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琥珀》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琥珀》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的意思。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写作思路。
3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
琥珀资料图片语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琥珀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是的琥珀是一种淡黄色或红褐色的装饰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2本课就向我们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为什么说是“奇异的”呢让我们去看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不好理解的词语。
2教师正音“珀”字读pò不要读bó“脂”读zhī不要读zhǐ“湃”读pài不要读bài。
易写错的字“澎”字中间部分的“士”不要写成“土”“湃”字中的“拜”字左边不要多一横右边不要少一横“黏”字左边笔画较复杂左半部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撇一点不要把下面写成“水”。
3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约摸大约估计。
飒飒拟声词形容风、雨的声音。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被烫着一样。
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的样子。
黏稠像胶水那样又黏又浓的样子。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不知道的事情。
远古遥远的古代。
4想一想课文大意。
主要写的是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它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一篇。
理清课文层次课文共分两部分。
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点出了想象琥珀形成的重要依据。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例如列表格、画箭头、写小标题、文字叙述等。
2说一说文中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在十分巧合的情况下一只正捕食苍蝇的蜘蛛同苍蝇一起被松树上滴落的松脂粘住或包住渐渐形成一个松脂球苍蝇和蜘蛛被裹在里面。千百年后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档林逐渐被淹没。松脂球沉到海底被层层泥沙掩埋。泥沙越积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经过上万年的演变松脂终于变成了化石。
3现在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个奇异的过程的吧。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4琥珀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交流总结
1必须是炎热的夏季必须是老松树这样才会滴下较多的松脂。
2必须在蜘蛛扑过来的那一刹那不然只会包一个昆虫或者一个没有。
3树林的不远处必须有海这样地质变迁时才会形成化石。
4必须要很长的时间形成化石。
5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的句子。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6琥珀有什么价值呢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了它的价值我们可以从琥珀中了解很多关于远古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
1学生默读课文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2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它的价值可还有个疑问没有解开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为什么说是“奇异”的琥珀。
是啊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疑问课下讨论交流咱们下节课再来解决这个疑问。
教学反思:
1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并通过交换词语位置和去词练习让学生体会科学小品文在遣词上的严谨、准确。
【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琥珀》第一课时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部编本语文教学计划范文06-08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2-16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04-25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02-28