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2-09-04 16:42:12 教案 我要投稿

《吨的认识》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吨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吨的认识》教案15篇

《吨的认识》教案1

  【 教学案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在假日里你们常会跟妈妈上市场买东西吗?(电脑出示情境图)

  师:看!星期天,妈妈带着小明去水果批发市场,走进市场,看到一袋袋、一箱箱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一个、一箱苹果)。看一个苹果有多重,约重 150( );那一箱苹果约重10( ),能填上什么单位呢?

  生:一个苹果约重 150(克),一箱苹果约重10(千克)。

  师:“克”、“千克”这些质量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知道了一个苹果的重量用“克”做单位,一箱苹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单位。这些苹果都是用大卡车运来的,大卡车能装很多很多的苹果,一辆大卡车能装多重是苹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吨”。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吨的认识

  师: 1吨到底有多重呢?

  生: 1吨是1000个1千克。

  生: 1吨有10袋大米那么重。……

  师:你们想体验一下吗?老师准备了一大桶水,现在请同学们推举出我们班的一位大力士,先来提一提这桶水,展示一下你的实力。提得困难,再请一个来提!

  师:请问你感觉重不重?重!(不重!那就请你从这儿提到教室后面来返 10趟,行吗?)到底有多重?我们来称一称。(20千克)

  师:大家都提过水,这两位也是大家推选的大力士,看他俩提这桶水的样子,你们觉得这桶 20千克的水重吗?

  生:重!

  师:这桶水的质量是 20千克,50桶这样的水大约重1吨,想象一下一次提得起1吨吗?可见1吨是很——重!50桶这样的水才大约重1吨,说明1吨=()千克?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想一桶水重 20千克,50桶重多少千克?就是用20千克乘50等于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板书: 1吨=(1000)千克)

  师: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一下。有哪些同学的体重大约重 25千克的?好!现在请你们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请问大约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才够1吨重?

  生: 40个同学。

  师:你能一次背起 40个同学吗?

  (学生都做出了惊讶的表情,笑了起来。)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师:填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吨=( )千克 20xx千克=( )吨

  生: 1吨就是1000千克,5吨就是5个1000千克,就是5000千克。

  生: 1000千克就是1吨,20xx千克就是2个1吨,就是2吨。

  3、归纳小结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板书:吨——千克——克)

  师:比较这三个质量单位,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很重、很轻)

  师:“吨”用来表示很重的物体质量,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吨”做单位?

  学生先自由发表看法。

  (电脑显示:四幅图)卡车、桥头的标志(能承受的物体质量),电梯、火车上标的载重 60吨。

  师:许多物体的载重量用“吨”表示。

  师:计量较轻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常用“吨”做单位。

  三、趣味练习

  1、填空。

  一只鸡约重 2( ) 一条鲸鱼约重48( ) 一个足球约重250()

  6000千克=( )吨 ( )千克=3吨 3000克=()千克

  2、(电脑显示)师:早两天我看到淘气的一篇日记挺有意思,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早晨,我从 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下了一跳!

  师:听了这篇日记,大家为什么会笑?

  师:日记的最后——“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 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下了一跳!”看到这点你有什么感想?

  生:注意交通安全!

  3 、(电脑显示)拓展应用。

  师:最后老师需要你们帮帮忙。看!小明家里每月用水约 7吨,当他知道我们国家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后,决定每月少用一吨水,怎样节约水呢?请你们帮他想想办法好吗?

  师:刚才大家介绍了几个好办法,希望大家也去试试,更希望将来,你们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想更多的节水和处理污水的办法。

  【 教学反思】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当中。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如:激趣导入中,我创设了和妈妈上水果市场买东西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既是熟悉,又感觉亲切,很快就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引发了他们对新知识“吨”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就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 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通过“选大力士提水”、“同学互相背一背”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紧紧地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设计出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满足学生的愿望。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威力。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需要。

《吨的认识》教案2

  一、学 科小学数学

  二、课例名称 吨的认识

  三、执教教师

  四、指导教师

  五、课 型 新授课

  六、年 级 三年级

  七、教材版本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学情分析:

  吨是一个比较重的单位,教学中不能像对待千克那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这就给1吨的观念的建立带来了困难。然而学生对于吨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学生已经建立了1千克的观念,为吨的教学准备了数学基础。其次,他们对于生活常见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体验,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经验基础。第三,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对此不会毫无印象,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生活基础。所以,本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常见物品的重量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由浅入深地建立1吨的观念。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

  提问:你为什么而不用克作单位呢?

  2、引入吨。

  (1)感受几个大型动物的体重。 (幻灯片)

  学生读,想象其重量,同时感受这些重量用千克做单位比较麻烦。

  (2)出示几个大宗物品,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幻灯片)

  让学生感受这些物品都很重。

  提问:计量这些物品的重量如果都用千克做单位,将给我们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怎么办?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幻灯片)

  教师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提问: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

  学生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幻灯片)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

  (2)出示下面的图片,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的重量才够1吨。(幻灯片)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

  说说下面图中牌子上的几t各表示什么意思?(幻灯片)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3t表示这条路限载3吨。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8t指起重机规定的最大起重量为8吨。

  学生答毕,教师提问:你认为在安全范围内,这个电梯的载客人数应是多少?

  师生共同计算,得出答案。

  追问:如果是儿童,是否可以多一些呢?

  让学生感受:电梯载客的数量不仅要考虑重量,也要考虑空间。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幻灯片)

  3、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下面的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4、数序日记。(幻灯片)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 克芹菜,2吨莴苣,3千克鸡蛋,每个200 克的苹果8个,10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指名一优秀学生读。提问:这篇数学日记写得怎么样?

  学生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启发: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你能说说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习什么吗?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班级内交流。

  2、送给学生的话:(幻灯片:配乐呈现)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十、教学反思:

  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本课做了两点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应该说,在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清晰地建立1吨的观念这一设计思路还是很成功的。

  吨的认识的教学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难点。 吨是一个离学生的经验比较远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难把握的,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以直接体验为杠杆,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

  一、在生活中认知。

  在这堂课中,教师主动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灵活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丰富了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经验。

  首先,从生活的需要揭示吨的引入。这节课先认识比较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个更大的单位。这样自然地引出了吨,使学生意识到吨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基于生活经验建立吨 的观念。课堂上,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重量,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感受1吨是个很重的单位,进而逐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1吨的观念。

  第三,在生活中应用深化了 吨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节课以生活为背景,安排了三组应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地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二、在体验中感悟。

  体验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吨的认识重在体验。本课先让学生亲自抱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推想40袋这样的大米的重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其一,因体验而生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处。力气小一点的学生,抱不动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点点;力气大一点的,虽能抱起来,却要比较吃力。不同的学生感觉大不相同,体验丰富而生动,充满了个性化,这就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和生机,充满张力。

