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关系》教案(通用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加减法的关系》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1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二、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2
教学内容:
P2~3:例1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笔算
3、导入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4)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 加数+加数=和
1956-1142=814 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1956-814=1142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复习第1~5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家、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计算的验算和求加、减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学习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复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复习关系式
1.让学生说一说加法算式中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老师板书。
2.做复习第1题的第(1)题。提问: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两道算式?
3.做复习第1题的第(2)题。提问:写这两道算式的根据是什么?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和求未知数x。
4.做复习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做复习第3题。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找出错误,在书上改正。提问:第(1)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要改成x=40-0?第(2)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要用加法?
小结:求未知数x,一定要先看x是算式里的什么数,再想用什么方法求x,列出式子来计算。
6.做复习第4题第二组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7.列含有x的.等式解答文字题。
(1)小黑板出示文字题
25加上多少是45?
什么数减去30是52?
68减去一个数是8,这个数是多少?
(2)指名学生说出哪个数用x表示,口答出求x的等式,教师板书。
(3)提问:用x列出的这些相等的式子后,你能算出要求的数吗?按照什么来算?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4题第一组题和第5题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十二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会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53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数 + 加数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数 = 加数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数 = 加数
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
接着学生解答第(2)、(3)题,然后回答:
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2)、(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人数,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教师板书出第(2)、(3)题的减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师提问:
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2)、(3)题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数、加数(如右上。)然后启发学生想:
根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54页,读一读书的结语。然后提问:
在减去的已知数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要求的末知加数叫做什么?(差。)
教师说明:在减法,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第(1)题用加法计算,第(2)、(3)题都用减法计算,第(2)、(3)题与第(1)题比较,第(1)题的问题在第(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题中变成问题。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2.练习
(1)做第54页上的做一做。
要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要让学生应用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紧扣减法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说理的能力。如第(1)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已知小明和小绅的邮票张数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的邮票张数,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强的邮票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小明的邮票张数),求另一个加数(小绅的邮票张数),所以用减法法算。
二、教学0在减法中的特性
提问:
在加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几种情况?(两种)
谁能举例说明?(7+0=7,0+0=0。)
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那么减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哪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写出下面三种情况:
70=7,77=0,00=0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70=7,那么80等于几?90呢?任意一个数减去0得多少?用一句话说就是。
再来看第二、三种情况:77=0,00=0,任意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当被减数时,差怎样?
最后,概括成两条:
1.一个减法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三、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出加法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一个加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关系是什么?
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怎样求差?
知道被减数和差,怎样求减数?
知道减数和差,怎样求被减数?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3题。
这两道题,既可以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以用减法的意义说明。例如,第2题,根据2100690=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别看作被减数、减数、差,运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做,又可以把它们分别看作和、加数、加数,运用减法的意义来完成。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师:我们学过了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1 2 3 4
验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并回答用加法验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应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然后提问:
还可以怎样验算?(用减法验算加法。)让学生板演(如上右)。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
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845,1234),验算时用和(20xx)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1 2 3 4
验算: 2 4 7 1 2 3 4
9 8 7 + 9 8 7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
然后教师指出: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6题。
1.第5题,笔算时要求计算正确,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验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定好个位,验算的方法有些题可以由教师适当指定一种,其它的题由学生自己任意选用。
2.第6题,先让学生明确表中的a+b表示两个数的和。学生填完后,先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还生观察:每组数同第一组比较,哪个数变化了?加数变化后,和是怎么变化的?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5
教学内容:
练习一P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及作图能力。
重点难点: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名称
25+16=41 321-100=221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中填上适当的数。
105+56=161
400-175=225
161-()=56
225+()=400
()-56=105
()-225=175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引出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5、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验算的方法。
三、检测评价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47+275= 914-508=
2、四年级有学生142人,其中65人参加了书法社团,其余人都参加了美术社团,参加美术社团的有多少人?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加法 减法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有好朋友吗?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
师:加法和减法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
①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境图。
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用线段图来表示它
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
②怎样计算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③引导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
①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根据题目画出
线段图。
②分析两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计算。
③引导学生与第(1)小题比较、分析得出: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2、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学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加法,小组内说说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并找一找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2)教学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那减法各部分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3)沟通梳理加、减法间的关系
师:通过几个算式的比较,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加、减法之
间的关系吗?
