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案

时间:2024-11-19 09:50:02 教案 我要投稿

《画》教案(通用2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画》教案(通用21篇)

  《画》教案 篇1

  海里的动物

  【活动目标】

  1、了解海洋生物。

  2、通过印手印的活动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

  3、通过表达各种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通过各种划割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调节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生物的照片,曲别针,吸铁石,印泥,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湿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一边看海洋生物的照片一边讨论。

  ①准备海洋生物的照片。

  -老师拿来了在海里生存的动物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动物呢?

  ②看看照片,摸一摸,研究一下。

  ③研究一下活动的道具,吸铁石和曲别针。

  ④把曲别针别在动物的照片上,用吸铁石玩钓鱼的'游戏并说说这些动物的特征。

  -老师用吸铁石找找大海里的动物,都能找到哪些动物呢?

  ⑤说说粘在吸铁石上的这些动物。

  -背上可以喷水的动物叫鲸鱼。

  -大海里有和我们手的样子差不多的动物,找找看是什么?

  -和我们手长得差不多的动物叫做海星。我们一起来说一遍海星。

  二、展开

  1、一边看活动纸一边讨论。

  -这是哪儿呢?

  -这里有哪些海洋生物?

  2、用手在活动纸上印出海洋生物。

  ①用印手印来表现出来。

  -老师告诉孩子们印手印的方法。(做示范。)老师印出鱼的身体。

  -大家想印出什么动物呢?

  ②帮助孩子们印出自己想印的动物。

  ③印完后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完成剩余的部分。

  ④对于使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有困难的孩子,老师给予帮助。

  ⑤使孩子们做出自己想印的动物图案。

  三、结尾

  1、印完手印后用湿巾把手擦干净。

  2、让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印的动物。

  《画》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明白为什么说这是一幅画。

  2、学会7个生字,把握诗中出现的反义词。

  3、会正确地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挂图

  准备:图画若干,课文挂图,生字卡片、田字格

  出示若干画,有大有小,有黑白有彩色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画,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先来研究这个画字。请你数一数,这个字共有几画啊?你是怎么来记住它的?那好,让我们一起在田字格里把这个字来写一个。

  谁来带大家读这个字。我们已经给他找了好几个朋友,你还能来说说有关画的词语吗?

  研究了这个字,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来欣赏一幅画好吗?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写上山

  绿

  色

  水

  这高山流水看了真迷人啊?那现在请你静静地听听,来,走近些,再走近些,你听到了什么吗?

  没有听到声音,那么古代有个诗人,就把没有听到声音用两个字就概括出来了无声,这样连起来就成了两句诗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我们刚才讨论了那么多,他就用了这么两句话表达出来了,你觉得他写得好吗?

  讨论:语言很简洁,用了反义词

  那么在这两句诗里,有好几个字我们没有学过写过,你是怎么来记住他们的?

  教学生字:远

  色

  近

  无

  声

  谁能连起来再把这两句诗读一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味道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那个画家画好这幅画后呢,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他又提笔添上了一些。你看到了什么?

  粉红的桃花是在春天开放的,这说明呀,画家画的景色是春天的,但是在我们生活中,春天过去了,花儿和鸟儿有什么变化呢?

  那在这幅画里呢?春天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地开放着,小鸟看到人走过来了,一点也不害怕。所以诗人说是: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在这里,教师一边引导说,一边板书:春去花还开着,人来鸟不怕。改成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两句话,谁来带大家读好这两句话。

  这样,四句连起来,就是一首完整的古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画,谁能连起来读一读。

  这古代的诗句虽然用词精妙,但这五个字五个字地说话,总是和我们现在太不一样,我现在,要请小朋友来做一做翻译家。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行吗?

  我们各请三大组一个代表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你可以提意见也可以补充。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一幅有有有有的画。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幅的画,还可以说,这幅画真啊!句式说话。

  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画啊,仿佛也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美丽的高山流水间,小朋友,当我们外出游玩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一些很美很美的景物,那么,如果你看到了,会用什么办法把它带回来和我们分享呢?

  画画、照片、摄象机,这些都是好办法,不过,老师有个更方便,每个人都可以用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那就是请你用心把它带回来,你用心记住你看到的东西、想到的,把它写成文章给我们听,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好吗?

  《画》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

  2、激发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组1份分别用多种水彩颜色着色的洗洁净,每人一根吸管。

  2、范画:泡泡画1张。

  3、每人1张作画卡片。

  4、每人一个企鹅胸饰。

  活动过程:

  听着音乐学企鹅的样子进活动室。

  一、出示一些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1.泡泡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2.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泡泡?

  二、带幼儿玩捉泡泡的游戏。

  “这么多泡泡真漂亮,我们想办法把它留下来好吗?”

  幼儿游戏。

  “你们想到了,用手拍用脚踩,跳上去抓。可是还有一只小企鹅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让泡泡留下来。”

  三、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

  (出示范画)师:瞧!这画上有各种颜色的泡泡,多漂亮呀!你们想知道小企鹅是怎么把他们留下来的吗?

