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物的教案

时间:2022-11-05 12:48:42 教案 我要投稿

还物的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还物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还物的教案15篇

还物的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 蒸腾作用。

  2.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二、教学准备

  1.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一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

  2.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

  3.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根有吸收水分作用”实验的观察结果。(试管中的水面第一天下降多少?第二天下降多少?)

  3.谈话: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根的作用。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叶的作用。(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 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启发学生想象树木用根吸收的水分,从树木的什么地方散发到空气中去了。)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 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 了许多小水珠。)

  (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 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 到气孔。)

  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 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 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叶面上有什么?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⑤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

  ⑥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 下再观察、辨认。

  (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

  讲解:

  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

  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

  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 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课题)

  (6)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 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 照图思考。

  (3)学生讨论回答。

  (4)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布置作业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1—2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叶 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3.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还物的教案2

  第三节人体的营养

  从知识编排上讲,本节教材是为后一节消化吸收作铺垫,它主要阐述食物中的几类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人体内水分的平衡。教师如果光从知识要求上去讲,就曲解了教材的本意,实际上本节内容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人体营养知识后,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营养观点和健康观点,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均衡膳食,不偏食,不挑食,不节食。

  教法指导

  一方面,本节教材很少有难理解的、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大多为陈述性、了解性的内容;另一方面又是大多数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营养与健康、健美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鉴于以上两个原因,本教材很适合上讨论课。具体操作如下:

  布置课题→自学教材、资料→课堂讨论发言→教师点拨→总结。

  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供相关资料。在知识方面不要求学生作出全面科学的结论,关键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三)感情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准备

  打印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见下)。

  四、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题(应早一周时间)

  (1)平时你最爱吃的食物主要有哪些?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长期偏吃食对人体有好处吗?为什么?

  (2)人体内必需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3)你爱吃新鲜蔬菜吗?它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夏天出汗太多时,喝一点汤比光喝开水要好?

  (二)教师提供相关的资料。下面提供三则,仅供参考。

  1.消化和营养(摘自《中学生生物竞赛》)

  在冰天雪地的极地,爱斯基摩人的晚餐是切成厚片的鲸的生肉。在中国的小山村,老奶奶吃的是米饭。而万里之遥的美国,一位大学生吃的是咸肉汉堡、沙拉和咖啡。在其它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餐桌上的食物还可能是蛇肉、昆虫、热的红辣椒、咸鱼和木薯等。

  所有这一些食物,都经我们的消化系统,转变成了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为我们提供能量,修补并且维持体内的组织。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管和附属的消化腺。

  一些外国人有十分不好的饮食习惯,他们吃大量的快餐食品,典型的美国人的食物趋向于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全世界的疾病调查表明,人类正在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举例来说:富含脂类的饮食会导致肥胖和心脏病。而高盐的饮食和熏制的食物会致使胃癌和食道癌的发病率提高。在饮食中缺乏丰富纤维素的地区,结肠癌的发病率就相对普遍,而在乡下的黑人和印第安人中,由于他们的饮食中有丰富的谷物和高的纤维素,他们就很少患结肠癌。

  2.饮食指导金字塔

  3.肥胖成我国人口健康第一公害

  卫生界一些营养及疾病控制的专家告诉群众:超重与肥胖,正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健康的第一公害。请大家管住嘴少吃,迈开腿多动,自觉控制体重。

  专家们说,身体内的多余脂肪就是由于热量输入大于输出产生的,就是俗称的吃得多动得少。很多人说自己吃的很少,但体重却直线上升,实际上认真计算下来,他们摄入的热量却很高。16粒花生米等于5千卡的热量,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零食,每天吃上一小捧,就有可能造成输入热量的'超标。100克植物油的热量高达869千卡,一火锅店以油作佐料,两小碗佐料再加上涮肉等,一顿饭的摄入热量就超过了正常人一天的需要量。长此以往,岂能不胖?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前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学者,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口中,超重者不低于2。4亿人,肥胖患者已达3千万以上。北京市卫生局有关资料表明,北京市目前的高血压病人已达200多万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7%,每年还新增心脑血管病人20万人,这些疾病都可归于生活方式不良导致。如果体重得到良好控制,人们会发现有些疾病会不治而愈。

  记者注意到,医生群体及营养、疾病控制专家们很少出现体重超重者。对这个现象,他们解释说,正是因为每天看到超重和肥胖对人体的危害,这一行业的人都注意饮食和热量摄入,及各种营养搭配,体重才得到良好控制。

  (三)查找资料

  自然教案-第二册3、3人体的营养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五、板书设计

  食物的成分和作用

  成分

  作用

  蛋白质

  (1)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

  (2)参与人体各种生理活动

  (3)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

  (1)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2)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之一

  脂肪

  贮能物质

  水

  (1)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2)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

  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维生素

  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粗纤维

  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自然教案-第二册3、3人体的营养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青少年每天需要的蛋白质比成年人要多一些,主要原因是( )

  (A)生长发育需要 (B)青少年的食量大

  (C)活动量大,消耗的能量多(D)获得必需的氨基酸

  (2)牙龈经常出血的人,体内可能缺乏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3)儿童易患佝偻病,是因为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更需要()

  (A)磷(B)铁(C)钙(D)碘

  2.课后练习

  (4)喜食蔬菜而不食肝脏、鱼肝油等动物性食物的人,不一定患夜盲症,原因是某些蔬菜中含有( )

  A胡萝卜素B维生素A C维生素C D维生素B

  (5)在食物的营养成分中,既是人体的基本结构物质,又是能源物质之一,还是细胞和人体代谢活动重要调节物质的是()

  (A)糖类(B)脂类(C)蛋白质(D)维生素

  (6)为了防止人在高温下剧烈运动时出现肌肉痉挛,最好给人喝一些()

