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整十数》教案

时间:2023-02-24 13:15:33 梓欣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认识整十数》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整十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整十数》教案(精选11篇)

  《认识整十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十个十个地数数的过程,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教学资源:

  1、配套教学光盘;

  2、教学用小棒、计数器;

  3、学生每人几捆小棒及一个计数器。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小动物们今天在森林公园进行数学竞赛,蓝猫打算乘着智慧列车去参加,小朋友们想一起去吗?可是蓝猫把开启智慧列车的密码丢失了,不过不要紧,密码就藏在列车的车厢上呢!让我们一起来看————2——4——————10——12

  2、原来密码就是068,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智慧列车出发吧。

  二、活动探究

  1、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森林公园门口,小狗在数小棒呢!我们跟它一起数:1、2、3……10(多媒体)

  (2)10个1根捆成一捆,得到1个十,一捆是十根。

  (3)2捆是多少根呢?3捆是多少根?6捆呢?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2个十是二十 3个十是三十 6个十是六十)

  (4)学生用学具摆,愿意摆几捆就摆几捆,并与同桌说说有几个十,是多少。

  (5)一起十根十根地数: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多媒体)

  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

  追问:我们把10捆小棒摆成一大捆,一大捆就是100根,那么,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过渡:小朋友们帮助小狗解决了问题,小狗很高兴。不过小狗想起来它的`好朋友小猫有几道问题不会解答,小朋友们愿意帮一帮小猫吗?

  (6)组织练习

  ①“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②“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③“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小猫小狗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问题,它们邀请小朋友们继续参观。咦,小青蛙是不是也遇上难题了?我们赶快来看一看。

  2、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出示计数器,要求学生说说对此已经知道了什么。

  (2)师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是怎样想的。

  师:是啊,十位上的3颗珠子表示3个十,3个十是30。(边板书边指导30的写法)

  (3)在十位上拨6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并指名板书60。

  (4)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让同桌说一说是多少,并请他写出这个数。

  (5)师在十位上拨珠,让学生一十一十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师:当十位上满10颗珠子时,也就是10个十,那就是——一个百,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数位——百位。10个十是一百,我们可以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这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百,是一百,谁会写一百?(指名尝试板书100)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数器上从左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过渡: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又帮助小青蛙解决了问题,本次数学竞赛还有很多好玩的题目等着我们呢,你们有兴趣去解答吗?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画一画后用实物投影反馈。

  2、“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反馈。

  3、“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独立填空格

  (2)反馈交流,说说“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3)看着这两排数,你还可以说些什么?

  4、“想想做做”第7题

  5、“想想做做”第8题

  四、总结反思

  1、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数,小朋友想想,今天我们认识的数有什么特点?

  2、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课题:认识整十数

  板书:

  认识整十数

  10个十是一百

  4个十是30 8个十是80 一个百是100

  百 十 个

  百 十 个

  《认识整十数》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4~26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整十数的产生与发展。

  2、使学生能一十一十地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整十数,会读、会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个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好吗?

  课件出示商店卖东西的情境。

  1、小鸭买1捆铅笔: 你知道小鸭买了多少枝铅笔吗?

  怎么知道这一捆铅笔是十枝的呢?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投影出示十枝铅笔图)

  2、小山羊买2捆铅笔: 你知道小羊买了几捆?是多少枝铅笔呢?

  3、小兔买4捆铅笔: 猜一猜这样的4捆铅笔是几十枝?

  小朋友猜得真准!当物体的数量比较多时,就要用比较大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这样的数,好吗?(揭示课题:认识整十数)

  [说明: 通过创设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猜买的铅笔是几捆,就是多少枝,学生在猜的过程中能很自然地将已有的认数经验与所学新知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教学例1,感知整十

  1、小朋友桌上的篮子里都有许多小棒,我们来做一个捆小棒的比赛,好不好?请小朋友每数出10根小棒就捆成一捆,比一比在1分钟时间内谁捆的捆数多。小朋友准备好了没有?现在开始!