  四、出示工具材料,教师演示泡泡画的.过程。

  这里有五种颜色的吹泡泡用的水,他们是红色、黄色、绿色、兰色。还有吸管,用吸管蘸上颜色水后就可以吹出美丽的泡泡画。

  2、教师演示泡泡画

  (1)先让吸管宝宝喝点水,在旁边休息一下。

  (2)对着纸,轻轻地吹出一个泡泡,我们就泡泡留下来了。

  (3)幼儿空手跟学。

  五、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谁能像这只小企鹅一样动脑筋,把各种颜色的泡泡都留下来。现在请其他小企鹅来吹泡泡作画。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吹泡泡的方法,完成吹画作品。鼓励幼儿把空白画纸都画满。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要把颜料吸入嘴中。

  六、表扬幼儿作业,并将幼儿作业展出,外出继续玩捉泡泡游戏。

  《画》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自建构式小班教材。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本美术活动中,重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感知色彩,体验珠子滚画的快乐,培养幼儿对色彩产生兴趣的同时认识三原色。

  活动目标:

  1、认识三原色,尝试用珠子进行滚画并观察珠子滚画的轨迹

  2、能愉快地参与玩色活动。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色每组各一盘,珠子。

  2、鞋盒盖子人手一个,湿抹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

  1、教师出示珠子。

  今天我请珠子来画画,猜猜珠子可以怎么画画呢?可以在哪里画画?

  2、幼儿讨论,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

  二、认识材料,并演示讲解操作方法

  1、教师介绍材料

  认识三种颜色的颜料(红、黄、蓝)、鞋盒盖子、弹珠

  2、示范珠子蘸色作画的方法。

  (1)将珠子放到颜料盘里滚动,它就会传说彩色衣服

  (2)把珠子放到盒子里,两手拿着盒子轻轻晃动,珠子就开始画画啦。

  (3)没有颜色了,还可以到其他颜料盘里滚一下,继续画画。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各种尝试,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

  2、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色彩重叠发生的变化。

  四、集体欣赏作品

  1、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说说珠珠画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教师带领幼儿整理材料。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的发展水平来讲,本次教学中运用勺子将弹珠舀起来,这种需要小肌肉群活动的动手能力不太理想,需要老师的帮助,然而将双手托起,纸盒子东摇摇西晃晃,训练大肌肉及胳膊活动能力,得到较为适宜的训练。

  本次活动主要得到愉悦情感的体验,玩的开心是有的,但是要得到美丽的涂画作品还需改进。

  改进:1、弹珠大小

  2、颜料的浓厚深浅

  3、弹珠作画的线图,扭一扭、跳一跳、冲一冲。

  《画》教案 篇5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提高临摹和添加的创作方法,进一步体验生宣纸、毛笔、墨、彩、水的性能及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的用笔方法,感受画鸟创作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

  【教学难点】

  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3)出示课题——花鸟画。

  【设计意图】传授给学生一些中国画鸟画的知识,提高学生鉴赏画鸟画的素养。了解“缘物寄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花鸟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创作打基础。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

  2、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三、小组研究:

  【设计意图】渗透画鸟绘画的创作方法之一,通过对比欣赏优秀作品,了解和感悟画家是如何用笔和用墨的。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四、讨论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五、学生绘画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要求: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六、欣赏展示:

  1、师生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2、教师

  《画》教案 篇6

  一、学生随藏族弦子音乐进教室。

  二、律动:跟老师跳一段藏族弦子舞蹈(随音乐)

  三、新课教学: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生谈话: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五个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族歌舞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它们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始终伴随着各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少数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刚才同学们轻盈的舞姿是来自哪个民族的?谁能谈谈你对藏民族的印象?你了解他们多少?四川境内的藏族聚居地是哪些地方?(将收集资料先做分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收集的信息。集体分享来自学生的资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掌握学生了解的信息,有的放矢抽问,这样涉及的面,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教材内容的了解就要广一些)

  2、以情激趣:在有藏区孩子的班级,请他们出来表演他们的民族歌舞。说出他们所跳的舞蹈种类。

  3、教师介绍钢琴组曲《巴蜀之画》。同学们体会乐曲的民族风格与音乐的特点。《阿坝夜会》与《弦子舞》的音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听出来了吗?让学生静心聆听作品后带给他们的感受是什么?

  4、复听乐曲,解决疑问。随音乐画旋律线。也可以随音乐的情绪原地律动。讨论:锅庄与弦子的区别?