  (A)糖类(B)淡食盐水(C)汽水(D)十滴水

  3.参考答案

  (1)(C)(2)(C)(3)(C)(4)(B)(5)(C)(6)(B)

  4.简要分析

  (1)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由于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必须有更多的物质供人体细胞合成物质,而构成人体细胞组织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蛋白质。

  (2)牙龈出血是因为体内缺少维生素C的缘故,建议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3)碘是人体内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人体缺少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佝偻病是人体内缺少钙的缘故,磷能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

  (4)夜盲症是人体内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奶、禽蛋和绿叶蔬菜中。

  (5)人体内最主要的物质之一是蛋白质,它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组织的重要物质,氧化分解又能释放出能量,更重要的是能对代谢活动进行调节,如酶的催化作用。

  (6)人体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会引起痉挛,由于人体内血浆中的盐浓度为0。9%,所以应补充一些淡盐水,以维持人体水分的平衡。

还物的教案3

  活动设计:

  根据中班幼儿思维直觉行动性的特点及爱游戏、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数学活动更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来进行。通过选择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探索活动的对象,在生活化形式的操作和探索中感受数量关系,体验数学活动的重要和乐趣。本节课利用参观小白兔家的果园和菜园,来引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感知数字8、9和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并联系9以内的数物结合,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点数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数学8、9的实际意义,在活动中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能从多个物体中按物取数。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西瓜6个、梨7个、葡萄8个、茄子8个、白菜9个、萝卜9个、数字6一个、数字7一个、数字8两个、数字9两个、6个点和7个点各一个、8个点和9个点各两个

  活动重点:

  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9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

  活动难点:

  通过数与量的对应,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过程:

  一、

  《数字歌》

  二、复习6、7的数物结合

  1、复习6的数物结合

  师:今天小兔子要带小朋友去参观果园。出发啦!请小朋友仔细看我们来到了那里?(出示西瓜图片)西瓜地,请小朋友看看一共有几个西瓜?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6

  幼:一共有6个西瓜。

  师:6个西瓜用几个点来表示?

  幼:6个西瓜用6个点来表示。

  师: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幼:还可以用数字。6个西瓜用数字6来表示。

  2、复习7的数物结合

  师: 我们接着走看看还有什么水果?(出示梨)请小朋友看看一共有几个梨?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6、7

  幼:一共有7个梨。

  师:7个梨用几个点来表示?

  幼:7个梨用7个点来表示。

  师: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幼:还可以用数字。7个梨用数字7来表示。

  三、学习8、9的数物结合

  师: 小兔子告诉小朋友们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小朋友们不仅要多吃水果我们还要多吃蔬菜,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变的棒棒的!我们快一起去小兔子的菜园去看看吧!

  1、学习8的数物结合

  师: 我们接着走看看有什么蔬菜?(出示茄子)请小朋友看看一共有几个茄子?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6、7、8

  幼:一共有8个茄子。

  师:8个茄子用几个点来表示?

  幼:8个茄子用8个点来表示。(幼儿操作)

  师: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幼:还可以用数字。8个茄子用数字8来表示。(幼儿操作)

  2、学习9的数物结合

  (1) 师: 快看看还有什么蔬菜?(出示白菜)请小朋友看看一共有几颗白菜?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6、7、8、9

  幼:一共有9颗白菜。

  师:9颗白菜用几个点来表示?

  幼:9颗白菜用9个点来表示。(幼儿操作)

  师: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幼:还可以用数字。9颗白菜用数字9来表示。(幼儿操作)

  (2) 师: 快看看还有什么蔬菜?(出示萝卜)请小朋友看看一共有几个萝卜?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6、7、8、9

  幼:一共有9个萝卜。

  师:9个萝卜用几个点来表示?

  幼:9个萝卜用9个点来表示。(幼儿操作)

  师: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幼:还可以用数字。9个萝卜用数字9来表示。(幼儿操作)

  四、幼儿操作

  五、教师讲解并总结

  六、结束

  活动反思:

  本节课《8、9的数物结合》通过和幼儿一起去参观小白兔的果园和菜园的过程中不仅让幼儿学会了按物取数,还提醒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要多吃水果和蔬菜。

  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复习了上节课学习过的《7的数物结合》幼儿掌握的很好,所以在进入《8、9的数物结合》的学习幼儿能很轻松的掌握,能够很快的根据物体说出用几个点和数字表示。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但量词上出现个别的错误,还需多加注意。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思维很活跃,积极回答问题,作业完成的也很好。

还物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利用塑料瓶子,引导幼儿一物多玩,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发展曲线跑、跳跃、投掷等基本动作,提高幼儿的动作灵活性。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准备

  瓶子若干,水桶4只,纸球8个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做《shake you body》韵律操,舒展身体

  2:玩法一:单双脚跳跃

  道具摆放:跑道上竖向放置4个瓶子,间距为0.5m左右,中间放置两个轮胎,后边为两个瓶子,间距为0.5m左右,最后为半圆形山洞。

  规则:幼儿分为四组,先双脚跳跃前4个瓶子,越过轮胎,再单脚跳跃后两个瓶子,拍一下山洞按原路返回起点,看哪组跑的最快。

  玩法二:S跑

  道具摆放:把6个瓶子间距1m左右竖向摆成直线,终点为半圆形山洞。

  规则:幼儿分为四组,采用S跑的形式越过瓶子,钻过山洞按原路返回起点,下一名幼儿继续,采用各组比赛形式,来锻炼幼儿的合作意识。

  玩法三:亲子游戏——投瓶接力跑

  道具摆放:起点瓶子若干,1.5m处水桶四只

  规则:幼儿拿瓶站在起点投掷,家长站在1.5m线外用水桶接到瓶子后,立即放下水桶跑至终点再返回起点,先达到起点的家长获胜。

  玩法四:亲子游戏——打保龄球

  道具摆放:2.5m处按前三中二后一的'形式摆放瓶子共6个,分四组摆放

  规则:先幼儿用纸球投掷瓶子,距离可以随机定,看打倒几个,然后幼儿扶正瓶子,家长继续,看看有谁最棒可以把所有的瓶子都打倒,获胜的得到小粘贴奖励。

  活动结束

  谢谢家长的参与,让幼儿和自己的家长说再见,整理好物品带队回教室。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要加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幼儿理解其重要性,在以后的活动中,多开动脑筋,使幼儿真正的能做到在玩中学

