: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学习理解词语:和谐。

  对比朗读这两个句子,发现了什么共同特点。凡是很美的事物,作家都会比作图画、风景。像这样的写法,你以前读到过么?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独特迷人的景色?

  你能照样子说说吗?小小的房屋 青、红的瓜。

  打出词组:觅食的的鸡鸭 耸着尾巴的雄鸡 捣衣的妇女 归巢的鸟儿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月明人静的夜里

  朗读词组,指名认读生字、生词。

  生字延伸: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结出 场地扎到水下。

  四、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读读,把这个画面读成一个小标题: 图,然后到小组里说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五、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新词。

  4、作业本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研读课文,深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中所描述的画面的标题。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瓜藤攀檐图

  △句子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3)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美在颜色,把农家小屋打扮的特别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好像一道风景。

  填空形式对比体会颜色之美:( )瓜,( )藤和叶,构成了一道( )装饰。

  (4)指导朗读,评议。

  △句子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雨后春笋图

  方法:先练后教。先完成作业本第5题。比较词语,理解词语——时令,说说喜欢的理由。

  △句子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冲土里探出头来。

  重点理解“探”字。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区别比较钻、冒、长、探。

  ★★鸡鸭觅食图

  △句子1: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1)这是农家常见的场景。但是作者很有本事,却写得特别生动有趣,是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这种情趣?

  (2)小结: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院落晚餐图

  说说喜欢的理由。美美地引读,美美地背诵。

  ★★月夜睡梦图

  指名读,我读一次,对比,删除了: 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换掉最后一句: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早早地入睡。

  4.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

  三、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回顾全文,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的?讨论交流

  4、小结: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5、想象一下,在冬天的雪后,这儿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此时的院落是怎样的?此时屋后的小河是怎样的?

  6、全班交流。

  四、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五、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戴望舒写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还可以背诵下来。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体会这次班会的"趣"。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次班会的主题是什么?

  二、走进"有趣的班会"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

  2、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

  3、全班汇报,归纳。

  (1)在班会上陈思同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4、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

  (1)爱迪生年幼时和同伴做让人充气升天实验的故事。(人们根据这个实验发明了送入上天的气球)

  (2)课件出示:

  奇思妙想特点

  发明像金箍棒似的书包能变大变小发明会说话的钥匙能自己说话发明像气球一样的旅行袋能悬在空中发明不怕摔的眼镜摔到地上能自动弹到手里给马路安个拉链可以随时打开

  我也想发明…

  ①从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写出来,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吧!

  三、领悟班会的主旨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说说对班主任那段话的'理解。(学生自由交流)

  3、与小组同学一起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感悟这次班会的"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的学习方法。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二、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五、板书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1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三: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五: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课后反思:

  省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 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会认“喉”等六个字。

  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⑶听一听、唱一唱刘三姐唱的山歌。

  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自主探究,以默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的原因。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刘三姐唱的山歌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刘三姐唱的山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2.难点: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的原因。

  3.关键:读一读、唱一唱刘三姐唱的山歌,体会山歌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

  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 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刘三姐)对了,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善良、可爱,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让我们先来听听刘三姐的山歌吧!

  2.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

  3.教师:听了刘三姐的歌,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自由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5.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刘三姐的.歌声走近刘三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刘三姐的歌声,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突破课文重难点打下基础。)

  二、要求导读,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⑴圈出本课的生字,并掌握它们。

  ⑵按照“刘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更好,深受乡亲们爱戴”、“刘三姐的歌声大灭了莫府管家的威风”、“刘三姐与莫财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场眉吐气,拍手称快?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的情况。

  ⑴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债”、“禽”。

  ⑶教师再次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认读。

  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疾恶如仇:本课指刘三姐憎恨坏人坏事如同憎恨仇敌一样。

  仗义执言:本课指刘三姐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面红耳亦:本课形容秀才们被骂得脸和耳朵都红了。

  气急败坏:指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

  狼狈不堪;形容受窘的样子。

  扬眉吐气:扬起眉毛,吐出闷气。形容长期受到压抑得到舒展后的兴奋神情。

  蜂拥而上:像蜜蜂一样拥上前去。

  恼羞成怒:由于气恼、羞愧而发怒。

  幸灾乐祸:对别人遭受灾祸感到高兴。

  如坐针毡:好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3.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她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爱戴。)

  5.反馈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1~2):讲刘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更好,深受乡亲们爱戴。

  第二段(3~8):讲刘三姐的歌声大灭了莫府管家的威风。

  第三段(9~21):写刘三姐与莫财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

  第四段(22):写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理解、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刘三姐为什么会深受乡亲们的爱戴?