  5、再次复听,设问:在聆听了这两种体裁的藏族音乐,你能说出藏族音乐中采用了哪些藏族乐器?屏示课件展示六弦琴、唐琵琶、金唢呐、手持鼓,观看乐器的形状,介绍它们的音色,演奏方法和演奏姿势,让学生模仿演奏这些乐器的动作。

  6、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带来的巴塘弦子的音像牒藏族弦子舞的片断,要求每个同学记住一个动作,合着音乐的节拍来做。

  7、分组创作一套弦子舞的动作(要求简单、易学。必须是根据欣赏的音乐来创编),锻炼学生的节奏感、探索、模仿的方法拓展音乐思维

  8、表演:根据巴蜀之画的音乐,分组上台表演。

  9、学生们要对每组的'表现做专业性的评价。选用一个组创编的一套舞蹈动作,大家一起学习。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藏族的音乐,了解到了古老而又神圣的西藏民族,也了解了这个代表东方文化风格的藏传佛教的民族,它是我们的骄傲。太阳和月亮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光明。藏族和汉族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这里特别感谢今天为我们带来弦子光碟的同学,下课后同学们可借回家相互传看。让我们更加喜爱藏族这个民族和他们的音乐。最后,学生在歌曲《妈妈格桑拉》的歌声中离开教室。

  《画》教案 篇7

  设计意图:本班幼儿对各种线条非常感兴趣,而螺旋在幼儿眼中是非常有趣神秘的,也是能常见到的,如棒棒糖上的螺旋图案,小蜗牛壳上的螺旋图案等,在结合主题需要的情况下,让幼儿欣赏螺旋相关作品,在观察和比较中感受螺旋线条的造型特征,尝试着画螺旋,感受螺旋线条的延伸和变化,体验螺旋画之美,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课堂描述:

  1.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实物,引出螺旋:

  老师出示棒棒糖、弹簧、藤蔓等相关的物体,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都是什么?他们的有没有特别相似的地方?幼儿探讨。

  师总结:他们的都有一圈一圈卷起来的图案形状,这种图案叫螺旋。

  2.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图片,请你们来找一找上面有没有螺旋线的图案。(教师出示有螺旋图案的物品,如坛子,纽扣等,幼儿睁大眼睛仔细寻找,很感兴趣)

  2.幼儿动手制作螺旋,切身感受螺旋的特征

  师:老师这里有许多扭扭棒,请小朋友们制作一个螺旋(发给小朋友相关材料,让幼儿卷一个螺旋出来,告诉幼儿先把一边卷起来,然后再一圈一圈往外绕,让幼儿充分感知螺旋的特征)

  3.示范螺旋画法,让幼儿仔细观察

  师:小朋友们,螺旋线很好看,你们想不想学一学呢?(介绍螺旋从里面一圈一圈往外画,线之间不要碰到。让幼儿伸出小手,先跟着老师画一画)

  4.出示需要添画螺旋的`半成品,先讲解,再让幼儿尽情发挥。

  出示大树的图画,树上有很多树枝,让幼儿用螺旋来装饰树枝

  师:我们来用螺旋装饰大树,让这颗大树看起来非常美丽,而且与众不同(老师先示范画出一个树枝延伸出的螺旋图案)

  师:小朋友们,你们仔细看一看,树下还有什么?

  幼:小蜗牛

  师:有许多小蜗牛。小蜗牛有点不开心,它没有了漂亮的衣服,小朋友们我们给小蜗牛的外壳添上漂亮螺旋衣服,让它变成原来的那个美美的小蜗牛吧!

  5.师播放背景音乐,发材料,幼儿开始绘画,个别幼儿画螺旋有难度,需要反复多练。

  6.展示幼儿的作品。

  分析与课后反思:

  1.本节课让幼儿在动手绘画中感受螺旋在环绕中的规整与均衡之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个别幼儿不能够在第一节课完成螺旋的绘画技巧,和幼儿自身的手指灵活度有关,教师要给予个别指导。

  2.教师后续要丰富幼儿的螺旋相关经验,除了利用螺旋画简单的棒棒糖,打扮小羊、小狮子等小动物的毛发等,还可以在区角中投放城堡、火箭、柱子等物体,让幼儿添画螺旋来装扮这些物体,认识螺旋状的山路,知道螺旋在生活中的用途等,从各方面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把相关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螺旋的奥秘。

  《画》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2、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手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教学准备:中国画绘画工具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2、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手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作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揭题:学画山水画

  二、新授

  1 、师: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逐渐发展。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画面,思考:

  A造型特点 B技巧运用 C表现手法 D感受 E 如何表现 F 绘画步骤

  3、山水画作品欣赏。

  《游春图》这幅画是我国现存著名画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论家视为"开青山绿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4、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5、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

  A 皴法B 披麻皴 C 斧劈皴D点苔。

  讲解师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其他绘画形式表现山水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干、湿、浓、淡的水墨,粗细、方圆、转折、长短的线条,表现不同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感。皴法是中国笔墨技巧高度发展的体现。

  6、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

  (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

  (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点。最后着色点苔。

  点: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破笔"或"介"字、"个"字等形状的点子,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在身水画中应用较广。

  染:或称"渲染"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或前后层次,加强艺术效果。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完成基本技法的练习,试创作。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2、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

  2、师巡视。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四、作业展评

  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五、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

  《画》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画人物正面头像,能基本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

  2、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点:

  能基本画出五官特征。

  活动难点:

  用绘画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素描纸,油画棒,勾线笔,邀请每位幼儿妈妈到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介绍本次活动,欢迎家长和小朋友。

  邀请妈妈们跟我们的小朋友来参与美术活动,一起欢迎妈妈们。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感受妈妈在生活中的幸苦,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比如:大声对妈妈说我爱你;夸夸自己的妈妈;

