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部编版高中必修二《登高》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高中必修二《登高》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计理念: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一个课题,不单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式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
在前面学过《秋兴八首(其一)》和《咏怀古迹》(其三)》的基础上,再加上初中的《望岳》《春望》《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歌的学习,学生对杜甫的人生经历与诗歌风格已有大致了解,那么杜甫流浪夔州重阳登高而写的《登高》一诗,就要继续在单元教学目标“理解诗意,进入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在朗读吟诵中提高对不同时期杜甫诗歌的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从而进一步体味杜诗“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对“急风”“哀猿”“落木”“长江”等意象的理解,疏通诗意,把握诗歌悲壮的情感基调。
2.通过深入吟诵和小组合作交流,体味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揣摩诗歌意象,疏通诗意,把握情感基调,体味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难点是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分析法
教学课时:
40分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秋兴八首(其一)》和《咏怀古迹》(其三)》的基础上,我们知道杜甫晚年几乎跑遍了唐朝所有的“不毛”之地。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本单元本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诗歌《登高》。明代学者胡应麟说,《登高》当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清代学者和杨伦也曾评价说《登高》是“杜集七言律诗第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登高》。
二、初读文本,共同感知
1.初读:要求学生自由诵读本诗。
2.悟读:学生带着情感体悟个读。
3.尝试为本诗划分节奏,再读。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承)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转)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合)
4.鉴赏诗歌,整体读完后都会对诗歌的情感氛围有一个把握,我们通常称之为情感基调,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悲壮。
5.律诗的常见结构为“起承转合”,“转”往往是在颔联的基础上进行语意宕转,为尾联蓄势。那么,在本诗的“转”上,诗歌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前两联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后两联写诗人登高所感。
三、细读文本,品读语言
1.下面我们细细读一读本诗的首联和颔联,也就是诗人登高所见,来品味其中的意象,并请大家谈谈你喜欢的景物描写以及喜欢的理由。
明确:“急风”“哀猿”“落木”“长江”等意象,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2.请大家先看看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3题,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过,《登高》的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含有八层意思,大家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颈联十四字呈现给读者的并非是孤立的八层意思,而是一股感情的洪流,是悲叹暮年老病漂泊而兼具追忆平生的意味,不宜拆开来孤立理解,从而消解诗意。
3.结合最后两联,请大家谈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明确: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消愁,却怎奈潦倒,以致需要停杯。
诗歌的后两联一下转到诗人的个体命运上来,呈现出一个“潦倒”的、年老多病穷困忧愁的诗人形象。
4.杜甫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接下来请大家结合全诗谈谈。
(1)“落木”能否换成“落叶”?
明确:“落木”从屈原《湘夫人》的“木叶”转变而来,更古雅,更有体积感,更能显出悲秋的沉重心情。 (黄庭坚“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萧萧”“滚滚”有何艺术效果?
明确:不只写出叶与水之“声”,也写出叶与水之“形”———“萧萧”显出落叶众多,“滚滚”显出江水浩大;不仅写出秋之“形”,也写出秋之“神”———既萧飒苍凉又寥廓壮大。在“落木”前面冠以“无边”,在“长江”前面加上“不尽”,又用“萧萧”“滚滚”两个象声词分别形容落叶声、流水声,这就使登高所见的秋景,十分寥廓,且声色俱现;而在景物中,寄寓着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自己一生功业的失望,对漂泊四方、寄食于人而又年迈体弱处境的无奈。
(3)有人说“无边”“不尽”“万里”“百年”等字是无用的“冗字”,你怎么看?
明确:这些字并不是冗字,去掉这些字就丧失了阔大的时空感,并且丧失了悲凉感慨一唱三叹的意味。
四、体味“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同学们,我们通过对诗歌的吟诵和细读,疏通了诗意,把握了感情基调,也对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有了深入的体味,也许对胡应麟和杨伦对《登高》的高度肯定有了些许了解。接下来,我们先请同学们自读全诗,尝试背诵,我们再进一步来体味诗人“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PPT呈现:“沉郁顿挫”本是杜甫《进雕赋表》评扬雄、枚皋辞赋的词语,后人以之指杜诗的风格特色。
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杜诗提要》)一般认为, “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对杜甫诗歌《登高》“沉郁顿挫”风格的理解。
板书设计
登高
杜甫
首联颔联写景
颈联尾联抒情
作业设计:
1.背诵全诗
2.拓展阅读杜甫的其它诗歌作品
【部编版高中必修二《登高》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跳水》教案11-05
二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02-09
二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02-22
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通用23篇)03-14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1-24
部编版桥的教学反思模板12-20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04-25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02-28
部编版日月潭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