  2.指名反馈。

  一是刘三姐山歌唱得好:她唱起山歌来,不仅乡亲们爱听,连那些飞鸟游鱼都会听得入迷。

  二是刘三姐人品好;她热爱乡里,同情贫苦百姓;她疾恶如仇,对社会上的那些不平事,不仅敢于仗义执言,而且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不难,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了解刘三姐深受乡亲们爱戴的原因,为学习后面内容做准备。)

  四、学习第二、三部分内容

  1.教师出示导读提纲

  ⑴默读第二、三部分内容,思考:刘三姐如何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

  ⑵把刘三姐的山歌选几首自己喜欢的读一读,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2.指名反馈。

  ⑴当管家仗着莫家的势力,要抢阿牛的一只野兔时,刘三姐用山歌灭了管家的威风。

  ⑵莫怀仁想霸占茶山,做自家坟地,被刘三姐用山歌揭穿了企图,使他的阴谋没有得逞。

  ⑶当莫怀仁提亲威胁时,刘三姐提出对山歌的要求。然后用山歌击败了莫怀仁请来的三个秀才。

  3.教师:刘三姐的山歌真神奇,竟能用山歌当作武器同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刘三姐唱的山歌,体会一下山歌的威力。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出示山歌内容:

  ⑴天地山川盘古开,飞禽走兽众人财。想吃鲜鱼就撒网,要吃野兔带箭来。(意思是说管家不能抢别人的劳动果实。)

  ⑵大路不平众人踩,情理不和众人排。横梁不正刀斧吹,管你是斜还是歪。(意思是说什么事情都得讲道理,你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就可以站出来讲。)

  ⑶没后悔,你会腾云我会飞,黄蜂歇在乌龟背,你敢伸头我敢锥。(意思是绝不后悔,我也不怕你。)

  ⑷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只因那年发大水,歌声塞断九条河。(意思是说我的歌比你们的歌多得多,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⑸笑死人,劝你莫进圣人门,若是碰见孔夫子,留神板子打手心。(意思是你们不配做读书郎,如果是孔夫子的学生,你们这么差,一定要被打手心的。)

  5.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山歌。

  6.教师:从这些山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真是疾恶如仇,敢于仗义执言,敢于用山歌与土豪劣绅做斗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他们边读边思考,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刘三姐唱的山歌,体会山歌的含义,理解刘三姐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

  五、感受人民群众的品质

  1.教师:同学们,刘三姐用山歌做武器与以莫怀仁为首的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那人民群众又有什么表现呢?找出有关语句读读。

  2.交流反馈:

  ⑴刘三姐的歌声大灭了莫府管家的威风,大长了乡亲们的志气。乡亲们捋袖挥拳,蜂拥而上,管家在众人的嘲笑和咒骂声中急忙溜走了。人们都围上来说:“三姐,你的歌唱得好,真唱到我们心窝里了。”

  ⑵三个秀才和刘三姐对了一阵歌,已经狼狈不堪了,乡亲们还想戏弄他们一下,就出了个谜语让他们猜。

  3.教师: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什么? (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六、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刘三姐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永远深受乡亲们爱戴。(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刘三姐走遍了壮族的山川野岭,她的歌声也传遍家家户户。土豪劣绅听了。个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人人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七、布置作业

  l.照样子,写词语。

  灰溜溜 弯弯曲曲

  2.看拼音,写词语。

  qì jí bài huài yánɡ méi tǔ qì nǎo xiū chénɡ nù xìnɡ zāi lè huò

  ( ) ( ) ( ) (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对别人遭受灾祸感到高兴。 (幸灾乐祸)

  ②好像坐在插满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如坐针毡)

  ③憎恨坏人坏事如同憎恨仇敌一样。 (疾恶如仇)

  ④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仗义执言)

  4.找近义词。

  入迷( ) 爱戴( ) 嘲笑( ) 气急败坏( )

  轻蔑( ) 崎岖( ) 戏弄( ) 无计可施( )

  5.多音字组词。

  吓 难 冠 丧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刘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更)好。她(热爱)乡里,(同情)贫苦百姓;她疾恶如仇,对社会上的那些不平事,(不仅)敢于仗义执言,(而且)还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作斗争。(因此),她深受乡亲们爱戴。

  7.加标点并回答问题。

  刘三姐走遍壮族的山川野岭□她的歌声也传遍家家户户□土豪劣绅听了□个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人人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个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却人人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因为刘三姐热爱乡里,同情贫苦百姓;她疾恶如仇,对社会上的那些不平事,不仅敢于仗义执言,而且还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作斗争。所以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个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人人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8.有条件的同学观看电影《刘三姐》,或有兴趣的同学学唱刘三姐的山歌。

  附:板书设计

  刘三姐

  山歌唱得好

  刘三姐 人品更好:热爱乡里 嫉恶如仇 深受爱戴

  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

  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筛选信息能力。

  2.激发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纳米知识的课外阅读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纳米和纳米技术都很微观,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很抽象。教师出示关于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图片,可以增加直观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语:大家是否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逝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2.展示图片:

  图1.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由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的游动,对于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病灶,它们可以非常容易的予以清理,而不再用进行危险的开颅、开胸手术。)

