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物的教案

时间:2022-11-05 10:57:46 教案 我要投稿

还物的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还物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还物的教案

还物的教案1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用多种方法玩鞋盒活动的快乐

  难点:探索出鞋盒的多种玩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组织幼儿玩走、跑、跳、爬等各种技能动作的游戏

  物质准备:每人一只去盖的成人鞋盒;与幼儿人数相等塑料水果;筐子4个、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手持鞋盒做准备操。

  1.曲线跑→跑成螺旋形→圆形→蹲着走→踮起走;

  2.放在地上当鼓敲→放体侧敲→转身敲→高举欢呼。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活动。

  师: “刚才我们用鞋盒舞龙又敲鼓,用鞋盒还可以怎么玩?请小朋友想出各种玩法,比一比,谁想得多、想得好,和别人的不一样。注意在玩时不能把鞋盒弄破,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

  2.幼儿自由探索鞋盒的玩法。

  3.集合成马蹄形,请个别有创意的幼儿示范并请其他幼儿学习。

  4.学习“大脚”带着鞋盒向前跳的动作。

  ①教师示范“大脚”向前跳的动作。

  ②注意事项:提醒幼儿双脚并拢,不可以跳得过高。

  ③幼儿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游戏“运水果”。

  ①教师示范玩法: “大脚”向前跳到目的'地拿一个水果,再跳回来放在筐内,拍一下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再排到队伍的最后。依次轮到最后,最先完成的组为胜。

  ②集体游戏一次。

  ③小结游戏情况,肯定幼儿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师幼自然围坐在一起:

  “运了水果真累,我们一起静静听音乐放松放松,拍拍手、揉揉腿、捶捶背,用鞋盒当扇子扇扇凉。”

  2.幼儿把鞋盒当盘子运水果回家。

  【活动延伸】

  让幼儿把鞋盒带回家制作成小玩具。

还物的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说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简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3。列举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讨论、分析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4。认同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并通过浏览网站资料来了解当前人们在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展开激烈的讨论。了解抗生素的史话以及作用机理。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人们健康。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教学难点】

  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日常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和危害。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抗生素素用法的认识。每位学生提出自己对抗生素的使用的做法。

  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个讨论。

  教师:展示电视广告中一些关于抗生素药物的一些内容,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某同学患感冒后,打点滴。第一次,用的青霉素,第二次,还是用的.青霉素但用量比第一次的量比第一次多,他本人认为多了好得快。以此实例,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学生分组探究学习结束后,进行交流。解答以下问题并展示:

  1。抗生素史话

  (1)青霉素的分子式

  学生通过看课本,熟练掌握青霉素的分子是的具体写法。

  (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学生看课本讨论)

  a。细菌的结构

  b。作用机理

  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他们的目的。

  2。合理使用抗生素

  (1)学生讨论细菌产生抗药性的示意图,并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2)对教材中的资料进行分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

  3。对如何保健,少用药。或不用药展开讨论。

  4。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抗生素,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学生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随堂练习】

  1。在日常生活中,对抗生素的使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只要是感染就用青霉素

  B。把剂量加大,好得快

  C。根据情况和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

  D。使用抗生素及时比使用其他的非抗生素的效果好

  2。利用发酵工程,可以是产生抗生素的量大大提高,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工程中,都是用的生物的无氧呼吸。

  B。抗生素是蛋白质。

  C。抗生素能对付所有的病原体。

  D。不同的抗生素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3。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

  A。分解蛋白质,为细胞的繁殖提供营养。

  B。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素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

  C。是为了保证细胞的活性

  D。为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提供营养物质。

  【布置作业】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抗生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药物、,合理利用抗生素可以达到治病救人的良好效果。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做法不一样。有些人主张多用多好,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观点各异。通过一节课的讨轮和探究,学生对抗生素的使用有了一个合理的认识。

还物的教案3

  目标:

  1、能对4以内的物体进行手口一致的一一点数、按物点数。

  2、能找到数量相同的圆点。

  3、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乐趣。

  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熊今天真高兴,它收到了小动物们的来信,邀请他去小动物家做客呢?