  其二,因体验而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在抱大米的体验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经验,而且获得了另外一种学习方式体验性学习,这就使本课的教学超越了这节课的界限,为学生终身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在文化中升华。

  任何教学都要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数学课也不例外。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学习知识,提高思想,升华感情。首先利用精选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幽默点缀,使课堂时刻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课堂上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生动与有趣。其次,课的结束时教师送给学生的话,让这一课更是余韵悠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期望,体会到了教师的苦心,对教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吨的认识》教案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例6、例7。

  二、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自身体重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物质概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利用主题画创设问题情境。围绕“能否同时过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然后通过体验、计算、感悟1吨的重量,并联系身边物体的质量,形成感知。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力求展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据此,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物质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2.通过体验、观察、比较、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与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3.通过主题画问题的解决,并联系生活,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猜体重

  (1)你知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你估计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创设情景(出示主题画)

  你们看谁来了?这天阳光明媚,牛大哥、熊大哥、马大哥和鹿老弟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你们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呢?他们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学生:马大哥要大家一起过桥,但桥边有个牌子写着“限重1吨”,他们不知道1吨有多重,大家能同时过桥吗?

  3.提出问题

  老师:你认为他们能同时过桥吗?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

  (学生有的认为行;有的认为不行,桥可能会断掉。)

  师:从哪看出桥可能会断掉?

  生:因为桥边写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

  生:“限重1吨”就是不能超过1吨的意思。超过1吨就会断掉。

  师:那1吨又是多重呢?(学生茫然)

  师:看来要知道大家能否同时过桥,首先要知道1吨有多重。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1吨有多重

  (1)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3)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

  (5)师: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6)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2.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袋大米重5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一头猪约重200千克,几头猪约重1吨?

  (3)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4)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5)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货车的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桥的载重量等)

  3.能否同时过桥(出示主题画)

  (1)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

  (2)可以怎样过桥呢?(小组讨论)

  (3)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高兴。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个桥吗?为什么?

  4.单位换算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应用

  (1)估一估,连一连(课件展示)

  大象鲸山羊

  50吨60千克4吨

  (2)在一辆载重是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通过“猜体重”激发好胜心,复习旧知,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与能力。

  由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

  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新知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利用学生熟悉的体重,通过背一背、算一算让学生体验、感悟1吨的重量,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联系生活,进一步感悟吨的大小。

  在学生了解1吨有多重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让学生自主完成,鼓励学生多想,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吨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调查实践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矿泉水

  一、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质量单位“吨”

  1、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2、师:上课之前你们收集了许多与吨有关的信息,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个)

  (例:一头大象的质量约重8吨)谁还想说?

  听到这里,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

  师:对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比较合适,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这样,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学生介绍中有介绍,)则顺势介绍大宗物体:(课件)在生活中,还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钢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体聚在一起叫大宗物体,它们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吨做单位。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体的质量时,通常用吨做单位。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看来小朋友都对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现在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它:

  (一)、初步感受“1吨”。

  1、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点击大米:局部放大10袋100千克的大米)这是一堆大米,重1吨(出示1吨)关于1吨你知道什么呢?是吗?我们来看看。(分开)对吗?你是怎样知道的?(1袋100千克,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1吨=1000千克)(板书)我们也可以说 1000千克=1吨(让生齐读一遍)

  2、师:1吨大米究竟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课前老师准备了1袋25千克重的大米,你们都拎过?(拎过了)那老师来了解一下。你是怎么拎的(一个人拎不动,2人拎)你感觉怎样?(重,很重)那和他情况一样的人有吗?(有)举手看看。哦!看来很多小朋友都是几个一起才把他拎起来呢。那其他人呢?你们这些人的力气真大啊!还有呢?那1袋25千克的大米,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2(3)个人一起才拎起来的。体验:那我们就请两个人来拎拎,感受一下这25千克的大米有多重。拎的过程中教师评价:1、25千克2比较重

  那两袋有多重呢?(50千克)(课件出示叠加上去)那需要这样的几个小朋友来拎呢?(4个)在请2个学生走上)这4个人一起合作才能拎得起50千克的大米。继续看!(电脑出示:4袋)那现在有几千克了?(学生边数边回答:100千克)(出示集合圈用箭头与100千克1袋联系起来)那要几个人拎?(8个)(再请4个小朋友上来)哦!8个小朋友齐心协力才能拎得动(100千克)出示200千克?要几个?(16个人)用口诀帮助计算(教师手势围8个)哦16个了。300千克?要几个啊!(教师手势围8个)直到500千克,我们全班同学才拎得起500千克的大米,那1000千克就是1吨呢?要几个人啊?(要80个)那我们需要请外援了,再来1个班,师:1、1吨大米有这样40袋,需要我们两个班80个小朋友一起努力才能拎起来啊! 3、调查天数:从自身出发:关于大米,课前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来了解一下。(学生回答)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让学生了解1吨米大约吃4年,引出食堂600人1吨要吃多少天。

《吨的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教师的体重。教师提问:你在估计老师体重的时候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2.引入“吨”。

  教师出示几种比较重的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能估计下面几种动物的体重吗?

  学生估计后,教师出示它们的体重,提问:如果这几种动物的体重也用“千克”作单位,会怎么样?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并以此想象1吨的重量。

  学生分组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小组内交流感受。班级内汇报。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学生读,教师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把1吨重的大米装成一大袋,这一袋你能搬得动吗?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计算: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全班学生的总体重有没有1吨?

  指出: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3个同学起立,学生观察、想象33个同学的体重。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教材第48页第2题),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

  (2)出示几种常见的物品的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件,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总重量才够1吨。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用“吨”作单位的吗?在哪里见过?

  2.说说下面图中的牌子表示什么意思?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教材第49页第5题)

  4.小明的数学日记中使用的单位准确吗?请帮他改正。

  指名读,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指出: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经常观察生活,有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把收获写道今天的数学日记中。

  小组内交流。

《吨的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 )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 )千克,( )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

  课件出示:

  蓝鲸、大象、大型机床、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4.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交流。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和第2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和练习三中的第3题和第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吨的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游戏法、实物活动法。

  教学准备: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搜集一些物体的质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 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2、屏幕显示: 6千克 = ( )克 3千克250克=( )克

  4000克=( )千克 5400克=( )千克( )克

  3、在下面的( )中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一个鸡蛋重50( ) 一袋大米重50( )

  一个一元硬币重10( )小明重26( )

  师:用来计量比较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千克是用来计量一般物体的质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比克、千克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新课

  1、你以前看到或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情吗?