  图2.纳米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图。(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这幅地图到底有多小呢?打个比方吧,如果把这幅图放大到一张一米见方的中国地图大小的尺寸,就相当于把该幅地图放大到中国辽阔的领土的面积。)

  3.板书课题:简述:这篇科学小品文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美妙的前景。

  4.出示目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通俗生动,层次分明。在指导阅读时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把握说明内容。通过讨论交流,体会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说明方法。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培养圈点批注的自学能力。]

  1.听范读,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大屏幕显示“自学指导”内容)

  A.用笔勾画关键词句(领起句,关键句,总结句)

  B.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C.探究不惜笔墨描述外科手术情景的原因。

  2.小组讨论。(围绕“自学指导”中涉及的问题,交流意见,讨论解决。)

  3.师小结。

  明确:

  A.关键词句:切除脑垂体瘤,该如何进行呢?脑垂体小手术刀大,那该怎么办呢?医生是如何完成不流血的外科手术呢?什么是纳米机器人,什么又叫纳米?不仅仅是外科手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这一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B.思路:传统的外科手术——无血外科手术——纳米机器人工作——纳米及纳米技术——应用前景——改变人类生活思想的科技。(层层设疑,结构精巧)

  C.因为这些细致的描写,颇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增强了本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研读课文,筛选信息。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要突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筛选信息。要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寻信息点,学会提取和概括,力求准确、全面把相关信息制作成读书卡。]

  1.教师导学,展示读书卡的制作要求:卡片体例要一致;出处时间要清楚;规格大小要适当;抄写剪贴可灵活。

  2.根据下列提示,学生筛选信息,制作读书卡。

  A.什么是纳米?B.什么是纳米技术?C.什么是纳米机器人?D.纳米神奇在哪些方面?E.纳米技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前景如何?

  3.展示读书卡。

  4、师小结。本文的信息量相当大,有的是明示信息,有的'是隐含信息。明示信息容易筛选,隐含信息则有一定难度,但仍能从课文内容看出纳米是神奇的,即:纳米本身的微小,纳米技术本身微观和精确,纳米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四.借助网络,想象探究。

  [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外,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讨论交流。老师要积极给予评价,提醒学生想象与科学依据相符,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纳米的阅读材料。文中纳米技术应用创造的奇迹都是科技工作者大胆想象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纳米时代的产品。

  ①提示,课文中说纳米材料制作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会蹦。想象一下,纳米材料还会给你带来哪些变化?

  ②讨论交流,学生互评。

  2.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①教师导学:资料的积累和使用一般有这样的过程,收集——筛选——贮存——编序——提取。

  ②展示收集的信息。(用“我了解到……,我查到了……”的句式说话。)

  3.拟定课题,筛选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筛选相关信息)

  参考课题:A.纳米技术的前景。B.纳米产品奇妙的特点。C.纳米技术发展的报道。

  参考资料:

  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物。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

  ②是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纳米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2.认识一些俗语,知道它们的意思,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

  3.通过读句子,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并能在口头和书面中合理运用。

  4.按笔顺规则写几个本单元的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阅读欣赏短文《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生存和灭绝的时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6.语文生活,通过融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为一体的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讲文明、讲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词语、俗语、关联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运用。

  2.阅读欣赏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3.通过社会小调查及相应的习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组织社会小调查,进行专题讨论,指导习作。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时数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第一组是ABB型叠词:油光光香喷喷圆溜溜甜津津

  第二组是AAB型叠词:软软的细细的湿湿的青青的

  3.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例1:白花花金灿灿

  例2:高高的胖胖的

  4.选词填空。

  白茫茫甜津津灰蒙蒙

  ()的天空()的葡萄()的雪地

  清清的黏黏的韧韧的

  ()的柳条()的河水()棉花糖

  5.你能照样子说吗?

  如:胖乎乎的脸蛋黄黄的麦子

  二、词语超市(俗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指导再读。

  3.认识俗语: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的,简练而形象。

  4.说说你知道(本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例:敲边鼓

  意思: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造句:小林是我的好朋友,很多事情我一出马,他就给我敲边鼓。

  5.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三、读读想想。

  1.投影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说说带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老师补充,边读边议,认识关联词语的作用。

  “不但……而且……”和“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

  3.选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

  4.你还学过哪些关联词,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提问: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书写整洁等)

  2.认一认要求写的六个字:歇、剥、蝴、蝶、株、桩

  3.辨别字形,说说笔顺规则。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上黑板范写,大家评议。

  6.学生先描再写。

  二、阅读欣赏。

  1.谈话导入。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一亿多年之久,大约在6500万年前,它们竟神奇地灭绝了。这种生物是什么?

  对,恐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关于恐龙的短文。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自由说一说。

  3.读短文,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4.检查。

  (1)分段读短文。

  注意纠正字音:沼泽、覆盖、卵生。

  积累词语:千奇百怪、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2)汇报:说说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恐龙的种类、大小、食性…….

  (3)你还想知道什么?