  2、我们来看看他的'信吧。(取出圆点卡片)

  3、原来是一张邀请卡,上面画了许多圆点表示小动物家的房号呢

  4、数数圆点分别有几个

  二、小熊做客

  1、我们知道了小动物家的房客,我们去做客吧

  2、谁能帮我找找小猫的家,把邀请卡与房顶上的圆点对应

  3、引导幼儿说“1个圆点对1个圆点”

  4、小猫也给你们寄邀请卡了,小朋友找找看,你们能找到小猫家的邀请卡,把它举起来

  5、逐个找到小鸡、青蛙、小兔家的邀请卡

  三、集体操作

  1、我们小朋友有了这么多的本领,现在小熊也想考考你们呢

  2、介绍练习要求:看看房子中间有几个点,你在下面圈圈中涂几个圈圈。

  3、教师示范

  4、幼儿操作

  四、结束语:小熊说“小朋友你们真棒”。

还物的教案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开飞机,掷雪球,能懂得持轻物向远处投掷的方法。

  技能目标:能做出肩上屈肘,自然挥臂的投掷动作。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运动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以获得愉悦感、成功感。

  社会目标:通过对废报纸的再利用和回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构思:

  持轻物掷远是小学体育与健康大纲规定的主要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全身快速协调用力的能力及良好意志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本课采用情境成功教育法,面向全体,发展个体,设趣导疑,以疑激创。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偏爱游戏,因此本课在优雅的音乐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自己动手制作纸飞机,分组开飞机,看谁的飞机飞的`远来让学生练习投掷过程中肩上挥臂的动作过程,引发学生对投掷的兴趣,紧接着让学生把纸飞机转变成雪球抛接,让学生按自己各种想法付之于实践,同时要求学生动脑、勤实践——怎样让雪球掷的又高又远。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捕捉“四害”,培养学生的信心和表现力,用形象的语言归纳投掷动作要领,让学生更易理解。“抢尾巴”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使学生上下肢得到均衡的发展。同时,渗入生活环保教育:废物可回收再利用,不能随地乱扔垃圾。最后在优美的旋律下翩翩起舞,消除疲劳,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开着自己的飞机飞向蓝天。

  教学过程():

  1. 愉悦导入(背景音乐5分钟)

  整队,师生问好,教师简单说明本课内容,在优雅的音乐下。询问学生“听着音乐,你联想到什么?”“好象飞机起飞……”“那让我们一起动手来做纸飞机。”学生拿出带来的旧报纸,小组合作。

  2. 设疑、动手、激创(19分钟)

  (1)学生做飞行员,你们认为飞机怎样飞的远?(肯定每个学生的想法,表扬有个性的答案2分钟)

  (2)请学生按自己的想法,付于实践。(2分钟)

  (3)接下来,让我们把纸飞机变成一个雪球,俩人互掷,用你们能想到的方法,尽量要掷远。(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散点练习3分钟)

  (4)“你们知道彩虹吗?”,那能否用雪球创造出一条既高又远又漂亮的彩虹,连接你和你的同伴?(用自己想出的方法3分钟)

  (5)点评:请练习中的三种典型:偏高、偏低、正好的三位

  学生示范掷雪球,另一位学生,模仿掷纸飞机。请学生各抒己见如何掷的远。教师归纳:加大器械工作——给飞机一条长长的跑道;要选择适宜的角度42°——飞机能正常飞行;要爆发用力——飞机推动力。(3分钟)

  (6)捕捉“四害”(散点练习6分钟)

  掷球者(猎人)尽力掷向绳后方的对方(四害),而“四害”用灵活的闪身避开球。掷球者要突出爆发用力,躲闪者以自己喜爱的动作表现自我。(绳离开掷球者三米,高三米,分八个小组进行,每组边上放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头饰各一个,每组第一位学生先扮演四害之一,一组完后轮换。给投中的学生在额头粘奖章。)

  3. 游戏:抢“尾巴”(11分钟)

  (1)把纸球摊开卷成棍状插在裤子后,做成小尾巴,大家在规定的场地相互去抓别人的“尾巴”,看谁抢的“尾巴”多,学生不准用手护着自己的尾巴,只能跑动或闪躲不让别人抓到。

  (2)按顺序把自己抓到的尾巴放入指定的桶内,每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抢的个数。

  (3)生活环保提示:废报纸能回收,能被再次利用。不能乱扔垃圾,学生展开回答,电池能再利用……

  4. 音乐响起跳飞机舞,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组合,翩翩起舞,在优雅的音乐下,师生共舞,放松,归纳,再见。学生开着飞机飞向自己喜爱的蓝天。(5分钟)

  5. 场地器材:篮球场两片,废报纸四十张,长绳一根,标枪竿两根。奖章四十个,四害头饰三十二个。

  6. 运动负荷预计:预计整个运动负荷中等,练习密度35%左右,平均心率13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预计出现在捕捉“四害”和抢“尾巴”中。

  7. 预计易出现问题及对策:

  (1)预计情况:投掷物(纸球)较轻,学生动作幅度不大,力度不够。措施:强调加大工作距离,强调出手高度和纸球抛出后的弧度,并加大两人之间的距离。

  (2)小学生表现欲望较强,比较莽撞。措施:提示自我保护,正误演示等。

还物的教案5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

  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讨论教学、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引入新课:

  问题:1、病毒是不是生物?