  2、引导幼儿用特殊的方式(画画妈妈)来表达浓浓的爱。

  (1):请幼儿说说自己妈妈的头像是什么样子。(可请几名幼儿在全班讲述,然后分组都来说说自己妈妈的特征是什么)

  (2):教师请幼儿来仔细描述。(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巩固幼儿对人物五官的掌握)

  (3):教师分发绘画材料让幼儿转过身面对妈妈进行画妈妈,强调幼儿先用勾线笔将自己妈妈的头像勾画出来,再用鲜艳的颜色画笔来帮我们的妈妈画的漂漂亮亮的'。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指导,进行互动,力求把妈妈头像画得端正,教师并用亲切鼓励的语言调动启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使幼儿身心投入。

  3、请个别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大胆说说自己画中对妈妈的爱。

  4、将自己画的画亲手送给妈妈,并跟妈妈说说想说的话。

  活动结束。

  《画》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指纹印画,并尝试添画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胆想象,创造性的画出不同指纹的造型画。

  3、乐于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在室内创设指纹画环境。指纹画范图、图画纸、颜料、铅笔、彩色笔、油画棒、抹布等。

  2、经验准备:幼儿在活动区中欣赏指纹画,并尝试用指纹印简单的造型;掌握指纹画的基本方法。

  活动过程:

  1、以欣赏画的方式引出活动。

  “今天,陈老师为大家带来几幅漂亮的指纹画(出示指纹画),你们喜欢吗?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喜欢?”引导幼儿观看范画,可与同伴讨论,说一说喜欢的画。为下面的绘画引出主题。

  2、教师引导幼儿掌握绘画的方法。

  (1)教师示范讲解指纹绘画的方法。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手指点出物体的不同部位。如用大拇指点出小刺猬的身体,用小指点出它的眼睛等。

  策略:教师动作示范用不同的手指点画、语言讲解。

  (2)教师可以让幼儿与同伴讨论范画中的'物体是由哪个手指点出的图案,并联系点一点体验手指画的乐趣,激发创作的积极性。

  3、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进行指纹添画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幼儿,及时给予适宜的指导帮助。

  (1)“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你要画一幅指纹画,你想画什么?”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帮助幼儿确定指纹画的主题,

  (2)幼儿独立进行指纹添画活动,教师适时提供知道帮助。

  4、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乐趣。

  (1)请幼儿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绘画成功的乐趣。

  (2)教师及时评价幼儿的作品给予积极的鼓励

  《画》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能保持作品的整洁和美观。

  3、学习用绘画、拓印等方式表现袜子上不同的颜色和花纹。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橡皮印章、抹布、袜子、《小脚》的律动音乐等。

  2、幼儿经验准备:有过装饰物品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引出活动。

  指导语:秋天来了,天气变凉了,小朋友的脚上都穿上了袜子……

  2、幼儿欣赏袜子。

  (1)引导幼儿观察并谈论自己和同伴的袜子(幼儿所穿袜子为黑白两种颜色)。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带来的花袜子,说说自己喜欢哪双袜子?为什么?

  (3)教师用儿歌进行小结。

  3、引导幼儿观察活动的材料,介绍材料的操作方式。

  4、幼儿自由分组,装饰袜子,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装饰。

  5、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说课内容

  一、选材。

  该活动选自团结版教材小班下学期的美术欣赏活动。因为袜子是孩子很熟悉的生活物品,充满了丰富的艺术美感,又易于孩子观察、体验、创作和欣赏,所以非常适合小班幼儿。但考虑到现在是小班新生入园刚一个多月的时间,孩子们才刚刚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稳定了情绪,所以根据孩子的这一情况又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将活动设计成游戏性、趣味性、操作性较强的绘画(玩色)活动,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袜子色彩和花纹的美,通过大胆的尝试初步学习表现美的方法和技能,例如拓印、绘画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也正好符合了《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

  二、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后,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在情感目标上,就是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难点是在欣赏的基础上发现花袜子的色彩和花纹的美,尝试使用工具进行装饰。

  三、活动的准备。

  活动中的材料是生活中简单易见、便于使用的。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参与活动的.难度,我选择的是孩子喜爱和熟悉的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四、活动组织。

  活动组织简单的概括为“激发兴趣——引导观察——鼓励创作——相互欣赏”四个部分。

  1、以音乐营造愉快、轻松的游戏氛围。《小脚》的律动和今天的活动主题很贴切。幼儿在熟悉的音乐中消除了面对陌生人的紧张和不适,激发了兴趣。

  2、教师因势利导,用游戏的口吻进行教学。在活动中,注意给幼儿表达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3、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和尝试新的绘画技能,特别强调了互助的要求。

  4、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进行创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创作的乐趣。

  5、老师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适时的加以指导。例如操作时的卫生要求等。这些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都蕴藏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6、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教师创设花袜子要跳舞的情景,引导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自评、互评、观课老师的点评来交流“谁的花袜子最漂亮?”“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画》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纸版画,尝试用席子、树叶等进行拓印,体验用特殊工具创作所带来的乐趣;

  2、学习揉纸法的拓印方法;

  3、培养幼儿仔细、耐心的良好作画习惯。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席子、插塑板、树叶等;

  2、记号笔、纸团、报纸、刷好颜色的纸。

  活动过程:

  (一)认识工具、了解方法,初步尝试拓印

  1、提问:介绍纸版画,及其组成,有那些工具?