  梳理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课内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课后查资料解决;有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的,激励学生通过学习长大后研究解决。

  5.启发质疑。

  大约一直到7000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在此后不到500万年之间——也就是6500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等。但任何解释恐龙灭绝的理论,必须能解释当时除恐龙外,其他许多动物种群同时灭绝的原因。恐龙灭亡之谜,至今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中。

  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有朝一日,你们中也许会有人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述自己在银行取钱,目睹顾客自觉排队,员工热情耐心地为顾客换零钞的事。

  2.学生评议这种社会想象。

  3.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那么相应的人们的文明卫生等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的变化。板书:身边的变化。

  二、引导讨论,明确内容。

  1.同桌或邻桌互相讨论:你发现了身边的哪些变化?

  要求:(1)真实;

  (2)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动作……

  2.推荐代表说。

  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概括板书:

  超市:文明购物排队付款

  车上:自觉投币主动让座

  校园:文明用语环境卫生

  书店:爱护书籍文明选购

  医院:讲究卫生(病人)态度热情(医生)

  …………

  3.学生列举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有可能谈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但要注意导向。如果没有学生谈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法。

  如:菜市场乱丢垃圾乱设摊点

  街道张贴广告乱涂乱画

  车上不讲究公共卫生

  …………

  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

  (1)加强文明卫生的宣传;

  (2)提高人的素质。

  4.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人们的文明卫生习惯正逐渐养成,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布置任务,具体指导。

  1.明确任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在许多地方、许多人身上大量存在,但一些不良习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好的典型,我们要及时发现、表扬,不好的问题,我们更要及时发现、改进,所以老师现在布置大家一项社会调查任务,内容是——身边的变化。

  2.指导分组。

  8人一组,自由组合,老师协调。

  推荐负责人,明确其职责。

  3.发放调查表,指导填写。

  (1)说明:此表为样表,学生可根据实际进行修改,也可根据需要复制多份。一事一份,小组交流后整理一份综合表。

  (2)指导填写。

  4.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加强自我保护;讲文明礼貌,树立红领巾新形象;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整理资料等。

  四、小组讨论,做好调查准备。(调查时间为一周)

  附:“身边的变化”社会调查表

  组次

  负责人

  组员

  调查内容

  记载时间

  地点

  人物

  现象

  结论

  需改进的方面

  收获与思考

  第四课时

  一、汇报交流。

  1.导入。

  通过一周的调查,你们一定有了很多新的发现,现在请各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在小组内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2.分组整理,选取典型现象准备汇报。

  要求:有调查方法、有过程、有自己的思考。

  3.汇报交流。

  要求:汇报内容各异;汇报人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4.老师小结,引入习作。

  二、作文指导。

  1.明确习作任务。

  结合这次调查活动,整理调查资料,写一篇反映身边变化的习作。

  2.比较调查汇报材料与习作的异同。

  (1)学生自由说。

  (2)老师补充。

  同:都是调查所得的亲身体验,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

  异:调查材料重现象,重结论,要求多、实;习作重具体场面、过程、细节的描写,如: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还重自己的思考,要求细、异,描写仔细,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习作内容。

  4.小组内互相说。

  5.指名说,大家评议补充。

  可以从以下方面评议:

  内容恰当,描写具体;观点明确,态度明朗;语言通顺,条理清楚。

  6.老师小结。

  第五课时

  一、当堂习作。

  学生当堂习作,老师巡回指导:发现优秀习作,向大家展示学习;发现问题习作,及时给予辅导。

  二、修改作文。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批;

  3.个别学生的作文老师面批。

  三、誊写上交。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的启迪,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从读入手细细品悟,引发思考。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重难点解析:

  理解古井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含义深刻与文章中心密切联系的句子,在组织学生通过读、思、议的过程,透彻的理解它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古井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总结: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今天继续去感受古井对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生命的'源泉、陶冶品格

  (设计理念:使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中心,有助于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二、细读思考,感悟无私。

  1、默读思考:

  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展示自读提示)

  (1)从课文哪几部分可以看出古井为人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又从课文的那些地方体会到“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源泉,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画出相关语句。

  (2)体会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学生默读思考。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三、集体交流,体会无私。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学习以下几个板块。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乡间小曲”“湿漉”“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等词句分析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2)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眼前浮现人们到古井取水时的画面,进行口头描述。

  (3)人们到古井取水,每天迎着晨光,踏着暮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古井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无私奉献)

  (4)指导感情朗读。

  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见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挑,那个帮提”“不肯接受报酬”等词句,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进行理解体会。)

  (2)乡亲们具有什么精神?(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3)古井和乡亲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是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乡亲们,乡亲们的精神是古井精神的再现,也就是课文最后一句话“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理解“陶冶”一词。)

  (4)“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

  (“他们”不光指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乡亲们,也包括那两位老人。因为从“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可以看出他是个老革命,曾经打过仗,负过伤,是革命的功臣。凭着这一点可以向党、向人民提出要求:让自己惟一的女儿留在身边工作,照顾自己。可老两口没有这样做,他们也是受到了古井精神的陶冶。)

