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爬山教案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爬山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爬山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5.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字中存在着“触着墙”的“着”有个别学生读错,重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通过学习学生使弄清了爬山虎的脚,茎,叶子,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目标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在往上爬的过程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有没有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今天《爬山虎的脚》。
二、理解课题,了解文章背景
①、本文的作者是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中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②、读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围绕什么来写?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③、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三、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爬山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
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爬山教案 篇3
一、主要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通过连续仔细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怎样爬的秘密。文中不仅讲了爬山虎脚的颜色和样子,以及怎样爬等知识,还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这种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习性。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
选编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
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重难点解析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白的。
1.有爬山虎的地方,课前可布置学生观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教师课前搜集爬山虎的资料,准备爬山虎实物或标本或挂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有关爬山虎脚生长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初读课文,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检查学生对每个自然段大意的了解情况。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要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学完课文,还可以向你介绍我为题,让学生以爬山虎的身份介绍自己。
3.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作者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很美,语言更美。教学中可以朗读体会为主,先个人自主朗读,并想想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知道的;再在小组里说一说,还要把课文读给其他同学听,大家评一评,是不是让人感觉到叶子的美,表达出作者喜爱之情。通过自读和讨论,要让学生了解到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一是绿,绿得那么新鲜;二是又多又密,铺在墙上不留一点空隙;三是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课文讲爬山虎的脚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仍然要以朗读体会为主,以直观手段的运用为辅。可先让学生把课文的第3、4自然段认真地读几遍,分别找出写爬山虎的脚的和爬山虎的脚怎样爬的语句,再对照图,找一找爬山虎的脚,想象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出示挂图(或实物或多媒体演示),再让学生认一认:①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是什么形状的?(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②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再让学生画一画,画两幅图,一幅图表现爬山虎的脚,一幅图表现爬山虎的脚是怎么一脚一脚爬的。画好以后,在小组里交流,讲一讲,评一评。
4.在反复感知课文内容以后,学生已接近熟读成诵的程度。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较快地背下来。按一定的顺序记忆,抓住有特征的词句记忆是帮助记忆的好办法。第2自然段,可按刚长出来的叶子长大了的叶子的顺序背。背长大了的叶子这一层时,可抓住叶子的绿和密的特点背。第3、4自然段的背诵,可借助画一画帮助记忆,边画边背。当然,也可以抓住顺序背,如第3自然段可抓住以前今年帮助记忆。几种记忆方法的综合运用,更能提高记忆效果。
三、重点字词
叠读dié,不读diě;隙读xì,不读xī;拂读fú,不读fó;茎读jīng,不读jìng。
叠,上中下结构,查又部,上边是三个又字,中间是秃宝盖,下边是且字。书写时注意又的捺变点。隙,查双耳部,左右结构,左边是双耳,右边是小字头、日字、小字。书写时注意小字头一竖无钩。
漾起波纹的意思是荡漾起微小的波浪。漾,水面微微动荡。课文是指爬满墙壁的爬山虎的叶子被风吹动,好似波浪一样在荡漾。理解时,要让学生认真读句子,然后默想爬山虎叶子被风吹动时上下波动的样子。
要注意区别嫩红、嫩绿和嫩叶、嫩茎中嫩的不同意思。嫩红、嫩绿中的嫩,指颜色浅,是浅红、浅绿的意思;嫩叶、嫩茎的嫩,指新生长出来的,新鲜的,跟老字相对,有娇嫩的意思。
课后,可要求学生仿照《爬山虎的脚》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爬山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
2、学习作者巧妙地利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来具体描写周围的事物。
3、让学生们在体会作者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感受发现的乐趣,激发他们细心观察的兴趣,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在读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时你有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多媒体展示原文)
原文: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画出相关的语句,把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3) 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4)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5)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板书:
刚长出的叶子——嫩红
长大的叶子——嫩绿
绿得新鲜——看着舒服
叶尖朝下——铺的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空隙(静态)
一阵风拂过——漾起波纹(动态)
三、学习写法,练习仿写
引导学生分析写法——动静结合。然后就趁热打铁,让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进行仿写。那如果让你来观察“牵牛花”,你是不是也可以做到这样呢?(课件出示一些牵牛花的图片,让他们尝试着再次将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内容融合到一起)
四、作品展示,给予表扬
1、指名读一读自己所仿写的关于植物的片段
牵牛花有着一根根青绿色的茎,犹如一条条穿着绿装的手臂,绿得像碧玉、像翡翠。那茎伸展到旁边的树上,把树缠了一圈又一圈,好看极了。茎上又伸展出一片片叶子,叶子绿极了,让人看着舒服,绿叶如春,一副生机盎然的样子;叶子的柄和树干都是红色,这给牵牛花的绿点缀得更加耀眼夺目……一阵风吹过来,牵牛花随风摇摆,像风铃在丁当作响。蝴蝶舞过来,告诉我昨夜的好梦;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的故事。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牵牛花,我是在欣赏着牵牛花呢! (周畅)
每天清晨,当悠扬的歌声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姥姥家的小院里那千朵万朵喇叭花也竞相开放了,你看,红的、紫的、粉色的……真是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啊,一阵风拂过,一个个小喇叭就吹响了,随着“滴滴滴哒……滴滴滴哒”的声,它们昂着头,张着嘴,象在为我们加油呢,又象是鼓舞我们在新的学期大步向前。(赵家)
2、指名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收获很大,学会了如何观察周围事物,还写出了自己的作品,学会了利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自己观察的事物,虽然,仿写的痕迹比较重,但说明学生真的掌握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我特别喜欢。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再练习写一些小片段。好吗?
爬山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3、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身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和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3、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和写作背景。
二、同学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自身读课文
1、读后谈收获。
2、引导同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三、默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新词。
2、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志。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同学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五、引导同学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1、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2、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3、小组研读:
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的?
4、同学汇报。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六、人物评价
1、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2、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个 的人。
七、拓展活动
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爬山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一个新笔画:卧钩。
2、自主积累词语。
3、通过读课文,感受克服困难,登上山顶的快乐。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说说爬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 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 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 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 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 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 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 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 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教案《《爬山》教案》。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 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反馈学习情况: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 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 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 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 作业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二、 学习课文第二段。
1、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 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 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 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 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 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 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 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 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 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 学习第三段(8、9)
1、 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 反馈思考情况。
3、 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 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来体会,用脑去思考。)
四、 学习课文第四段
1、 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 学生质疑。
(1) 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 反馈学习情况。
4、 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 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 总结全文
1、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 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 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爬山教案】相关文章:
爬山的教案11-04
关于爬山教案01-09
爬山教案范文02-09
爬山虎教案04-07
爬山教案4篇07-27
爬山教案五篇08-03
爬山的教案15篇02-21
中班《猴子爬山》教案03-03
关于爬山教案(精选18篇)12-26
关于爬山教案5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