  2、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

  3、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

  (三)、问题讨论:

  1、浏览PPT上病毒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

  2、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总结:小结上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问题:细胞能表现出哪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活动。

  (四)、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学生自学资料并思考讨论

  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摄食、排泄、生长、应激;

  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

  实例三:缩手反应的结构基础,强调多重分化细胞之间的协调合作;

  小结: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快速阅读并速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找学生上黑板板书这九个层次:

  2、依次讲解生命系统的几个层次,尤其是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3、强调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与动物的区别

  小结:生命系统的宏观结构层次为生物圈,微观层次为细胞,各层次都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但彼此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层次之间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成为一个整体。

  七、本节小结: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八、教学反思:

  1、内容熟悉,能抓住重难点,条理清晰

  2、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物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一样自己心爱的物品,认真观察,抓住物品最突出的特点写。

  2、抓住这个物品的外形特点、来历以及你觉得“心爱”的理由写清楚。

  3、学习借助描写具体事物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这个物品的外形特点、来历以及你觉得“心爱”的理由写清楚。

  【教学难点】

  学习借助描写具体事物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玩游戏,轻松导入:出示生活中的小物品,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1)课件出示:玩具熊

  ①学生交流,举手发言,描述它的样子,教师评议。

  ②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小熊的样子: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先整体后局部;先局部后整体等顺序介绍。

  (2)课件出示:储蓄罐

  ①学生交流,举手发言,描述它的外形,教师评议。

  ②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突出它的特点。

  3、导入课题:这两样东西是老师小时候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是什么呢?(板书:我的心爱之物)

  (1)邀请学生带上自己的心爱之物,上台进行介绍。

  (2)学生为介绍做准备。

  (3)学生自愿上台发言,其他学生评一评,介绍的像不像、好不好?(意图:从描述的真实、语言的生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4)评价:说的同学哪些方面说得好。

  (5)教师小结,明确写物的要求:学习本单元的方法,抓住事物特点,写出自己对心爱之物的喜欢之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外形、来历等方面的突出特点;讲清楚相应的具体事例。)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介绍心爱之物”导入教学,很自然地引出习作的题目,使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

  二、互相交流,掌握写法。

  1、审题指导: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选择特别钟爱的东西介绍给大家。如:玩具、手工作品、驯养的宠物、捡到的贝壳、家人送的奖品、妈妈织的围巾、朋友送的纪念品、亲人送的礼物……;介绍物品时,要抓住它们的特点,写写它的样子,你是怎么得到的(来历)以及为什么成为你的心爱之物;确定写的心爱之物后,要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于字里行间;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的习作专栏,通过张贴习作和图片,同学互相交流分享。

  2、思路导航:

  介绍的物品让大家看到后觉得确实是你的心爱之物,需要做到两点,首先是你选择的物品是你非常喜爱的,写时你的'喜爱之情就会融入到作文的字里行间;第二,需要你一定抓住这个物品的外形特点、来历以及你觉得“心爱”的理由写清楚。

  (1)选择确定你确实喜欢的物品;

  (2)认真观察,抓住物品最突出的外形特点写。

  (3)要从来历或者具体事件写出心爱的原因。

  3、技法点拨:

  1、认真筛选,定物品。

  本次习作的可写范围太大,究竟写什么呢?大家可以先将自己喜欢的物品名称罗列出来,然后围绕本次的习作要求再筛选,哪个物品更容易运用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来写呢,就选定写那一个。

  习作方法解密、选择材料

  习作选择写什么是很关键的一步,我们该选择写什么?要注意以下五点:

  1、能以小见大的:选取那些看似细小平凡,实则含义深刻的小事小物作为文章的材料。

  2、能与众不同的:选择确实自己觉得喜爱并有话可写的,别人写的最好不要写。

  3、能联系生活的:选取物品能联系生活,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4、能放飞想像的:联想和想象是作文制胜的一大法宝,习作时合理的展开有意义的想象,,能拓展写作空间。

  5、能有话可说的:选材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是选取自己最熟悉的物品,从一个方面或几个片断运用学过的表达手法来写,一定有说不完的话。

  2、仔细观察,写样子。

  心爱之物的样子一定要写清楚的,这需要仔细的观察,比如介绍一种蔬菜或水果,调动视觉、味觉、嗅觉等从它的外形、颜色、滋味来观察;介绍电器、文具、玩具应重点从其外形、结构、功能、玩法等方面入手观察。观察时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

