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教案

时间:2022-10-10 08:20:19 教案 我要投稿

使至塞上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使至塞上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1

  教学目标

  1、深人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仔细品味。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长河,黄河;候骑,骑马的侦察兵;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教师出示辅助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本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二)理解诗的意境、内容。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关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直”和“圆”构造出的画面,有一种无限开阔的空间,一种苍凉宏大的视野。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三)小结。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写景上。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课后习题

  ①《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抓住“边塞风光”即可)

  ②诗中的“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学生说出类似“孤寂”、“荒凉”、“消沉”等即可。)

  ③体味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重在体味诗句的画面感。课后练习三的内容学生可以参看,但不必照搬,不强求惟一,鼓励发散思维。)

使至塞上教案2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王维。

  2.讲析诗歌,清楚诗歌中的“征蓬”这个意象,能赏析颈联。

  3.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1.导入: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墨客,特别是唐朝的几位诗人,王维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王维的一首边塞诗。齐读题目《使至塞上》

  2.简介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

  3.分析诗歌,理解王维的'特定心境。

  解题:使:出使;(王维)出使到边塞。

  学生读诗。个读+集体朗读

  回答王维为什么出使?(用诗句中的词回答)——问边

  单车欲问边——出使时随从很少。一般作为使者出使,替皇帝慰问,队伍浩浩荡荡,而王维只是“单车”,为什么呢?

  王维当时的背景资料: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二十五年,受张九龄提拔的王维也遭牵连,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李商隐——《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一联诗句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直”:《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使至塞上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

  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模式:

  1+3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开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怀着建功立业的目的来到边塞,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场景。他们写的这一类诗,文学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

  师:了解作者;通读诗歌注意字音字形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生: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两人一组相互抽背注释中的字词意思,并结合注释相互翻译全诗;

  2、抽点四名同学逐联翻译诗句,对不正确的加以纠正。

  3、学生基本能概括出诗人“出使边塞”这一点,由此询问“诗人出使边塞是否自愿?”引出诗人写作背景的介绍。

  生:(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命出使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行程迢迢,终于到达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问才知都护竟在(离此还很远的)燕然!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让我们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

  1、结合写作背景找出首联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

  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作什么?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3、你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颈联中这幅边塞风光图?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前两联一样吗?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美

  5、请同学们把颈联的美画出来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前展示刚才幻灯片中的问题

  活动4【讲授】展示提升

  作者的心境发生了变化,由排挤的抑郁到慷慨悲壮之情体现英雄本色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美在何处

  (大屏展示)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扩大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使至塞上教案4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后人称他“诗佛”。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四、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读一读

  1、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

  2、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3、学生个读

  4、学生齐读

  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个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问边)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孤寂、激愤、抑郁)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庭之外时——激愤抑郁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赞叹敬幕)尾联:诗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悟一悟;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吗?“直”和“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广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青烟直上云霄,“直”字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雄伟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五、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六、作业布置

  吟诵《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教案5

  一、教学思路:

  本次跟随初中语文唐炯武名师工作室,到福鼎十中进行教学研讨,并且上一节有关初三诗歌教学的研讨课,旨在就授课与中考复习的联系进行研讨。现将本人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1、由于中考文言诗词一块重在考查学生背诵以及名句、名篇的默写,应工作室本节授课要有效帮助学生新旧知识衔接之要求,因此课堂导入设计时安排学生回忆学过诗句,并要求板书,旨在发现错别字加以引导、纠正。

  2、诗歌重在诵读,在读中学,读中悟,读中背。因此运用课堂多样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名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名句的理解与讲授将成为课堂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诵读并背诵两首诗。

  2、借新诗讲授,掌握学过的相关诗句,并整理归纳。

  3、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4、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

  3、理解并积累古诗词中的名句。

  四、教学难点:

  1、诗词中有关名句的理解、赏析。

  2、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方法:

  诵读 师生对话

  六、教学流程: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以学生回忆学过的诗句中有关“山”“水”等诗句,背诵并板书。

  教师引导,纠正。

  2、讲授《使至塞上》

  ① 全班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导:读完全诗,你知道这首诗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② 教师范读课文,品读诗歌

  师导: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③ 学生再读课文,研读诗歌

  师导:在诗中,从哪些地方体现作者抒发的情感?