  (5)分角色朗读老两口和乡亲们的话。

  (设计理念: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古井的作用、体会村民以及老人的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再读重点段,升华无私。

  1、齐读最后一段。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1)情境说话:乡亲们懂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改为感叹号读。把“他们”改成“我们”在读这段话。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设计理念: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即全体师生。进一步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自悟“古井”懂得无私

  用心体会这是一口怎样的古井,并填空。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设计理念:通过深入理解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感悟内化成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六、内化升华,寻找无私。

  1、师: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有许多像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在生活中寻找语文、运用语文,升华情感。)

  七、课外拓展,学会写法。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古井》这篇课文表面上在赞美古井,实际上也在赞美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借物喻人要抓住所描写的物体与所象征的人的相通或相似的地方,如把春蚕比做教师。

  2、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去读。

  教师推荐《白杨礼赞》《荔枝蜜》

  3、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特点,赞扬他的一种精神。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表达方法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去写类似的文章,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学习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学习课文,说说小蓝裙带来的变化。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说说小蓝裙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领情课文脉络,初知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三、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五、课堂小结

  1、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录音范读。

  出示提示,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老师亲自做了一件小蓝裙送给最努力的小女孩;第二部分: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令人高兴的变化。)

  3、课文讲了一见什么事?

  学习生字:读生字,重点指导。

  抽读生字卡,给生字组词。

  4、指定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小女孩得到了小蓝裙说明了什么?

  你能理解什么是“贡献”吗?

  5、老师在学期结束时,亲手做了一条小蓝裙给了一个对班级贡献的小女孩。下面会发生什么?下节课我们去了解。

  读课题。

  质疑课题。

  6、听录音。

  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根据提示,学习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8自然段。)

  7、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口述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

  8、小女孩对班级的贡献最多。

  “贡献”就是为集体做的事情,为班级着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学会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3、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部分

  三、拓展,深化主题

  四、总结

  五、听写生字、新词。

  1、抽读词语卡片。

  扩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小蓝裙带来了哪些变化?

  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吗?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人的双手可以让世界改变,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3、听写生字

  读词语卡片。

  扩词。

  4、分段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3——8自然段。

  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小姑娘更漂亮了、家里焕然一新、房屋整洁亮丽了、街道整齐清洁了......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5、自由发言。

  这些变化都是经过人们努力,用双手改变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9、小蓝裙的故事

  小女孩梳洗——漂亮极了

  变化母女收拾屋子——焕然一新

  勤劳的双手能改变一切

  爸爸整理庭院——整洁亮丽

  人们整理街道——整齐清洁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实录

  (一)媒体辅助,导入新课

  以动漫flash——愚公移山导入。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多媒体展示内容如下: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惩山北之塞 A。处罚 B。警戒 C。苦于

  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

  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

  杂然相许 A。允许 B。赞成 C。答应

  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

  一词多义

  方:方七百里 方其远出海门

  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吾义固不杀人

  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其: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帝感其诚 其妻献疑

  焉: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之: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答案略写。]

  (5)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断。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 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

  第三幅:毕力平险图 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

  第五幅:神灵移山图

  (三)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谁愚?

  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

  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师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1)提问:有人认为本文以神话结尾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也有人认为它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你是如何理解本文的'神话结尾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

  学生讨论

  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五)研读课文,总结升华

  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学生争相发言。

  教师总结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六)课堂小结

  教师朗诵《愚公移山》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淡,望望头土: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多媒体显示)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学习。

  (七)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战场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9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属于情景交际,教材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交际的话题“安慰”;二是话题的内容和范围,即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安危,怎样安慰;三是要掌握好安慰别人时的态度、语气;四是口语交际市的练习形式及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口语交际使学生懂得怎样安慰别人,使其学会关心、帮助需要支持的人。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3、指导学生善于。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能够从上支持他们。2、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利用挂图,呈现机组需要安慰的画面,如,同学生病了、考试失利的、家里发生变故的……然后引出话题。

  2阅读课本,弄懂焦急的内容和要求。

  (1)自由读,看看有几层意思,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地说说。

  (2)弄懂题意后,教师示范练习,尤其让学生注意安慰时的态度要真诚,语气要有分寸。

  3、即兴表演,自由练说。

  (1)自主寻找合作伙伴。(2)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3)分角色练习,小组内表演。

  4、交流汇报,集体评议。

  (1)弄清楚每组所选的话题,以便有的'放矢的表演,。

  (2)评议时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要从内容上、表达的态度上、语言的表达几方面去。

  5、教师要采用一定的鼓励手段。

  6、进行。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弹”;正确读写“鼓动、欲望、震撼、糟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名言导入。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

  2、感悟课题:你发现了吗?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经常读到的文章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指名说)

  原来我们学的文章题目一般都是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而这一次的题目是两个词,并且是同一个词的重复。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题目呢?题目里又包含着什么样的含义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教师引导学生轻声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文)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遇到生字新词大声读三遍,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