(板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检测反馈
1、看课件,完成基本训练。
2、完成课本第三页做一做。
3、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2、3、4、5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7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3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编写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3.会填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感知关系
1、操作感知:
(1)8支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
(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
(3)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
a、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5、8、13数之间的关系。
b.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c、说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
d,揭题:加减法的关系。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更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前应提供相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思出有源。)
(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
1.从具体“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联系。
(1)按给出条件编题。
按“少年军校共有学生304人”“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三个已知条件,利用其中两个编加、减法应用题。
①少年军校有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3则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有几人?
③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3则人,其中女生148人,男生有几人?
(2)找出三题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系。
(3)列式解答。
(让学生从具体的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感知到加、减法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为学生理解概括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以及它们的关系,提供了充实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
2.从具体“问题”中理解关系。
(1)少年军校有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一共有多少人?
156+148=304(人)
①为什么用加法进行计算?
②加法中,男、女生人数分别叫什么?
③自由讨论——什么是加法?
④教师收集意见,并与学生共同形成结论。
——把两个加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少年军校有学生304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有几人?
少年军校有学生304人,其中女生148人,男生有几人?
①为什么用减法算?
②“304”“156”“148”在减法中分别是什么数?
③引导讨论:既然加、减法间有这样紧密的联系,我们已对加法下了定义,可以用加法给减法下定义。
④投影出示,学生填空。
已知()与(),求()的运算,叫做减法。
⑤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在学生真正理解加、减法关系的基础上给出定义,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作为一个演绎系统的逻辑严密性)
(三)巩固训练,掌握关系
1.基本训练。
(1)试一试:根据487+256=743,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743一487 743一256
学生直接说出得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填未知数。“练一练”4。
学生填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变式训练。
(1)改写:786+1132=1918
(改写成相应的另两个减法算式)
(2)改编:
一辆汽车上午行驶168千米,下午行驶183千米,这一天共行,了多少千米?
①列式计算。
②改编成两题减法应用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反思回顾,形成学法
1.今天学习了什么?
2.你是怎样学会的?
3.学会之后,你认为有何用处?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复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地应用这种关系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万以内口算加减法
1、口算方法复习。
(1)完成第1题第一组。
①口算后比较每组口算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②: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个位上相加要向十位进1,哪位上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做10再减。
(2)完成第1题第2组。
口算后比较计算方法的异同之处。
2、口算第2题,时间:3分钟。
三、复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
(1)口答。
根据238+482=720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根据530–230=300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2)说出相应的关系式,并板书。
2、完成第3题。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4题。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认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明确0在加法中的特殊性.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这一定律进行验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2、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加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加法的意义.
例1 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这题怎样解答?(因为已知北京到天津铁路长是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是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就是把137与357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教师提示:把137与357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板书: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叫加法)
教师明确:这就叫加法的意义.(板书:加法的意义)
(2)练习:小强有125枚邮票,小明有75枚邮票.小强和小明一共有多少枚邮票?说明理由:
已知小强与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与小明共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把两人的邮票数合并起来.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2、加法等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在137+357=494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板书:加数 加数 和)
3、有关0的加法.
教师提问: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与加数比较会怎样呢?有关0的加法可有哪几种情况呢?
小结: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10
学习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课本第二页至第四页内容及相关习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与问题中,经历概括总结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概括,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培养抽、概况、比较的能力。
学习重点:
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知理解。
学习难点:
加、减法意义理解,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学习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国人盼了一百年的铁路,是一条行走在世界屋脊上的天路—青藏铁路。号称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他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二、探究新知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地图,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实际问题?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请尝试列式。
814+1142=1956
(2)概括加法的意义。
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回忆:在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出示例1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题,进行解答
试着解决这两道题,看看谁的速度快?
(2)对比概括减法的意义。
这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请你再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联系?
想一想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减法呢?(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回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4)加、减法的逆运算。
请再次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这三道题的计算和减法的意义可以看出,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相反的运算,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叫做逆运算,所以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想一想加数加数与和之间有什么关系?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三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第1题。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算法的道理?