  (师生文本对话,穿插介绍诗歌写作背景,重点讲析名句,引导学生领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

  ④ 课堂延伸,新旧衔接

  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句子是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⑤小结:

  诗人虽是奉使慰劳战胜之军,却千里迢迢,孑然一身,抬头见胡雁归飞, 更令诗人触物伤怀,感觉自己如断根的飘蓬一般远离了故国。在“胡天”见到了大漠的奇景:在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气一股浓烟,既孤单又格外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也杳无尽头,只有那圆圆的落日让人亲切与温暖。 如此宏壮之景感召了诗人,使他逐渐摆脱了孤寂的心绪,生出了豪壮之情,引发了克敌建功、燕然刻石的爱国热忱。

  过渡:我想在唐朝的诗人中决不仅仅只有王维有爱国之情,还有那生在战火纷飞的晚唐时期的杜牧也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③ 借学生点评之机,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穿插介绍诗歌写作背景;

  ④ 课堂延伸,新旧衔接

  学过的诗歌中还有哪些抒发作者爱国情怀的诗句?

  (学生讨论后小组作答)

  4、课堂总结: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正所谓“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诗歌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今人的面前,至今仍能让世人传唱,吟咏。

使至塞上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感悟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引起共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难点的资料,有关本诗的资料。

  教学方法:

  古诗四步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常用最精炼语言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体会一下如何透过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播放配乐诗朗诵《使至塞上》。

  2、点评:节奏、情感

  3、指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全诗

  4、师板书重要字词。

  (属国、征蓬、汉空、关、单车和候骑)

  5、了解作者——王维

  (以学生为主,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影补充。)

  (显示幻灯片2)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引导学生质疑

  2、点拔、指导、解答、点拔要点

  ①体会诗歌意境《使至塞上》指导了什么意境?

  (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

  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过了居延,就像“蓬羊”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延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能说说它的意境吗?喜欢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④巡视相机指导

  四、赏读全诗,感情朗读、背诵。

  1、齐读全诗。

  2、交流朗读后的感受。

  3、指导有感情朗读。

  (提醒学生注意节奏,要边诵边想,脑中要有画面感,要融进诗的意境中,充分体味诗的美感)

  五、拓展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画古诗:选喜欢的诗句画下来。

  3、课外摘抄,高适、岑参描绘的边塞诗。

  六、板书

  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异曲同工

  “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显示生字词。

  2、指导,点拔。

  二、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古诗。

  2、写出描写边塞风光的句子。

使至塞上教案7

  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当中加深对诗的理解,熟读成诵。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内涵。

  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一、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及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三、擂台比赛

  教师范读

  自由读

  男女pk读

  全班pk教师读

  四、赏析诗句:

  1.请大家先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绘一下诗歌的主要内容

  由题目可看出:王维作为使节出使边塞。

  2.你感受的或是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的?从那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情感,并简要分析。

  悲伤忧伤昂扬积极乐观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显失意情绪忧愁苦闷

  过居延:目的地之远特殊的地域

  欲问边:出使目的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蓬草,它成熟后枝叶干枯,跟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自喻写出飘零之感,去国离乡与出塞的诗人此行相照应(正衬)

  归雁—出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巢,适得其所,而此刻诗人却远离故土被排挤出朝廷(反衬)出作者对仕途的担忧以及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忧伤之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名句)

  1、诗人选取了哪几种景物?这句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体会。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边塞风光奇特壮丽

  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大”画面开阔,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孤”写出了景物单调

  “直”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气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给人一种劲拨坚毅之美

  “长”写黄河横贯其间气势恢宏

  “落日”低垂、河面,河水波光粼粼,有种河水吞吐明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圆”落日给人以伤感的印象,而“圆”却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

  总体展开想象诗人用了四种景物构图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直逼霄汉地一束孤烟,给人一种广阔豪迈的气概豪迈豁达之情。

  2、在《红楼梦》中四十八回,香菱读《王摩诘诗集》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若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意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明确: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看到狼烟,目的地即将到达,诗人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得知,将官正在前线保家卫国爱国热忱。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人士?

  五、小练笔

  请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边塞的画面。

  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发挥想象,加强写作训练)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千里迢迢然一身远离故国触物伤怀。可看到大漠边塞风光,奇特、宏状,在如此广阔的天地间,将士们驰骋疆场破敌守边,其悲壮的英雄气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它召了诗人,使地逐渐摆脱了孤寂忧伤之情,生出了豪壮之情,引发了克敌建功,燕然刻石的爱国热忱。

  请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背诵一遍。

  六、作业:

  1运用联想想象,把这首诗改编成文章,以第一人称写,假如你就是王维,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

  2背诵并默写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王维

  忧伤之情

  乐观豁达

  爱国之情

【使至塞上教案】相关文章: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使至塞上》教案04-06

《使至塞上》教案01-27

使至塞上教案(精选10篇)05-25

幼儿园冬至至节教案08-29

夏至未至经典语录11-10

夏至未至经典语录08-21

《夏至未至》经典语录11-08

父亲至婚礼答谢词04-03

5至6岁幼儿的教育方法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