  (2)给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3、学生认读词语。(请同学们快速读两遍词语,再读两遍生字。)

  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骚扰听诊器

  4、教师指导书写。

  “撼”是左窄右宽的字,右半部分是“感”,上边不要写成“成”。

  “欲”右边是“欠”,不是反文旁。

  “诊”右部下面的三个撇要注意位置。

  (教师指导书写,注意指导笔画间的穿插迎让。)

  (学生仿写,展示)

  5、小组内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教师引学:课文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四、探究课文,突出重点

  1、教师引导: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在小组内认真品读,并说说其中蕴藏的内涵。

  2、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理清脉络

  1、教师导学: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开火车读,齐读。(骚扰欲望震撼糟蹋无限听诊器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2、回顾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的?

  3、学生汇报。

  二、探究学习,感悟体验

  (一)教师导学:自由读读三个故事,想想哪些地方让你震惊?

  学生自由阅读自学提示,明确要求。

  1、找一找,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读一读,在读中思考。

  3、议一议,把自己的体会交流一下。

  4、品一品,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探究交流。

  1、飞蛾求生。

  (1)学生汇报句子。(多媒体课件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挣扎、鼓动、跃动、强烈、鲜明,用红体字标出。)

  (2)教师引问:为什么让你感到震惊?

  预设:(我从“挣扎”这个词看出飞蛾很想逃走,并且不放弃生命。

  飞蛾把所有生的希望都倾注在了“挣扎”上。

  “鼓动双翅”让我感到飞蛾想尽一切办法逃生。

  “极力”,就是用尽力量,想尽一切办法。

  飞蛾鼓动的是双翅,跃动的是生命的力量。

  从“挣扎、鼓动、跃动、强烈、鲜明”可以看出飞蛾对生命的渴望,即使自己是那样渺小也要奋力一试。)

  (3)教师引学:有一只飞蛾在你头顶上飞飞来飞去,你伸出手把它捉住了。现在,这只飞蛾就在你的手中,你感受到它怎样的跃动?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课件出示:“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4)教师引问:为什么它的跃动如此强烈?如果你就是这只飞蛾,你会怎么想?(生展开想象)

  过渡:对,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你们知道一只飞蛾的生命有多长吗?一般飞蛾的生命只有9天。为了这短短的9天,小小的飞蛾拼命地挣扎。但它挣扎着——(引读句子)

  (5)教师引读: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教师引学:小小的飞蛾尚且如此珍惜生命,我们人类又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下面这些是地震中的一些图片。(出示后说)这一张张熟悉而又曾经震撼过我们心灵的图片,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伟大、坚强。

  是啊,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7)小结:是啊,飞蛾是脆弱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这就是——(生齐读)“生命生命”。

  (8)小结学习方法。

  教师导学: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等方法学习了第一个事例。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两个事例。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教师指名读要求,组织学生学习。)

  ①快速读剩下的两个事例,画出每个事例写得精彩、含义深刻的语句。

  ②简单标注对所画语句的体会。

  2、瓜苗生长。

  (1)(课件出示:“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①教师引问: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香瓜子生命力强?

  (砖缝、掉、竟然、冒出)

  A、教师导学:是啊,我们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等条件,而这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作者的震惊?(生:竟然)

  B、教师引学:你能区分带“然”字的常见词吗?[课件出示:选词填空。

  竟然依然显然

  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显然)不易生长,但它为了生存(依然)努力着,那小小的种子,(竟然)可以冲破重重阻力,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②教师引问: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而用“冒”?

  (因为“冒”字体现了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2)(课件出示:“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①教师引问:什么让你震惊?(顽强的生命力、渴望生命的欲望)

  ②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坚定、不屈服的语气。)

  (3)小结写作方法。

  教师导学:作者在前面两个事例中写了小飞蛾而没写大象。写了小瓜苗而没写大树,看来“小”的事物更能突出生命的伟大。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也能加以运用。

  (4)过渡: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请大家读读“静听心跳”这部分内容,说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震撼。

  3、静听心跳。

  (1)(课件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教师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手放在胸口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生把手放在胸口感受。)

  这就是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自己。你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

  (3)教师引问: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激动……)

  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课文。

  (4)教师引问:是呀,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都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5)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句子: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要对自己负责。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第二句写得好,因为“必须”突出了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态度。)

  (6)小结:作者再次感悟到生命就是自己那沉稳有规律的心跳。于是,作者坚定信念,一定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我们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一次呼唤生命——(学生齐读:生命生命)

  三、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1、多媒体课件介绍课文的作者杏林子。(出示照片)

  杏林子自12岁起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整整50年时间哪!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分分秒秒,她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

  她曾经在她的作品中这样写道——

  我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我就不要活了。结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还是没有好!我想:好吧,再延长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我就绝对不要活了!