3.完成课本练习一第2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的第2页和第3页的内容,请您仔细阅读课文内容,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一第3、4、5题。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11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2、教材分析
对于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景,先教学加法,然后以加法及加法的意义为基础,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了解减法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根据观察比较,弄清楚加减法的已知条件,最后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整数加、减法有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的意义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是对加、减法运算认识的巩固和扩展,教材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为将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加、减法的意义,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能发现并用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间的关系,会在实际计算中运用。
3.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任务:
1、出示例题后,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尝试解答,与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编出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答。
3、通过解决问题,结合实例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加、减法的`意义,分析问题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你能根据第一题的结果写出后面两题的得数吗?
①23+24=47 47-24= 47-23=
②3468+475=3943 3943-3468= 3943-475=
(2)请你各编一道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和一道用减法解决问题,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和减法。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熟悉《天路》这首歌吗?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课件:
例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你能根据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能改编成减法问题吗?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这些都是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等相关知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明确研究问题。】
2.问题探究
(1)概括加法的意义
①尝试解答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想一想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②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出示线段图,直观再现把814km与1142km合并在一起,并在算式的“+”下面板书:合并。
③提出问题,概括加法的意义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学生思考、交流
规范学生的表述,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板书:加法的意义
④回顾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加数+加数=和)
(2)概括减法的意义
①尝试解答
刚才同学们还根据加法改编了两个减法问题,你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②汇报交流,交流思考过程
同学们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用加法?
③提出问题,概括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目,思考: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与第一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规范减法的意义。(板书:减法的意义)
④回顾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你知道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3)加、减法的关系
观察三个算式,思考: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学生比较交流的基础上,强调归纳:加法是“合”的情境,减法是“分”的情境,也就是说减法运算是和加法运算相反的运算,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叫逆运算。所以,我们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整理总结: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加、减法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的逻辑性。】
3.巩固练习
(1)下列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多少张?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算式并解释原因。
(2)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3043-575=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算式并解释原因。
(3)猜猜我是几?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算式并解释原因。
4.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于加、减法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课时作业
题号1:下列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①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②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有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答案:①370+630=1000(包)
②843-418=425(人)
解析:第一题要求运来的包数,就是把卖出的和剩下的合起来。第二题要求女生部分就是把总人数去掉其中男生的部分。
【考察目标1】题号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例:23+24=47 47-24=23 47-23=24
247+435=682
643-175=468
569-346=223
答案:682-247=435 682-435=247
643-468=175 468+175=643
569-223=346 346+223=569
解析:【考察目标2】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或各部分间的关系列算式
题号3:篮球125元 足球115元 排球148元
(1)买两个足球和一个篮球一共要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答案:(1)115+115+125=355(元) (2)答案不唯一
解析:【考察目标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题号4:小芳做作业时遇到一道加法题,一不小心把37错写成了137,结果得到的和293,问原来的两个加数分别是什么?
答案:37和56
解析:【考察目标2、3】因为把加数37看成137得到293,所以多加了100,原来的和是293-100=193,因为一个加数是37,所以另一个加数应该为193-37=56。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 1956-814=1142 1956-1142=814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 减数 + 差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1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你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猜想后简单回馈 交流后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互动新授
(1)教学加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一情境图
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要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绘制并进行展示,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
师:结合加法算式,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你觉得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式,叫做加法。
师:你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吗? 交流后明确: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 课件 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观察并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第(2)(3)题都是分别已知了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情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做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2.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理解了加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谁能来说一说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汇报;加法各部分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和=加数+加数(板书) 知道和和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关系式是: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减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汇报:减法各部分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板书) 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求减数是:减数=被减数-差(板书) 如果知道减数和差,求被减数 是:被减数=减数+差(板书)
师:通过刚才几个算式的比较,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并引导学生理解逆运算中的“逆”的意思。
三、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相关文章: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01-24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08-28
10的加减法教案08-25
《小数加减法》教案01-30
大班加减法教案06-25
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01-23
学习4的加减法教案01-22
教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07-27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