  3、三言两语,说来历。

  无论写的什么物品,来历可以作为略写,三言两语交代清楚即可。当然如果喜欢的最主要原因是来历,那么就要重点写了。

  4、具体事例,显心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爱,要写出“心爱”,就要在字里行间表达对心爱之物的喜爱之情。

  5、班级张贴,来分享。

  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写好后张贴在班级里,大家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分享自己的喜好,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范文引路

  1、出示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地球仪

  上周我过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个礼物——地球仪,我特别高兴,把它摆放在我的书桌上,我可以天天看到它。它滚圆滚圆的,用手轻轻一碰,就缓缓转起来。

  这个地球仪真可谓是知识渊博!它的身上有许多线,那些纵贯南北的线叫经线,绕着地球仪东西方向的一圈圈的线是纬线,其中在地球仪半腰最明显的一条纬线便是赤道。地球仪上还一一注明了每个大洲的名称,哪个国家在哪个地方,大陆上的矿藏也能一目了然,并且,这个地球仪还标明了地球上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和赤道的周长,世界各时区内的主要城市等。啊,一个小小的地球仪,竟有这么多地理知识,真是令我大开眼界!

  我是个喜欢看书的人,看见书中哪个生疏的国名,哪个陌生的岛屿,就会请教这位“无声的老师”,地球仪会毫不保留地告诉我答案。在它上面,我看见了蒸蒸日上的祖国。我还认识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美国、法国。后来,我又寻找到了声名远扬的亚马孙河、尼罗河,浩瀚无边的太平洋,寒冷的南极洲,烈日炎炎的撒哈拉大沙漠等许多以前久闻大名的地方。书中说,中国资源丰富,我马上找地球仪证实,因为地球仪上清楚地把煤、石油、金等矿藏标了出来,让人一目了然!

  我喜欢地球仪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在地球仪上,似乎可以看到美丽广袤的大地,高耸入云的山峰,连绵起伏的山脉,这引发了我浓厚的兴趣,要知道,我最爱研究这些了。

  地球仪成了我课余的好伙伴。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1)范文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个物品?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表现自己喜欢,老师用了什么具体事例?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开门见山,点明说明对象———地球仪,及其它的来历。

  (2)中心句,总说地球仪的特点。

  (3)地球仪的外形观察非常细致,描写清楚,“我”学到了许多地理知识,这也正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4)总写地球仪是“我”的“老师”。下文则是用具体例子予以说明,总分结构的运用,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5)过渡句,使文章衔接自然。

  (6)总结全文,表达了“我”对地球仪的喜爱之情。小小地球仪,大家并不陌生。小作者信手拈来,成为写作题材。文章写出了地球仪的外形、来历以及地球仪的用处:让小作者学到了许多知识,表达了小作者对地球仪的喜爱之情。读后让人感到这的确是小作者的“心爱之物”呀!

  5、总结交流:按一定顺序描写物品的外形特征;抓住心爱之物的特点和喜欢的原因,不必面面俱到;通过具体事例来突出自己对它的喜爱等。

  四、玩中交流。

  1、小组同学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让学生自主练说,互相评议,提出合理的建议。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习作之前引导学生先进行口语表达,通过交流,打开了思路,为更好地完成书面习作奠定了基础。】

  五、学生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写出心爱之物的特点、外形特征、自己喜欢的原因等。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一段话的开头空两格。

  六、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办活动: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

  2、小作者读习作,给他人的心爱之物投票,看谁的心爱之物受更多人喜欢?

  3、喜欢人少的习作,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七、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设计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体现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

  板书:

  选择材料

  1、能以小见大的;

  2、能与众不同的;

  3、能联系生活的;

  4、能放飞想像的;

  5、能有话可说的。

还物的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环剥枝条形成树瘤的现象,知道植物体以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以韧皮部的筛管运输有机物。

  2、通过对茎的输导作用的分析,了解保护树皮的意义及茎具有贮藏有机物的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设计茎的输导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及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或观察基础上,通过讨论或分析得出适当的结论并加以表述,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植物体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结构与物质运输功能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讨论“茎的输导作用”,引导学生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美化、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分析,得出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路;而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输导的科学结论。

  (1)通过上节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了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茎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输导有机物的通道。

  (2)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会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亲眼所见",经过整理、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即茎里的导管能够把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全身,茎里的筛管能够把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植物各部。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表现;也可以看作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

  2、讲述环割枝条上方形成的"瘤状物"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瘤状物的形成,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用讲得过细,要求学生明白是由于有机物的运输受到阻碍引起的.就可以了。