还物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与技能

  (1)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2)知道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3)知道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4)了解不确定关系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2、过程与

  (1)了解物理真知形成的过程;

  (2)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事实以及实验对于物理研究的重要性;

  (3)知道某一物质在不同环境下所表现的不同规律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和介绍讲解,使了解科学真知的得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断得到纠正与修正;

  (2)通过相关理论的实验验证,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了解电子衍射实验,使学生了解创造条件来进行有关物理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讲解-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课件:PP演示文稿(科学家介绍,本节知识结构)。多媒体教学设备

  (一)引入新课

  提问:前面我们了有关光的一些特性和相应的事实表现,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来认识光的本质和把握其特性呢?(光是一种物质,它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特性,分别举出有关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效应等实验事实)。

  我们不能片面地认识事物,能举出本学科或其他学科或生活中类似的事或物吗?

  (二)进行新课

  1、光的波粒二象性

  讲述光的.波粒二象性,进行归纳整理。

  (1)我们所学的大量事实说明: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分立性和连续性是相对的,是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光子的行为服从统计规律。

  (2)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遵从波动规律,物理学中把光波叫做概率波。

  2、光子的能量与频率以及动量与波长的关系。

  提问:作为物质的实物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是否也具有波动性呢?

  3、粒子的波动性

  提问:谁大胆地将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只是因为他大胆吗?(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考虑到普朗克能量子和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的,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 高中化学。)

  (1)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之为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2)物质波波长: =

  提问:各物理量的意义?( 为德布罗意波长,h为普朗克常量,p为粒子动量)

还物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上下、前后,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知识。

  2、会按物体的数量、特征取物。

  3、能将物体、点卡、数字正确匹配。

  活动准备

  1、红、黄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即时贴点子卡各4个,小粘贴若干。

  2、1—4数字卡一套,双面胶,动物火车教学挂图一幅。

  3、红黄蓝绿色各类积木若干。

  4、关于物、卡、数匹配的作业纸,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请你像我这样做。

  师:请你像我这样做。

  幼:我就像你这样做!

  分别拍肩、抱头、叉腰、拍退、跺脚等1—4次不等。

  二、学习物、点、数的对应

  1、出示动物火车挂图,学习1—4数、卡、物的对应。

  “今天天气不错,爸爸妈妈们也来参与我们的活动,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么开心热闹的聚会被森林里的小动物知道了,它们也赶来了,瞧,(出示挂图)看看谁来了?”

  要求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节车厢?每节车厢里有几只动物?请个别幼儿分别在车厢上贴上点子和数字。

  (注:点子卡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红色、黄色。幼儿上前贴时,教师提要求请幼儿选择,如,贴上红色的三角形的点子卡。)

  2、游戏:智能机器人

  幼儿扮机器人,教师扮程序员,程序员给机器人下达指令,机器人按照指令去做。

  每组一筐积木,“程序员”下达指令让“机器人”取积木。

  如,(1)取2块红色的积木,把这两块积木放在你的小椅子下面,请这两块积木回家。

  (即放回框里)。

  (2)取3块形状相同的蓝色积木,把这三块积木放在桌子上面,请这三块积木回家。

  (3)取1块绿色的积木,把这块积木送给你前面的小朋友,请这一块积木回家。

  (4)取4块相同颜色相同形状的积木,把这些积木放在小椅子上面。请这些积木回家。

  (5)取2块黄色的.积木,把这块积木放在头上面,放在腿下面,请这块积木回家。

  三、完成作业纸,巩固物、卡、点的对应

  每组一盒彩笔,每人一张作业纸,请幼儿完成。家长可以协助,做正确的教师在作业纸上贴一小粘贴鼓励。

  注:应该说,这节活动对小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很多知识融会贯通于30分钟的一节活动中,挑战性可想而知,昨天刚刚组织完这节活动,效果不错,整个活动幼儿动手的机会多,动手的时间也多,可以说,每个环节都是幼儿在动在说,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适时的时候给个指令,所以他们很感兴趣。特一下教案作为资料保存下来。

还物的教案7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用多种方法玩鞋盒活动的快乐

  难点:探索出鞋盒的多种玩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组织幼儿玩走、跑、跳、爬等各种技能动作的游戏

  物质准备:每人一只去盖的成人鞋盒;与幼儿人数相等塑料水果;筐子4个、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手持鞋盒做准备操。

  1.曲线跑→跑成螺旋形→圆形→蹲着走→踮起走;

  2.放在地上当鼓敲→放体侧敲→转身敲→高举欢呼。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活动。

  师: “刚才我们用鞋盒舞龙又敲鼓,用鞋盒还可以怎么玩?请小朋友想出各种玩法,比一比,谁想得多、想得好,和别人的不一样。注意在玩时不能把鞋盒弄破,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

  2.幼儿自由探索鞋盒的玩法。

  3.集合成马蹄形,请个别有创意的`幼儿示范并请其他幼儿学习。

  4.学习“大脚”带着鞋盒向前跳的动作。

  ①教师示范“大脚”向前跳的动作。

  ②注意事项:提醒幼儿双脚并拢,不可以跳得过高。

  ③幼儿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游戏“运水果”。

  ①教师示范玩法: “大脚”向前跳到目的地拿一个水果,再跳回来放在筐内,拍一下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再排到队伍的最后。依次轮到最后,最先完成的组为胜。