  想一想,吨是用来干什么的?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体验1吨

  (1)实践活动,搬运矿泉水。

  (2)小记者采访表演的人。

  (3)师:一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50桶这样的矿泉水就是1吨。1吨究竟有多少千克呢?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1吨=1000千克

  (4)例3 5吨=( )千克

  5吨680千克=( )千克

  3、估计体重的游戏。

  出示:三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按规定25千克计算,4个同学重( )千克,40个同学重()千克,也就是()。

  现在坐在这里的小朋友有54个,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怎样求这些小朋友重多少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50千克=( )吨( )千克

  试一试: 3000千克=( )吨

  7038千克=( )吨( )千克

  三、巩固练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1(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面粉重50( )

  2、填空。

  8吨=( )千克 3吨500千克=( )千克

  6000千克=( )吨 4500千克=( )吨( )千克

  8010千克=( )吨( )千克

  3、一袋大米重100千克,( )袋大米重1吨。

  100块砖重200千克,( )块砖重1吨。

  4、日记一则。

  嗨!大家好!我叫小马虎。星期日旱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洗刷完毕,就去吃旱饭。我吃了一个50吨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开始做作业。我做的几道题是这样的:5吨=(500)千克

  4020千克=(4)吨(200)千克

  3吨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园,看见公园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时30分我睡觉了。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20×50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25×54=1350(千克)

  13500千克=( )吨( )千克

  课后反思:

  偶尔听一个学生说:嗨!大家好!我是小马虎……过了那么多天他居然还能记得做的一个习题。这正是我所教学所要的,特别是一节公开课所要的。我觉得一节课特别是一节公开课不能给学生留下点什么,那是非常遗憾的。本节课学生有三个方面的印象是比较深的:1、学生搬运矿泉水的活动,小记者的采访。这一活动让他们体会1吨大约就是50桶矿泉水那么重,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我能搬起那桶水,我能做小记者等。2、估计体重,自己的和全班人的体重跟1吨的关系,学会了单位间的换算。3、“日记一则”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我不能做小马虎。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学得有味,教师教得有劲。不足之处是:课后的习题少了点,没到下课时间提早下课了。

《吨的认识》教案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同桌准备一根米尺与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2、教学策略选择

  (1)让学生成为建构新知的主人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通过引导、组织及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构新知时,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去亲自体验。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环节突破重点:第一,回忆活动,建立表象。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时间”、“数一数步数”等活动,建立学生对100米的表象,从而让学生推出:10个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第二,学生描述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我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就录制一段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就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刚才走了1千米。运用媒体教学一方面学生亲身体会到1千米到底有多远,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观看时,每看到一处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着说:这就是“什么”。学生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信息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拉近了学生与千米的距离,从而也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千米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平阳瑞安

  50千米38千米

  乐清灵昆

  45千米20千米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一般学生会从来回次数、所需的时间和总的步数来回答)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100米长度的表象基础上感知1千米的长度,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备芽若学生提出同学间所需时间和总的步数相差较大,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约值。

  (二)介绍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三)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20xx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四)强化感知1千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学校周边的地图:从学校向右走,从校门口-麻行僧街-大榕树-百里东路-市二医大约1千米。从学校向左走,从校门口-一百超市--江心码头-江滨西路-郭公山-勤奋

  水闸-现代概念大约1千米

  师:其中第2条路是老师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老师骑摩托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现代概念大约用了1分30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来感受一下(课件播放录象)。

  三、千米和米的换算

  (一)教学换算

  师: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边说课件边出示图片)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深约达5000米、南京长江大桥的长约6000米,能把它们成用千米作单位的吗?

  板书: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说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练习: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一连。(略)

  (三)解释与拓展

  课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家庭作业

  与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学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大约走了200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这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

  生:从美容院回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个来回.

  生:走100米大约用了1分30秒,按这样计算,走1000米大约需要15分钟。

  生:走100米大约用200步,走1000米大约需要走20xx步

  ......

  片段二: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600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生1: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这样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长1米,1000根米尺连接起来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门高约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快冲天了!

  生4:一张课桌的长约1米,1000张课桌连起来约1千米

  生5:一个同学把两臂张开伸直大约是1米,1000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长约4米,250个黑板连起来大约是1千米。

  生7: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体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长是50米,游10个来回就是1千米。

《吨的认识》教案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

  一只小兔大约重3( )。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

  一头大象约重5( )。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 )千克,也就是( )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 6 )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 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 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吨的认识》教案10

  一、课题:吨的认识和换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课前预习设计: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二、借助直观形成表象: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三、解决问题: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马300千克

  牛500千克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练习、巩固提高(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吨的认识》教案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订正时说出想的过程.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五、巩固与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2吨=(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吨 9000克=( )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第(1)题,日常生活中用吨做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写出或说出几个主要的`就行.

  第(2)题,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差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第(3)题,让学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

  水泥

  黄沙

  石子

  砖头

  钢材

  重量

  2500千克

  4吨

  6吨

  9吨

  2500千克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5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探究活动

  游戏:张冠李戴

  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重量单位、长度单位的使用.

  活动准备

  一些空白纸条,三个纸箱

  活动过程

  1.教师将三个纸箱放在讲台上.

  2.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人名(或物品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一个纸箱.

  3.教师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状态(如身高、体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二个纸箱.

  4.教师再次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数值及单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二个纸箱.

  5.三次写的应能连成一句有意义的话.

  比如:在第一张纸上写“张三”,第二张纸上写“体重”,第三张纸上写“36千克”,合起来就是“张三体重36千克”.

  再比如:在第一张纸上写“铅笔”,第二张纸上写“长”,第三张纸上写“18厘米”,合起来就是“铅笔长18厘米”.

  6.教师摇动三个纸箱后,随机地从三个纸箱依次取出一张纸条,连在一起念出来.如有“张三长36千克”这样单位搭配出错的,请学生说明错误的地方.

  制作简单天平

  活动准备

  两只塑料杯子、粗线、硬纸板、直尺、毡头笔、衣架、吸管、黏性胶带

  活动过程

  1.在每个塑料杯上戳两个孔——杯口边各一个孔.将粗线系在两个孔上,形成环状.

  2.用毡头笔和直尺在纸板上画上刻度,把中线画得突出一些。

  3.用胶带将吸管贴在衣架的下边,让吸管指着下方.

  4.在衣架的两个臂上各挂一个塑料杯,并检查一下,衣架挂在钩子上的时候两只杯子要保持平衡.把刻度盘贴到衣架的后面,当杯子空着的时候让中线对着吸管.

  5.把不同的物体逐个放进杯子里,比较它们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东西才能使它们保持平衡.

  坐电梯

  活动目的

  通过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巩固吨的概念.

  活动准备

  一张电梯乘坐规定表(应注明限载人数、载重量)

  活动过程

  1.请学生观察乘坐规定表.

