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时间:2024-04-09 08:36:28 志彬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精选11篇)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1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画、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诵古诗,初读解题

  1、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

  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

  2、元二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

  3、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生找资料明确地点。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了诗意

  1、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

  (渭城、阳关。)

  2、探究以上两地点具体位置:

  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地图明确地点。

  3、课件同时出示标有三地名的地图:

  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

  (渭城──阳关──安西。)

  4、路程,体会离情:

  看地图,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诗配画,领会诗旨

  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

  (小组讨论──交流──点拨。)

  1、雨:

  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

  2、客舍:

  客中送客。

  (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

  3、柳:

  留。古人折柳赠别。

  4、酒:

  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

  四、明古风,体味别意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

  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吟诵。

  五、悉评价,赏读古诗

  1、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

  2、此诗的别名:《渭城曲》、《阳关三叠》。

  3、欣赏并咏唱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六、写回信,拓展延伸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

  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

  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2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展开想象,获得诗中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中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朋友元二去安西上任时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了解诗人王维,熟悉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当时两位友人之间的情谊。接下来是按照古诗学习的方法来自学古诗。我给学生读诗的第一目标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习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将古今义进行对比。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在这里,我重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老师。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接着,我请同学们想象诗中的情节,体会诗人用字的巧妙,熟悉古诗的特点,进行儿童诗的现场创作。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会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的朋友多吗?在你的朋友或亲人要和你分别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在读大学时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什么知心话都说,可毕业后,她去深圳工作了,我回到了黄石。我们有六年没见面了,真想去深圳看看她呀,她是胖了还是瘦了呢,我们常常写信、打电话,还时常在梦里相见呢。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家把它朗诵一遍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2、解题: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使”:出使的意思。指导学生读题。(师板书)

  3、了解作者: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些什么?(师作相应的准备:学过他的什么诗?;他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他和元二之间的'情谊。)

  4、师生交流:安西在哪儿呢?(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管理西域地区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朋友的奉朝廷之命,从长安出发前往安西,唐朝时期,凡是去往西部,都在长安渭城送别,在今天的西安渭河北岸。)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初读: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

  2、认读生字词卡片:

  渭城:讲解词义。

  (结合诗中词语,对比古今词义的不同。)

  3、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

  4、指名读古诗,生评议;(抓住学生的优点对字音、节奏等方面作评价);再指名读。

  三、理解诗意

  1、师:诗里的词和每句诗的意思你明白吗?(师作上记号。)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

  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

  1.多读看图,用心思考;

  2.查工具书;

  3.向他人求助。

  4、生开始自主学习,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习。

  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

  朝雨;轻尘;客舍;更尽;阳关(古今义比较,“阳关大道”);

  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前两句告诉我们送别时的环境,后两句作者送别时的情景。师板书:景、情)

  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老师也学习了这首古诗,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的老朋友元二今天跟我告别从渭城出发,去千里之外的西域当差。恰巧这天公作美,今日清晨下起了绵绵细雨,滋润了道路两旁的青青柳树。平日里,这条人来人往的大道上车水马龙,尘土飞扬,而现在一场小雨刚停,天气清朗,仿佛是上天特意为朋友安排的一样。也不枉我特意赶来为君送行呀。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此行一去,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见,这份情怎能让人割舍得下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从诗中的哪些字词中最能看出王维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呢?(“劝君、更尽、无”作者先写景,再写情,是借景抒情。师板书。)

  3、想象自己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场面,加上你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再读这首诗。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师生评议。(从情感上去评价)再指名读。

  5、指导:有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生练习)

  6、师:请一位同学试着用他的朗诵把我们带到渭城去。(指名读背,师为他配乐。)

  生评议,再指名背,齐背。

  五、拓展赏析

  1、师:同学们还收集到了很多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再好好读一读,然后把它工工整整地抄下来,咱们一会来个书法及诵读比赛,好吗?(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请学生上台展示书法,朗诵古诗。