  ②集体游戏一次。

  ③小结游戏情况,肯定幼儿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师幼自然围坐在一起:

  “运了水果真累,我们一起静静听音乐放松放松,拍拍手、揉揉腿、捶捶背,用鞋盒当扇子扇扇凉。”

  2.幼儿把鞋盒当盘子运水果回家。

  【活动延伸】

  让幼儿把鞋盒带回家制作成小玩具。

还物的教案8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2、使学生理解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二、能力方面

  1、通过学生对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进行科学分类的能力

  2、通过学生分析、比较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异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

  3、通过学生分析某个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培养学生利用概念进行科学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生生物体新陈代谢类型的了解,使学生能较全面的、辩证的观察纷繁复杂的生命自界。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可看成对第三章内容的总结,包括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两部分内容。

  1、新陈代谢的概念

  教材先定义了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然后着重讲述了新陈代谢中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这四个概念这含义,并用表解的形式概括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2、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教材讲述了同化作用的两种类型,即自养型、异养型,并在自养型中讲述了化能合成作用;教材还讲述了异化作用的两种类型,即需氧型、厌氧型。

  教法建议

  本节的知识内容除了化能合成作用以外,其余的都是学生在生物课中学习过的相关内容,可以说本节是是对全章学习的总结,因此教师可在学生自学并讨论相关问题基础上,加以适当概括总结即可。

  1、引言

  由于本节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引入本节内容时,可选择的方式就比较自由,凡与新陈代谢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作用为切入点。比如通过如下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建立联系的关键,其本质是把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其实,自然界有些生物虽然不是绿色植物,也可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那些生物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呢?

  以此直接引入化能合成作用的学习。

  2、化能合成作用

  在本节中,只有化能合成作用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点,学生只有在清楚了这个生理过程之后,教师才能较为顺利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完成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的总结和归纳。

  在引导学生讨论化能合成作用的机理时,教师可让学生写出绿化植物的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以此作为与化能合成作用的进行比较的参照。

  然后教师可以先硝化细菌为例,向学生介绍化能合成作用的机理。

  教师可先让学生比较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由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葡萄糖)的过程中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上的相同之处。

  之后,比较硝化细菌合成有机物与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生理过程,比较两者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之间的异同。

  3、新陈代谢的概念与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在学生理解清楚化能合成作用这一知识难点后,本节的其它内容对学生而言应该是全都学过的,教师在处理新陈代谢的概念与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这两部分教学时,更多地应让学生自己有时间来梳理所学的知识内容,所以采用自学或问题讨论的方式可能适于这部分的教学。教师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可把学生讨论的结果表解的形式总结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4、为加强学生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的理解,教师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供学生分析、讨论。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第八节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教学重点】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 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手段】 板图

  【教学过程】本节的知识内容除了化能合成作用以外,其余的都是学生在生物课中学习过的相关内容,可以说本节是对全章学习的总结,因此教师可在学生自学并讨论相关问题基础上,加以适当概括总结即可。

  1、引言

  由于本节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引入本节内容时,可选择的方式就比较自由,凡与新陈代谢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作用为切入点。比如,教师可从下面的问题之一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①我们总说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而且我们也学习了不少与生物的.新陈代谢有关的原理,你能否举例说明你是怎么理解“一旦生物的新陈代谢停止,生命也就终止了”这句话的?

  ②请举例说明什么样是同化作用?什么样是异化作用?

  ③在某一个生物个体中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是什么关系?

  ④动物和植物在同化作用方面(或摄取营养物质方面),最显著的差异是什么?

  ⑤你能否列举尽可能多的生物种类,它们可进行无氧呼吸吗?

  ⑥你能否理清楚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

  ⑦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建立联系的关键,其本质是把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其实,自然界有些生物虽然不是绿色植物,也可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那些生物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呢?以此直接引入化能合成作用的学习。

  2、化能合成作用

  在本节中,只有化能合成作用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点,学生只有在清楚了这个生理过程之后,教师才能较为顺利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完成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的总结和归纳。

  在引导学生讨论化能合成作用的机理时,教师可让学生写出绿化植物的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以此作为与化能合成作用的进行比较的参照。

  然后教师可以先硝化细菌为例,向学生介绍化能合成作用的机理。由于学生对硝化细菌根本不知道,而且生物化学又很抽象,因此这部分内容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师应先简要介绍一些有关硝化细菌的感性知识,以消除学生的这种陌生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写出亚硝化细菌氧化氨、硝化细菌氧化亚硝酸的化学反应式,最后再写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葡萄糖的反应式;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硫细菌、铁细菌为例,写出硫细菌把硫单质氧化成+6价硫,并使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的反应式;铁细菌把+2价铁氧化为+3价铁的化应式,并使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的反应式。

  教师可先让学生比较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由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葡萄糖)的过程中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上的相同之处,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细菌是利用氧化无机物时释放出的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氧化无机物时所释放出的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之后,比较硝化细菌合成有机物与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生理过程,比较两者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之间的异同,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因此光合作用与硝化细菌都为自养生物;二者的不同点在于能量来源不同,即光合作用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来源于光能,而化能合成作用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来源于细菌是利用氧化无机物时释放出的化学能。

  3、新陈代谢的概念与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在学生扫清了化能合成作用这一知识难点后,本节的其它内容对学生而言应该是全都学过的,教师在处理新陈代谢的概念与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这两部分教学时,更多地应让学生自己有时间来梳理所学的知识内容,所以采用自学或问题讨论的方式可能适于这部分的教学。教师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学生分析、讨论,如:

  ①在某一个生物个体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是什么关系?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之间也是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下面几层含义:

  A、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都存在着物质变化,即异化作用分解有机物,同化作用合成有机物;

  B、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都存在着能量转变,同化作用储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

  C、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都存在着与外界环境的关,同化作用从外界环境摄取物质和能量,异化作用向外界环境排放物质和能量。

  前两点综合起来理解就可得出新陈代谢是“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第三点则体现了新陈代谢的另一观点,即“生物体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最终使学生建立新陈代谢准确的概念,即准确的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生物体的这种不断的自我更新,是新陈代谢的实质。

  ②你能否理清楚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划分生物新陈代谢类型的标准是什么?