  2.教师进行提问:如果老师要带你们去乘坐电梯,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如果全班54个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几次呢?

  3.学生根据自己对吨的认识及对信息的观察,经过计算及讨论,得到不同的解答

《吨的认识》教案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

  蓝鲸大象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4.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单位化聚(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千克。

  (2)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号。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5T的标志,这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载重()千克的车通过。

  (3)当年曹冲称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吨。

  (4)(课件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么麻烦了。

  (三)解决问题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重约10()

  (2)1头猪重约120()

  (3)1袋水泥重约50(),1拖拉机水泥约重2()

  (4)中国举重运动员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上将160()的杠铃举过了头顶。

  2.课件出示情境图:“还记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马一同来到了一座小桥边想过桥的事吗?他们能同时过桥吗?怎么过桥?”

  3.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大约多少天就能节约1吨水?

  5.节水教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出示图片。倡导学生“节约用水。”

  (四)课堂作业

《吨的认识》教案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

  课前准备:

  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每位学生准备1元硬币一枚,1千克重的物体一包,搜集一些物体的重量。

  设计理念:

  1.在猜测中生成悬念。课一开始,让学生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对勇于猜测的学生,老师都予以表扬。在热烈的氛围中,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14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才大约有1吨重,设置了“吨”的悬念。

  2.在探究中生成概念。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学生得出20千克一桶的矿泉水,搬运50次,才正好是1吨。

  3.在体验中生成新知。在抱抱你的好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吨的概念,并且由全班学生的总体重得出了“吨”与“千克”的化聚方法。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中让学生生成新知就显得很自然了。

  教学过程:

  一、猜与掂

  1.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看看谁说得最接近。

  2.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你猜对了吗?

  (通过猜测老师的体重,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估计重量的能力)

  3.与千克有关的重量单位还有吗?(指名说)我们再来说一说千克与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那么75千克=( )克。

  4.现在请你拿出一元钱的硬币放在自己的手上,静静地感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把1千克的物体放在自己的左手上,继续静静地体验一下。现在来说说1千克重的物体给你的感觉。

  (通过“掂”这个过程,增强乐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学生对1克、1千克有了进一步的体验,从而为学习“吨”的认识打下伏笔。)

  二、引题

  1.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谁来试着抱一下老师?(抱不动)老师告诉人家,大约14个老师合在一起,就有1吨重了。对此,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

  2.刚才我们用手掂1克、1千克的物体的,现在1吨的物体你还能用手来掂吗?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与吨有关的知识。

  (用“让学生尝试抱老师”这种方式来引题,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14个老师的体重才大约有1吨重,让学生感受吨。)

  三、新知探究

  1.吨的用途。

  在这之前,你看到或者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例吗?(生举例

  师总结:计量较重的物体的的质量,通常用“吨”来做单位。计量大宗物体的质量,也用“吨”来做单位,在平时我们看到的“t”“T”,这就是吨的记号。

  2.体验1吨。

  (1)下面,老师组织大家搞一个实践活动,主要是搬运矿泉水。要求:每组派两个代表,一人搬,另一人数次数,把搬运的次数写在黑板上。从讲台的这一端搬到那一端,搬到你不想搬为止,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加油,观察他们的动作与身体的变化。(在搬运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我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搬不动就不要硬撑。)

  (2)刚刚参加搬运的小朋友站到小组中间,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么短的距离,搬了10次都不到,他们就这么累?

  (3)再一次搬运矿泉水,请刚才发表观点的几位同学参加,搬完,请你们跟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4)1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搬50次就是1吨。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50桶矿泉水重1吨。

  生:20×50=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5)5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吨,以使学生对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3.再次感受吨。

  (1)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估计体重。要求: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②估计一下他的体重;③把你的体重告诉抱你的好朋友。游戏在2分钟内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静静地体会,你有什么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学的体重都看作是25千克,要多少个同学合在一起才会有1吨?现在我们班有52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的体重是25千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全班小朋友重25×52=1300(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00千克=1吨300千克

  假如有3200千克的物体,又是几吨几千克呢?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搬运矿泉水”、“抱抱好朋友”的实践游戏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掌握新知。)

  四、展示收集来的信息

  1.展示课外收集到的一些物体的重量,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2.在这些信息中,哪些物体合起来大约有1吨?所有物体的重量合起来有几吨几千克?

《吨的认识》教案14

  教学内容:P8890《作业本》P53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3、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个苹果重200

  一箱苹果重15 (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2、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例)

  (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让学生说说的重量,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个( )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6)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卡车载重4( )

  B:小明体重35()

  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D:浙江举重运动员占旭刚,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 )

  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 () (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三、吨和千克的化聚。

  1、请同学试一试例3。

  (1)5吨=()千克

  (2)2450千克=( )吨( )千克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试一试

  8000千克=()吨6吨20千克=()千克

  四、课堂小结

  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4000千克=( )吨 3吨=( )千克

  2吨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吨( )千克

  7吨38千克=( )千克

  2、①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②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3、一头狮子约重250千克,一头蓝鲸舌头的重量是狮子的8倍。蓝鲸舌头重多少吨?

  4、扩展题: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KG(吨),十三个成人,出示

  问题:

  A、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

  B、如果是孩子,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六、课堂作业 《作业本》P54

  七、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例3 5吨=(5000)千克 5钝80千克=(5680)千克

  例4 2000千克=(2)吨 2450千克=(2)吨(450)千克

《吨的认识》教案15

  教学内容:

  第77页吨的认识、“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概念,直到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那些呢?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质量单位.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吨的认识

  (1)平时当重量比较小时我们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但是当重量比较大的时候,比如说装货物的集装箱,它的重量很大,如果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就非常的麻烦,这就要求有一种新的质量单位,你能创造出一个新的`质量单位来吗?

  (2)你很聪明创造出的这个质量单位和科学家创造出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它和克、千克一样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板书:吨)

  (3)你能说一说,在你平常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东西的质量是用“吨”作单位的?

  (4)建立1吨的概念

  出示袋子图。

  逐一出示袋子图,说明1袋子大米重100千克。出示一个就让学生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地数,满10张。

  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告诉学生:这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标出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5)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填空。

  (6)教学“试一试”

  出示: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引导: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所以3吨等于3000千克。

  提问:根据前面我们学过的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第2题先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7)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说出怎么想的。

  三、组织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先分别看每个框里是什么物体,各有多少,再连起来说一说。(2头牛重1吨,20袋水泥重1吨............)