  教法建议

  1、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完成,上课时将实验装置或处理材料带到实验室,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介绍。由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并不一定完善,所以教师要自备红墨水在茎中运输的实验结果及树瘤标本,以便上课时分发给学生观察,最好能做到每组或每桌一份。

  2、观察红墨水在茎和叶中的运输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得出的结论有两点;一是茎的木质部被染红,不宜说成导管被染红;二是水分运输的方向和部位,即向上运输至叶。红墨水中既有水又有水溶性物质,突出水的运输方向、途径和部位,无机盐一点即通。

  3、树瘤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其结构基础是木栓形成层的形成及其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物质基础是由于有机养料运输途径的割断使有机养料积累。教学时只要让学生明确切口上部膨胀起来与有机养料的积累有关,并领悟到韧皮部(树皮部分)运输有机养料即可。

  从树皮对运输有机物的重要性方面,就能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明白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祖国的思想教育。

还物的教案8

  一、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宇宙重点和各种各样的飞行物及他们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飞行物的图片。

  2、载人飞船的有关资料。

  3、通过观察图片,回忆自己已有的经验,了解宇宙中不同飞行物的作用。尝试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提问。

  4、对太空有一定的兴趣,愿意在日常活动中积极关注。

  5、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活动过程。

  (一)回忆自己已有的经验,了解各种飞行物的名称。

  1、教师出示一张飞机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教师告诉幼儿在天空中飞行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飞行物。

  2、师:想一想,你们还知道天空中有哪些飞行物呢?

  3、教师可根据幼儿说出的飞行物,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探讨各种不同的飞行物,丰富相关经验。

  1、阅读幼儿用书,认识各种飞行物。

  2、观察画面,认一认各种飞行器,说一说飞行器的名称以及用途,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飞行器,它们有什么用?

  3、组织幼儿讨论并说己的想法,教师在过程中给幼儿充分的空间,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大家的想法。教师的应该是开放性的,使用的语言应该是有接纳性的,对于以后还要发展的实物,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余地。

  4、了解载人飞船上天的事情。

  (1)师:我们知道也有载人飞船上太空,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

  (2)谁愿意来介绍有关它的情况呢?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有意识地出示有关的图片。

  (4)自由选择的探讨平台,让幼儿谈论自己特别感兴趣、特别想知道、想了解的有关飞行物的事情。

  (5)师: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飞行物的事情呢?

  (6)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记录并与幼儿互相讨论,对于知道的,可以及时讨论并给出答案。对不清楚或不知道的问题要出来,并这样回答幼儿:这些问题我们大家都不知道答案,老师也不清楚,该怎么办呢?

  (7)教师鼓励幼儿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问家长、看书、上等等。

  (三)游戏:我是飞行物。

  教师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种飞行物,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表示自己是一种飞行物。教师发指令,幼儿做向上跳的动作。

  教师说:“准备”幼儿做蹲下的动作。

  教师说:“起飞”幼儿做向上跳的动作。

  教师说:“上升(或下降)”幼儿需哦踮脚飞的动作或身体向下俯冲的动作。

  教师说:“到月球上”幼儿做又轻又小的跳跃动作,表示自己在太空中行走。

还物的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2、通过滚、跳、脱、套活动游戏,锻炼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民主、和谐、活泼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4、探索自制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滚外胎——单双脚跳——金蚕脱壳——套圈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

  难点:兴趣能否得到激发。

  四、设计思路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选用教材内容,进行健身。在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的渗透,培养学生就地取材,积极参与;不讲究场地,不讲究器材,只要能健身就行的宗旨。

  活动分四部分:先进行滚圈接力,再进行单双脚跳接力,接着是“金蚕脱壳”游戏,最后是进行三米线双手套圈比赛。从中让学生体会集体的力量和我为集体作贡献的快乐感。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速度、技巧和力量,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常规教学,安全教学。

  2、舞蹈:蹦蹦跳跳。

  (二)兴趣发展阶段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提供了自行车外胎20只。根据这些器材,你们能开展哪些游戏活动?