  ④化能合成自养型与光能合成自养型有什么区别?

  ⑤自养型代谢与异养型代谢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⑥需氧型代谢与厌氧型代谢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⑦酵母菌与乳酸菌相比,其代谢类型有何特点?

  ⑧你如何说出腐生与寄生之间的区别?

  4、为加强学生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的理解,教师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供学生分析、讨论,比如:

  ①你能说出下面所列出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吗?

  绿色植物、人、灵芝、乳酸菌、蛔虫、猪肉绦虫、酵母菌、硝化细菌、蘑菇、霉菌等。

  ②有人认为寄生植物、食虫植物是自养型和异养型之间的过渡类型,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③你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兼自养、异养于一身的生物种类吗?(寄生植物、食虫植物、绿眼虫等)

  ④你能举例说明自然界是否存在兼需氧、厌氧于一身的生物吗?(酵母菌等兼性厌氧的生物)

  ⑤你认为原始生命的新陈代谢类型应该是什么?

  ⑥“硝化细胞的代谢类型属自养型”,这一说法准确吗?

  自然界除了绿色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外,还有没有自养生物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这类生物就是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胞、铁细菌、硫细菌等。

  通俗地说,光合自养和化能自养的共同之处都在于可自己养活自己,即不用吃东西,自己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这些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而光合自养与化能自养的区别在于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中的化学能来源于太阳能,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的葡萄糖中的化学能来源于氧化无机物所释放出来的化学能。

  还要注意下面四个概念,即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自养型、异养型(为同化作用的一种类型)同化作用类型包括自养型和异养型(通俗地说是别的生物养活自己);异养型包括腐生型(生活在无生命的有机质中)和寄生型(生活在活的生命体内或表面)。

  其实这部分内容并不难,但有一个地方学生要特别注意,这就是三种问法的区别,以硝化细菌为例:

  (1)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是什么? 答案是:自养需氧型

  (2)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什么? 答案是:自养型

  (3)硝化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什么? 答案是:需氧型

  这三种问法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要细心,注意不要答非所问。

还物的教案9

  教学目标

  目标

  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目标

  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继续培养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继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初中生物。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有蒸腾作用以后,才能进一步讲清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因为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关于气孔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机制比较复杂,现行教材未做过多的解释和要求,可通过模型或多媒体课件,对此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只需要让学生对气孔的调节有直观的感受就足够了。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理解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教法建议

  通常学生应该对蒸腾作用有所了解,所以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对蒸腾作用进行初步的探索。

  同样,教师也要制作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装置。可以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做,也可以将一个不漏气的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套在一片叶上或一个枝条上,袋口一定要扎紧。将这个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许多水珠。如果用花盆,注意不要连花盆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在套前浇一次水,效果会更加明显。

  有关蒸腾作用的过程,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图来表示(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运输到叶并蒸腾出去),或直接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动画来进行讲解,以利于学生形象解这一动态的过程。

  关于蒸腾作用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致被灼伤的问题,可以利用夏天洗澡的例子来说明。夏天洗澡后,留在人体体表的水分蒸发时,会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从而使人感到凉爽。由这类生活实例再引伸到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还物的教案10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建立钠原子结构决定金属钠的性质的思想。

  4.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化学的魅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设计思路

  整合由氯化钠制取氯气、溴和碘的制取线索,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钠,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现象,逐一分析并总结出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介绍钠的用途的基础上,简单介绍钠的氧化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由溴、碘和氯气的.制取,推出它们和氯化钠之间的关系,再由电解熔融氯化钠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金属钠。

  [板书] 2NaCl 2Na+Cl2↑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与讨论]对比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推测金属钠可能的性质。

  [观察与思考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归纳、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煤油大、0.97g/cm3。

  二、钠的化学性质

  1.可与氧气发生反应

  4Na+O2=2Na2O

  白色

  [观察与思考2]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板书]

  2Na+O2 Na2O2

  过氧化钠,淡黄色

  [叙述]同样是钠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条件不同时,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观察与思考3] 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然后向其中投入一小块(约绿豆粒般大小)金属钠,用表面皿盖在烧杯上,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熔点低,97.8℃。

  二、钠的化学性质

  2.可与水发生反应

  2Na+2H2O=2NaOH+H2↑

  [思考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的讨论,能解决下列问题:

  1. 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

  2.为何有些保存在煤油中的钠表面不是银白色的?

  3.解释产生钠与水反应时现象的具体原因。

  4.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取决于什么?