  2、教师计时,学生活动。

  3、反馈: 时间到!请放下手中的小棒。

  (1) 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捆了几捆,是多少根。

  (2) 还有比他捆得多的吗?给大家看一看。(学生上台前展示)

  (3) 请跟他捆得一样多的小朋友举手。你们都是刚才捆小棒比赛的优胜者,请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自己庆祝一下。

  [说明: 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个体的差异,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数学学习潜力。比赛捆小棒的过程,既顾及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融入了竞争意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所有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1) 现在请同桌小朋友把两人捆的小棒合在一起,数一数、说一说,你们一共捆了多少捆小棒,是几十根。

  (2) 学生活动。

  (3) 反馈: 请两个小朋友到台前来说一说,你和你的同桌一共捆了多少捆小棒,是多少根。

  (1) 像刚才那样,请靠在一起的三位小朋友将你们的小棒合起来,说一说你们三个人一共捆了多少捆小棒,是多少根。

  (2) 学生活动。

  (3) 反馈: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实物投影展示结果。

  5、刚才,萝卜、青椒、番茄也和小朋友们一起比赛捆小棒了,想知道他们三人一共捆了多少捆,多少根吗?

  投影出示三个人合在一起的小棒(9捆,90根),我们一起帮他们数一数。青椒还有一个问题呢,你能帮它解决吗?

  青椒提问: 我们三人捆了9捆是90根,再添上一捆是多少根?

  你能从十起,十根十根地数,数到一百吗?

  请小朋友想一想,多少个十是一百?(板书: 10个十是一百)

  6、刚才小朋友们三个人一共捆多少根小棒?三个人在一起商量一下,你们捆的小棒再添几捆就是100根?想办法把你们三个人的小棒变成100根。

  [说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对象,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

  三、 练习巩固,明确认识

  小朋友真爱动脑筋,老师真想买点礼品奖励给大家。我们再到刚才的'商店去看看。(再现商店场景,货架上放着珠子、方块、玻璃球)瞧,商店里真的有好多的东西呢!

  1、 “想想做做”第1题。

  (1) 小朋友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珠子?(让学生自由数)

  (2) 交流: 怎么数出来的?(每串10颗,一共4串,一共40颗,强调10个10个地数)

  2、 “想想做做”第2题。

  3、 “想想做做”第3题。

  (1) 让学生猜猜有几十颗。

  (2) 提出要求,学生圈、数。

  (3) 组织交流。

  四、 教学例2,认识数位

  出示计数器。

  1、小朋友认识这是什么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教师归纳,并在屏幕上出示: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你会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数吗?请小朋友在计数器上拨出四十。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

  4、再请小朋友在计数器上拨出80,互相说一说,这是几个十,是几十。再把拨出来的数写出来。

  5、还想在计数器上拨数吗?自己在计数器上拨出几十的数,再说一说、写一写。

  6、在计数器上拨出100并写一写。

  [说明: 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再一次经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自主领悟读数、写数的方法。]

  五、 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小朋友真是棒极了!这里还有一些题想让小朋友试一试,你们愿意吗?

  1、 “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口答,及时进行评点。

  2、 “想想做做”第6题。

  (1) 一个一个从0数到10,再十个十个从0数到100。

  (2) 学生独立填写后交流: 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3、 “想想做做”第7题。

  先在小组里说说参加赛跑的各是几号运动员,再在全班交流。

  [说明: 练习的设计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知识,体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六、 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七、 猜数游戏

  1、下面我想和小朋友做一个猜数游戏。我在这张纸上写了一个整十数,请小朋友来猜一猜,我写的是几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提示: 大了或小了)

  2、刚才是我写数让小朋友猜的,下面请一位小朋友写一个整十数让我来猜猜看。

  3、小朋友,你们想玩这个游戏吗?那好,请同桌的小朋友来玩这个猜数游戏,看谁猜得快,而且猜的次数少。

  [说明: 猜数游戏中,教师要求一方能以最少的提示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数。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注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整十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整十数,培养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整十和一百,初步了解数位以及计记数单位。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小朋友,认识它吗?喜羊羊的商店今天在森林里开张了,很多小动物去它的商店买小棒,想不想去看一看。(多媒体出示)

  2、小鹿来买了一些小棒(出示图)有多少根?你有什么办法让人一眼看出有多少根?