  2、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吨,知道计量较重的或者较大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千克,根据吨与千克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把吨和千克进行换算,换算时只要想几吨是几个1000千克,或者想多少千克里有几个1000千克,就能很快推算出结果。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3、4题。

《《吨的认识》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吨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吨的认识教案09-10

吨的认识教案02-12

《吨的认识》的教案03-30

《吨的认识》教案08-28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09-11

认识吨的教学反思01-31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04-06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04-12

《认识“吨”》的教学反思04-1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吨的认识》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吨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吨的认识》教案15篇

《吨的认识》教案1

  【 教学案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在假日里你们常会跟妈妈上市场买东西吗?(电脑出示情境图)

  师:看!星期天,妈妈带着小明去水果批发市场,走进市场,看到一袋袋、一箱箱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一个、一箱苹果)。看一个苹果有多重,约重 150( );那一箱苹果约重10( ),能填上什么单位呢?

  生:一个苹果约重 150(克),一箱苹果约重10(千克)。

  师:“克”、“千克”这些质量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知道了一个苹果的重量用“克”做单位,一箱苹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单位。这些苹果都是用大卡车运来的,大卡车能装很多很多的苹果,一辆大卡车能装多重是苹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吨”。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吨的认识

  师: 1吨到底有多重呢?

  生: 1吨是1000个1千克。

  生: 1吨有10袋大米那么重。……

  师:你们想体验一下吗?老师准备了一大桶水,现在请同学们推举出我们班的一位大力士,先来提一提这桶水,展示一下你的实力。提得困难,再请一个来提!

  师:请问你感觉重不重?重!(不重!那就请你从这儿提到教室后面来返 10趟,行吗?)到底有多重?我们来称一称。(20千克)

  师:大家都提过水,这两位也是大家推选的大力士,看他俩提这桶水的样子,你们觉得这桶 20千克的水重吗?

  生:重!

  师:这桶水的质量是 20千克,50桶这样的水大约重1吨,想象一下一次提得起1吨吗?可见1吨是很——重!50桶这样的水才大约重1吨,说明1吨=()千克?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想一桶水重 20千克,50桶重多少千克?就是用20千克乘50等于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板书: 1吨=(1000)千克)

  师: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一下。有哪些同学的体重大约重 25千克的?好!现在请你们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请问大约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才够1吨重?

  生: 40个同学。

  师:你能一次背起 40个同学吗?

  (学生都做出了惊讶的表情,笑了起来。)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师:填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吨=( )千克 20xx千克=( )吨

  生: 1吨就是1000千克,5吨就是5个1000千克,就是5000千克。

  生: 1000千克就是1吨,20xx千克就是2个1吨,就是2吨。

  3、归纳小结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板书:吨——千克——克)

  师:比较这三个质量单位,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很重、很轻)

  师:“吨”用来表示很重的物体质量,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吨”做单位?

  学生先自由发表看法。

  (电脑显示:四幅图)卡车、桥头的标志(能承受的物体质量),电梯、火车上标的载重 60吨。

  师:许多物体的载重量用“吨”表示。

  师:计量较轻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常用“吨”做单位。

  三、趣味练习

  1、填空。

  一只鸡约重 2( ) 一条鲸鱼约重48( ) 一个足球约重250()

  6000千克=( )吨 ( )千克=3吨 3000克=()千克

  2、(电脑显示)师:早两天我看到淘气的一篇日记挺有意思,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早晨,我从 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下了一跳!

  师:听了这篇日记,大家为什么会笑?

  师:日记的最后——“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 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下了一跳!”看到这点你有什么感想?

  生:注意交通安全!

  3 、(电脑显示)拓展应用。

  师:最后老师需要你们帮帮忙。看!小明家里每月用水约 7吨,当他知道我们国家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后,决定每月少用一吨水,怎样节约水呢?请你们帮他想想办法好吗?

  师:刚才大家介绍了几个好办法,希望大家也去试试,更希望将来,你们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想更多的节水和处理污水的办法。

  【 教学反思】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当中。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如:激趣导入中,我创设了和妈妈上水果市场买东西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既是熟悉,又感觉亲切,很快就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引发了他们对新知识“吨”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就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 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通过“选大力士提水”、“同学互相背一背”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紧紧地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设计出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满足学生的愿望。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威力。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需要。

《吨的认识》教案2

  一、学 科小学数学

  二、课例名称 吨的认识

  三、执教教师

  四、指导教师

  五、课 型 新授课

  六、年 级 三年级

  七、教材版本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学情分析:

  吨是一个比较重的单位,教学中不能像对待千克那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这就给1吨的观念的建立带来了困难。然而学生对于吨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学生已经建立了1千克的观念,为吨的教学准备了数学基础。其次,他们对于生活常见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体验,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经验基础。第三,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对此不会毫无印象,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生活基础。所以,本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常见物品的重量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由浅入深地建立1吨的观念。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

  提问:你为什么而不用克作单位呢?

  2、引入吨。

  (1)感受几个大型动物的体重。 (幻灯片)

  学生读,想象其重量,同时感受这些重量用千克做单位比较麻烦。

  (2)出示几个大宗物品,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幻灯片)

  让学生感受这些物品都很重。

  提问:计量这些物品的重量如果都用千克做单位,将给我们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怎么办?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幻灯片)

  教师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提问: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

  学生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幻灯片)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

  (2)出示下面的图片,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的重量才够1吨。(幻灯片)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

  说说下面图中牌子上的几t各表示什么意思?(幻灯片)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3t表示这条路限载3吨。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8t指起重机规定的最大起重量为8吨。

  学生答毕,教师提问:你认为在安全范围内,这个电梯的载客人数应是多少?

  师生共同计算,得出答案。

  追问:如果是儿童,是否可以多一些呢?

  让学生感受:电梯载客的数量不仅要考虑重量,也要考虑空间。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幻灯片)

  3、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下面的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4、数序日记。(幻灯片)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 克芹菜,2吨莴苣,3千克鸡蛋,每个200 克的苹果8个,10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指名一优秀学生读。提问:这篇数学日记写得怎么样?