  生:交流并讨论。

  师:老师选取符合意图的活动项目。

  第一项:滚外胎接力

  先把全班分成合理的四个组(男女搭配、强弱搭配);场地:篮球场;距离:15米。每个组1个外胎。

  要求:外胎不离地,手不离外胎,一个来回。

  第二项:单双脚跳接力

  先把四个组合成二个大组,每个大组10个外胎;队员分成两部分,分别排在两头。场地:篮球场;距离:15米

  要求:按照规则跳。不能踩到外胎,击掌为号。

  第三项:“金蚕脱壳”接力游戏

  再把学生分成四组,然后再把外胎一分为四,放在15米的距离之间。

  规则:单向行进,每组分成两队。

  第四项:套圈比赛

  先确定距离3米的地方,放上哑铃(作为目标)。每人五个外胎,看谁套得多,套住一个得一分。

  (三)活动结束阶段

  欢庆胜利。回复舞蹈“蹦蹦跳跳”。

  (四)师生小结

  1、学生谈感受:成功与失败的某一方面。

  2、教师小结,表扬与鼓励。

  六、活动结束

还物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常识

  2、知道均衡膳食的含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减肥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注意均衡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系密切,主要联系本章第一节内容和第二节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完本章内容后能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构建健康的'身体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阐明养成良好的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道理,启发学生建立“健康”概念。

  教法建议

  建议授课1课时。由于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建议采用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准备一些供讨论的题目和资料。如:录像、数据资料等。特别是现代社会,有许多学生减肥,或暴饮暴食,这些做法对不对?应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由学生自己做出评判。另外很多学校的学生都是集体在学校用餐,食物的卫生就显得格外重要,学生们是不是有这方面的防范意识,也可以通过对食物中毒事件的举例及分析进行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均衡膳食的含义(健康饮食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设计:

  从上节课布置的思考入手,提出"健康饮食"理念,引出本节课题--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

  首先结合录像--均衡膳食,由学生观看后自己总结出均衡膳食的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出学生中存在的不科学饮食的现象,讨论解决措施。

  根据自己对"均衡膳食"的理解,分析一顿学校的"营养配餐"(或请几位同学列举自己的早餐)是否符合均衡膳食的标准,继而分组讨论设计一份"中学生一日健康食谱",展示,互评。

  分组讨论:除了注意营养均衡以外,在饮食习惯和卫生方面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平时同学们有哪些做的不合理的地方?家庭日常加工食品是否有卫生隐患?应该如何改进?

  课后选择讨论或分角色扮演:

  1、学校要求学生吃营养配餐的措施是否合理?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2、如果让你给学生配餐公司写建议信,你打算写点什么?

  3、经常去吃卖当劳等快餐好不好?

  4、每一天,在世界的不同地区,都有人因食用了不卫生的食物而生病甚至死亡,面临这种"危机",假如你是(学生、食品小商贩、食品店经理、记者、医生、卫生检疫人员、市长……),你打算怎么办?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

  一、营养卫生--均衡膳食

  二、饮食卫生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3、保护牙齿

  4、预防食物中毒

  探究活动

  调查班级成员营养健康状况

  (1)调查班级成员的体重

  (2)查阅“青少年营养健康评价标准”,评价每位成员的营养健康状况.(营养不良、中下或偏瘦、中、中上或超重、肥胖)

  (3)给本班营养状况不佳的同学提出可行性建议。

还物的教案11

  教学过程

  引言:

  现在一起来欣赏一段优美舒缓的音乐片(画面上出现人与自然的景色),创设一种意境,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在欣赏完这段音乐片之后,教师引导思考一个问题:“走在林荫小路上和走在城市的大马路上的感觉是一样的吗?分析原因。”诱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林荫小路上比城市的马路更安静,空气更清新,更湿润,是因为植物可以吸附灰尘,隔离噪音,并且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植物有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空气湿度”,使学生对绿地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教师先提出问题:“我国有哪些植被类型呢?”使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学生虽从未接触“植被”这一名词,但教师略微点拨即可,不必做过多的解释,因为学生完全能根据经验说出。学习植被类型及特点有多种方法,本节主要采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六种植被类型可分开探究。教师先出示我国草原、荒漠、热带雨林的图片,开始时学生会出现不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的困惑,所以要适当引导观察的方法,如“从植被种类、生长高度、疏密或分布地区比较这三大植被的主要特点”,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的进行探究活动了。全班交流的时候,由于观察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对植被高度进行比较“草原植被矮小,热带雨林植物繁茂、高大”;有的可能对植被的生长特点或种类进行比较“草原植物生长密集,以草本植物为主;荒漠植被稀疏,种类少,植物耐旱”;有的对植被的生长环境进行比较“荒漠植被生长环境恶劣;热带雨林植物所在地区高温多雨”,学生的所谈正表明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所以对这些观点教师应予以肯定性评价,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下来以同样方式出示我国常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针叶林的图片,学生探究结果是:常绿阔叶林植被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地区;夏绿阔叶林有四季变化,夏天为绿色,秋季树叶变黄,冬季落叶;针叶林生长在寒冷地区,以松树和杉树为主。