  就是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下,她被挣扎求生的飞蛾震惊,被顽强生长的香瓜子感动,被自己的心脏那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所震撼,于是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想:绝不要放弃生命,她悟出了生命的意义:(课件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2、教师导学:结合课文谈谈,在杏林子看来,什么是有限的,什么是无限的?

  (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创造的价值是无限的。例如杏林子虽然去世了,但她的作品、人品还在,她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过渡:其实,像杏林子这样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的人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谁?(出示课件)

  邰丽华,2岁开始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是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并且用残缺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

  丛飞,进行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总共资助了178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300万元,自己却欠债十几万元。在患胃癌期间,病床上的他仍念念不忘那些失学的儿童。

  四、升华情感,书写生命感言

  1、教师导学:此刻,相信你一定对生命有了深深的感悟,请拿起你的笔,写下你对生命的感言吧!

  (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生命是墙角砖缝中盎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决心;

  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2、教师引导学生抒写生命感言,交流汇报。

  3、教师引问:此时此刻,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呢?

  4、教师导读:生命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写不完的诗,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生命深深的思索,再读——(生齐读)“生命生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按照买项链和退项链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

  课件(柔美的音乐)、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真情无价。

  2、教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

  3、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是真情?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吗?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柔美的音乐,认真倾听老师朗诵。要求:画出生字新词,思考:课文中无价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2、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橱”是卷舌音。

  字形:“庞”是半包围结构,“广”字头书写的大小要能藏得住里面的“龙”,另注意“龙”上的撇和点都不能丢。

  3、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齐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4、指名反馈:文中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5、教师小结:姐姐和妹妹间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妹妹和店主之间则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真情,这更是难得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细细体味这种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6、教师播放课件中的柔美音乐,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后说,理清文章的条理。

  1、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妹妹买项链,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姐姐退项链。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按照买项链、退项链的过程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被文中的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打动了吧!他们都拥有一颗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心,真是太令人感动和羡慕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想像画面,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体会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

  2、总结全文,拓展思维,启发学生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对待真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的那一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

  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项链手帕不胜枚举寂静脸庞小心翼翼得意洋洋满心欢喜连蹦带跳

  2、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发生在姐姐、妹妹还有一家商店店主身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围绕一条项链展开的。你能不能用这根项链把这个故事串起来。

  妹妹想送项链给姐姐-妹妹到商店买项链-店主把项链卖给妹妹-姐姐来退项链-店主把项链送给姐姐

  3、师导:作者围绕条项链,为我们展示了人间用真情买不到的真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这无价的真情。

  二、深入探究,体会真情。

  1、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价的真情分别体现在姐姐和妹妹之间、妹妹和店主之间、姐姐和店主之间。现在请大家读课文,用文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探究。

  3、集体反馈

  4、教师导读:妹妹要送项链给姐姐,是因为――(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妹妹说的话)

  5、教师质疑:可是,店主为什么要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妹妹呢?请大家把店主人说明原因的句子找出来。

  6、指名反馈后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店主人了解了妹妹一家的境遇,体会到了妹妹这份真情的时候,他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水想些什么?

  7、教师小结:是呀,姐妹间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店主,让他看到了人世间不能用金钱买到的真情,所以他以几枚硬币的价格把贵重的项链卖给了妹妹。当姐姐来还项链时,他把项链送给了姐姐。他的行为一样令人感动。他用自己的真情保护了姐妹俩的这份真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导:同学们,小女孩、姐姐、店主这三个人,你想赞美谁?赞美她什么?

  2、指名反馈:我想赞美,我赞美她。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情故事。

  四、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美丽的瞬间留在了姐妹俩的心里,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感谢姐妹、店主,他们用真情唤起了我们所有人的这份真情。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部分。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2

  教学目标

  能通过关键句子的把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对文本中的关键字词进行细读品味,从而理解“马”的形象和内涵。

  通过比较、思考、讨论,能理解“自由”的内涵,初步形成尊重天性、崇尚自由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早上咱们做了预习,从头到尾读过一次的同学请举手,从头到尾读过两次的同学请举手,从头到尾把段落序号标号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的做法很棒!很对!因为,今天这篇课文可不一般哦,它是被人们公认的写马写得的一篇文章;今天这位作者,被称之为与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马的世界,去领悟天才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二、感受自由

  1、文中写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分别是什么马?请用尽可能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分别在课文的哪几段?

  明确:驯养之马(家马)天然之马(野马)

  2、作者更喜欢那种马?哪一句话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请找出文中的语句作为依据。

  明确: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3、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这是一种____之美?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分析。

  生:自由之美、奔放之美、团结之美、协调之美……

  师:这些美都是天然之马所固有的,所以,这是一种天性之美,自由之美。

  集体朗读——(注意语气——赞美,语调——轻快)

  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

  三、受尽束缚

  1、这就是天然之马的美,美得自由,美得奔放、美得自豪、美得高贵。难怪作者说:人类所曾做到的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豪迈而剽悍的野马被人类给征服了,它变成了什么马呢?请结合课文前两段内容,从用途上说一说。

  野马——战马、(赛马)、役马、宠马

  2、征服后,它又是一种怎样的马?请对这两段的关键词进行圈点勾画,来说说——“一种可____的马”?