  3、师小结:生活中美丽风景和难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诗表达出来。(试着即兴创作诗歌)

  六、布置作业:

  1、检测本课生字词,读字组词。

  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业?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词语的情味,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感受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谊;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咀嚼和体悟重点字词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教学准备】

  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

  搜集送别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有一首曲子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这首曲子是后人根据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创作的。

  (设计理念:人的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儿童更是如此。优美、有些淡淡哀伤的古筝独奏《阳关三叠》,帮助学生架起想像的桥梁,将学生带到了几前年的渭城。入境,为理解古诗奠定基础。)

  (点评:新课程倡导,教学中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此环节中,老师为学生展示古典乐曲《阳关三叠》,首先就为学生创设了诱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环境。通过创设符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为学生提示了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理解诗意。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准“朝”“舍”“更”的读音。

  3、引导学生理解“浥”“更尽”等字、词的意思。

  (设计理念: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初知大意,为深入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点评:“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一提问非常必要。的确,学生的阅读思维是看到信息后,信息马上会触动其思维,即可就会产生“这写的是什么呢?”的疑问,有疑问就有思考。老师此时提问,给学生提供发表感知课题、分析问题、交流逐步思维收获的机会,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表现,也是了解学情、展开后面继续学习的前提,更是引发、培养学生学习时要产生问题的意识的需要。)

  三、感悟“柳”“酒”中蕴涵的情意。

  1、渭城这里的景色怎样,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

  2、指导感情朗读。

  3 、体会“柳”的寓意:一个柳字,你能读懂诗人的情吗?带着这种情怀,再来读诗句。

  4 、拓展关于“酒”的诗句,理解“酒”中蕴涵的情。

  写话练习:相聚的日子,他们曾————————

  5、这是一杯怎样的酒?

  6、感情朗读。

  (点评:文中情来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情”要靠“象”去显。老师紧紧抓住“柳”“酒”这一“诗象”,感悟古诗。将古诗化为画面:青青碧柳里诗人怎样的难舍难分?相聚的日子是怎样的其乐融融?由此来体会两人深深的情谊。,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也就品味出了。)

  四、互文理解,感情升华

  1、拓展:“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寒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从这首诗中体会什么?对比想象安西与渭城的不同。

  2、感情朗读。

  3、结合诗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体会别后的思念。

  4、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引入王维《送间司直赴西安》帮助学生感受元二出使安西将要面临的艰难险阻,感受王维对好友离乡背井的牵挂、忧虑;引入王维的《山中送别》帮助学生理解王维对好友的无限思念之情。以一首的学习带动多首诗的学习,以多首诗的补充促进一首诗的理解,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五、拓展延伸

  学生背诵课前搜集的其它送别诗。

  (设计理念:优秀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形式。优秀古诗文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离别的人不同,但那份真挚的情意是相同的,此环节旨在以一篇的学习带动多篇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情感的迁移。)

  (点评:1、在学生读、品、赏、背本节课所学古诗基础上,老师相机引出了“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寒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将学生带入到另一个境界,通过对比,更深地体会元二的好友对元二的不舍和担忧,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意境创设环境。2、后面开放性的拓展,将本节课的学习放入到我们国家特有的古诗词传统文化中,使学生课堂的学习成为了置身教室而心飞扬,一诗切入而领略浩瀚诗的海洋。)

  反思1

  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很多诗人涉足过这一主题。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以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而根据此诗谱成的古曲《阳关三叠》,更是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怀着这份对“渭城”的向往,这份对“阳关”的憧憬,我和孩子们相携走近了她,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我在教学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1、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走近作者,理解诗题。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谈到了相关的内容。如,对王维了解了哪些?“元二”:姓元,在家里排行老二,朋友睨称他元二。

  2、一改以往的逐句讲解和整体串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老师深情的诵读声和《阳关三叠》的旋律中想象诗中的那些画面。学生你说一个,他说一个,组成了完整的诗歌画面。虽说打乱了诗句顺序,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从而感知诗的意境。