  2、“怎样将让版上的花纹跑到白纸上?”幼儿用报纸进行尝试(当心颜料滴下来)

  根据幼儿尝试情况相互欣赏、交流,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而初步了解制作方法(将席子轻轻涂上颜料,然后用白纸盖上,轻轻按压。

  (二)学习揉纸法拓印

  1、直接制作底版用记号笔勾画形象;

  2、学习揉纸法的方法。

  介绍揉纸法:揉——卷——折叠——压平。

  画个形象剪下贴与地板。

  涂色印画。

  3幼儿尝试制作,充分体验

  引导幼儿发现颜料的使用不能太多,压时不能太用力;

  教师指导制作顺序、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三)示作品,整理用具

  看拓印的是什么?效果怎样?引导幼儿进行评价小结。知道纸版画与一般绘画的.不同,工序多,需要更细心、耐心。

  整理用具。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画》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学习"麦秆画"制作的一些简单技能,初步尝试用麦秆粘贴作画。

  2、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麦秆、剪刀,双面胶、抹布和废纸篓。

  2、范例作品,用麦秆编制的物件。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呀?(麦子)

  1、小朋友来说说这些麦子有什么用?(作粮食,磨成粉做面包等)

  2、那你觉得麦秆有什么用?(作燃料,作扫帚),还能用来做什么?(出示编制的麦秆编制品)

  3、麦秆是很有用的材料,很好玩,还可以派大用场,用来作画呢,我们一起用麦秆作画吧!

  三、讲解,示范。

  1、出示范例图一:

  请幼儿欣赏三幅作画步骤范例画,让幼儿说说三角形图案添几根变成什么?(幼儿讲述和想象)

  2、出示的范例二:(粘有双面胶)

  老师竖粘一麦秆,问:这可以变成什么?幼儿想象并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图案添几根变成什么?(幼儿讲述和想象)(老师示范粘贴一电视机或冰箱)

  3、出示麦秆组合范例画:

  问: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把麦秆变成了什么?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幼儿讲述)

  四、幼儿创作部分。

  1、让我们也来作一幅画吧,你准备在纸上面用各种图形变上一些什么东西?

  2、请大家先想好画的内容,再自己挑一张喜欢的底板纸,然后请你剪下合适的.长度,试试把图形先摆好。然后粘贴上去。现在我们就开始作画吧。

  3、幼儿动手操作部分,老师巡回观察,适当指导和提醒。

  4、请幼儿将作品完成后张贴起来,鼓励幼儿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五、师幼共评作品。

  1、老师先以大拇指为奖励,表明态度,再请幼儿一起作评委,自己将大拇指奖给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a。(哇,大家的作品真棒呀,我最喜欢这幅画,它是由xx形和xx形组成的,这是谁的作品呀?老师说得对吗?真好,老师奖给你一个大拇指。)

  b。(我也喜欢这幅作品,这是谁的作品呀?你喜欢麦秆画吗?真不错,老师也奖给你一个大拇指。)

  c。(这幅作品也很棒,这是谁的作品呀?我们请小画家自己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吧。)(好,老师也奖给你一个大拇指。)

  d。(哇,还有那么多的作品也想得到小朋友们的大拇指,你们仔细看看,你认为最棒,最喜欢的画在哪里?想好了就把拇指奖给这幅作品。4—6个幼儿为一次,分批奖大拇指,直至全部幼儿都奖好拇指)

  2、幼儿一起评出最棒的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作品,用相框标起来,将作品上墙展览作品。我们一起看看得大拇指最多的作品在哪里,一起把作品带到教室贴起来给大家欣赏吧!

  《画》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理解什么是象形字,并通过学习认识部分象形字来达到掌握象形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象形字并掌握其认识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若师听说班里有些同学认识许多汉字,谁想为大家读些什么?

  生:(随便从黑板报或语文书中找一段文字读一读)

  师:大家想和他们一样认识这么多字吗?

  二:新授:

  师:(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八幅图画及古代象形字)猜猜这些字是什么?你怎样想出的?

  师:同学们小组一起猜一猜,说一说,然后由同学代表说)

  (举例)日"外面的圆非常像太阳的光芒,中间一点很像太阳。"

  师:(指古代象形字)这些字是古代人看到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发明的汉字。经过许多年后汉字变成现在的样子。(同时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八个汉字)。认识的同学到讲台上动手把字贴到图画的旁边,让它们找到小伙伴。

  生:(班级约有2/3同学到讲台上,找到认识的字后大家一起动手贴一贴)

  师:(指"日")哪位同学贴的?你能做小老师教大家读吗?

  (指"火")这个字很难认,是谁贴的?你能带大家读吗?