  生:役马——可怜、

  师重点引导细读,并作出改动

  原文——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

  改文——嘴巴被衔铁勒得歪在一边,腹侧留下好多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好多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打穿了。

  (讨论后,要求带着重要朗读)

  生:宠马——可悲(可笑)(可耻)

  师引导——丧失自我,成了主人手中的万物。

  生:战马——可敬(可怜)(可叹)

  师:对主人而言固然可敬,但对自身而言显得可怜。

  3、适时介入资料——臧克家《老马》全班学生朗读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这就是人工驯养的马,这就是一辈子在人工驯养下的老马,他的身体受到了——?(束缚、摧残)他的精神显得——?(麻木、不自由),好可怜的马!

  四、回归自然

  1、同学们,此时,老师突然想到,我们有必要赶紧放开这些被人驯养的家马,放掉手中的缰绳,松开他们身上的束缚,卸下他们背上的鞍辔,放开它们,让它们重回自然中。我想,这或许可以让它们在自然界寻找到久违的自由和天性……

  2、学生讨论,能,不能,要求结合文中相关句子说说。教师适时做好评价。

  五、思考原因

  1、介入《肖申克的救赎》影视片段,思考:老布自由了吗?既然自由了他又为何自杀?难道是疯了?

  2、学生思考发言,共同探讨“自由”的内涵,形成“真正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的共识。

  3、介入“狱友”的话:“老布没疯,他只是体制化了。起先你狠它,后来你习惯它,到最后你离不开它——————”——长期的束缚,使其丧失了精神的上的天性和自由。家马如此,老布也如此;动物如此,人也如此。

  六、结课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明白了《马》这篇作品的真正好处,作者其实在通过马来写——人,其实,马只是一个比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匹马,我们都有野马的天性,但我们或许都正受到某种束缚,怎样才能不丧失自我的天性和自由呢?布封没有讲,但他用自己的行动作了解答:(学生齐读)

  布封的时代是一个神学时代,人们的思想被挟制在不自由的空间里……

  在“离经叛道”的声音中出版《自然史》……

  在风格趋同的文坛中发出“风格即是个人”的声音……

  让我们与布封一样,与野马一般——尊重天性、崇尚自由!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3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自主识字,读准“见”在文中的读音,理解“从”、“遇”、“云”、“岁” 等词的意思,积累古文中表示“说”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以及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2、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 板书课题、齐读。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

  3、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题目。看看课文,谁知道这篇课文选自于哪?

  4、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学者,可谓学富五车。这段古文写的是他劝人勤学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 范读全文。认真听我读课文。

  2、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难读句;

  三、再读懂意思

  1、 课文读通了。能否借助注释,根据译文内容,一句一句对照着理解古文的意思呢?

  2、 交流。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者: 的人 遇:董遇 云:说。古文中表示说的.字还有哪些?

  (2)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言:说 见:现。出现,明白

  (3)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苦于没有时间干什么?

  (4)遇言“当以三余。” “当以三余。”干什么?

  (5)或问“三余”之意。 或:有的人。回顾“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中“或”的含义,进行比较。

  (6)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日:一天。时:时令 岁:年。还有哪些词或者诗句中“岁“有年的意思?岁月、年年岁岁花相似、守岁 句意解释:古时候下雨就没法下田地干活,所以也是空余时间。冬天,不种庄稼也有时间读书,晚上在家没有现代的娱乐活动,有多余时间读书了。

  3、 看了注释,读了译文,了解了古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 谁能连起来说说这段古文的意思。

  四、三读明道理

  1、 读通了古文,了解了意思,再认真读读这段古文,边读边想:关于“勤读”,你知道了 些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2、 交流。老师点拨。

  (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次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能只简单 地读一、两遍。书读得次数多,这就是“勤读”啊!

  (2) 苦渴无日——不要总是“苦渴无日”,要善于挤时间读书。

  (3) 冬者岁之余,夜者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这里的 “冬者、夜者、阴雨者”就是董遇说的“三余”。这些剩下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古时候,人们趁农闲的时间,一天中休息的时间来读书。)闲时读书,这也是“勤读”啊! 董遇建议我们用“三余”来读书,而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是利用“三上”来写课文。他们“勤读”“勤写” 出示:余平生所作课文,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 读句、理解、简单讲解。

  五、拓展

  1、董遇有“三余”,欧阳修有“三上”,同学们想想,你有没有“一余”“多余”可以用来 看书呢?

  2、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你们不要以“苦渴无日”为借口不读书,而要借用你的“余 日”或者片刻之时来读书。同时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这也需要你善于挤时间来读啊!这就是“勤读”,也是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在古人勤读的名言中结束本课。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三国志的作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07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21篇)01-11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与反思03-23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21篇)03-29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1-11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