  3、合理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当时阳关以西、安西的状况。处于河西走廊尽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从而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让学生披文入境,再现故事情景,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与诗人达到情感共鸣。在对“酒”的多元解读后,教师情满胸腔地采用了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更”这似乎平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于是每复读一次,学生的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最后,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由于前面的铺垫,感情朗读自然会很到位。学生读出诗人王维与朋友话别时的伤感和心境。

  此外,我认为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

  1、评价语过于单一。若能及时、多样、合理的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则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作为教者,应该时时处处关注孩子的动作、语言甚至每一个眼神,及时调控课堂。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4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二、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三、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设想

  一、这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二、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导自读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悒 客舍 尽 故人

  (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

  第1题:浥:悒(yigrave;)湿润。

  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

  尽:“进”。

  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

  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译文:

  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

  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

  4、试背这首诗。

  三、拓展练习。

  我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理解“安西”“阳关”等词。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诗歌大意,掌握诗歌的内容。

  3.体会作者送别友人的情感,学会珍惜友谊。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诗歌大意,掌握诗歌的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送别友人的情感,学会珍惜友谊。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大家有过离别的经历吗?与人离别、与动物离别、与心爱的玩具离别都可以,说说当时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言),在古代人们的离别又是什么样的呢?心情又是如何呢?一起走进诗歌去看看吧。(板书标题和作者)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明确: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重点强调“安西”“使”“阳关”的含义。)

  2.朗读诗歌,了解诗歌讲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作者王维送别友人元二去往安西。)

  (三)深入研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前两句,想一想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明确:这首诗歌前两句主要描绘了在一个细雨温润尘埃的早晨,渭城的旅舍周围柳色青青的景象。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作者送别友人。)

  2.请同学们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朗读诗歌后两句,结合全诗讨论这两句诗展现了什么。10分钟后分享讨论结果。

  (明确:交代了诗人在送别友人,劝友人再喝一杯酒,因为出了阳关就没有老朋友了。诗歌前两句交代送别的环境、天气,后两句是送别的具体场景。)

  3.结合诗句,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里感受到的?

  (明确:在古代离别的时候会喝酒,酒代表了祝愿,代表了情谊。王维劝友人再喝一杯酒,实际上“更尽”一词说明此前已经喝了酒,可见王维是希望能够多和朋友相处一段时间,让分别晚一点到来,可见他对元二的感情十分深厚,对于分别十分不舍。安西和渭城相距甚远,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离别意味着多年不再相见,甚至一生无法再见。作者写下这首诗是对分别的不舍,是对朋友日后生活的祝愿。)

  (四)巩固提高

  多媒体呈现二人分别后的有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古诗体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

  (五)小结作业

  小结: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束课堂。

  作业:学生课下搜集其它的送别诗,有感情朗读并体会诗人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

  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送别音乐,营造离别氛围。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离别经历,感受离别的'情感。然后引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介绍诗人王维及其与元二的关系。

  初读古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理解诗意

  (1)结合注释,逐句讲解诗意,引导学生理解“朝雨”、“客舍”、“杨柳”等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2)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教师补充解释难点。

  感悟情感

  (1)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与元二离别时的情感。

  (2)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拓展延伸

  (1)比较《送元二使安西》与其他送别诗的不同之处,探讨古诗中表达离愁别绪的多种手法。

  (2)介绍安西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增加学生对诗歌背景的了解。

  总结提升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文的魅力和价值。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文,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感受诗人的离别情怀。

  学习并运用古诗的诵读技巧,体会古诗的音韵之美。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体会古诗的音韵之美。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通过讲述古代人们离别的故事,引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介绍诗人王维及其与元二的关系,为学习古诗做好情感铺垫。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尝试模仿教师的诵读,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