  学生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启发: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你能说说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习什么吗?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班级内交流。

  2、送给学生的话:(幻灯片:配乐呈现)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十、教学反思:

  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本课做了两点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应该说,在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清晰地建立1吨的观念这一设计思路还是很成功的。

  吨的认识的教学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难点。 吨是一个离学生的经验比较远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难把握的,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以直接体验为杠杆,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

  一、在生活中认知。

  在这堂课中,教师主动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灵活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丰富了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经验。

  首先,从生活的需要揭示吨的引入。这节课先认识比较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个更大的单位。这样自然地引出了吨,使学生意识到吨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基于生活经验建立吨 的观念。课堂上,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重量,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感受1吨是个很重的单位,进而逐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1吨的观念。

  第三,在生活中应用深化了 吨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节课以生活为背景,安排了三组应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地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二、在体验中感悟。

  体验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吨的认识重在体验。本课先让学生亲自抱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推想40袋这样的大米的重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其一,因体验而生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处。力气小一点的学生,抱不动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点点;力气大一点的,虽能抱起来,却要比较吃力。不同的学生感觉大不相同,体验丰富而生动,充满了个性化,这就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和生机,充满张力。

  其二,因体验而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在抱大米的体验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经验,而且获得了另外一种学习方式体验性学习,这就使本课的教学超越了这节课的界限,为学生终身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在文化中升华。

  任何教学都要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数学课也不例外。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学习知识,提高思想,升华感情。首先利用精选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幽默点缀,使课堂时刻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课堂上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生动与有趣。其次,课的结束时教师送给学生的话,让这一课更是余韵悠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期望,体会到了教师的苦心,对教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吨的认识》教案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例6、例7。

  二、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自身体重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物质概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利用主题画创设问题情境。围绕“能否同时过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然后通过体验、计算、感悟1吨的重量,并联系身边物体的质量,形成感知。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力求展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据此,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物质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2.通过体验、观察、比较、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与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3.通过主题画问题的解决,并联系生活,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猜体重

  (1)你知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你估计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创设情景(出示主题画)

  你们看谁来了?这天阳光明媚,牛大哥、熊大哥、马大哥和鹿老弟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你们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呢?他们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学生:马大哥要大家一起过桥,但桥边有个牌子写着“限重1吨”,他们不知道1吨有多重,大家能同时过桥吗?

  3.提出问题

  老师:你认为他们能同时过桥吗?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

  (学生有的认为行;有的认为不行,桥可能会断掉。)

  师:从哪看出桥可能会断掉?

  生:因为桥边写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

  生:“限重1吨”就是不能超过1吨的意思。超过1吨就会断掉。

  师:那1吨又是多重呢?(学生茫然)

  师:看来要知道大家能否同时过桥,首先要知道1吨有多重。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1吨有多重

  (1)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3)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

  (5)师: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6)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2.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袋大米重5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一头猪约重200千克,几头猪约重1吨?

  (3)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4)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5)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货车的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桥的载重量等)

  3.能否同时过桥(出示主题画)

  (1)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

  (2)可以怎样过桥呢?(小组讨论)

  (3)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高兴。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个桥吗?为什么?

  4.单位换算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应用

  (1)估一估,连一连(课件展示)

  大象鲸山羊

  50吨60千克4吨

  (2)在一辆载重是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通过“猜体重”激发好胜心,复习旧知,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与能力。

  由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

  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新知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利用学生熟悉的体重,通过背一背、算一算让学生体验、感悟1吨的重量,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联系生活,进一步感悟吨的大小。

  在学生了解1吨有多重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让学生自主完成,鼓励学生多想,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吨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调查实践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矿泉水

  一、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质量单位“吨”

  1、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2、师:上课之前你们收集了许多与吨有关的信息,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个)

  (例:一头大象的质量约重8吨)谁还想说?

  听到这里,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

  师:对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比较合适,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这样,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学生介绍中有介绍,)则顺势介绍大宗物体:(课件)在生活中,还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钢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体聚在一起叫大宗物体,它们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吨做单位。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体的质量时,通常用吨做单位。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看来小朋友都对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现在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它:

  (一)、初步感受“1吨”。

  1、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点击大米:局部放大10袋100千克的大米)这是一堆大米,重1吨(出示1吨)关于1吨你知道什么呢?是吗?我们来看看。(分开)对吗?你是怎样知道的?(1袋100千克,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1吨=1000千克)(板书)我们也可以说 1000千克=1吨(让生齐读一遍)

  2、师:1吨大米究竟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课前老师准备了1袋25千克重的大米,你们都拎过?(拎过了)那老师来了解一下。你是怎么拎的(一个人拎不动,2人拎)你感觉怎样?(重,很重)那和他情况一样的人有吗?(有)举手看看。哦!看来很多小朋友都是几个一起才把他拎起来呢。那其他人呢?你们这些人的力气真大啊!还有呢?那1袋25千克的大米,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2(3)个人一起才拎起来的。体验:那我们就请两个人来拎拎,感受一下这25千克的大米有多重。拎的过程中教师评价:1、25千克2比较重

  那两袋有多重呢?(50千克)(课件出示叠加上去)那需要这样的几个小朋友来拎呢?(4个)在请2个学生走上)这4个人一起合作才能拎得起50千克的大米。继续看!(电脑出示:4袋)那现在有几千克了?(学生边数边回答:100千克)(出示集合圈用箭头与100千克1袋联系起来)那要几个人拎?(8个)(再请4个小朋友上来)哦!8个小朋友齐心协力才能拎得动(100千克)出示200千克?要几个?(16个人)用口诀帮助计算(教师手势围8个)哦16个了。300千克?要几个啊!(教师手势围8个)直到500千克,我们全班同学才拎得起500千克的大米,那1000千克就是1吨呢?要几个人啊?(要80个)那我们需要请外援了,再来1个班,师:1、1吨大米有这样40袋,需要我们两个班80个小朋友一起努力才能拎起来啊! 3、调查天数:从自身出发:关于大米,课前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来了解一下。(学生回答)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让学生了解1吨米大约吃4年,引出食堂600人1吨要吃多少天。

《吨的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教师的体重。教师提问:你在估计老师体重的时候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2.引入“吨”。

  教师出示几种比较重的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能估计下面几种动物的体重吗?

  学生估计后,教师出示它们的体重,提问:如果这几种动物的体重也用“千克”作单位,会怎么样?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并以此想象1吨的重量。

  学生分组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小组内交流感受。班级内汇报。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学生读,教师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把1吨重的大米装成一大袋,这一袋你能搬得动吗?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计算: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全班学生的总体重有没有1吨?

  指出: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3个同学起立,学生观察、想象33个同学的体重。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教材第48页第2题),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

  (2)出示几种常见的物品的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件,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总重量才够1吨。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用“吨”作单位的吗?在哪里见过?

  2.说说下面图中的牌子表示什么意思?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教材第49页第5题)

  4.小明的数学日记中使用的单位准确吗?请帮他改正。

  指名读,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指出: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经常观察生活,有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把收获写道今天的数学日记中。

  小组内交流。

《吨的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 )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 )千克,( )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

  课件出示:

  蓝鲸、大象、大型机床、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4.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交流。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和第2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和练习三中的第3题和第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吨的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游戏法、实物活动法。

  教学准备: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搜集一些物体的质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 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2、屏幕显示: 6千克 = ( )克 3千克250克=( )克

  4000克=( )千克 5400克=( )千克( )克

  3、在下面的( )中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一个鸡蛋重50( ) 一袋大米重50( )

  一个一元硬币重10( )小明重26( )

  师:用来计量比较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千克是用来计量一般物体的质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比克、千克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新课

  1、你以前看到或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情吗?