  5.在所学知识中搜索有关反应的例子,要求因为反应条件不同而导致产物不同。(学生可能举例炭和氧气的反应等)

  [过渡]钠作为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我们在生活中直接使用的机会不大,那这种金属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三、钠的用途

  1.做还原剂:用以将钛、锆、铌、钽等在国防工业上有重要用途的金属从其熔融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

  TiCl4+4Na Ti+4NaCl

  四氯化钛 钛

  2.做电光源:高压钠灯。

  3.制造合金:钠钾合金用做核反应堆的冷却剂和热交换剂。

  4.做化工原料。

  [过渡]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钠的一种氧化物――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

  四、氧化钠

  1.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Na2O+H2O=2NaOH

  2.与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练习]

  1.金属钠应保存在( )

  A.空气中 B.水中 C.煤油中 D.密闭容器中

  答案:C。

  2.钠应用于电光源是因为( )

  A.钠很软 B.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

  C.是一种强还原剂 D.那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答案:B。

  3.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

  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钠沉在水底; ③钠熔化成小球; ④钠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⑤发出嘶嘶的声音; 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⑤⑥

  答案:D。

  4.将2.3g钠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不考虑水的挥发)( )

  A.等于2.3% B.等于4% C.大于2.3% ,小于4% D.不能确定

  答案:B。

  5.将1克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锌 B.铁 C.铝 D.钠

  答案:C。

  6.关于Na原子和钠离子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相差1个电子层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的半径比钠离子大 D.它们核内的质子数相同

  答案:B。

  7.一块表面已被氧化的钠,质量为10.8g,将其放入100mL水中,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则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6%。

还物的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吉祥物的概念,及设计方法步骤;训练使用绘画的造型与色彩完成吉祥物的设计。

  能力目标———通过吉祥物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兴趣,以及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

  创作吉祥物的构思

  三教学难点:

  吉祥物的造型和色彩设计以及设计步骤

  四教法:

  情景创设法演示分析法欣赏引导法

  学法:

  欣赏讨论法实践练习法

  五教具:

  吉祥物实物、多媒体

  学具:

  绘图纸、铅笔、彩笔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福娃,导语:“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位非常熟悉的好朋友,请看,他们是谁?”学生说出福娃,我接着问:“福娃对奥运会有什么作用?”学生说出是奥运会的吉祥物后,我用几个问题:什么是吉祥物?他有何特点?如何设计?导入本课。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多媒体展示吉祥物作品,通过“什么是吉祥物?看看我们的吉祥物都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吉祥物的欣赏分析,总结出答案: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内含企盼成功的愿望。

  2、出示一系列吉祥物作品,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吉祥物设计的思路与手法:体现了设计与主题的关联性;新颖别致个性突出的独创性;形象设计的拟人化;亲切动人让人喜爱的亲和力;寓意性;激励性;地域性。

  3、分析作品,让学生对吉祥物的'造型与色彩设计做总结:造型活泼可爱,拟人化;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出示吉祥物和原形的对比图片,让学生对吉祥物的设计有更好的理解。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出示吉祥物“庆庆”的设计过程和思路,引导学生一起探究总结,吉祥物设计的设计步骤:确定一个主题、(主题班会,爱鸟周,体艺节等)

  1、选定一个原形、(小动物,小文具,器皿等)

  2、对原形进行大胆的拟人化的夸张变形:形体,动作,表情,服饰,手持的代表性道具等、

  3、色彩设计:要求大胆,鲜亮,明快,有特点,

  学生体验 巩固提高:

  为学校第三届体艺节设计吉祥物

  展示欣赏 体验成功:

  自评、互评相结合,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总结本课知识点,建议学生课余将设计图做成立体效果。或为其他活动设计吉祥物。

还物的教案12

  【教学重点】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ATP的形成途径、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能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教学难点】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手段】板图、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引言

  设计1:通过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引入ATP这一高能化合物。

  新陈代谢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必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为了使学生对能量的转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一些能量转化的实例,比如可以提问:

  (1)“你能举出几个生物体内发生的诸如能量转化、或能量的吸收储存、或能量的释放利用的例子来吗?”

  (2)“绿色植物能把光能直接用于有机物的合成吗?”或“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些能量能直接被细胞利用吗?”

  不能,光能必须要转化为一种活跃的化学能才能用于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后,也必须转化为一种活跃的化学能才能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携带这种活跃的化合能的物质就是一种高能化合物,即ATP,这样很自然地引入了ATP这个概念。

  设计2:从细胞中能量利用存在的矛盾入手,设计相关的问题串引入ATP这一高能化合物。

  (1)“细胞中主要是由什么细胞器来产生能量的?”

  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细胞中有哪些生理过程在不断地消耗着能量?”

  细胞分裂、细胞核中DNA的复制、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细胞膜主动运输、高尔基体合成分泌等需要能量

  (3)“细胞内产能与用能很明显地存在着空间上的隔离,细胞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呢?”

  (4)“细胞内存在有糖类、脂肪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含有大量且稳定的能量,但某项生命活动可能不用大量的能量就足以进行,而且糖类、脂肪中储存的能量又过于稳定,不易被生物体利用,细胞又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呢?”

  这样就可自然地引入ATP这种储能少、不稳定、可为所有生理活动供能的.高能化合物。

  2、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

  在引导学生讨论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及其特点时,可从ATP的英文名称中的三个字母含义、中文名称、ATP是高能化合物等方面入手,使学生易于理解ATP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理作用。

  需要向学生解释清楚高能化合物的概念,即高能磷酸键水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一般的共价键的2倍以上,如ATP末端磷酸水解生成ADP和磷酸时,释放出的能量约30.5/l上,而6-磷酸葡萄糖水解成葡萄糖和磷酸时,释放的能量只有13.8/l。这种键称为高能键,常以“~”符号表示。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统称为高能化合物。

  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ATP的结构简式的含义,如ATP中两个磷酸基团之间(P和P之间用“~“表示)的化学键是高能磷酸键。

  细胞内释放能量的反应,如呼吸作用常会伴随ADP转变成ATP;而耗能的反应,如蛋白质的合成等,需要用ATP水解成ADP再将能量释放出来,以推动需能代谢反应的进行。

  ATP和ADP在体内总是处于不停地转化中,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3、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变及其意义

  在引导学生讨论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变时,需强调细胞内ATP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ATP在细胞内的含量是极少的,细胞内的糖类、脂类等能源物质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ATP的水解后释放的能量才是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能为生物体直接利用,只有这些能量转移给ATP,且ATP水解后释放的能量才可被细胞利用。最终应使学生认识到ATP与ADP之间高效、迅速的转化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通用货币”。

  4、在讨论了ATP和ADP之间相互转变及其意义后,在小结ATP在细胞内能量的转换、运输、利用中的关键作用时,可结合本节所讲的内容,提一些与ATP有关的综合性问题供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ATP这一生物体直接能源物质的理解。比如,可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众多能源物质中,ATP这种绝对含量极少的物质为什么成为直接能源?