  生:(有3—4名贴对的同学做小老师领大家读)

  师:小组里的同学拿出生字卡片,认一认,读一读,会的同学教一教不会的同学,有读不懂的字可以问身旁的小老师。

  生:(小组内学习,由会的同学组织大家学习。之后选出学得好的小组读给大家听)

  三:巩固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做"放爆竹"的游戏吧!谁读对了一个字,大家"嘭啪"为他放鞭炮。

  生:(以这种游戏形式检查同学们的认字情况。指名个人做、小组做、男、女生分组做)

  注意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师:这八个字中你会哪个字组词?

  生:(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已知的字组词)火,玩火。

  师:"玩火"词组得很准确,可是玩火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不对。见到玩火的人要让他住手。

  师:你们还想用哪个字说一句话。

  生:(在组词的基础上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字,它们都是我们教室里一些东西的名字。

  (同时出示一些生字)认识的同学动手把它们贴到这样东西的旁边。

  生:(部分同学动手把生字贴到门、窗、黑板、墙上卡通画的旁边,其他同学专注好奇地看着这些生字)

  师:你们怎样认识的这些字?

  生:爸爸妈妈教的;看书学的;看电视学的;查字典认识的。

  师:同学们从课堂之外留心观察、认真学习,认识了这么多的汉字,真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去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一周后比一比谁认的字多!教学后记:激趣延伸,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记忆中解放出来,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的认识活动突显出来。识字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同学们到生活中主动发现汉字,学习研究汉字。这样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相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画》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样拼贴各种物体,并用数字记录每种图形的数量。

  2、发现并感受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3、学会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及结果。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图形

  2、幼儿用书《看图拼画》

  活动过程

  一、学习用多个图形拼出三角形。

  1、教师:小猪搬新家了,它需要一块大的三角形地垫,可是家里没有。它想请小朋友帮忙用这些小的地垫拼出一个大的'三角形地垫来。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图形组合三角形。

  3、展示与交流

  教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了哪些图形拼出三角形地垫的?有谁的方法和他不一样?

  4、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发现组合三角形的多种方法。

  二、学习看图拼画。

  1、教师:小猪还想请小朋友帮它拼出两幅画。这两幅画就在幼儿用书第24页上,请你们照着样子用图形片拼一个和它一样的画来。拼完后,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片,数数每种图形片用了几个,并从不干胶材料上选出合适的数字贴在方框中的横线上。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没有一样大小的图形,怎么办?

  3、幼儿操作。

  三、交流与总结

  1、教师出示幼儿拼出的两种图样,逐一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这张图是谁拼的?用了几个什么样的图形片?还有谁拼这幅图时用的材料和他不一样?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同样图样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拼出来。

  教学反思

  1. 通过这次图形的搭拼,大部分幼儿对这次活动很感兴趣,但不能 又快又好的搭拼出各种可爱有趣的图形,以后将继续多开展这样得活动,激发幼儿动脑的思维能力,提供大量的图形卡片供幼儿进行各种搭拼活动。

  2.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形容物体的外形。

  《画》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学生视听觉感官的联通,使其明白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与线条来表现。(认知)

  2、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觉,并能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感受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的表现。(情感)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通过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并注意视觉与听觉的协调活动。

  教具准备:

  各种与歌曲匹配的范画,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作业纸、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等均可)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导语:同学们,今天林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特别的朋友,但是它们看不到,摸不着,我们需要用心去听,用心去感觉,才知道它们是谁。而且这个新朋友一来就邀请我们同学伸出手来,和他一起动起来。

  2、播放音乐《娃哈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思考:刚才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同学有的唱,有的拍手,有的随着音乐舞动。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绘画)

  3、导入新课: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听听画画。

  二、讲授新课。

  1、听音乐《小小的船》《火车开了》第一遍,好听吗?那谁听出了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呢?(拍手提示)音乐节奏的快和慢在绘画中怎么来画呢?请同学再来听一听,这次你们可要仔细想想。

  2、第二遍听《小小的船》《火车开了》:

  A、出示画:这两幅同样是画的小小的.船,有什么区别吗?(一幅是画的具体的船,星星等,别一幅是用点,线,面画的)

  B、听火车开来了,谁能说一说,这两幅画又有什么区别呢?

  C、火车宝宝给咱们出了个问题,看同学们谁观察的最仔细: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节奏快的音乐,画面,色彩鲜艳、丰富,线条起伏大;音乐节奏慢的画面色彩柔和,线条起伏小。

  三、学生听一听,画一画。

  1、下面还有三首好听的音乐,这回可要听仔细,你喜欢哪一首音乐,怎么才能把它画下来呢?(放音乐)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3、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师点评。

  4、小结:美的音乐加上同学们画,美丽极了,你们真是了不起。让我们在美丽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这课,希望大家听着音乐,保持的愉快的心情走出教室,把你身边的纸屑带走,让教室和你的画一样美丽起来。

  板书设计:

  听听画画

  节奏快节奏慢

  形(点线面)线条起伏大线条起伏小

  色鲜艳丰富(对比色)柔和(调和色)

  教学反思:

  这节课课件准备很精美,学生们也很认真进行绘画,通过听声音学生们进行绘画,通过幻灯片播放一些图片,使学生们开拓了绘画思路的,不足之处是对课本上的图片上的画的学生偏多,总体上是上课效果有达到一点吧!在自评互评方面,还是缺少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还是会跑来跑去的影响大家。在备课方面应该都要像这次备课准备充分,这样上课就有底气了,在组织教学方面,应该有待加强。

  《画》教案 篇1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三、设计意图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因而古诗的教学,可将学生领入诗的情境中。“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诗,这是我对本课采用的教法。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四、课前准备

  1、一幅山水画挂图。

  2、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3、六对反义词做成的头饰。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幅画。(出示挂图)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这幅画画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古诗

  1、谈话:古代有位诗人就以《画》为题,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把“山、水、花、鸟”四个字都用上了,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出示整首诗)

  2、熟读诗句

  A、自由读,找出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B、出示生字卡片,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当小老师?