  因为本节课重点不是知识目标,而是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应始终注意挖掘本节情感点,积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关注家乡。教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环境中有哪些植被类型呢?”学生能很快说出:“有夏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并且进一步举例说明。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了解了我国的植被类型,我国的'植被资源很丰富,我国资源又面临着许多问题。怎样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呢?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比较(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动脑思考、搞调查研究,自己去发现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情感得到升华,由量变到质变,由意识提高向行为转变。

  本节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教师出示五国森林分布数据图表,如下:

  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中国96015888129533

  日本37.72388.912350

  加拿大992.2264102650

  瑞典41.22440830

  芬兰33.71988.5500

  森林面积(平方公顷)

  人口(万)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

  比较与分析。

  我国森林分布状况如何呢?四人小组合作分工用计算器计算出各国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进行讨论。

  讨论题:

  (1)从五国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来分析,发现了什么问题?

  (2)在进行五国比较之后,有什么想法?(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讨论(1):学生通过列表,会很快发现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其他四个国家比较最低,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最低。

  讨论题(2)学生有的根据书上提到的来做考虑,有的会借鉴资料提到的谈出自己的想法,有的会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谈想法。不管何种回答内容,都展现了心灵的深处,教师要肯定和鼓励学生。

  为进一步对资源间题的有深刻认识,课前布置课题,学生四人小组合作选定课题进行调查,从网上、书上或音像店查找资料(图片、VCD、文章、数据),整理后,有的小组还制成了课件,课堂上交流。

  课题内容为:

  主课题:调查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子课题:(1)我国环境面临的现状及原因(2)我国森林面临的问题及带来的影响(3)98特大洪水发生原因调查(学生小组派代表台前汇报和交流)

  子课题(1):我国环境面临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学生网上搜集图片,存在自己的文件夹内,精选后用Powerpoint制成幻灯片(内容为“黄沙漫漫”“草原沙化”两副图片),然后交流“第一副图--黄沙漫漫,讲的是黄土高坡遍地黄沙,每当雨季来临,就会有成堆的黄沙随着雨水从支流流入干流,可原本的黄土高坡并不是这样,那里原来是树木繁茂,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后来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放牧,使这里遭到毁坏性的破坏。第二副图--草场沙漠化,原本的草原一望无际,许多生物在草原上生存和繁衍,可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大量养殖牲畜,结果使草原数量减少,造成现在的局面。”

  子课题二:我国森林面临的问题及带来的影响

  学生从音像店找到了有关的环境VCD,在教师指导下剪辑成以“森林啊,森林”为题的VCD片段,学生播放(内容为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毁坏,面积日益减少,许多野生动物无家可归。)学生谈体会和感受。

  子课题三:98洪水及原因调查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调查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开阔了学生看问题的广度,使学生在亲身的感受中受到震撼,达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对学生的积极地参与教师给以表扬,以肯定学生的成果,提高起积极性。

还物的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触觉、视觉、欣赏、表演、交流、游戏等手段用撕纸、绘画泥塑等形式,背出实物的形。并且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懂得怎样全面地了解事物。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触觉、视觉的感知能力。

  通过摸物背形的活动,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事物的外形和事物主要的特征。

  学生能够认识多种背形的形式。

  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通过触觉、视觉的感知等活动认识“物”。了解多种背形形式。

  难点:能把握事物的主要的特征和整体的外形。

  教学准备:

  生活用品、布口袋、彩纸、盒子等多种物品、泥塑作品、泥。

  水彩笔、辅助的装饰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拉耳朵放松活动

  二触觉感知“整体外形”

  1、出示物品[放在桌面]

  不用眼睛,仅凭双手就能了解这件物品的整体外形和主要的特征呢?学生摸物,

  然后将讲手拿开,用纸撕出外形。

  2:学生。

  A作业展示

  请学生举其作品,互相欣赏。[奖励又快又好的]

  B说感受

  3欣赏动画《盲人摸象》。

  A说感受

  三感知整体特征

  表演:出示一个盒子,分别请两个学生来摸物并用肢体语言表演出来。

  [教师道具]

  1让全班同学更具他们的表演,抓住特征,快速的画出来。[奖励]

  2揭示和中物

  3:既要管住“整体的外形”,又要留意“细节特征”。

  4揭示课题《摸物背形》。

  四了解多种背形形式

  1出示一件用泥塑制作的作品。

  其实在摸物背形是我们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背形,今天我们已经用了哪些形式?