  葡萄糖、糖元、淀粉、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磷酸肌酸等,这些都可作为生物体的能源物质,但生物体不能利用这些能源物质中的能量,这些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必须要转移给ATP中。生物体直接从ATP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如ATP可转化为机械能、电能、渗透能、化学能、光能和热量等。

  (2)为什么ATP是细胞内能量释放、储存、转移和利用的中心物质,成为生物的直接能源呢?

  我们来看看葡萄糖和ATP分子中储存能量的差异就明白了。ATP末端磷酸基团水解时,释放出的能量是30.5/l,一般把水解时释放20.92 /l以上能量的化合物叫高能化合物,可见ATP是高能化合物,而且其能量与某些高能化合物(如磷酸肌酸)相比,要低一些,因此磷酸肌酸中的能量可在不需额外供能的情况下转移给ATP。而葡萄糖分子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后,释放出2870/l的能量。结果,存在于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就像存在银行里的钱,而储存在ATP分子中的能量则像“零钱”,它更容易在细胞中被使用,因此还有的说ATP是能量的“通用货币”就是这个道理。

  (3)ATP对生命的维持是极其重要的,试想:当产生ATP的过程停止时,会发生什么?

  举一个例子,学生可能知道氰化物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使人死亡,其毒理就是阻挡ATP的形成。当人体ATP合成受阻后,机体没有ATP,神经细胞和其他细胞中的细胞活动就不能继续,人在3-6分钟内就会失去知觉。

  (4)还有一个问题值得一提,就是ATP在生物体中的绝对含量是极小的,但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ATP,但在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内的ATP量可满足机体的要求,奥妙何在呢?

  生物体可把其它能源物质的能量高速地转移给ATP,以补充ATP的消耗,即ATP—ADP循环速度是很快的。

还物的教案13

  【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光合作用在高中生物的整个教材中都是处于重要地位。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和通过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来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二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第一课时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结合自己所动手完成的实验,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最想突出的处理: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

  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了解光合作用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⑵.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反应方程式、概念、过程、意义;⑶.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和实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③明确科学的研究态度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性

  ④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⑤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

  4、能力方面

  ①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

  ②培养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

  ①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②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实验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

  四、教学难点

  单因子变量原则中实验变量与无关变量的辨析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搜集相关图片和素材;制作Flash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绿色植物硕果累累的图片;人和其他动物吃的各种食物的照片。

  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了解?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激情引趣,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重视

  1、光合作用概念: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问:光合作用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2、光合作用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要每个同学对几个著名实验的实验年代、科学家人名、国籍、实验过程、实验结论逐一整理。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体会讲述如何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

  为加深印象,教师通过Flash多媒体课件演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并归纳实验结果。

  从光合作用发现过程我们看到科学工作者对科学事业执着追求,严谨的科学态度,巧妙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很好学习,我们更需要学

  习科学家们科研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设计意图:感受科学发现过程,提高学生探索求实的科学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探究的原则和方法。

  问:我们刚刚学习过了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1880年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那么同学们回忆第二章学习过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分析比较叶绿体中哪些结构与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请一学生上台对着细胞挂图讲述细胞中叶绿体的结构设计意图:巩固已学知识。

  3、叶绿体中色素:教师展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帮助同学回忆,用几分钟讲述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4人一组完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设计意图:认识实验探究过程都必须依据一定的科学道理。体验合作学习过程。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给学生演示叶绿体的色素吸收光谱的现象。方法是:用红、橙黄、绿、蓝紫色的薄膜,分别遮住同一光源。把盛有叶绿体的色素提取液的试管,分别放在红、橙黄、绿、蓝紫色光前、让学生观察这些光透过色素提取液的情况。可明显地看到红和蓝紫色光透过的较少(暗),橙黄和绿色光透过的较多(亮)。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得出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此基础上,出示教材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谱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曲线含义,总结光合色素吸收光波的不同特点。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一

还物的教案14

  一、教学背景

  教育部制定的最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二氧化硫是人们熟悉的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化合物。通过对二氧化硫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

  二、案例设计

  新课导入上以全球瞩目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为切入口,播放一段有关工业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硫)对大气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酸雨的危害,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

  下面就二氧化硫的水溶性、酸性、漂白性、还原性的教学内容,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设计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由二氧化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引入,知道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与二氧化碳相比,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吗?其水溶液是否显酸性呢?哪一个的酸性强呢?