  C、指名认读,同桌对读。

  D、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较长,做上记号。

  E、学生自由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3、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A、小朋友在读这首诗时,有没有对诗句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和自己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为什么“近听水无声”?春天过去了,花为什么还在?……)

  B、小朋友的问题,我们看看黑板上的画就都能找到答案了。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教师引读全诗。

  C、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D、图和诗对照着读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

  A、小朋友,这么美的一幅画,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表演给爸爸妈妈看?那我们一起来吧!

  远远地看画中的山,配上“远看”的动作――远看山有色;贴近画侧耳听――近听水无声;想像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春去花还在;到画前驱赶鸟儿――人来鸟不惊。

  B、小朋友自己找伙伴合作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C、课件把古诗的“山、水、花、鸟”四个字留下,其它隐去。小朋友,现在上面又出现了这四个字,谁能把没有了的字背回来呢?(可结合挂图来背)

  D、这首诗讲的'就是这幅山小画,画美诗也美,让我们一起面对着这幅画再来背背吧!

  5、写字、识字。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做游戏的形式复习要认的生字。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这些字该怎么记?

  B、这节课我们来写“人、火、文、六”,你能写好这几个字吗?写好这几个字的关键在哪里?(重点练习“点”)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6、布置课外实践

  回家找谜语,开展猜谜语活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A、示“远”和“近”两个词,请第一桌和最后一桌的一位小朋友站起来,问: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

  B、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如: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等。

  2、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中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3、把写有六对反义词的头饰分给学生戴上,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课外实践

  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反义词,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画》教案 篇18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与《倒影》、《印人像》组成了一个单元系列,从拓印、磨印到纸版画,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本课是学习用树叶拓印,主要使学生了解拓印的一般步骤,掌握简单的拓印方法。有了树叶拓印的基础,教学《倒影》、《印人像》也就容易了。本课制作过程比较简单,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生准备也简单,只要找些自己喜欢的树叶和绘制的'颜料,就可以拓印了。学生在拓印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印画是美术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让学生在印印画画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印画是在原有的物体外形和特征上进行艺术创造,创作出来的作品容易成形,而且风格迥异,富有童趣。因而,这种绘画形式深受学生喜爱,能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一片树叶、一枚硬币、一颗石头……都是印画的材料来源,学生在印画时与这些自然物品的亲密接触,会使他们对这个多彩的世界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能真切感受材质之美。学生用自然之物印出美丽的图案,开启自己的智慧,想象添画出更美的东西,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树叶拓印的作品比较粗糙,相对不精细些。但在充分发挥树叶天然纹理的基础上,再巧妙地组合搭配,结合绘画,照样能创造出精美的拓印作品。

  树叶拓印的方法是:精选树叶、选择颜色、蘸色拓印。为达到好的拓印效果,关键是涂色要有一定的厚度、均匀,压印用力要均匀,印制的纸张不能过薄,不然效果就差、拓印的作品不清晰。但有时拓印的效果不精细,反显得粗犷、豪放。

  2.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树叶正反面拓印、组合及添画的乐趣。

  难点: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

  三、教学设计

  《画》教案 篇1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注音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猪因为自己没主见,轻信小松鼠、小山羊和小白鹅的话,将原本可爱的小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事物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课文中角色的语气,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小猪最终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培养学生做事要有主见,不可盲从,凡事都要“三思而行”。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小猪、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头饰。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一向懒惰的小猪爱上了画画,今天,它画了幅画,许多小动物们都来看,我们也去课文里瞧瞧它画了啥?

  二、出示课题:

  19、小猪画画(齐读课题)

  三、听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㈠、由结果探究原因

  ①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简要地说完整。

  ②小猪为什么会画这么一只怪物呢?

  ㈡、学习2、3自然段

  ①小松鼠给小猪提了什么建议?

  ②生读小松鼠的话。

  ③师出示课件:小松鼠(小松鼠的尾巴长得怎么样?)

  ④小松鼠这时是在炫耀自己的长处,你们想想哪些词语要读得重一些?

  学生集体练习读

  ⑤小猪认真想过小松鼠的话吗?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理解“马上”“马上”说明小猪心里想了吗?

  ⑥学生用“马上”一词练习说话

  ㈢、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①要求:讨论一下课文怎样读,小山羊的话对吗?为什么?

  ②出示课件,检查学习效果:(推荐朗读小能手读小山羊的话。)

  ③小山羊的话对不对?为什么?