  想一想,吨是用来干什么的?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体验1吨

  (1)实践活动,搬运矿泉水。

  (2)小记者采访表演的人。

  (3)师:一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50桶这样的矿泉水就是1吨。1吨究竟有多少千克呢?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1吨=1000千克

  (4)例3 5吨=( )千克

  5吨680千克=( )千克

  3、估计体重的游戏。

  出示:三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按规定25千克计算,4个同学重( )千克,40个同学重()千克,也就是()。

  现在坐在这里的小朋友有54个,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怎样求这些小朋友重多少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50千克=( )吨( )千克

  试一试: 3000千克=( )吨

  7038千克=( )吨( )千克

  三、巩固练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1(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面粉重50( )

  2、填空。

  8吨=( )千克 3吨500千克=( )千克

  6000千克=( )吨 4500千克=( )吨( )千克

  8010千克=( )吨( )千克

  3、一袋大米重100千克,( )袋大米重1吨。

  100块砖重200千克,( )块砖重1吨。

  4、日记一则。

  嗨!大家好!我叫小马虎。星期日旱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洗刷完毕,就去吃旱饭。我吃了一个50吨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开始做作业。我做的几道题是这样的:5吨=(500)千克

  4020千克=(4)吨(200)千克

  3吨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园,看见公园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时30分我睡觉了。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20×50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25×54=1350(千克)

  13500千克=( )吨( )千克

  课后反思:

  偶尔听一个学生说:嗨!大家好!我是小马虎……过了那么多天他居然还能记得做的一个习题。这正是我所教学所要的,特别是一节公开课所要的。我觉得一节课特别是一节公开课不能给学生留下点什么,那是非常遗憾的。本节课学生有三个方面的印象是比较深的:1、学生搬运矿泉水的活动,小记者的采访。这一活动让他们体会1吨大约就是50桶矿泉水那么重,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我能搬起那桶水,我能做小记者等。2、估计体重,自己的和全班人的体重跟1吨的关系,学会了单位间的换算。3、“日记一则”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我不能做小马虎。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学得有味,教师教得有劲。不足之处是:课后的习题少了点,没到下课时间提早下课了。

《吨的认识》教案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同桌准备一根米尺与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2、教学策略选择

  (1)让学生成为建构新知的主人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通过引导、组织及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构新知时,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去亲自体验。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环节突破重点:第一,回忆活动,建立表象。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时间”、“数一数步数”等活动,建立学生对100米的表象,从而让学生推出:10个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第二,学生描述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我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就录制一段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就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刚才走了1千米。运用媒体教学一方面学生亲身体会到1千米到底有多远,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观看时,每看到一处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着说:这就是“什么”。学生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信息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拉近了学生与千米的距离,从而也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千米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平阳瑞安

  50千米38千米

  乐清灵昆

  45千米20千米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一般学生会从来回次数、所需的时间和总的步数来回答)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100米长度的表象基础上感知1千米的长度,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备芽若学生提出同学间所需时间和总的步数相差较大,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约值。

  (二)介绍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三)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20xx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四)强化感知1千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学校周边的地图:从学校向右走,从校门口-麻行僧街-大榕树-百里东路-市二医大约1千米。从学校向左走,从校门口-一百超市--江心码头-江滨西路-郭公山-勤奋

  水闸-现代概念大约1千米

  师:其中第2条路是老师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老师骑摩托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现代概念大约用了1分30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来感受一下(课件播放录象)。

  三、千米和米的换算

  (一)教学换算

  师: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边说课件边出示图片)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深约达5000米、南京长江大桥的长约6000米,能把它们成用千米作单位的吗?

  板书: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说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练习: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一连。(略)

  (三)解释与拓展

  课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家庭作业

  与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学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大约走了200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这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

  生:从美容院回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个来回.

  生:走100米大约用了1分30秒,按这样计算,走1000米大约需要15分钟。

  生:走100米大约用200步,走1000米大约需要走20xx步

  ......

  片段二: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600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生1: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这样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长1米,1000根米尺连接起来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门高约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快冲天了!

  生4:一张课桌的长约1米,1000张课桌连起来约1千米

  生5:一个同学把两臂张开伸直大约是1米,1000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长约4米,250个黑板连起来大约是1千米。

  生7: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体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长是50米,游10个来回就是1千米。

《吨的认识》教案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

  一只小兔大约重3( )。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

  一头大象约重5( )。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 )千克,也就是( )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 6 )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 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 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吨的认识》教案10

  一、课题:吨的认识和换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课前预习设计: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二、借助直观形成表象: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三、解决问题: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马300千克

  牛500千克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练习、巩固提高(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吨的认识》教案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订正时说出想的过程.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五、巩固与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2吨=(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吨 9000克=( )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第(1)题,日常生活中用吨做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写出或说出几个主要的`就行.

  第(2)题,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差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第(3)题,让学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

  水泥

  黄沙

  石子

  砖头

  钢材

  重量

  2500千克

  4吨

  6吨

  9吨

  2500千克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5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探究活动

  游戏:张冠李戴

  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重量单位、长度单位的使用.

  活动准备

  一些空白纸条,三个纸箱

  活动过程

  1.教师将三个纸箱放在讲台上.

  2.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人名(或物品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一个纸箱.

  3.教师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状态(如身高、体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二个纸箱.

  4.教师再次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数值及单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二个纸箱.

  5.三次写的应能连成一句有意义的话.

  比如:在第一张纸上写“张三”,第二张纸上写“体重”,第三张纸上写“36千克”,合起来就是“张三体重36千克”.

  再比如:在第一张纸上写“铅笔”,第二张纸上写“长”,第三张纸上写“18厘米”,合起来就是“铅笔长18厘米”.

  6.教师摇动三个纸箱后,随机地从三个纸箱依次取出一张纸条,连在一起念出来.如有“张三长36千克”这样单位搭配出错的,请学生说明错误的地方.

  制作简单天平

  活动准备

  两只塑料杯子、粗线、硬纸板、直尺、毡头笔、衣架、吸管、黏性胶带

  活动过程

  1.在每个塑料杯上戳两个孔——杯口边各一个孔.将粗线系在两个孔上,形成环状.

  2.用毡头笔和直尺在纸板上画上刻度,把中线画得突出一些。

  3.用胶带将吸管贴在衣架的下边,让吸管指着下方.

  4.在衣架的两个臂上各挂一个塑料杯,并检查一下,衣架挂在钩子上的时候两只杯子要保持平衡.把刻度盘贴到衣架的后面,当杯子空着的时候让中线对着吸管.

  5.把不同的物体逐个放进杯子里,比较它们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东西才能使它们保持平衡.

  坐电梯

  活动目的

  通过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巩固吨的概念.