  2、作出猜想假设: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组成相似,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性质也可能相似,也可能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能出现与二氧化碳相似的'性质。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用固—液制气装置(铁架台、圆底烧瓶,胶皮塞、导气管),小试管,水槽,小烧杯。试剂:亚硫酸钠固体,硫酸(1:1),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尾气吸收,二氧化硫为污染气体)。

  4、实施实验,收集证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小试管二氧化硫气体,用拇指摁住后倒立于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移开拇指,观察水溶液进入试管的情况,同时观察石蕊试液的颜色的变化。接着,将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变化。

  5、得出结论,发现规律。实验观察到:试管中的水面上升,试管中的液体变成红色,回想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得出二氧化硫比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且酸性比二氧化碳强。二氧化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也能使石灰水先变混浊后变澄清。说明有亚硫酸钙生成,难溶于水,而后亚硫酸钙继续与二氧化硫及水作用生成亚硫酸氢钙。

  6、广泛交流,评估、预测:经过交流讨论分析,学生顺利写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及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大家认识到使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二氧化硫,但二氧化硫使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不如二氧化碳。为什么二氧化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小呢?说明亚硫酸钙的溶解度比碳酸钙大。同时进行了实验失败原因的分析:由于二氧化硫能使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过程较短,有的学生观察现象不够全面细致,未看到沉淀生成,今后要一丝不苟,仔细观察;又如有的同学过于急躁,将试管提前移开水面,二氧化硫试管中的水面上升现象观察不到;再如二氧化硫收集少,二氧化硫试管中的水面上升现象不明显。进行预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组成及性质相似,那么二者如何鉴别呢?(教师引导从二氧化硫中的硫的化合价入手),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二氧化硫中的硫的化合价为+4价,二氧化硫应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却为最高价态,不具有还原性,应可从这一角度进行鉴别。

  7、迁移与应用。

  ①实验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②增设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加入1-2滴酚酞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及原因。

  ③学生自学搜集资料:教材介绍了SO2能被催化氧化,即SO2具有还原性。

  提出问题:能否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证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了:将SO2通入(a)Cl2水中(b)Br2水中(c)酸性 KMnO4溶液中三种方案。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三种溶液都退色。

  结论:SO2能与以上三种氧化剂反应,具有还原性。联系其他知识,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鉴别CO2及SO2的几种方法如下:

  方法

  操作

  现象、结论、解释

  溴水法

  氯水法

  将气体通入溴水、氯水中

  能使溴水或氯水的颜色褪去的是SO2,不褪色的是CO2。

  SO2+Br2+2H2O=H2SO4+2HBr

  SO2+Cl2+2H2O=H2SO4+2HCl

  高锰酸钾溶液法

  将气体分别通入KMnO4溶液中

  能使溶液的紫色褪去的是SO2,不褪色的是CO2

  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

  品红试液法

  将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褪色的是CO2。

  闻气味法

  扇闻

  CO2无刺激性气味,而SO2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SO2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如何降低污染?学生在课下收集材料,写出小论文。

  三、案例评析

  1、内容重组,过度自然。秉着新课程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于是我对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内容做了重新的安排:硫单质及其燃烧后的产物已在初中时接触过,我不再作为上课时的讲解内容,主要讲解二氧化硫的性质。从组成上分析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最后从化合价分析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性。这样既过渡自然又环环紧扣。

  2、关注学生主体,教师起引导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知识的传授,我都不是直接给出或介绍,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慢慢地引导学生探究、总结。

  3、重视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节课我总共设计了三个实验探究:①二氧化硫的水溶性实验②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的验证实验③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验。两个问题探究:①二氧化硫水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②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方案设计。探究活动过程中,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探究活动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亲身体验探究过程,感受其乐趣、培养了协作、动手能力。

  4、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怕学生自己学不懂,学不透,导致有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表现在有些问题总是我提出,有时出现过度指导,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空间,使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较慢。

  5、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涉及所有的环节,也可以涉及部分环节,而且也不一定按上述顺序进行,因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必修1》南方出版社 20xx

  《高中化学必修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陈启新王云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还物的教案15

  课题:

  铁的重要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第三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同样,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利用计算机,使学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的内容,例如:有些实物在实验室找不到,有些实物不能搬入教室,有些反应现象不是很明显,讲述的内容又不是很直观,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使之更加通俗易懂。

  教科书:

  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排在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不仅使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灵活而丰富,而且可以把前面的: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不断的复习巩固。本课时所涉及的内容: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和自主动手进行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意愿。

  学生:

  学生已经学过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钠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特别是在学过了钠和铝的重要化合物之后,他们大都掌握了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方法,所以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看上去多而难,其实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备课时一定以所教学生利益最大化为准则,以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为己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掌握Fe2+的还原性和Fe3+的氧化性以及Fe3+的检验方法,进一步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

  2、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和讨论,掌握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关系;

  3、进一步巩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理解;

  4、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知识系统化与分类的方法,充分认识探究重要物质性质的方法与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明硧:化学不仅是知识的,更是生活的,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就是Fe2+的还原性和Fe3+的氧化性以及Fe3+的检验方法。

  说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就是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关系;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操作技能。

  说教法和学法:教法:关于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结论。然后进行结论总结,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新课引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以极高的兴趣进入课堂,采用图片引入法。

  第二部分:

  新课进行。对引入的图片中所涉及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进入本课时的新课教学过程。

  1、铁的三种氧化物:列表比较铁的三种氧化物。包括它们的俗名、组成、化合价、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接着指导学生做第一个探究实验 ,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

  2、铁的氢氧化物:探究实验一:指导学生按书本60页进行[实验3-9]氢氧化物的制备,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接着指导学生做第二个探究实验 ,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

  3、铁盐与亚铁盐:

  ⑴Fe3+的检验:

  探究实验二: 按书本61页的内容⑴进行[实验3-10]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接着指导学生做第三个探究实验 ,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

  ⑵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探究实验三: 按第61页内容⑵科学探究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第三部分:

  [实践活动] 明矾与铁盐净水

  第四部分:

  教学延伸:例题和课堂练习。

  第五部分:

  教学巩固

  归纳小结:

  ⑴铁的氧化物、种类及性质

  ⑵铁的氢氧化物的种类、制备方法及性质

  ⑶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及Fe3+的检验。

  第六部分:

  布置作业

【还物的教案】相关文章:

还物的教案11-05

还物的教案模板11-05

高中物教案12-29

按数取物教案08-25

一物多玩教案02-26

《按数取物》教案12-19

按数取物小班教案06-10

《万物都在变》教案10-10

纵跳触物大班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