  ④小猪想过小山羊的话吗?你从哪个词知道?

  ⑤这个词和前面所学的哪个词意思相近?

  ⑥学生练习用“连忙”说句话。

  ㈣、学生自学5、6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读小白鹅的话。

  ②出示课件,教师引导理解小白鹅的心理:小白鹅最欣赏的就是它的翅膀,可眼见小猪的画上没有自己最美的部分,又急又得意。

  ③学生再读,师生评议

  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

  ④小猪还是没作过多的细想,就怎样做?

  ⑤了解近义词:连忙、马上、立刻

  ㈤、学生通过连忙、马上、立刻帮助小猪分析画成大怪物的原因。

  ㈥、请学生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猪听。

  六、配音分角色朗读

  七、总结课文,扩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小猪这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做法可取吗?如果你是这只可爱的小猪,你会怎样对待别人的建议呢?请把你心目中的小猫画下来。

  《画》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学画人物的几种主要面部『笑.哭,怒』

  2、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喜欢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

  3、体验用儿歌作画。

  教学重点:学画人物的面部表情。

  教学难点:自主学习不同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活动准备:

  1.ppt

  2.知识经验准备:指导幼儿无意中观察过人的不同面部表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请幼儿欣赏歌曲《表情歌》(幼儿可随音乐自由表演)后和幼儿一起回顾歌曲内容。

  师:小朋友们,刚刚歌词里面唱有什么表情呀?[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引导幼儿说表情]

  2,请幼儿用表情来表演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同时要求幼儿相互仔细观察同伴的面部表情并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

  3、教师小结:面部表情的变化主要从人物眼睛、眉毛、嘴巴的`形状变化来表现。在生活中小朋友都会发现有很多表情,今天老师妈妈就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学怎样画表情。

  二、学画表情娃娃

  1、画表情【笑】

  师:出示笑的表情ppt,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小朋友在干吗?这个小朋友的眼睛.眉毛.嘴巴是什么样子?和老师一起画一画,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小朋友也来画一画,老师的笑脸。老师引导小朋友作画。

  2、画表情【哭】

  师:出示哭的表情图片,请小朋友看看他怎么了?小弟弟哭时候眼睛,眉毛,嘴巴是什么形状的?和老师一起画一画,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小朋友也动手画画哭泣的表情娃娃。老师引导小朋友作画。

  3、画表情【怒】

  师:出示表情图片,我请小朋友上来表演给大家看看。画人怒,瞪眼咬牙,眉上竖。小朋友来画一个愤怒的表情,老师引导小朋友作画,并提醒小朋友在绘画愤怒表情娃娃时一定要注意眼睛、眉毛、嘴巴的形状特征。

  4、老师引导回忆三种不同表情的儿歌。通过画表情娃娃,小朋友们知道了,人的表情是用眉毛,眼睛,嘴巴得出来的。

  三、作品展示评价

  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用表情,看看哪种表情能表达小朋友今天的心情。老用夸张的语气和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以组依次展示作品,其他小朋友一起评价。

  四、活动延伸

  请孩子们回家后动脑筋、想办法,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表情也画下来送给他们吧。

  《画》教案 篇21

  课前准备

  (学生)树叶、水粉颜料、笔、擦手用的小毛巾

  (教师)各种树叶、拓印的范作、工具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

  1.回忆激趣。

  (1)让学生回忆第3册的《指印的联想》一课,课件展示相应的作业,激发学生拓印的欲望。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材料来印印画画。

  2.尝试探趣。

  (1)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用树叶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教师分发到小组里的铅画纸上按印,体验按印的乐趣,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树叶纹理的特征及不同按印(正面、反面)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课件展示书上前两幅图,辨析异同,进一步体会正反印的不同效果。

  (3)教师提示学生按书中的操作图示探讨拓印步骤,了解和掌握拓印的方法。

  3.发散思维。

  (1)把拓印好的树叶图形按不同方向转动,让学生依形想象。

  (2)把树叶修剪或组合成各种图形,激发学生想象。

  4.小组合作。

  (1)把课前准备的树叶组合拓印、添画完成的作品分给每一小组,请学生研究制作方法,并合作仿制。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仿制心得,师生总结组合、添画的成功方法。

  (3)课件呈现教材中用综合方式拓印的学生作品,分析其拓印方法。

  5.布置作业。

  (1)欣赏优秀的树叶拓印作品,启发学生想象。

  (2)作业要求:用树叶拓印,并添画成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6.创作辅导。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7.作业展评。

  (1)让学生自评作品,按“有趣”、“精美”、“有创造”三类分别贴在黑板上的相关区域。再请学生互评,教师小结。最后,让学生用小毛巾擦干净手,整理好自己的工具材料、课桌椅,保持教室整洁。

  (2)课后在学生掌握拓印技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新材料的大胆拓印创作,举行一次课外拓印画比赛。

【《画》教案】相关文章: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案06-07

《画》教案12-14

小班画教案12-27

画春天教案02-09

《流动的画》教案02-26

画地球教案03-30

画兔子教案04-03

画鸡蛋教案09-27

线条画教案12-11

画贝壳的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