  活动准备

  一张电梯乘坐规定表(应注明限载人数、载重量)

  活动过程

  1.请学生观察乘坐规定表.

  2.教师进行提问:如果老师要带你们去乘坐电梯,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如果全班54个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几次呢?

  3.学生根据自己对吨的认识及对信息的观察,经过计算及讨论,得到不同的解答

《吨的认识》教案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

  蓝鲸大象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4.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单位化聚(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千克。

  (2)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号。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5T的标志,这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载重()千克的车通过。

  (3)当年曹冲称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吨。

  (4)(课件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么麻烦了。

  (三)解决问题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重约10()

  (2)1头猪重约120()

  (3)1袋水泥重约50(),1拖拉机水泥约重2()

  (4)中国举重运动员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上将160()的杠铃举过了头顶。

  2.课件出示情境图:“还记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马一同来到了一座小桥边想过桥的事吗?他们能同时过桥吗?怎么过桥?”

  3.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大约多少天就能节约1吨水?

  5.节水教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出示图片。倡导学生“节约用水。”

  (四)课堂作业

《吨的认识》教案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

  课前准备:

  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每位学生准备1元硬币一枚,1千克重的物体一包,搜集一些物体的重量。

  设计理念:

  1.在猜测中生成悬念。课一开始,让学生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对勇于猜测的学生,老师都予以表扬。在热烈的氛围中,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14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才大约有1吨重,设置了“吨”的悬念。

  2.在探究中生成概念。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学生得出20千克一桶的矿泉水,搬运50次,才正好是1吨。

  3.在体验中生成新知。在抱抱你的好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吨的概念,并且由全班学生的总体重得出了“吨”与“千克”的化聚方法。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中让学生生成新知就显得很自然了。

  教学过程:

  一、猜与掂

  1.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看看谁说得最接近。

  2.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你猜对了吗?

  (通过猜测老师的体重,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估计重量的能力)

  3.与千克有关的重量单位还有吗?(指名说)我们再来说一说千克与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那么75千克=( )克。

  4.现在请你拿出一元钱的硬币放在自己的手上,静静地感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把1千克的物体放在自己的左手上,继续静静地体验一下。现在来说说1千克重的物体给你的感觉。

  (通过“掂”这个过程,增强乐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学生对1克、1千克有了进一步的体验,从而为学习“吨”的认识打下伏笔。)

  二、引题

  1.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谁来试着抱一下老师?(抱不动)老师告诉人家,大约14个老师合在一起,就有1吨重了。对此,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

  2.刚才我们用手掂1克、1千克的物体的,现在1吨的物体你还能用手来掂吗?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与吨有关的知识。

  (用“让学生尝试抱老师”这种方式来引题,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14个老师的体重才大约有1吨重,让学生感受吨。)

  三、新知探究

  1.吨的用途。

  在这之前,你看到或者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例吗?(生举例

  师总结:计量较重的物体的的质量,通常用“吨”来做单位。计量大宗物体的质量,也用“吨”来做单位,在平时我们看到的“t”“T”,这就是吨的记号。

  2.体验1吨。

  (1)下面,老师组织大家搞一个实践活动,主要是搬运矿泉水。要求:每组派两个代表,一人搬,另一人数次数,把搬运的次数写在黑板上。从讲台的这一端搬到那一端,搬到你不想搬为止,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加油,观察他们的动作与身体的变化。(在搬运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我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搬不动就不要硬撑。)

  (2)刚刚参加搬运的小朋友站到小组中间,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么短的距离,搬了10次都不到,他们就这么累?

  (3)再一次搬运矿泉水,请刚才发表观点的几位同学参加,搬完,请你们跟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4)1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搬50次就是1吨。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50桶矿泉水重1吨。

  生:20×50=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5)5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吨,以使学生对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3.再次感受吨。

  (1)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估计体重。要求: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②估计一下他的体重;③把你的体重告诉抱你的好朋友。游戏在2分钟内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静静地体会,你有什么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学的体重都看作是25千克,要多少个同学合在一起才会有1吨?现在我们班有52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的体重是25千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全班小朋友重25×52=1300(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00千克=1吨300千克

  假如有3200千克的物体,又是几吨几千克呢?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搬运矿泉水”、“抱抱好朋友”的实践游戏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掌握新知。)

  四、展示收集来的信息

  1.展示课外收集到的一些物体的重量,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2.在这些信息中,哪些物体合起来大约有1吨?所有物体的重量合起来有几吨几千克?

《吨的认识》教案14

  教学内容:P8890《作业本》P53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3、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个苹果重200

  一箱苹果重15 (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2、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例)

  (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让学生说说的重量,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个( )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6)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卡车载重4( )

  B:小明体重35()

  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D:浙江举重运动员占旭刚,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 )

  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 () (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三、吨和千克的化聚。

  1、请同学试一试例3。

  (1)5吨=()千克

  (2)2450千克=( )吨( )千克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试一试

  8000千克=()吨6吨20千克=()千克

  四、课堂小结

  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4000千克=( )吨 3吨=( )千克

  2吨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吨( )千克

  7吨38千克=( )千克

  2、①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②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3、一头狮子约重250千克,一头蓝鲸舌头的重量是狮子的8倍。蓝鲸舌头重多少吨?

  4、扩展题: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KG(吨),十三个成人,出示

  问题:

  A、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

  B、如果是孩子,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六、课堂作业 《作业本》P54

  七、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例3 5吨=(5000)千克 5钝80千克=(5680)千克

  例4 2000千克=(2)吨 2450千克=(2)吨(450)千克

《吨的认识》教案15

  教学内容:

  第77页吨的认识、“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概念,直到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那些呢?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质量单位.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吨的认识

  (1)平时当重量比较小时我们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但是当重量比较大的时候,比如说装货物的集装箱,它的重量很大,如果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就非常的麻烦,这就要求有一种新的质量单位,你能创造出一个新的`质量单位来吗?

  (2)你很聪明创造出的这个质量单位和科学家创造出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它和克、千克一样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板书:吨)

  (3)你能说一说,在你平常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东西的质量是用“吨”作单位的?

  (4)建立1吨的概念

  出示袋子图。

  逐一出示袋子图,说明1袋子大米重100千克。出示一个就让学生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地数,满10张。

  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告诉学生:这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标出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5)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填空。

  (6)教学“试一试”

  出示: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引导: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所以3吨等于3000千克。

  提问:根据前面我们学过的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第2题先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7)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说出怎么想的。

  三、组织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先分别看每个框里是什么物体,各有多少,再连起来说一说。(2头牛重1吨,20袋水泥重1吨............)

  2、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吨,知道计量较重的或者较大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千克,根据吨与千克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把吨和千克进行换算,换算时只要想几吨是几个1000千克,或者想多少千克里有几个1000千克,就能很快推算出结果。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