  (多媒体展示)强调:1捆就是几个十?是多少根?引出一个十是十

  3、(出示2捆小棒)有多少根小棒?2捆就是几个十,是多少根?引出2个十是二十(指名说)齐说

  二、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出示3捆小棒,有几捆?是多少根?指名说 (3个十是三十)

  出示6捆小棒,有几捆?是多少根?指名说(6个十是六十)

  2、如果你去商店,你想买几捆小棒?请用桌上的小棒摆一摆。摆好的同学请你的同桌说一说摆了多少根小棒,他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2个十是20,3个十是三十,6个十是六十(生读)7个十呢?8个十呢?原来有几个十就是几十。像这样的30.60.70.80都是整十数,揭题:今天我们就认识这些整十数

  4、(出示10捆小棒)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数的?(指名)齐数10.20.30……100.请你边数边摆出100根小棒,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生拿100根小棒体验感觉。这一大捆有多少根?有几个十?指名完整说一说。齐说10个十是一百。或者100里面有10个十。学生自己记忆。

  5、出示想想做做1.数数一共有多少颗珠子。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6、想想做做2.(出示小猴图)找找哪是1个十?数数,2个十呢?学生填

  小鹿堆了()个十是()学生独立完成

  三、写数

  1、出示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出示)第二位是?(出示)刚才我们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百也是计数单位,它应该在哪?(出示百位)出示三句话,生读

  2、(师边说边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什么?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什么?百位上一个珠子表示什么?

  3、(师在十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几个十?是多少?40怎么写?师边介绍边写,为什么要写0?能不能不写?

  4、刚才老师拨了4个十是40,你想拨几个十是几十?请你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一说。看看你的同桌说说他拨了几个十是几十。师相机板书(还有比他大一些的整十数吗?小一些的呢?)

  5、师在十位上拨10个珠子,表示?还可以怎么表示?100怎么写呢?(指名说)师写

  6、小结:我们在写几十时,只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写0,写一百时,百位上写1,十位和个位上写0,刚才是看着计数器写数,如果给你数,你会画吗?

  (出示想想做做4)60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学生独立完成90.50.100,校对,你是怎么画的?

  四、巩固练习

  1、生独立完成第5题,校对

  2、想想做做6 生独立完成 读题,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提问: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3、读一读

  4、猜数 师生猜数,生生猜数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认识整十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十”和“百”,知道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2、从数小棒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整十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整十数和一百。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十数,会正确读写整十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十”、“百”,理解“十”“百”的含义。

  学习准备:

  小棒10捆、计数器、数位表。

  学习教程:

  一、复习旧知。

  读出下面各数:12、18、9、20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两捆是多少根?是几个十?

  (2)3捆是几个十根?试着摆出30根。6捆是几个十根?摆出60根。

  (3)拿出10捆,十根十根地数一数,一共多少根?数了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

  (4)同桌相互十个十个地数一数,说一说,10个十是多少?100里面有几个十?

  2、学习例2。

  (1)认识计数器。

  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个位上是几表示什么?十位上是几表示什么?

  (2)40是几个十?在计数器上试着表示。小组交流。

  (3)40怎样来写?独立在数位表上表示。全班交流。

  (4)40该怎么读?小组讨论。

  (5)试一试:在计数器上分别拨80、50、10、90,读出并写出来。

  (6)100是几个百?在计数器上该如何表示呢?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计数器上百位上的1表示多少?十位、个位上有没有?写数时,应该怎么样来写?怎么读?小组计论。

  (7)理清顺序。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

  2、“想想做做”第2题

  看图,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每数10颗圈一圈,再数一共圈了几圈,就是几十颗。

  四、课堂检测

  1、“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画一画后用集体反馈。

  2、“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填写后反馈。

  3、“想想做做”第6题

  (1)独立填空格

  (2)反馈交流,说说“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3)看着这两排数,还可以说些什么?