  [学生:撕纸、绘画、表演、欣赏等等]

  五游戏作业

  每组桌底都有一件物品,当音乐响起的时候,组长拿出物品,同时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活动自己的`小手,当音乐停下的时候同学们停止,记住“三要”口诀:一要做好、二要管好自己的小嘴巴、三要管住自己的小眼睛。教师参与游戏。

  1[音乐响起]和老师一起活动小手

  [音乐停]坐好!

  触觉感知物品。

  背形[泥塑]

  2[音乐响起]起身互换位置

  [音乐停]坐好

  3背形完成,美化装饰[添加装饰材料等]

  六作业展示与讲评

  1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摆放作品。

  2全体同学互相欣赏作品。

  对自己的和别人的作品给予称赞和鼓励。

  七思维拓展训练

  两个小游戏

还物的教案13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细胞代谢的概念。

  (2)酶的作用和本质。

  (3)酶的特性。

  (4)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

  (3)在实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分享信息、分享实验成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生物学家研究酶的本质的过程,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酶的高效催化作用(酶的作用)。

  2.酶的本质。

  3.酶的特性。

  ●教学难点

  1.酶的`活化能降低的原理。

  2.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具准备

  酶活性受温度、ph影响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并设计好观察记录表;学生预习实验,掌握实验的原理并设计好实验的过程。

  [情境创设]

  人不吃饭行吗?食物进入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在现在来说都已经十分清楚了。这些变化过程在其他生物中有没有呢?早在二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对此进行了探索。

  实验介绍: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在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过了一段时间,将笼子取出,肉块不见了。

  [师生互动]

  问:(1)为何要将肉块放在笼子中?

  答:排除了胃对肉块的物理性消化。

  问:(2)对肉起消化作用的是什么物质?

  答:一定是某些物质进入到金属笼中,使肉分解。现在已经知道这个能让肉分解的物质就是——酶。

  问:(3)进行肉类消化的过程的条件是怎样的?

  答:进行分解肉的反应是在一种极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问:(4)在实验室中能否也能让肉分解?能的话需要怎样的条件?

  答:实验室也能进行肉的分解,但是比起在生物体中来说,需要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的条件才能进行。

  总结: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要进行的生理活动非常之多,构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内的物质需要不断地合成与分解,不断地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而这种自我更新的过程完全依赖于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每一个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就叫细胞代谢。

还物的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1章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通常都是用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来观察细胞,本节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生物材料,让学生用高倍镜去观察、比较,可以增加对细胞多样性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从中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材通过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介绍,使学生对细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但它们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只是细胞核不同,这两类不同的细胞具有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分析;再现了人类认识生命体统一于细胞的最初的一段科学史,是一则很好的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3)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思维训练:训练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

  (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认同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3)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难点:

  1.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四、学情分析

  本节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细胞,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服务的。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显微镜的使用,具有使用低倍镜的知识,但从未使用过高倍镜观察细胞,可借助本节内容训练学生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技能。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初步具有收集资料的能力,课前可安排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细胞学说建立的资料,结合教材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上课时让学生分组介绍自己整理的科学史实,最后使全体学生达成共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推进科学的发展。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

还物的教案15

  一、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其原因。

  2、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 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 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5、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 重点和难点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其原因。

  2、树立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在行动上。

  难点: 3、 组织好“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 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关于生物种类减少和濒临灭绝的宣传片,以及珍稀动植物的图片。

  2、将学生分为三组,推选代表,指导学生分组准备“角色扮演”的材料。

  3、制作CAI课件。 学生:1、搜集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资料。

  2、搜集保护生物多样性具体措施的有关资料。

  3、收集“白头叶猴”的背景资料,选出代表,准备好辩论提纲。

  四、 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2、我国生物多样性形势不容乐观

  观看宣传片,进行情感体验。观察图片和图表,发现问题,讨论分析,在教师引导下形成正确观点。

  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

  播放宣传片,创设情境。

  组织观察,讨论分析。

  组织学生交流资料,教师出示图片适当补充,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教育。组织观察,讨论分析。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其他措施

  四人一组分析课本资料,重点选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讨论结果,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观察课本插图,四人一组合作,阅读课文并讨论。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阅读课本,进行补充。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资料,进行交流整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行为,形成正确认识。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分析,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强调依法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角色扮演

  辩论生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

  课堂小结

  分成三组,派代表分角色进行辩论,其他学生参与发言并作出评价。

  回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组织辩论、协商,进行评价,达成共识。

  介绍潘教授和白头叶猴的真实故事。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还物的教案】相关文章:

还物的教案模板11-05

高中物教案12-29

还物的教案15篇11-05

《按数取物》教案12-19

按数取物教案08-25

一物多玩教案02-26

按数取物小班教案06-10

《万物都在变》教案10-10

纵跳触物大班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