  深入理解

  (1)结合注释,逐句讲解诗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补充解释难点。

  诵读感悟

  (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诵读古诗,注意把握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诵读技巧,如重音、停顿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情感和音韵之美。

  (3)学生分组进行诵读比赛,展示自己的诵读成果。

  拓展延伸

  (1)介绍安西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增加学生对古诗背景的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的离别情怀与现代社会的离别情感有何异同,进行文化交流与对比。

  总结提升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文的魅力和价值。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文,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同时,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正确对待离别。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认识本诗中的生字新词,并流利、有感情地诵读《送元二使安西》。

  深入体会诗句含义,想象并描述诗中描绘的送别场景,感受诗人的深厚情谊。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激发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与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启发式教学、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情境模拟,导入新课

  模拟古代送别场景,学生扮演送行者与离别者,体验离别情感。由此引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介绍诗人王维与元二的关系。

  初读感知,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正音,确保字音准确。

  (2)教师逐句讲解,学生跟随理解,并勾画出关键意象和词句。

  深入探究,感受情感

  (1)小组讨论:诗中的哪些词句最能体现诗人的离别情感?

  (2)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诗句的深刻含义。

  想象联想,描绘意境

  (1)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送别场景,包括朝雨、客舍、杨柳等意象。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场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巩固对诗歌的理解。

  (2)布置写作任务: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与好友离别的情景,并引用《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对古诗的鉴赏与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离别情感?与古诗中的表达有何异同?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准确、流畅地朗读《送元二使安西》,并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深层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对古诗的欣赏,感受古人离别时的深情厚谊。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习并借鉴古诗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情感体验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送别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离别情感的共鸣。由此引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介绍诗人及诗歌背景。

  朗读指导,感知诗意

  (1)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速、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模仿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小组内互相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2)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补充解释难点。

  (3)引导学生理解“柳”与“留”的谐音寓意,以及“阳关”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情感体验,感悟深情

  (1)学生想象自己与好友即将分别的情景,感受离别时的情感波动。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歌中的情感进行对比与联系。

  (3)讨论: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古诗中表达的真挚情感?

  拓展延伸,丰富内涵

  (1)介绍其他送别主题的古诗,比较不同诗人表达离别情感的方式和风格。

  (2)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的离别情感与现代社会的离别情感有何异同?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离别?

  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对古诗的鉴赏与理解。

  (2)鼓励学生多读古诗,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同时,提醒学生珍惜友情,正确看待人生中的离别与重逢。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能够流畅、有感情地诵读《送元二使安西》,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与友人间的深情厚意。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对古诗的热爱与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画面,感受离别之情。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情感教学法、想象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播放与离别相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好友分别时的情景,分享自己的感受。随后引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诵读古诗

  (1)学生尝试自主诵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如何把握古诗的诵读技巧。

  (3)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诵读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诗意,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

  (2)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想象画面

  (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清晨的细雨、青青的杨柳、即将远行的友人……

  (2)学生闭眼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情感体会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元二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离别时的不舍与祝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会,教师适时引导,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拓展延伸

  (1)介绍其他与离别相关的古诗,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的离别情感。

  (2)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离别诗,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与祝福。

  总结提升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情感价值与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多读古诗,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深情厚意。

  引导学生通过古诗学习,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深层含义,感受诗人的离别情怀。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讨论交流法、情感体验法。

  四、教学过程

  直观导入

  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杨柳依依、古道送别等,为学生营造直观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播放古诗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深入理解

  (1)结合注释和图片,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2)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视指导,补充解释难点。

  情感体验

  (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人王维,站在送别的路口,与元二深情告别。

  (2)学生闭眼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拓展讨论

  (1)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表达离别之情?与古诗中的'表达方式有何异同?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总结提升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情感价值和文化意义。鼓励学生将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正确对待离别。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05-24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02-14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15篇03-03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02-06

《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07-23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怎么写04-26

《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02-13

《滁州西涧》教案06-22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优秀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