  五、总结反思

  想想,今天我们认识的数有什么特点?

  六、作业

  1、“想想做做”第7、8题。

  2、练习册相关内容。

  《认识整十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页。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例10的简单动画课件、口算卡片、小棒等。

  教学设计

  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通过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

  ◆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先摆8根,再摆2捆。

  ◆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教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a.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做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反馈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两题的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

  2、做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3、按顺序填数:做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找到规律后再填数,做后由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小结

  专家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色是:本节课选取的教材是一节常规的数学课堂内容。它体现了平凡的教学中的不同一般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认识规律,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育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运用操作,让学生尝试练习,是注重“动手实践”的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4、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特别是,教师参与活动能力弱的小组活动,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角色。

  5、练习中,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过程,体现了重视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鼓励会用数学式表示的同学列出算式,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特点,将新的教学历年融入了常规教学,让学生在事实的学习与能力的锻炼中,相关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认识整十数》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 ~ 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小动物们要上学了。(课件呈现画面:小松鼠背着书包,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

  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2.提出问题。

  根据小松鼠和小狗手中的冰糖葫芦,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在画面下依次呈现:

  (1)小松鼠有多少个糖葫芦?

  (2)小狗有多少个糖葫芦?

  (3)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

  (4)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班内交流。

  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3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评析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修围墙,摘果子。

  小松鼠和小狗一起来到了它们的同学长颈鹿家,发现长颈鹿正在那儿发愁,原来它家的围墙坏了。(课件呈现围墙的画面及墙上的算式,即“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把上下两个算式比一比。

  你会用上面的题计算下面的题吗?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长颈鹿为了感谢大家,想请同学们吃智慧果。(课件呈现智慧树及写着算式的智慧果)认真算算,看你能吃到几个?

  2、帮鸭妈妈找孩子。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路过鸭子的家,发现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40、50、70、80)可着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鸭妈妈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孩子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很快就帮鸭妈妈找到它们的孩子的。

  《认识整十数》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2、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小棒、例题小棒图、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2-7 20+4= 35-3=

  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第四组的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设疑导入

  引入:刚才同学们回顾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这道题呢?教师出示例题。

  (板书:36-8=)

  (2)操作探疑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同学拿出两捆小棒表示3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学生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先摆两捆小棒和6根小棒。单根小棒不够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

  打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单根小棒。从16根单根小棒中减去8根,还剩8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减8应该得28。

  (4)归纳算法

  ①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36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6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拿出1个十,也就是10个一,与个位上的6合起来,然后用16减去8得8,再把8和剩下的2个十加起来。

  ②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③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

  2、反馈练习。(投影出示,师生共同完成)

  3、看教科书:并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全课小结

  小结时启发学生找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

  《认识整十数》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56-57页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课标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第1课时,在教材的56-57页,属本学期教学内容中比重较大,同时也突显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运用一些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一些简单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具有简单的一位数加减能力,对一位数加减两位数也较熟悉了,此时教学整十数加减势在必行。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师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数学推理过程, 能运用教给方法简单解决类似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本课主要从直观教辅工具和相关媒体设计准备来辅助教学过程。

  教法分析

  本课属探究—引导—解决计算中的问题为主线,在教法上计划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将做好学习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对于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积极均应给予理解和尊重。

  学法分析

  本课是稍显活动式的教学,教师在做好指导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得出共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具体过程设计

  一、导入

  主要采用复习已学旧知识进行导入,主要是加法和减法两块内容,(采用点名方式、尽量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

  二、新授

  1.通过出示《花卉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新知,同时展示画中的.红、黄、紫3种花的分类图片。

  2.引导好学生整十整十的数出了3种花朵。

  3.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正式引出本课的四个重点,都是关于整十加减整十的问题。

  (1)在分析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回答列式方法,再重点引导学生如何计算出答案,在这里展示了6种关于计算出本题的方法,在这里关键做到“引”和“扶”的角色,在后边3个问题的教学时将实施“放”和“引”。

  (2)在有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经验后,第2、3、4个问题可采用“放”的教学策略,第3个问题涉及旧知识连加时注意做好提示和引导,因为后边习题中连加题较多,所以设计进来,第4个问题是关于整十减整十的知识,比较重要,要做好必要指导,让学生在计算方法上理解透彻。

  三、巩固练习

  教案所设的练习题都是与知识点密切相关的作业,6题关于整十加整十的, 6题关于整十减整十的,这样设计的目的利于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及时巩固。

  四、主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性来进行。

  五、布置作业

  主要让学生完成课后的做一做中的习题,课后老师给予适当指导,做好“扶”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大的版块与《教案》设计吻合,其它细节性的在媒体演示中展示。

  《认识整十数》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 3×32= 5×11=

  2×20= 30×3= 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

  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3)试一试。

  ①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前两题:

  24×10= 20×10=

  学生口答,说说口算的方法。

  要求:请大家各自出一道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题来考考其他同学。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 )×10=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能总结出两位数乘十的口算方法吗?

  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乘十,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0就可以得到积。

  ②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第三小题。

  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指名汇报:

  生1:可以看成2×3=6,再算20×30=600。

  生2:先算2×3=6,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是600。

  提问:为什么要加两个0?

  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

  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

  师: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30千克。

  追问: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交流反馈,得出最佳的方案。

  引导:按每袋30千克估算,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

  列式为:30×60=1800(千克)

  (2)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追问:你想怎么估算?

  集体交流,指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这三组题有什么特点?上下两题的答案一样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多一个0,那么积也应该多添一个0。

  2.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重点说说“80×50,10×55,60×90”的口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表格,指名说说想法,再进行计算。

  最后集体反馈,交流分析、思考的过程,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补充。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整十数》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1、口算:

  73+30=40+5=36+20=21+50=

  60-30=30+8=36+2=21+5=

  2、指名说硕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二、学习新知,探索算法

  1、情境图。提问:

  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

  学生探索算法。

  ①同学们,45-30=?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②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③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摆一摆。着重让学生说说:减30怎样减。

  第二种:想30+(15)=45

  第三种: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④在第三种算法的基础上整理出一般计算方法。

  刚才某某同学利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这种方法是我们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2、出示情境图。

  (1)指导看懂图意:一共有45座,还有3个作为空着。

  (2)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4)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3、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86-50=()

  54-2=()86-5=()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比较。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认识整十数》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喜欢吃冰糖葫芦吗?冰糖葫芦什么味儿?

  2、今天小松鼠和小熊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些冰糖葫芦,看看小松鼠拿了几串?小熊拿了几串?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一串冰糖葫芦有10个,小松鼠拿了3串,就是3个十,是30;小熊拿了两串,就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1)提问:看着这些冰糖葫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串冰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小松鼠比小熊多拿多少个?小熊比小松鼠少拿多少个?)

  (2)求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算式?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4)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组内的小朋友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小朋友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小蘑菇: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再数两个十,是40、50。

  小萝卜: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六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刚才,我们提的哪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2)你会列式计算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4)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十,就是10。)

  (5)小结:小朋友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算。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2)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3)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各自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1)请小朋友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

  (2)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校对。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6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思考,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反思

  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的教学以后,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很多反思,记录如下: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我认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老师应该重视。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一系列游戏活动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再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本课的练习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习;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4、存在的问题。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学习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问题还是值得深思,当堂检测没有在课堂上完成,可能是中间过程我说的话多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引导上挤占了时间,能够再挤出来5分钟就好了。课下又延长了3分钟进行了课堂检测,从检测情况来看,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做对比练习,看珠子图写算式这道题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比较了一下,因为怕时间不够,就没有重点说明3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应该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认识整十数》教案】相关文章: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03-1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07-04

《认识整万数》教案08-29

整十数加整十数教学反思,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10-29

整十数加减教案02-17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范文01-09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07-14

幼儿园整十数教案11-04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通用11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